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4807U -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4807U
CN212814807U CN202020919018.2U CN202020919018U CN212814807U CN 212814807 U CN212814807 U CN 212814807U CN 202020919018 U CN202020919018 U CN 202020919018U CN 212814807 U CN212814807 U CN 212814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ud
mounting groove
watch
driving lever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901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胜蓝
张斌
杨荣广
程天宇
丁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901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4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4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48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件,包括:本体、伸缩组件和拨杆,本体具有安装槽和连通于安装槽的滑槽。伸缩组件包括第一头钉、第二头钉和弹性部件。第一头钉可活动地设置于本体的第一端,第二头钉固定连接于本体的第二端。弹性部件设置于安装槽内,两端分别抵顶于第一头钉和第二头钉。拨杆套接于第一头钉,且部分限位于滑槽,拨杆能沿滑槽滑动,以带动第一头钉完全缩入安装槽内。弹性部件能弹性复位,以推顶第一头钉,使得第一头钉部分伸出安装槽。本申请取消了现有连接件的拨杆与头钉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将拨杆套装于第一头钉,无脱落风险,提高了连接件的可靠性,解决了传统连接件的质量缺陷。本申请同时还提供了具有该连接件的表带和手表。

Description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钟表及其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背景技术
自从手表诞生以来,手表本体与表带的连接就一直是一个围绕着如何提升手表拆装体验的重点技术课题。时至今日,运用最为广泛、最为人所接受的解决方式就是将手表本体与表带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生耳是一种连接手表本体与表带的金属连接件,其构造是将两头钉与弹簧装入一根细管并铆合,以达到两头钉具备弹性又不脱落的目的。生耳的连接原理是:将生耳穿入表带,再将两端的两头钉装入手表本体的耳孔,以达到将表带连接于手表本体的目的。
现有的生耳主要分为无拨杆生耳和拨杆生耳。图1所示为无拨杆生耳50的结构示意图,其两端设置有头钉501,头钉501上设置有耳托501a,无拨杆生耳50的缺点是,拆装需要借助专业工具插入耳托501a,再向无拨杆生耳50内侧撬动,才能将无拨杆生耳50解锁取出。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拨杆生耳60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该拨杆生耳60的局部剖视图。该拨杆生耳60包括有本体601和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本体601内的头钉602,拨杆603固定连接于该头钉602,在使用过程中,拨杆生耳60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相对使用方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拨杆生耳60的头钉602和拨杆603之间采用连接工艺连接,如采用铆接、焊接、粘接等方式连接。例如,图3所示,在头钉602上开设螺纹孔,拨杆603螺纹连接于该螺纹孔,在长期的使用中,拨杆603会脱落,从而导致表带无法卸下。另外,拨杆603与头钉602的装配生产良率不稳定,人工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件、表带以及手表,取消现有连接件的拨杆与头钉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直接将拨杆套装于头钉,无脱落风险,大大提高了连接件的可靠性,解决了传统连接件的缺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件,包括:
本体,具有安装槽和连通于安装槽的滑槽;
伸缩组件,包括第一头钉、第二头钉和弹性部件;第一头钉可活动地设置于本体的第一端,第二头钉固定连接于本体的第二端;弹性部件设置于安装槽内,两端分别抵顶于第一头钉和第二头钉;
拨杆,套接于第一头钉,且部分限位于滑槽,拨杆能沿滑槽滑动,以带动第一头钉完全缩入安装槽内;
弹性部件能弹性复位,以推顶第一头钉,使得第一头钉部分伸出安装槽。
在上述方案中,取消现有连接件的拨杆与头钉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将拨杆套装于第一头钉,无脱落风险,大大提高了连接件的可靠性,解决了传统连接件的各缺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头钉包括杆体和限位部;
拨杆套设于杆体;
限位部用于限制拨杆的轴向位移;
弹性部件抵顶于限位部和第二头钉之间。
在上述方案中,拨杆套设于杆体上与限位部限位配合,限位部在弹性部件的作用下,抵顶于拨杆。拨杆向弹性部件一侧滑动时,则带动第一头钉压缩弹性部件,使得第一头钉完全缩入安装槽内,当释放拨杆时,弹性部件弹性复位,可推顶第一头钉,使得第一头顶部分伸出安装槽。
