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2819U -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42819U
CN212742819U CN202021294439.7U CN202021294439U CN212742819U CN 212742819 U CN212742819 U CN 212742819U CN 202021294439 U CN202021294439 U CN 202021294439U CN 212742819 U CN212742819 U CN 212742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nwater
initial rainwater
unpowered
inner cavity
drain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443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俊超
肖先鸿
李帅帅
肖章明
马伟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Longkon Eco 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Longkon Eco Tech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Longkon Eco Tech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Longkon Eco Tech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443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42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42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42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所述基座设有内腔,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弃流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内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弃流部,所述弃流部贯穿所述通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基座采用玻璃钢或复合材质,基座内的弃流部依靠雨水自身重力来实现弃流部的开启和闭合,达到自动分离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效果,同时该装置安装简单、方便,节省时间,另外无需人力电力,节省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雨水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是指地面10-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由于降雨初期,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甚至超出普通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经雨水管直排入河道,给水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因此就需要相关分离与收集设备安装在雨水管网的截流井内来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实现清洁雨水与初期雨水分开排放以达到减少初期雨水污染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传统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备存在以下不足:
1、传统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备在处理初期雨水时,对于初期雨水入水量不易调控,容易出现清洁雨水的浪费。
2、传统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备对于过多依靠人工或电力调控,无法满足用电和尽可能减少的维护量这二个基本条件。
3、传统的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设备造价过高,结构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不需要人工或者电能提供动力的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可以实现自动分离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所述基座设有内腔,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弃流口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内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内腔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方,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弃流口设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弃流部,所述弃流部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弃流部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部分,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所述弃流部设有斗形挡板,所述斗形挡板底端连接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连接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所述支撑管外侧套设有弹簧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管设有内套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的外套管,所述弹簧圈套设所述外套管外侧,所述外套管固定于所述斗形挡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底端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隔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螺杆上设有定位螺母,所述内套管底端抵接于所述定位螺母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圈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斗形挡板内设有多个排水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所述斗形挡板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所述斗形挡板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斗形挡板的最大直径。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基座采用玻璃钢或复合材质,基座内的弃流部依靠雨水自身重力来实现弃流部的开启和闭合,达到自动分离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效果,同时该装置安装简单、方便,节省时间,另外无需人力电力,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轴测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轴测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的剖视图。
各部件名称及其标号
基座 100
进水口 1
出水口 2
弃流口 3
内腔 4
隔板 41
通孔 411
第一部分 42
第二部分 43
弃流部 5
斗形挡板 51
排水孔 511
缝隙 52
支撑管 53
内套管 531
外套管 532
定位螺杆 54
定位螺母 55
弹簧圈 56
固定架 57
