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3999U -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 Google Patents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3999U
CN212743999U CN202020190710.6U CN202020190710U CN212743999U CN 212743999 U CN212743999 U CN 212743999U CN 202020190710 U CN202020190710 U CN 202020190710U CN 212743999 U CN212743999 U CN 212743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duct
dust removal
duct
heading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907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伟
刘福新
高春芳
薛雷光
胡渊
刘立强
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Coal Min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907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3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3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3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f Streets, Tracks, Or Bea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包括机架,配设于机架两侧的行走部,装配于机架前端的切割部,设于切割部下方的装运部,以及设于机架上的液压泵站、油箱、操作台、电控箱和除尘系统。该除尘系统包括分置于机架左右两侧并位于行走部上方的两个风道,还有连通风道和除尘风机。两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掘进机的前部;连通风道沿掘进机的宽度方向布设于机架内,以导通两风道的尾端。除尘风机安装于机架的后部,与两风道的尾端连通,以形成由进风口流入并从除尘风机吹出的气流。本实用新型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通过改进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的整体布置,可提升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与其他各功能单元的集成度和匹配度。

Description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机械设备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掘进机配套除尘装置通常位于掘进机后方的机架上,和机架上的输送部一起移动,在上、下山掘进时,容易和输送部的输送带等机构相互碰撞;由于掘进工作面巷道地面不平,容易发生掉道甚至侧翻,极大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除尘系统前方的风道风筒容易破损,导致除尘器吸风量下降,进而影响除尘效率。
同时,现有掘进机的除尘系统和机架上的液压泵站、油箱、操作台、电控箱等配合布置集成度差,造成除尘系统占用空间大、操作不灵活,不仅影响掘进机司机的截割视线,除尘效果也较差。有的掘进机在掘进机的上部固定进风风筒,使掘进机本机结构庞大,高度过高,不仅影响掘进机本机操作,而且很容易造成进风风筒被破坏,也影响吸风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双风道除尘掘进机,以改进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的整体布置,从而提升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与其他各功能单元的集成度和匹配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包括机架,配设于所述机架两侧的行走部,装配于所述机架前端的切割部,设于所述切割部下方的装运部,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液压泵站、油箱、操作台、电控箱和除尘系统;所述除尘系统包括:
分置于所述机架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行走部上方的两个风道,两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掘进机的前部;
连通风道,沿所述掘进机的宽度方向布设于所述机架内,以构成两所述风道尾端的导通;
除尘风机,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后部,与两所述风道的尾端连通,以形成由所述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除尘风机吹出的气流。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风道位于所述行走部的后方,并位于由所述装运部向着所述掘进机的后上方延展的输送部之下。
