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10828U -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10828U
CN212810828U CN202021933493.1U CN202021933493U CN212810828U CN 212810828 U CN212810828 U CN 212810828U CN 202021933493 U CN202021933493 U CN 202021933493U CN 212810828 U CN212810828 U CN 2128108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needle
pin
swing arm
sh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334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Fumao Hardwar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Fumao Hardwar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Fumao Hardwar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Fumao Hardwar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334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108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108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108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其中,夹持机构包括相互驱动配合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互夹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二夹持槽,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配合形成夹持通道,夹持通道用以夹持待插接针材;夹持通道的内径与待插接针材的外径大小相适配。采用这样的结构,在插针过程中,可以夹持住待插接针材,起到校直线体的作用,使得线体不会发生偏斜、歪曲;同时,通过夹持通道的夹持力增强了针材躯干的坚挺度,以便于在插接过程中,能够与压针组件配合将金属针材顺利地插接至PCB板孔位中。

Description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驱动电源的PCB线路板的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背景技术
在LED驱动电源等电子产品的PCB板上都需要插装大量的绝缘电子线材,这些电子线材是一种尺寸较细小的线材,用于完成电(信号)的导电(传输)。传统的插接方式是:从市场上购买预定长度的带绝缘外皮的电子线材,工人采用手工的操作方式将带皮的电子线材插接到PCB板的孔位中;然后通过焊接工艺将电子线材与PCB板进行焊接固定;此后可以根据后段工艺要求,将电子线材的绝缘外皮剥离;接着人工再通过目视来检查PCB板板孔是否有出现虚焊、漏插的现象。这种操作方式不但人工工作效率低下,整个工作过程的可靠性不高,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而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和企业的劳务成本过高,不符合当今企业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大规模批量化生产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催生自动化产业迅猛发展,推动着机械、信息技术、电子电路、力学设计、光学设计、热设计、嵌入式软件和系统可靠性设计等诸多方面的技术行业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子电路相关产业,自动化技术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生产和盈利预期目标的完成。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自动化插针设备,极大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在人力成本上的压力。
中国发明专利CN103781287B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机械式高速插针机,其包括:一机架、第一送料装置、工作台、插件机构及自动出料装置,插件机构包括:切断装置和插针装置及驱动装置;切断装置包括:一切刀座、活动安装于切刀座中的左切刀和右切刀,左切刀和右切刀的刀刃显露于切刀座中部形成的裁剪空间,且其另一端显露于切刀座两侧外,并分别与驱动装置中的第一、二驱动杆的端部抵触;插针装置包括:可上下移动的移动座、安装于移动座下端的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及用于与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配合夹紧钢针插入PCB板的抵压杆,该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及抵压杆的端部均落入裁剪空间中;并且,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的前端均成型有一夹持部,两个夹持部之间形成有夹紧间隙。然而,该插针机只适用于插接硬态金属线材,其并不适用于软态金属针材与PCB板的插接。该插针机的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的夹持部仅能夹持住钢线的下端,无法夹持住钢线的整个/绝大部分的线体,并且由于不具备导针功能,容易将钢线夹偏,无法准确地插接至PCB板的孔位中。此外,当固定夹头和活动夹头配合夹紧软态金属针材的下端时,抵压杆抵压住软态金属针材的顶端部,此时软态金属针材会因为无法承受抵压杆的压力而发生弯折,故抵压杆的压力无法从软态金属针材的顶端部作用至软态金属针材的下端部,导致软态金属针材折损的同时,软态金属针材亦无法顺利插装在线路板的孔位中。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8117146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全自动插针机,该插针机能够将待加工的针折弯成所需的L形,并使冲弯完成后的L针插入到相应的产品上。然而该插针机同样存在夹针咀仅能夹持住L针的下端,无法夹持住L针的整个/绝大部分的针体,不适用于软态金属针材的插装。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0582194A公开了一种快速插针机构,该快速插针机构可以搭配托针件进行使用,该托针件位于插针嘴的正下方,所述托针件的顶部设有对准插针嘴的插针嘴孔的托针凹槽。并且压针切刀能够在切针完成后压住被切断的针材顶部,之后凸轮式插针驱动装置能够带动插针嘴和压针切刀向下移动,使位于插针嘴孔中的针材插入到线路板的指定孔位中。当针材随着插针嘴和压针切刀插入到线路板的孔位后,由于托针件位于线路板的孔位底部,托针件会顶住穿过线路板的孔位的针材的底部,这样在顶部压针切刀和底部托针件的挤压作用下,使伸出插针嘴的针材的下端部位会发生膨胀形变,从而使针材的下端部位能够稳固安装在线路板的孔位中,不易脱落。然而,该插针机构只适用于通过对硬态金属线材的轴向两端部进行挤压,得到下端部位发生膨胀形变的硬态金属针材,并不适用于软态金属针材与PCB板的插接;并且无法保证膨胀形变的部位正好是插接至PCB板板孔中的部位,有可能是通过两端部的相对挤压而导致硬态金属针材的整体发生膨胀形变。此外,更重要的是,当该快速插针机构用于插接软态金属针材时,压针切刀压住软态金属针材的顶部,托针件顶住软态金属针材的底部,夹针嘴夹持住软态金属针材的下端,无法夹持住软态金属针材的整个/绝大部分的针体,在压针切刀和托针件的相互挤压作用下,软态金属针材会因为无法承受压针切刀的压力而发生弯折,故压针切刀的压力无法从软态金属针材的顶部传递并作用至软态金属针材的下端部,导致软态金属针材折损的同时,软态金属针材的下端部位亦无法发生膨胀形变,从而无法顺利插装在线路板的孔位中。因此,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10582194A公开的技术方案存在许多问题,且并不适用于软态金属针材的插接。
