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5932U - 一种腕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腕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5932U
CN212545932U CN202020951018.0U CN202020951018U CN212545932U CN 212545932 U CN212545932 U CN 212545932U CN 202020951018 U CN202020951018 U CN 202020951018U CN 212545932 U CN212545932 U CN 2125459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astic buckle
wrist
installation cavity
clamping
watchb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510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玉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510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59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59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59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腕戴设备,包括壳体和表带,壳体上设有安装腔,安装腔内设有第一卡接部,第一卡接部上设有手拉部,手拉部从安装腔露出;表带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安装表带时,将表带的一端插入安装腔,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即可实现表带与壳体的连接;拆卸表带时,朝向安装腔的外侧拉动手拉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分离,即可实现表带与壳体的分离。该腕戴设备通过卡接结构实现表带与壳体之间的快速拆装,便于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腕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腕戴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等腕戴设备是较为常见的智能穿戴设备。现有技术一种典型的腕戴设备中,如图1所示,设备主体03与表带02通过生耳01固定连接。当需要更换表带02的时候,先将生耳01从设备主体03上拆下来,然后换上新的表带02,再重新将生耳01与设备主体03连接。但是,生耳01往往需要采用专用工具进行拆卸,在没有专用工具的情况下难以拆卸和安装,从而为表带02的拆装带来困难。如何提供一种不依赖于专用工具或辅助工具即可实现快速拆装表带的腕戴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指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腕戴设备,表带和壳体通过可拆卸卡接结构实现快速拆装。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腕戴设备,包括:壳体,其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设有手拉部,所述手拉部从所述安装腔露出;表带,其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时,所述表带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腔内、与所述壳体连接;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外侧拉动所述手拉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所述表带与所述壳体分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周向侧,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底侧,所述表带的一端经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安装腔,所述手拉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手拉部设于所述弹性卡扣上,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扣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还包括安装基板,所述弹性卡扣设于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安装基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弹性卡扣Ⅰ部和弹性卡扣Ⅱ部,所述弹性卡扣Ⅰ部与所述弹性卡扣Ⅱ部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弹性卡扣Ⅰ部与所述弹性卡扣Ⅱ部的交汇连接处指向所述安装腔内,且该交汇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所述弹性卡扣Ⅰ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所述弹性卡扣Ⅱ部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对称设于所述安装腔的顶侧和底侧,所述手拉部设于所述安装腔底侧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间隔设置,所述表带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扣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安装基板和/或所述拉手部一体成型。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拉部包括拉杆和设于所述拉杆两端的立柱;位于所述安装腔底侧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中,位于端部的两个所述弹性卡扣朝向所述安装腔底侧的一侧上设有所述立柱。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安装腔形成于所述下壳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申请所公开的腕戴设备在安装表带时,将表带的一端插入安装腔,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即可实现表带与壳体的连接;拆卸表带时,朝向安装腔的外侧拉动手拉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分离,即可实现表带与壳体的分离。该腕戴设备通过卡接结构实现表带与壳体之间的快速拆装,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便于拆装。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腕戴设备中表带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实施例表带与壳体装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实施例表带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实施例表带与壳体装配过程中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实施例表带与壳体之间的装配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实施例第一卡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实施例第一卡接部从另一视角观察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腕戴设备实施例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卡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图1中:
01-生耳,02-表带,03-设备主体;
图2至图8中:
100-第一卡接部,110-弹性卡扣,111-弹性卡扣Ⅰ部,112-弹性卡扣Ⅱ部,113-弧形部,120-安装基板,130-手拉部,131-拉杆,132-立柱;
200-第二卡接部,210-扣孔;
300-壳体,310-上壳体,320-下壳体,330-安装腔,331-第一开口,332-第二开口;
400-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2至图5,本实施例中的腕戴设备以腕戴手表为例,其包括壳体300和表带400等组成部分。壳体300上设有安装腔330,安装腔330内设有第一卡接部100,第一卡接部100上设有手拉部130,手拉部130从安装腔330露出。表带400的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200。
安装表带400时,将表带400的一端插入安装腔330,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卡接,即可实现表带400与壳体300的连接。
拆卸表带400时,朝向安装腔330的外侧拉动手拉部130,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分离,即可实现表带400与壳体300的分离。
该腕戴设备通过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之间的可拆卸卡接结构实现表带400与壳体300之间的快速拆装,无需借助其他辅助工具,便于拆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壳体300包括上壳体310和下壳体320,上壳体310和下壳体320扣合后形成容纳腔(未标示),容纳腔用于安装元器件。安装腔330形成于下壳体320上,这样当表带400与壳体300连接后,用户佩戴手表时,下壳体320的底面与手腕接触,表带400能够较为贴合地靠近手腕、并与手腕接触,提高手表佩戴舒适度。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至图5,安装腔330具有第一开口331和第二开口332,第一开口331朝向壳体300的周向侧,第二开口332朝向壳体300的底侧,即下壳体320的底侧。安装表带400时,表带400的一端经第一开口331插入安装腔330。表带400插入安装腔330的过程,即为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卡接的过程。当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卡接后,表带400插入到位,表带400与壳体300连接,此时手拉部130位于第二开口332内。
