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8784U -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 Google Patents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8784U
CN212728784U CN202020720082.8U CN202020720082U CN212728784U CN 212728784 U CN212728784 U CN 212728784U CN 202020720082 U CN202020720082 U CN 202020720082U CN 212728784 U CN212728784 U CN 2127287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device
conductive substrate
heat generating
connection portion
condu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2008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幸福
黄鹏飞
方日明
廖焱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ais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2008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87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87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87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该加热器件用于插入并加热气雾形成基质,所述加热器件包括纵长的片状导电基片、第一绝缘层以及至少一个导电线路;所述导电基片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导电基片电绝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由导电基片作为电极,电连接性能更加稳定,防止脱落及降低接触电阻。

Description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背景技术
电子烟作为得香烟替代品,因其具有使用安全、方便、健康、环保等优点,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加热不燃烧电子烟,其在较低温度下工作。通过在较低的温度下加热烟支的成份进行加热雾化。加热方式通常为管式外围加热或中心嵌入加热,前者指加热管围绕于烟支外,后者是热加热片或加热杆插入烟支内。其中加热片因其制造简单、使用方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然而,现有的片式加热因导电轨迹均是通过丝印或镀膜在绝缘陶瓷表面,容易引起电性接触不良、导电轨迹工作时电流不稳定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件,用于插入并加热气雾形成基质,所述加热器件包括纵长的片状导电基片、第一绝缘层以及至少一个导电线路;所述导电基片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导电基片电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电绝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部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电阻;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根部的一个角落处设有一个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于该缺口处与所述导电基片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热器件包括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外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基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加热器件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二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加热器件包括第二保护层,该第二保护层形成于该第二绝缘层表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采用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与所述第一发热部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缺口相邻近处还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还经由该通孔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电阻较小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三连接部分,该第三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导电基片机械地和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导电基片的下侧缘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经由所述两个通孔中的一个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经由所述两个通孔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电阻较所述第一发热部小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导电基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平坦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四连接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发热部并联的第二发热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分均呈U型,且所述第二发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发热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发热部分的两端机械地和电性地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导电基片串联或并联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导电基片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处,分别位于该导电基片的长度方向上的对角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热部包括串联成S型的至少三个平行间隔排列的发热臂和连接于发热臂末端的V型发热部。
提供一种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所述导电基片将该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经由导电基片作为电极,电连接性能更加稳定,防止脱落及降低接触电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在使用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在与气雾形成基质分离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的加热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导电基片另一视角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第一种替代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加热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加热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第二种替代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加热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加热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第三种替代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加热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加热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第四种替代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所示加热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所示加热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第五种替代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所示加热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20所示加热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4所示加热器件的第六种替代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23所示加热器件的局部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3所示加热器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表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1,该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1用于对可拆卸地插接于其中的气雾形成基质2进行加热烘烤,以在非燃烧状态下释放气雾形成基质2中的气溶胶提取物。如图所示,气雾形成基质2可是设置成圆柱状的烟支。相应地,该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1的顶部设有尺寸与该气雾形成基质2相适配的插孔10。插孔10的旁边可设有一个插孔盖15,以在不用时覆盖该插孔10,防止异物进入到插孔10中,妨碍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1的使用。