因此,亟需开发一种能够稳固插接金属针材的夹持机构及配套的插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配套的插针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针材无法顺利插接至PCB线路板的孔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互驱动配合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互夹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配合形成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通道用以夹持待插接针材;
所述夹持通道的内径与待插接针材的外径大小相适配以夹紧所述待插接针材。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夹持通道的长度至少大于所述待插接针材长度的1/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夹爪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相互配合,用于将所述待插接针材导向入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若干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若干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齿牙和第四齿牙;
所述第一齿牙沿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口的一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齿牙沿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口的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两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齿牙和所述第二齿牙相互配合形成第一V形开口结构;
所述第三齿牙沿所述第二夹持槽的槽口的一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齿牙沿所述第二夹持槽的槽口的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两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齿牙和所述第四齿牙相互配合形成第二V形开口结构;
所述第一V形开口结构和所述第二V形开口结构相互交错设置,并相互活动啮合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插针装置,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剪切组件、夹持插针组件和压针组件;
所述夹持插针组件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夹持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夹持、张开;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机构上下运行插针,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剪切组件用于对线材进行剪切和/或挤压成型得到针材;
所述夹持插针组件用于夹持所述线材或所述针材,并进行上下运行插针;
所述压针组件设置于所述剪切组件和所述夹持插针组件之间,所述压针组件用于抵压所述针材的顶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夹针凸轮和第一摆臂组件,所述夹针凸轮套设在转动主轴上;
所述第一摆臂组件包括夹针摆臂座和夹针模组,所述夹针摆臂座上设有夹针摆臂和滑槽;
所述夹针摆臂的一端设有夹针摆臂轮,所述夹针摆臂轮与所述夹针凸轮的凸出部形成转动接触,所述夹针摆臂的另一端设有夹针摆臂支部,所述夹针摆臂支部设置在夹针摆臂座的滑槽内,并可沿滑槽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设置在所述夹针模组的底部,所述夹针模组内设有杠杆摆动臂以及与杠杆摆动臂相联动配合的摆动副臂;
所述杠杆摆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夹针摆臂支部形成滑动配合,所述杠杆摆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爪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摆动副臂的一端与所述杠杆摆动臂形成联动配合,所述摆动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爪形成滑动配合。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插针凸轮和第二摆臂组件,所述插针凸轮套设在转动主轴上,所述第二摆臂组件包括插针摆臂和摆臂连杆,所述插针凸轮上设有环形曲线轨道;
所述插针摆臂的一端设有插针摆臂轮,所述插针摆臂轮与所述环形曲线轨道形成转动接触,所述插针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摆臂连杆相连;
所述摆臂连杆与所述夹针模组相连,所述夹针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切针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
所述切针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剪切结构和第二剪切结构;
所述第一剪切结构包括第一挤压件和第一剪切件,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一剪切件沿插针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剪切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挤压件相适配的第二挤压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剪切件相适配的第二剪切件,所述第二挤压件和所述第二剪切件沿插针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能够相向移动,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在挤压时的工作间隙小于待加工线材的直径;
所述第一剪切件和所述第二剪切件能够相向移动至相互抵触;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剪切结构和所述第二剪切结构相向移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的挤压面的宽度均小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直径,所述挤压面为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或者,
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凹槽和挤压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凹槽将所述挤压部分隔成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直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凸轮组件和摆杆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套设在所述转动主轴上;
所述摆杆组件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凸轮组件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
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摆杆轮,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摆杆轮,所述第一凸轮的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摆杆轮形成转动接触,所述第二凸轮的凸出部与所述第二摆杆轮形成转动接触;
