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32101U -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 Google Patents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32101U
CN213032101U CN202020731024.5U CN202020731024U CN213032101U CN 213032101 U CN213032101 U CN 213032101U CN 202020731024 U CN202020731024 U CN 202020731024U CN 213032101 U CN213032101 U CN 213032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ir
nozzle
purification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310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超
刘德昌
田志强
马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Smart Technology R&D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310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32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32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32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对喷件,该对喷件包括:第一喷头,包括第一喷嘴;第二喷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设置的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的间距为H,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的直径均为d,且,d小于或等于H。本申请公开的对喷件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喷头,使得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碰撞并产生水雾或水滴,同时,当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直径时,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产生水雾或水滴,对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本申请还公开包含该对喷件的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Description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例如涉及一种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尤其是空气污染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污染物进入到人们的体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人们对如何净化空气的问题也变得越为越为关注,各种空气净化器也就应运而生。人们为了节约开支,故在空调上附加了空气净化的功能。
目前家庭中使用的空调都是采用干式多层过滤吸附的方法对空气进行净化,再配以各种催化、分解方法。在长期使用干式过滤的方法后,由于滤网无法进行清洗,后期只能对滤网进行更换,增加了后期的维护成本。当然,也有采用加湿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净化的空调,如将水淋湿在海绵或者布条上,使空气通过海绵或布条,这样对空气进行净化。采用这种方式虽然能将空气加湿,但过滤掉的粉尘会积累在海绵或布条上,长时间使用的话净化效果也会变得越来越差。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空调采用加湿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净化,会随着长时间使用而导致净化效果变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以解决现有空调采用加湿的方式对空气进行净化,会随着长时间使用而导致净化效果变差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对喷件包括:第一喷头,包括第一喷嘴;第二喷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设置的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的间距为H,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的直径均为d,且,d小于或等于H。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公开的对喷件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喷头,使得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碰撞并产生水雾或水滴,同时,当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直径时,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产生水雾或水滴,对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净化模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净化腔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路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罩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罩壳的后视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水路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水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喷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喷件的示意图;
图2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对喷件与水净化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2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个集水组件与空气输入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3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集水组件与空气输入组件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水净化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38是图37中的A部放大图;
