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63052U -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 Google Patents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63052U
CN212763052U CN202021379055.5U CN202021379055U CN212763052U CN 212763052 U CN212763052 U CN 212763052U CN 202021379055 U CN202021379055 U CN 202021379055U CN 212763052 U CN212763052 U CN 212763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screw
guide
driving screw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7905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亮
余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mage Test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mage Test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mage Test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Image Test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7905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63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63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63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板、下夹持板、驱动螺杆和导向螺杆;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正对设置以夹持块状待测样品;驱动螺杆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下夹持板的顶部,顶部贯穿上夹持板后朝上延伸,且顶部固定有手轮;导向螺杆也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下夹持板的顶部,顶部贯穿上夹持板后朝上延伸;驱动螺杆上螺接有驱动螺母;导向螺杆上螺接有导向螺母;驱动螺母和导向螺母均与上夹持板固定连接;驱动螺杆和导向螺杆均为预设长度。通过转动手轮带动驱动螺杆转动,然后带动驱动螺母沿驱动螺杆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夹持板进行上下移动,使得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且快速的被调节。

Description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品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背景技术
在对块状样品进行工业CT扫描检测时,常常需要对多种或多个样品的多个角度进行扫描检测。使用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可以夹持任意一个块状样品。其中,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固定在转台的顶端面上。通过转台的转动带动块状样品夹持机构转动,以带动样品旋转,进而便于样品完成CT检测。然而,不同种类的样品或者相同种类的多个样品的高度往往可能不同。因此,夹持机构在夹持这些块状样品时,需要被调整。
传统夹持机构需要夹持块状样品而被调整时,调整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传统夹持机构需要夹持块状样品而被调整时,调整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提供的一种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包括:
上夹持板、下夹持板、驱动螺杆和导向螺杆;
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正对设置以夹持块状待测样品;
驱动螺杆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下夹持板的顶部,顶部贯穿上夹持板后朝上延伸,且顶部固定有手轮;
导向螺杆也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下夹持板的顶部,顶部贯穿上夹持板后朝上延伸;
驱动螺杆上螺接有驱动螺母;导向螺杆上螺接有导向螺母;驱动螺母和导向螺母均与上夹持板固定连接;
驱动螺杆和导向螺杆均为预设长度。
优选地,还包括:
限位板;
手轮位于限位板的上方;
导向螺杆的顶部转动连接于限位板的底部;驱动螺杆的顶部贯穿限位板后朝上延伸,且与限位板转动连接。
优选地,驱动螺母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一轴承;相应的,限位板的底部及下夹持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一轴承相适配;第一轴承位于第一凹槽内;
导向螺母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相应的,限位板的底部及下夹持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第二轴承相适配;第二轴承位于第二凹槽内。
优选地,上夹持板远离驱动螺杆的一侧的底部及下夹持板远离驱动螺杆的一侧的顶部均设有切口槽。
优选地,上夹持板远离驱动螺杆的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加固夹具。
优选地,加固夹具包括固定座、悬臂梁和压紧杆;
悬臂梁的一端与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驱动螺杆的方向延伸;悬臂梁的中部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孔;
压紧杆的顶部贯穿导向孔,且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中部固定有第二限位块,底部固定有压紧块,且压紧块的底部为预设面积。
