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7465U -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7465U
CN212727465U CN202021570532.6U CN202021570532U CN212727465U CN 212727465 U CN212727465 U CN 212727465U CN 202021570532 U CN202021570532 U CN 202021570532U CN 212727465 U CN212727465 U CN 212727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resistor
filter
output end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705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鹏刚
赵礼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5705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7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7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7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duction Heating Cook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电磁加热电路包括:电磁兼容性EMC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第一加热主电路、第一电阻、第一控制电路、第二加热主电路、第二电阻和第二控制电路;EM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两相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正向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加热主电路的第一端和第二加热主电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主电路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一接地点;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加热主电路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二接地点,使得PCB的设计难度较小,且PCB的面积也较小。

Description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家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器具,如电磁炉或电磁灶,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将电能转换为热能的装置,随着技术的进步,元器件质量的不断提高,电磁加热器具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出现了双灶或多灶的电磁加热器具。
双灶或多灶电磁加热器具中,不同的灶头分别具有各自的加热电路且独立进行加热控制。当不同的灶头同时加热时,由于加热频率不同,互相之间会产生电磁干扰,为了消除不同灶头之间的电磁干扰,通常多灶头的控制系统各自采用不同的地线。不同灶头的地线之间会间隔着各灶头对应的复杂的电路,因此在PCB设计时需要按照加强绝缘进行处理,PCB的设计难度较大,且PCB的面积也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降低了PCB的设计难度,减小了PCB的面积。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电路,包括:电磁兼容性EMC滤波电路、整流电路、第一加热主电路、第一电阻、第一控制电路、第二加热主电路、第二电阻和第二控制电路;其中,
所述EM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两相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的正向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一接地点;
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二接地点;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阻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阻的电流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进行加热;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进行加热。
该电磁加热电路中,多个电磁加热灶头对应的电路共用整流电路,使得多个灶头对应的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参考地之间所间隔的电路的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PCB设计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使得PCB的设计难度较小,且PCB的面积也较小,同时降低了成本。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加热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检测所述第一电阻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阻的电流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进行加热。
所述电磁加热电路中,第一控制电路通过对第一电阻的电流检测来控制第一加热主电路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功率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加热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流采样电路,其中,所述第二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采样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采样电路检测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进行加热。
所述电磁加热电路中,第二控制电路通过对第二电阻的电流检测来控制第二加热主电路进行加热,提高了加热功率控制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路、第一谐振电路、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和第一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IGBT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IGBT的发射极连接并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IGBT的门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阻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阻的电流,向所述第一驱动电路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IGBT导通或断开,以控制所述第一谐振电路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包括:第二滤波电路、第二谐振电路、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和第二驱动电路;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IGBT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IGBT的发射极连接并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二IGBT的门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二电阻的电流,向所述第二驱动电路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二IGBT导通或断开,以控制所述第二谐振电路进行加热。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均为毫欧级。
