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20006U - 空调 - Google Patents

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20006U
CN212720006U CN202020732031.7U CN202020732031U CN212720006U CN 212720006 U CN212720006 U CN 212720006U CN 202020732031 U CN202020732031 U CN 202020732031U CN 212720006 U CN212720006 U CN 212720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purification
air condition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20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晶晶
刘德昌
田志强
徐超
马强
张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20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20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20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20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公开一种空调,包括:机壳,周侧设置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水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气流从所述第三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流经所述水净化模块的内部,并从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出所述机壳。空气中的气流经过机壳内的水净化模块的水洗净化后排出,提高了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空调的净化功能多是采用传统的滤网、静电除尘、电产生负离子或活性炭等技术实现,通过不同的净化技术,实现除尘、除甲醛或杀菌功能,净化功能单一。另外,空调的净化功能运行一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滤网,导致二次消费,消费者难以接受;或者,需要定期的清洗净化模块,主动的净化模块的净化方式包括静电除尘、负离子净化等,存在二次污染。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空调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以解决现有空调对空气的净化效果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包括:机壳,周侧设置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水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气流从所述第三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流经所述水净化模块的内部,并从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出所述机壳。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空气中的气流经过机壳内的水净化模块的水洗净化后排出,提高了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净化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路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罩壳的后视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集水组件与空气输入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所示的水净化模块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30中H-H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中F-F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视窗罩板罩设于视窗口;
图4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视窗罩板已拆卸于视窗口;
图4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4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净化模块与排水管路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净化腔;101、第一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进气口;104、安装孔;110、第二筒体;111、第二中空部;120、第三筒体;121、第三中空部;130、第一衔接部;131、汇集段;132、回流段;133、导流槽;140、第二衔接部;150、第一筒体;200、对喷件;210、第一喷头;211、第一喷嘴;220、第二喷头;221、第二喷嘴;230、第一挡片;232、雾化夹层;240、第二挡片;
300、供水组件;310、水箱;314、安装缺口;315、滑槽;320、供水管件;321、插接部;322、流通通道;323、水流通道;325、连通孔;330、水泵;340、供水管道;
400、集水组件;410、挡水沿;411、弯折部;420、引流管;421、第一端;422、第二端;430、集水箱;
510、风机罩壳;511、第一方向出风口;512、第二方向出风口;513、第二进风口;520、第一格栅;540、第二方向出风通道;550、离心风机;
600、防水盖;610、第一中心盖板;620、第一环形盖板;630、第一环形衔接部;631、斜格栅;632、折线形通道;
700、出风盖;710、第二中心盖板;720、第二环形盖板;730、第二环形衔接部;731、格栅;732、出风通道;
800、空调;801、净化空间;810、机壳;811、第三进风口;812、第三出风口;8120、网状结构;813、片体;814、连接件;821、视窗口;822、视窗罩板;840、排水管路;841、三通阀;842、过滤件;850、换热器;860、架体;861、底板;862、第一侧板;8610、凹型槽;8620、第一凹槽;863、第二侧板;8630、第二凹槽;864、背板;8640、镂空部;865、顶板;866、限位构件;900、连通通道;
91、壳体;911、安装空间;912、进入口;913、流出口;92、净化结构;921、净化片;9211、竖直面;9212、倾斜面;9213、凹凸结构;9241、流道;9242、流道的入风口;93、进水水路;94、水泵;95、风机;96、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净化模块,包括空气输送组件和水输送组件。
空气输送组件和水输送组件限定有共同使用的净化腔100,并设有进气口103和出风通道732,进气口103和出风通道732均与净化腔100相连通,空气在该净化腔100内被通过水洗的方式实现净化。这里,为了便于解释本实施例的产品结构,分别对净化腔100与空气输送组件相关的部件的配合结构,与水输送组件相关的部件的配合结构做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空气输送组件包括:进风风路,设置于水净化模块的下部并从周侧方向进风;净化风路,与进风风路相连通,其被设置为沿竖向方向送风并对气流进行水洗净化;出风风路,与净化风路相连通,被设置为排出净化后的气流。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进风风路、净化风路和出风风路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实现竖向送风模式,便于净化风路对气流水洗净化后,气流携带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与向上流动的气流分离,有助于减少气流中水滴的含量,提高输送至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水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筒体150,围限出进风风路,第一筒体150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03;净化腔100的第二筒体110设置于第一筒体150上方且与第一筒体150连通。结合图2所示。这样,通过第一筒体150和第二筒体110实现周侧进风,沿竖向方向送风的送风模式,便于气流在第二筒体110进行水洗净化。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腔100是作为空气输送组件的净化风路。