优选的,本体的第一端设置有向内侧翻折的第一翻边,第一翻边围合形成中心孔;
第一头钉能由中心孔伸出安装槽或缩入安装槽。
在上述方案中,在本体的第一端设置第一翻边,第一翻边可以为环形,第一翻边围合形成的中心孔的直径可以与杆体横截面直径相匹配,第一翻边能阻挡外界灰尘杂质进入安装槽内部,确保安装槽的内壁光滑,使得连接件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的性能。延长了连接件的使用寿命,提高连接件的质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头钉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
内连接部嵌设于安装槽内;
外连接部伸出于安装槽。
在上述方案中,内连接部嵌入于安装槽内,与本体固定一体,可以支撑弹性部件的一端,而外连接部则伸出安装槽可以用于插接于手表本体上的耳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
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向中心翻折的第二翻边;
第二翻边与限位台阶配合。
在上述方案中,本体的第二端可以通过冲铆的工艺形成第二翻边,第二翻边支撑于限位台阶上,限定了第二头钉的位置,将第二头钉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内连接部一周设置齿条,内连接部与安装槽过盈配合。
在上述方案中,在内连接部一周设置齿条,则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以将内连接部安装至安装槽内,因为齿条的设计,降低了内连接部外周壁的结构强度,使得内连接部更容易安装至安装槽内,降低了工艺难度,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手表,包括手表本体、表带和上述的连接件,手表本体具有耳孔,表带通过连接件连接于耳孔。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表带,包括上述的连接件。
该表带上的连接件可以设置两连接孔,相邻两连接件中的一者通过其第一头钉和第二头钉分别连接于另一者的两连接孔。
在上述方案中,各连接件可以依次串联形成表带,表带在拆装过程中,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拆卸或加装连接件以调节表带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连接件包括设置于本体的两连接部;
两连接部均设有连接孔;
相邻两连接件中一者的本体部分容纳于另一者的两连接部之间,且通过第一头钉和第二头钉分别连接于两连接孔。
在上述方案中,各连接件的连接部可以设置于本体的两侧,两连接部之间形成容纳空间,另一连接件的本体部分容纳于该容纳空间且通过两头钉连接于两连接部上的连接孔,使得该本体可在两连接部之间转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头钉包括内连接部和外连接部;
内连接部嵌设于安装槽内;
外连接部连接于内连接部,并伸出安装槽。
在上述方案中,内连接部嵌入于安装槽内,用于支撑弹性部件的一端,而外连接部则伸出安装槽插接于另一连接件的连接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内连接部一周设置齿条,内连接部与安装槽过盈配合。
在上述方案中,在内连接部一周设置齿条,则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以将内连接部安装至安装槽内,因为齿条的设计,降低了内连接部外周壁的结构强度,使得内连接部更容易安装至安装槽内,降低了工艺难度,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另一种手表,包括手表本体和上述的表带;表带连接于手表本体。
手表本体可以设置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均设有耳孔,表带端部的连接件通过第一头钉和第二头钉分别连接于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的耳孔。
在该实施方案中,手表的表带中的连接件便于快速装配和拆卸。手表的表带和手表本体也便于装配和拆卸。本申请的手表在拆装过程中,操作方便,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用户体验好。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件可应用于手表,如用于手表中表带与手表本体之间的连接。本申请取消了传统连接件的拨杆与头钉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将拨杆套装于第一头钉,拨杆无脱落风险,大大提高了生耳的可靠性,解决了传统连接件质量缺陷。本申请中,还提供了表带,该表带具有多个连接件,各连接件依次串联,该表带在拆装过程中,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方便用户根据实际需要拆卸或加装连接件以调节表带的长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无拨杆生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拨杆生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局部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伸缩组件与拨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A-A向剖视图;
图9为图8中B部放大图;
