CN212822083U - 切边模具 - Google Patents

切边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22083U
CN212822083U CN202021437454.2U CN202021437454U CN212822083U CN 212822083 U CN212822083 U CN 212822083U CN 202021437454 U CN202021437454 U CN 202021437454U CN 212822083 U CN212822083 U CN 212822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ive block
cutter
edge
long
mino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745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荣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Xiangzh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Xiangzh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Xiangzh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Xiangzh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745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22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22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220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rforating,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By Means Other Than Cut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长边切刀、短边切刀、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和若干个凸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二驱动块均可水平滑动地设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长边切刀与所述第一驱动块连接,所述短边切刀与所述第二驱动块连接,所述长边切刀与所述短边切刀垂直设置,各所述凸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和第二驱动块的外侧。第一驱动块带动长边切刀水平运动并通过长边切刀对产品进行切边,第二驱动块带动短边切刀水平运动并通过短边切刀对产品进行切边,如此实现一次冲压切边得到用户所需的尺寸,且产品冲压后的端面平齐、无接痕、毛刺微小且高度尺寸一致性较好。

Description

切边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边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五金冲压件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产品的质量及尺寸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一些产品的传统加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其中五金拉伸产品尤为突出,拉伸件在拉伸过程中,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厚度不均匀以及定位不准或拉深模间隙不均匀等原因,将使拉出的工件顶端不整齐,而对于端部要求平齐的零件则需要补充切边工序。目前行业内大多采用分步接刀侧冲、旋切模和CNC削切来对零件进行补充切边,但是这些切边的方法存在需要多次加工且切边精度不高、容易产生毛刺和切边后的尺寸不一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边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补充切边工艺对产品进行加工时,容易导致产品产生毛刺和产品切边后的尺寸不一致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切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长边切刀、短边切刀、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和若干个凸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二驱动块均可水平滑动地设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长边切刀与所述第一驱动块连接,所述短边切刀与所述第二驱动块连接,所述长边切刀与所述短边切刀垂直设置,各所述凸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和所述第二驱动块的外侧,所述上模与各所述凸块抵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和所述第二驱动块往靠近于产品的方向水平移动。
可选地,各所述凸块的顶部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呈倾斜设置。
可选地,各所述凸块均呈同一水平高度设置。
可选地,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以及设于所述上模板上的压料板、短边斜锲和长边斜锲,所述短边斜锲和所述长边斜锲分别位于所述压料板的旁侧,所述短边斜锲垂直于所述长边斜锲设置,所述短边斜锲与对应的所述凸块抵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块水平移动,所述长边斜锲与对应的所述凸块抵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水平移动。
可选地,所述长边斜锲的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短边斜锲最底端的水平高度。
可选地,所述长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设于所述长边斜锲的内侧,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导向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短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设于所述短边斜锲的内侧,所述第二斜面能够与所述导向面贴合。
可选地,所述下模还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第一驱动块与长边切刀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第二驱动块与短边切刀连接。
可选地,所述长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一避空槽,所述第一避空槽用于避空所述第一螺杆。