结合图6至图8所示,净化腔100包括:第二筒体110,设有第一进风口101,包括与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的第二中空部111;第三筒体120,设置于第二筒体110上方且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102,包括与第一出风口102连通的第三中空部121;第二衔接部14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外延伸至第三筒体120的侧壁,连接第二筒体110和第三筒体120;其中,第二筒体110的侧壁设置有与水输送组件的对喷件配合的安装孔104。
这里,净化腔100通过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一筒体150的进气口103相连通,以及通过第一出风口102与出风通道相连通。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气流经第二筒体110进入第三筒体120,并在第二筒体110内进行水洗净化,基于第二衔接部140自第二筒体110侧壁向外延伸至第三筒体120的侧壁,连接第二筒体110和第三筒体120,从而,水幕的可覆盖面积大于气流由第二筒体110流向第三筒体120的横截面积,有效提高水幕对气流进行净化时的覆盖范围,提高净化效果。
气流从第二筒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二中空部111,在第二中空部111和第三中空部121内竖向送风,对气流的水洗净化,便于第二筒体110的对喷件对气流水洗净化后,气流携带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与向上流动的气流分离,有助于减少气流中水滴的含量,提高输送至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第二衔接部14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外延伸至第三筒体120的侧壁,连接第二筒体110和第三筒体120可以得到,第三筒体120的通风面积大于第二筒体110的通风面积,这样,便于在第三筒体120的第一出风口102处设置出风盖和防水盖,减少第二中空部111的出风气流对出风盖的冲击力;其次,有助于通过出风盖和防水盖降低气流中携带的水滴,提高净化后的空气质量。
可选地,第二筒体110包括:第一衔接部13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内延伸,环绕形成第二筒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01。这样,有助于实现水幕对进气气流的全面覆盖。
第一衔接部13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内延伸环绕形成第二筒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01可以得到,第二筒体110的第二中空部111的通风面积大于第一进风口101的通风面积,从而当对喷件设置于第二筒体110的侧壁时,有助于实现第二筒体110内的水幕对进气气流进行全面覆盖。
对喷件形成的水幕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水洗净化时,水幕中的水滴在气流的冲击下,向外飞溅至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和第一衔接部130,通过第一衔接部130可以对飞溅的水滴进行回收。
可选地,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倾斜设置。这样,有助于飞溅至第二筒体110和第一衔接部130的水滴向下流动,便于收集回收脏水。例如,当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的部分倾斜设置时,脏水可汇集到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未倾斜的部分,第一衔接部130还可起到收集一定量脏水的作用;当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全部倾斜设置时,脏水直接流入用于脏水回收的装置,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不再存留收集脏水。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衔接部130包括:汇集段131,环绕第二筒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01;回流段132,环绕汇集段131,且被第二筒体110环绕;其中,回流段132的上表面自第二筒体110一侧向汇集段131一侧,向下倾斜。这样,通过回流段132对飞溅的水滴进行汇流并引流至汇集段131,通过汇集段131收集脏水,在排放不及时的情况下,可存留一定量的脏水。
可选地,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高于或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这样,有助于引流汇集脏水。例如,当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高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时,汇集段131在存留一定量脏水的时候不会占用回流段132的空间;当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即,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和汇集段131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这样,有助于避免脏水由回流段132流向汇集段131产生水流噪音。
可选地,第一衔接部130的回流段132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导流槽133;其中,导流槽133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这样,通过导流槽133可以将飞溅的水滴进行汇流并引流至汇集段131。例如,当导流槽133的底面高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时,汇集段131在存留一定量脏水的时候不会占用回流段132的空间;当导流槽133的底面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即,导流槽133的底面和汇集段131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这样,有助于避免脏水由导流槽133流向汇集段131产生水流噪音。
可选地,导流槽133自第二筒体110一侧向汇集段131一侧,向下倾斜。这样,有助于将飞溅的水滴汇流并引流。
可选地,多个导流槽133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排布,且,均朝向第一衔接部130的轴线设置。这样,通过导流槽133对飞溅的水滴汇流并引流。
可选地,导流槽133的顶端靠近或接触第二筒体110的侧壁。这样,当导流槽133的顶端接触第二筒体110的侧壁时,可以更好的对第二筒体110侧壁上的水滴进行汇流并引流;当导流槽133的顶端靠近第二筒体110的侧壁时,便于第一衔接部130与第二筒体110连接,防止连接处缝隙因脏水汇集产生裂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水净化模块还包括防水盖600和/或出风盖700。防水盖600和出风盖70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02上。防水盖600上设置有多个折线形通道632,且多个折线形通道632呈环形设置;出风盖700上设置有多个出风通道732,且多个出风通道732呈环形设置。防水盖600通过折线形通道632的设置可将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部分水汽或水分子团被拦截,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回净化腔100内,从而有效减小流出的气流中的含水量。出风盖700对流出净化腔100的净化空气进行导流,降低净化空气的流速,从而实现更加平稳的出风效果。