图10为图9中去掉第一头钉和拨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C部放大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手表本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中表带和连接件部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5中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17为图16中D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6中第二头钉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手表;
10a-连接件;
10b-连接件;
10c连接件;
10d-连接件;
10e-连接件;
1-本体;
11-滑槽;
12-第一翻边;
13-中心孔;
14-第二翻边;
15-安装槽
2-伸缩组件;
21-第一头钉;
211-杆体;
212-限位部;
212a-台阶面;
22-第二头钉;
221-内连接部;
221a-齿条
222-外连接部;
223-限位台阶;
23-弹性部件;
3-拨杆;
31-贯通口;
4-连接部;
41-连接孔;
30-表带;
301-环套;
301a-避让槽;
40-手表本体;
401-第一凸耳;
402-第二凸耳;
403-耳孔;
50-无拨杆生耳;
501-头钉;
501a-耳托;
60-拨杆生耳;
601-本体;
602-头钉;
603-拨杆。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4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10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10a的爆炸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10a可用于两个分体部件之间的连接,如可应用于手表的表带和手表本体之间的连接。该连接件10a包括:本体1、伸缩组件2以及拨杆3。其中本体1具有安装槽15和连通于安装槽15的滑槽11。伸缩组件2包括第一头钉21、第二头钉22和弹性部件23。第一头钉21可活动地设置于本体1的第一端,第二头钉22固定连接于本体1的第二端。弹性部件23设置于安装槽15内,两端分别抵顶于第一头钉21和第二头钉22。拨杆3套接于第一头钉21,且部分限位于滑槽11,拨杆3能沿滑槽11滑动,以带动第一头钉21完全缩入安装槽15内。弹性部件23能弹性复位,以推顶第一头钉21,使得第一头钉21部分伸出安装槽15。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上文中的“拨杆3部分限位于滑槽11”,可以包括两种实现结构。在第一种结构中,拨杆3的一端套接于第一头钉21,而另一端由所述滑槽11,伸出,凸出于本体1的表面,从而方便用户拨动调节。在第二种结构中,拨杆3的一端套接于第一头钉21,而另一端延伸至滑槽11,且端面与本体1的外壁面平滑拼接。例如:当本体1具有平面部,且滑槽11开设于该平面部时,则拨杆3延伸至滑槽11的一端的端面可以与该平面部相平齐。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弹性部件23可以是任何受力后可弹性形变的结构。示例性的,弹性部件23可以为螺旋弹簧、橡胶弹簧或者气体弹簧。
现有技术中的,拨杆3与第一头钉21之间通过铆接、焊接、粘接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在长期使用中,拨杆3会脱落,从而导致表带无法拆卸,用户体验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取消现有拨杆3与头钉之间的固定连接结构,将拨杆3套装于第一头钉21,拨杆3没有脱落风险,且拨杆3和第一头钉21之间不需要固定连接,提高了连接件10a的装配效率,提升了连接件10a的可靠性,解决了传统连接件10a的质量缺陷。
图6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10a的伸缩组件2与拨杆3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一头钉21包括杆体211和限位部212,拨杆3套设于杆体211,限位部212用于限制拨杆3的轴向位移,弹性部件23抵顶于限位部212和第二头钉22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杆体211和限位部212可以为一体件。当然,杆体211和限位部212也可以为两个独立的部件。例如:限位部212连接于杆体211。其中,限位部212与杆体211之间具体的连接结构在此不做限定,任何能将限位部212与杆体211连接的结构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示例性的,限位部212与杆体211之间可以通过粘接结构、焊接结构、卡接结构或螺纹连接结构等方式连接固定。
结合图4、图5和图6,拨杆3具有贯通口31。拨杆3通过贯通口31套设于杆体211上与限位部212限位配合,限位部212在弹性部件23的作用下,抵顶于拨杆3,拨杆3向弹性部件23一侧滑动时,能带动第一头钉21压缩弹性部件23,使得第一头钉21完全缩入安装槽15内,当释放拨杆3时,弹性部件23弹性复位,可推顶第一头钉21使得杆体211伸出安装槽15。
图7示例性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10a的俯视图;图8示例性示出了图7中A-A向剖视图;图9示例性示出了图8中B部放大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限位部212与杆体211之间形成有台阶面212a,弹性部件23抵顶于限位部212,使得台阶面212a抵顶于拨杆3。
图10示例性示出了图9中去掉第一头钉21和拨杆3部分的结构示意图。本体1的第一端可以设置向内侧翻折的第一翻边12,第一翻边12可以为环形,第一翻边12围合形成中心孔13。第一头钉21部分能由中心孔13伸出安装槽15或缩入安装槽15内。
