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0734U -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0734U
CN212750734U CN202021707668.7U CN202021707668U CN212750734U CN 212750734 U CN212750734 U CN 212750734U CN 202021707668 U CN202021707668 U CN 202021707668U CN 212750734 U CN212750734 U CN 212750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or
conductive
clamping
conducting rod
botto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076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婷婷
刘纪超
冯大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angxin Electr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076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0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0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0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导电杆应用于接触器,包括导电杆本体,导电杆本体的第一端设有夹紧端子,夹紧端子用于连接接触器本体,导电杆本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路板。接触器本体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电杆连接,能够实现接触器本体的快速更换安装,提高操作效率。同时,导电杆的夹紧端子可以夹紧接触器本体,使得接触器本体与导电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接触器本体与电路板之间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接触器本体与电路板发生松动,接触不良。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触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一种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的开关装置,常用于电力、配电与用电场合,属于高频操作电器元件,使用寿命有限。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接触器产品都是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当接触器寿命终止时,难以对其进行更换。
因此,需要一种既方便接触器更换,又能满足接触器与电路板电气连接可靠性,防止接触器与电路板松动,接触不良的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接触器更换不便和接触器与电路板连接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包括导电杆本体,导电杆本体的第一端设有夹紧端子,夹紧端子用于连接接触器本体,导电杆本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夹紧端子包括连接部和相对设置在连接部两侧的至少两个夹紧部。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夹紧部包括弯折部,弯折部与连接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夹紧部还包括直线部,直线部与弯折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弯折部呈弧形或折线形。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导电杆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用于与电路板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导电杆本体呈直线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座,包括底板和多个上述任一项的导电杆,导电杆的导电杆本体穿设于底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座还包括设置在底板上的内部中空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槽口,导电杆本体上的夹紧端子与槽口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支撑座内设有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将支撑座内部划分为多个隔离区域,每个隔离区域上均设有槽口,多个夹紧端子与多个隔离区域一一对应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座还包括多个导电端子,多个导电杆与接触器本体的主回路连接,多个导电端子与接触器本体的辅助回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导电杆本体通过通孔穿设于底板上,导电杆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凸耳,凸耳与底板抵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接触器,包括接触器本体和上述任一项的连接座,连接座的多个端子分别与接触器本体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包括导电杆本体,导电杆本体的第一端设有夹紧端子,夹紧端子用于连接接触器本体,导电杆本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路板。接触器本体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电杆连接,能够实现接触器本体的快速更换安装,提高操作效率。