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摆杆轮,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设有第四摆杆轮,所述第三摆杆轮与所述第一剪切结构的端部活动配合,所述第四摆杆轮与所述第二剪切结构的端部形成活动配合。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互驱动配合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互夹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配合形成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通道用以夹持待插接针材;所述夹持通道的内径与待插接针材的外径大小相适配以夹紧所述待插接针材。通过设置第一夹持槽和第二夹持槽,可以配合形成夹持通道,进而夹紧待插接针材(由线材经过剪切得到的针材),起到校直线体的作用,使得线体不会发生偏斜、歪曲;同时,通过夹持通道的夹持力增强了针材的坚挺度,以便于在插接过程中,能够与压针组件配合将金属针材顺利地插接至PCB板孔位中。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夹持插针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夹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插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传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传动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杠杆摆动臂和摆动副臂啮合联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切针机构的正视图;
图1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剪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A部的放大图;
图1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针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针材的正视图;
图1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第一剪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第一剪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针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另一种针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剪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插针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针组件与切针机构配合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上导针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下导针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夹持插针组件;11、第一夹爪;111、第一夹持槽;112、第一齿牙;113、第二齿牙;114、第一滑块;12、第二夹爪;121、第二夹持槽;122、第三齿牙;123、第四齿牙;124、第二滑块;13、夹针摆臂座;14、夹针摆臂;141、夹针摆臂轮;142、夹针摆臂支部;15、夹针模组;151、杠杆摆动臂;1511、第一传动齿;152、摆动副臂;1521、第二传动齿;16、插针摆臂;161、插针摆臂轮;17、摆臂连杆;2、机架;21、送线电机;22、送线模组;221、主动送线轮;222、压线轮;223、压线活动件;224、弹簧压座;23、导线组件;3、剪切组件;31、第一摆杆;311、第一摆杆轮;312、第三摆杆轮;32、第二摆杆;321、第二摆杆轮;322、第四摆杆轮;33、切针底座;4、针材;41、本体段;42、膨出段;421、膨出部;422、凹陷部;423、支撑部;43、针脚段;5、压针组件;51、滑槽座;52、摆杆座;53、压针摆杆;531、压针摆杆轮;54、线性凸轮;6、支撑座;61、上横梁板;62、前横梁板;63、放线机构;64、钢线校直机构;65、上压板;66、电机座;661、减速机;662、驱动电机;67、转动主轴;671、第一切针凸轮;672、第二切针凸轮;673、夹针凸轮;674、插针凸轮;7、切针机构;71、第一剪切结构;711、第一挤压件;712、第一剪切件;72、第二剪切结构;721、第二挤压件;722、第二剪切件;73、剪切轴;74、凹槽;75、挤压部;751、第一挤压部;752、第二挤压部;8、导针组件;81、上导针块;811、穿孔;82、下导针块;821、导针槽;822、第三导向部;823、阶梯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涉及到的针材是由线材经过挤压成型、剪切得到的,所述线材包括硬态金属线材和软态金属线材。合适的金属可以选自钢、铜或包含上述金属的任何合金中的一种,只要符合PCB板的电气设计要求的线材即可。例如,硬态钢线、软态钢线,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获得。此外,所述线材的径向截面形状不作限制,其可以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方形或圆形的线材,以实现在PCB板上插入方针或圆针。
在现有的插针装置中,都是通过设置切针组件、夹针组件和压针组件来配合,将金属针材插接至PCB板板孔中;其中,夹针组件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通过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的啮合可以夹持住线材的下端,切针组件将线材切断后得到针材,此时压针组件抵压住针材的顶端部,与夹针组件配合将金属针材插接至PCB板板孔中。然而,由于夹针组件仅仅夹持住金属针材(尤其是软态金属针材)的下端,无法保证放线机构和夹针组件之间的线段一直保持垂直的状态,线体容易发生偏斜、歪曲,导致可能发生切针组件可能切偏、没有切断线材的情况,或者剪切后针材的两端部的结构参差不齐,同批次产品质量差异较大;并且在插接软态金属针材时,由于压针组件抵压住针材的顶端部,软态金属针材会因为无法承受压针组件的压力而发生弯折,故压针组件的压力无法从软态金属针材的顶部传递并作用至软态金属针材的下端部,导致无法将金属针材顺利插装在线路板的孔位中。
基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夹持机构包括相互驱动配合的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相互夹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111、第二夹持槽121,第一夹持槽111和第二夹持槽121配合形成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通道用以夹持待插接针材;所述夹持通道的内径与待插接针材的外径大小相适配以夹紧所述待插接针材。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大小相适配”指的是,所述夹持通道的内径可以等于或者小于所述待插接针材的外径,具体不作限制,只要能够夹紧待插接针材即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槽111和第二夹持槽121配合形成的夹持通道可以夹紧待插接针材(由线材经过剪切得到的针材),起到校直线体的作用,使得线体不会发生偏斜、歪曲;同时,通过夹持通道的夹持力增强了针材的坚挺度,以便于在插接过程中,能够与压针组件配合将金属针材(尤其是软态金属针材)顺利地插接至PCB板孔位中。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通道的长度至少大于所述待插接针材长度的1/2。具体的,如图12所示,所述待插接针材包括本体段41、插接段42(膨出段)和针脚段43;其中,本体段41为外露于PCB板上方的线段,插接段42(膨出段)为插接至PCB板孔位中的线段,针脚段43为穿过PCB板板孔后外露出PCB板底部的线段。由于夹持通道的长度至少大于所述待插接针材长度的1/2,优选的,夹持通道的长度与针材本体段的长度相同,从而可以夹持住针材的绝大部分的针体。当然,针材的本体段的长度可以略微长于夹持通道的长度,以便于在插接过程中压针组件对针材的顶端进行抵压。