一同参阅图3,该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壳体11 以及设置于该壳体11内的加热器件12、电源13和主板14。加热器件12则由插孔10的底部伸入到插孔10中,以便气雾形成基质2内插入插孔10中时,加热器件12可由气雾形成基质2的底端纵向插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中,而与气雾形成基质2中的低温烘烤气雾形成基质2紧密接触。如此,则当加热器件12通电发热时,可以将热量传递给气雾形成基质2,而对气雾形成基质2加热发出烟气。电源13与加热器件12电性连接,并借由开关控制两者的通断。主板14则用于布置相关的主控电路。
如图4至图6所示,加热器件1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电基片121以及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上的第一绝缘层122、导电线路123、第一保护层124、第二绝缘层125和第二保护层126。导电线路1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分别与电源1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与导电基片121电性连接,第二端部与导电基片121电绝缘,以便电流能够经由导电基片121从第一端部进入导电线路123,再从第二端部流出导电线路123。
导电基片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不锈钢等金属或者导电陶瓷等导电材料制成,其厚度可在0.4-0.7mm。一同参阅图7,导电基片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片状,其可包括平坦的第一表面1211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 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12。导电基片12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固定于壳体11上的固定部1213以及与该固定部1213相连的插入部1214。该插入部1214用于插入气雾形成基质2中,其可包括一个V型尖头1215,以利插入气雾形成基质2中。插入部1214的两相对侧边缘以及该尖头1215的两相邻边缘可均尖锐化,以进一步利于插入气雾形成基质2中。
第一绝缘层1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陶瓷和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其形成于导电基片121的第一表面1211上,且根部的一个角落处可设有一个缺口1220,以便导电基片121于该缺口1220处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之外。
导电线路1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具有电阻温度特性电阻较大的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均可通过丝印或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的表面,以与导电基片121 电绝缘。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U型,且第二发热部分1232位于第一发热部1231的内侧。第一发热部12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发热部分12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从而让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并联在一起。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利用第一发热部1231或第二发热部分1232进行温度测量,以更好地监控发热温度。
第一发热部123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平行间隔布置于导电基片121长度方向上的两个纵长发热臂以及将该两个发热臂于顶端串联在一起的V形发热部,该两个纵长发热臂的根部分别形成该第一发热部1231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每一个发热臂可包括沿纵向上(由固定部1213向插入部1214的方向) 依序串联的第一发热段、第二发热段以及第三发热段,该第一发热段、第二发热段以及第三发热段的宽度依序递增,使得该第一发热段、第二发热段以及第三发热段的电阻依序递减,以更平衡地加热烘烤气雾形成基质2。可以理解地,发热臂并不局限于三段式电阻递减式构造,两段或三段以上的情形也可以。由于第一发热部1231采用梯度的电阻布局,使加热器件12拥有更好的能量利用率,更好的温度场,抽吸时具有烟雾量大,抽吸口感更好等优点。
冷空气从下往上进入烟支,加热器件12和气雾形成基质2的下部通常都是先接触低温空气,温差较大,而具有较高的换热效率。而加热器件12和气雾形成基质2的上部通常与被下部加热后的高温空气接触,温差较小,换热效率较低。此时,如果加热器件12上部和下部的发热功率相等的话,那么使用过程中,加热器件12和气雾形成基质2的上部区域的温度将始终高于加热器件12和气雾形成基质2的下部区域的温度,容易导致部分烟丝过于烘烤,而部分烟丝又烘烤不足。而采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器件12,就能够较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从而可以让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内部的温度更加均衡。
导电线路1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第一发热部1231及第二发热部分1232的电阻更小的第一连接部分1233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第一连接部分1233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分123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 上暴露于缺口1220处,并与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将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的第一端与导电基片121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234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上,并与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的第二端相连接。于此,电流可以经由导电基片121和第一连接部分1233两条并联的途径传输至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的第一端。
导电线路123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引线1235和第二引线1236,该第一引线1235和第二引线1236可分别焊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233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上。第一连接部分1233优选地与电源13的正极经由第一引线1235 电性连接,从将导电基片121与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采用导电基片121与电源的一个电极电连接(优选地与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导电基片121的导热系数高、温度更均匀,并且在第一发热部1231温度较低时,也可以保证整体的雾化效果;(2)电连接性能更加稳定,防止脱落及降低接触电阻。
第一保护层124覆盖于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直接与气雾形成基质2接触,从而避免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一发热部1231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的腐蚀。第一保护层124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绝缘层12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的第二表面1212 上,以提升导电基片121的第二表面1212所在侧的绝缘性能。第二保护层126 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5表面,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二绝缘层125的腐蚀,或者防止第二绝缘层125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 中。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果导电基片121采用食品级无害且耐腐蚀材料制成时,也可以省略掉第二绝缘层125和/或第二保护层126。
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器件12可包括两个导电线路123,该两个导电线路123分别设置于该导电基片121的第一表面1211和第二表面 1212上,以便导电基片121的两侧可以同时加热,从而进一步提升加热效率。
图8至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器件12a,该加热器件12a可以作为上述加热器件12的替代,该加热器件12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电基片121a以及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a上的第一绝缘层122a、导电线路123a、第一保护层124a、第二绝缘层125a和第二保护层126a。导电线路123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分别与电源1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与导电基片121a电性连接,第二端部与导电基片121a电绝缘,以便电流能够经由导电基片121a从第一端部进入导电线路123a,再从第二端部流出导电线路123a。