同时,夹紧端子可以夹紧接触器本体,使得接触器本体与导电杆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接触器本体与电路板之间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接触器本体与电路板发生松动,接触不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中夹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中夹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中夹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中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导电杆;110-导电杆本体;120-夹紧端子;121-连接部;122-夹紧部;1221-直线部;1222-弯折部;123-导向斜面;124-凸耳;200-连接座;210-底板;220-支撑座;221-槽口;222-隔板;223-隔离区域;300-接触器;310-接触器本体;400-导电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1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接触器300的导电杆100,包括导电杆本体110,导电杆本体110的第一端设有夹紧端子120,夹紧端子120用于连接接触器本体310,导电杆本体110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路板。接触器本体310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导电杆100连接,能够实现接触器本体310的快速更换安装,提高操作效率。同时,夹紧端子120可以夹紧接触器本体310,使得接触器本体310与导电杆1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接触器本体310与电路板之间电气连接的可靠性,避免了接触器本体310与电路板发生松动,接触不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夹紧端子120与导电杆100之间的连接形式不作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夹紧端子120与导电杆100之间的电连接即可。示例地,夹紧端子120焊接在导电杆100的第一端。
同样,本实施例对接触器本体310的形式也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保证与夹紧端子120稳定的电连接即可。示例地,接触器本体310与夹紧端子120的连接处设置有导电部,导电部可以为条形导电片或者圆柱形导电棒,导电部伸入夹紧端子120的夹紧区域后被夹紧端子120夹紧,再通过底板210上设置的导电杆100与电路板形成电连接通路。
请继续参照图1,可选的,夹紧端子120包括连接部121和相对设置在连接部121两侧的至少两个夹紧部122。夹紧部122设置在连接部121的两侧,在相对的夹紧部122之间形成夹紧端子120的夹紧区域,将接触器本体310夹紧。
应理解,夹紧部122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为2个、4个、6个等,多个夹紧部122相对设置在连接部的两侧共同形成夹紧区域,夹紧部122的数量越多,形成的夹紧区域面积越大。同样,夹紧部122的形状也不作限定,至少两个夹紧部122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相对的两个夹紧部122可以对称设置,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只要能够将接触器本体310夹紧即可。
可选的,夹紧部122包括弯折部1222,弯折部1222与连接部121连接。
弯折部1222的弹性形变能够提供夹紧接触器本体310的力,以提高导电杆100与接触器本体310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弯折部1222使夹紧端子120具有一定的弹力,当夹紧端子120受接触器本体310压紧时,弯折部1222可以通过弹性变形以缓冲夹紧端子120所受到的压力,避免夹紧端子120受压后损坏;另外,弯折部1222在弹性变形后还具有回弹的趋势,进而顶紧接触器本体310,进一步提高了夹紧端子120与接触器本体3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对弯折部1222的形式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使相对的两个直线部1221之间形成夹紧区域即可。
可选的,夹紧部还包括直线部,直线部与弯折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连接。
相对设置在连接部121两侧的弯折部1222能够为直线部1221提供相互靠近的力,使得相对的两个直线部1221之间具有相互靠近的趋势,形成夹紧端子120的夹紧区域,将接触器本体310夹紧;同时,直线部1221还能够为接触器本体310和夹紧端子120提供更大的接触面积,使得接触器本体310与夹紧端子120之间的电气连接更加可靠。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100中夹紧端子12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请参照图2,可选的,弯折部1222呈弧形。两个弧形弯折部1222的凹陷侧相互靠近,凸起侧相互远离,使夹紧端子120的收口处呈现收紧的趋势,能够自动夹紧接触器本体31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100中夹紧端子120的结构示意图之二,请参照图3,可选的,弯折部1222呈折线形。两个折线形弯折部1222的尖角相互远离,使夹紧端子120的收口处呈现收紧的趋势,能够自动夹紧接触器本体310。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电杆100中夹紧端子120的结构示意图之三,请参照图4,可选的,夹紧部122还可以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弯折部1222,多个弯折部1222的弯折方向可以相同或不同,只要与直线部1221连接的弯折部1222要能够为直线部1221提供相互靠近的力即可。设置多个弯折部1222可以提高夹紧端子120的形变能力,使得夹紧端子120具有更大的弹性。
请再次参照图1,可选的,导电杆本体110的第二端设置有导向斜面123,导向斜面123用于与电路板配合连接。导向斜面123起到导向和限位的作用,更加方便导电杆100与电路板之间的定位和连接。
可选的,导电杆本体110呈直线型。直线型的导电杆本体110更加节省空间也更加便于加工和安装。
可选的,导电杆本体110为矩形杆。矩形杆便于加工和定位,可以防止导电杆100相对于底板210转动,同时,也更加方便将夹紧端子120设置在其端部。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200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连接座200,包括底板210和多个上述任一项的导电杆100,导电杆100的导电杆本体110穿设于底板210上。
