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4923U -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4923U
CN212744923U CN202021472220.1U CN202021472220U CN212744923U CN 212744923 U CN212744923 U CN 212744923U CN 202021472220 U CN202021472220 U CN 202021472220U CN 212744923 U CN212744923 U CN 212744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shaft
short
planetary gear
planet gear
fix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7222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涛
曲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W Jiefang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7222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4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4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4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安装孔;长行星齿轮轴,其两端均固定于安装孔中;第一短行星齿轮轴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分别设于长行星齿轮轴的径向的两侧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短行星齿轮轴与第二短行星齿轮轴的一端与长行星齿轮轴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安装孔中;第一短行星齿轮轴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第二短行星齿轮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锁销,其一端与第一固定孔插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孔插接,以锁紧第一短行星齿轮轴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该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有效锁紧短行星齿轮轴,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背景技术
国内汽车驱动桥中,差速器多采用长、短行星齿轮轴结构,如图1所示,采用一个长行星齿轮轴2’和两个短行星齿轮轴1’,短行星齿轮轴1’的一端固定在长行星齿轮轴2’上,另一端通过锥齿轮7’的中心圆孔固定,锥齿轮7’的中心圆孔的内壁与两个短行星齿轮轴1’的端面抵接,如图1中A处所示即为锥齿轮7’的中心圆孔的内壁与两个短行星齿轮轴1’的端面抵接处,实现短行星齿轮轴1’的轴向限位。这种结构需要使锥齿轮7’的中心圆孔的内壁抵接在短行星齿轮轴1’上,增加了锥齿轮7’的重量的材料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锁紧短行星齿轮轴,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所述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长行星齿轮轴,其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
第一短行星齿轮轴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与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分别设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的径向的两侧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与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的一端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
锁销,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插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孔插接,以锁紧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及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
可选的,所述锁销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孔插接的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固定孔插接的第二插接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和所述第二插接部的连接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部、所述第二插接部及所述连接部均为杆状,所述第一插接部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以使所述锁销形成U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锁销为一体成形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插接部及所述第二插接部在沿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的轴向上的投影呈夹角设置。
可选的,所述夹角的顶点位于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处。
可选的,所述夹角的度数为0°-11°。
可选的,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通过榫卯结构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还包括:
行星轮,设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及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上;
锥齿轮,设于所述壳体外周,用于与外部驱动件连接,以带动所述差速器总成转动。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包括如上所述的差速器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通过设置一个两端分别插接在第一短行星齿轮轴和第二短行星齿轮轴上的锁销来锁紧两条短行星齿轮轴,实现短行星齿轮轴的轴向固定,无需在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中的其它零部件上设计锁紧结构来锁紧短行星齿轮轴,减小了整个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的重量,使整体结构更简单,装配方便,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差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锁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锁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所示锁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锁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差速器总成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短行星齿轮轴;2’、长行星齿轮轴;7’、锥齿轮;
1、第一短行星齿轮轴;2、长行星齿轮轴;3、锁销;4、第二短行星齿轮轴;5、壳体;6、行星轮;7、锥齿轮;
11、第一固定孔;31、第一插接部;32、第二插接部;33、连接部;41、第二固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如图2所示,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包括壳体5、长行星齿轮轴2、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及锁销3。可以理解的是,长行星齿轮轴2、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和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上均设置有行星轮6。壳体5内形成有容纳腔,容纳腔大致为圆形,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用于安装行星齿轮轴。
如图2所示,长行星齿轮轴2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在两个相对设置的安装孔中。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与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分别设置在长行星齿轮轴2的径向的两侧,且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的轴线与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与长行星齿轮轴2形成一个十字架形。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的一端与长行星齿轮轴2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壳体5上的安装孔中。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的一端与长行星齿轮轴2连接,另一端固定于壳体5上的安装孔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孔为四个,四个安装孔沿壳体5容纳腔的周向均匀分布。
请继续参考图2,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1,锁销3的一端与第一固定孔11插接,另一端与第二固定孔41插接,这样就可以通过锁销3将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和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同时锁紧,实现轴向固定了。仅设置一个锁销3即可将两条短行星齿轮轴锁紧,不仅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也不需要像背景技术中介绍的通过将锥齿轮7’的中心圆孔的内壁与两条短行星齿轮轴1’的端面抵接来实现短行星齿轮轴的锁紧,减小了整个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的重量,节约了成本。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至图5所示,锁销3包括第一插接部31、第二插接部32及连接部33,第一插接部31与第一固定孔11插接,第二插接部32与第二固定孔41插接,连接部33用于连接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使得整个锁销3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考图3至图5,第一插接部31、第二插接部32及连接部33均为杆状,第一插接部31及第二插接部32分别连接在连接部33的两端,且第一插接部31及第二插接部32均大致与连接部33垂直,以使锁销3形成一个U形结构,便于成形。
