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5964U -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5964U
CN212775964U CN202021465839.XU CN202021465839U CN212775964U CN 212775964 U CN212775964 U CN 212775964U CN 202021465839 U CN202021465839 U CN 202021465839U CN 212775964 U CN212775964 U CN 2127759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connecting part
main plate
sides
suppor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583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jiang Hongpei Seismic Support And 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jiang Hongpei Seismic Support And 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jiang Hongpei Seismic Support And 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jiang Hongpei Seismic Support And Hange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583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759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59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59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侧壁,两根连接侧壁之间连接有底支撑臂和中间支撑臂,还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相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底支撑臂相连接;第二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相连接,第四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中间支撑臂相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成L形,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呈对角分布;本装置的连接件能够分担连接处的受力并增大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吊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背景技术
支吊架多应用于现代建筑的水汽管道或机电系统中,通过在支吊架上固定管道实现复杂线路和水汽管路的安装。现有支吊架种类多样,包括整体式支吊架、组合式支吊架和装配式支吊架等。
现有技术中的装配式支吊架都具有连接侧壁、底支撑臂和中间支撑臂,底支撑臂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侧的连接侧壁底端,中间支撑臂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侧的连接侧壁上,中间支撑臂和底支撑臂之间的高度可通过调节中间支撑臂的位置进行调节。通过螺栓连接拆卸方便,但此中形式的支吊架连接处仅靠螺栓锁紧,导致支吊架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都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支吊架在连接处强度和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侧壁,两根连接侧壁之间连接有底支撑臂和中间支撑臂,包括:
第一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底支撑臂相连接;
第二连接件,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中间支撑臂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成L形,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呈对角分布。
进一步地,两侧的所述连接侧壁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横杆,所述加强横杆的底面和所述底支撑臂的顶面相连接。加强横杆的设置,增大底支撑臂的支撑力,保证了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侧壁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用于和混凝土墙体或钢结构墙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U型连接头,所述U型连接头的两侧板通过螺栓和所述连接侧壁相连接,所述U型连接头的主板和混凝土墙体或钢结构墙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主板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板两侧的第一侧板,所述连接侧壁位于第一主板及两侧的第一侧板形成的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主板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板两侧的第二侧板,所述底支撑臂位于第二主板及两侧的第二侧板形成的第二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一体成型制作,所述第二主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型制作;所述第一主板和所述第二主板一体成型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主板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三主板两侧的第三侧板,所述连接侧壁位于第三主板及两侧的第三侧板形成的第三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三侧板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
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四主板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四主板两侧的第四侧板,所述中间支撑臂位于第四主板及两侧的第四侧板形成的第四安装空间内,所述第四侧板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之间通过连接板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主板和所述第三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四主板和所述第四侧板一体成型,所述第三主板和所述第四主板一体成型。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装置通过设计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侧壁相连接,第二连接部和底支撑臂相连接,并设计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部和连接侧壁相连接,第四连接部和中间支撑臂相连接,连接件能够分担连接处的受力并增大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
2、通过螺栓将连接侧壁和U型连接头的两侧板相连接,连接拆卸方便,两侧板保证了对连接侧壁连接的稳定;
