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70124U -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70124U
CN212770124U CN202021197033.7U CN202021197033U CN212770124U CN 212770124 U CN212770124 U CN 212770124U CN 202021197033 U CN202021197033 U CN 202021197033U CN 212770124 U CN212770124 U CN 2127701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page
layer
sheet
lea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703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科
王晨
黄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701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701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其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过滤元件包括能卷绕成过滤元件的基础过滤片和支撑过滤层,在基础过滤片和支撑过滤层展开状态下,基础过滤片至少形成一个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的过滤页单元,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和下边侧、相对的左边侧和右边侧,基础过滤片具有原水侧和净水侧;支撑过滤层设置在第一过滤页和/或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和/或原水侧,支撑过滤层能对流经的水进行过滤。本申请能够有效提高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且在达到多种过滤效果的同时能有效提高集成化程度。

Description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不同地区的自来水中均存在胶体,该部分胶体会对使用一定时间后的净水器的前置滤芯造成一定的堵塞。同时,随着净水器无桶大流量的趋势越来越高,客户年均用水量越来越大,净水器的前置滤芯出现堵塞时间越来越早,因此,目前的净水器发展趋势对前置滤芯的寿命造成了更大的压力。尤其针对商用净水器,前置滤芯的过水量需要达到上百吨,普通的前置滤芯难以在各地均满足上述要求。
此外,净水器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现有的前置滤芯中一般只存在一种过滤件,例如PP过滤件。上述结构导致前置滤芯的过滤效果较为单一。因此,亟需一种新的过滤元件以提高前置滤芯的使用寿命,且在达到多种过滤效果的同时能有效提高集成化程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其能够有效提高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且在达到多种过滤效果的同时能有效提高集成化程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过滤元件,所述过滤元件包括能卷绕成所述过滤元件的基础过滤片和支撑过滤层,在所述基础过滤片和所述支撑过滤层展开状态下,所述基础过滤片至少形成一个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的过滤页单元,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和下边侧、相对的左边侧和右边侧,所述基础过滤片具有原水侧和净水侧,原水仅能从所述基础过滤片的原水侧穿过所述基础过滤片到达所述基础过滤片的净水侧形成净水,所述过滤元件在过滤时,原水自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流入所述原水侧,穿过所述基础过滤片后,进入所述净水侧,并经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流出;
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和/或原水侧,所述支撑过滤层能对流经的水进行过滤。
优选地,所述支撑过滤层包括活性炭纤维。
优选地,所述支撑过滤层包括活性炭纤维和格网,所述活性炭纤维和所述格网拼接成所述支撑过滤层。
优选地,当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时,所述格网靠近所述上边侧,所述活性炭纤维靠近所述下边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过滤层包括活性炭纤维和格网,所述活性炭纤维和所述格网层叠设置形成所述支撑过滤层。
优选地,所述活性炭纤维包括第一层活性炭纤维和第二层活性炭纤维,所述格网位于所述第一层活性炭纤维和所述第二层活性炭纤维之间。
优选地,所述基础过滤片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层叠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
优选地,所述基础过滤片通过切割的方式形成层叠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上边侧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相密封,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和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过滤页的左边侧与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左边侧相密封,所述第一过滤页的右边侧与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右边侧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基础过滤片沿着所述上边侧或所述下边侧方向进行卷绕。
优选地,所述过滤元件还包括能卷绕成所述过滤元件的引流层,所述引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或原水侧,所述引流层能使得相邻过滤页之间产生水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引流层包括格网。
优选地,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所述引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原水侧;或
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原水侧;所述引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
优选地,所述支撑过滤层与所述基础过滤片的材料不同。
优选地,所述过滤元件包括膜元件、无纺布。
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过滤元件。
优选地,所述滤芯包括中心管,所述基础过滤片和所述支撑过滤层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左边侧靠近所述中心管,在卷绕过程中,紧靠所述中心管的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与最远离所述中心管的所述第二过滤页的背面的下边侧相密封。
优选地,紧靠所述中心管的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与所述中心管接触处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卷绕在所述过滤元件外侧的隔水层。
