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50695U - 开关 - Google Patents

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50695U
CN212750695U CN202022018670.XU CN202022018670U CN212750695U CN 212750695 U CN212750695 U CN 212750695U CN 202022018670 U CN202022018670 U CN 202022018670U CN 212750695 U CN212750695 U CN 2127506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ivot
swing
shell
movabl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1867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涛
何牧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Gongniu Electric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1867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506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506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506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umbler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公开了一种开关,属于电气元件领域。包括:壳体、按钮组件、通断组件、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按钮组件的一部分位于壳体外,并可相对壳体摆动,另一部分位于壳体内,且内部具有弹性件;通断组件位于壳体内,通断组件包括摆片、枢轴和动触点,摆片的第一端与枢轴相连,摆片的第二端与进线端子接触,枢轴与按钮组件枢接,动触点卡接在摆片的靠近枢轴的位置;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位于壳体内,且相互间隔;按钮组件被配置为,当动触点被触发至壳体的第一位置时,动触点与出线端子接触,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当动触点被触发至壳体的第二位置时,动触点与出线端子间隔,并保持在第二位置。本公开可以避免开关因摆动虚位而导致接触不良。

Description

开关
技术领域
本公开属于电气元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开关。
背景技术
开关是一种常见的电气元件,其用于实现电路的通断。
在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开关主要是摆杆开关。摆杆开关主要包括按钮、摆杆、导电片、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按钮、摆杆和导电片依次连接,导电片的一端与进线端子接触,出线端子和进线端子间隔布置。当按钮驱动摆杆摆动时,带动导电片一同摆动,从而使得导电片的另一端与出线端子接触以实现电路导通,或者与出线端子间隔以实现电路断开。
然而,由于按钮、摆杆和导电片的摆动角度相同,所以一旦按钮出现摆动虚位,就会连带造成导电片的接触不良,影响开关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可以避免开关因摆动虚位而导致接触不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包括:壳体、按钮组件、通断组件、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
所述按钮组件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外,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且内部具有弹性件,所述按钮组件可相对所述壳体摆动;
所述通断组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通断组件包括摆片、枢轴和动触点,所述摆片和动触点为导体,所述摆片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轴相连,所述摆片的第二端与所述进线端子接触,所述枢轴与所述按钮组件枢接,并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动触点连接在所述摆片的靠近所述枢轴的位置,且朝向所述出线端子凸出于所述摆片的一板面;
所述进线端子和所述出线端子位于所述壳体内,且相互间隔;
所述按钮组件被配置为,当所述动触点被触发至所述壳体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出线端子接触,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动触点被触发至所述壳体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动触点与所述出线端子间隔,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按钮组件包括摆杆、面板和连接件;
所述摆杆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并与所述面板的一板面相连,所述摆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摆杆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具有摆轴,所述摆轴与所述枢轴平行,并枢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摆杆内具有通道,所述通道贯穿所述摆杆的第二端,所述连接件的一部分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通道内,所述连接件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枢轴枢接;