所述电磁加热电路中,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为毫欧级电阻,从而两个电阻的电压比较小,压差也较小,压差通常小于控制电路的供电电压,因此PCB的设计时,对于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要求较低,使得PCB的设计难度较小,且PCB的面积也较小。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滤波电路包括:第一滤波电感和第一滤波电容;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一滤波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滤波电路包括:第二滤波电感和第二滤波电容;其中,所述整流电路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连接在所述第二滤波电感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的第一端连接。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磁加热电路还包括:市电输入电路,所述市电输入电路与所述EMC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该电磁加热电路中,多个电磁加热灶头对应的电路共用整流电路,使得多个灶头对应的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参考地之间所间隔的电路的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PCB设计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使得PCB的设计难度较小,且PCB的面积也较小,同时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的电磁加热电路应用于双灶或多灶电磁加热器具中,以双灶电磁炉具有灶头A和灶头B为例,现有技术中双灶电磁炉采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结构,图中电路101为灶头A的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电路102为灶头B的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
如图1中所示,市电电流经过滤波电路后,两个输出端AC1和AC2分别连接两个灶头各自的整流桥,即整流桥BG1和整流桥BG2,为两个灶头的电路提供电能。灶头A的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接地点为GND1,灶头B的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的接地点为GND2,通过这两个不同的参考地来降低两个灶头之间干扰。然而,图1中的两个接地点GND1和GND2之间间隔了整流桥BG1和整流桥BG2,整流桥BG1和整流桥BG2的工作电压较高,因此在PCB设计时,为了满足绝缘要求,对于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要求较高,导致PCB的设计难度较大,且PCB的面积也较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对于双灶或多灶电磁加热器具,通过改进其电路结构,减少不同灶头对应的电路的参考地之间所间隔的电路的复杂度,来降低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要求,从而降低PCB的设计难度。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所提出的电路改进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2所示,电磁加热电路包括:电磁兼容性(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滤波电路100、整流电路200、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第一电阻R1、第一控制电路212、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第二电阻R2和第二控制电路222。
其中,EMC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两相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分别与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第一端和第二加热主电路212的第一端连接。EMC滤波电路用于对市电电流进行滤波后输出至整流电路200,整流电路200对电流进行整流后输出至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和第二加热主电路221。
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一接地点GND1。
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第二端与第二控制电路2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12的第二端与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二接地点GND2。
第一控制电路212用于检测第一电阻R1的电流,并根据第一电阻R1的电流控制第一加热主电路211进行加热。
第二控制电路222用于检测第二电阻R2的电流,并根据第二电阻R2的电流控制第二加热主电路221进行加热。
图2所示的电路中,整流电路200对输入的电流进行整流后,为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和第二加热主电路212供电。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和第二加热主电路221共用了整流电路200。整流电路200的输出电流分别输出至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和第二加热主电路221。
第一电阻R1为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电流采样电阻,第一控制电路212检测第一电阻R1的电流以确定相应灶头加热时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电流,第一控制电路212还可以进一步对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电压进行检测,以确定实时的加热功率,从而控制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加热。
第二电阻R2为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电流采样电阻,第二控制电路222检测第二电阻R2的电流以确定相应灶头加热时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电流,第二控制电路222还可以进一步对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电压进行检测,以确定实时的加热功率,从而控制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加热。
第一电阻R1与第一加热主电路211连接,并且连接于第一接地点GND1,第一控制电路212同样连接于第一接地点GND1;第二电阻R2与第二加热主电路221连接,并且连接于第二接地点GND2,第二控制电路222同样连接于第二接地点GND2。第一接地点GND1和第一接地点GND2为不同的接地点,即,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和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参考地不同,第一控制电路212和第二控制电路222的参考地不同,避免了两个灶头同时加热时的干扰问题。
从图2中可以看出,由于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和第二加热主电路221共用了整流电路200,因此,第一接地点GND1和第二接地点GND2之间仅间隔了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作为电流采用电阻,其阻值通常较小,示例的,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可以为毫欧级康铜电阻或锰铜电阻,两个电阻的电压比较小,压差也较小,压差通常小于控制电路的供电电压,因此PCB的设计时,对于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要求较低,使得PCB的设计难度较小,且PCB的面积也较小。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磁加热电路中,多个灶头的电路共用整流电路,使得多个灶头对应的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参考地之间所间隔的电路的结构简单,从而降低了PCB设计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使得PCB的设计难度较小,且PCB的面积也较小,同时降低了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所示的电磁加热电路可以应用于双灶电磁加热器具或多灶电磁加热器具。当应用于多灶电磁加热器具时,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中类似,只需要对应增加加热电路和控制电路即可,示例的,如图3中示意了可以应用于四灶电磁加热器具的电磁加热电路,图中的四个控制电路及其所连接的加热主电路分别对应于四个灶头。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均为电流采样电阻。相应的,控制电路可以通过采样电路来采集电流采样电阻。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三。如图4所示,电磁加热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和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
其中,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的第一端与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的第二端与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控制电路212用于通过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检测第一电阻R1的电流,并根据第一电阻R1的电流控制第一加热主电路211进行加热。
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的输出端与第二控制电路222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控制电路222用于通过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检测第二电阻R2的电流,并根据第二电阻R2的电流控制第二加热主电路221进行加热。