在现有的插针装置中,夹针组件包括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但是在夹爪上没有设置导向结构,细长的金属线材(尤其是软态金属线材)容易发生偏斜、歪曲,在插针过程中,夹针组件无法准确地夹持住金属线材的线体,可能只夹持到线体外周面的某个部位,线体无法被准确地夹持在夹针组件的夹持通道内,线体容易发生偏斜歪曲,导致线体的插接端无法与PCB板孔相对准,无法保证将线材准确地插接至PCB板的孔位中;此外线体被夹偏的同时,可能导致切针组件切偏或者没有切断线材;夹针组件也可能完全没有夹持到线体,导致线体没有插入PCB板的孔位中,容易出现PCB板上某些孔位漏插、插接的针材长短参差不齐、同批次产品质量差异较大的问题。此外,若夹针组件夹偏或者没有夹持到线体,导致线材没有被准确切断、或者切偏,压针组件无法抵压针材的顶端,导致机器发生故障,插装精度低,运行速度缓慢,无法实现高速插接,且返修率极高,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基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夹爪11上设有第一导向部,第二夹爪12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相互配合,用于将所述针材导向入第一夹持槽111和/或第二夹持槽121中。通过设置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在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相互驱动配合夹持线材的过程中,可以顺利地将偏斜、歪曲的线材导向入由第一夹持槽111和第二夹持槽121所形成的夹持通道中,同时起到校直线体的作用,使得线体不再偏斜、歪曲。
关于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若干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齿牙112和第二齿牙113,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若干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齿牙122和第四齿牙123。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术语“若干个”指的是数量在两个以上,第一导向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以上的第一齿牙112和两个以上的第二齿牙113,以及第二导向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以上的第三齿牙122和两个以上的第四齿牙123。第一齿牙112沿第一夹持槽111的槽口的一侧间隔设置,第二齿牙113沿第一夹持槽111的槽口的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两对称设置的第一齿牙112和第二齿牙113相互配合形成第一V形开口结构;第三齿牙122沿第二夹持槽121的槽口的一侧间隔设置,第四齿牙123沿第二夹持槽121的槽口的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两对称设置的第三齿牙122和第四齿牙123相互配合形成第二V形开口结构。所述第一V形开口结构和所述第二V形开口结构相互交错设置,并相互活动啮合配合。在啮合的过程中,V形开口的第一导向部和V形开口的第二导向部可以将线材顺利地导向入第一夹持槽111和第二夹持槽121中,进而将线材夹持在夹持通道中,同时起到校正线体的作用,使得线体不会发生偏斜、歪曲。
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的工作原理如下:在插接线材(尤其是软态金属针材)时,通过若干个第一齿牙112和第二齿牙113形成的V形开口结构的第一导向部以及若干个第三齿牙122和第四齿牙123形成的V形开口结构的第二导向部,将线材导入第一夹持槽111和第二夹持槽121配合形成的细长的夹持通道中。由于是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为V形开口结构,因此线材(尤其是软态金属针材)沿着插针方向自然垂下时,其必然位于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所围成的区域内。接着,将线材导入细长的夹持通道后,相互啮合后的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可以夹持住线材的线体。
请参阅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插针装置,包括机架2,机架2上设有夹持插针组件1、剪切组件3和压针组件5;夹持插针组件1包括上述任意一项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夹持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夹持、张开;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机构上下运行插针,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剪切组件3用于对线材进行剪切和/或挤压成型得到针材;夹持插针组件1用于夹持所述针材,并进行上下运行插针;压针组件5设置于剪切组件3和夹持插针组件1之间,压针组件5用于抵压所述针材的顶端。
关于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请参阅图1、图4-图8。其中,如图1、图4和图5所示,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67、夹针凸轮673和第一摆臂组件,夹针凸轮673套设在转动主轴67上。第一摆臂组件包括夹针摆臂座13和夹针模组15。夹针摆臂座13上设有夹针摆臂14和滑槽;夹针摆臂14的一端设有夹针摆臂轮141,夹针摆臂轮141与夹针凸轮673的凸出部形成转动接触;夹针摆臂14的另一端设有夹针摆臂支部142,夹针摆臂支部142设置在夹针摆臂座13的滑槽内,并可沿滑槽相对滑动。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设置在夹针模组15的底部;夹针模组15内设有杠杆摆动臂151和与杠杆摆动臂151相联动配合的摆动副臂152。杠杆摆动臂151的一端与夹针摆臂支部142形成滑动配合,杠杆摆动臂151的另一端与第二夹爪12形成滑动配合;摆动副臂152的一端与杠杆摆动臂151形成联动配合,摆动副臂152的另一端与第一夹爪11形成滑动配合。如图8所示,杠杆摆动臂151上设有若干第一传动齿1511,摆动副臂152上设有若干第二传动齿1521,第一传动齿1511与第二传动齿1521啮合,实现杠杆摆动臂151与摆动副臂152的联动,进而实现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的同步张开或同步合拢,结构精简,传动效率高。如图1所示,第二夹爪12上设有第二滑块124,第二滑块124上开设有凹槽,杠杆摆动臂151朝向第二夹爪12的一端与第二滑块124上的凹槽相互配合,以驱动第二滑块124作水平往复滑动,从而带动第二夹爪12作水平往复移动;第一夹爪11上设有第一滑块114,第一滑块114上开设有凹槽,摆动副臂152朝向第一夹爪11的一端与第一滑块114上的凹槽相互配合,以驱动第一滑块114作往复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夹爪11作水平往复移动,以实现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的张开、合拢。此外,杠杆摆动臂151上设有复位拉簧(未图示),复位拉簧的一端连接杠杆摆动臂151,另一端连接夹针模组15。通过设置复位拉簧,能够实现杠杆摆动臂151的自动复位,使得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处于合拢、夹紧针材的状态,防止针材掉落。其中,请参阅图1、图4、图6和图7,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67、插针凸轮674和第二摆臂组件,插针凸轮674套设在转动主轴67上。第二摆臂组件包括插针摆臂16和摆臂连杆17。插针摆臂16的一端设有插针摆臂轮161,插针凸轮674上设有环形曲线轨道,插针摆臂轮161与插针凸轮674形成转动接触。随着插针凸轮674的转动,环形曲线轨道以或高或低的曲面与插针凸轮674交替接触,使得插针凸轮674沿插针方向(图7中的竖直方向)作上下运动,带动插针摆臂16作相应的上下摆动,进而带动摆臂连杆17进行上下运动,并驱动夹针模组15进行上下运动;通过夹针模组15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夹针模组15底部设置的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上行或下行。