所述弹性件压缩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通道的内底面之间。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位于所述通道外的端部具有两个耳板,所述耳板上具有轴孔;
所述枢轴包括轴体和枢接凸轴,所述轴体位于两个所述耳板之间,所述枢接凸轴同轴连接在所述枢轴的端部,且可转动地插接在对应的所述轴孔中。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轴体的外侧壁包括圆弧面,所述圆弧面朝向所述连接件。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轴体的外侧壁包括安装平面,所述安装平面背向所述连接件,所述安装平面上具有插槽,所述插槽用于容置所述摆片的第一端。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连接件的径向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枢轴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枢轴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通道包括插接段,所述插接段的内轮廓与所述连接件的外轮廓相匹配。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通道还包括导向段,所述导向段与所述插接段连通且靠近所述摆杆的第一端,所述导向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枢轴的旋转轴线垂直,所述导向段的内侧壁与所述弹性件的外侧壁滑动配合。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位于所述通道内的端部具有限位凸轴,所述限位凸轴的轴向与所述导向段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凸轴插接在所述弹性件中。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进线端子包括端子主体和连接片;
所述端子主体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且与所述出线端子间隔;
所述连接片的第一端与所述端子主体相连,所述连接片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出线端子延伸,所述连接片的第二端具有卡爪,所述卡爪与所述摆片的第二端卡接。
在本公开的又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卡爪包括第一限位齿和第二限位齿,所述第一限位齿和所述第二限位齿沿垂直于所述枢轴的方向间隔,所述第一限位齿和所述第二限位齿之间具有摆动间隙,所述摆片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摆动间隙内。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关,对电路进行通断控制时,将进线端子连接火线,出线端子连接零线。
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通过按钮组件将动触点触发至第二位置,使得动触点与出线端子之间间隔。如此一来,与进线端子接触的摆片,无法通过动触点连接出线端子,即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为断路。并且,由于在按钮组件的作用下,动触点能够被保持在第二位置,所以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将始终为断路,保证了开关的可靠性。
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按钮组件将动触点触发至第一位置,使得动触点与出线端子之间接触。在动触点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按钮组件通过枢轴带动摆片摆动,在按钮组件移动到位后,摆片将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继续移动一段距离并压缩按钮组件,从而能够保证动触点与出线端子之间紧密接触。如此一来,与进线端子接触的摆片,将能够动触点连接出线端子,即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为通路。并且,由于在按钮组件的作用下,动触点能够被保持在第一位置,所以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之间将始终为通路,保证了开关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斜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动触点的第一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动触点的第二位置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爆炸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开关的爆炸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按钮组件和通断组件之间的连接剖视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按钮组件和通断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通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和摆杆之间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按钮组件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进线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进线端子和出线端子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各符号表示含义如下:
1、壳体;11、底壳;111、接线孔;112、压线孔;12、饰框;13、法兰板;2、按钮组件;21、摆杆;211、摆轴;212、杆体;213、安装臂;22、面板;23、连接件;231、耳板;232、轴孔;233、限位凸轴;24、弹性件;25、通道;251、插接段;252、导向段;26、连接座;261、卡扣;3、通断组件;31、摆片;32、枢轴;321、轴体;3211、圆弧面;3212、安装平面;3213、插槽;322、枢接凸轴;33、动触点;4、进线端子;41、端子主体;42、连接片;43、卡爪;431、第一限位齿;432、第二限位齿;433、摆动间隙;5、出线端子;6、接地端子;7、接线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摆杆开关是一种常见的开关类型,其能够对电路的通断进行控制切换。
在实际操作时,用户通过拨动按钮,带动摆杆的一端朝向或者背离出线端子移动,从而使得摆杆上的导电片与出线端子接触或者分离。当导电片与出线端子接触时,使得出线端子与摆杆的另一端接触的进线端子导通;当导电片与出线端子分离时,使得出线端子与进线端子断开。
然而,若按钮出现虚位,将导致摆杆的移动距离不足以带动导电片与出线端子稳固接触,造成接触不良的问题,影响开关的性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开关,图1为该开关的斜侧面剖视图,参见图1,该开关包括:壳体1、按钮组件2、通断组件3、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
按钮组件2的一部分位于壳体1外,另一部分位于壳体1内,且内部具有弹性件24,按钮组件2可相对壳体1摆动。位于壳体1外的按钮组件2用于供用户拨动,位于壳体1内的按钮组件2用于驱动通断组件3动作,并通过自身的弹性保持通断组件3在壳体1内的位置。
通断组件3位于壳体1内,通断组件3包括摆片31、枢轴32和动触点33,摆片31和动触点33为导体,摆片31的第一端与枢轴32相连,摆片31的第二端与进线端子4接触,枢轴32与按钮组件2枢接,并压缩弹性件24,动触点33连接在摆片31的靠近枢轴32的位置,且朝向出线端子5凸出于摆片31的一板面,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位于壳体1内,且相互间隔。
图2为动触点33的第一位置示意图,图3为动触点33的第二位置示意图,按钮组件2被配置为,当动触点33被触发至壳体1的第一位置时,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接触,并保持在第一位置(参见图2);当动触点33被触发至壳体1的第二位置时,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间隔,并保持在第二位置(参见图3)。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先结合图3,对开关的断开状态进行介绍,然后再结合图2,对开关的导通状态进行介绍。
通过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开关,对电路进行通断控制时,将进线端子4连接火线,出线端子5连接零线。
参见图3,在开关处于断开状态时,通过按钮组件2将动触点33触发至第二位置,使得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之间间隔。如此一来,与进线端子4接触的摆片31,无法通过动触点33连接出线端子5,即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之间为断路。并且,由于在按钮组件2的作用下,动触点33能够被保持在第二位置,所以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之间将始终为断路,保证了开关的可靠性。
参见图2,在开关处于导通状态时,通过按钮组件2将动触点33触发至第一位置,使得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之间接触。在动触点33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按钮组件2通过枢轴32带动摆片31摆动,在按钮组件2移动到位后,摆片31将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继续移动一段距离并压缩按钮组件2,从而能够保证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之间紧密接触。如此一来,与进线端子4接触的摆片31,将能够动触点33连接出线端子5,即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之间为通路。并且,由于在按钮组件2的作用下,动触点33能够被保持在第一位置,所以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之间将始终为通路,保证了开关的可靠性。
图4和图5为两个视角的开关的爆炸图,下面结合图4和图5,对开关的各零件在壳体1上的安装方式。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底壳11和饰框12,底壳11内具有用于容置按钮组件2和通断组件3的凹槽,底壳11的槽口具有法兰板13,饰框12套设在法兰板13的外边缘,用于遮挡法兰板13与载体之间的缝隙,起到装饰底壳11的作用。除此之外,也具有一定的防尘作用。
按钮组件2包括连接座26,连接座26插设在底壳11中,连接座26的四周具有卡扣261,卡扣261贯穿法兰板13,并与底壳11外侧壁上的卡钩卡接在一起,以实现连接座26在底壳11内的固定。
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均夹装在连接座26和底壳11的槽底之间,以实现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在壳体1内的安装。并且,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均配置有接线螺钉7,进线端子4的接线螺钉7用于压接火线,出线端子5的接线螺钉7用于压接零线。相应的,底壳11的侧壁上具有接线孔111和压线孔112,进线端子4对应有一个接线孔111和一个压线孔112,同样的出线端子5对应有一个接线孔111和压线孔112。在连接火线和零线时,先将零线穿过对应的接线孔111,直至进入出线端子5中,然后用螺丝刀穿过压线孔112,以旋拧出线端子5上的接线螺钉7,从而实现开关与零线的连接。之后再用同样的方法实现开关与火线的连接。
由前文能够知道,按钮组件2和通断组件3对实现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之间的紧固连接,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下面对按钮组件2和通断组件3进行介绍。