可选地,所述短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二避空槽,所述第二避空槽用于避空所述第二螺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边模具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模具,上模与下模合模的过程中,首先,上模将产品压紧于下模板上,然后上模与设置于第一驱动块外侧的凸块接触,并在上模下落过程中不断推动第一驱动块往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驱动块与长边切刀相连接,第一驱动块带动长边切刀水平运动并通过长边切刀对产品进行切边,此时,长边切刀与短边切刀接触,且长边切刀垂直于短边切刀;接着,上模继续向下运动,上模与第二驱动块的外侧设置的凸块接触,并在上模下落过程中不断推动第二驱动块往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二驱动块与短边切刀相连接,第二驱动块带动短边切刀水平运动并通过短边切刀对产品进行切边,此时,切边模具处于闭合状态;如此实现一次冲压切边得到用户所需的尺寸,且产品冲压后的端面平齐、无接痕、毛刺微小且高度尺寸一致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边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边模具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边模具的剖切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切边模具的另一种剖切图。
图5为图4中处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上模 11—上模板 12—压料板
13—短边斜锲 14—长边斜锲 20—下模
21—下模板 22—长边切刀 23—短边切刀
24—第一驱动块 25—第二驱动块 26—凸块
131—第二斜面 132—第一避空槽 141—第一斜面
142—第二避空槽 261—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5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提供一种切边模具,包括上模10和下模20,所述下模20包括下模板21、长边切刀22、短边切刀23、第一驱动块24、第二驱动块25和若干个凸块26,所述第一驱动块24与所述第二驱动块25均可水平滑动地设于所述下模板21上,所述长边切刀22与所述第一驱动块24连接,所述短边切刀23与所述第二驱动块25连接,所述长边切刀22与所述短边切刀23垂直设置,各所述凸块26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块24和所述第二驱动块25的外侧,所述上模10与各所述凸块26抵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24和所述第二驱动块25往靠近于产品的方向水平移动。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切边模具,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的过程中,首先,上模10将产品压紧于下模板21上,然后上模10与设置于第一驱动块24外侧的凸块26接触,并在上模10下落过程中不断推动第一驱动块24往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一驱动块24与长边切刀22相连接,第一驱动块24带动长边切刀22水平运动并通过长边切刀22对产品进行切边,此时,长边切刀22与短边切刀23接触,且长边切刀22垂直于短边切刀23;接着,上模10继续向下运动,上模10与第二驱动块25的外侧设置的凸块26接触,并在上模10下落过程中不断推动第二驱动块25往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由于第二驱动块25与短边切刀23相连接,第二驱动块25带动短边切刀23水平运动并通过短边切刀23对产品进行切边,此时,切边模具处于闭合状态;如此实现一次冲压切边得到用户所需的尺寸,且产品冲压后的端面平齐、无接痕、毛刺微小且高度尺寸一致性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各所述凸块26的顶部设有导向面261,所述导向面261呈倾斜设置。具体地,导向面261设于凸块26端部的外侧;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时,上模10与凸块26接触时,上模10竖向下运动。通过倾斜设置在的导向面261推动与凸块26连接的第二驱动块25或第一驱动块24向内横向水平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各所述凸块26均呈同一水平高度设置。具体地,设于第一驱动块24上的凸块26与设于的人驱动块上的凸块26水平高度均相同,且各凸块26均位于产品下方,保证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时,上模10先压紧产品,再实现产品的切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上模10包括上模板11、以及设于所述上模板11上的压料板12、短边斜锲13和长边斜锲14,所述短边斜锲13和所述长边斜锲14分别位于所述压料板12的旁侧,所述短边斜锲13垂直于所述长边斜锲14设置,所述短边斜锲13与对应的所述凸块26抵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块25水平移动,所述长边斜锲14与对应的所述凸块26抵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24水平移动。具体地,压料板12、短边斜锲13和长边斜锲14分别设于上模板11的不同模块上,且上模板11能够分别驱动长边斜锲14和短边斜锲13向下运动;短边斜锲13与压料板12的短边平行,并与压料板12平行间隔设置,长边斜锲14与压料板12的长边平行并与压料板12平行间隔设置,压料板12的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大于短边斜锲13的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和长边斜锲14的最底端的水平高度;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时,压料板12先与产品接触,将产品压紧于下模板21上,实现产品的固定,然后,长边斜锲14向下运动并与第一驱动块24外侧设置的凸块26接触,长边斜锲14的底部与第一驱动块24外侧设置的凸块26的导向面261接触,长边斜锲14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第一驱动块24受力推动长边切刀22横向水平运动,实现产品的切边;接着,短边斜锲13向下运动并与第二驱动块25外侧设置的凸块26接触,短边斜锲13的底部与第二驱动块25外侧设置的凸块26的导向面261接触,短边斜锲13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使第二驱动块25受力推动短边切刀23横向水平运动,实现产品的切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所示,所述长边斜锲14的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短边斜锲13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具体地,长边斜锲14的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大于短边斜锲13最底端的水平高度,由于各凸块26在同一水平高度设置,如此,保证长边斜锲14先与第一驱动块24上的凸块26接触,实现长边切刀22对产品切边,然后短边斜锲13与第二驱动块25上的凸块26接触,实现短边切刀23对产品的切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长边斜锲14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141,所述第一斜面141设于所述长边斜锲14的内侧,所述第一斜面141能够与所述导向面261贴合。具体地,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时,长边斜锲14向下运动,长边斜锲14的底部与第一驱动块24上的凸块26的导向面261接触,然后长边斜锲14的第一斜面141与导向面261贴合,使第一驱动块24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所述短边斜锲13的底部设有第二斜面131,所述第二斜面131设于所述短边斜锲13的内侧,所述第二斜面131能够与所述导向面261贴合。