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当过滤元件对原水进行过滤时,原水自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流入基础过滤片形成的所述原水侧,在原水侧中由于设置有支撑过滤层,使得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此,原水能尽可能充分地自上边侧流向至下边侧,达到充分利用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原水穿过所述基础过滤片后,进入所述净水侧,原水的中杂质则被过滤在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上。由于原水在支撑过滤层的作用下能够尽可能的流向至下边侧,所以原水中的杂质等不会大量的仅积攒在靠近上边侧的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上,而造成过滤元件堵塞,寿命较短的问题。原水中的杂质能够较为均匀的积攒在整个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上,这样以后有效的提高了过滤元件的使用寿命。或者当在净水侧设置有支撑过滤层时,使得在进水侧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净水能够较为流畅的自上边侧流向至下边侧,因此,相对应的,原水侧的原水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的从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至下边侧之间任何区域透过过滤页,如此,原水中的杂质等不会大量的仅积攒在原水易于透过区域的过滤页上,从而造成过滤元件堵塞,寿命缩短。另外,支撑过滤层本身的材料还可以起到过滤的原水或净水的效果,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的过滤效果而选择适当材料的支撑过滤层。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支撑过滤层集成化设置在过滤页,有效提高过滤元件的集成化程度,在达到双重过滤效果的同时将过滤元件的体积尽可能的缩小。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过滤元件的滤芯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过滤层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过滤层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一过滤页正面的封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一过滤页背面的封胶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二过滤页正面的封胶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二过滤页背面的封胶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面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00、滤芯;200、过滤元件;300、中心管;1、基础过滤片;11、第一过滤页;12、第二过滤页;13、上边侧;14、下边侧;15、左边侧;16、右边侧;17、原水侧;18、净水侧;2、支撑过滤层;21、活性炭纤维;211、第一层活性炭纤维;212、第二层活性炭纤维;22、格网;3、引流层;4、隔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过滤元件200的使用寿命,且在达到多种过滤效果的同时能有效提高集成化程度,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过滤元件20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有过滤元件的滤芯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过滤元件200可以包括能卷绕成过滤元件200的基础过滤片1和支撑过滤层2,在基础过滤片1和支撑过滤层2展开状态下,基础过滤片1至少形成一个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过滤页单元,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13和下边侧14、相对的左边侧15和右边侧16,基础过滤片1具有原水侧17和净水侧18,原水仅能从基础过滤片1的原水侧17穿过基础过滤片1到达基础过滤片1的净水侧18形成净水,过滤元件200在过滤时,原水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流入原水侧17,穿过基础过滤片1后,进入净水侧18,并经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的下边侧14流出;支撑过滤层2设置在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和/或原水侧17,支撑过滤层2能对流经的水进行过滤。
当过滤元件200对原水进行过滤时,原水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流入基础过滤片1形成的原水侧17,在原水侧17中由于设置有支撑过滤层2,使得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如此,原水能尽可能充分地自上边侧13流向至下边侧14,达到充分利用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原水穿过基础过滤片1后,进入净水侧18,原水的中杂质则被过滤在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上。由于原水在支撑过滤层2的作用下能够尽可能的流向至下边侧14,所以原水中的杂质等不会大量的仅积攒在靠近上边侧13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上,而造成过滤元件200堵塞,寿命较短的问题。原水中的杂质能够较为均匀的积攒在整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上,这样以后有效的提高了过滤元件200的使用寿命。或者当在净水侧18设置有支撑过滤层2时,使得在进水侧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净水能够较为流畅的自上边侧13流向至下边侧14,因此,相对应的,原水侧17的原水也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的从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至下边侧14之间任何区域透过过滤页,如此,原水中的杂质等不会大量的仅积攒在原水易于透过区域的过滤页上,从而造成过滤元件200堵塞,寿命缩短。另外,支撑过滤层2本身的材料还可以起到过滤的原水或净水的效果,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的过滤效果而选择适当材料的支撑过滤层2。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支撑过滤层2集成化设置在过滤页,有效提高过滤元件200的集成化程度,在达到双重过滤效果的同时将过滤元件200的体积尽可能的缩小。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过滤元件200,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和说明。过滤元件200可以包括能卷绕成过滤元件200的基础过滤片1和支撑过滤层2。