可选地,出风盖700在下侧,防水盖600在上侧。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剖视图;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2的局部放大图。
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包括第一中心盖板610、第一环形盖板620和第一环形衔接部630。第一环形盖板620与第一中心盖板610同轴;第一环形衔接部630,连接第一中心盖板610和第一环形盖板620,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斜格栅631,且相邻的斜格栅631之间构成折线形通道632。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通过连接第一中心盖板和第一环形盖板的相邻的斜格栅之间构成了折线形通道,经过该通道的气流中含有的水汽或水分子团流动过程中被拦截,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格栅壁向下流淌,从而有效减小经由防水盖流出的气流中的液滴水量。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包括第二中心盖板710、第二环形盖板720和第二环形衔接部730。第二环形盖板720与第二中心盖板710同轴设置;第二环形衔接部730,连接第二中心盖板710和第二环形盖板720,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出风口;出风口设有格栅731;相邻的格栅731之间构成出风通道732。
可选地,第二环形衔接部730沿周向设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口设有多个格栅731,相邻的格栅731之间构成出风通道。这样,能够使空气沿出风通道732从出风盖的一侧平稳地流动至风盖的另一侧。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通过设置在出风口的格栅,能够分散沿净化腔吹出的空气,有效降低空气的流速,从而实现更加平稳的出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环形衔接部730自第二环形盖板720一侧向第二中心盖板710一侧向上倾斜设置。第二环形衔接部730和第二中心盖板710之间形成夹角。这样,能够分散沿净化腔吹出的空气,并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有效降低了空气的流速,实现了平稳的出风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4、图15和图16所示,出风风路包括:风机罩壳510,设置于第二筒体110上方且与第二筒体110连通,侧壁开设有出风口;离心风机550,设置于风机罩壳510内,被配置为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流经进风风路和净化风路后从出风口排出。这样,通过离心风机550将洁净的空气从风机罩壳510的出风口排出,出风口设置在风机罩壳510的侧壁,便于送风。风机罩壳510设置于第二筒体110的上方,气流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有助于气流与水滴分离,进一步的减少净化后空气中的水滴含量,避免增加室内空间的湿度。
可选地,风机罩壳510的出风口包括:第一方向出风口511,设置于风机罩壳510的侧壁的第一位置,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第一格栅520,被配置为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环境,如图4所示。这样,通过可转动的第一格栅520,控制第一方向出风口511的气流流量,提高舒适性。
第一位置位于风机罩壳510的前侧,其中,“风机罩壳510的前侧”可以理解为:面向用户的一侧。这样,有助于离心风机550将净化后的空气直接吹向用户,使用户获得较好的感受。
可选地,风机罩壳510的出风口还包括:第二方向出风口512和第二方向出风通道540,第二方向出风口512设置于风机罩壳510的侧壁的第二位置,被配置为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换热器的进风侧;其中,风机罩壳510的第二位置与风机罩壳510的第一位置相对设置,如图15所示。这样,有助于提高经过换热器后排出的空气的质量。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对设置,在第一方向出风口511和第二方向出风口512同时出风时,互不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风机罩壳还包括第二进风口513,设置于罩壳主体的底壁,被配置为吸入净化腔净化后的空气。可选地,第二进风口513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接。这样能够保证通过水净化模块净化后的空气直接通过风机被送入室内或者室内换热器的进风侧。
水净化后的空气有两种控制模式,及两个风道,一种是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风机前外壳,再经过前面板吹出;一种是通过风机后外壳,经过风道向上吹向换热器,经过换热器的冷凝作用冷凝后重新回到水净化的净化腔100,这样减少用户换水的频次同时避免过多的水汽流入室内,实现对室内的湿度控制。或者,水洗后的空气根据不同的室内湿度需求,来控制净化后的空气的流动,一种是直接出吹,另一种是通过风道进入换热器,经过换热器的除湿功能,将冷凝后的水回流到水洗净化模块中。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水净化模块,通过对空气进行水洗,实现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的三度调节;通过水洗空气的技术实现“无耗材”净化、纯生态环保、享受雨后清新空气;通过模拟大自然现象,产生对人身体有益的生态负离子。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水输送组件包括水净化组件、进水水路和回水水路。
结合图17至图2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水净化组件,包括净化腔100和对喷件200。对喷件200设置于净化腔100内;对喷件200能够使水流对向喷射并在水流发生碰撞后在净化腔100内形成水雾或水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水净化组件中,对喷件200利用对向喷射出的水流的对撞,产生水雾或水滴,水雾或水滴弥漫在整个净化腔100内,能完全覆盖气流的流路截面,对流经净化腔100的气流进行全面的水洗净化。而且,对喷件产生的水雾或水滴的雾化效果更好,水滴粒径更小更均匀,起到更好的水洗净化效果。
对喷件200包括喷头和进水口,对喷件200的喷头和对喷件的进水口相连通,喷头位于净化腔100内,用于向净化腔100内喷水。进水水路的出水口与对喷件的进水口相连通。回水水路的进水口与净化腔100相连通,用于将净化腔100中的水流导出净化腔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3至图26所示,对喷件200的喷头包括第一喷头210和第二喷头220。第一喷头210包括第一喷嘴211,第二喷头220包括第二喷嘴221,第二喷嘴221与第一喷嘴211相对设置;第一喷头210和/或第二喷头220上设置有挡片。对喷件利用相对的两个喷头喷射出的水流的对撞,产生水雾或水滴,水雾或水滴弥漫在净化腔100内,对流经净化腔100的气流进行水洗净化。挡片的设置,可以帮助对喷件200形成更好的水雾效果,形成更小的液滴,并弥漫在整个净化腔100的腔体内部,使流经净化腔100的空气充分地与水接触,达到水洗净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片包括第一挡片230和/或第二挡片240,第一挡片230设置于第一喷嘴211的周向或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第二挡片240设置于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的背向位置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挡片230设置于喷嘴(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使对向的喷嘴喷出的水撞击在第一挡片230上,提高水雾效果。第二挡片240设置在所在喷头的与喷射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位置(即,背向位置)上,对喷射处出的水流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外界环境对水流的影响。例如,对喷件200处于净化腔100的气流风路上,气流会使喷射水流发生偏移,导致相对喷射的水流的对冲效果变差,影响水雾的形成,亦会使得形成的水雾或水滴向出风侧偏移,进而影响水雾的形成,最终导致净化效果降低。
