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02557U - 滤芯和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芯和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02557U
CN213202557U CN202021197045.XU CN202021197045U CN213202557U CN 213202557 U CN213202557 U CN 213202557U CN 202021197045 U CN202021197045 U CN 202021197045U CN 213202557 U CN213202557 U CN 2132025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leaf
raw water
unit
p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970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科
王晨
魏礼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O Smith China Environmen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O Smith China Water Heater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025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025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Water Treatment By 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其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滤芯包括:中心管,中心管上开设有通孔;卷绕在中心管上的至少一个过滤页单元,过滤页单元具有原水侧和净水侧,通孔与原水侧相连通,原水仅能从原水侧穿过过滤页单元到达净水侧形成净水;在过滤页单元展开状态下,过滤页单元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和下边侧、相对的左边侧和右边侧;滤芯在过滤时,原水自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中心管的通孔流入原水侧,穿过过滤页单元后,进入净水侧,并经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流出。本申请能够有效降低滤芯卷制过程中形成的死区面积。

Description

滤芯和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净水器是一种水处理设备,其适合于商业场所、公共产所以及普通家庭的饮水/厨房用水或中央净水。在一种类型的净水器中,其可以用袋式滤芯的方式有效清除水中的氯,铁锈,重金属,病毒藻类以及固体悬浮物,使处理后的水清澈洁净。
适用于普通家庭的净水器在处于水质较差的地区时,由于水中的杂质较多,净水器中的滤芯较容易出现堵塞。又例如,适用于商业场所、公共产所的商用中央净水器,由于当前商用中央净水器过水量需求巨大,其也容易出现滤芯短期内堵塞的问题。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究其原因是因为滤芯过滤面积小,且滤芯中存在原水流动死区,水中杂质容易在某一死区集中堆积形成堵塞,这样就会造成该死区完全失效,不会对水进行过滤,如此,滤芯中的可过滤面积缩小,严重影响滤芯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滤芯和净水装置,其能够有效降低滤芯卷制过程中形成的死区面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滤芯,所述滤芯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通孔;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的至少一个过滤页单元,所述过滤页单元具有原水侧和净水侧,所述通孔与所述原水侧相连通,原水仅能从所述过滤页单元的原水侧穿过所述过滤页单元到达所述过滤页单元的净水侧形成净水;
在所述过滤页单元展开状态下,所述过滤页单元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和下边侧、相对的左边侧和右边侧;
所述滤芯在过滤时,原水自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所述中心管的通孔流入所述原水侧,穿过所述过滤页单元后,进入所述净水侧,并经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流出。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下边侧的一端呈封堵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页与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之间形成原水流道,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之间形成净水流道,所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原水流道中的用于对原水进行导流的第一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净水流道中的用于对净水进行导流的第二支撑层。
优选地,所述过滤页单元是由层叠设置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形成的,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上边侧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通过打胶或者焊接形式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和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通过打胶方式或者焊接方式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过滤页单元沿着所述上边侧或所述下边侧方向进行卷绕,所述左边侧靠近所述中心管,在卷绕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页原水侧的下边侧中靠近所述中心管的部分与所述中心管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过滤页单元沿着所述上边侧或所述下边侧方向进行卷绕,所述左边侧靠近所述中心管,在卷绕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页原水侧的上边侧中靠近所述中心管的部分与所述中心管相粘连接。
优选地,同一个所述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净水侧的左边侧与所述第二过滤页净水侧的左边侧相密封,所述第二过滤页原水侧的右边侧与相邻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原水侧的右边侧相密封。
优选地,所述下边侧大体朝向重力方向。
优选地,所述下边侧和所述上边侧形成的直线与重力方向相平行。
优选地,所述过滤页单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膜片、无纺布,所述膜片至少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和微滤膜之一。