具体的,多个导电杆本体110穿设于底板210上,使得接触器本体310与电路板之间存在多个插拔点;导电杆本体110的两端分别位于底板210的两侧,导电杆本体110的第一端通过夹紧端子120与接触器本体310电连接,导电杆本体110的第二端则直接与电路板电连接。如此,通过连接座200即可实现接触器本体310与电路板之间的插拔连接。同时,夹紧端子120可以夹紧接触器本体310,即便存在多个插拔点,也不会出现个别夹紧端子120与接触器本体310接触不良的问题,使得接触器本体310与连接座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接触器本体310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示例地,接触器本体310包括主回路和辅助回路,多个导电杆100分别与接触器本体310的主回路和辅助回路连接。
可选的,连接座200还包括多个导电端子400,多个导电杆100与接触器本体310的主回路连接,多个导电端子400与接触器本体310的辅助回路连接。根据接触器本体310不同导电回路的重要性,选择不同配置的端子与其连接,在保证连接可靠性的同时,可以降低成本。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200的结构示意图之二,请参照图6,可选的,连接座200还包括设置在底板210上的内部中空的支撑座220,支撑座220上设有槽口221,导电杆本体110上的夹紧端子120与槽口221对应设置。
具体的,支撑座220设置在底板210上,支撑座220用于对接触器本体310进行支撑,以免接触器本体310直接架设在夹紧端子120和导电杆本体110上方,使得夹紧端子120和导电杆本体110承重过大,降低夹紧端子120和导电杆本体110的使用寿命。
同时,多个导电杆本体110穿过底板210后会伸入支撑座220内部,支撑座220还可以对导电杆本体110进行保护,防止导电杆本体110受到外界的损伤。在支撑座220上设置槽口221,使得接触器本体310能够通过槽口221与夹紧端子120之间电连接。应理解,夹紧端子120可以伸出槽口后与接触器本体310电连接,此时,接触器本体310上用于与夹紧端子120连接的导电部,直接插入夹紧端子120内。夹紧端子120也可以不伸出槽口221,此时,将接触器本体310的导电部延长,使其通过槽口221伸入支撑座220内部后再插入夹紧端子120内。
将支撑座220设置为中空,一方面可以减轻支撑座220本身的重量,使得连接座200整体更加轻便,另一方面,中空的支撑座220也方便容纳多个导电杆本体110,不会对导电杆本体110的位置进行过多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支撑座220的外形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保证接触器本体310与支撑座220之间的稳定连接即可。示例地,支撑座220与接触器本体310接触的一侧设置有阶梯面,阶梯面与接触器本体310相配合,在实现对接触器本体310支撑的同时,还能够防止接触器本体310产生侧向偏移。此外,支撑座220阶梯面的设置也可以将支撑座220的空间进行划分,使得多个导电杆本体110可以根据所属导电回路的不同设置在不同的阶梯面上。当然,支撑座220的外形结构也可以根据接触器本体310和底板210的形状进行改变,以使接触器本体310与支撑座220之间、底板210与支撑座220之间能够稳定的适配连接。
同样,本实施例对支撑座220与底板210的连接方式也不做具体限制,支撑座220与底板210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固定连接,只要能够保证支撑座220稳定连接在底板210上即可。示例地,支撑座220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卡槽,底板210上对应卡槽设有多个挂钩,挂钩与卡槽之间卡接配合,将支撑座220固定在底板210上方。示例地,多个挂钩在底板210上呈三角形分布,这样一来,挂钩不仅能够对支撑座220起到固定作用,同时还能限制支撑座220的位置,防止支撑座220发生侧向偏移,有利于提高支撑座220与底板210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应理解,还可以在支撑座220的侧壁上设置多个挂钩,底板210上对应挂钩设置多个卡槽,同样能够实现支撑座220与底板210之间的固定。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座200中支撑座22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7,可选的,支撑座220内设有多个隔板222,多个隔板222将支撑座220内部划分为多个隔离区域223,每个隔离区域223上均设有槽口221,多个夹紧端子120与多个隔离区域223一一对应设置。
隔板222的设置将中空的支撑座220内部划分出多个隔离区域223,各个隔离区域223之间互不连通,每个隔离区域223内部对应设有一个导电杆100和一个夹紧端子120,夹紧端子120通过设置在每个隔离区域223上的槽口221与接触器本体310连接。不同的导电杆本体110位于不同的隔离区域223内部,从而使多个导电杆本体110之间形成电气隔离,以提升电连接的稳定性。同时,在中空的支撑座220内设置多个隔板222还可以提高支撑座220的结构强度,使支撑座220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提高连接座200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请再次参照图6,可选的,底板210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导电杆本体110通过通孔穿设于底板210上,导电杆本体110的侧壁上设有凸耳124,凸耳124与底板210抵接。
导电杆本体110通过通孔穿设于底板210上,为了对导电杆本体110沿竖直方向进行限位,防止导电杆本体110掉落,在导电杆本体110的侧壁上设置了凸耳124,设置凸耳124部分的导电杆本体110的尺寸大于通孔的尺寸,使得凸耳124无法通过通孔,凸耳124的侧面会与底板210相抵接,实现对导电杆本体110的限位。
为了提高导电杆本体110自身的稳定性,可选的,通孔的形状和尺寸与导电杆本体110的外形和尺寸相适应,以防止导电杆本体110在通孔内部晃动。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凸耳124的形状和数量不做具体限制,只要能够保证导电杆本体110不会沿通孔掉落即可。示例地,若导电杆本体110为圆柱杆,则凸耳124可以为环形凸耳,围绕圆柱杆的外壁设置一圈;若导电杆本体110为矩形杆,则凸耳124可以为设置在矩形杆侧面的矩形块,凸耳124可以仅设置在矩形杆的一个侧面上,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矩形杆相对的两个侧面上,还可以设置在矩形杆的每一个侧面上;应理解,当凸耳124的数量为多个时,为了支撑的稳定性,多个凸耳124应设置在导电杆本体110穿设方向上的同一高度处。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接触器30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接触器300,其包括接触器本体310和上述任一项的连接座200,连接座200的多个端子分别与接触器本体310连接。