可选地,第二挡片240设置于迎风侧的第一喷头210或第二喷头220上,且位于进风与迎风侧的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之间,以为对喷件200的第一喷嘴211和第二喷嘴221提供很好的防护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的对喷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结构,第一种对喷件,结合图23所示,在第一喷嘴211的周向和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均设置第一挡片230。第二种对喷件,结合图25所示,在迎风侧的第一喷头210或第二喷头220的背向位置上设置第二挡片240。第三种对喷件,结合图27所示,在第一喷嘴211的周向和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均设置第一挡片230,在迎风侧的第一喷头210的背向位置上设置第二挡片240。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对喷件200即可。
可选地,第一喷头210上的第一挡片230与第二喷头220上的第一挡片230形成有雾化夹层232。雾化夹层232能够使碰撞后的水滴进行再次碰撞。
可选地,净化腔100的腔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04。例如,净化腔100的腔壁上一体成型有安装孔104,安装孔104可视为通孔。在净化腔的腔壁上设置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对喷件。
可选地,结合图27所示,水净化模块包括水箱310,水箱310设置于空气输送组件。
可选地,水净化模块包括供水管件320。供水管件320设置于空气输送组件,供水管件320限定出水流通道323,水流通道323连通在水箱310与流通通道322之间。
供水管件320用于连通水箱310与流通通道322。水箱310中的水经过水流通道323流入流通通道322,经流通通道322流入进水水路的进水口,并经进水水路的出水口流入对喷件200的进水口,再流向喷头,经喷头喷入净化腔100。
可选地,水箱310和空气输送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水箱310和空气输送组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滑块,另一个上设有滑槽315,滑块位于滑槽315内并能够相对于滑槽315滑动。
水箱310与空气输送组件滑动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抽拉水箱310的方式,将水箱310安装在空气输送组件上或从空气输送组件上取下,提高了用户拿取水箱310换水及装载水箱310的便捷性。
结合图28所示,空气输送组件包括插接部321。插接部321与净化腔100相连接,插接部321内设有流通通道322,流通通道322连通在水箱310与进水水路的进水口之间。
结合图1所示,水箱310与空气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900,进气口103通过连通通道900与外界相连通。净化部位于插接部321的上方,净化腔100位于流通通道322的上方,外界空气从连通通道900中进入进气口103后,流入流通通道322,空气向上流入净化腔100。对喷件200位于净化腔100中,对喷件200中喷出的水在净化腔100中形成一种水洗环境,对进入净化腔100的空气进行清洗。
净化腔100位于流通通道322的上方,来自流通通道322的空气向上流入净化腔100,对喷件200喷出的水向下流动,从而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水对空气的清洗效果。
进气口103通过连通通道900与外界相连通,避免需要在空气输送组件上单独设置连通通道900,简化了空气输送组件的结构,降低了空气输送组件的成本。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27所示,插接部321与净化部相连接,水箱310上设有安装缺口314,插接部32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缺口314内。
设置安装缺口314,避免水箱310与插接部321相干涉,实现水箱310在空气输送组件上的安装。插接部321插入安装缺口314的方向与滑块相对于滑槽315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或相平行,这样在滑块相对于滑槽315的滑动过程中,插接部321插入到安装缺口314中。
水箱310与净化部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900,进气口103位于插接部321靠近净化部的一端部,提高水净化模块结构的紧凑性。结合图3所示,水箱310的上表面与净化部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900,进气口103设置在插接部321的上端部。
结合图20至2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集水组件,包括挡水沿410和引流管420。挡水沿410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上,限定出回水汇集区;引流管420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的下方,第一端421与回水汇集区连通,第二端可将水排出。
可选地,挡水沿410上设置有弯折部411,挡水沿410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上时,该弯折部411的凹侧与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的边沿构成连通孔;引流管420的第一端421与该连通孔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集水组件400,先将由净化腔100中的回水汇集后,经引流管420引流,将净化空气后的水回流收集,避免重新回到盛装净化水的水箱内,保证进入对喷件的水是干净的水,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保证净化效果。也不需要对进入对喷件的水进行过滤,减少了过滤装置的设置,进而无需定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无需二次消费,降低成本。而且,降低了回水沿净化腔100的出水口的边沿流下时产生的噪声。同时,当净化腔100的出水口与进风口重合时,挡水沿410的设置,可以避免回水与进风的正面碰撞,降低了风阻,而且避免进风再带入回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等,提高净化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引流管420的第二端422将水排出,可以直接到外部,也可以排至内部设置的集水箱430内。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组件400还包括集水箱430。集水箱430设置于净化腔100下方;且与引流管420的第二端422连通。将净化处理后的回水引流至集水箱430中,方便集中处理。
可选地,结合图22所示,集水箱430可与外部空调的排水管路840连通。外部空调可以是空调,例如,柜式空调。将集水箱430内的水通过外部空调的排水管路840排除,避免了集水箱430的拆卸,方便排水。
