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7471U - 一种弯管加热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弯管加热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7471U
CN212727471U CN202021861222.XU CN202021861222U CN212727471U CN 212727471 U CN212727471 U CN 212727471U CN 202021861222 U CN202021861222 U CN 202021861222U CN 212727471 U CN212727471 U CN 2127274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heating ring
ring body
heating
inlet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122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清
张付峰
肖松节
张开立
崔应凡
白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Wanda Heavy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Wanda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Wanda Heavy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Wanda Heavy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122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74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74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74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水均匀的弯管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加热圈本体中空其内设置腔体,加热圈本体上设置与腔体连通的进口通道,加热圈本体的内圈一侧设置与腔体连通的喷孔,所述腔体内围绕进口通道位置设置腔体中间壁,腔体中间壁和加热圈本体的内壁构成包括进口通道的稳压腔体,腔体的其他部分为冷却腔体;腔体中间壁上设置使稳压腔体和冷却腔体连通的连接孔。加热圈中设置稳压腔体,冷却水通过进口通道先进入稳压腔体缓冲,从而使水流的流速以及压力保持相对稳定,然后水从稳压腔体进入腔体其他部分,并从各个喷孔喷出。各个喷孔喷出的冷却水压力相差较小、从而使待弯制管道的冷却效果比较均匀。

Description

一种弯管加热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频感应加热弯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弯管加热圈。
背景技术
中频感应加热弯管机是一种对管道弯制的设备,包括机身,机身上设置进给装置;机身前端设置与机身垂直的转台,转台上设置转臂,转臂上靠近机身的一端设置活动夹持机构。机身上靠近活动夹持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对带弯制管道进行加热并冷却的中频感应加热圈。加热圈内部中空设置有腔体,加热圈内圈一侧设置与腔体连通的一圈喷孔。通过在腔体内通入冷却水并从喷孔喷出到待弯制管道外表面对待弯制弯道进行降温冷却。冷却水通过进口通道进入腔体,靠近进口通道处水压大水量多、远离进口通道处水压小水量小。冷却水进入腔体后直接通过喷孔喷出,加热圈本体不同位置的喷孔喷出的水流的压力不同、流速不同,待弯制管道上冷却水的水量不同、造成冷却效果不均匀从而影响待弯制管道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喷水均匀的弯管加热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弯管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加热圈本体中空其内设置腔体,加热圈本体上设置与腔体连通的进口通道,加热圈本体的内圈一侧设置与腔体连通的喷孔,所述腔体内围绕进口通道位置设置腔体中间壁,腔体中间壁和加热圈本体的内壁构成包括进口通道的稳压腔体,腔体的其他部分为冷却腔体;腔体中间壁上设置使稳压腔体和冷却腔体连通的连接孔。
所述加热圈本体形状为环形、其内的腔体为环形的腔体;所述腔体中间壁沿着环形分布将腔体分成两个形状为环形的腔体:稳压腔体以及冷却腔体。
所述稳压腔体和冷却腔体之间的腔体中间壁上沿圆周均匀设置连接孔;所述喷孔沿着圆周均匀分布在加热圈本体的内圈一侧。
所述加热圈本体上沿圆周设置至少两个进口通道,每个进口通道处设置稳压腔体。
所述加热圈本体形状为环形,其首尾两端分别设置连通电源的连接板。
所述连接板包括互相垂直且相连的连接横板和连接竖板、连接竖板与加热圈本体的首尾相连;两个连接竖板之间设置绝缘板。