以下进一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加热主电路做进一步介绍。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磁加热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四。如图5所示,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包括:第一滤波电路2111、第一谐振电路2112、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1和第一驱动电路2113;第二加热主电路221包括:第二滤波电路2211、第二谐振电路2212、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Q2和第二驱动电路2213。
其中,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第一滤波电路211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一滤波电路211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谐振电路211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谐振电路2112的第二端与第一IGBT 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滤波电路211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IGBT Q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于第一接地点GND1,第一滤波电路211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IGBT Q1的门极与第一驱动电路2113的输出端连接,第一驱动电路2113的输入端与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控制电路212具体用于检测第一电阻R1的电流,并根据第一电阻R1的电流,向第一驱动电路2113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一驱动电路2113用于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第一IGBT Q1导通或断开,以控制第一谐振电路2112进行加热。
其中,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第二滤波电路221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滤波电路2211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谐振电路221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谐振电路2212的第二端与第二IGBT Q2的集电极连接,第二滤波电路221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IGBT Q2的发射极连接并接于第二接地点GND2,第二滤波电路2211的第二输出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IGBT Q1的门极与第二驱动电路221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驱动电路2213的输入端与第二控制电路222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控制电路222具体用于检测第二电阻R2的电流,并根据第二电阻R2的电流,向第二驱动电路2213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二驱动电路2213用于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第二IGBT Q2导通或断开,以控制第二谐振电路2212进行加热。
在图5所示电路的基础上,示例的,如图6所示,第一滤波电路2111包括:第一滤波电感L10和第一滤波电容C10;其中,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第一滤波电感L10的第一端连接,第一滤波电容C10连接在第一滤波电感L10的第二端和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之间,第一滤波电容C10的第一端还与第一谐振电路2112的第一端连接。
第二滤波电路2211包括:第二滤波电感L20和第二滤波电容C20;其中,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第二滤波电感L20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滤波电容C20连接在第二滤波电感L20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之间,第二滤波电容C20的第一端还与第二谐振电路2212的第一端连接。
第一谐振电路2112包括:第一谐振电感L11和第一谐振电容C11,第一谐振电感L11和第一谐振电容C11并联后的第一端与第一滤波电感L10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谐振电感L11和第一谐振电容C11并联后的第二端与第一IGBT Q1的集电极连接。
第二谐振电路2212包括:第二谐振电感L21和第二谐振电容C21,第二谐振电感L21和第二谐振电容C21并联后的第一端与第二滤波电感L20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谐振电感L21和第二谐振电容C21并联后的第二端与第二IGBT Q2的集电极连接。
对电磁加热电路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示例的,第一滤波电路2111对整流电路200输出的电流进行滤波后再输出至第一谐振电路2112,第一控制电路212输出向第一驱动电路2113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一驱动电路2113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第一IGBTQ1导通或断开,从而使得第一谐振电路2112产生谐振进行加热。
与此类似的,第二滤波电路2211对整流电路200输出的电流进行滤波后再输出至第二谐振电路2212,第二控制电路222输出向第二驱动电路2213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第二驱动电路2213根据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第二IGBT Q2导通或断开,从而使得第二谐振电路2212产生谐振进行加热。
由于两个加热回路的参考地不同,因此,两个加热回路同时加热是的干扰较小。此外,第一滤波电路2111中的第一滤波电感L10和第二滤波电路2211中的第二滤波电感L20也减小了同时加热时的相互干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电磁加热电路还可以包括:市电输入电路,市电输入电路连接与EMC滤波电路100的输入端连接。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电磁加热电路。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磁兼容性EMC滤波电路(100)、整流电路(200)、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第一电阻R1、第一控制电路(212)、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第二电阻R2和第二控制电路(222);
其中,所述EMC滤波电路(100)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0)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211)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一接地点;
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2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22)的第二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221)的第三端连接并接于第二接地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电路还包括: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其中,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的第一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12)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路(213)检测所述第一电阻R1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阻R1的电流控制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211)进行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电路还包括: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其中,所述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的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电路(200)的负向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22)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22)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电流采样电路(223