安装腔330将第一卡接部100和第二卡接部200遮挡,手拉部130也内置于第二开口332处,手表整体更加美观。
拆卸表带400时,从第二开口332处朝向壳体300底侧拉动手拉部130,第一卡接部100在手拉部130的作用下朝向安装腔330的底侧运动,也即第一卡接部100朝向远离第二卡接部200的方向运动,直至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分离,进而实现表带400与壳体300的分离。
图4所示的安装腔330形成于下壳体320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下壳体320上可设置凸耳部,凸耳部内形成所述安装腔。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至图8,第一卡接部100上设有弹性卡扣110,第二卡接部200为与弹性卡扣110适配的扣孔210,通过弹性卡扣110与扣孔210之间的卡接,实现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之间的卡接。
手拉部130设于弹性卡扣110上,拉动手拉部130,弹性卡扣110在手拉部130的作用下可发生弹性形变,以便与扣孔210分离。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00还包括安装基板120,弹性卡扣110设于安装基板120上,安装基板120与安装腔330的内壁连接,进而实现第一卡接部100与壳体300之间的连接。
弹性卡扣110优选地与安装基板120一体成型,便于加工制造。
本实施例中,安装基板120和弹性卡扣110均为金属件,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6和图7,弹性卡扣110包括弹性卡扣Ⅰ部111和弹性卡扣Ⅱ部112,弹性卡扣Ⅰ部111与弹性卡扣Ⅱ部112之间形成有夹角,弹性卡扣Ⅰ部111与弹性卡扣Ⅱ部112的交汇连接处指向安装腔330内,且该交汇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113。弹性卡扣Ⅰ部111的一端与安装基板120连接,弹性卡扣Ⅱ部112的自由端部与安装基板120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向安装腔330内插入表带400时,表带400与弧形部113抵接,弧形部113便于表带400的插入,并且能够减小表带400磨损。弧形部113受力带动第一卡接部100整体朝向安装腔330的外侧运动,当弧形部113扣入扣孔210中时,第一卡接部100与第二卡接部200卡接,表带400安装完成。
弹性卡扣Ⅱ部112的自由端部与安装基板120之间的距离,为第一卡接部100受力朝向安装腔330的外侧运动提供了运动空间,便于表带400的安装和拆卸。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第一卡接部100具有两个,两个第一卡接部100对称设于安装腔330的顶侧和底侧。通过两个第一卡接部100同时对表带400进行卡接限位,使表带400的安装结构更加可靠。
位于第二开口332处的第一卡接部100上设有手拉部130,这样,当手表佩戴于手腕上后,手拉部130位于内侧不外露,提高手表整体美观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00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卡扣110,所述弹性卡扣110间隔设置,所述表带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扣孔210。参照图6和图7,每个第一卡接部100上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弹性卡扣110, 表带400上对应设有两个扣孔210,以进一步提高表带400与壳体30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7,手拉部130包括拉杆131和设于拉杆131两端的立柱132。位于第二开口332处的第一卡接部100中,每个弹性卡扣110朝向第二开口332的一侧上设有立柱132。拆卸表带400时,拉动拉杆131,拉杆131即可带动位于第二开口332处的第一卡接部100朝向安装腔300的外侧运动,此时上下两个相对的弹性卡扣110之间的距离将增大,弹性卡扣110可从扣孔210中脱离,从而实现表带400与壳体300的分离。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上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设有手拉部,所述手拉部从所述安装腔露出;
表带,其一端设有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时,所述表带的一端插入所述安装腔内、与所述壳体连接;
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外侧拉动所述手拉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分离,所述表带与所述壳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周向侧,所述第二开口朝向所述壳体的底侧,所述表带的一端经所述第一开口插入所述安装腔,所述手拉部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手拉部设于所述弹性卡扣上,所述第二卡接部为与所述弹性卡扣适配的扣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还包括安装基板,所述弹性卡扣设于所述安装基板上,所述安装基板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弹性卡扣Ⅰ部和弹性卡扣Ⅱ部,所述弹性卡扣Ⅰ部与所述弹性卡扣Ⅱ部之间形成有夹角,所述弹性卡扣Ⅰ部与所述弹性卡扣Ⅱ部的交汇连接处指向所述安装腔内,且该交汇连接处形成有弧形部,所述弹性卡扣Ⅰ部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基板连接,所述弹性卡扣Ⅱ部的自由端部与所述安装基板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接部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对称设于所述安装腔的顶侧和底侧,所述手拉部设于所述安装腔底侧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上均设有至少两个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间隔设置,所述表带上对应设有至少两个扣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卡扣与所述安装基板和/或所述手拉部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手拉部包括拉杆和设于所述拉杆两端的立柱;
位于所述安装腔底侧的所述第一卡接部中,位于端部的两个所述弹性卡扣朝向所述安装腔底侧的一侧上设有所述立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腕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安装腔形成于所述下壳体上。
CN202020951018.0U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腕戴设备 Active CN2125459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1018.0U CN212545932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腕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51018.0U CN212545932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腕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5932U true CN212545932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6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51018.0U Active CN212545932U (zh) 2020-05-29 2020-05-29 一种腕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59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69231U (zh) 腕戴设备
CN212036326U (zh) 腕戴设备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US7404668B2 (en) Timepiece
US20070147184A1 (en) Timepiece
CN212545932U (zh) 一种腕戴设备
CN213302774U (zh) 一种表耳连接结构及腕戴设备
CN213487316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智能穿戴式设备
CN213281796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表带连接组件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0471217U (zh) 腕戴设备
CN210227145U (zh) 表带连接机构及手表
CN114081252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6316035U (zh) 可穿戴设备
CN110226818B (zh) 便携式手环结构
CN21967993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09750010U (zh) 腕戴设备
CN216165679U (zh)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8390055U (zh) 表带连接件、表带组合件及可穿戴设备
CN219590683U (zh) 表头、可穿戴设备及表框组件
CN216363935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20423311U (zh) 可穿戴设备及其连接带
CN113768255A (zh) 一种快拆机构及可穿戴设备
CN113827004B (zh) 腕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7

Address after: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4 Room 308, North Investment Street Service Center,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