图6为按钮组件2和通断组件3之间的连接剖视图,结合图6,在本实施例中,按钮组件2包括摆杆21、面板22和连接件23。
摆杆21的第一端位于壳体1外,并与面板22的一板面相连,摆杆21的第二端位于壳体1内,摆杆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具有摆轴211(参见图7),摆轴211与枢轴32平行,并枢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如此设计,使得用户能够通过拨动面板22,来驱动摆杆21以自身摆轴211为轴进行摆动。
为了容置连接件23,摆杆21内具有通道25,通道25贯穿摆杆21的第二端,连接件23的一部分可移动地插设在通道25内,连接件23的另一部分与枢轴32枢接,弹性件24压缩在连接件23和通道25的内底面之间。这样,在摆轴211摆动的过程中,连接件23也会随之以摆轴211为轴转动。随着转动的进行,连接件23会在通道25内移动,并压缩或者放松弹性件24。举例来说,在开关由导通状态转变为断开状态的过程中,动触点33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摆片31、摆杆21均由倾斜姿态逐渐摆动为竖直姿态,连接件23朝向面板22移动并压缩弹性件24。之后,摆片31和摆杆21继续摆动,直至成为倾斜姿态,弹性件24推动连接件23背离面板22移动,以使得动触点33保持在第二位置。容易理解的,开关由关断状态转变为导通状态的过程与前文相反,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地,摆杆21包括杆体212和安装臂213,杆体212垂直连接在安装臂213的中部,通道25位于杆体212内。面板22卡接在安装臂213上,安装臂213与面板22相互平行,从而增大了面板22和摆杆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保证安装稳固性。摆轴211连接在安装臂213的两侧,且位于安装臂213和杆体212之间的连接处。摆轴211枢接在连接座26上,从而实现了摆杆21相对于壳体1的枢接。
示例性地,摆杆21和安装臂213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
图7为按钮组件2和通断组件3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的位于通道25外的端部具有两个耳板231,耳板231上具有轴孔232。图8为通断组件3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8,枢轴32包括轴体321和枢接凸轴322,轴体321位于两个耳板231之间,枢接凸轴322同轴连接在枢轴32的端部,且可转动地插接在对应的轴孔232中。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两个耳板231相互平行且相对间隔,为容置枢轴32提供了空间。两个耳板231上均具有轴孔232,枢接凸轴322插接在对应的轴孔232中,使得轴体321能够稳固的安装在两个耳板231之间。
由于轴体321位于两个耳板231之间,且轴体321需要相对于耳板231转动,所以为了避免轴体321在转动时与连接件23之间产生干涉碰撞,轴体321的外侧壁包括圆弧面3211,圆弧面3211朝向连接件23。如此一来,就能够通过圆弧面3211,有效的避过连接件23。另外,在圆弧面3211和轴体321的侧面之间的连接处也能够具有外倒角,从而能够更进一步地保证避免干涉的问题出现。
继续参见图8,可选地,轴体321的外侧壁包括安装平面3212,安装平面3212背向连接件23,安装平面3212上具有插槽3213,插槽3213用于容置摆片31的第一端。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轴体321和摆片31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安装平面3212既能够便于插槽3213的布置,又能够便于摆片31的插装,为开关的装配提供了便捷,提高了装配效率。
可选地,插槽3213的尺寸可以略小于摆片31的第一端,从而使得摆片31能够紧插在插槽3213中,从而提保证了摆片31和插槽3213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当然,为了提高装配便捷性,插槽3213的尺寸也可以略大于摆片31的第一端,在弹性件24的推力作用下,摆片31能够被夹设在进线端子4和连接件23之间,所以同样也不会脱出。
下面结合图9,进一步地对连接件23和摆杆21之间的装配进行介绍。
图9为连接件23和摆杆21之间的装配示意图,结合图9,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23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且连接件23的径向截面积由靠近枢轴32的一端向远离枢轴32的一端逐渐减小,通道25包括插接段251,插接段251的内轮廓与连接件23的外轮廓相匹配。
在连接件23插接到通道25内后,由于连接件23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且通道25的插接段251内轮廓与之相配,所以连接件23只能在插接段251内轴向移动,而无法周向转动,如此一来,就保证了插接件和通道25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并且,连接件23和通道25之间的插接过程,不需要其他零件(销轴、销钉等)的辅助,所以装配过程十分便捷。
在其他实施例中,为了达到连接件23只能在插接段251内轴向移动,而无法周向转动的目的,连接件23的径向截面还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三角形、矩形等,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定。而插接段251的内轮廓还是与连接件23的外轮廓相匹配。
图10为按钮组件2的剖视图,结合图10,在本实施例中,通道25还包括导向段252,导向段252与插接段251连通且靠近摆杆21的第一端,导向段252的延伸方向与枢轴32的旋转轴线垂直,导向段252的内侧壁与弹性件24的外侧壁滑动配合。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导向段252用于容置弹性件24,并对弹性件24的伸缩轨迹进行限定,使得弹性件24始终沿着导向段252的延伸方向伸缩,即弹性件24作用在连接件23上的力始终垂直于枢轴32,从而使得动触点33能够稳固的抵触在出线端子5上。并且,在导向段252的限制下,弹性件24也不会在伸缩的过程中出现歪斜,避免了弹性件24在通道25中卡滞。
