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19504U - 快拆装置及手环 - Google Patents

快拆装置及手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19504U
CN216019504U CN202122373478.7U CN202122373478U CN216019504U CN 216019504 U CN216019504 U CN 216019504U CN 202122373478 U CN202122373478 U CN 202122373478U CN 216019504 U CN216019504 U CN 216019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elet
seat
assembly
elastic
qu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734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Transtek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734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19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19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19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拆装置及手环,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拆结构应用于手环,包括:公扣组件和母扣组件;公扣组件包括公扣座和弹针,弹针设置于公扣座,母扣组件包括母扣座和拆卸轴,母扣座设有容纳腔,拆卸轴设置于容纳腔;弹针卡接于容纳腔,按压拆卸轴,完成弹针与容纳腔的脱离。本实用新型提供手环包括:手环主体、腕带和快拆装置;快拆装置中的母扣组件设置于腕带,快拆装置中的公扣组件设置于手环主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拆装置及手环解决了腕带拆卸、安装和更换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快拆装置及手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拆装置及手环。
背景技术
手环是生活中常用到的工具和饰品,现有技术中,部分手环是手环主体与腕带为一体,无法拆卸或更换腕带,用户在腕带损坏或者审美疲劳时,腕带更换比较麻烦;也有部分手环主体与腕带为分体结构的手环,手环主体与腕带之间的连接结构复杂,腕带拆卸、安装和更换都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拆结构及手环,以缓解相关技术中腕带拆卸、安装和更换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快拆结构应用于手环,包括:公扣组件和母扣组件;
公扣组件包括公扣座和弹针,弹针设置于公扣座,母扣组件包括母扣座和拆卸轴,母扣座设有容纳腔,拆卸轴设置于容纳腔;
弹针卡接于容纳腔,按压拆卸轴,完成弹针与容纳腔的脱离。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公扣组件还包括第一弹性件;
第一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公扣座和弹针连接,使弹针具有插入容纳腔的运动趋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公扣座设有回缩腔,弹针设置于回缩腔,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回缩腔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弹针靠近回缩腔的底壁的端面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公扣座包括设置于回缩腔开口端的抵接座,弹针位于回缩腔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台;
第一限位台与抵接座抵接,限制弹针与公扣座脱离。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母扣组件还包括限位座,拆卸轴设置有第二限位台;
限位座固定设置于容纳腔背离公扣组件的一端,第二限位台与限位座抵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母扣组件还包括母扣盘;
母扣盘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通道,母扣盘固定设置于容纳腔靠近母扣组件的一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母扣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
第二弹性件套设于拆卸轴,并且两端分别与母扣盘和第二限位台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手环包括:手环主体、腕带和快拆装置;快拆装置中的母扣组件设置于腕带,快拆装置中的公扣组件设置于手环主体。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母扣组件中的母扣座与腕带一体设置,公扣组件中的公扣座与手环主体一体设置。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手环包括多个快拆装置,多个快拆装置沿腕带的延伸方向两两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拆结构及手环具有的技术优势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快拆装置包括:公扣组件和母扣组件,公扣组件中的公扣座与弹针弹性连接,母扣组件中的母扣座设置有容纳腔,容纳腔里面安装有拆卸轴。安装时,公扣组件和母扣组件相对运动,弹针沿着与弹针轴向垂直的方向运动,弹针在轴向力的作用下回缩,等弹针到达容纳腔的位置后又弹出,弹针与容纳腔卡接;拆卸时,按压拆卸轴,在外力作用下,拆卸轴推动弹针回缩,弹针与容纳腔脱离,完成公扣组件与母扣组件的拆卸,公扣组件和母扣组件之间拆卸安装方便,当公扣组件和母扣组件应用于手环时,由于公扣组件和母扣组件的结构简单,使得手环主体与腕带之间的连接结构简单,腕带拆卸、安装和更换都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公扣组件;110-公扣座;111-抵接座;112-回缩腔;120-弹针;121-第一限位台;130-第一弹性件;
200-母扣组件;210-母扣座;211-容纳腔;220-拆卸轴;221-第二限位台;230-限位座;240-母扣盘;250-第二弹性件;
300-手环主体;
400-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快拆装置,应用于手环,包括: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
