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3806U -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 Google Patents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3806U
CN212723806U CN202021863773.XU CN202021863773U CN212723806U CN 212723806 U CN212723806 U CN 212723806U CN 202021863773 U CN202021863773 U CN 202021863773U CN 212723806 U CN212723806 U CN 2127238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plate
main
auxiliary
shaf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8637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永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inyet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8637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38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38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38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转轴装置包括主转轴板、副转轴板和旋转座,主转轴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接轴,且两个第一转接轴靠近主转轴板的底部设置,主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主转轴板正反面的第一凹槽,副转轴板的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转接轴,两个第二转接轴的另一端均与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副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贯穿副转轴板正反面的第二凹槽,旋转座底部并排设置有若干个支脚,各支脚均分别活动安装在第二凹槽中,且旋转座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板。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装配该转轴装置的产品不再是围绕单一轴进行翻转。

Description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转轴,一种链接产品零部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即承受弯矩有承受扭矩的轴。笔记本电脑通过设置转轴,能够实现笔记本屏幕和笔记本主机之间的开启和闭合的配合动作,现有技术中,通过对转轴或者笔记本屏幕以及笔记本主机上的转轴安装槽的改进,从而实现笔记本屏幕和笔记本主机之间的转动配合能够达到360°的最大转角,使笔记本在笔记本电脑模式、帐篷模式、平板电脑支架模式以及平板电脑模式之间转换。然而采用现有技术存在笔记本电脑只能够实现简单的翻转动作,使用角度单一死板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轴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产品转轴翻动角度单一死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装置,包括主转轴板、副转轴板和旋转座,所述主转轴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接轴,且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靠近所述主转轴板的底部设置,所述主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主转轴板正反面的第一凹槽,所述副转轴板的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转接轴,且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均一端与所述副转轴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副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所述副转轴板正反面的第二凹槽,所述旋转座底部并排设置有若干个支脚,各所述支脚均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旋转座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板。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横穿各所述支脚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各所述支脚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各所述第二凹槽中相隔最远的两端的内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座包括底座和旋转盖,各所述支脚均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各所述固定板均设置在所述旋转盖的顶部。
优选地,所述副转轴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齐平。
优选地,所述主转轴板包括上主板和下主板,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上相对应的内侧壁的边缘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对接凸起。
优选地,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的边缘位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和两个第二转接轴的安装位置均不设置第一对接凸起。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对接凸起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一固定孔和若干第一固定凸起,且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各所述第一固定凸起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副转轴板包括上副板和下副板,所述上副板和所述下副板上相对应的内侧壁的边缘位置均设置有一第二对接凸起。
优选地,所述上副板和所述下副板的边缘位置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的安装位置均不设置第二对接凸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轴装置包括主转轴板、副转轴板和旋转座,在主转轴板的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第一转接轴用于与产品一个主部件连接,在旋转座顶部设置固定板与产品的另一个主部件连接,在主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贯穿主转轴板正反面的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底部呈中间向下弯曲的弧形部,在副转轴板的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第二转接轴,通过两个第二转接轴一端与副转轴板两侧的转动连接,以及两个第二转接轴另一端与第一凹槽相对两个内侧壁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使副转轴板在第一凹槽中进行180°的转动,且将副转轴板的底部设置为弧形凸起部与第一凹槽的弧形底部之间相互配合,节省副转轴板和第一凹槽之间活动所需留出的空间,将主转轴板的底部设置为弧形凸起部能够节省主转轴板与产品部件安装槽之间的活动所需留出的空间,在副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并排设置若干贯穿副转轴板正反两面的第二凹槽,且各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均呈中间向下弯曲的弧形部,在旋转座的底部设置数量与各第二凹槽相对应的若干底部呈弧形凸起状的支脚,通过各支脚和各第二凹槽之间的配合节省支脚在第二凹槽中转动所需的空间,通过主转轴板和副转轴板能够实现产品部件的基本角度翻转功能,并且通过旋转座实现与旋转座连接的产品部件能够进行沿Z轴方向的旋转。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装配该转轴装置的产品不再是围绕单一轴进行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上述的转轴装置,还包括屏幕和主机,所述主机和所述屏幕的侧面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槽,且所述主转轴板和所述旋转座分别与所述主机和所述屏幕上的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屏幕与所述主机之间电连接,且所述屏幕和所述主机的平面形状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实用新型中的笔记本电脑包括上述的转轴装置、屏幕和主机,通过在屏幕和主机上相对应的边缘位置开设相对的安装槽,对屏幕和主机上设置的安装槽再分别与旋转座上的固定板和主转轴板两侧设置的第一转接轴固定连接,在转轴装置的作用下屏幕能够围绕主机的侧边实现360°转动,同时利用屏幕与旋转座之间的连接,能够在翻转的同时在任意角度进行屏幕旋转,满足使用者在任意角度对屏幕的观看使用,将屏幕和主机的平面形状大小设置成相同的尺寸能够使笔记本电脑闭合后的侧面衔接的更平滑。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装配该转轴装置的笔记本电脑不再是围绕单一轴进行翻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沿图3中A-A线的剖切视图。