示例性地,弹性件24为弹簧,弹簧与导向段252同轴布置。
为了进一步地保证弹性件24在通道25内的稳定伸缩,继续参见图10,连接件23的位于通道25内的端部具有限位凸轴233,限位凸轴233的轴向与导向段252的延伸方向相同,限位凸轴233插接在弹性件24中。
当弹性件24为弹簧时,弹簧套接在限位凸轴233外,弹簧与限位凸轴233同轴布置。
示例性地,连接件23、耳板231和限位凸轴233为一体式成型结构。
图11为进线端子4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1,在本实施例中,进线端子4包括端子主体41和连接片42。端子主体41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且与出线端子5间隔。连接片42的第一端与端子主体41相连,连接片42的第二端朝向出线端子5延伸,连接片42的第二端具有卡爪43,卡爪43与摆片31的第二端卡接。
端子主体41用于承接火线,接线螺钉7与端子主体41螺纹配合。连接片42用于连接端子主体41和摆片31,并且,由于连接片42朝向出线端子5延伸,所以使得摆片31能够更为靠近出线端子5,以便于摆片31上的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接触。通过卡爪43的限制,避免了摆片31在摆动的过程中从连接片42上脱出,引起的拉弧现象,防止连接片42与摆片31烧结焊死,提升产品性能寿命。
可选地,卡爪43包括第一限位齿431和第二限位齿432,第一限位齿431和第二限位齿432沿垂直于枢轴32的方向间隔,第一限位齿431和第二限位齿432之间具有摆动间隙433,摆片31的第二端插设在摆动间隙433内。这样设计,能够将摆片31的第二端限位在第一限位齿431和第二限位齿432之间,即使得摆片31只能够在垂直于枢轴32的方向摆动。
示例性地,连接片42上可以间隔的布置两个卡爪43,两个卡爪43沿枢轴32的轴向间隔排布,使得卡爪43可以分别靠近摆片31的两个外侧边布置,以进一步地实现对摆片31的稳固卡装。
图12为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的布置示意图,结合图12,在本实施例中,出线端子5的结构和进线端子4较为相似,出线端子5同样具有端子主体,但是出线端子5不具有连接片42和卡爪43等结构。因此,出线端子5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端子主体和接线螺钉7,实现对于零线的承插。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还包括接地端子6,接地端子6与出线端子5间隔且相对,当动触点33被触发至壳体1的第二位置时,动触点33与出线端子5间隔,且与接地端子6接触,并保持在第二位置。
也就是说,当开关为断开状态时,进线端子4通过摆片31和动触点33实现与接地端子6之间的接地,保证了开关的用电安全。
接地端子6和和出线端子5的结构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可选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公开,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按钮组件(2)、通断组件(3)、进线端子(4)和出线端子(5);
所述按钮组件(2)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外,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内部具有弹性件(24),所述按钮组件(2)可相对所述壳体(1)摆动;
所述通断组件(3)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通断组件(3)包括摆片(31)、枢轴(32)和动触点(33),所述摆片(31)和动触点(33)为导体,所述摆片(31)的第一端与所述枢轴(32)相连,所述摆片(31)的第二端与所述进线端子(4)接触,所述枢轴(32)与所述按钮组件(2)枢接,并压缩所述弹性件(24),所述动触点(33)连接在所述摆片(31)的靠近所述枢轴(32)的位置,且朝向所述出线端子(5)凸出于所述摆片(31)的一板面;
所述进线端子(4)和所述出线端子(5)位于所述壳体(1)内,且相互间隔;
所述按钮组件(2)被配置为,当所述动触点(33)被触发至所述壳体(1)的第一位置时,所述动触点(33)与所述出线端子(5)接触,并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动触点(33)被触发至所述壳体(1)的第二位置时,所述动触点(33)与所述出线端子(5)间隔,并保持在所述第二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组件(2)包括摆杆(21)、面板(22)和连接件(23);
所述摆杆(2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壳体(1)外,并与所述面板(22)的一板面相连,所述摆杆(21)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壳体(1)内,所述摆杆(2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具有摆轴(211),所述摆轴(211)与所述枢轴(32)平行,并枢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
所述摆杆(21)内具有通道(25),所述通道(25)贯穿所述摆杆(21)的第二端,所述连接件(23)的一部分可移动地插设在所述通道(25)内,所述连接件(23)的另一部分与所述枢轴(32)枢接;
所述弹性件(24)压缩在所述连接件(23)和所述通道(25)的内底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的位于所述通道(25)外的端部具有两个耳板(231),所述耳板(231)上具有轴孔(232);