进一步的,所述风道和所述连通风道均为截面呈矩形的笔直管道,所述风道包括位于所述机架左侧的左风道和位于所述机架右侧的右风道;所述连通风道与所述左风道和所述右风道之间分别连通有第二接头和第一接头。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风机置于所述机架的右侧上部;所述第一接头具有第一连通口、第二连通口和第三连通口,所述第一连通口与所述右风道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口与所述除尘风机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连通口连通于所述连通风道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头的主体呈与所述除尘风机同轴布置的回旋体状,所述第二连通口设置于所述主体正对所述除尘风机的一侧,所述第三连通口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向着所述掘进机的内部延伸弯折向下至所述连通风道的上部,所述第一连通口从所述主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并朝着所述掘进机的前端弯折而与所述右风道的尾端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面向所述机架的下前方设置,且于所述进风口上安装有阻隔网。
进一步的,所述除尘风机配装有除尘箱,所述除尘箱与所述除尘风机的出口连通,以将由所述除尘风机吹出的气流在被过滤处理后排出。
进一步的,两所述风道的内侧侧壁、以及所述连通风道的侧壁上构造有风道安装部,所述风道安装部构成所述风道和所述连通风道在所述机架上的安装。
进一步的,于所述左风道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操作台安装的操作台固装位,于所述右风道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液压泵站安装的泵站固装位。
进一步的,位于同一所述风道上的所述风道安装部为沿所述风道长度方向前后布置的两个,且两所述风道安装部之间构造有与所述风道的内侧侧壁固连的风道加强筋。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采用两侧布置的两个风道,以将掘进机前端切割作业中产生的粉尘空气吸入并进行处理,可实现对掘进机前端粉尘产生区域的均衡覆盖,并能很好规避输送部在机架上的布置,两风道在输送部上方的布置,也为掘进机上液压泵站、操作台等的规范布置提供了良好条件,从而可改进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的整体布置,以提升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与其他各功能单元的集成度和匹配度。
(2)将两风道之间的连通风道设置在行走部后方和输送部之下,使除尘系统和输送部的配合布置效果更好,连通风道在机架内的穿设不仅规避了输送部而且节省了其对机架上安装空间的占用。
(3)将风道和连通风道的截面设计为矩形,便于各风道的制作,并使其在掘进机上的布置更为规整;在连通风道和风道之间设置接头,则很好实现了连通风道和风道之间的转弯布置,使风道在机架上的组配安装更为方便。
(4)将除尘风机和右风道同侧布置,除尘风机和连通风道、右风道之间使用三通的第一接头连通,使整个除尘系统的装配更为合理;为操作台、电控箱以及油箱在机架左侧的左风道上方和后方的布置提供了条件,并能使除尘系统的排风口远离操作人员,利于改善操作条件。
(5)第一接头的构造形状,可将位于较低安装高度的左风道、右风道和连通风道与安装高度较高的除尘风机很好的连通,使左风道和右风道可以更贴近输送部安装,从而在左风道和右风道的上部形成供液压泵站、操作台等的安装空间。
(6)进风口采用斜面下方的布置,可防止由切割部切落的煤料石块等落入风道;在进风口上加装阻隔网,则可进一步避免煤块石块等杂物进入除尘系统内,从而损坏除尘风机。
(7)在除尘风机的下游安装除尘箱,将吸入的富含粉尘的气流进行过滤等处理,可将气流中的大部分粉尘滤除并定期清理,从而可提高除尘系统的净化处理性能,以改善掘进机的工况环境。
(8)将风道安装部设置在风道的内侧侧壁和连通风道的侧壁上,完成其在机架上的安装,可在风道的上部表面形成规整的安装位,便于液压泵站、操作台等的布置。
(9)通过操作台固装位、泵站固装位等将操作台和液压泵站安装在风道的上部,使得风道和连通风道在机架上的布置紧凑规整,且与其他各功能单元的集成配合,从而使整个掘进机结构紧凑,外形规整;利于掘进机在巷道内的行进、掘进及其除尘系统的性能效果。
(10)在同一个风道上设置两个风道安装部,并在两个风道安装部之间构造风道加强筋,可是风道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更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掘进机右后上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掘进机左后上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掘进机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除尘系统及局部机架的俯视图;