夹持插针组件1的工作原理如下:驱动电机662驱动转动主轴67转动,转动主轴67带动夹针凸轮673和插针凸轮转动。夹针凸轮673的凸出部驱动夹针摆臂轮141转动,从而带动夹针摆臂14摆动,夹针摆臂14通过带动夹针摆臂支部142沿着滑槽相对滑动,进而驱动杠杆摆动臂151摆动,同时通过第一传动齿1511与第二传动齿1521的啮合,实现摆动副臂152与杠杆摆动臂151的联动,进而实现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的同步张开或同步合拢,以对针材进行夹持/放开。插针凸轮674的环形曲线轨道驱动插针摆臂轮161转动,从而带动插针摆臂16上下摆动,通过插针摆臂16的摆动带动摆臂连杆17进行上下运动,进而驱动夹针模组15进行上下运动;通过夹针模组15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夹针模组15底部设置的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上行或下行,以将夹持的针材插接至PCB板的板孔中,并继续上行/下行以重复夹持和插针动作。
关于剪切组件,剪切组件3包括切针机构7、第三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请参阅图9,切针机构7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第一剪切结构71包括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一剪切件712,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一剪切件712沿插针方向(图9中针材4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剪切结构72包括与第一挤压件711相适配的第二挤压件721,以及与第一剪切件712相适配的第二剪切件722,第二挤压件721和第二剪切件722沿插针方向设置。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能够相向移动,以对线材的外周面进行挤压。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在挤压时的工作间隙小于线材的直径(即针材4本体段41的直径)。第一剪切件712和第二剪切件722能够相向移动至相互抵触,以将线材上经过挤压的线段剪断得到针材4。此外,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在挤压时始终保留一定的工作间隙,防止挤压件相互抵撞,提高挤压件的工作寿命;同时保证针材4的结构强度不受破坏。第三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相向移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语境中,术语“相向移动/运动”指的是两个部件的相对运动,不能理解为两个部件必然同时发生绝对的运动,例如可以是第一挤压件711(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相对于第二挤压件721(相对于机台是固定的)的移动/运动,也可以是第二挤压件721(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相对于第一挤压件711(相对于机台是固定的)的移动/运动,亦可以是第一挤压件711(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和第二挤压件721(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同时相对于彼此移动/运动。再例如,可以是第一剪切件712(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相对于第二剪切件722(相对于机台是固定的)的移动/运动,也可以是第二剪切件722(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相对于第一剪切件712(相对于机台是固定的)的移动/运动,亦可以是第一剪切件712(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和第二剪切件722(相对于机台是活动的)同时相对于彼此移动/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一剪切件712(第二挤压件721和第二剪切件722)可以设置在同一个剪切轴73上,由同一个传动机构驱动,以同时进行挤压、剪切工作。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一剪切件712(第二挤压件721和第二剪切件722)可以分别独立设置,由不同的传动机构驱动,依次进行挤压、剪切工作;并且挤压、剪切工作的先后顺序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具体的工艺工序要求以及挤压件和剪切件的设置位置的高低(沿插针方向设置)而定。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挤压件711或者第二挤压件721中的其中一个部件相对于机台是固定的时候,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是固定的,故无需配置传动机构对该固定的部件进行驱动;同理,当第一剪切件712或者第二剪切件722中的其中一个部件相对于机台是固定的时候,无需配置传动机构对该固定的部件进行驱动。
请参阅图10和图11,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切针机构7,用于剪切、挤压成型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针材4,其中,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的挤压面(图10和图11中a-d所指示的顶点所围成的平面)的宽度均小于线材的直径(即针材4本体段41的直径)。在挤压工作过程中,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相向移动、对线材的外周面进行挤压后,挤压得到的针材4的膨出段42的受压面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422;针材4通过外周面受压而形成沿膨出段42的径向向外胀出的膨出部421(参见图12和1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的挤压头均为凸起结构,包括挤压面(图10和图11中a-d所指示的顶点所围成的平面)和四个倾斜侧壁。采用这样结构的挤压头,在对线材的外周面进行挤压后,挤压得到的针材4的膨出段42可以形成均匀向外胀出的膨出部421,且膨出段42的整体呈椭球形状(参见图12和图13)。在插接至PCB板的过程中,通过椭球形状的膨出段42,可以进一步增加针材4与PCB板孔的孔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并增强膨出段42对细长本体段41的支撑作用,不容易发生折弯、断裂等现象,进一步提高了插接后的稳定性。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的挤压面的形状并不限于图10和图11中的四角平面结构(图10和图11中a-d所指示的顶点所围成的平面),其也可以为曲面(例如球面等),也可以为尖状结构,且尖状结构的尖部为线或点。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只要是通过四个倾斜侧壁和挤压面共同形成倒角状的凸起结构,且挤压面的宽度均小于线材的直径(即针材4本体段41的直径)即可。而相应的,线材外周面受挤压而形成的向内凹陷的凹陷部422为楔形槽;该楔形槽的底部可以为平面、曲面或尖状的线或点。
