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803421U -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803421U
CN212803421U CN202020238163.4U CN202020238163U CN212803421U CN 212803421 U CN212803421 U CN 212803421U CN 202020238163 U CN202020238163 U CN 202020238163U CN 212803421 U CN212803421 U CN 2128034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pipe
cooler
egr
egr coo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3816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群芳
肖连峰
杨闯
殷志雄
乐毅
黄越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Isuzu Eng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Isuzu Eng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Isuzu Eng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Isuzu Eng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3816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8034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8034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8034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Gas Circula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罩、气缸盖、进气接管、EGR阀控制开关、真空软管、废气循环管出气管、EGR冷却器回水软管、EGR冷却器及阀总成、气缸体、EGR冷却器进水管、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节温器总成、小循环管、排气歧管、第一暖风回水软管、水泵总成、机冷器回水软管、机冷器总成、机冷器进水软管和第二暖风回水软管,排气歧管、机冷器总成、水泵总成和节温器总成均安装在气缸体排气侧,进气接管、EGR冷却器及阀总成、废气循环管出气管和EGR阀控制开关连接在气缸体进气侧。EGR冷却器以及EGR阀集成一体布置在进气侧,EGR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明显改善、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性能得到改善。

Description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废气再循环是净化排气中NOx的主要方法,其是指把发动机排出的部分废气回送到进气歧管,并与新鲜混合气一起再次进入气缸参与燃烧。由于废气中含有大量的CO2,而CO2不能燃烧却吸收大量的热,使气缸中混合气的燃烧温度降低,从而减少了NOx的生成量。但在新鲜的混合气中掺入废气之后,混合气的热值降低,致使发动机的有效功率下降。
为了做到既能减少NOx的排放,又能保持发动机的动力性,必须根据发动机运转的工况对再循环的废气量和废气温度加以控制,故需要在废气再循环系统中设置EGR阀、EGR冷却器等结构。目前在很多国四国五柴油发动机各部件装配布置设计过程中,发动机因整车装配空间的影响,EGR冷却器总成一般会布置在排气歧管上方。发动机长时间在高速高负荷工况运行,排气歧管温度一般高达 680度至730度,布置在排气歧管上方EGR冷却器受此高温影响,EGR冷却器总成本身温度也会升高,不但EGR冷却器本身寿命缩短,而且EGR冷却器的冷却效果也大大受影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包括气缸盖罩、气缸盖、进气接管、EGR阀控制开关、真空软管、废气循环管出气管、EGR冷却器回水软管、EGR冷却器及阀总成、气缸体、EGR冷却器进水管、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节温器总成、小循环管、排气歧管、第一暖风回水软管、水泵总成、机冷器回水软管、机冷器总成、机冷器进水软管和第二暖风回水软管,所述进气接管连接在气缸盖罩上,所述EGR阀控制开关安装在进气接管上,所述EGR冷却器及阀总成与进气接管通过废气循环管出气管相连,所述EGR冷却器及阀总成包括EGR冷却器、EGR阀、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EGR阀连接在EGR冷却器上,所述EGR冷却器上设有进水接头和回水接头,所述EGR阀上设有旁通阀接头,所述EGR阀控制开关通过真空软管与所述旁通阀接头连接,所述EGR冷却器及阀总成通过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安装在气缸体进气侧,所述EGR阀通过废气循环管进气管与排气歧管连接,所述进水接头通过EGR冷却器进水软管连接在气缸体上,所述回水接头通过EGR冷却器回水软管与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一端的第一接头连接,所述EGR冷却器回水软管通过支架吊在进气接管下面,所述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另一端的第二接头通过第一暖风回水软管与水泵总成中的暖风回水接头连接,所述节温器总成通过小循环管与水泵总成中的小循环接头连接,所述节温器总成通过第二暖风回水软管与暖风回水硬管焊合件的接头相连,所述机冷器总成通过机冷器回水软管与水泵总成上的机冷器回水接头连接,所述机冷器总成与水泵总成上的机冷器总成进水硬管接头通过机冷器进水软管相连,所述排气歧管、机冷器总成、水泵总成和节温器总成均安装在气缸体排气侧,所述进气接管、EGR冷却器及阀总成、废气循环管出气管和EGR阀控制开关连接在气缸体进气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中,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上焊接有第五支架,并通过第五支架焊接在所述气缸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中,所述暖风回水硬管焊合件上焊接有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并通过第三支架焊接在所述气缸盖一侧,通过第四支架焊接在所述气缸盖罩排气侧,所述第四支架固定在排气歧管上面。
在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中,所述节温器总成包括节温器上壳、节温器和节温器座。
在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中,所述水泵总成包括水泵、水泵弯管和连接接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中,所述机冷器总成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EGR冷却器以及EGR阀集成一体布置在进气侧,EGR冷却器的冷却效果明显改善、使用寿命提高,发动机性能得到改善;