优选地,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过滤页、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原水侧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页单元的上边侧处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朝向过滤页单元的一侧具有多条凸起的筋,所述中心管的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流入所述中心管的原水能通过所述缺口、所述筋之间的间隙流至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处。
一种净水装置,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所述的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本申请中的滤芯在对水进行过滤时,原水同时从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以及中心管的通孔通入,从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通入的原水向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流动的过程中穿过所述过滤页单元后,进入所述净水侧;从中心管的通孔通入的原水从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左边侧流入至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原水侧,然后再向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右边侧流动一段距离后与从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通入的原水合并,之后一起向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流动的过程中穿过所述过滤页单元后,进入所述净水侧。从中心管流出来的水不光能自上而下流动过滤,在横向流动的时候也存在过滤,所以能消除原本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的左边侧附近处产生的死区,如此可以有效降低滤芯卷制过程中形成的死区面积,避免滤芯中的可过滤面积缩小,进而提高滤芯在过滤时的利用率。
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在壳体中的滤芯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页单元在展开状态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过滤页单元原水侧打胶密封和溢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过滤页单元净水侧打胶密封和溢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过滤页单元卷绕在中心管上的俯视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下边侧大体朝向重力方向下的杂质沉降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心管和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00、滤芯;200、滤芯壳体;1、过滤页单元;11、第一过滤页;12、第二过滤页;13、上边侧;14、下边侧;15、左边侧;16、右边侧;17、原水侧;18、净水侧;2、中心管;21、通孔;22、缺口;3、上端盖;31、筋;4、下端盖;5、隔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能够有效降低滤芯卷制过程中形成的死区面积,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滤芯,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装在壳体中的滤芯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页单元在展开状态下的滤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过滤页单元原水侧打胶密封和溢胶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过滤页单元净水侧打胶密封和溢胶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滤芯100可以包括:中心管2,中心管2上开设有通孔21;卷绕在中心管2上的至少一个过滤页单元1,过滤页单元1具有原水侧17和净水侧18,通孔21与原水侧17相连通,原水仅能从过滤页单元1的原水侧17穿过过滤页单元1到达过滤页单元1的净水侧18形成净水;在过滤页单元1在展开状态下,过滤页单元1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13和下边侧14、相对的左边侧15和右边侧16;滤芯100在过滤时,原水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中心管2的通孔21流入原水侧17,穿过过滤页单元1后,进入净水侧18,并经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流出。
本申请中的滤芯100在对水进行过滤时,原水同时从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以及中心管2的通孔21通入,从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通入的原水向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流动的过程中穿过过滤页单元1后,进入净水侧18;从中心管2的通孔21通入的原水从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流入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然后再向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右边侧16流动过程中与从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通入的原水合并,之后一起向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流动的过程中穿过过滤页单元1后,进入净水侧18。从中心管流出来的水不光能自上而下流动过滤,在横向流动的时候也存在过滤,所以能消除原本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附近处产生的死区,如此可以有效降低滤芯100卷制过程中形成的死区面积,避免滤芯100中的可过滤面积缩小,进而提高滤芯100在过滤时的利用率。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本申请中的滤芯100,下面将对其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如图1至图4所示,滤芯100可以包括中心管2和至少一个过滤页单元1。中心管2上开设有通孔21,以使中心管2内部的水能向外侧壁输出。中心管2的靠近下边侧14的一端呈封堵状态,原水由中心管2靠近上边侧13的一端输入。