所述枢轴(32)包括轴体(321)和枢接凸轴(322),所述轴体(321)位于两个所述耳板(231)之间,所述枢接凸轴(322)同轴连接在所述枢轴(32)的端部,且可转动地插接在对应的所述轴孔(232)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321)的外侧壁包括圆弧面(3211),所述圆弧面(3211)朝向所述连接件(23)。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321)的外侧壁包括安装平面(3212),所述安装平面(3212)背向所述连接件(23),所述安装平面(3212)上具有插槽(3213),所述插槽(3213)用于容置所述摆片(31)的第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且所述连接件(23)的径向截面积由靠近所述枢轴(32)的一端向远离所述枢轴(32)的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通道(25)包括插接段(251),所述插接段(251)的内轮廓与所述连接件(23)的外轮廓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25)还包括导向段(252),所述导向段(252)与所述插接段(251)连通且靠近所述摆杆(21)的第一端,所述导向段(25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枢轴(32)的旋转轴线垂直,所述导向段(252)的内侧壁与所述弹性件(24)的外侧壁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的位于所述通道(25)内的端部具有限位凸轴(233),所述限位凸轴(233)的轴向与所述导向段(252)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限位凸轴(233)插接在所述弹性件(24)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子(4)包括端子主体(41)和连接片(42);
所述端子主体(41)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且与所述出线端子(5)间隔;
所述连接片(42)的第一端与所述端子主体(41)相连,所述连接片(42)的第二端朝向所述出线端子(5)延伸,所述连接片(42)的第二端具有卡爪(43),所述卡爪(43)与所述摆片(31)的第二端卡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爪(43)包括第一限位齿(431)和第二限位齿(432),所述第一限位齿(431)和所述第二限位齿(432)沿垂直于所述枢轴(32)的方向间隔,所述第一限位齿(431)和所述第二限位齿(432)之间具有摆动间隙(433),所述摆片(31)的第二端插设在所述摆动间隙(433)内。
CN202022018670.XU 2020-09-15 2020-09-15 开关 Active CN2127506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8670.XU CN212750695U (zh) 2020-09-15 2020-09-15 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18670.XU CN212750695U (zh) 2020-09-15 2020-09-15 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50695U true CN212750695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9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18670.XU Active CN212750695U (zh) 2020-09-15 2020-09-15 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506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111728B1 (en)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guide portion for guiding connection of the connector and an object to be connected thereto
JP3446136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5716230A (en) Surface engage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025948B2 (ja) 平型柔軟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6644995B1 (en) Low insertion force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12750695U (zh) 开关
CA2327868C (en) Self-aligning electrical interconnect
CN112234397A (zh) 一种端子线
CN210201002U (zh) 一种母线插接箱的弹性插脚结构
CN113131257A (zh) 多功能插头以及电源适配器
US6186833B1 (en) Hybrid connector with audio jack
CN213243033U (zh) 一种端子线
US6116956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 power supply
CN210806078U (zh) 电连接插座
US6074222A (en) Cable end connector
CN113612036A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led灯
JPH03149771A (ja) 電線接続装置
CN111555091A (zh) 一种多功能接头
CN213584481U (zh) 接线装置和家用电器
CN116454694B (zh) 一种推出机构、连接器及连接组件
CN220797163U (zh) 风扇连接器的转接结构
CN216648684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led灯
CN217881986U (zh) 一种具有双回弹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CN211456171U (zh) 一种自短路连接器
CN213692407U (zh) 插头连接器及具有该插头连接器的电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