公扣组件100包括公扣座110和弹针120,弹针120设置于公扣座110,母扣组件200包括母扣座210和拆卸轴220,母扣座210设有容纳腔211,拆卸轴220设置于容纳腔211;
弹针120卡接于容纳腔211,按压拆卸轴220,完成弹针120与容纳腔211的脱离。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设置于公扣座110上的弹针120可以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弹针120由弹性材料制成,弹针120连接在公扣座110靠近母扣组件200的端面上,当安装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时,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相对运动,弹针120在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抵接力的作用下,弹针120沿着背离母扣组件200的方向回缩,当弹针120运动到容纳腔211的位置时,弹针120恢复原状,靠近母扣组件200的一端与容纳腔211卡接,实现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的安装;另一种是,公扣座110与弹针120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当安装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时,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相对运动,弹针120在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抵接力的作用下,弹针120将外力传递给弹性件,弹针120推动弹性件沿着背离母扣组件200的方向回缩,当弹针120运动到容纳腔211的位置时弹针120伸出,靠近母扣组件200的一端与容纳腔211卡接,完成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是第二种连接方式。母扣组件200中的母扣座210设置有容纳腔211,容纳腔211里面安装有拆卸轴220。安装时,弹针120在外力作用下回缩,当弹针120到达容纳腔211的位置时又恢复原状,弹针120与容纳腔211卡接,完成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的安装;拆卸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时,按压拆卸轴220,在外力作用下,拆卸轴220推动弹针120回缩,弹针120与容纳腔211脱离,实现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的拆卸。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借助工具,拆卸与安装都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公扣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30;
第一弹性件130的两端分别与公扣座110和弹针120连接,使弹针120具有插入容纳腔211的运动趋势。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第一弹性件130设置于公扣座110和弹针120之间,两端分别与公扣座110和弹针120抵接。当安装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时,第一弹性件130在母扣组件200的作用力下回缩,弹针120推动第一弹性件130回缩,等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到达容纳腔211的位置时,第一弹性件130恢复原状,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弹针120与容纳腔211卡接,实现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的连接;拆卸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时,按压拆卸轴220,通过拆卸轴220和弹针120给第一弹性件130施加外力,第一弹性件130回缩,弹针120与容纳腔211脱离,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完成拆卸,之后无外力施加,第一弹性件130恢复原状,方便下一次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的连接。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公扣座110设有回缩腔112,弹针120设置于回缩腔112,第一弹性件130的一端与回缩腔112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弹针120靠近回缩腔112的底壁的端面抵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公扣座110内部设置有放置第一弹性件130和弹针120的回缩腔112,回缩腔112截面呈圆形,第一弹性件130设置于回缩腔112内,弹针120背离母扣组件200的一端置于回缩腔112内,第一弹性件130的两端分别与回缩腔112的底壁和弹针120靠近回缩腔112的底壁的端面抵接。第一弹性件130在外力作用下回缩或者回弹时,一直在回缩腔112内往复运动,保证第一弹性件130在回缩或者回弹时,不会发生歪斜,保证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连接和拆卸的顺畅性和稳定性。同时,由于第一弹性件130和部分弹针120设置于回缩腔112内,减小了公扣组件100的空间体积,保证公扣组件100实用性的同时,提升了美观性。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公扣座110包括设置于回缩腔112开口端的抵接座111,弹针120位于回缩腔112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台121;
第一限位台121与抵接座111抵接,限制弹针120与公扣座110脱离。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弹针120位于回缩腔112内的一端的周向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台121,回缩腔112的端口设置有抵接座111,抵接座111呈圆环状,弹针120穿过抵接座111的中心,第一限位台121靠近母扣组件200的端面与抵接座111靠近回缩腔112底端的端面抵接。抵接座111限制弹针120与回缩腔112脱离,保证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连接时的稳定性,第一限位台121的外壁与回缩腔112的内侧壁抵接,保证弹针120在回缩腔112内往复运动时不会发生倒斜或者晃动,提高公扣座110的稳定性,同时与回缩腔112的内侧壁抵接的第一限位台121可以限制第一弹性件130与回缩腔112脱离,提升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母扣组件200还包括限位座230,拆卸轴220设置有第二限位台221;