在该实施方案中,在本体1的第一端设置第一翻边12,第一翻边12围合形成的中心孔13的直径可以与杆体211横截面直径相匹配,第一翻边12能阻挡外界灰尘杂质进入安装槽15内部,确保安装槽15的内壁光滑,使得连接件10a在长期使用中,保持良好的性能,延长了连接件10a的使用寿命,提高连接件10a的质量。
图11示例性示出了图8中C部放大图,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第二头钉22包括内连接部221和外连接部222,内连接部221嵌设于安装槽15内,外连接部222连接于内连接部221,并伸出于安装槽15。
在该实施方案中,内连接部221嵌入于安装槽15内,与本体1固定一体,可以支撑弹性部件23的一端,而外连接部222则伸出安装槽15可插接于手表本体上的耳孔。
具体的,内连接部221和外连接部222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223,本体1的第二端设置有向中心翻折的第二翻边14,第二翻边14与限位台阶223配合。
在该实施方案中,本体1的第二端可以通过冲铆的工艺形成第二翻边14,第二翻边14支撑于限位台阶223上,限定了第二头钉22的位置,第二头钉22限位于弹性部件23与第二翻边14之间。
以下示例性的提供上述连接件10a的一种装配工艺,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准备好连接件10a的各子部件:如本体1、第一头钉21、第二头钉22、弹性部件23和拨杆3。
第二步:将拨杆3具有贯通口31的一端由所述滑槽11插入安装槽15内;
第三步:将第一头钉21由本体1的第二端装入安装槽15内,并使得第一头钉21的杆体211贯穿于贯通口31。
第四步:将弹性部件23由本体1的第二端装入安装槽15内;
第五步:将第二头钉22的内连接部221装入安装槽15内;
第六部:通过冲铆的工艺在本体1的第二端形成第二翻边14,第二翻边14限定第二头钉22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配步骤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一种示例性的装配工艺,并不构成对本申请连接件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同时还提供一种手表100,图12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13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100中手表本体40的结构示意图。图14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100的一种表带30的结构示意图。该手表100包括手表本体40、表带30和上述的连接件10a,手表本体40具有耳孔403,表带30通过连接件10a连接于耳孔403。
其中,手表本体40可以包括表壳、机芯、表盘、表冠、表针等等。表壳上可以设置第一耳孔和第二耳孔,连接件10a的第一头钉21和第二头钉22分别连接于第一耳孔和第二耳孔。
手表100的表带30可以为软胶表带、皮表带、尼龙编织表带或者金属表带。图14示例性的示出了软胶表带的结构示意图,图15示例性的示出了金属表带的结构示意图。以图14提供的软胶表带为例,表带30的端部可以设置环套301,环套301上设置有避让槽301a,连接件10a可以贯穿该环套301设置,避让槽301a与连接件的滑槽11相对应,长度与滑槽11相匹配,连接件10a的拨杆3部分由避让槽301a伸出,方便用户拨动该拨杆3,实现表带30与手表本体40的快速装配和拆卸。
图15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3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表带30中连接件的剖视图;图17为图16中D部放大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30至少包括连接件10b和连接件10c,连接件10b和连接件10c连接。其中,连接件10c可以包括本体1、伸缩组件2以及拨杆3。其中本体1具有安装槽15和连通于安装槽15的滑槽11。伸缩组件2包括第一头钉21、第二头钉22和弹性部件23。第一头钉21可活动地设置于本体1的第一端,第二头钉22固定连接于本体1的第二端。弹性部件23设置于安装槽15内,两端分别抵顶于第一头钉21和第二头钉22。拨杆3套接于第一头钉21,且部分限位于滑槽11,拨杆3能沿滑槽11滑动,以带动第一头钉21完全缩入安装槽15内,以脱离连接件10b,当释放拨杆3时,弹性部件23能弹性复位,推顶第一头钉21,使得第一头钉21部分伸出安装槽15,以连接于连接件10b。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30上的连接件10c能够快速装配和拆卸,显著地提高了装配拆卸效率,方便用户拆卸或加装连接件10c以调节表带30的长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参见图17所示,第一头钉21包括杆体211和限位部212,拨杆3套设于杆体211,限位部212用于限制拨杆3的轴向位移,弹性部件23抵顶于限位部212和第二头钉22之间。
如图1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连接件10b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两连接部4,两连接部4均设置有连接孔41,连接件10c的第一头钉21和第二头钉22分别连接于连接件10b的两连接孔41。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表带30中还可以包括连接件10d,连接件10d的结构可以与连接件10c的结构相同。而连接件10b可以与连接件10c和连接件10b的结构不同,区别在于,该连接件10b不具有伸缩组件2、拨杆3、滑槽11和安装槽15等结构,表带30可以包括多个连接件10b,相邻的连接件10b之间通过销轴连接。在其他一些可能的实施方案中,表带30中还可以包括多个与连接件10c结构相同的连接件。