)检测所述第二电阻R2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二电阻R2的电流控制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221)进行加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主电路(211)包括:第一滤波电路(2111)、第一谐振电路(2112)、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1和第一驱动电路(2113);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11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11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21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谐振电路(21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11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1的发射极连接并接于所述第一接地点,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1的门极与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1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11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1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电路(212)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电阻R1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一电阻R1的电流,向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113)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第一驱动电路(2113)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一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1导通或断开,以控制所述第一谐振电路(2112)进行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主电路(221)包括:第二滤波电路(2211)、第二谐振电路(2212)、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2和第二驱动电路(2213);
其中,所述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221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221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22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谐振电路(221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路(221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2的发射极连接并接于所述第二接地点,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2的门极与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21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213)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22)的第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电路(222)具体用于检测所述第二电阻R2的电流,并根据所述第二电阻R2的电流,向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213)发送脉冲宽度调制信号;
所述第二驱动电路(2213)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宽度调制信号,驱动所述第二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 Q2导通或断开,以控制所述第二谐振电路(2212)进行加热。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阻R1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阻值均为毫欧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滤波电路(2111)包括:第一滤波电感L10和第一滤波电容C10;其中,所述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0连接在所述第一滤波电感L1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滤波电容C10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一谐振电路(2112)的第一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波电路(2211)包括:第二滤波电感L20和第二滤波电容C20;其中,所述整流电路(200)的正向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滤波电感L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0连接在所述第二滤波电感L20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二滤波电容C20的第一端还与所述第二谐振电路(2212)的第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加热电路还包括:市电输入电路(300),所述市电输入电路(300)与所述EMC滤波电路(100)的输入端连接。
10.一种电磁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磁加热电路。
CN202021570532.6U 2020-07-31 2020-07-31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Active CN212727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0532.6U CN212727465U (zh) 2020-07-31 2020-07-31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70532.6U CN212727465U (zh) 2020-07-31 2020-07-31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7465U true CN212727465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11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70532.6U Active CN212727465U (zh) 2020-07-31 2020-07-31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7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25551C (zh) 逆变器电路和感应加热式烹调装置及它们的操作方法
CN100440707C (zh) 用于电子调光器的灯变压器及其用于减小音频噪声的方法
CN107708243A (zh) 电磁加热炊具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6332341A (zh) 软件脉宽调制驱动igbt/mosfet器件的方法及装置
CN203457345U (zh) 电磁加热装置及其控制电路
CN104717772B (zh) 用于电磁炉过流保护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2884685Y (zh) 微波炉磁控管变频电源
CN105485731A (zh) 微波炉电路和微波炉
CN212727465U (zh)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CN104850019B (zh) 控制电路及其控制方法以及电磁炉
CN103167656B (zh) 商用电磁炉芯片电路及商用电磁炉
CN208434139U (zh) 加热电路及电磁炉
CN108513381A (zh) 电磁加热装置和功率控制方法
CN114071814A (zh) 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06042416U (zh) 脉宽调制驱动igbt/mosfet器件的装置
CN212726877U (zh) 开关电源电路、电磁加热电路及电磁加热器具
CN207022236U (zh) 一种电磁灶控制电路及电磁灶
CN100401856C (zh) 微波炉反相器电路
KR102165579B1 (ko) 이종의 인버터 회로들을 포함하는 유도 가열 장치
CN203056565U (zh) 电磁炉浪涌保护电路
CN104660027A (zh) 电流总谐波失真率控制电路及其方法
CN203086768U (zh) 商用电磁炉集成芯片
CN111385929B (zh) 电磁加热器具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CN110505726A (zh) 磁控管驱动电源及其控制方法和微波烹饪设备
JP2019204733A (ja)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