3、连接部采用主板和对称在主板两侧的侧板设计,保证了对连接侧壁、底支撑臂和中间支撑臂的包裹及连接效果,在侧板上连接加强筋的设置能够保证侧板与连接侧壁、底支撑臂和中间支撑臂的完全贴合,提高了连接处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A-A截面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件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连接处的放大图;
图9为图8中B-B截面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件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钢结构墙第三连接件的示意图。
其中:1、连接侧壁;2、底支撑臂;3、第一连接件;31、第一主板;32、第一侧板;33、第一通孔;34、第二主板;35、第二侧板;36、第二通孔;4、加强筋;5、中间支撑臂;6、第二连接件;61、第三主板;62、第三侧板;63、第三通孔;64、第四主板;65、第四侧板;66、第四通孔;67、连接板;7、第三连接件;8、加强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侧壁1,两根连接侧壁1之间连接有底支撑臂2和中间支撑臂5,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和第二连接件6,第一连接件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底支撑臂2相连接;第二连接件6,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第三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第四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中间支撑臂5相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成L形,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呈对角分布。
本装置通过设计第一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部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第二连接部和底支撑臂2相连接,并设计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部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第四连接部和中间支撑臂5相连接,连接件能够分担连接处的受力并增大连接处的接触面积,从而保证了连接处的强度和稳定性。
本装置提供了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在本实施例中用混凝土墙进行支吊架的安装举例,支吊架可通过第三连接件的不同安装在钢结构墙或其它墙体上。
如图1所示,支吊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侧壁1,每个连接侧壁1的顶端都连接有第三连接件7。具体的第三连接件7包括U型连接头,U型连接头的两侧板套在连接侧壁1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贯穿两侧板和连接侧壁1实现将连接侧壁和U型连接头固定在一起,U型连接头的底板上连接有膨胀螺栓,连接时,将膨胀螺栓插入至混凝土墙体内,实现连接侧壁1顶端与混凝土墙体的安装。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在U型连接头的顶面连接辅梁,辅梁上通过U型螺栓和安装板相配合,通过安装板和U型螺栓将本装置连接在钢结构梁上。
如图4至图7所示,连接侧壁1的底端连接有底支撑臂2,底支撑臂2的两端通过第一连接件3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件3包括第一主板31、对称连接在第一主板31两侧的第一侧板32、第二主板34和对称连接在第二主板34两侧的第二侧板35。第一主板31和第一侧板32通过钢板折弯成型制作,第二主板34和第二侧板35通过钢板折弯成型制作,折弯成型制作方便,能够保证整体强度。两块钢板在连接处焊接连接,具体的,第一主板31和第二主板34 通过钢板折弯成型制作,第一侧板32和第二侧板35相焊接,焊接连接保证了两者的连接强度。第一侧板32上冲出两个第一通孔33,第二侧板35上冲出两个第二通孔36,通孔的设置便于连接螺栓。
连接时,将连接侧壁1放置到第一主板31和第一侧板32形成的第一安装空间,通过螺栓贯穿第一侧板32和连接侧壁1实现对连接侧壁的连接;将底支撑臂2放置到第二主板34和第二侧板35形成的第二安装空间,通过螺栓贯穿第二侧板35和底支撑臂2实现将连接侧壁1和底支撑臂2连接至一起。
由于连接侧壁和底支撑臂2自身两端后中间薄的结构,导致连接侧壁、底支撑臂2和侧板连接时不能完全贴合,会影响连接处的强度。本装置特别设置了加强筋4,加强筋能够使第一连接件3与连接侧壁1及底支撑臂2更好的连接,消除连接件的侧板与连接侧壁1及底支撑臂2之间的连接间隙,使其能够完全贴合保证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的结构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侧板32上焊接四个加强筋4,四个加强筋4互相平行,且四个加强筋4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侧板35上焊接两个加强筋,两个加强筋4互相平行,且两个加强筋4沿铅锤方向设置。使用时,安装在连接侧壁1上的第一侧板32会受到向下的重力和铅锤方向的拉力(安装的产品提供的),加强筋4采用此种方式排布提高了第一侧板32和连接侧壁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种方式排布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第一侧板32和连接侧壁1之间的强度。安装在底支撑臂2上的第二侧板35在使用时会受到自身的重力和水平方向的拉力,本装置第二侧板35上连接的加强筋4和第二主板相垂直,增加了第二侧板35和底支撑臂2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一侧板32、第二侧板35上设置的加强筋4的数量和角度并非唯一的,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2上设置两个加强筋4,两个加强筋4之间的夹角为20-70°,第二侧板35上设置两个加强筋4,两个加强筋4之间的夹角为20-70°。本装置通过在第二侧板35上设置两个具有一定角度的加强筋4,能够更好的限制安装后的底支撑臂2左右方向的位移。
如图1、图9至图11所示,两侧的连接侧壁1之间还连接有中间支撑臂5,中间支撑臂5通过第二连接件6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
具体的,第二连接件6包括第三主板61、对称连接在第三主板61两侧的第三侧板62、第四主板64和对称连接在第四主板64两侧的第四侧板65。更进一步地,第三主板61和第三侧板62通过钢板折弯成型制作,第四主板64和第四侧板65通过钢板折弯成型制作,第三主板61和第四主板64通过钢板折弯成型制作,折弯成型制作方便,能够保证整体强度。第三侧板62和第四侧板65通过连接板67焊接连接,焊接连接保证了两者的连接强度,即保证了第二连接件的整体强度。第三侧板62上冲出两个第三通孔63,第四侧板35上冲出两个第四通孔66,通孔的设置便于连接螺栓。
连接时,将连接侧壁1放置到第三主板61和第三侧板62形成的第三安装空间,通过螺栓贯穿第三侧板62和连接侧壁1实现对连接侧壁的连接;将中间支撑臂5放置到第四主板64和第四侧板65形成的第四安装空间,通过螺栓贯穿第四侧板35和中间支撑臂5实现将连接侧壁1和中间支撑臂5连接至一起。
由于连接侧壁1和中间支撑臂5自身两端后中间薄的结构,导致连接侧壁、中间支撑臂5和侧板连接时不能完全贴合,会影响连接处的强度。本装置特别设置了加强筋4,加强筋能够使第二连接件6与连接侧壁1及中间支撑臂5更好的连接,消除连接件的侧板与连接侧壁1及中间支撑臂5之间的连接间隙,使其能够完全贴合保证连接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6的结构如图10和11所示。第三侧板62上焊接两个加强筋4,两个加强筋4互相平行,且两个加强筋4沿水平方向设置。第四侧板65上焊接两个加强筋,两个加强筋4互相平行,且两个加强筋4沿铅锤方向设置。使用时,安装在连接侧壁1上的第三侧板62会受到向下的重力和铅锤方向的拉力(安装的产品提供的),加强筋4采用此种方式排布提高了第三侧板62和连接侧壁1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此种方式排布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第三侧板62和连接侧壁1之间的强度。安装在中间支撑臂5上的第四侧板65在使用时会受到水平方向的拉力,本装置第四侧板65上连接的加强筋 4和第二主板相垂直,增加了第四侧板65和中间支撑臂5之间的连接强度。