限位座230固定设置于容纳腔211背离公扣组件100的一端,第二限位台221与限位座230抵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拆卸轴220位于容纳腔211内的周向上设置有环状的第二限位台221,第二限位台221固定设置于拆卸轴220,回缩腔112背离公扣组件100一端的开口固定设置有限位座230,第二限位台221与限位座230抵接,限制拆卸轴220在回缩腔112内向背离公扣组件100的一端脱离,保证母扣组件200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拆卸轴220靠近第二限位台221的端面与限位座230背离公扣组件100的端面平齐,避免因不小心操作按压到拆卸轴220,使弹针120与容纳腔211脱离,从而使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脱离,想想使用体验感。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母扣组件200还包括母扣盘240;
母扣盘240设置有与容纳腔211连通的通道,母扣盘240固定设置于容纳腔211靠近母扣组件200的一端。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母扣盘240呈环状,母扣盘240固定设置于容纳腔211靠近公扣组件100的一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扣盘240与容纳腔211靠近公扣组件100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连接,容纳腔211靠近公扣组件100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母扣盘24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螺纹件将二者固定连接。拆卸轴220背离第二限位台221的一端与弹针120抵接,母扣盘240限制拆卸轴220在回缩腔112内向靠近公扣组件100的一端脱离。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母扣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50;
第二弹性件250套设于拆卸轴220,并且两端分别与母扣盘240和第二限位台221抵接。
具体的结合图1所示,拆卸轴220上套设有第二弹性件250,第二弹性件250一端与母扣盘240靠近第二限位台221的端面抵接,另一端与第二限位台221靠近公扣组件100的一端抵接。在拆卸或者安装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时按压拆卸轴220,给拆卸轴220提供一定的弹性力,使操作者更容易操作的同时,获得较好的阻尼感,提升操作者体验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手环包括:手环主体300、腕带400和快拆装置;快拆装置中的母扣组件200设置于腕带400,快拆装置中的公扣组件100设置于手环主体300。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快拆装置应用于手环,腕带400上固定设置有快拆装置中的母扣组件200,手环主体300上固定设置有快拆装置中的公扣组件100,公扣组件100与母扣组件200组件卡接或者脱离实现手环主体300和腕带400之间的安装和脱离。固定安装的公扣组件100与母扣组件200保证手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公扣组件100或母扣组件200的脱落,导致手环主体300和腕带400脱离,保证手环的稳定性。
公扣组件100固定设置于手环主体300上,母扣组件200固定设置于腕带400上,当安装手环主体300与腕带400时,手环主体300与腕带400在外力作用下相对运动,公扣组件100中的弹针120在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之间抵接力的作用下,向背离母扣组件200的方向运动,弹针120将这种外力传递给第一弹性件130,第一弹性件130受力压缩,当弹针120运动到母扣组件200中的容纳腔211的位置时,弹针120失去外力限制,第一弹性件130回弹推动弹针120与容纳腔211卡接,完成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的安装;拆卸手环主体300与腕带400时,按压母扣组件200中的拆卸轴220,拆卸轴220推动弹针120向背离母扣组件200的方向运动,第一弹性件130的受力压缩,第一弹性件130与弹针120回缩到回缩腔112内,弹针120与容纳腔211脱离,手环主体300与腕带400完成拆卸,之后弹针120无外力限制,第一弹性件130再次回弹恢复原状,弹针120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可以重复利用,方便些一次手环主体300与腕带400之间的安装与拆卸。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母扣组件200中的母扣座210与腕带400一体设置,公扣组件100中的公扣座110与手环主体300一体设置。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母扣座210直接设置于腕带400中,并与腕带400一体成型设置,拆卸轴220与第二弹性件250随着公扣组件100与母扣组件200组件卡接或者脱离在手环主体300中的容纳腔211内往复运动;公扣座110直接设置于手环主体300中,并与手环主体300一体成型设置,弹针120和第一弹性件130随着公扣组件100与母扣组件200组件卡接或者脱离在腕带400内的回缩腔112中往复运动;容纳腔211与腕带400一体设置和回缩腔112与手环主体300一体设置,减小了手环主体300和腕带400的空间位置,提升了容纳腔211与回缩腔112的强度,保证手环实用性的同时提高美观性。
本实施例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手环包括多个快拆装置,多个快拆装置沿腕带400的延伸方向两两配合。
具体的结合图2和图3所示,多个快拆装置在腕带400的延伸方向两两配合,两两配合的多个快拆装置在与腕带400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对手环主体300和腕带400进行卡接,实现手环主体300与腕带400安装,保证手环主体300和腕带400的连接稳定性。腕带400可以为两部分,每一部分分别通过两两配合的快拆装置安装于手环主体300;腕带400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一条,再通过两两配合的快拆装置安装于手环主体300,多种安装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手环,方便灵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快拆装置,应用于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公扣组件(100)和母扣组件(200);