(2)很多部件采用集成组装成总成,统一结构减少了很多零件的数量,方便装配降低了发动机成本,发动机的空间富裕,可适用各大整车厂的不同车型的布置,具有广泛应用性;
(3)为防止发动机振动大,把废气循环进气管振断振裂,在废气循环进气管焊接了第五支架,通过第五支架把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固定在气缸盖上;
(4)因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较长,为防止发动机振动大,把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振断振裂,分别在气缸盖侧面和气缸盖罩排气侧焊接第三支架和第四支架,第三支架固定在气缸盖侧面,支架固定在排气歧管上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进气侧废气循环系统部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气侧废气循环系统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EGR冷却器及阀总成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EGR冷却器回水管焊合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水泵总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5所示的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中,包括气缸盖罩1、气缸盖2、进气接管3、EGR阀控制开关4、真空软管5、废气循环管出气管6、EGR 冷却器回水软管7、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气缸体9、EGR冷却器进水管10、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11、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节温器总成13、小循环管14、排气歧管15、第一暖风回水软管16、水泵总成17、机冷器回水软管18、机冷器总成19、机冷器进水软管20和第二暖风回水软管21,节温器总成13包括节温器上壳、节温器和节温器座,水泵总成17包括水泵、水泵弯管和连接接头,机冷器总成19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进气接管3连接在气缸盖罩 1上,EGR阀控制开关4安装在进气接管3上,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与进气接管3通过废气循环管出气管6相连,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包括EGR冷却器81、EGR阀82、第一支架83和第二支架84,EGR阀82连接在EGR冷却器81上,EGR 冷却器81上设有进水接头811和回水接头812,EGR阀82上设有旁通阀接头821, EGR阀控制开关4通过真空软管5与旁通阀接头821连接,EGR冷却器及阀总成 8通过第一支架83和第二支架84安装在气缸体9进气侧,EGR阀82通过废气循环管进气管11与排气歧管15连接,进水接头811通过EGR冷却器进水软管连接在气缸体9上,回水接头812通过EGR冷却器回水软管7与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一端的第一接头125连接,EGR冷却器回水软管7通过支架71吊在进气接管3下面,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另一端的第二接头127通过第一暖风回水软管16与水泵总成17中的暖风回水接头171连接,节温器总成13通过小循环管14与水泵总成17中的小循环接头172连接,节温器总成13通过第二暖风回水软管21与暖风回水硬管焊合件12的接头126相连,机冷器总成19 通过机冷器回水软管18与水泵总成17上的机冷器回水接头173连接,机冷器总成19与水泵总成17上的机冷器总成进水硬管接头174通过机冷器进水软管20 相连,排气歧管15、机冷器总成19、水泵总成17和节温器总成13均安装在气缸体9排气侧,进气接管3、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废气循环管出气管6和EGR阀控制开关4连接在气缸体9进气侧。考虑进气侧布置空间,首先对EGR冷却器 81总成结构优化,将圆柱形结构优化成U型结构,EGR冷却器81和EGR阀82 集成在一起形成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由供应商组装好发货直接装配在气缸体 9上,节省了线上装配时间以及发动机布置空间,使得发动机整体结构显得紧凑合理。最主要的是EGR冷却器81以及EGR阀82布置在进气侧,EGR冷却器81 冷却效果好,有利于发动机的性能。
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11上焊接有第五支架111,并通过第五支架111焊接在气缸盖2侧。为防止发动机振动大,把废气循环进气管11振断振裂,在废气循环进气管11焊接了第五支架111,通过第五支架111把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 11固定在气缸盖2上。
暖风回水硬管焊合件12上焊接有第三支架121和第四支架122,并通过第三支架121焊接在气缸盖2一侧,通过第四支架122焊接在气缸盖罩1排气侧,第四支架122固定在排气歧管15上面。因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较长,为防止发动机振动大,把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振断振裂,分别在气缸盖2侧面和气缸盖罩1排气侧焊接第三支架121和第四支架122,第三支架121 固定在气缸盖2侧面,支架122固定在排气歧管上面。
废气循环系统气路包含的部件有:气缸盖罩1、进气接管3、废气循环管出气管6、EGR冷却器81、EGR阀82、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11、排气歧管、气缸体 9、气缸盖2。
废气循环系统水路包含的部件有:气缸盖2、节温器13、小循环软管14、水泵总成17、机冷器回水软管18、机冷器总成19、机冷器进水软管20、暖风回水软管21、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EGR冷却器回水软管7、EGR冷却器 81、EGR冷却器进水管10。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上的接头123和接头 124连接整车回水部件,水泵总成17中的水泵弯管175也是整车连接件,发动机上不安装。