其中,基础过滤片1至少包括一个过滤页单元,每一个过滤页单元可以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为具有预定孔径的滤膜,能够拦截尺寸大于其孔径的污染物。例如,过滤元件200包括膜元件、无纺布,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选用微滤膜或者超滤膜等的膜元件或者无纺布等。一般的,如图1所示,该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呈片状,第一过滤页11具有相对的正面(朝上一面)和背面(朝下一面),第二过滤页12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其中,第一过滤页11的正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背面为原水侧17,用于原水进水。第一过滤页11的背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正面为净水侧18,用于出水形成净水。一般的,原水具有预定的水压,在该水压作用下,原水仅能穿过第一过滤页11的正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背面到达第一过滤页11的背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正面形成净水。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页11可以为单层的结构,也可以为多层复合的结构,例如,可以是折叠后的结构,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般的,每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呈矩形或者展开呈矩形,其具有相对的上边侧13和下边侧14、相对的左边侧15和右边侧16。其中,上边侧13的长度可以大于左边侧15。当然,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作适用性的变形设计,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如图1所示,当基础过滤片1包括多个过滤页单元时,过滤页单元依次堆叠设置。此时,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之间形成净水出口,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与相邻一个过滤页单元的第一过滤页11上边侧13之间形成原水入口。原水仅能从原水入口流入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原水侧17,穿过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到达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形成净水,净水再从净水出口流出过滤元件200。
如图1所示,在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和/或原水侧17可以设置有支撑过滤层2,支撑过滤层2用于使得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使得水能够高效的在原水侧17或净水侧18流过,有效减小水的压降。另外,支撑过滤层2与基础过滤片1的材料可以不同。因此,支撑过滤层2可以对在原水侧17或净水侧18流过的水起到具有其它效果的过滤作用,例如除氯、杀菌等等,具体可以根据需要的过滤效果而选择适当材料的支撑过滤层2。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支撑过滤层2可以包括活性炭纤维21。在该实施方式中,活性炭纤维21呈层状,其具有一定的厚度,如此可以铺置在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之间的净水侧18,或者也可以铺设在第二过滤页12与相邻一个过滤页单元的第一过滤页11之间的原水侧17。活性炭纤维21对水具有过滤作用,主要用于除去水中的余氯。与此同时,活性炭纤维21可以使得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之间具有间隙,保证水在原水侧17和进水侧的流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过滤层在第一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支撑过滤层2包括活性炭纤维21和格网22,活性炭纤维21和格网22拼接成支撑过滤层2。在一个过滤页的延伸方向上,同时具有活性炭纤维21和格网22。
当支撑过滤层2设置在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时,格网22靠近上边侧13,活性炭纤维21靠近下边侧14。通过上述方式,使得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靠近上边侧13形成的净水能够在格网22中流动,有助于减小水的压降。当净水侧18的净水向净水出口流动时,其会流经靠近下边侧14的活性炭纤维21,如此,活性炭纤维21能够对所有的净水进行过滤。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撑过滤层在第二种实施方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支撑过滤层2可以包括活性炭纤维21和格网22,活性炭纤维21和格网22层叠设置形成支撑过滤层2。通过上述方式,在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和/或净水侧18的所有区域上都具有活性炭纤维21,其能够对任意区域形成得到的净水进行过滤。而格网22则使得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和/或净水侧18的所有区域的原水或净水都能够在格网22中流动,能够大幅度减小水的压降,且可以有效防止原水中的杂质出现某一区域的集中积攒,造成过滤元件200堵塞。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活性炭纤维21可以包括第一层活性炭纤维211和第二层活性炭纤维212,格网22位于第一层活性炭纤维211和第二层活性炭纤维212之间。在该方式下,原水或净水会优先在格网22中流动,有助于减小水的压降。当原水在格网22中流道需要透过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时,其必须先经过第一层活性炭纤维211和/或第二层活性炭纤维212,如此,原水充分得到了活性炭纤维21的过滤,过滤程度较高。同样的,当支撑过滤层2位于净水侧18时,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在净水侧18形成净水,净水必须先透过第一层活性炭纤维211和/或第二层活性炭纤维212,然后再到达第一层活性炭纤维211和第二层活性炭纤维212之间的格网22,最终在格网22中向下流动到达净水出口排出过滤元件200。在上述过程中,由于格网22的阻力最小,因此水必然优先往格网22流,通过格网22从净水出口流出。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础过滤片1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层叠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即,基础过滤片1可以通过正向和逆向的往返折叠从此形成横截面呈一个或多个W或V的形状。在该种方式下,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是一体连着的。