导电基片121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片状,其可包括平坦的第一表面1211a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a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12a。第一绝缘层 122a形成于导电基片121a的第一表面1211a上,且根部的一个角落处可设有一个缺口1220a,以便导电基片121a于该处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a之外。
导电线路123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大的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均可通过丝印或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a的表面,以与导电基片121a电绝缘。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U型,且第二发热部分1232a位于第一发热部1231a的内侧。第一发热部1231a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发热部分1232a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从而让第一发热部 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并联在一起。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
导电线路123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第一发热部1231a及第二发热部分1232a小的第一连接部分1233a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a,第一连接部分 1233a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相同的材料制成,并可与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a一体成型。第一连接部分1233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a 上暴露于缺口1220a处,并与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将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的第一端与导电基片121a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234a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a上,并与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的第二端相连接。于此,电流可以经由导电基片121a和第一连接部分1233a两条并联的途径传输至第一发热部1231a 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的第一端。
导电线路123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引线1235a和第二引线1236a,该第一引线1235a和第二引线1236a可分别焊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233a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a上。优选地,第一引线1235a与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
第一保护层124a覆盖于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直接与气雾形成基质2接触,从而避免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一发热部1231a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a的腐蚀。第一保护层124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绝缘层125a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a的第二表面 1212a上,以提升导电基片121a的第二表面1212a所在侧的绝缘性能。第二保护层126a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5a表面,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 对第二绝缘层125a的腐蚀,或者防止第二绝缘层125a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中。
图11至图1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器件12b,该加热器件12b可以作为上述加热器件12的替代,该加热器件12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电基片121b以及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b上的第一绝缘层122b、导电线路123b、第一保护层124b、第二绝缘层125b和第二保护层126b。导电线路123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分别与电源1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与导电基片121b电性连接,第二端部与导电基片121b电绝缘,以便电流能够经由导电基片121b从第一端部进入导电线路123b,再从第二端部流出导电线路123b。
导电基片121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片状,其可包括平坦的第一表面1211b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b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12b。第一绝缘层 122b形成于导电基片121b的第一表面1211b上,且根部的一个角落处可设有一个缺口1220b,以便导电基片121b于该处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b之外。第一绝缘层122b上的缺口1220b相邻近处还设有一个通孔1221b,导电基片121b 于该处也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b之外。
导电线路123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大的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均可通过丝印或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b的表面,以与导电基片121b电绝缘。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U型,且第二发热部分1232b位于第一发热部1231b的内侧。第一发热部1231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从而让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并联在一起。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第一发热部1231b的第一端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第一端的相连接处还与第一绝缘层122b的通孔1221b对应,以便第一发热部1231b的第一端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第一端的相连接处与导电基片121b相结合。于此,电流可以经由导电基片121b和第一连接部分1233b两条并联的途径传输至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第一端。
导电线路123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小的第一连接部分1233b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b,第一连接部分 1233b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分1233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b上暴露于缺口1220b处,从而与导电基片121b电性连接,进而经由导电基片121b 与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第一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234b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b上,并与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第二端相连接。
导电线路123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引线1235b和第二引线1236b,该第一引线1235b和第二引线1236b可分别焊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233b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b上。
第一保护层124b覆盖于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直接与气雾形成基质2接触,从而避免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一发热部1231b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b的腐蚀。第一保护层124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绝缘层125b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b的第二表面 1212b上,以提升导电基片121b的第二表面1212b所在侧的绝缘性能。第二保护层126b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5b表面,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 对第二绝缘层125b的腐蚀,或者防止第二绝缘层125b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中。