所述加热圈本体外表面沿圆周设置至少两个与支架相连支撑加热圈本体的连接支撑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加热圈中设置稳压腔体,冷却水通过进口通道先进入稳压腔体缓冲,从而使水流的流速以及压力保持相对稳定,然后水从稳压腔体进入腔体其他部分,并从各个喷孔喷出。各个喷孔喷出的冷却水压力相差较小、从而使待弯制管道的冷却效果比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放大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其中,1是加热圈本体、2是进口通道、3是喷孔、4是腔体中间壁、5是稳压腔体、6是冷却腔体、7是连接孔、8是连接板、9是绝缘板、10是连接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诸如第一、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外一个实体或者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如图1- 4所示,一种弯管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1,加热圈本体1中空其内设置腔体,加热圈本体1上设置与腔体连通的进口通道2,加热圈本体1的内圈一侧设置与腔体连通的喷孔3,所述腔体内围绕进口通道2位置设置腔体中间壁4,腔体中间壁4和加热圈本体1的内壁构成包括进口通道2的稳压腔体5,腔体的其他部分为冷却腔体6。腔体中间壁4上设置使稳压腔体5和冷却腔体6连通的连接孔7。进口通道2处可以设置铜制作的注水接口,注水接口通过水管连通冷却水,在待弯制管道弯曲过程中,加热圈本体1通过中频感应产生热量对待弯制管道加热、并通过在腔体内通入冷却水并从喷孔3喷出到待弯制管道外表面对待弯制弯道进行降温冷却。冷却水通过进口通道2进入腔体,靠近进口通道2处水压大、水量多;远离进口通道2处水压小、水量小,如果不设置稳压腔体5,冷却水进入腔体后直接通过喷孔3喷出,那么加热圈本体1不同位置的喷孔3喷出的水流的压力不同、流速不同,待弯制管道上冷却水的水量和水压不同、造成冷却效果不均匀、从而影响待弯制管道的质量。本专利的加热圈本体1中设置稳压腔体5,冷却水通过进口通道2先进入稳压腔体5缓冲,从而使水流的流速以及压力保持相对稳定,然后水从稳压腔体5进入冷却腔体6,并从各个喷孔3喷出。各个喷孔3喷出的冷却水压力相差较小、从而使待弯制管道的冷却效果比较均匀。
所述加热圈本体1形状为环形、其内的腔体为环形的腔体;所述腔体中间壁4沿着环形分布将腔体分成两个形状为环形的腔体:稳压腔体5以及冷却腔体6。所述稳压腔体5和冷却腔体6之间的腔体中间壁4上沿圆周均匀设置连接孔7;所述喷孔3沿着圆周均匀分布在加热圈本体1的内圈一侧。相邻连接孔7与加热圈本体1中心点之间连线的夹角大于相邻喷孔3与加热圈本体1中心点之间连接的夹角。
所述加热圈本体1上沿圆周设置至少两个进口通道2,每个进口通道2处设置稳压腔体5。可以每隔45度设置一个进口通道2。如果加热圈本体1上只有一个进口通道2,加热圈本体1直径比较大的时候,远离进口通道2的位置压力和靠近进口通道2的位置水压仍然有一定不同。所以沿圆周设置多个进口通道2,这样每个进口通道2只负责其周围区域的冷却水供应,再经过稳压腔体5的稳压作用,从不同喷孔3喷出的冷却水的水压基本相同。进口通道2优选均匀分别在加热圈本体1上,配合均匀分布的连接孔7和喷孔3起到更好的稳压效果。连接孔7位置可以错开进口通道2位置,当然进一步的喷孔3位置也可以错开连接孔7位置,从而使喷孔3不直接接受到进口通道2水流的冲击,使喷出的冷却水更均匀。各个稳压腔体5既可以连通成一个稳压腔体5,如之前所述的将腔体分为环形的稳压腔体5和环形的冷却腔体6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不直接连通,优选连通成一个稳压腔体5的方式,因为更容易制造,稳压效果更好。
所述加热圈本体1形状为环形,其首尾两端分别设置连通电源的连接板8。加热圈本体1、连接板8、腔体中间壁4都可以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红铜或者紫铜制作。所述连接板8包括互相垂直且相连的连接横板和连接竖板,其中连接横板连接电源、连接竖板与加热圈本体1的首尾相连;两个连接竖板之间设置绝缘板9。加热圈本体1以及绝缘板9构成完整的环形,从而使加热圈有更好的强度。两个连接竖板外侧可以设置与稳压腔体5连通的立方管道、立方管道上设置进口通道2。连接孔7的方向优选向着加热圈本体1的中心,而喷孔3的方向向着加热圈本体1的中心的前方使水喷射到带弯制管道位于加热圈本体1稍微向前的位置。
所述加热圈本体1外表面沿圆周设置至少两个与支架相连支撑加热圈本体1的连接支撑板10。连接支撑板10固定在支架上,起到支撑加热圈本体1的作用、连接支撑板10可以是铜板,与支架之间可以通过螺栓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在实施例中,有四个连接支撑板10均布在加热圈本体1的外表面、连接方式可以是焊接。另外,在有的实施例中,除了进水通道2还设置有出水通道。在本实施例中,特别是对于较大的加热圈、需水量比较多,可以不设置出水通道。使用加热圈的弯管机一般包括机身,机身上设置进给装置;机身前端设置与机身垂直的转台,转台上设置转臂,转臂上靠近机身的一端设置活动夹持机构。机身上靠近活动夹持机构的一端设置有对带弯制管道进行加热并冷却的中频感应加热圈。
具体实施时,待弯制管道放置在中频感应加热弯管机的机架上,开始弯管时,使用油缸等进给装置推动待弯制管道沿着机身向前移动穿过加热圈本体1和活动夹持机构,活动夹持机构夹紧待弯制管道的一端。加热圈本体1对待弯制管道加热并冷却。转台带动摇臂转动,活动夹持机构也随之转动,待弯制管道的一端随着夹持机构慢慢转动,待弯制管道可以弯制成型。其中中频感应弯管加热圈放置在待折弯管道即将变弯的一段,加热圈本体1通过电磁感应发热,对其内的待弯制管道加热,并通过喷孔3向待弯制管道外表面喷冷却水进行冷却。 冷却具体过程如下:冷却水从不同的进口通道2进入稳压腔体5,稳压腔体5内的冷却水通过腔体中间壁5上的连接孔7进入冷却腔体6,最后从喷孔3内均匀喷出到待弯制管道的外表面。