优选地,驱动螺杆为一个;导向螺杆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调整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之间的距离时,通过转动手轮带动驱动螺杆转动,然后带动驱动螺母沿驱动螺杆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夹持板进行上下移动,使得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且快速的被调节。如此,有效地缩短了调节时间,提高了调整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2、驱动螺杆和导向螺杆均为预设长度,使得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之间的距离可变化的幅度更大,提高了夹持机构的通用性。
3、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采用对称设计方式,使得夹持机构整体更为美观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块状样品夹持机构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10、上夹持板;111、切口槽;120、下夹持板;130、驱动螺杆;131、驱动螺母;132、第一轴承;140、导向螺杆;141、导向螺母;142、第二轴承;150、手轮;160、限位板;171、固定座;172、悬臂梁;173、压紧杆;174、压紧块;175、第一限位块;176、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符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包括上夹持板110、下夹持板120、驱动螺杆130和导向螺杆140。其中,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正对设置以夹持块状待测样品。驱动螺杆130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下夹持板120的顶部,顶部贯穿上夹持板110后朝上延伸,且顶部固定有手轮150。导向螺杆140也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下夹持板120的顶部,顶部贯穿上夹持板110后朝上延伸。驱动螺杆130上螺接有驱动螺母131,导向螺杆140上螺接有导向螺母141,驱动螺母131和导向螺母141均与上夹持板110固定连接。因为不同种类的块状样品或相同种类的多个块状样品再被夹持时可能需要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的间距不同,所以,通过转动手轮150带动驱动螺杆130转动,然后带动驱动螺母131沿驱动螺杆130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夹持板110进行上下移动,使得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且快速的被调节。如此,有效地缩短了调节时间,提高了调整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并且,驱动螺杆130和导向螺杆140均为预设长度,使得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的距离可变化的幅度更大,提高了夹持机构的通用性。另外,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对称设计,使得夹持机构整体更为美观实用。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夹持机构还包括限位板160。限位板160位于上夹持板110的正上方,用于防止上夹持板110从驱动螺杆130和导向螺杆140上滑脱。手轮150位于限位板160的上方,以便于操作。而且,手轮150上刻有刻度线,使得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的间距在调节时更为精确。导向螺杆140的顶部转动连接于限位板160的底部,驱动螺杆130的顶部贯穿限位板160后朝上延伸,且与限位板160转动连接。具体地,驱动螺母131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一轴承132。相应的,限位板160的底部及下夹持板120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与第一轴承132相适配,第一轴承132位于第一凹槽内。导向螺母141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142,相应的,限位板160的底部及下夹持板120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第二轴承142相适配,第二轴承142位于第二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上夹持板110远离驱动螺杆130的一侧的底部及下夹持板120远离驱动螺杆130的一侧的顶部均设有切口槽111。块状样品的一部分能够位于切口槽111内,使得样品再被夹持时,稳固性更高,不易从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脱离,使得夹持过程能够快速的被完成,即使得夹持机构的调整能够被快速完成。而且,上夹持板110远离驱动螺杆130的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加固夹具。具体地,加固夹具包括固定座171、悬臂梁172和压紧杆173。悬臂梁172的一端与固定座171转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驱动螺杆130的方向延伸。悬臂梁172的中部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孔。压紧杆173的顶部贯穿导向孔,且固定有第一限位块175,中部固定有第二限位块176,底部固定有压紧块174,且压紧块174的底部为预设面积。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块175和第二限位块176分别位于悬臂梁172的上下两侧,用于限制压紧杆173沿垂直于悬臂梁172的方向移动。预设面积增大了压紧块174和样品的接触面积,使得样品能够快速且稳固地被夹持固定,进一步地提高了调整效率。另外,驱动螺杆130为一个,导向螺杆140为两个。
夹持机构调整过程如下:
首先,转动手轮150带动驱动螺杆130转动,然后,驱动螺杆130带动驱动螺母131沿驱动螺杆130进行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上夹持板110进行上下移动,使得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的距离可以方便且快速的被调节。其中,在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的距离被调整过程中,导向螺母141配合导向螺杆140能够为上夹持板110进行导向,防止上夹持板110运动是发生偏移。当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的距离与待测样品的高度相同时,将待测样品的一部分置于上夹持板110和下夹持板120之间。然后,转动悬臂梁172,使悬臂梁172远离驱动螺杆130的一端下垂之后,压紧杆173在导向孔内移动,当压紧杆移动到合适的位置时,调节第一限位块175和第二限位块176和间距,以限制压紧杆173移动。此时,压紧块174抵接于样品的顶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7)

1.一种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夹持板、下夹持板、驱动螺杆和导向螺杆;
所述上夹持板和所述下夹持板正对设置以夹持块状待测样品;
所述驱动螺杆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夹持板的顶部,顶部贯穿所述上夹持板后朝上延伸,且顶部固定有手轮;
所述导向螺杆也竖向设置,底部转动连接于所述下夹持板的顶部,顶部贯穿所述上夹持板后朝上延伸;
所述驱动螺杆上螺接有驱动螺母;所述导向螺杆上螺接有导向螺母;所述驱动螺母和所述导向螺母均与所述上夹持板固定连接;
所述驱动螺杆和所述导向螺杆均为预设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板;
所述手轮位于所述限位板的上方;
所述导向螺杆的顶部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板的底部;所述驱动螺杆的顶部贯穿所述限位板后朝上延伸,且与所述限位板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母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一轴承;相应的,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及所述下夹持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一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适配;所述第一轴承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
所述导向螺母的顶部和底部均套接有第二轴承;相应的,所述限位板的底部及所述下夹持板的顶部均开设有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二轴承相适配;所述第二轴承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板远离所述驱动螺杆的一侧的底部及所述下夹持板远离所述驱动螺杆的一侧的顶部均设有切口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持板远离所述驱动螺杆的一侧的顶部固定有加固夹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夹具包括固定座、悬臂梁和压紧杆;
所述悬臂梁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另一端朝远离所述驱动螺杆的方向延伸;所述悬臂梁的中部开设有沿长度方向设置的导向孔;
所述压紧杆的顶部贯穿所述导向孔,且固定有第一限位块,中部固定有第二限位块,底部固定有压紧块,且所述压紧块的底部为预设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块状样品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螺杆为一个;所述导向螺杆为两个。
CN202021379055.5U 2020-07-14 2020-07-14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Active CN212763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9055.5U CN212763052U (zh) 2020-07-14 2020-07-14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79055.5U CN212763052U (zh) 2020-07-14 2020-07-14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63052U true CN212763052U (zh) 2021-03-23

Family

ID=750789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79055.5U Active CN212763052U (zh) 2020-07-14 2020-07-14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6305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6143B (zh) 一种万能试验机
CN212763052U (zh) 块状样品夹持机构
CN214472285U (zh) 一种机电一体控制的岩石试样自动夹持装置
CN213714135U (zh) 一种汽车零部件检具
CN219015944U (zh) 一种硬度测试设备
CN215677844U (zh) 一种拉伸试验机夹具夹持器
CN214952619U (zh) 固定夹具及剪切力测试设备
CN215525351U (zh) 一种用于产品检验的拉力试验机
CN211205993U (zh) 一种疲劳试验机
CN107576567A (zh) 用于点阵夹芯复合材料薄板力学性能复合测试的实验平台及测试方法
CN113533049A (zh) 一种材料性能检测设备及使用方法及测试方法
CN220542014U (zh) 一种便携带式小型定位测量仪
CN202522169U (zh) 输电线路铁塔及电力金具紧固用螺栓的试验量具
CN112453951A (zh) 一种滚珠丝杠加工用等距离切割设备
CN220543084U (zh) 一种电源盒测试装置
CN218411994U (zh) 一种电力冲击试验机用试样定位装置
CN219179089U (zh) 排水管拉伸性能检测装置
CN220772767U (zh) 一种用于摩擦磨损试验机的试样装夹装置
CN217765778U (zh) 一种柜体加工用强度检测设备
CN217276122U (zh) 一种线材粗糙度辅助测量装置
CN220772838U (zh) 一种精密刀具硬度测试装置
CN212843370U (zh) 一种中心环分离齿对称度检测装置
CN209841521U (zh) 导线测试设备
CN219694036U (zh) 一种测量装置
CN212872015U (zh) 一种韧性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