多个端子将接触器本体310夹紧,使得接触器本体310与连接座200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进而提高接触器本体310与电路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前述对于连接座200的解释说明中,已经对于连接座200设置于接触器300上时的工作方式和工作原理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杆本体,所述导电杆本体的第一端设有夹紧端子,所述夹紧端子用于连接接触器本体,所述导电杆本体的第二端用于连接电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端子包括连接部和相对设置在所述连接部两侧的至少两个夹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包括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还包括直线部,所述直线部与所述弯折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部呈弧形或折线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本体的第二端设置有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用于与所述电路板配合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杆本体呈直线型。
8.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多个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杆,所述导电杆的导电杆本体穿设于所述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板上的内部中空的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有槽口,所述导电杆本体上的夹紧端子与所述槽口对应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内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支撑座内部划分为多个隔离区域,每个所述隔离区域上均设有所述槽口,多个所述夹紧端子与多个所述隔离区域一一对应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导电端子,多个所述导电杆与接触器本体的主回路连接,多个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接触器本体的辅助回路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导电杆本体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电杆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底板抵接。
13.一种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接触器本体和权利要求8-12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多个端子分别与所述接触器本体连接。
CN202021707668.7U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Active CN212750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7668.7U CN212750734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7668.7U CN212750734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0734U true CN212750734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84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07668.7U Active CN212750734U (zh) 2020-08-14 2020-08-14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0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732529A (en) Integrated circuit socket
JP3224643U (ja) 基板間コネクタ及び基板間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US20210265849A1 (en) User-friendly charger
EP0232103B1 (en) Improved electrical plug pin and receptacle arrangement for plug and socket connectors
US632860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receiving module cards and an operating circuit card
US7641508B2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reinforcing members
KR20170125917A (ko) 연료 전지 스택용 전기 커넥터
EP0140473B1 (en) Solderless circuit board condu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ies employing same
CN109950727A (zh)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12750734U (zh) 一种应用于接触器的导电杆、连接座及接触器
US5433630A (en) Spring-incorporated flat type terminal structure
CN216773591U (zh) 一种电源及其电路板与输出端的连接结构
CN216671423U (zh) 一种方便插拔的开关
CN215451827U (zh) 一种欧式母连接器
US20220069424A1 (en) Battery connection module
CN212365862U (zh) 接触器
CN212934490U (zh) 可插拔接触器
CN215989327U (zh) 连接器和电连接组件
CN211530249U (zh) 母端电连接器
CN220774806U (zh) 排插结构
CN212323263U (zh) 一种大电流线簧接触片模块结构及大电流端子连接结构
CN216818801U (zh) 一种多功能浮动电连接器
CN218771362U (zh) 充电器壳体和充电器
CN218456162U (zh) 插座
CN219144368U (zh) 一种电池卡座及其智能电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