采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切针机构7,通过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的相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相对挤压线材的外周面,如图12和图13所示,受挤压后的线材上形成膨出段42,该膨出段42包括通过外周面受压而形成的沿膨出段42的径向向外胀出的膨出部421,并且膨出部421呈弧形结构,使得膨出段42的整体外径增大(例如,由0.4mm增大至0.5-0.8mm);而膨出段42的两侧受压面(或单侧受压面)则向内凹陷,形成凹陷部422。通过第一剪切件712和第二剪切件722的相向运动,运动至相互抵触将线材上经过挤压的线段剪断得到针材4。针材4通过膨出段42可以稳固地插接于PCB板的板孔中,不会发生松脱的现象,并且不容易发生折弯、断裂等现象,提高插接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4和图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一种切针机构7,用于剪切、挤压成型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针材4,其中,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凹槽74和挤压部75;凹槽74的长度方向(图14或图15中凹槽延伸的方向)与针材4的本体段41的轴线平行,且凹槽74将挤压部75分隔成第一挤压部751和第二挤压部752;凹槽74的宽度小于线材的直径(即针材4本体段41的直径)。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相向移动,第一挤压部751和第二挤压部752对线材的外周面进行挤压(两侧面同时受压),挤压得到的针材4的膨出段42形成通过相对的两侧面受压而形成的沿膨出段42的径向向外胀出的膨出部421(弧形结构),可以增加针材4的外径,从而实现针材4与PCB板板孔之间的紧配合;在受压的两侧面上均形成有扁平部(平面结构),其中,线材的外周面与凹槽74相对准的区域形成未受压的支撑部423(参见图16和图17),从而增强膨出段42对细长本体段41的支撑,提高插接后的整体稳定性。
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的挤压头均为凸起结构,该挤压头包括凹槽74、挤压部75和一个倾斜面;凹槽74沿挤压头的纵向中心线设置,并将挤压部75分隔成第一挤压部751和第二挤压部752、将倾斜面分隔成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请参阅图1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挤压件711和第二挤压件721的挤压头均为凸起结构,该挤压头包括凹槽74、挤压部75、上倾斜面和下倾斜面;凹槽74沿挤压头的纵向中心线设置,并将挤压部75分隔成第一挤压部751和第二挤压部752、将上倾斜面分隔成第一上倾斜面和第二上倾斜面、将下倾斜面分隔成第一下倾斜面和第二下倾斜面。采用图14或图15的挤压件结构,能够获得更加均匀的挤压力,在对线材的外周面进行挤压后,挤压得到的针材4的膨出段42可以形成均匀向外胀出的膨出部421,从而更加均匀地增大膨出部421在胀出方向的直径。
关于第三传动机构,请参阅图18,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67、凸轮组件和摆杆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套设在转动主轴67上。所述摆杆组件包括第一摆杆31和第二摆杆32,所述凸轮组件包括第一切针凸轮671和第二切针凸轮672。第一摆杆31的一端设有第一摆杆轮311,第二摆杆32的一端设有第二摆杆轮321,第一切针凸轮671的凸出部与第一摆杆轮311形成转动接触,第二切针凸轮672的凸出部与第二摆杆轮321形成转动接触。第一摆杆31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摆杆轮312,第二摆杆32的另一端设有第四摆杆轮322,第三摆杆轮312与第一剪切结构71的端部活动配合,第四摆杆轮322与第二剪切结构72的端部形成活动配合。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杆31与第一剪切结构71,以及第二摆杆32与第二剪切结构72之间的传动方式,并不限于上述方式。例如,其中,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的端部上分别可以设置滑动块,滑动块上开设有凹槽,第一摆杆31的另一端以及第二摆杆32的另一端可以分别和其对应侧的滑块上的凹槽相互配合,以驱动滑块作往复滑动,从而分别带动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作相向运动。
剪切组件3的工作原理如下:驱动电机662驱动转动主轴67转动,转动主轴67带动第一切针凸轮671和第二切针凸轮672同时转动,第一切针凸轮671的凸出部驱动第一摆杆轮3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摆杆31摆动,第一摆杆31通过第三摆杆轮312挤压第一剪切结构71的端部,驱动第一剪切结构71左右移动;第二切针凸轮672的凸出部驱动第二摆杆轮32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摆杆32摆动,第二摆杆32通过第四摆杆轮322挤压第二剪切结构72的端部,驱动第二剪切结构72左右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的相向运动,以对线材进行挤压、剪切得到针材4。
关于压针组件5,请参阅图19,压针组件5包括滑槽座51、摆杆座52、压针摆杆53、压针摆杆轮531和线性凸轮532。滑槽座51设置在夹针模组15的前方,滑槽座51上滑动连接着摆杆座52,摆杆座52通过铰链连接压针摆杆53,压针摆杆53的一侧设有压针摆杆轮531,压针摆杆轮531的后部设有线性凸轮54。当摆杆座52进行上下滑动时,摆杆座52带动压针摆杆53进行上下运行,此时,压针摆杆轮531能够在线性凸轮54上沿着线性凸轮54的表面做曲线运动,实现压针摆杆53跟随线性凸轮54的轨迹作相应的摆动。当压针摆杆53摆动至针材4的顶端时,压针摆杆53可以抵压住针材4的顶端,阻挡针材4因插入PCB板板孔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防止针材4向上回退,从而配合夹针模组15继续下行,以将针材4插入到PCB板板孔中,完成插针过程。
关于动力机构,请参阅图4,动力机构为驱动电机662,驱动电机662设置在转动主轴67的上端,驱动转动主轴67转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插针装置还包括导针组件8。导针组件8包括上导针块81和/或下导针块82。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关于上导针块81,请参阅图20和图21,上导针块8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的上方,上导针块81设有与上导针块81长度方向(图20中箭头X所指方向)垂直的穿孔811。当第一剪切件712和第二剪切件722相抵触时,穿孔811的中心点与第一剪切件712和第二剪切件722的抵触点相对准。待加工的线材穿过上导针块81的穿孔811后,可以被准确地定位在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之间,以提高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对线材的挤压和剪切的准确性。
关于下导针块82,请参阅图20和图22,下导针块82插接于第二挤压件721与第二剪切件722之间的间隙中,下导针块82朝向线材(待加工线材)的一端设有截面为圆弧的导针槽821,导针槽821的大小与线材(即本体段41)的外径大小相适配。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相适配”指的是导针槽821的大小与线材(即本体段41)的外径可以相同或者不同,只要可以使线材位于槽内即可。当第一剪切件712和第二剪切件722相抵触时,导针槽821的中心点与第一剪切件和第二剪切件的抵触点相对准。如图20和图22所示,下导针块82远离线材的一端设有阶梯状结构823,相应的第二挤压件721的底部设有与阶梯状结构相适配的凹槽结构,通过阶梯状结构823和凹槽结构的卡合,下导针块82可以插接在第二挤压件721与第二剪切件722之间的间隙中。在某些实施例中,下导针块82亦可以与第二挤压件721、第二剪切件722一体成型设置在同一剪切轴上,而不仅限于活动的插接方式。
如图22所示,下导针块82的导针槽821的槽口处设有第三导向部822,用于将待加工线材导向入导针槽821中。第三导向部822为导针槽的槽口处沿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的V形开口结构。通过设置V形开口结构,可以将待加工线材准确地导向入导针槽821中,实现对线材的校正,以提高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对线材的挤压和剪切的准确性。如图20所示,当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相向移动,直至第一剪切件712和第二剪切件722相互抵触时,下导针块82的第三导向部822插入第一挤压件711与第一剪切件712之间的间隙中。