第三侧板62、第四侧板65上设置的加强筋4的数量和角度并非唯一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三侧板62上设置两个加强筋4,两个加强筋4 之间的夹角为20-70°,第四侧板65上设置两个加强筋4,两个加强筋4之间的夹角为20-70°。本装置通过在第四侧板65上设置两个具有一定角度的加强筋4,能够更好的限制安装后的中间支撑臂5左右方向的位移。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加强筋4的形状并非为图示所示的长条状,加强筋4的形状为可为圆形、正方形、菱形等形状。如加强筋4为圆形时,其可分布在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的通孔的四周,可在通孔外设置一圈,也可设置多圈。同样的,正方形和菱形形状的加强筋也可采用此种设置方式。加强筋4位于侧板的内侧面,即安装空间内,此种设计能够使本实用新型的加强筋4和侧板起到紧密配合以及压合加大摩擦的作用,加强筋4的形状并不是唯一的,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Claims (10)

1.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包括两根平行的连接侧壁(1),两根连接侧壁(1)之间连接有底支撑臂(2)和中间支撑臂(5),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连接件(3),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底支撑臂(2)相连接;
第二连接件(6),包括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所述第三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连接侧壁(1)相连接,所述第四连接部通过紧固件和中间支撑臂(5)相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成L形,所述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呈对角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两侧的所述连接侧壁(1)之间还连接有加强横杆(8),所述加强横杆(8)的底面和所述底支撑臂(2)的顶面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侧壁(1)的一端连接有第三连接件(7),所述第三连接件(7)用于和混凝土墙体或钢结构墙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7)包括U型连接头,所述U型连接头的两侧板通过螺栓和所述连接侧壁(1)相连接,所述U型连接头的主板和混凝土墙体或钢结构墙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主板(31)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一主板(31)两侧的第一侧板(32),所述连接侧壁(1)位于第一主板(31)及两侧的第一侧板(32)形成的第一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一侧板(32)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4);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二主板(34)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二主板(34)两侧的第二侧板(35),所述底支撑臂(2)位于第二主板(34)及两侧的第二侧板(35)形成的第二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二侧板(35)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32)和所述第二侧板(35)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板(31)和所述第一侧板(32)一体成型制作,所述第二主板(34)和所述第二侧板(35)一体成型制作;所述第一主板(31)和所述第二主板(34)一体成型制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包括第三主板(61)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三主板(61)两侧的第三侧板(62),所述连接侧壁(1)位于第三主板(61)及两侧的第三侧板(62)形成的第三安装空间内,所述第三侧板(62)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4);
所述第四连接部包括第四主板(64)以及对称连接在所述第四主板(64)两侧的第四侧板(65),所述中间支撑臂(5)位于第四主板(64)及两侧的第四侧板(65)形成的第四安装空间内,所述第四侧板(65)的内侧面连接有加强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侧板(62)和所述第四侧板(65)之间通过连接板(67)焊接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板(61)和所述第三侧板(62)一体成型,所述第四主板(64)和所述第四侧板(65)一体成型,所述第三主板(61)和所述第四主板(64)一体成型。
CN202021465839.X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Active CN2127759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5839.XU CN21277596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5839.XU CN21277596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5964U true CN212775964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274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5839.XU Active CN212775964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759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75964U (zh)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JP2015017390A (ja) 天井用クリップ及び天井下地構造並びに天井下地構造の施工方法
CN111853364A (zh) 一种对穿连接形式支吊架
CN215977928U (zh) 一种连接组件及具有该连接组件的幕墙
CN212775921U (zh) 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
CN212775087U (zh) 一种支吊架底支撑臂连接装置
CN111853352A (zh) 一种支吊架中间支撑臂连接装置
CN111853010A (zh) 一种支吊架底支撑臂连接装置
CN213839816U (zh) 一种成品支吊架的槽钢组合连接结构
CN211054921U (zh) 一种传动轴中间支承连接结构
CN211623796U (zh) 支撑架及电风扇
CN208481300U (zh) 底座结构以及洗碗机
CN210827978U (zh) 一种增加强度的幕墙安装结构
CN214733686U (zh) 地坎组合支架
CN219509147U (zh) 钢结构外架体连墙件
CN217711156U (zh) 一种经济型高强度的铸钢节点
CN215443075U (zh) 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的连接件
CN217420183U (zh) 装配式钢结构纯悬挑屋盖
CN213028820U (zh) 一种安装立柱及具有该安装立柱的机柜
CN218124218U (zh) 一种加强连接件和综合支吊架
CN215889174U (zh) 一种地面系统及装配式建筑
CN212198037U (zh) 一种可检测磨损度的电梯导轨
CN216304913U (zh) 一种安装大型显示屏的支撑钢结构
CN218376496U (zh) 一种隧道支撑连接装置以及支护装置
CN217840481U (zh) 一种幕墙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