图5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主转轴板的下主板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副转轴板的效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副转轴板的上副板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副转轴板的下副板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轴装置的旋转座的效果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笔记本电脑的俯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主转轴板 11—上主板 12—下主板
20—副转轴板 21—上副板 22—下副板
30—旋转座 31—底座 32—旋转盖
40—屏幕 50—主机 111—第一转接轴
112—第一对接凸起 113—第一凹槽 114—第一固定孔
121—第一固定凸起 211—第二转接轴 212—第二对接凸起
213—第二凹槽 214—第二固定孔 221—第二固定凸起
311—支脚 312—转轴 32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11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0所示,提供一种转轴312装置,包括主转轴板10、副转轴板20和旋转座30,所述主转轴板10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接轴111,且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111靠近所述主转轴板10的底部设置,所述主转轴板10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主转轴板10正反面的第一凹槽113,所述副转轴板20的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转接轴211,且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211均一端与所述副转轴板20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21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凹槽11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副转轴板20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所述副转轴板20正反面的第二凹槽213,所述旋转座30底部并排设置有若干个支脚311,各所述支脚311均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213中,且所述旋转座30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板321。
本实用新型中的转轴312装置包括主转轴板10、副转轴板20和旋转座30,在主转轴板10的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第一转接轴111用于与产品一个主部件连接,在旋转座30顶部设置固定板321与产品的另一个主部件连接,在主转轴板10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贯穿主转轴板10正反面的第一凹槽113,且第一凹槽113的底部呈中间向下弯曲的弧形部,在副转轴板20的两侧靠近底部的位置设置第二转接轴211,通过两个第二转接轴211一端与副转轴板20两侧的转动连接,以及两个第二转接轴211另一端与第一凹槽113相对两个内侧壁之间的固定连接,能够使副转轴板20在第一凹槽113中进行180°的转动,且将副转轴板20的底部设置为弧形凸起部与第一凹槽113的弧形底部之间相互配合,节省副转轴板20和第一凹槽113之间活动所需留出的空间,将主转轴板10的底部设置为弧形凸起部能够节省主转轴板10与产品部件安装槽之间的活动所需留出的空间,在副转轴板20顶部的中间位置并排设置若干贯穿副转轴板20正反两面的第二凹槽213,且各所述第二凹槽213的底部均呈中间向下弯曲的弧形部,在旋转座30的底部设置数量与各第二凹槽213相对应的若干底部呈弧形凸起状的支脚311,通过各支脚311和各第二凹槽213之间的配合节省支脚311在第二凹槽213中转动所需的空间,通过主转轴板10和副转轴板20能够实现产品部件的基本角度翻转功能,并且通过旋转座30实现与旋转座30连接的产品部件能够进行沿Z轴方向的旋转。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装配该转轴312装置的产品不再是围绕单一轴进行翻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所述第二凹槽213中设置有横穿各所述支脚311的转轴312,所述转轴312与各所述支脚311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312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各所述第二凹槽213中相隔最远的两端的内侧壁上,通过设置转轴312同一将各支脚311活动安装在各第二凹槽213中能够降低各支脚311安装进各第二凹槽213中的难度,最后保证转轴312的两端分别与各第二凹槽213中相隔最远的两端侧壁上固定转轴312的位置防止转轴312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0所示,所述旋转座30包括底座31和旋转盖32,各所述支脚311均设置在所述底座31的底部,各所述固定板321均设置在所述旋转盖32的顶部,将各支脚311设置在底座31的底部与各第二凹槽213之间活动连接,将固定板321设置在旋转盖32的顶部用于带动产品在旋转盖32的作用下实现任意角度的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7~9所示,所述副转轴板20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113的槽口齐平,使副转轴板20的顶部和第一凹槽113的槽口齐平,方便旋转座30的安装,既不会与第一凹槽113的槽口发生碰撞,同时副转轴板20与第一凹槽113之间不会出现高度落差,同时副转轴板20的顶部与主转轴板10的顶部均为弧形凸起,边缘安装在副转轴板20上面的旋转座30的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主转轴板10包括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上相对应的内侧壁的边缘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对接凸起112,通过在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的内侧壁边缘位置设置对应的第一对接凸起112,利用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的第一对接凸起112之间的抵接留出安装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所述上主板11和所述下主板12的边缘位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111和两个第二转接轴211的安装位置均不设置第一对接凸起112,在两个第一转接轴111和两个第二转接轴211安装的位置不设置第一对接凸起112,便于两个第一转接轴111和两个第二转接轴211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如图1~6所示,两个所述第一对接凸起112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一固定孔114和若干第一固定凸起121,且各所述第一固定孔114和各所述第一固定凸起121相对设置,通过在两个第一对接凸起112上相对设置若干成对的第一固定孔114和第一固定凸起121使上主板11和下主板12之间安装连接的更牢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和图7~9所示,所述副转轴板20包括上副板21和下副板22,所述上副板21和所述下副板22上相对应的内侧壁的边缘位置均设置有一第二对接凸起212,通过在上副板21和下副板22的内侧壁边缘位置设置对应的第二对接凸起212,便于两个第二转接轴211的安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5和图7~9所示,所述上副板21和所述下副板22的边缘位置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211的安装位置均不设置第二对接凸起212,在两个第二转接轴211安装的位置不设置第二对接凸起212,便于两个第二转接轴211的安装。