可选地,供水管件320设置于集水组件400的顶盖上。供水管件320设置在集水组件400的顶盖上,提高了净化模块结构的紧凑性,减少了净化模块的占用空间,提高了对空间的利用率。
可选地,水净化模块还包括水泵330,进水水路包括供水管道340,水泵330设置在供水管道340上,用于将供水管道340中的水输送至对喷件的进水口。
水泵330为对喷件200提供一定压力的水,使得水能够从水箱310持续流入净化腔100中。水箱310中的水通过水流通道323、流通通道322、连通孔325进入供水管道340,在水泵330的驱动下,供水管道340中的水流入对喷件的进水口。连通孔325与供水管件320位于插接部321相对的两侧,使得水净化模块的各部件布置更合理、占用体积更小。
可选地,净化腔100、插接部321、集水组件400、供水管件320之间固定连接,例如为一体式结构。
结合图29至34所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水净化模块,包括壳体91、进水水路93和净化结构92。
壳体91限定出安装空间911,壳体91上设有流出口913和进入口912,流出口913和进入口912均与安装空间911相连通。
结合图31所示,净化结构92位于安装空间911内,净化结构92的至少部分表面呈凹凸结构9213,凹凸结构9213位于空气从进入口912流至流出口913的流路上,并与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相对应,以使出水口流出的水流能够流至凹凸结构9213。
凹凸结构9213与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相对应,这样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流能够流至凹凸结构9213,受到凹凸结构9213的影响,水流在凹凸结构9213上不是沿直线流动,而是呈紊流的流动状态。凹凸结构9213位于空气从进入口912流至流出口913的流路上,从而从进入口912流入安装空间911的空气经过凹凸结构9213后,从流出口913流出安装空间911。空气流至凹凸结构9213时,空气也受到凹凸结构9213的影响,在凹凸结构9213上呈紊流的流动状态。从而呈紊流状态的水能够充分与紊流状态的空气接触,进而对空气进行水洗,空气中的粉尘等融入水中,提高了空气的洁净度。
可选地,结合图31、图33和图34所示,净化结构92包括多个净化片921,多个净化片921沿由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净化片921之间限定出与进入口912和流出口913均相连通的流道9241,凹凸结构9213位于净化片92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
从进入口912进入的空气经过流道9241流至流出口913,空气在流经流道9241时经过凹凸结构9213,形成紊流状态,水在经过凹凸结构9213时也呈紊流状态,实现水流对空气的净化。
设置多个净化片921,并在净化片92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凹凸结构9213,从而可以增大凹凸结构9213的面积,增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水流对空气的清洗效果。结合图31所示,凹凸结构设置在净化片的外表面上。
可选地,结合图34所示,净化片921呈沿净化结构9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
多个净化片921呈环形,沿由内到外的方向,外层的净化片921套设在内层的净化片921的外侧。环形的净化片921可以增大环形的面积,从而增大凹凸结构9213的面积,增强水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进入口912呈环形,并沿壳体91的周向设置,进入口912内设有格栅。设置环形的进入口912,能够增大进入口912的面积,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风量。
或者进入口9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入口912沿壳体91的周向设置。设置多个的进入口912,能够增大进入口912的面积,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风量。
可选地,沿自上而下的方向,净化片92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9212,凹凸结构9213设置在倾斜面9212上。
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位于凹凸结构9213的上方,这样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流流至凹凸结构9213后,在水流重力和净化片921粘力的作用下,沿着净化片921下流,下流的过程受凹凸结构9213的影响,水不是直下的,而是紊流下流。
流道的入风口9242位于凹凸结构9213的下方进入口912进入的空气经流道的入风口进入流道9241,由于入风口位于凹凸结构9213的上方,因而空气沿净化片921向上运动,在经过凹凸结构9213时受到凹凸结构9213的影响,形成紊流状态。
水流沿凹凸结构9213整体向下流动,空气沿凹凸结构9213整体向上流动,换言之在凹凸结构9213上水流和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水流和空气充分接触,增强水流对空气的清洗效果。
凹凸结构9213设置在倾斜面9212,使得凹凸结构9213也呈倾斜状态,在使得空气和水流均能够形成紊流状态的前提下,增强空气和水流在凹凸结构9213上的流动的路径长度,进一步使得空气和水流充分接触,增强水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结合图34所示,净化片921还包括竖直面9211,竖直面921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竖直面9211的上端与倾斜面9212的下端相连接。
可选地,最外侧的净化片921(最外侧的净化片结合图31中D所示)与壳体91的内壁面相抵接,进入口912和流出口913分别位于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相抵接处的两侧,结合图34所示,进入口912位于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相抵接处的下方,流出口913位于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相抵接处的上方。
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相抵接,从而减小最外侧的壳体91与壳体91之间的间隙,避免进入口912中的气流不经过流道9241而直接从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流至流出口913。可选地,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的抵接处设有密封件,以进一步增强最外侧的净化片921和壳体91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性。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相抵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壳体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抵接至最外侧的净化片上,或者,最外侧的净化片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抵接在壳体的内壁面上。
可选地,结合图31所示,进水水路93设置在最内侧的净化片921(最内侧的净化片结合图31中C所示)的内侧,且进水水路93的进水口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相连通,安装空间的底部结合图31中B所示。
最内侧的净化片921中间设有进水管,进水水路93包括进水管,或者最内侧的净化片921中间设有流道,进水水路93包括流道。进水水流设置在最内侧的净化片921的内侧,这样水流经过进水水路93的入水口流入进水水路93并将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流出时,水流可以到达从内到外的各个凹凸结构9213。
