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1986U -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1986U
CN212811986U CN202022027331.8U CN202022027331U CN212811986U CN 212811986 U CN212811986 U CN 212811986U CN 202022027331 U CN202022027331 U CN 202022027331U CN 212811986 U CN212811986 U CN 2128119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moving
sound
earphone
pipe
high p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2733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n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n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n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nzh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2733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19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19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19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设置有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导音管,低音单元动圈通过金属壳安装在外壳的空腔内并设置在导音管靠近耳机进线口的一段,高音单元动铁通过圆形卡扣安装在导音管靠近人体耳道的一端。音频通过耳机线接线口进入耳机,低音单元动圈的低音声波通过声音导管传输至人体耳道,高音单元动铁的高音声波传输至人体耳道。低音单元动圈与高音单元动铁的结合,有效提高了音效品质,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同时巧妙的将高音单元动铁设置在靠近人体耳道的一端,有效的降低了入耳部分的体积,使得耳机的发声口深入耳道,提高了耳机的隔音效果,又解决了高音单元动铁的固定难题。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的普及,耳机也已在生活中广泛使用,其中市场上主流的耳机主要有头戴式、耳塞式、以及入耳式等。入耳式耳机在使用时,塞头插入耳道内,降低外界噪音的干扰,即可在较低功率下倾听音乐。然而,受限于入耳式耳机的结构,入耳式耳机因其音腔体积较小,目前市场上的入耳式耳机的喇叭单元结构多采用单元并排设计,结构单一,用户体验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改善现有市面上的耳机的喇叭结构设计单一,使用效果差以及高音单元动铁固定困难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外部音频通过耳机接线口进入耳机内,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内的声音导管,分别设置于声音导管两端的低音单元动圈及高音单元动铁;
其中,高音单元动铁设置于声音导管靠近耳道的一端,低音单元动圈设置于声音导管靠近耳机接线口的一端;高音单元动铁及低音单元动圈均与耳机接线口的电缆连接;
高音单元动铁通过设置于声音导管端口的圆形卡扣固定在声音导管上。
进一步地,声音导管包括与高音单元动铁连接的金属导音管,及与低音单元动圈相连的塑胶导音管;其中,金属导音管与塑胶导音管相连。
进一步地,圆形卡扣包括与金属导音管端口卡接的限位板,设置于限位板中心且与高音单元动铁的导音管适配的固定管,以及设置于限位板与固定管之间的连接块;其中,限位板的形状适配于金属导音管的形状,且限位板的外周长小于金属导音管的端部的内周长。
进一步地,金属导音管靠近端部的内周侧设置有圆环凸台,用于放置限位板;其中,限位板与圆环凸台之间通过胶水固定。
进一步地,金属导音管的径向切面为圆形,高音单元动铁的径向切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外壳内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金属壳;低音单元动圈放置于金属壳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入耳式耳机,设置有外壳,外壳内设置有导音管,低音单元动圈通过金属壳安装在外壳的空腔内并设置在导音管靠近耳机进线口的一端,高音单元动铁通过圆形卡扣安装在导音管靠近人体耳道的一端。音频通过耳机线接线口进入耳机,低音单元动圈的线圈在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低音声波通过声音导管传输至人体耳道;音频通过耳机线接线口进入耳机,信号经过高音单元动铁的电磁铁时引起电磁铁的磁场变化,从而使得高音单元动铁的铁片震动发声,而后传入人体耳道。