请参阅图4,插针装置还包括机体,机体两侧分别设有支撑座6,支撑座6上部设有上横梁板61,在上横梁板61的中段安装一钢线校直机构64;机体的前部设有前横梁板62,在前横梁板62的前侧固定一放线机构63;上横梁板61的下部通过调节螺栓连接上压板65,上压板65两侧连接压板支臂,上压板65上部设有电机座666,电机座666上设有减速机661,减速机661上部连接驱动电机662,电机座666通过座孔贯穿于上横梁板61上,座孔设于上横梁板61中间位置处。上压板65的底部设置有插针摆臂座,插针摆臂座通过铰链连接插针摆臂16。减速机661的下部连接转动主轴67,转动主轴67通过连接孔贯穿设置于上压板65上,连接孔设于上压板65的中部位置处,转动主轴67的上部设置着插针凸轮674,转动主轴67的中部设置着夹针凸轮673,转动主轴67的下部设置着第一切针凸轮671和第二切针凸轮672。上压板65的一侧连接机架2,机架2的前方设有送线电机21,在送线电机21的下部位置的机架2上设有送线模组22,送线模组22内安装有主动送线轮221,主动送线轮221尾部通过同步带轮与送线电机21相连,主动送线轮221的旁边设有压线轮222,压线轮222固定在压线活动件223上,在送线模组22外侧安装有可调的弹簧压座224,弹簧压座224内装有压线弹簧,压线弹簧与压线活动件223外侧相连,主动送线轮221与压线轮222的后部分别安装有同步转动齿轮。在机架2的中部设置着夹针模组15和导线组件23,导线组件23位于切针机构7的上方,用于接收送线模组送入的线材,并将线材导入切针机构7内。机架2的底部连接切针机构7,切针机构7的底部设有切针底座33,切针底座33上设置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第一剪切结构71与切针底座33之间以及第二剪切结构72与切针底座33之间均设置有拉簧,使得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在相向移动后可自动复位。其中,驱动电机662连接减速机661,驱动电机662起到动力驱动的作用,减速机661主要用于降低转动主轴67的转速,驱动电机662和减速机661通过电机座66进行固定。驱动电机662通过减速机661带动转动主轴67进行转动,转动主轴67带动夹针凸轮673、插针凸轮674、第一切针凸轮671以及第二切针凸轮672转动,从而分别带动夹持插针组件1进行夹持和上/下行插针动作,带动剪切组件3进行挤压和剪切动作。电机座66连接上压板65,上压板65、机架2和切针底座33构成凹字形结构;上横梁板61用于调节主机头的高低。
本实用新型的插针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插针装置先由送线模组将一定长度的线材送入导线组件23内,而后线材穿过上导针块81的穿孔811,被准确地定位在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之间。驱动电机662驱动转动主轴67转动,转动主轴67带动带动夹针凸轮673、插针凸轮674、第一切针凸轮671以及第二切针凸轮672转动。其中,夹针凸轮673的凸出部驱动夹针摆臂轮141转动,从而带动夹针摆臂14摆动,夹针摆臂14通过带动夹针摆臂支部142沿着滑槽相对滑动,进而驱动杠杆摆动臂151摆动,同时通过第一传动齿1511与第二传动齿1521的啮合,实现摆动副臂152与杠杆摆动臂151的联动,进而实现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的同步张开或同步合拢,以对线材(或者经过挤压成型、剪切得到的针材4)进行夹持/放开。第一切针凸轮671的凸出部驱动第一摆杆轮311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摆杆31摆动,第一摆杆31通过第三摆杆轮312挤压第一剪切结构71的端部,驱动第一剪切结构71左右移动;第二切针凸轮672的凸出部驱动第二摆杆轮32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摆杆32摆动,第二摆杆32通过第四摆杆轮322挤压第二剪切结构72的端部,驱动第二剪切结构72左右移动,从而实现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的相向运动,以对线材进行挤压、剪切得到针材4。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次对线材进行挤压、剪切时,线材的端部位于第一剪切件712和第二剪切件722之间;在对线材进行第一次挤压后,线材被送至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之间,此时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相互啮合过程中,通过V形开口的第一导向部和第二导向部将线材导向入第一夹持槽111和第二夹持槽121配合形成的细长的夹持通道中,以将线材(即针材4的本体段41)夹紧,并保证线材处于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的正中间;接着,第一剪切结构71和第二剪切结构72的相向运动,以对线材的后一段线段进行挤压,并剪切得到第一次挤压成型的针材4,并且可以对准线材外周面的中间部位进行挤压和/或剪切,挤压后可以在针材4的膨出段42上形成均匀向外胀出的膨出部421,从而更加均匀地增大膨出部421在胀出方向的直径,如此重复挤压、剪切、夹持动作。插针凸轮674的环形曲线轨道驱动插针摆臂轮161转动,从而带动插针摆臂16摆动,通过插针摆臂16的摆动带动摆臂连杆17进行上下运动,进而驱动夹针模组15进行上下运动;通过夹针模组15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夹针模组15底部设置的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上行或下行,以将夹持的针材4插接至PCB板的板孔中,并继续上行/下行以重复夹持和插针动作。在夹针模组15下行的过程中,压针摆杆轮531在线性凸轮54上沿着线性凸轮54的表面做曲线运动,压针摆杆53跟随线性凸轮54的轨迹作相应的摆动;当压针摆杆53摆动至针材4的顶端时,压针摆杆53抵压住针材4的顶端,借助第一夹爪11和第二夹爪12形成的夹持通道传递到针材4的膨出段42,阻挡针材4因插入PCB板板孔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防止针材4向上回退,从而配合夹针模组15继续下行,以将针材4通过膨出段42稳固地插入到PCB板板孔中,完成插针过程。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相互驱动配合的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
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相互夹持贴合的面上分别设有第一夹持槽、第二夹持槽,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所述第二夹持槽配合形成夹持通道,所述夹持通道用以夹持待插接针材;
所述夹持通道的内径与待插接针材的外径大小相适配以夹紧所述待插接针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通道的长度至少大于所述待插接针材长度的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上设有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二夹爪上设有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和所述第二导向部相互配合,用于将所述待插接针材导向入所述第一夹持槽和/或所述第二夹持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部包括若干个对称设置的第一齿牙和第二齿牙,所述第二导向部包括若干个对称设置的第三齿牙和第四齿牙;
所述第一齿牙沿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口的一侧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齿牙沿所述第一夹持槽的槽口的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两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一齿牙和所述第二齿牙相互配合形成第一V形开口结构;