图6为图5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除尘系统的右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101-连接架,102-输送部,2-行走部,3-切割部,4-装运部,5-液压泵站,501-油箱,6-操作台,601-电控箱;
7-除尘系统,700-除尘风机,701-左风道,702-右风道,703-第一接头,704-第二接头,705-连通风道,706-除尘箱,707-排风口,708-进风口,710-风道安装部,711-操作台固装位,712-电控箱固装位,713-泵站固装位;714-风道加强筋,730-第一连通口,731-第二连通口,732-第三连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涉及到的左、右、上、下等方位名词,是为了描述方便而基于图示状态下的用语,不应理解为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限定;提到的第一、第二、第三等也均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双风道除尘掘进机,通过改进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的整体布置,可提升除尘系统在掘进机上与其他各功能单元的集成度和匹配度。该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包括机架,配设于所述机架两侧的行走部,装配于所述机架前端的切割部,设于所述切割部下方的装运部,以及设于所述机架上的液压泵站、油箱、操作台、电控箱和除尘系统。所述除尘系统包括风道、连通风道和除尘风机。风道为分置于所述机架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行走部上方的两个,两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掘进机的前部;连通风道沿所述掘进机的宽度方向布设于所述机架内,以构成两所述风道尾端的导通;除尘风机安装于所述机架的后部,与两所述风道的尾端连通,以形成由所述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除尘风机吹出的气流。
基于上述的总体结构原则,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2并结合图3所示,其主要包括机架1、行走部2、切割部3、装运部4、液压泵站5、油箱501、操作台6、电控箱601和除尘系统7。
如图1-3所示,机架1作为掘进机的组装基础将各功能单元组装为一体。行走部2优选为履带式行进机构,安装在机架1的两侧底部,并配以燃油发动机驱动以使掘进机行进。切割部3和装运部4配设在机架1的前端,由液压泵站5驱动动作,完成对巷道内煤层的切割和装运,由切割部3切落的煤块落入设于切割部3下方的装运部4中,并由装运部4将煤料移至输送部102中,输送部102一般采用输送带完成煤料的输送。输送部102由装运部4向着掘进机的后上方延展,将煤料输送到掘进机后上方后下落,再由机架1后部的连接架101拖拽的运煤小车承接,以完成煤料的采集。
如图2、4并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尘系统7包括两个风道、连通风道705和除尘风机700。两个风道分置于机架1左右两侧,并位于行走部2上方,两风道的进风口708位于掘进机的前部;连通风道705沿掘进机的宽度方向布设于机架1内,以构成两风道尾端的导通;除尘风机700则安装于机架1的后部,与两风道的尾端连通,以形成由进风口708流入并从除尘风机700吹出的气流。在这种布置下,因切割部3的切割造成的扬尘会被大部分吸入风道内,经除尘系统7处理后排出。
连通风道705的设置,在于将两个风道均连通至除尘风机700的入口,由于两个风道是左右分置在机架1的两侧,而除尘风机700为设置于机架1的后部,可以是在机架1的左侧、右侧或中部安装,需要通过连通风道705将两个风道中的气流汇集至除尘风机700的入口。基于上述的原则,连通风道705可灵活布置,以形成对输送部102的避让即可。优选地,本实施例中,连通风道705位于行走部2的后方,并位于输送部102之下。将两风道之间的连通风道705设置在行走部2后方和输送部102之下,使除尘系统7和输送部102的配合布置效果更好,连通风道705在机架1内的穿设不仅规避了输送部102而且节省了其对机架1上安装空间的占用。
对于风道和连通风道705的构造形状,如图5、图6并图7所示,风道和连通风道705均采用截面呈矩形的笔直管道,风道包括位于机架1左侧的左风道701和位于机架1右侧的右风道702。连通风道705与左风道701之间连通有第二接头704。连通风道705与右风道702之间连通有第一接头703。将风道和连通风道705的截面设计为矩形,便于各风道的制作,并使其在掘进机上的布置更为规整;而在连通风道705和风道之间设置接头,则很好实现了连通风道705和风道之间的转弯布置,使风道在机架1上的组配安装更为方便。
如图2、图3所示,为了对操作台6和电控箱601在机架1左侧左风道701的上方、以及油箱501在机架1的左侧后上方的安装布置提供便利条件,除尘风机700设置在机架1的右侧上部。结合图5、图7所示,第一接头703具有第一连通口730、第二连通口731和第三连通口732,第一连通口730与右风道702的尾端连接,第二连通口731与除尘风机700的入口连接,第三连通口732连通于连通风道705上。将除尘风机700和右风道702同侧布置,除尘风机700和连通风道705、右风道702之间使用三通的第一接头703连通,使整个除尘系统7的装配更为合理方便;并能使除尘系统7的排风口707远离操作人员,这样除尘系统7排出的气流仍包含的粉尘污染物,以及除尘风机700产生的噪音就会离操作人员更远。利于改善掘进机的操作条件。