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罩(1)、气缸盖(2)、进气接管(3)、EGR阀控制开关(4)、真空软管(5)、废气循环管出气管(6)、EGR冷却器回水软管(7)、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气缸体(9)、EGR冷却器进水管(10)、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11)、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节温器总成(13)、小循环管(14)、排气歧管(15)、第一暖风回水软管(16)、水泵总成(17)、机冷器回水软管(18)、机冷器总成(19)、机冷器进水软管(20)和第二暖风回水软管(21),所述进气接管(3)连接在气缸盖罩(1)上,所述EGR阀控制开关(4)安装在进气接管(3)上,所述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与进气接管(3)通过废气循环管出气管(6)相连,所述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包括EGR冷却器(81)、EGR阀(82)、第一支架(83)和第二支架(84),所述EGR阀(82)连接在EGR冷却器(81)上,所述EGR冷却器(81)上设有进水接头(811)和回水接头(812),所述EGR阀(82)上设有旁通阀接头(821),所述EGR阀控制开关(4)通过真空软管(5)与所述旁通阀接头(821)连接,所述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通过第一支架(83)和第二支架(84)安装在气缸体(9)进气侧,所述EGR阀(82)通过废气循环管进气管(11)与排气歧管(15)连接,所述进水接头(811)通过EGR冷却器进水软管连接在气缸体(9)上,所述回水接头(812)通过EGR冷却器回水软管(7)与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一端的第一接头(125)连接,所述EGR冷却器回水软管(7)通过支架(71)吊在进气接管(3)下面,所述EGR冷却器回水硬管焊合件(12)另一端的第二接头(127)通过第一暖风回水软管(16)与水泵总成(17)中的暖风回水接头(171)连接,所述节温器总成(13)通过小循环管(14)与水泵总成(17)中的小循环接头(172)连接,所述节温器总成(13)通过第二暖风回水软管(21)与暖风回水硬管焊合件(12)的接头(126)相连,所述机冷器总成(19)通过机冷器回水软管(18)与水泵总成(17)上的机冷器回水接头(173)连接,所述机冷器总成(19)与水泵总成(17)上的机冷器总成进水硬管接头(174)通过机冷器进水软管(20)相连,所述排气歧管(15)、机冷器总成(19)、水泵总成(17)和节温器总成(13)均安装在气缸体(9)排气侧,所述进气接管(3)、EGR冷却器及阀总成(8)、废气循环管出气管(6)和EGR阀控制开关(4)连接在气缸体(9)进气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气再循环管进气管(11)上焊接有第五支架(111),并通过第五支架(111)焊接在所述气缸盖(2)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回水硬管焊合件(12)上焊接有第三支架(121)和第四支架(122),并通过第三支架(121)焊接在所述气缸盖(2)一侧,通过第四支架(122)焊接在所述气缸盖罩(1)排气侧,所述第四支架(122)固定在排气歧管(15)上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温器总成(13)包括节温器上壳、节温器和节温器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总成(17)包括水泵、水泵弯管和连接接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冷器总成(19)包括机油冷却器和机油滤清器。
CN202020238163.4U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Active CN2128034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8163.4U CN212803421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38163.4U CN212803421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803421U true CN212803421U (zh) 2021-03-26

Family

ID=75080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38163.4U Active CN212803421U (zh) 2020-03-02 2020-03-02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8034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492A (zh) * 2022-01-25 2022-05-03 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柴油机冷却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492A (zh) * 2022-01-25 2022-05-03 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柴油机冷却系统
CN114427492B (zh) * 2022-01-25 2022-12-27 浙江新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的柴油机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71600A (en) Method of reducing the NOx emission of a supercharged piston-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11878196B (zh) 一种内燃机车排气系统
CN110145389A (zh) 发动机催化器总成及排气系统
CN212803421U (zh) 一种废气再循环系统布置结构
CN101074639A (zh) 进气空气加热系统
CN201884147U (zh) 下置式废气再循环系统装置
CN214464594U (zh) 低压egr系统和车辆
CN113404597A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
CN102953869A (zh) 低排放直通外部冷却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14304090U (zh) 一种非道路柴油机的egr系统
CN210122930U (zh) 用于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和车辆
CN110848048A (zh) 一种egr冷却器
CN202937375U (zh) 低排放直通外部冷却的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10264958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egr系统
CN201420627Y (zh) 柴油机egr冷却器
CN208252237U (zh) 一种基于egr的废气循环系统
CN212583850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发动机总成及车辆
CN215949662U (zh) 一种双燃料发动机
CN215860544U (zh) 一种发动机废气再循环系统
CN203308557U (zh) 一种紧耦合式排气歧管总成
CN112282918B (zh) 一种工程机械用具有循环冷却的柴油机
WO2022107562A1 (ja) ディーゼルエンジン
CN210858996U (zh) 一种进气管、一种进气系统与一种发动机
CN213838755U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冷却装置
CN220871169U (zh) 一种火化机尾气余热回收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