图14至图1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器件12c,该加热器件12c可以作为上述加热器件12的替代,该加热器件12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电基片121c以及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c上的第一绝缘层122c、导电线路123c、第一保护层124c、第二绝缘层125c和第二保护层126c。导电线路123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分别与电源1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与导电基片121c电性连接,第二端部与导电基片121c电绝缘,以便电流能够经由导电基片121c从第一端部进入导电线路123c,再从第二端部流出导电线路123c。
导电基片121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片状,其可包括平坦的第一表面1211c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c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12c。第一绝缘层 122c形成于导电基片121c的第一表面1211c上。
导电线路123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大的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均可通过丝印或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c的表面,以与导电基片121c电绝缘。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U型,且第二发热部分1232c位于第一发热部1231c的内侧。第一发热部1231c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发热部分1232c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从而让第一发热部 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并联在一起。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
导电线路123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小的第一连接部分1233c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c,第一连接部分 1233c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分1233c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c均形成于第一绝缘层 122c上,且第一连接部分1233与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234c与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c的第二端相连接。于此,电流可以经由导电基片121c和第一连接部分1233c两条并联的途径传输至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的第一端。
导电线路123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引线1235c和第二引线1236c,该第一引线1235c和第二引线1236c可分别焊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233c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c上。导电线路123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三连接部分1237c,该第三连接部分1237c将第一引线1235c与导电基片121c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第三连接部分1237c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于导电基片121c的下侧缘上。
第一保护层124c覆盖于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直接与气雾形成基质2接触,从而避免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一发热部1231c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c的腐蚀。第一保护层124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绝缘层125c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c的第二表面 1212c上,以提升导电基片121c的第二表面1212c所在侧的绝缘性能。第二保护层126c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5c表面,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 对第二绝缘层125c的腐蚀,或者防止第二绝缘层125c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中。
图17至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器件12d,该加热器件12d可以作为上述加热器件12的替代,该加热器件12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电基片121d以及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d上的第一绝缘层122d、导电线路123d、第一保护层124d、第二绝缘层125d和第二保护层126d。导电线路123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分别与电源1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与导电基片121d电性连接,第二端部与导电基片121d电绝缘,以便电流能够经由导电基片121d从第一端部进入导电线路123,再从第二端部流出导电线路123d。
导电基片121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片状,其可包括平坦的第一表面1211d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d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12d。第一绝缘层 122d形成于导电基片121d的第一表面1211d上,其上形成有两个通孔1221d,导电基片121d于该两个通孔1221d对应处,分别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d之外。
导电线路123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大的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均可通过丝印或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d的表面,以与导电基片121d电绝缘。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U型,且第二发热部分1232d位于第一发热部1231d的内侧。第一发热部1231d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发热部分1232d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从而让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并联在一起。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的第一端相连接处与上述两个通孔1221d中的一个对应,而与导电基片121d电性连接。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
导电线路123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小的第一连接部分1233d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d,第一连接部分 1233d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分1233d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d均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d上,且第一连接部分1233与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 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234d与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d的第二端相连接。另外,第一连接部分1233还与上述两个通孔1221d 中的另一个对应,从而与导电基片121d电性连接,使得电流除了由第一连接部分1233直接到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的第一端外,还可以经由导电基片121d再传递至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的第一端,提升了电气连接的稳定性。于此,电流可以经由导电基片121d和第一连接部分1233d两条并联的途径传输至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d的第一端。
导电线路123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引线1235d和第二引线1236d,该第一引线1235d和第二引线1236d可分别焊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233d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d上。
第一保护层124d覆盖于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直接与气雾形成基质2接触,从而避免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一发热部1231d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d的腐蚀。第一保护层124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绝缘层125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d的第二表面 1212d上,以提升导电基片121d的第二表面1212d所在侧的绝缘性能。第二保护层126d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5d表面,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 对第二绝缘层125d的腐蚀,或者防止第二绝缘层125d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中。