图3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泵与防震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泵与防震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2是图41所示的水净化模块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3是图42中H-H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5是图44中F-F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水净化模块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中视窗罩板已拆卸于视窗口;
图4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净化腔;101、第一进风口;102、第一出风口;103、进气口;104、安装孔; 110、第二筒体;111、第二中空部;120、第三筒体;121、第三中空部;130、第一衔接部;131、汇集段;132、回流段;133、导流槽;140、第二衔接部;150、第一筒体; 160、降噪模块;161、第一降噪模块;162、第二降噪模块;
200、对喷件;201、对喷件主体;202、喷水管;203、进水管;210、第一喷头; 211、第一喷嘴;220、第二喷头;221、第二喷嘴;230、第一挡片;231、缓风腔;232、雾化夹层;233、挡风边沿;240、第二挡片;250、卡接凸起;260、增压模块;
300、供水组件;310、水箱;311、本体;312、水箱盖;313、把手;314、安装缺口;315、滑槽;316、遮挡沿;317、观察口;320、供水管件;321、插接部;322、流通通道;323、水流通道;324、顶出机构;325、连通孔;330、水泵;331、水泵本体; 332、水泵底座;3321、通孔;340、供水管道;350、防震垫块;351、凸柱;352、连接孔;353、限位片;354、缓冲层;
400、集水组件;410、挡水沿;411、弯折部;420、引流管;421、第一端;422、第二端;430、集水箱;432、污水检测模块;433、清洗口;434、集水箱盖;435、密封圈;436、密封槽;437、出水口;438、第一排水管;439、避让缺口;
510、风机罩壳;511、第一方向出风口;512、第二方向出风口;513、第二进风口;520、第一格栅;540、第二方向出风通道;550、离心风机;
600、防水盖;610、第一中心盖板;620、第一环形盖板;630、第一环形衔接部; 631、斜格栅;632、折线形通道;
700、出风盖;710、第二中心盖板;720、第二环形盖板;730、第二环形衔接部; 731、格栅;732、出风通道;
801、净化空间;810、机壳;840、排水管路;900、连通通道;
91、壳体;911、安装空间;912、进入口;913、流出口;92、净化结构;921、净化片;9211、竖直面;9212、倾斜面;9213、凹凸结构;9241、流道;9242、流道的入风口;93、进水水路;94、水泵;95、风机;96、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净化模块,包括空气输送组件和水输送组件。
空气输送组件和水输送组件限定有共同使用的净化腔100,并设有进气口103和出风通道732,进气口103和出风通道732均与净化腔100相连通,空气在该净化腔100 内被通过水洗的方式实现净化。这里,为了便于解释本实施例的产品结构,分别对净化腔100与空气输送组件相关的部件的配合结构,与水输送组件相关的部件的配合结构做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空气输送组件包括:进风风路,设置于水净化模块的下部并从周侧方向进风;净化风路,与进风风路相连通,其被设置为沿竖向方向送风并对气流进行水洗净化;出风风路,与净化风路相连通,被设置为排出净化后的气流。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进风风路、净化风路和出风风路由下往上依次设置,实现竖向送风模式,便于净化风路对气流水洗净化后,气流携带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与向上流动的气流分离,有助于减少气流中水滴的含量,提高输送至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可选地,水净化模块包括第一筒体150,围限出进风风路,第一筒体150的侧壁开设有进气口103;净化腔100的第二筒体110设置于第一筒体150 上方且与第一筒体150连通。结合图2所示。这样,通过第一筒体150和第二筒体110 实现周侧进风,沿竖向方向送风的送风模式,便于气流在第二筒体110进行水洗净化。
在本实施例中,净化腔100是作为空气输送组件的净化风路。
结合图6至图8所示,净化腔100包括:第二筒体110,设有第一进风口101,包括与第一进风口101连通的第二中空部111;第三筒体120,设置于第二筒体110上方且顶部设有第一出风口102,包括与第一出风口102连通的第三中空部121;第二衔接部14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外延伸至第三筒体120的侧壁,连接第二筒体110和第三筒体120;其中,第二筒体110的侧壁设置有与水输送组件的对喷件配合的安装孔 104。
这里,净化腔100通过第一进风口101与第一筒体150的进气口103相连通,以及通过第一出风口102与出风通道相连通。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气流经第二筒体110进入第三筒体120,并在第二筒体110内进行水洗净化,基于第二衔接部140自第二筒体110侧壁向外延伸至第三筒体120的侧壁,连接第二筒体110和第三筒体120,从而,水幕的可覆盖面积大于气流由第二筒体 110流向第三筒体120的横截面积,有效提高水幕对气流进行净化时的覆盖范围,提高净化效果。
气流从第二筒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01进入第二中空部111,在第二中空部111和第三中空部121内竖向送风,对气流的水洗净化,便于第二筒体110的对喷件对气流水洗净化后,气流携带的水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从而与向上流动的气流分离,有助于减少气流中水滴的含量,提高输送至室内环境的空气质量。
第二衔接部14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外延伸至第三筒体120的侧壁,连接第二筒体110和第三筒体120可以得到,第三筒体120的通风面积大于第二筒体110的通风面积,这样,便于在第三筒体120的第一出风口102处设置出风盖和防水盖,减少第二中空部111的出风气流对出风盖的冲击力;其次,有助于通过出风盖和防水盖降低气流中携带的水滴,提高净化后的空气质量。
可选地,第二筒体110包括:第一衔接部13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内延伸,环绕形成第二筒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01。这样,有助于实现水幕对进气气流的全面覆盖。