如图1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基础过滤片1通过切割的方式形成层叠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第一过滤页11的上边侧13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相密封,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和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相密封。在该方式下,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是切割后独立的,整个基础过滤片1可以由多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密封封胶而成,无需完整的呈一长条的基础过滤片1,有助于节约用材,且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采用不同材料的过滤页。
如图1所示,过滤元件200可以包括能卷绕成过滤元件200的引流层3,引流层3设置在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或原水侧17,引流层3能使得相邻过滤页之间产生水流通道。引流层3可以包括格网22。例如,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可以设置支撑过滤层2,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则可以设置引流层3。或者,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可以设置引流层3,第一过滤页11和/或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则可以设置支撑过滤层2。
为了保证原水在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不向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和右边侧16流出,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一过滤页正面的封胶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一过滤页背面的封胶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二过滤页正面的封胶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的第二过滤页背面的封胶示意图,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过滤页11的左边侧15与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相密封,第一过滤页11的右边侧16与第二过滤页12的右边侧16相密封。图中黑色粗线表示密封处。
当基础过滤片1包括多个过滤页单元时,第二过滤页12的右边侧16与相邻的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的右边侧16相密封,从而第二过滤页12与相邻的过滤页单元的第一过滤页11之间形成原水流道,且原水流道中的水不会从右侧边发生泄漏。
如图1所示,基础过滤片1可以沿着上边侧13或下边侧14方向进行卷绕,从而能够缩小体积以安装到滤芯100中。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一种滤芯100,如图1所示,滤芯100包括如上述任一的过滤元件200。如图4至图7所示,滤芯100可以包括中心管300,基础过滤片1和支撑过滤层2卷绕在中心管300上,左边侧15靠近中心管300,在卷绕过程中,第一过滤页11会覆盖在第二过滤页12的背面,因此,紧靠中心管300的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与最远离中心管300的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相密封。这样以后,第一过滤页11的正面的原水无法从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流出。
另外,紧靠所述中心管300的所述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可以与所述中心管300接触处相密封。通过该方式,可以使得第一过滤页11的正面与中心管300之间的原水无法从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与中心管300之间流出,造成与净水混合,其只能透过第一过滤页11进行过滤达到第一过滤页11的净水侧18。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过滤元件200绕卷以后,为了对呈圆柱状的过滤元件200的侧壁进行密封,滤芯100可以包括卷绕在过滤元件200外侧的隔水层4。隔水层4可以是不透水膜,其绕设在过滤元件200的最外侧,以防止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的水向侧壁流出。隔水层4的下边侧14与第二过滤页12背面的下边侧14相密封,以防止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的水向下流出。在本申请中,密封可以采用封胶的形式进行密封。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在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剖面图,如图8所示,原水可以从滤芯100的上端进入过滤元件200中,经过过滤元件200过滤后的净水从滤芯100的下端排出。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装置,净水装置可以包括如上述任一的滤芯100。
本说明书中的上述各个实施方式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照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不同之处。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包括能卷绕成所述过滤元件的基础过滤片和支撑过滤层,在所述基础过滤片和所述支撑过滤层展开状态下,所述基础过滤片至少形成一个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的过滤页单元,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和下边侧、相对的左边侧和右边侧,所述基础过滤片具有原水侧和净水侧,原水仅能从所述基础过滤片的原水侧穿过所述基础过滤片到达所述基础过滤片的净水侧形成净水,所述过滤元件在过滤时,原水自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流入所述原水侧,穿过所述基础过滤片后,进入所述净水侧,并经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流出;