水位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进水水路93的进水口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相连通,安装空间911底部的水经过进水水路93流至凹凸结构9213,水流对空气进行清洗后,在水流重力的作用下,水流沿净化片921流下,再流至安装空间911的底部。
可选地,进入口912位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的水的上方,防止安装空间911底部的水经过进入口912流出安装空间911。
可选地,结合图31所示,净化结构92还包括连接结构96,连接结构96与多个净化片921相连接,连接结构96上设有连通孔,流道9241通过连通孔与流出口913相连通。
连接结构96实现多个净化片921之间的连接,增强净化结构92的结构稳定性。可选地,连接结构96与多个净化片921固定连接,例如连接结构96与多个净化片921相焊接或采用螺钉连接。
进入口912中的气流流经流道9241后,从连通孔流向流出口913,实现空气流通。可选地,结合图29所示,流出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流出口沿壳体的周向分布,且流出口对应凹凸结构的设置,结合图31所示,流出口位于凹凸结构的正上方。
可选地,水净化模块还包括水泵94和风机95。
结合图31所示,水泵94设置在进水水路93上,水泵94驱动安装空间911底部的水流入进水水路93并驱动进水水路93中的水流向出水口,再从出水口流向凹凸结构9213,实现水流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流向凹凸结构9213。可选地,水泵94位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提高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紧凑性。
结合图31所示,风机95位于净化结构92与流出口913之间,用于将空气排送至流出口913。
风机95为空气从进入口912到流出口913的流动提供驱动力,实现空气在安装空间911中的流动。可选地,风机95位于净化片921与凹凸结构9213之间。
可选地,凹凸结构9213呈波纹状,波纹状的凹凸结构9213易于加工,且能够使流经波纹结构的空气和水流呈紊流的状态。
可以理解,凹凸结构9213也可以不呈波纹状,例如呈锯齿形。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和一个或多个水净化模块。本实施例中空调主体主要指空调的室内机部分,其涵盖机壳810、设置于机壳810内部的电控组件、换热器850、风机、冷媒管路等多个部件;水净化模块为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或多种水净化模块,其设置于空调主体中,其能够在空调主体进行送风、制冷、制热、除湿等多种工作模式时配合进行净化工作,或者其也能够单独运行进行净化工作。
结合图35至图39所示,机壳810周侧设置有第三进风口811和第三出风口812;水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810内,气流从所述第三进风口811进入所述机壳810,流经所述水净化模块的内部,并从所述第三出风口812流出所述机壳810。
采用上述实施例,空气中的气流经过机壳810内的水净化模块的水洗净化后排出,提高了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获得较好的净化效果。
机壳810的第三进风口811与水净化模块的第三进风口811相连通,第三出风口812与水净化模块的第三出风口812连通,从而实现空气在机壳810与水净化模块之间的流通。
可选地,第三进风口811位于水净化模块的下部,第三出风口812位于水净化模块的上部。这样,能够更好的进行空气流通。空气中的杂质在重力作用下,下沉,故而室内中下方的空气质量比上方的空气质量差,通过第三进风口811位于水净化模块的下部,第三出风口812位于水净化模块的上部,质量较差的空气由第三进风口811进入,经过水净化模块的水洗净化,由第三出风口812排出至室内,获得洁净的空气;通过空调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循环净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可选地,结合图35所示,水净化模块位于机壳810内的下部。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循环净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水净化模块的洁净空气可继续向上输送,输送至空调的换热器,洁净的空气经过换热器后排至室内,从而获得温度、洁净度适宜的空气,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其中,结合图37所示,换热器850位于水净化模块的上方。这样,通过水净化模块和换热器850的竖向设置,有助于节约空调的占地面积。
可选地,空调还包括:架体860,设置于机壳810内,包括由底板861、第一侧板862、第二侧板863、背板864和顶板865围成的净化空间801;净化空间801被配置为放置水净化模块。这样,通过架体860安装水净化模块,提高其稳定性,防止因水洗净化时,发生振动,产生噪音。
可选地,净化空间801与架体860的最底部预设一定距离。这样,有助于室内的空气进入空调进行水洗净化。
可选地,第一侧板862和第二侧板863对称设置于架体860,与架体860可拆卸连接。第一侧板862、背板864和第二侧板863依次设置,且环绕底板861设置,均与底板861连接。水净化模块位于底板861。
可选地,底板861设有加强筋结构。这样,能够提高底板861的承载力,更好的起到承重作用。其中,加强筋结构包括多个板筋,多个板筋间隔分布于底板861的下表面。加强筋结构还包括由底板861的上表面向下凹陷的凹型槽8610,如图36所示。这样,通过凹型槽一方面起到加强作用,另一方面当水净化模块水洗净化时发生振动,还可通过凹型槽对振动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降噪处理。
结合图40和图41所示,形成于机壳810内部的净化空间801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对水净化模块的保护作用,硬质的机壳810能够减少或避免外部事物对于水净化模块的碰撞,从而有效保障了水净化模块的使用寿命。
这里,净化空间801的形状设计与水净化模块的外轮廓形状相适配。可选地,水净化模块整体外轮廓近似柱形,相应的,净化空间801可以设计为筒形。在实施例中,净化空间801整体尺寸大于该水净化模块外轮廓的尺寸,以便于水净化模块与净化空间801的装配。
可选地,对于柜式空调机型,换热器、风机等功能部件主要是设置在空调机体的中上部位置,因此为降低增设净化空间801对柜式空调的部件空间布局改动过大,本实施例是将净化空间801设置于柜式空调的下部。
为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的查看净化空间801内的水净化模块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机壳810对应净化空间801的部位开设有一视窗,视窗位于净化空间801的周侧位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该视窗从侧面看到处于净化空间801内部的水净化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视窗包括视窗口821和视窗罩板822;其中视窗口821为开设于机壳810上的一个开口,本实施例中的柜式空调近似柱形,视窗口821的周向长度可以设置为该柱形圆周周长的1/6至1/4,以使视窗口821的开设不会对机壳810整体承压能力造成过大影响;视窗罩板822罩设于视窗口821上,其能够起到对视窗口821的封闭作用,阻挡外部环境中的灰尘等污染物经由视窗口821进入净化空间801,以保障净化空间801内部环境的清洁度。
可选地,视窗口821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方形、矩形、圆形、三角形或菱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视窗口821设置为其它规则或不规则的形状。
可选地,视窗罩板822由透明或者半透明材质制成,如玻璃、透明塑料等,这样用户透过视窗罩板822能够正常的查看净化空间801的内部状况。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视窗罩板822相对于视窗口821可开合地设置,因此用户通过操作视窗罩板822可选择的敞开该视窗口821或者闭合该视窗口821,以方便的进行对净化空间801清洁、水洗模块取放等操作。