图1至图4所示,过滤页单元1卷绕在中心管2上,每一个过滤页单元1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为具有预定孔径的滤膜,能够拦截尺寸大于其孔径的污染物。例如,过滤页单元1包括膜片、无纺布,膜片至少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和微滤膜等之一,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选用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微滤膜等的膜片或者无纺布等。一般的,如图2所示,该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呈片状,第一过滤页11具有相对的正面(朝上一面)和背面(朝下一面),第二过滤页12具有相对的正面和背面,其中,第一过滤页11的正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背面为原水侧17,用于原水进水。第一过滤页11的背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正面为净水侧18,用于出水形成净水。一般的,原水具有预定的水压,在该水压作用下,原水仅能穿过第一过滤页11的正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背面到达第一过滤页11的背面和第二过滤页12的正面形成净水。
第二过滤页与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之间形成原水流道,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之间形成净水流道,作为优选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原水流道中的用于对原水进行导流的第一支撑层;设置在净水流道中的用于对净水进行导流的第二支撑层。第一支撑层和第二支撑层使得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便于原水和净水的流动。第一支撑层可以包括格网,第二支撑层也可以包括格网,优选地,第一支撑层、第二支撑层可以包括格网和活性炭纤维,格网可以位于两层活性炭纤维之间。在上述方式下,原水或净水会优先在格网中流动,有助于减小水的压降。活性炭纤维能够对原水充进行充分过滤,滤芯的过滤程度较高。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过滤页11可以为单层的结构,也可以为多层复合的结构,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如图2至图4所示,一般的,每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呈矩形或者展开呈矩形,其具有相对的上边侧13和下边侧14、相对的左边侧15和右边侧16。其中,上边侧13的长度可以大于左边侧15。当然,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形状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需要作适用性的变形设计,具体的,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
如图2所示,当滤芯100包括多个过滤页单元1时,过滤页单元依次堆叠设置。此时,同一个过滤页单元1中的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之间形成净水出口,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与相邻一个过滤页单元的第一过滤页11上边侧13之间形成原水入口。最靠近中心管2的第一过滤页11的左边侧15与中心管2之间也可以形成原水入口,原水自中心管2上端流入,再通过中心管2上的通孔21流入至第一过滤页11的左边侧15与中心管2之间的原水入口。另外,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与相邻一个过滤页单元的第一过滤页11的左边侧15之间也可以形成原水入口,中心管2上的通孔21流出的水也可以通过该原水入口流至第一过滤页11、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原水能从上述不同的原水入口流入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穿过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到达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形成净水,净水再从净水出口流出滤芯100。
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过滤页单元1是通过层叠设置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形成,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的上边侧13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通过打胶或者焊接等形式相密封。当滤芯具有多个过滤页单元时,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和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的下边侧14通过打胶方式或者焊接方式相密封。在上述方式下,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是切割成一页一页独立的,多个过滤页单元1可以由多个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通过打胶连接或焊接连接而成,无需完整的呈一长条的过滤页,这样有助于节约用材,且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可以采用不同材料的过滤页。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过滤页单元1可以通过折叠的方式形成层叠的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即,过滤页单元1在左边侧15和右边侧16处可以分别通过正向和逆向的往返折叠从此形成横截面呈一个或多个W或V的形状。在该种方式下,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是一体连着的,在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第一过滤页11的左边侧15和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是折叠连接的,第二过滤页12的右边侧16和相邻的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的右边侧16是折叠连接的。这样的优点在于,在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第一过滤页11的左边侧15和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本身就是密封的,第二过滤页12的右边侧16和相邻的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的右边侧16本身就是密封的,此处无法再进行打胶密封。
如图2至图4所示,过滤页单元1可以沿着上边侧13或下边侧14方向进行卷绕,从而能够缩小体积以安装到中心管2上。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和净水侧18边缘的打胶密封状态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边缘处的填充线条区域表示打胶密封,黑色粒子区域表示溢胶可能导致的胶粘。过滤页单元1沿着上边侧13或下边侧14方向进行卷绕,左边侧15靠近中心管2,由于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净水侧18的上边侧13和第二过滤页12净水侧18的上边侧13通过打胶方式或焊接方式等相密封,第二过滤页12原水侧17的下边侧14和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原水侧17的下边侧14通过打胶方式或焊接方式等相密封,在卷绕过程中,靠近中心管2的过滤页单元1的胶挤压严重会出现溢出,如此会导致第一过滤页11原水侧17的上边侧13中靠近中心管2的部分与中心管2、相邻所述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二过滤页12原水侧17的上边侧13中靠近中心管2的部分可能相胶粘。