较佳的,锁销3为一体成形结构,即通过一根金属条弯折形成锁销3,例如通过钢丝弯折成形,这样不仅便于锁销3的成形,也提升了锁销3整体结构的刚性,提升了第一插接部31、第二插接部32及连接部33之间的连接强度。
请结合图2至图4,第一插接部31及第二插接部32在沿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的轴向b上的投影呈夹角a设置,夹角a的设计,使得第一插接部31及第二插接部32分别插入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41中后,锁销3可以对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和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施加一个径向的扭转力,防止滑脱。
另外,请结合图4及图5,夹角a的顶点位于U形结构的开口处,也就是说,在锁销3沿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的轴向b上的投影中,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的末端重合,这样便于装配,因为第一固定孔11和第二固定孔41的连线是沿轴向b的。当然,如图6所示,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夹角a的顶点也可以不在U形结构的开口处,这样使得第一插接部31和第二插接部32的末端距离一定距离c,装配时还需要扳动第一插接部31或第二插接部32才能对准第一固定孔11或第二固定孔41,这样会不便于装配。
请参考图4,夹角a的度数为0°-11°,这样的角度范围使得锁销3的扭转力较为合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夹角a为6°。
请参考图2,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与长行星齿轮轴2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和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上设置有凸榫头,长行星齿轮轴2上设置有与凸榫头配合的凹榫头。如图2所示,长行星齿轮轴2的两端固定在壳体5上的安装孔中,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和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的一端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在长行星齿轮轴2上,另一端固定在壳体5上的安装孔中。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差速器总成,如图7所示,差速器总成包括上述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还包括行星轮6和锥齿轮7。请结合图2及图7,行星轮6设置在长行星齿轮轴2、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上。如图7所示,锥齿轮7设置在壳体5外周,锥齿轮7用于与外部驱动件连接,以带动整个差速器总成转动,进而再通过差速器总成中行星轮6与下一级齿轮啮合,实现转矩的传输和变速。如图7所示,壳体5包括左壳和右壳,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长行星齿轮轴2及锥齿轮7设置在右壳上。本实用新型的差速器总成由于采用了上述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所以至少具有上述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差速器总成。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由于采用了上述差速器总成,所以至少具有上述差速器总成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5),所述壳体(5)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侧壁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长行星齿轮轴(2),其两端均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
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与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分别设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2)的径向的两侧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与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的一端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2)连接,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孔中;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11),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41);
锁销(3),其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插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孔(41)插接,以锁紧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及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3)包括与所述第一固定孔(11)插接的第一插接部(31),与所述第二固定孔(41)插接的第二插接部(3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31)和所述第二插接部(32)的连接部(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1)、所述第二插接部(32)及所述连接部(33)均为杆状,所述第一插接部(31)及所述第二插接部(32)分别连接在所述连接部(33)的两端,以使所述锁销(3)形成U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销(3)为一体成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1)及所述第二插接部(32)在沿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的轴向上的投影呈夹角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顶点位于所述U形结构的开口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的度数为0°-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及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2)通过榫卯结构连接。
9.一种差速器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还包括:
行星轮(6),设于所述长行星齿轮轴(2)、所述第一短行星齿轮轴(1)及所述第二短行星齿轮轴(4)上;
锥齿轮(7),设于所述壳体(5)外周,用于与外部驱动件连接,以带动所述差速器总成转动。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差速器总成。
CN202021472220.1U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Active CN212744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2220.1U CN21274492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72220.1U CN21274492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4923U true CN212744923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23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72220.1U Active CN212744923U (zh) 2020-07-23 2020-07-23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4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7683A (en) Axle and tube yoke attachment
US6059684A (en) Drive train for electric cars
US7578744B2 (en) Slip joint for use in steering system
US7591751B2 (en) Four pinion differential with cross pin retention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US7901318B2 (en) Four pinion differential with cross pin retention unit and related method
US7984552B2 (en) Axle housing assembly and method
US8057352B2 (en) Gear and differential apparatus provided therewith for vehicle
KR101335469B1 (ko) 전기차용 차동기어 직동구동방식 구동모듈
CN108412981B (zh) 一种行星齿轮式差速器
US9863479B2 (en) Device for connecting a steering column to a steering gear housing
RU2487283C1 (ru) Дифференциалы с лобовыми шестернями и встроенным передающим момент кольцом
CN101501357B (zh) 万向接头用的轭
CN212744923U (zh) 一种行星齿轮轴固定结构、差速器总成及汽车
US6681654B2 (en) Locked differential improvements
US7887422B2 (en) Universal joint with bearing cup retention mechanism
JP2010181012A (ja) プラネタリキャリア
JP2010083432A (ja) 車輪用軸受ユニット
US4577530A (en) Differential cross shaft retaining means
CN105383221A (zh) 用于车辆的非独立悬架驱动桥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JP4982599B2 (ja) ディファレンシャル装置
JP5167877B2 (ja) 車両用差動装置
CN208311293U (zh) 一种焊接叉焊接总成及车辆
EP1287274B1 (en) Differential gear
CN220727038U (zh) 一种差速器及车辆
CN214523204U (zh) 用于拖拉机的前驱动桥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