可选地,视窗罩板822和视窗口821通过卡凸和卡槽相配合的结构实现卡持固定。这里,视窗罩板822的外周缘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凸,视窗口821的外周缘对应卡凸的部位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槽,在视窗罩板822相对于视窗口821进行罩设装配时,每一卡凸插入对应的卡槽内,并且卡槽和卡凸之间能够构成卡持限位,从而视窗罩板822能够紧密固定在视窗口821上。
可选地,视窗口821的一侧边缘上另外设置有一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部分未被视窗罩板822覆盖,这样该弧形凹槽可作为用户撬动视窗罩板822进而使视窗罩板822和视窗口821分离的结构。
可选地,视窗罩板822与机壳810的外壁面平齐设置。实施例中,机壳810的外壁面为弧形面,则视窗罩板822也设置为对应弧度的弧形板面结构,这样在视窗罩板822与外壁面平齐地安装于视窗口821后,机壳810的外壁面没有多余的凸起,整体平滑美观。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由于用户可以通过操作视窗罩板822敞开视窗口821,因此又一可选地,视窗罩板822也可以采用非透明材质制成,用户在需要查看水洗模块的工作状态时,可以操作视窗罩板822敞开视窗口821实现。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水净化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喷淋水的方式吸附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因此需要持续性的消耗干净水,水净化模块设置有水箱,其作用为储存用于喷淋的干净水;由于水箱的干净水蓄水量存在上限,因此用户一般需要定期的对水箱进行加水补水;为方便用户对水箱的加水操作,视窗的口径设计需要满足至少可以使得水箱能够移入或移出机壳810。
例如,实施例中的水箱的形状近似饼形,其高度为8cm,直径为20cm,则相应的,视窗的口径可以设计为高度为12cm,宽度为25cm,使得视窗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水箱的高度和宽度,保证水箱能够较为容易的通过该视窗。
可选地,为了减少在水箱移入或移除过程中水箱与机壳810的碰撞,本实施例还在视窗内侧沿周缘布设有缓冲条,缓冲条能够起到缓冲减压的作用。可选地,缓冲条可以为棉条或者橡胶条。
可选地,架体860还包括:限位构件866,对称设置于底板861,与视窗相对设置。可选地,视窗与背板相对设置。这样,通过限位构件866防止水净化模块在安装时,位置不对应,导致无法安装,或安装后水净化模块不稳定,在使用中,发生异响,从而降低水净化模块的使用寿命。其中,限位构件866至少两个,并在底板861靠近背板864的位置对称设置,即一个限位构件866位于第一侧板862方向,另一个限位构件866位于第二侧板863方向,第一侧板862和第二侧板863对称设置。
可选地,限位构件866的上表面自底板861的上表面向背板864一侧,向上倾斜。这样,有助于防止水净化模块在安装时与限位构件866发生强制性的挤压,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例如,水净化模块在安装时,与限位构件866发生抵触,当用户继续推进水净化模块时,水净化模块受力可沿限位构件866的上表面向上移动,从而水净化模块发生倾斜,进而提醒用户调整水净化模块的位置。其中,限位构件866可为限位块。限位构件866的上表面可为斜面或曲面。
可选地,结合图37所示,背板864设置有镂空部8640,镂空部8640被配置为安装水净化模块的管件。这样,通过镂空部8640可以实现水净化模块的管件的固定以及空调的其它关键的固定。其中,镂空部8640可为多个,均匀设置于背板864,一方面美观,另一方面便于加工制造。管件可以贯穿于镂空部8640,通过镂空部8640周围的背板864限制其移动。其次,通过镂空部8640还可实现水净化模块与外部空气的流通,外部空气进入机壳810后,还可从镂空部8640进入水净化模块。
可选地,结合图37所示,第一侧板862设有第一凹槽8620;第二侧板863设有与第一凹槽8620相对的第二凹槽8630;其中,第一凹槽8620和第二凹槽8630限定出一用于安装水净化模块的风机罩壳的空间。这样,通过第一凹槽8620和第二凹槽8630限定出的空间安装风机罩壳,风机罩壳嵌置于第一凹槽8620和第二凹槽8630内,其中,风机罩壳510的第一方向出风口511与净化空间801的视窗一致。风机罩壳510可拆卸连接于第一侧板862、第二侧板863和架体860。风机罩壳的第一方向出风口511与机壳810的第三出风口812相对应。
可选地,机壳810包括:多个片体813,与架体860可拆卸连接。这样,多个片体813依次环绕架体860设置,一方面,便于对空调的不同部位进行维护;其次,便于加工制造和安装。例如,机壳810由四个片体813依次连接围成,其中,片体813与片体813之间可通过连接件连接,片体813一侧与连接件连接,另一侧连接于架体860;连接件814竖向设置,一端与架体86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悬空。
可选地,第三进风口811与第三出风口812的气流方向部分或全部相同。这样,有助于克服空调受安装位置的限制。例如,第三进风口811与第三出风口812同侧进风,空调可安装在一个角落,以安装位置处为原点,向外辐射输送洁净的空气,提高室内的空气质量。当第三进风口811和第三出风口812的气流方向部分相同时,有助于防止洁净的空气和带有杂质的空气混合,降低净化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35和图39所示,第三出风口812设有网状结构8120。这样,通过网状结构8120可对输出的气流携带的水滴进行阻挡,进一步的减少气流中的水滴含量,防止降低室内空气的温度,提高空气净化效果。其次,美观,易清洁。
可选地,第三出风口812的网状结构8120可为多个间隔均匀分布的网孔或网格。可与机壳810一体成型,也可对机壳810进行冲压形成。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结合图42和图43所示,空调主体还包括接水盘和排水管路840。其中,接水盘一般设置于换热器的下部,由于空调在运行制冷和除湿等模式时换热器的温度较低,因此在换热器表面会凝结较多的冷凝水,这部分冷凝水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滴落至接水盘中,排水管路840与接水盘相连通,其用于将接水盘内汇集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侧。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接水盘汇集的冷凝水的再利用,供水组件300设置有一冷凝水进口,该冷凝水进口与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相连通,这样在冷凝水流经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时,至少部分冷凝水会被分流至供水组件300内,这部分分流的冷凝水可以作为供水组件300的补充水源,有效降低了用户对水净化模块补水加水的频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冷凝水进口通过三通阀841与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相连通;其中,三通阀841包括一个阀入口和两个阀出口(第一阀出口和第二阀出口),其能够在第一通断状态和第二通断状态之间切换,其中第一通断状态为阀入口与第一阀出口连通、第二阀出口阻断,第二通断状态为阀入口与第一阀出口阻断、第二阀出口连通。
这里,三通阀841串接于上游管段,阀入口和第二阀出口分别上游管段相连通,第一阀出口与冷凝水进口相连通。因此,在需要对供水组件300进行冷凝水补充时,可以控制三通阀841切换至第一状态,使得流经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的冷凝水能够经由第一阀出口流向供水组件300的冷凝水进口;而在不需要对供水组件300进行冷凝水补充时,则可以控制三通阀841切换至第二状态,使得冷凝水可以经由排水管路840直接排除至室外侧。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由于冷凝水是从换热器上滴落的,因此冷凝水中可能会混合换热器上的灰尘等污染物,混合有污染物的冷凝水如果作为水净化模块的净化水源则会极大降低实际的空气净化效果,针对这一可能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在冷凝水进口处设置有一过滤件842,过滤件可用于在冷凝水流入供水组件300之间进行净化,以滤除其中可能混合的污染物,使得净化后的冷凝水能够满足进行空气净化的水质要求。