图20至图2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器件12e,该加热器件12e可以作为上述加热器件12的替代,该加热器件12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电基片121e以及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e上的第一绝缘层122e、导电线路123e、第一保护层124e、第二绝缘层125e和第二保护层126e。导电线路123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分别与电源1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与导电基片121e电性连接,第二端部与导电基片121e电绝缘,以便电流能够经由导电基片121e从第一端部进入导电线路123e,再从第二端部流出导电线路123e。
导电基片121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片状,其可包括平坦的第一表面1211e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e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12e。第一绝缘层 122e形成于导电基片121e的第一表面1211e上,且根部的一个角落处可设有一个缺口1220e,以便导电基片121e于该处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e之外。
导电线路123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大的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均可通过丝印或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e的表面,以与导电基片121e电绝缘。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U型,且第二发热部分1232e位于第一发热部1231e的内侧。第一发热部1231e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与第二发热部分1232e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相连,从而让第一发热部 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并联在一起。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 1232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
导电线路123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小的第一连接部分1233e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e,第一连接部分 1233d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d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分1233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e上暴露于缺口1220e处,并与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的第一端相连接,从而将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的第一端与导电基片 121e电性连接。第二连接部分1234e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e上,并与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的第二端相连接。导电线路123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四连接部分1238e,该第四连接部分1238e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e的第二表面1212e上,从而经由导电基片121e与第一连接部分1233e电性连接。于此,电流可以经由依序串联在一起的第四连接部分1238e、导电基片121e和第一连接部分1233e传输至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的第一端。
导电线路123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引线1235e和第二引线1236e,该第一引线1235e和第二引线1236e可分别焊接于第四连接部分1238e和第二连接部分1233e上。
第一保护层124e覆盖于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直接与气雾形成基质2接触,从而避免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一发热部1231e和第二发热部分1232e的腐蚀。第一保护层124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绝缘层125e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e的第二表面 1212e上,以提升导电基片121e的第二表面1212e所在侧的绝缘性能。第二绝缘层125e具有一个缺口1250e,以供第四连接部分1238e于其中与导电基片121e的第二表面1212e结合。第二保护层126e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5e以及第四连接部分1238e表面,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二绝缘层125e以及第四连接部分1238e的腐蚀,或者防止第二绝缘层125e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中。
图23至图2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的加热器件12f,该加热器件12f可以作为上述加热器件12的替代,该加热器件12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导电基片121f以及结合于该导电基片121f上的第一绝缘层122f、导电线路123f、第一保护层124f、第二绝缘层125f和第二保护层126f。导电线路123f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用于分别与电源13的正极和负极电性连接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该第一端部与导电基片121f电性连接,第二端部与导电基片121f电绝缘,以便电流能够经由导电基片121f从第一端部进入导电线路123f,再从第二端部流出导电线路123f。
导电基片121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纵长的片状,其可包括平坦的第一表面1211f以及与该第一表面1211f相对的平坦的第二表面1212f。第一绝缘层122f形成于导电基片121f的第一表面1211f上,且根部的右侧角落处可设有一个缺口1220f,以便导电基片121f于该处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f之外。第一绝缘层122f上的远离缺口1220f尖端处还设有一个通孔1221f,该通孔1221f 与该缺口1220f呈对角式分布,导电基片121f于该处也暴露于第一绝缘层122f 之外。
导电线路123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大的第一发热部1231f,第一发热部1231f可通过丝印或电镀的方式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22f的表面。第一发热部1231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呈S型,其可包括串联成S型的三个平行间隔排列的发热臂A、B、C和连接于发热臂C末端的V型的发热部D,以便该第一发热部1231f尽可能地均匀分布在导电基片121f表面。第一发热部 1231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第一发热部1231f的第一端(即发热部D的末端)与第一绝缘层122f的通孔 1221f对应,并经由该通孔1221f与导电基片121f相结合。
导电线路123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电阻较第一发热部1231f小的第一连接部分1233f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f,第一连接部分1233f和第二连接部分 1234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第一连接部分1233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f上暴露于缺口1220f处,从而与导电基片121f电性连接,进而经由导电基片121f与第一发热部1231f 的第一端电性连接。于此,电流可以经由依序串联在一起的第一连接部分 1233e和导电基片121e传输至第一发热部1231f的第一端。且由于第一连接部分1233e分别分布于导电基片121e的两端的对角位置,电流在传输过程中几乎会穿透导电基片121e的整个长度方向的对角线。
导电线路123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包括第一引线1235f和第二引线1236f,该第一引线1235f和第二引线1236f可分别焊接于第一连接部分1233f和第二连接部分1234f上。
第一保护层124f覆盖于第一发热部1231f的外表面上,以防止使用过程中第一发热部1231f直接与气雾形成基质2接触,从而避免气雾形成基质2 对第一发热部1231f腐蚀。第一保护层124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采用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第二绝缘层125f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成于导电基片121f的第二表面 1212f上,以提升导电基片121f的第二表面1212f所在侧的绝缘性能。第二保护层126f形成于第二绝缘层125f表面,以防止使用过程中气雾形成基质2对第二绝缘层125f的腐蚀,或者防止第二绝缘层125f中的有害物质进入到气雾形成基质2中。