低音单元动圈与高音单元动铁的结合,有效提高了音效品质,提高了使用者的体验感。同时将高音单元动铁设置在靠近人体耳道的一端,有效的降低了入耳部分的体积,使得耳机得以深入耳道,提高了耳机的隔音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圆形卡扣包括与金属导音管端口卡接的限位板,设置于限位板中心且与高音单元动铁的导音管适配的固定管,以及设置于限位板与固定管之间的连接块。其中,限位板的形状适配于金属导音管的形状,限位板的外周长小于金属导音管的端部的内周长,金属导音管靠近端部的内周侧设置有圆环凸台,用于放置限位板;其中,限位板与圆环凸台之间通过胶水固定。将高音单元动铁导音管插入圆形卡扣的固定管上,再从靠近耳道的一端塞入金属导音管中,限位板与凸台胶水固定,使得高音单元动铁固定在金属导音管中,防止高音单元动铁从金属导音管的端部滑落,解决了高音单元动铁的固定难题。
(3)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导音管的径向切面为圆形,高音单元动铁的径向切面为矩形,使得高音单元动铁与金属导音管的内壁存在空隙,低音单元动圈发出的低音声波,通过高音单元动铁与金属导音管之间的空隙传递至人体耳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的另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圆形卡扣的正视图。
图4为图2中A-A剖视图。
图5为图2中B-B剖视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外壳,2-金属壳,3-声音导管,31-金属导音管,311-圆环凸起,32-塑胶导音管,33-圆环凸台,4-高音单元动铁,41-动铁导音管,5-圆形卡扣,51-限位板,52-固定管,53-连接块,6-耳机接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1内的声音导管3,分别设置于声音导管两端的低音单元动圈(图中未示出)及高音单元动铁4,其中,高音单元动铁4设置于声音导管3靠近耳道的一端,低音单元动圈设置于声音导管3靠近耳机接线口6的一端,高音单元动铁4及低音单元动圈均与耳机接线口6的电缆连接。外壳1内设置有容置腔,用于放置金属壳2,低音单元动圈放置于金属壳2中。音频通过耳机线接线口6进入耳机,低音单元动圈的线圈在音频信号电流驱动下带动振膜发声,低音声波通过声音导管3传输至人体耳道;音频通过耳机线接线口6进入耳机,信号经过高音单元动铁的电磁铁时引起电磁铁的磁场变化,从而使得高音单元动铁的铁片震动发声,而后传入人体耳道。将高音单元动铁设置在靠近人体耳道的一端,有效的降低了入耳部分的体积,使得耳机深入耳道,提高了耳机的隔音效果。
高音单元动铁4通过设置于声音导管3端口的圆形卡扣5固定在声音导管3上。声音导管3包括与高音单元动铁4连接的金属导音管31及与低音单元动圈相连的塑胶导音管32,金属导音管31与塑胶导音管32相连。
圆形卡扣5包括与金属导音管31端口卡接的限位板51,设置于限位板51中心且与高音单元动铁导音管41适配的固定管52,以及连接限位板51与固定管52之间的连接块,其中,限位板51的形状适配于金属导音管31的形状,且限位板51的外周长小于金属导音管31的端部的内周长。在本实施例中,金属导音管31为圆形管,限位板51的直径略小于金属导音管31的端部直径。金属导音管31靠近端部的内周侧设置有圆环凸台33,用于放置限位板51;其中,限位板51与圆环凸台33之间通过胶水固定。
先将高音单元动铁4突出的圆孔,即动铁导音管41,插入圆形卡扣5的固定管52上,在将高音单元动铁4及圆形卡扣5从靠近耳道的一端塞进金属导音管31内,再将限位板51与圆环凸台33胶水连接,从而将圆形卡扣5固定在金属导音管31内。由于动铁导音管41与固定管52均为连通的通管,固定管41一方面对高音单元动铁4进行固定限位,另一方面不影响高音单元动铁发出的声波传入人体耳道。可以理解的是,高音单元动铁4可以穿过圆环凸台33而放置在金属导音管31的内部,即圆环凸台33的内直径大于高音单元动铁4径向切面的对角线。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板51与固定管52之间通过数根连接块53连接,使得限位板51限位在金属导音管31的端部的同时,固定管52亦限位固定在金属导音管31的端部。数根连接块53之间存在间隔,以便低音单元动圈传输的低音声波得以穿过而顺利进入人体耳道。
金属导音管31的径向切面为圆形,高音单元动铁4的径向切面为矩形,使得高音单元动铁4与金属导音管31的内壁存在空隙,低音单元动圈发出的低音,通过高音单元动铁4与金属导音管31之间的空隙将声波传递至人体耳道内。
又一实施例中,金属导音管31外周设置有圆环凸起311,便于将硅胶耳塞套设安装在金属导音管的外周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舒适。
本实用新型将高音单元动铁4设置在更加接近人体耳道的一端,使用者体验高音品质的效果更佳。同时又巧妙的利用高音单元动铁4与金属导音管31之间的空隙给予低音单元动圈发出的低音声波传输通道,高音单元动铁4与低音单元动圈的结合,大大提高了音效的传输效果,提高了用户体验效果。而在金属导音管31的末端,设置有圆形卡扣5来限位高音单元动铁4,防止高音单元动铁4从金属导音管31的端部滑落,有效的解决了高音单元动铁4的固定难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巧妙,组装便捷,值得大力推广。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原理,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非创造性劳动而做出的变化,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音频信号通过耳机接线口进入耳机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内的声音导管(3),分别设置于声音导管两端的低音单元动圈及高音单元动铁(4);