本实施例中,过滤件842包括套筒和滤芯;其中套筒两端分别与三通阀841的第一阀出口、冷凝水进口相连通,滤芯设置在套筒内,这样经由三通阀841的第一阀出口分流出的先流经套筒,并在套筒内被滤芯净化,之后流入供水组件300。可选地,套筒为直管或者弯管,以适配空调内的不同空间安装需求。
这里,滤芯在经过一段的使用后,其内部吸附的污染物较多、净化效果变差,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更换,本实施例中套筒与三通阀841的第一阀出口、冷凝水进口为可拆卸式连接。可选地,可拆卸式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螺纹连接,法兰连接等。
可选地,滤芯类型包括活性炭滤芯、聚丙烯熔喷滤芯、聚酯滤芯或陶瓷滤芯。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就水净化模块及其相关结构在柜式空调的安装方式而言,冷凝水进口的空间安装高度低于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的空间安装高度,具体为三通阀841相对于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的连接位置的空间安装高度高于冷凝水进口的空间安装高度,这样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从上游管段流动至冷凝水进口,无需额外加装输送冷凝水的泵等驱动装置。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水净化模块的集水箱自身具有储水上限,因此在集水箱内储存的脏水水量较多时需要将其排除,本实施例中的集水箱的出口端与排水管路840的下游管段相连通,使得集水箱内的脏水能够经由排水管路840排除至室外侧。
可选地,集水箱的出口端设置有单向阀,单向阀限定的水流流向为从出口端流向下游管段,以减少出现因排水管路840堵塞所导致的脏水反流情况的出现。
这里,就水净化模块及其相关结构在柜式空调的安装方式而言,集水箱的出口端的空间安装高度高于排水管路840的下游管段的空间安装高度,这样使得集水箱内的脏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排水管路840的下游管段,无需额外加装输送脏水的泵等驱动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周侧设置有第三进风口和第三出风口;
水净化模块,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气流从所述第三进风口进入所述机壳,流经所述水净化模块的内部,并从所述第三出风口流出所述机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架体,设置于所述机壳内,包括由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背板和顶板围成的净化空间;所述净化空间被配置为放置所述水净化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空间设有一视窗,所述视窗与所述背板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
限位构件,对称设置于所述底板,与视窗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件的上表面自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向所述背板一侧,向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设置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被配置为安装水净化模块的管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板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第二侧板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对的第二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限定出一用于安装所述水净化模块的风机罩壳的空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多个片体,与所述架体可拆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气流方向部分或全部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出风口设有网状结构。
CN202020732031.7U 2020-05-06 2020-05-06 空调 Active CN212720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2031.7U CN212720006U (zh) 2020-05-06 2020-05-06 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2031.7U CN212720006U (zh) 2020-05-06 2020-05-06 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20006U true CN212720006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4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2031.7U Active CN212720006U (zh) 2020-05-06 2020-05-06 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200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3227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0463280U (zh) 空气净化模块、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2720006U (zh) 空调
CN212227238U (zh) 一种空调
CN113623755B (zh) 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净化腔、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212431102U (zh) 一种空调
CN218296143U (zh) 水洗空气净化器
CN113623751A (zh) 空调
CN113623757A (zh) 一种空调
CN113623753B (zh) 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4B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41B (zh) 集水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3623749B (zh) 水净化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56B (zh) 水路结构、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2B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2431103U (zh) 水净化模块、空调
CN113623754B (zh) 风机罩壳、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61B (zh) 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5B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2431109U (zh) 应用于挂式空调的水洗模块、挂式空调
CN213032101U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3032102U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2417374U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43B (zh) 水净化模块、空调
CN113623747B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