所述公扣组件(100)包括公扣座(110)和弹针(120),所述弹针(120)设置于所述公扣座(110),所述母扣组件(200)包括母扣座(210)和拆卸轴(220),所述母扣座(210)设有容纳腔(211),所述拆卸轴(220)设置于所述容纳腔(211);
所述弹针(120)卡接于所述容纳腔(211),按压所述拆卸轴(220),完成所述弹针(120)与所述容纳腔(211)的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组件(100)还包括第一弹性件(130);
所述第一弹性件(13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公扣座(110)和所述弹针(120)连接,使所述弹针(120)具有插入所述容纳腔(211)的运动趋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座(110)设有回缩腔(112),所述弹针(120)设置于所述回缩腔(112),所述第一弹性件(130)的一端与所述回缩腔(112)的底壁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弹针(120)靠近所述回缩腔(112)的底壁的端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座(110)包括设置于所述回缩腔(112)开口端的抵接座(111),所述弹针(120)位于所述回缩腔(112)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台(121);
所述第一限位台(121)与所述抵接座(111)抵接,限制所述弹针(120)与所述公扣座(110)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组件(200)还包括限位座(230),所述拆卸轴(220)设置有第二限位台(221);
所述限位座(230)固定设置于所述容纳腔(211)上背离所述公扣组件(100)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台(221)与所述限位座(230)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组件(200)还包括母扣盘(240);
所述母扣盘(240)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211)连通的通道,所述母扣盘(240)固定设置于容纳腔(211)靠近所述母扣组件(200)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快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弹性件(250);
所述第二弹性件(250)套设于所述拆卸轴(220),并且两端分别与所述母扣盘(240)和所述第二限位台(221)抵接。
8.一种手环,其特征在于,包括:手环主体(300)、腕带(400)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快拆装置;所述快拆装置中的母扣组件(200)设置于所述腕带(400),所述快拆装置中的公扣组件(100)设置于所述手环主体(3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组件(200)中的母扣座(210)与所述腕带(400)一体设置,所述公扣组件(100)中的公扣座(110)与所述手环主体(300)一体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包括多个所述快拆装置,多个所述快拆装置沿所述腕带(400)的延伸方向两两配合。
CN202122373478.7U 2021-09-28 2021-09-28 快拆装置及手环 Active CN216019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3478.7U CN216019504U (zh) 2021-09-28 2021-09-28 快拆装置及手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73478.7U CN216019504U (zh) 2021-09-28 2021-09-28 快拆装置及手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19504U true CN216019504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546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73478.7U Active CN216019504U (zh) 2021-09-28 2021-09-28 快拆装置及手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19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7584B2 (en) Wearable device and main body of wearable device
CN109924618B (zh) 按底快拆伸缩针自锁表带及其手表
CN113229578B (zh) 一种可拆卸的连接件及可穿戴设备
WO2017080011A1 (zh) 一种手表
CN20973278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JP2007503220A (ja) 連結部の末端を物体に固定するための装置
CN109846155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CN216019504U (zh) 快拆装置及手环
CN215455886U (zh) 穿戴式电子装置
CN213428729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12878018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390417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09171128B (zh) 一种可穿戴电子设备及表带
CN216493882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4468499A (zh) 连接轴和可穿戴设备
CN211534200U (zh) 一键式套筒组件
CN109907440B (zh) 底部点按快拆表带及手表
CN213428728U (zh) 一种腕戴设备及其连接组件
CN20973278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CN216165679U (zh)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3756940U (zh) 快拆表带及手表
CN216019511U (zh) 一种多佩戴方式的手表、怀表及座钟
CN219047614U (zh) 一种快速拆装机构以及智能手表
CN219460492U (zh) 表体及表带
CN212661271U (zh) 一种带体连接结构及腕部佩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