需要说明的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中心”、“横向”、“纵向”、“前”、“后”、“左”、“右”、“上”和“下”、“竖直”、“水平”、“顶”、“底” “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标语描述本专利,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而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的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都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弯管加热圈,包括加热圈本体,加热圈本体中空其内设置腔体,加热圈本体上设置与腔体连通的进口通道,加热圈本体的内圈一侧设置与腔体连通的喷孔,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围绕进口通道位置设置腔体中间壁,腔体中间壁和加热圈本体的内壁构成包括进口通道的稳压腔体,腔体的其他部分为冷却腔体;腔体中间壁上设置使稳压腔体和冷却腔体连通的连接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弯管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本体形状为环形、其内的腔体为环形的腔体;所述腔体中间壁沿着环形分布将腔体分成两个形状为环形的腔体:稳压腔体以及冷却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弯管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腔体和冷却腔体之间的腔体中间壁上沿圆周均匀设置连接孔;所述喷孔沿着圆周均匀分布在加热圈本体的内圈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弯管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本体上沿圆周设置至少两个进口通道,每个进口通道处设置稳压腔体。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一种弯管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本体形状为环形,其首尾两端分别设置连通电源的连接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弯管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互相垂直且相连的连接横板和连接竖板、连接竖板与加热圈本体的首尾相连;两个连接竖板之间设置绝缘板。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一种弯管加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圈本体外表面沿圆周设置至少两个与支架相连支撑加热圈本体的连接支撑板。
CN202021861222.XU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弯管加热圈 Active CN2127274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1222.XU CN212727471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弯管加热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1222.XU CN212727471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弯管加热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7471U true CN212727471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24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1222.XU Active CN212727471U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弯管加热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74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989042B2 (ja) 射出成形用ソケットホルダ
CN212727471U (zh) 一种弯管加热圈
CN1321771C (zh) 可用于深坡口焊接的磁控大电流mag焊接方法及设备
CN109261730B (zh) 一种冷却管
CN214263303U (zh) 一种具有送料装置的液压拔管机
CN101927328B (zh) 一种用于离心浇注机上的铸管水冷系统
CN207904324U (zh) 一种环形淬火装置
CN210208579U (zh) 非晶喷带用结晶器辊套冷却装置
CN211218082U (zh) 一种用于拉丝机的内水箱
CN109423542A (zh) 钢管离线淬火外喷冷却装置及方法
CN221064399U (zh) 一种铝合金车轮生产用冷却装置
CN219723437U (zh) 一种喷粉涂装加热装置
CN218744160U (zh) 一种弯管感应加热圈
CN219508070U (zh) 一种mpcvd设备的基板台冷却装置
CN210765392U (zh) 一种热处理管
CN110947933A (zh) 铝合金车轮低压铸造模具水雾冷结构
CN214529209U (zh) 一种热喷涂用水冷系统
CN211616401U (zh) 一种用于高分子射出装置的防冷料结构
CN216937892U (zh) 一种u形油箱前板成型淬火复合装置
CN109014117B (zh) 一种用于液态模锻生产的模具预热装置
CN205024266U (zh) 一种等速万向节整体加热式感应器
CN205074635U (zh) 一种氮气预热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钎焊炉
CN213172458U (zh) 高频强化机床工件冷却机构及高频强化机床
CN211947115U (zh) 一种平面钢套感应淬火装置
CN219543822U (zh) 一种可拆卸的石墨烯冷却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