可以理解地,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

Claims (24)

1.一种加热器件,用于插入并加热气雾形成基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器件包括纵长的片状导电基片、第一绝缘层以及至少一个导电线路;所述导电基片包括第一表面,所述第一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一表面上;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导电基片电绝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发热部,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电绝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采用银、铂、铜、镍和钯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的电阻小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电阻;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采用金、银、铜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根部的一个角落处设有一个缺口,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于该缺口处与所述导电基片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件包括第一保护层,该第一保护层覆盖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该加热器件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于该第二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加热器件包括第二保护层,该第二保护层形成于该第二绝缘层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采用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相同的材料制成,且与所述第一发热部一体成型。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缺口相邻近处还开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还经由该通孔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电阻较小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还包括第三连接部分,该第三连接部分将所述第一引线与所述导电基片机械地和电性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导电基片的下侧缘上。
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有两个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经由所述两个通孔中的一个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经由所述两个通孔中的另一个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电阻较所述第一发热部小的第一连接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一表面上,并与所述第一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一绝缘层上,并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二端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所述导电基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平坦第二表面;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机械地和电性地结合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第四连接部分;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该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分别与所述第四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机械地和电性地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2至16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与所述第一发热部并联的第二发热部分。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和所述第二发热部分均呈U型,且所述第二发热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内侧,所述第一发热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发热部分的两端机械地和电性地相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导电基片串联或并联于所述第一引线和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导电线路包括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导电基片的另一端电性连接。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的第一端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处,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导电基片电性连接处,分别位于该导电基片的长度方向上的对角处。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加热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部包括串联成S型的至少三个平行间隔排列的发热臂和连接于发热臂末端的V型发热部。
23.一种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2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件。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所述导电基片将该电源的正极与所述第一端电性连接。
CN202020720082.8U 2020-04-30 2020-04-30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Active CN2127287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0082.8U CN212728784U (zh) 2020-04-30 2020-04-30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20082.8U CN212728784U (zh) 2020-04-30 2020-04-30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8784U true CN212728784U (zh) 2021-03-19

Family

ID=75003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20082.8U Active CN212728784U (zh) 2020-04-30 2020-04-30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87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9291A (zh)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CN112137172A (zh)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CN208096015U (zh) 一种发热体及电子烟
KR102649831B1 (ko) 전기 접점을 구비한 일체형 평면
CN111035070A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CN205456048U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CN105433441A (zh) 发热组件、雾化器及电子烟
EP3815559A1 (en) Flue-cured tobacco appliance and heating assembly thereof
CN113712277B (zh) 烘烤烟具及其加热组件
UA120429C2 (uk) Монолітна пластина з електричними контактами та спосіб її виготовлення
CN110959918A (zh) 一种发热组件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09068417A (zh) 一种加热装置及其制备方法、气溶胶产生装置
JP2020048555A (ja) 加熱式喫煙具及びその加熱部材
CN212728784U (zh)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加热器件
EP4144235A1 (en) Heat-not-burn baking apparatus and heating device thereof
CN208354597U (zh) 一种发热装置及其电子烟
CN111296896A (zh) 一种电子烟的加热装置
CN211832833U (zh) 气溶胶产生装置及其发热组件
EP4017213A1 (en) Pcb for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CN216601678U (zh) 一种用于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系统
CN212488475U (zh) 一种发热体及气溶胶产生装置
CN215347054U (zh) 发热体和加热装置
CN212911679U (zh) 发热组件及加热雾化装置
WO2021208269A1 (zh) 内热式电子烟加热的电加热层结构
CN110946333A (zh) 加热不燃烧烘烤装置及其发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