同理,同一个过滤页单元1中,第一过滤页11净水侧18的下边侧14中靠近中心管2的部分与第二过滤页12净水侧18的下边侧14中靠近中心管2的部分可能相胶粘。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个过滤页单元卷绕在中心管上的俯视下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当多个过滤页单元1卷绕在中心管2上时,为了使得中心管至原水侧的进水均匀,多个过滤页单元1的左边侧15错开后可以均匀的绕设在中心管的四周,相邻过滤页单元1的左边侧15之间间隔开一定的距离,以保证足够的原水流道。因此,如图3和图4所示,在卷绕过程中,第一过滤页11原水侧17的下边侧14与中心管2、相邻所述过滤页单元1中的第二过滤页12原水侧17的下边侧14通过打胶相密封,如此以避免第一过滤页11原水侧17的下边侧14和第二过滤页12原水侧17的下边侧14(尤其是靠近中心管的端部处)出现泄漏而导致原水向下窜水,另外还可以提高第一过滤页11与中心管2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在卷绕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页11原水侧17的上边侧13中靠近所述中心管2的部分与所述中心管2通过相粘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过滤页11原水侧17的上边侧13中靠近所述中心管2的部分与中心管2相牢固固定,进而保证过滤页单元1与中心管2之间的连接的牢固强度。
如图3和图4所示,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净水侧18的左边侧15与第二过滤页12净水侧18的左边侧15相密封,如此避免第一过滤页11净水侧18的左边侧15和第二过滤页12净水侧18的左边侧15出现泄漏而窜水,如图5所示,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与第二过滤页12之间形成净水流道。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过滤页12原水侧17的右边侧16与相邻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11原水侧17的右边侧16相密封,如图5所示,从而第二过滤页12与相邻的过滤页单元的第一过滤页11之间形成原水流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滤芯的下边侧大体朝向重力方向下的杂质沉降示意图,如图6所示,图中黑色部分为沉降后的杂质,在本申请中的滤芯100对水进行过滤时,下边侧14可以大体朝向重力方向。通过上述原水进入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后,其大体流动趋势是沿重力方向向下的,这样一来,通过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过滤出的杂质会在重力和原水流动下优先在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下部发生沉降,避免了沉降后的杂质阻塞原水流道而导致滤芯100的可过滤面积大幅缩小,后期严重影响滤芯100在过滤时的利用率。作为优选地,下边侧14和上边侧13形成的直线与重力方向相平行,这样可以使得重力发挥最大作用,杂质能够最大程度在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下部发生沉降。当然的,在其它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下边侧14可以朝向任意方向,在本申请中并不对其做任何限定。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中心管和上端盖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滤芯100可以包括设置在过滤页单元1的上边侧13处的上端盖3,上端盖3朝向过滤页单元1的一侧具有多条凸起的筋31。该筋31可以沿上端盖3的径向方向延伸,相邻的筋31之间的间隙可以用于导流原水。中心管2的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22,流入中心管2的原水能通过缺口22、筋31之间的间隙流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处,再从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流入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与此同时,流入中心管2的原水还能通过中心管2的通孔21,从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左边侧15流入至第一过滤页11和第二过滤页12的原水侧17。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过滤页单元1绕卷以后,为了对呈圆柱状的过滤页单元1的侧壁进行密封,如图5所示,滤芯100可以包括卷绕在过滤页单元1外侧的隔水层5。隔水层5可以是不透水膜,其绕设在过滤页单元1的最外侧,以防止第一过滤页11、第二过滤页12的净水侧18的水向侧壁流出。水层的上边侧13可以与第一过滤页11、第二过滤页12的上边侧13相密封。隔水层5的下边侧14可以与第一过滤页11、第二过滤页12的下边侧14相密封。在本申请中,密封可以采用封胶的形式进行密封。
在本申请中还提出了一种净水装置,净水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的滤芯100。如图1所示,净水装置可以包括滤芯壳体200,滤芯100安装在壳体中,滤芯100可以包括设置在过滤页单元1的下边侧14处的下端盖4,隔水层5与滤芯壳体200之间具有间隙,经过过滤页单元1过滤后的净水从过滤页单元1的下端排出后,透过下端盖4流到隔水层5与滤芯壳体200之间的间隙,从而向上流动至滤芯壳体200的上端,这样一来,滤芯壳体200上的用于原水输入的原水端口和用于净水排出的净水端口可以设置在同一端。
披露的所有文章和参考资料,包括专利申请和出版物,出于各种目的通过援引结合于此。描述组合的术语“基本由…构成”应该包括所确定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以及实质上没有影响该组合的基本新颖特征的其他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使用术语“包含”或“包括”来描述这里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构成的实施方式。这里通过使用术语“可以”,旨在说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属性都是可选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能够由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来提供。另选地,单个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可以被分成分离的多个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用来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的公开“一”或“一个”并不说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方式,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方式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包括:
中心管,所述中心管上开设有通孔;卷绕在所述中心管上的至少一个过滤页单元,所述过滤页单元具有原水侧和净水侧,所述通孔与所述原水侧相连通,原水仅能从所述过滤页单元的原水侧穿过所述过滤页单元到达所述过滤页单元的净水侧形成净水;
在所述过滤页单元展开状态下,所述过滤页单元包括层叠的第一过滤页和第二过滤页,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分别具有相对的上边侧和下边侧、相对的左边侧和右边侧;