由图2并结合图5、6、7可以看出,为了避让输送部102的布设,连通风道705会设置在较底的位置,并位于机架1内,左风道701和右风道702位于行走部2的上方,并保有一定的间隙,防止行走部2在行进运转时磕碰风道;同时除尘风机700安装在机架1的上方,因此安装位置相对风道更高。因此,两个接头需要基于上述情况的要求配置。优选地,第二接头704由左风道701的尾端,向着掘进机的后下方延伸,并向着机架1内侧弯折,以与连通风道705的左端连通。第一接头703的一种优选结构为:第一接头703的主体呈与除尘风机700同轴布置的回旋体状,第二连通口731设置于主体正对除尘风机700的一侧,第三连通口732从主体的外周面向着掘进机的内部延伸弯折向下至连通风道705的上部,第一连通口730从主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并朝着掘进机的前端弯折而与右风道702的尾端连通。这样的设计,可将位于较低安装高度的左风道701、右风道702和连通风道705与安装高度较高的除尘风机700很好的连通,使左风道701和右风道702可以更贴近输送部102安装,从而在左风道701和右风道702的上部形成供液压泵站5、操作台6等的安装空间。
如图5所示,两个风道的内侧侧壁、以及连通风道705的侧壁上构造有风道安装部710,通过风道安装部710将风道和连通风道705安装在机架1上。将风道安装部710设置在风道的内侧侧壁上,完成其在机架1上的安装,可在风道的上部表面形成规整的安装位,便于液压泵站5、操作台6等的布置。优选地,位于连通风道705上的风道安装部710设置在面向机架1前端一侧的连通风道705的侧壁上。
同时,在左风道701的上部设置供操作台6安装的操作台固装位711;结合图3所示,电控箱601优选布置在操作台6的后方,电控箱601的电控箱固装位712可部分设置在第二接头704上。在右风道702的上部可设置供液压泵站5安装的泵站固装位713。通过操作台固装位711、泵站固装位713等将操作台6和液压泵站5安装在风道的上部,使得风道和连通风道705在机架1上的布置紧凑规整,且与其他各功能单元的集成配合,从而使整个掘进机结构紧凑,外形规整;利于掘进机在巷道内的行进、掘进及其除尘系统7的性能效果。
此外,对于风道上的风道安装部710,优选地,位于同一风道上的风道安装部710为沿风道长度方向前后布置的两个,且两风道安装部710之间构造有与风道的内侧侧壁固连的风道加强筋714。而且,还可在右风道702上的风道加强筋714上开设供液压管路等管线穿设的通孔。在同一个风道上设置两个风道安装部710,并在两个风道安装部710之间构造风道加强筋714,可是风道的整体强度和承载能力更好。
针对进风口708的形状和布置方向,优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进风口708面向机架1的下前方设置,并且在进风口708上安装阻隔网;阻隔网可以使钢丝网,以防止由切割部3切落的煤料石块等进入风道内。进风口708采用斜面下方的布置,则可避免煤块石块等杂物下落过程中掉入风道或撞击阻隔网。防止煤料石块等进入除尘系统7内,可避免因此造成的除尘风机700的损坏。
如图7所示,还可在除尘风机700的下游安装除尘箱706,除尘箱706与除尘风机700的出口连通,从而将由除尘风机700吹出的气流在被过滤处理后排出。将吸入的富含粉尘的气流进行过滤等处理,可将气流中的大部分粉尘滤除并定期清理,从而可提高除尘系统7的净化处理性能,以改善掘进机的工况环境。为了便于定期更换滤芯,如图7所示,可在除尘箱706的外壁上开设更换门,以便于滤芯的取放。排风口707上还可安装防护网,例如金属丝网,如图3所示,以防止异物进入除尘系统7内。
本实施例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采用两侧布置的两个风道,以将掘进机前端切割作业中产生的粉尘空气吸入并进行处理,可实现对掘进机前端粉尘产生区域的均衡覆盖,并能很好规避输送部102在机架1上的布置,两风道在输送部102上方的布置,也为掘进机上液压泵站5、操作台6等的规范布置提供了良好条件,从而可改进除尘系统7在掘进机上的整体布置,以提升除尘系统7在掘进机上与其他各功能单元的集成度和匹配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包括机架(1),配设于所述机架(1)两侧的行走部(2),装配于所述机架(1)前端的切割部(3),设于所述切割部(3)下方的装运部(4),以及设于所述机架(1)上的液压泵站(5)、油箱(501)、操作台(6)、电控箱(601)和除尘系统(7);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系统(7)包括:
分置于所述机架(1)左右两侧并位于所述行走部(2)上方的两个风道,两所述风道的进风口(708)位于所述掘进机的前部;
连通风道(705),沿所述掘进机的宽度方向布设于所述机架(1)内,以构成两所述风道尾端的导通;
除尘风机(700),安装于所述机架(1)的后部,与两所述风道的尾端连通,以形成由所述进风口(708)流入并从所述除尘风机(700)吹出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风道(705)位于所述行走部(2)的后方,并位于由所述装运部(4)向着所述掘进机的后上方延展的输送部(102)之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和所述连通风道(705)均为截面呈矩形的笔直管道,所述风道包括位于所述机架(1)左侧的左风道(701)和位于所述机架(1)右侧的右风道(702);所述连通风道(705)与所述左风道(701)和所述右风道(702)之间分别连通有第二接头(704)和第一接头(7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