具体地,上模10与下模20合模时,短边斜锲13向下运动,短边斜锲13的底部与第二驱动块25上的凸块26的导向面261接触,然后短边斜锲13的第二斜面131与导向面261贴合,使第二驱动块25向靠近产品的方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下模20还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第一驱动块24与长边切刀22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第二驱动块25与短边切刀23连接。具体地,第一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一驱动块24并伸入长边切刀22内实现第一驱动块24与长边切刀22的固定,第二螺杆的一端穿过第二驱动块25并伸入长边切刀22内实现第二驱动块25与短边切刀23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长边斜锲14的底部设有第一避空槽142,所述第一避空槽142用于避空所述第一螺杆。具体地,长边斜锲14向下运动过程中,设置的第一避空槽142可以避空第一螺杆,避免长边斜锲14与第一螺杆发生碰撞。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短边斜锲13的底部设有第二避空槽132,所述第二避空槽132用于避空所述第二螺杆。具体地,短边斜锲13向下运动过程中,设置的第二避空槽132可以避空第二螺杆,避免短边斜锲13与第二螺杆发生碰撞。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切边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下模板、长边切刀、短边切刀、第一驱动块、第二驱动块和若干个凸块,所述第一驱动块与所述第二驱动块均可水平滑动地设于所述下模板上,所述长边切刀与所述第一驱动块连接,所述短边切刀与所述第二驱动块连接,所述长边切刀与所述短边切刀垂直设置,各所述凸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驱动块和所述第二驱动块的外侧,所述上模与各所述凸块抵接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和所述第二驱动块往靠近于产品的方向水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块的顶部设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呈倾斜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凸块均呈同一水平高度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包括上模板、以及设于所述上模板上的压料板、短边斜锲和长边斜锲,所述短边斜锲和所述长边斜锲分别位于所述压料板的旁侧,所述短边斜锲垂直于所述长边斜锲设置,所述短边斜锲与对应的所述凸块抵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二驱动块水平移动,所述长边斜锲与对应的所述凸块抵接且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驱动块水平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斜锲的最底端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短边斜锲最底端的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设于所述长边斜锲的内侧,所述第一斜面能够与所述导向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设于所述短边斜锲的内侧,所述第二斜面能够与所述导向面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还包括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穿过第一驱动块与长边切刀连接,所述第二螺杆穿过第二驱动块与短边切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一避空槽,所述第一避空槽用于避空所述第一螺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切边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边斜锲的底部设有第二避空槽,所述第二避空槽用于避空所述第二螺杆。
CN202021437454.2U 2020-07-20 2020-07-20 切边模具 Active CN212822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7454.2U CN212822083U (zh) 2020-07-20 2020-07-20 切边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7454.2U CN212822083U (zh) 2020-07-20 2020-07-20 切边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22083U true CN212822083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18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7454.2U Active CN212822083U (zh) 2020-07-20 2020-07-20 切边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22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76601U (zh) 一种具有双滑块反向切断结构的冲压模具
CN109500242A (zh) 一种汽车天窗导轨多型面成型加工冲压模具及其冲压方法
CN109261804A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斜冲孔机构
CN111872232A (zh) 一种金属加工件卷圆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CN212822083U (zh) 切边模具
CN213915737U (zh) 一种汽车纵梁外板冲压成型模具和冲压成型系统
CN213378812U (zh) 一种u形板防回弹成型模具
CN213826723U (zh) 一种用于生产电机铁芯冲压床的固定装置
CN111001706B (zh) 一种采用无废料搭边连续模具进行连续冲压的冲压装置
CN210936728U (zh) 一种隔热罩双向侧切模具
CN208146722U (zh) 一种耳机盖冲压侧切模具
CN209953633U (zh) 散热片冲压加工装置
CN209156899U (zh) 一种冲压模具用防侧向力机构
CN214919840U (zh) 一种隅撑板成型模具
CN216540501U (zh) 用于铝合金模板快速加工的“u”形端板冲压模具
CN210080465U (zh) 一种新型侧切模具结构
CN217889353U (zh) 一种盒式接触件引脚对称折弯装置
CN218744269U (zh) 精密端子下料模具
CN218504671U (zh) 一种异形吸塑制品冲切刀模
CN218361701U (zh) 一种防爆铝壳的高效多工位冲压装置
CN216175749U (zh) 一种扶手底座的平板冲压模具
CN219274225U (zh) 一种齿条的冲压模具
CN208945012U (zh) 拉延模具
CN214556753U (zh) 一种五金板件的冲压定位机构
CN213856579U (zh) 具有防跳废料功能的冰箱滑轨切断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30000 Building 2, No. 1018, Youkou Road,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Xiangzh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00 k129, Chuangye building, Chuangye Park, No. 18, Gaoxin 2nd Road, Nanch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xi Xiangzhe Precis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