其中,所述高音单元动铁(4)设置于所述声音导管(3)靠近耳道的一端,所述低音单元动圈设置于所述声音导管靠近耳机接线口(6)的一端;所述高音单元动铁(4)及所述低音单元动圈均与耳机接线口(6)的电缆连接;
所述高音单元动铁(4)通过设置于所述声音导管(3)端口的圆形卡扣(5)固定在所述声音导管(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声音导管(3)包括与所述高音单元动铁(4)连接的金属导音管(31),及与所述低音单元动圈相连的塑胶导音管(32);其中,金属导音管(31)与塑胶导音管(3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形卡扣(5)包括与金属导音管(31)端口卡接的限位板(51),设置于限位板(51)中心且与高音单元动铁(4)的导音管适配的固定管(52),以及设置于限位板(51)与固定管(52)之间的连接块(53);其中,所述限位板(51)的形状适配于所述金属导音管(31)的形状,所述限位板(51)的外周长小于所述金属导音管(31)的端部的内周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音管(31)靠近端部的内周侧设置有圆环凸台(33),用于放置所述限位板(51);其中,所述限位板(51)与圆环凸台(33)之间通过胶水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音管(31)的径向切面为圆形,所述高音单元动铁(4)的径向切面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金属壳(2);所述低音单元动圈放置于所述金属壳(2)中。
CN202022027331.8U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Active CN2128119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7331.8U CN212811986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27331.8U CN212811986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1986U true CN212811986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95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27331.8U Active CN212811986U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19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339959B1 (ko) 소음 감소에어도관 마이크, 소음 감소 안전 이어폰 및 소음감소 안전 블루투스 이어폰
JP5695703B2 (ja) 音響チューニングメカニズムを有するイヤホン
US8238596B2 (en) In-ear headphones
JP3057731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及び音響再生システム
EP3264791B1 (en) Earphone
CN103369423A (zh) 入耳式耳机
CN211831105U (zh) 一种新型不入耳式耳机
CN212811986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入耳式耳机
CN113613114A (zh) 导音管及蓝牙耳机
CN116471524A (zh) 一款同轴双动圈模组分频发声的机构
CN111131943A (zh) 夹持式耳戴装置
CN213342624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低音管装置及耳机
CN210469710U (zh) 一种高立体声降噪蓝牙耳机
JP6863687B2 (ja) イヤホン
CN209693010U (zh) 一种具有扩音管结构的耳机腔体结构
CN2862553Y (zh) 一种四驱动双反向立体声耳机
CN201708900U (zh) 用于入耳式耳机的声管
KR200178234Y1 (ko) 튜브형 헤드폰
CN217546265U (zh) 一种耳机
CN219395039U (zh) 一款同轴双动圈模组分频发声的机构
CN207652640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和视听设备
CN211959489U (zh) 一种重低音游戏专用耳机
CN212086465U (zh) 一种可主动降噪的tws耳机
CN209748766U (zh) 一种声漫射双头护耳耳机
CN214756823U (zh) 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