盖体 2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包括:基座100,设于所述基座100上的盖体200,所述基座100设有内腔4,所述基座100上开设有进水口1、出水口2、弃流口3与所述内腔4连通。所述基座100采用玻璃钢或复合材质制成,防腐蚀性能强,寿命长。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内腔4内设有隔板41,所述隔板41与所述内腔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隔板41将所述内腔4分为第一部分42和第二部分43,所述第一部分42位于所述第二部分43上方,便于将初期雨水与中后期雨水进行分离。所述内腔4是用于安装和支撑整个雨水弃流装置,所述盖体200位于所述内腔4顶部,所述内腔4底部即所述第二部分43底部是密封的。所述进水口1、所述出水口2设于所述第一部分42,所述弃流口3设于所述第二部分43。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隔板41上开设有通孔411,所述通孔411内设有弃流部5,所述弃流部5贯穿于所述通孔411,所述弃流部5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部分42,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43的底部。所述弃流部5设有斗形挡板51,所述斗形挡板51是所述弃流部5开启和关闭的阀门,所述弃流部5开启时,所述斗形挡板51设于所述第一部分42上,所述弃流部5关闭时,所述斗形挡板51设于所述通孔411内并于所述通孔411内壁紧密结合,突出于所述第二部分43。所述斗形挡板51底端连接支撑管53,所述支撑管53连接定位螺杆54,所述定位螺杆54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43的底部。所述支撑管53外侧套设有弹簧圈56,便于所述斗形挡板51的开启与关闭。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支撑管53设有内套管531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套管531外的外套管532,所述弹簧圈56套设所述外套管532外侧,所述外套管532固定于所述斗形挡板51底部。所述内套管531可以在所述外套管532内滑动,所述弹簧圈56帮助所述斗形挡板51恢复原位,达到开启的状态,所述弃流部5可以依靠雨水自身重力来实现其开启和闭合,达到自动分离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效果。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内套管531底端连接固定架57,所述固定架57固定于所述隔板41底部,加强所述弃流部5的控制部,保证其寿命。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定位螺杆54上设有定位螺母55,所述内套管531底端抵接于所述定位螺母55上表面,限定所述斗形挡板51的下降位置,同时也为其提供受力,免得因为中后期雨水过大,斗形挡板51的压力过大而被损坏。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弹簧圈56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架57的上表面,同时是利用所述固定架57的力量支撑所述斗形挡板51,支撑所述弹簧圈56,避免所述弹簧圈56受力过大而脱落。所述斗形挡板51内设有多个排水孔511,在雨停以后,自动排放所述斗形挡板51上的积水。当初期雨水由进水口1流入内腔4时,弃流部5由于弹簧圈56的弹力作用下,弃流部5与通孔411之间有缝隙52,初期的雨水直接由缝隙52流入第二部分43并通过弃流口3流出,直接流向市政污水管网。当中后期雨水量较大时,缝隙52越来越小,无法将进水口1流入的雨水排出。雨水则漫过弃流部5,所述斗形挡板51积水越多,重力越大,弹簧被压缩,整个弃流部5下降。弃流部5被迫关闭,缝隙52流不出雨水,雨水直接流向出水口2。雨水后期,斗形挡板51上有多个排水孔511,积水从排水孔511中排出,由于弹簧圈56的弹力作用,将弃流部5弹起,打开了缝隙52,恢复到雨水初期的状态。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进水口1与所述出水口2对称设置,便于中后期雨水的排出。所述出水口2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所述斗形挡板51的顶面,所述进水口1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所述斗形挡板51的顶面,确保初期雨水充分弃流已经后期后污染的雨水或者是在中后期雨水中的杂物沉淀后排放。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通孔411的直径小于所述斗形挡板51的最大直径,加强所述斗形挡板51的受力,避免所述斗形挡板51不能承受雨水的重力而被损坏。
如图1和图3所示,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工作过程是初期雨水通过进水口1进入内腔4,由于初期雨水量较小,雨水污水污染较大,到了内腔4,经过隔板41时,由于弃流部5处于开启状态,初期的雨水直接流入第二部分43内,通过弃流口3流出,从而达到初期雨水弃流。当雨水中后期时,雨水量较大,雨水重力的作用,将弃流部5关闭,中后期的雨水被迫流向出水口2,雨停后,弃流部5内的雨水从底部的排水孔511流走,由于弃流部5底部的弹簧圈56弹力的作用,将弃流部5打开,从而完成雨水弃流的过程。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基座100采用玻璃钢或复合材质,基座100内的弃流部5依靠雨水自身重力来实现弃流部5的开启和闭合,达到自动分离初期雨水和中后期雨水的效果。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设于所述基座上的盖体,所述基座设有内腔,所述基座上开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弃流口与所述内腔连通;
所述内腔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与所述内腔内部固定连接,所述隔板将所述内腔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部分上方,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设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弃流口设于所述第二部分;
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弃流部,所述弃流部贯穿所述通孔,所述弃流部一端悬空于所述第一部分,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
所述弃流部设有斗形挡板,所述斗形挡板底端连接支撑管,所述支撑管连接定位螺杆,所述定位螺杆固定于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所述支撑管外侧套设有弹簧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设有内套管以及套设于所述内套管外的外套管,所述弹簧圈套设所述外套管外侧,所述外套管固定于所述斗形挡板底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管底端连接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固定于所述隔板底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螺杆上设有定位螺母,所述内套管底端抵接于所述定位螺母上表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底端抵接于所述固定架的上表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斗形挡板内设有多个排水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所述斗形挡板的顶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所述斗形挡板的顶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斗形挡板的最大直径。
CN202021294439.7U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Active CN212742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4439.7U CN212742819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4439.7U CN212742819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42819U true CN212742819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210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4439.7U Active CN212742819U (zh) 2020-07-06 2020-07-06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42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436B (zh) 市政园林用雨水收集装置
CN111732232A (zh) 一种初期雨水分离与净化一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421504U (zh) 一种弃流式雨水口
CN212476396U (zh) 一种初期雨水分离与净化一体装置
CN212742819U (zh) 一种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19221431U (zh) 一种负压污水收集系统用新型污水井排水结构
CN211447209U (zh) 一种楼宇雨污分流装置
CN104763037A (zh) 初期雨水弃流雨水口
KR100927459B1 (ko) 빗물처리장치
CN206616616U (zh) 自动弃流污染性初期雨水的雨水收集装置
CN214402047U (zh) 一种根据液位自动启闭的雨水弃流装置
CN211395928U (zh) 一种初期雨水收集处理装置
CN211523443U (zh) 一种下水井防护并用排水装置
CN210482518U (zh) 一种预制式截流闸
CN208056246U (zh) 一种全自动容积式雨水弃流装置
CN209907537U (zh) 初期雨水截流井
CN112411706A (zh) 雨污分离装置及雨污分离系统
CN217299245U (zh) 一种道路用下水道防臭装置
CN219364836U (zh) 一种初期雨水分流装置
CN114908857B (zh) 一种浮力式雨水收集弃流装置及弃流方法
CN218374308U (zh) 无动力初期雨水弃流装置
CN214402084U (zh) 雨污分离装置及雨污分离系统
CN113431171B (zh) 一种对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分流的环保雨水篦子及使用方法
CN115282684B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高架路环保型雨水处理系统
CN213868184U (zh) 一种市政工程用的窨井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