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和/或原水侧,所述支撑过滤层能对流经的水进行过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滤层包括活性炭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滤层包括活性炭纤维和格网,所述活性炭纤维和所述格网拼接成所述支撑过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时,所述格网靠近所述上边侧,所述活性炭纤维靠近所述下边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滤层包括活性炭纤维和格网,所述活性炭纤维和所述格网层叠设置形成所述支撑过滤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纤维包括第一层活性炭纤维和第二层活性炭纤维,所述格网位于所述第一层活性炭纤维和所述第二层活性炭纤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过滤片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层叠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过滤片通过切割的方式形成层叠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上边侧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相密封,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和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相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页的左边侧与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左边侧相密封,所述第一过滤页的右边侧与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右边侧相密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过滤片沿着所述上边侧或所述下边侧方向进行卷绕。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还包括能卷绕成所述过滤元件的引流层,所述引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或原水侧,所述引流层能使得相邻过滤页之间产生水流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层包括格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所述引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原水侧;或
所述支撑过滤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原水侧;所述引流层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或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净水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滤层与所述基础过滤片的材料不同。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元件包括膜元件、无纺布。
16.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所述的过滤元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中心管,所述基础过滤片和所述支撑过滤层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所述左边侧靠近所述中心管,在卷绕过程中,紧靠所述中心管的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与最远离所述中心管的所述第二过滤页的背面的下边侧相密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紧靠所述中心管的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与所述中心管接触处相密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还包括卷绕在所述过滤元件外侧的隔水层。
20.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所述的滤芯。
CN202021197033.7U 2019-12-23 2020-06-24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Active CN21277012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4105 2019-12-23
CN2019223241053 2019-1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0124U true CN212770124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7045.XU Active CN213202557U (zh) 2019-12-23 2020-06-24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02021197033.7U Active CN212770124U (zh) 2019-12-23 2020-06-24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7045.XU Active CN213202557U (zh) 2019-12-23 2020-06-24 滤芯和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320255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2557U (zh) 2021-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86279U (zh) 一种卷式膜组件、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EP0648524A1 (en) Filter cartridge construction
EP0347174A1 (en) Improved spiral wound membrane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treatment
US10226742B2 (en) Filter module and filter unit
US9675937B2 (en) Spiral wound membrane permeate carrier with thin border
KR102138010B1 (ko) 수처리 장치의 복합 필터
JP2003509202A (ja) 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
CN106315762A (zh) 一种波纹膜及其卷式膜元件及过滤方法
CN110975618A (zh) 一种卷膜结构
CN212770124U (zh)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JP2001340732A (ja) 積層型フィルタエレメント
CN110467240B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15905968U (zh) 一种使用出水支架的净水装置
JP2978434B2 (ja) 発電所の復水系における濾過器の更新方法
CN210131485U (zh) 一种空气过滤用滤芯模块
CN211521777U (zh) 一种滤布及滤芯
CN113750802A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的制作方法以及反渗透滤芯
JP2003047809A (ja) フィルターエレメント
CN215996225U (zh) 一种带有可撕膜的滤芯及其净水龙头
CN215161230U (zh) 反渗透膜组件、过滤装置
CN215756744U (zh) 一种含有卷绕于管型滤芯的复合ro膜滤芯的净水装置
CN208732751U (zh) 一种复合滤芯和净水器
KR102323141B1 (ko) 수처리용 관형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수처리용 필터모듈
CN204625348U (zh) 前置处理复合滤芯和具有它的净水系统
CN212687635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