图18示例性示出了第二头钉2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第二头钉22可以包括内连接部221和外连接部222,内连接部221嵌设于安装槽15内,外连接部222连接于内连接部221,并伸出安装槽15。
在该实施方案中,内连接部221嵌入于安装槽15内,封堵安装槽15的一端,用于支撑弹性部件23的一端。外连接部222则伸出安装槽15以插接于连接件10b的连接孔41。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案中,内连接部221一周设置齿条221a,内连接部221与安装槽15过盈配合。
在该实施方案中,在内连接部221一周设置齿条221a,则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在将内连接部221装入安装槽15内。齿条221a的尖端受到安装槽15内壁的挤压会发生轻微形变,使得内连接部221紧固于安装槽15内。本申请实施例中,内连接部221一周设置齿条221a,则减少了内连接部221与安装槽15内壁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内连接部221外壁的结构强度,避免了在将内连接部221装入安装槽15内时,内连接部221结构强度过大,冲击本体1,使得本体1发生形变,如本体1受到内连接部221的冲击而表面鼓起。另外通过齿条221a的设计,降低了内连接部221外周壁的结构强度还使得内连接部221更容易被装入安装槽15内,从而降低了工艺难度,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以图15至图18中提供的连接件10c的结构为例,以下示例性的提供该连接件10c的一种装配工艺:
第一步:准备好连接件10c的各子部件:如本体1、第一头钉21、第二头钉22、弹性部件23、拨杆3。
第二步:将拨杆3具有贯通口的一端由所述滑槽11插入安装槽15内;
第三步:将第一头钉21由本体1的第二端装入安装槽15内,并使得第一头钉21的杆体211穿过拨杆的贯通口。
第四步:将弹性部件23由本体1的第二端装入安装槽15内;
第五步:将第二头钉22的内连接部221装入安装槽15内,使得第二头钉22与安装槽15过盈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配步骤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30中连接件10c的一种示例性的装配工艺,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表带的连接件10c的限定。
如图13和图1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手表,该手表包括手表本体40和上述的表带30,其中表带30可以直接连接于手表本体40,也可以通过生耳连接于手表本体40。
以表带30与手表本体40直接连接为例:该表带30可以为金属表带,即表带30的连接件10b、连接件10c、连接件10d均为金属材料制成,手表本体40可以包括第一凸耳401和第二凸耳402,第一凸耳401和第二凸耳402均设有耳孔403,表带30端部可以设置与连接件10c结构相同的连接件10e,该连接件10e可以通过其第一头钉21和第二头钉22分别连接于手表本体40上第一凸耳401和第二凸耳402的耳孔403。
本实施方案的手表100在需要拆卸表带时,通过拨动表带30末端的连接件10e上的拨杆3使得第一头钉21完全缩入安装槽15内,则第一头钉21脱离第一凸耳401的耳孔403,再将该末端的连接件10e向背离第二凸耳402的一侧移动,则使得第二头钉22脱离第二凸耳402的耳孔,此时表带30完全脱离手表本体40。当需要安装表带30时,可以先将第二头钉22插入第二凸耳402的耳孔,然后拨动拨杆3使得第一头钉21完全缩入安装槽15内,调节连接件10e的位置,使得连接件10e的安装槽15的口部对齐于第一凸耳401的耳孔403,最后释放拨杆3,则弹性部件23弹性复位,推顶第一头钉21由安装槽15伸出连接于第一凸耳401的耳孔403,从而实现将表带30连接于手表本体4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表便于拆卸和安装,用户不需要借助专业工具即可自行完成表带30与手表本体40的拆卸和安装。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1),具有安装槽(15)和连通于所述安装槽(15)的滑槽(11);
伸缩组件(2),包括第一头钉(21)、第二头钉(22)和弹性部件(23);所述第一头钉(21)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头钉(22)固定连接于所述本体(1)的第二端;所述弹性部件(23)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5)内,两端分别抵顶于所述第一头钉(21)和所述第二头钉(22);
拨杆(3),套接于所述第一头钉(21),且部分限位于所述滑槽(11),所述拨杆(3)能沿所述滑槽(11)滑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头钉(21)完全缩入所述安装槽(15)内;
所述弹性部件(23)能弹性复位,以推顶所述第一头钉(21),使得所述第一头钉(21)部分伸出所述安装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头钉(21)包括杆体(211)和限位部(212);
所述拨杆(3)套设于所述杆体(211);
所述限位部(212)用于限制所述拨杆(3)的轴向位移;
所述弹性部件(23)抵顶于所述限位部(212)和所述第二头钉(2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的第一端设置有向内侧翻折的第一翻边(12),所述第一翻边(12)围合形成中心孔(13);
所述第一头钉(21)能由所述中心孔(13)伸出所述安装槽(15)或缩入所述安装槽(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钉(22)包括内连接部(221)和外连接部(222);