风机(700)置于所述机架(1)的右侧上部;所述第一接头(703)具有第一连通口(730)、第二连通口(731)和第三连通口(732),所述第一连通口(730)与所述右风道(702)的尾端连接,所述第二连通口(731)与所述除尘风机(700)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连通口(732)连通于所述连通风道(705)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头(703)的主体呈与所述除尘风机(700)同轴布置的回旋体状,所述第二连通口(731)设置于所述主体正对所述除尘风机(700)的一侧,所述第三连通口(732)从所述主体的外周面向着所述掘进机的内部延伸弯折向下至所述连通风道(705)的上部,所述第一连通口(730)从所述主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并朝着所述掘进机的前端弯折而与所述右风道(702)的尾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708)面向所述机架(1)的下前方设置,且于所述进风口(708)上安装有阻隔网。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风机(700)配装有除尘箱(706),所述除尘箱(706)与所述除尘风机(700)的出口连通,以将由所述除尘风机(700)吹出的气流在被过滤处理后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风道的内侧侧壁、以及所述连通风道(705)的侧壁上构造有风道安装部(710),所述风道安装部(710)构成所述风道和所述连通风道(705)在所述机架(1)上的安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左风道(701)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操作台(6)安装的操作台固装位(711),于所述右风道(702)的上部设置有供所述液压泵站(5)安装的泵站固装位(7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风道除尘掘进机,其特征在于:位于同一所述风道上的所述风道安装部(710)为沿所述风道长度方向前后布置的两个,且两所述风道安装部(710)之间构造有与所述风道的内侧侧壁固连的风道加强筋(714)。
CN202020190710.6U 2020-02-20 2020-02-20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Active CN212743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0710.6U CN212743999U (zh) 2020-02-20 2020-02-20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90710.6U CN212743999U (zh) 2020-02-20 2020-02-20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3999U true CN212743999U (zh) 2021-03-19

Family

ID=74984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90710.6U Active CN212743999U (zh) 2020-02-20 2020-02-20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39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68901B (zh) 建筑机械
CN101048569B (zh) 钻井单元
US7861814B2 (en) Air intake system with flow-diverting plenum box
KR20140009338A (ko) 진공 청소기
CN105579154A (zh) 用于配备诸如焊接区域的工业作业区域的空气抽吸壁
CN212743999U (zh)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CN201088543Y (zh) 吸尘器
CN102587312A (zh) 一种扫路车用预过滤装置
WO2021249391A1 (zh) 清洁设备
CN111236939A (zh) 双风道除尘掘进机
CN201339612Y (zh) 机车牵引电机通风机防风沙装置
CA3051233C (en) Air cleaner for vehicle
CN100457014C (zh) 具有空气引导罩的排气过滤器
CN110801176A (zh) 一种吸尘器
CN205779326U (zh) 空气滤清器及具有该空气滤清器的车辆
CN210317939U (zh) 干扫车专用风机
CN207838630U (zh) 工业除尘系统
CN202224018U (zh) 一种矿用高频脉冲除尘风机
CN208262774U (zh) 一种除尘工作台
CN101581476A (zh) 壁挂式空调器
CN210993373U (zh) 厂矿用除尘器
CN220937965U (zh) 清洁设备
CN217710511U (zh) 洗扫车箱体和洗扫车
CN211399935U (zh) 油烟机
CN215605419U (zh) 一种清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