在两个第二对接凸起212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二固定孔214和第二固定凸起221,且各第二固定孔214和各第二固定凸起221相对设置,通过在两个第二对接凸起212上相对设置若干成对的第一固定孔114和第二固定凸起221使上副板21和下副板22之间安装连接更加的牢固。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如图1~11所示,包括上述的转轴312装置,还包括屏幕40和主机50,所述主机50和所述屏幕40的侧面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槽,且所述主转轴板10和所述旋转座30分别与所述主机50和所述屏幕40上的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屏幕40与所述主机50之间电连接,且所述屏幕40和所述主机50的平面形状大小相同。
本实用新型中的笔记本电脑包括上述的转轴312装置、屏幕40和主机50,通过在屏幕40和主机50上相对应的边缘位置开设相对的安装槽,对屏幕40和主机50上设置的安装槽再分别与旋转座30上的固定板321和主转轴板10两侧设置的第一转接轴111固定连接,在转轴312装置的作用下屏幕40能够围绕主机50的侧边实现360°转动,同时利用屏幕40与旋转座30之间的连接,能够在翻转的同时在任意角度进行屏幕40旋转,满足使用者在任意角度对屏幕40的观看使用,将屏幕40和主机50的平面形状大小设置成相同的尺寸能够使笔记本电脑闭合后的侧面衔接的更平滑。通过上述设置能够实现装配该转轴312装置的笔记本电脑不再是围绕单一轴进行翻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转轴板、副转轴板和旋转座,所述主转轴板两侧均设置有第一转接轴,且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靠近所述主转轴板的底部设置,所述主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贯穿所述主转轴板正反面的第一凹槽,所述副转轴板的两端靠近底部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转接轴,且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均一端与所述副转轴板活动连接,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副转轴板顶部的中间位置设置有若干个贯穿所述副转轴板正反面的第二凹槽,所述旋转座底部并排设置有若干个支脚,各所述支脚均分别活动安装在所述第二凹槽中,且所述旋转座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固定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中设置有横穿各所述支脚的转轴,所述转轴与各所述支脚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安装在各所述第二凹槽中相隔最远的两端的内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包括底座和旋转盖,各所述支脚均设置在所述底座的底部,各所述固定板均设置在所述旋转盖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转轴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口齐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板包括上主板和下主板,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上相对应的内侧壁的边缘位置均设置有第一对接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主板和所述下主板的边缘位置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转接轴和两个第二转接轴的安装位置均不设置第一对接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对接凸起上分别设置有数量相同的若干第一固定孔和若干第一固定凸起,且各所述第一固定孔和各所述第一固定凸起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转轴板包括上副板和下副板,所述上副板和所述下副板上相对应的内侧壁的边缘位置均设置有一第二对接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副板和所述下副板的边缘位置位于两个所述第二转接轴的安装位置均不设置第二对接凸起。
10.一种笔记本电脑,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转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屏幕和主机,所述主机和所述屏幕的侧面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安装槽,且所述主转轴板和所述旋转座分别与所述主机和所述屏幕上的安装槽固定连接,所述屏幕与所述主机之间电连接,且所述屏幕和所述主机的平面形状大小相同。
CN202021863773.XU 2020-08-31 2020-08-31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Active CN2127238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3773.XU CN212723806U (zh) 2020-08-31 2020-08-31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3773.XU CN212723806U (zh) 2020-08-31 2020-08-31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3806U true CN212723806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24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863773.XU Active CN212723806U (zh) 2020-08-31 2020-08-31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38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3791B (zh) 柔性屏支撑装置和柔性屏终端
US11537175B2 (en) Connection mechanism,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2199450A1 (zh)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EP3890283B1 (en) Rotary connection assembly and folding mobile terminal
CN212723806U (zh) 转轴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CN210324958U (zh) 折叠显示装置
CN113823520A (zh) 一种开关
CN109976460A (zh) 一种显示屏折叠结构
CN104223971A (zh) 双面煎锅
CN209692828U (zh) 通讯设备
CN215125341U (zh) 一种可分拆的折叠式桌板
CN209746453U (zh) 一种显示屏折叠结构
CN212280677U (zh) 一种用于电动折叠床的连接结构和电动折叠床
CN212368585U (zh) 一种阅读板支撑架
CN209298376U (zh) 连接器
CN211059186U (zh) 显示装置及其铰链机构
JPH1077033A (ja) 折畳みコンテナ
CN111820661A (zh) 一种用于电动折叠床的连接结构和电动折叠床
CN218385931U (zh) 一种厨房插座防水结构
CN216158096U (zh) 一种便携电子终端的铰链
CN216724119U (zh) 烹饪器具
CN212210060U (zh) 一种电力柜的折叠门结构
CN216751826U (zh) 一种手机双屏转轴
CN218390188U (zh) 一种折叠桌
CN217682781U (zh) 多关节铰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