所述滤芯在过滤时,原水自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所述中心管的通孔流入所述原水侧,穿过所述过滤页单元后,进入所述净水侧,并经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靠近所述下边侧的一端呈封堵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页与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之间形成原水流道,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之间形成净水流道,所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原水流道中的用于对原水进行导流的第一支撑层;设置在所述净水流道中的用于对净水进行导流的第二支撑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页单元是由层叠设置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形成的,同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的上边侧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通过打胶或者焊接形式相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下边侧和相邻过滤页单元中的第一过滤页的下边侧通过打胶方式或者焊接方式相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页单元沿着所述上边侧或所述下边侧方向进行卷绕,所述左边侧靠近所述中心管,在卷绕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页原水侧的下边侧中靠近所述中心管的部分与所述中心管相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页单元沿着所述上边侧或所述下边侧方向进行卷绕,所述左边侧靠近所述中心管,在卷绕过程中,所述第一过滤页原水侧的上边侧中靠近所述中心管的部分与所述中心管相粘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同一个所述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净水侧的左边侧与所述第二过滤页净水侧的左边侧相密封,所述第二过滤页原水侧的右边侧与相邻一个过滤页单元中的所述第一过滤页原水侧的右边侧相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侧大体朝向重力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边侧和所述上边侧形成的直线与重力方向相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页单元至少包括以下之一:膜片、无纺布,所述膜片至少包括反渗透膜、纳滤膜、超滤膜和微滤膜之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过滤页、所述第二过滤页的原水侧相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滤页单元的上边侧处的上端盖,所述上端盖朝向过滤页单元的一侧具有多条凸起的筋,所述中心管的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缺口,流入所述中心管的原水能通过所述缺口、所述筋之间的间隙流至所述第一过滤页和所述第二过滤页的上边侧处。
14.一种净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所述的滤芯。
CN202021197045.XU 2019-12-23 2020-06-24 滤芯和净水装置 Active CN2132025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24105 2019-12-23
CN2019223241053 2019-12-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02557U true CN213202557U (zh) 2021-05-14

Family

ID=7507388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7045.XU Active CN213202557U (zh) 2019-12-23 2020-06-24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02021197033.7U Active CN212770124U (zh) 2019-12-23 2020-06-24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97033.7U Active CN212770124U (zh) 2019-12-23 2020-06-24 过滤元件、滤芯和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3202557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70124U (zh) 2021-03-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886279U (zh) 一种卷式膜组件、复合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JP2008508996A (ja) 一体化された透過性流路膜
CN102389661A (zh) 一种折叶过滤组件及过滤系统
CN213202557U (zh) 滤芯和净水装置
CN214159179U (zh) 一种反渗透膜组件及具有其的滤芯、净水机
CN110467240B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及净水器
CN218795111U (zh) 一种卷式反渗透膜元件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JP2013000674A (ja) スパイラル型ろ過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処理方法
CN215905968U (zh) 一种使用出水支架的净水装置
CN112246105A (zh) 一种滤芯及具有其的净水机
CN207091062U (zh) 净水系统
CN207418343U (zh) 膜元件和滤芯
CN206843254U (zh) 净水系统
CN215996225U (zh) 一种带有可撕膜的滤芯及其净水龙头
CN212188610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202270399U (zh) 一种折叶过滤组件及过滤系统
CN204918201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器
JPH09187605A (ja) プリーツ型カートリッジ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発電所復水系の濾過装置
CN113120994B (zh) 反渗透滤芯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滤芯组件和净水机
JP4107724B2 (ja) スパイラル型膜エレメント
CN105413275B (zh) 高通量抗污染微孔过滤器及其过滤方法
CN210125227U (zh) 一种家用净水器滤芯
CN212687635U (zh) 膜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设备
CN215756744U (zh) 一种含有卷绕于管型滤芯的复合ro膜滤芯的净水装置
CN218871795U (zh) 一种反渗透滤芯及净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