所述内连接部(221)嵌设于所述安装槽(15)内;
所述外连接部(222)伸出所述安装槽(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部(221)和所述外连接部(222)之间形成有限位台阶(223);
所述本体(1)的第二端设置有向中心翻折的第二翻边(14);
所述第二翻边(14)与所述限位台阶(223)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部(221)一周设置有齿条(221a);
所述内连接部(221)与所述安装槽(15)过盈配合。
7.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本体(40)、表带(30)和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连接件,所述手表本体(40)具有耳孔(403),所述表带(30)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于所述耳孔(403)。
8.一种表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连接件。
9.一种手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表本体(40)和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所述表带连接于所述手表本体(40)。
CN202020919018.2U 2020-05-27 2020-05-27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Active CN212814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9018.2U CN212814807U (zh) 2020-05-27 2020-05-27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9018.2U CN212814807U (zh) 2020-05-27 2020-05-27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4807U true CN212814807U (zh) 2021-03-30

Family

ID=751680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9018.2U Active CN212814807U (zh) 2020-05-27 2020-05-27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480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4284A (zh) * 2021-10-28 2022-01-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3974284B (zh) * 2021-10-28 2024-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4284A (zh) * 2021-10-28 2022-01-28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CN113974284B (zh) * 2021-10-28 2024-05-31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4618B (zh)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JP5867048B2 (ja) 連結装置、バンド及びバンド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US20050265132A1 (en) Connection structure for a watchcase with a watch chain
CN108041775B (zh) 表带及其穿戴设备
JP4533381B2 (ja) 連結部の末端を物体に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12263058A (zh) 用于表带的按键式连接结构
CN212814807U (zh) 连接件、表带及手表
CN210054858U (zh)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WO2020020117A1 (zh) 用于穿戴设备的连接结构及穿戴设备
US6745652B2 (en) Tool combining rod
US7445376B2 (en) Timepiece having glass and glass-holding member removable as a unit from case band
CN214802841U (zh) 一种用于表带的连接结构
US20080025157A1 (en) Timepiece
CN215837430U (zh) 一种按键开关式快拆生耳
CN206836428U (zh) 一种手表
CN208463104U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
JP3173930U (ja) 時計ケースとバンドの取付構造
WO2017032266A1 (zh) 易拆卸表带的手表
JP2001153970A (ja) 時計用連結構造および時計
CN220987860U (zh) 单边组装的表带生耳结构
CN216019504U (zh) 快拆装置及手环
CN212994937U (zh) 易于拆装的表壳
CN220587655U (zh) 一种快拆生耳结构
CN219460492U (zh) 表体及表带
CN212545932U (zh) 一种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