所述第三齿牙沿所述第二夹持槽的槽口的一侧间隔设置,所述第四齿牙沿所述第二夹持槽的槽口的另一侧间隔设置,两两对称设置的所述第三齿牙和所述第四齿牙相互配合形成第二V形开口结构;
所述第一V形开口结构和所述第二V形开口结构相互交错设置,并相互活动啮合配合。
5.一种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剪切组件、夹持插针组件和压针组件;
所述夹持插针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夹持机构,第一传动机构、第二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机构夹持、张开;所述第二传动机构驱动所述夹持机构上下运行插针,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和所述第二传动机构;
所述剪切组件用于对线材进行剪切和/或挤压成型得到针材;
所述夹持插针组件用于夹持所述线材或所述针材,并进行上下运行插针;
所述压针组件设置于所述剪切组件和所述夹持插针组件之间,所述压针组件用于抵压所述针材的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夹针凸轮和第一摆臂组件,所述夹针凸轮套设在转动主轴上;
所述第一摆臂组件包括夹针摆臂座和夹针模组,所述夹针摆臂座上设有夹针摆臂和滑槽;
所述夹针摆臂的一端设有夹针摆臂轮,所述夹针摆臂轮与所述夹针凸轮的凸出部形成转动接触,所述夹针摆臂的另一端设有夹针摆臂支部,所述夹针摆臂支部设置在夹针摆臂座的滑槽内,并可沿滑槽相对滑动;
所述第一夹爪和所述第二夹爪设置在所述夹针模组的底部,所述夹针模组内设有杠杆摆动臂以及与杠杆摆动臂相联动配合的摆动副臂;
所述杠杆摆动臂的一端与所述夹针摆臂支部形成滑动配合,所述杠杆摆动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夹爪形成滑动配合;
所述摆动副臂的一端与所述杠杆摆动臂形成联动配合,所述摆动副臂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夹爪形成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插针凸轮和第二摆臂组件,所述插针凸轮套设在转动主轴上,所述第二摆臂组件包括插针摆臂和摆臂连杆,所述插针凸轮上设有环形曲线轨道;
所述插针摆臂的一端设有插针摆臂轮,所述插针摆臂轮与所述环形曲线轨道形成转动接触,所述插针摆臂的另一端与所述摆臂连杆相连;
所述摆臂连杆与所述夹针模组相连,所述夹针模组滑动设置在所述机架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组件包括切针机构、第三传动机构和动力机构;
所述切针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剪切结构和第二剪切结构;
所述第一剪切结构包括第一挤压件和第一剪切件,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一剪切件沿插针方向设置;
所述第二剪切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挤压件相适配的第二挤压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剪切件相适配的第二剪切件,所述第二挤压件和所述第二剪切件沿插针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能够相向移动,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在挤压时的工作间隙小于待加工线材的直径;
所述第一剪切件和所述第二剪切件能够相向移动至相互抵触;
所述第三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剪切结构和所述第二剪切结构相向移动,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三传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的挤压面的宽度均小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直径,所述挤压面为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外周面相接触的面;或者,
所述第一挤压件和所述第二挤压件相对的一端均设有凹槽和挤压部,所述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轴线平行,且所述凹槽将所述挤压部分隔成第一挤压部和第二挤压部;所述凹槽的宽度小于所述待加工线材的直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插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动机构包括转动主轴、凸轮组件和摆杆组件,所述凸轮组件套设在所述转动主轴上;
所述摆杆组件包括第一摆杆和第二摆杆,所述凸轮组件包括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
所述第一摆杆的一端设有第一摆杆轮,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设有第二摆杆轮,所述第一凸轮的凸出部与所述第一摆杆轮形成转动接触,所述第二凸轮的凸出部与所述第二摆杆轮形成转动接触;
所述第一摆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三摆杆轮,所述第二摆杆的一端设有第四摆杆轮,所述第三摆杆轮与所述第一剪切结构的端部活动配合,所述第四摆杆轮与所述第二剪切结构的端部形成活动配合。
CN202021933493.1U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Active CN2128108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3493.1U CN212810828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33493.1U CN212810828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10828U true CN212810828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33493.1U Active CN212810828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108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67345B1 (ko) 다양한 반지름을 갖는 곡선 금속판 제작용 용접 지그 및 이를 이용한 용접 방법
KR101578015B1 (ko) Nct 펀칭기 착탈용 부스바 펀칭장치
CN212810828U (zh) 一种插针用夹持机构及插针装置
CN114309330A (zh) 一种金属抱箍批量化一体冲压成型设备
CN212677463U (zh) 一种用于插接至pcb板的针材、线路板及电子设备
CN212413707U (zh) 一种切针机构及插针装置
CN210756187U (zh) 一种冲焊成型设备
CN114158248A (zh) 一种切针机构及插针装置
CN211413446U (zh) 切脚弯圈装置和元器件自动切脚弯圈成型机
CN210334796U (zh) 一种管材激光切割机床
CN110576098A (zh) 一种结合模具的压线框自动折弯机及其工作方法
US5967399A (en) Electric wire pressure welding apparatus and pressure welding method
JPH09295065A (ja) 成形曲げ加工方法及び加工装置
CN111283433A (zh) 一种铜带裁切成型装置及方法
US335485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king electric contact pins
CN109677900B (zh) 长而扁物料的送料装置
CN219747107U (zh) 一种便于更换夹板的夹持装置
CN219786228U (zh) 上下连动冲孔设备
CN219745995U (zh) 一种圆管下料模具
JP2007307581A (ja) 多段ホーマー
CN218591496U (zh) 一种用于薄壁筒子零件校直的辅助装置
CN218341482U (zh) 一种触点端子焊接成型生产线
CN214683986U (zh) 首饰用w扣自动制扣成型机
CN216655927U (zh) 一种新型的折弯结构
JP4060324B2 (ja) 自動圧接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