第一衔接部130自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向内延伸环绕形成第二筒体110的第一进风口101可以得到,第二筒体110的第二中空部111的通风面积大于第一进风口101的通风面积,从而当对喷件设置于第二筒体110的侧壁时,有助于实现第二筒体110内的水幕对进气气流进行全面覆盖。
对喷件形成的水幕对流经的气流进行水洗净化时,水幕中的水滴在气流的冲击下,向外飞溅至第二筒体110的侧壁和第一衔接部130,通过第一衔接部130可以对飞溅的水滴进行回收。
可选地,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倾斜设置。这样,有助于飞溅至第二筒体110和第一衔接部130的水滴向下流动,便于收集回收脏水。例如,当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的部分倾斜设置时,脏水可汇集到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未倾斜的部分,第一衔接部130还可起到收集一定量脏水的作用;当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全部倾斜设置时,脏水直接流入用于脏水回收的装置,第一衔接部130上表面不再存留收集脏水。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第一衔接部130包括:汇集段131,环绕第二筒体 110的第一进风口101;回流段132,环绕汇集段131,且被第二筒体110环绕;其中,回流段132的上表面自第二筒体110一侧向汇集段131一侧,向下倾斜。这样,通过回流段132对飞溅的水滴进行汇流并引流至汇集段131,通过汇集段131收集脏水,在排放不及时的情况下,可存留一定量的脏水。
可选地,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高于或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这样,有助于引流汇集脏水。例如,当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高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时,汇集段131在存留一定量脏水的时候不会占用回流段132 的空间;当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即,与汇集段131连接处的回流段132的上表面和汇集段131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这样,有助于避免脏水由回流段132流向汇集段131产生水流噪音。
可选地,第一衔接部130的回流段132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导流槽133;其中,导流槽133的底面高于或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这样,通过导流槽133可以将飞溅的水滴进行汇流并引流至汇集段131。例如,当导流槽133的底面高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时,汇集段131在存留一定量脏水的时候不会占用回流段132的空间;当导流槽133 的底面等于汇集段131的上表面,即,导流槽133的底面和汇集段131的上表面为同一平面,这样,有助于避免脏水由导流槽133流向汇集段131产生水流噪音。
可选地,导流槽133自第二筒体110一侧向汇集段131一侧,向下倾斜。这样,有助于将飞溅的水滴汇流并引流。
可选地,多个导流槽133沿径向延伸且沿周向间隔排布,且,均朝向第一衔接部130的轴线设置。这样,通过导流槽133对飞溅的水滴汇流并引流。
可选地,导流槽133的顶端靠近或接触第二筒体110的侧壁。这样,当导流槽133 的顶端接触第二筒体110的侧壁时,可以更好的对第二筒体110侧壁上的水滴进行汇流并引流;当导流槽133的顶端靠近第二筒体110的侧壁时,便于第一衔接部130与第二筒体110连接,防止连接处缝隙因脏水汇集产生裂缝。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水净化模块还包括防水盖600和/或出风盖700。防水盖600和出风盖700设置于第一出风口102上。防水盖600上设置有多个折线形通道632,且多个折线形通道632呈环形设置;出风盖700上设置有多个出风通道732,且多个出风通道732呈环形设置。防水盖600通过折线形通道632的设置可将净化空气中携带的部分水汽或水分子团被拦截,并在重力作用下流回净化腔100内,从而有效减小流出的气流中的含水量。出风盖700对流出净化腔100的净化空气进行导流,降低净化空气的流速,从而实现更加平稳的出风效果。
可选地,出风盖700在下侧,防水盖600在上侧。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的剖视图;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图12 的局部放大图。
结合图11至图1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包括第一中心盖板610、第一环形盖板620和第一环形衔接部630。第一环形盖板620与第一中心盖板610同轴;第一环形衔接部630,连接第一中心盖板610和第一环形盖板620,包括排列设置的多个斜格栅631,且相邻的斜格栅631之间构成折线形通道632。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防水盖,通过连接第一中心盖板和第一环形盖板的相邻的斜格栅之间构成了折线形通道,经过该通道的气流中含有的水汽或水分子团流动过程中被拦截,并在重力作用下沿格栅壁向下流淌,从而有效减小经由防水盖流出的气流中的液滴水量。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14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包括第二中心盖板710、第二环形盖板720和第二环形衔接部730。第二环形盖板720与第二中心盖板710同轴设置;第二环形衔接部730,连接第二中心盖板710和第二环形盖板720,包括沿周向设置的多个出风口;出风口设有格栅731;相邻的格栅731之间构成出风通道732。
可选地,第二环形衔接部730沿周向设有多个出风口,出风口设有多个格栅731,相邻的格栅731之间构成出风通道。这样,能够使空气沿出风通道732从出风盖的一侧平稳地流动至风盖的另一侧。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盖,通过设置在出风口的格栅,能够分散沿净化腔吹出的空气,有效降低空气的流速,从而实现更加平稳的出风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环形衔接部730自第二环形盖板720一侧向第二中心盖板710 一侧向上倾斜设置。第二环形衔接部730和第二中心盖板710之间形成夹角。这样,能够分散沿净化腔吹出的空气,并改变空气流动的方向,有效降低了空气的流速,实现了平稳的出风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4、图15和图16所示,出风风路包括:风机罩壳510,设置于第二筒体110上方且与第二筒体110连通,侧壁开设有出风口;离心风机550,设置于风机罩壳510内,被配置为将气流从进风口吸入,流经进风风路和净化风路后从出风口排出。这样,通过离心风机550将洁净的空气从风机罩壳510的出风口排出,出风口设置在风机罩壳510的侧壁,便于送风。风机罩壳510设置于第二筒体110的上方,气流向上流动的过程中,有助于气流与水滴分离,进一步的减少净化后空气中的水滴含量,避免增加室内空间的湿度。
可选地,风机罩壳510的出风口包括:第一方向出风口511,设置于风机罩壳510 的侧壁的第一位置,设置有多个可转动的第一格栅520,被配置为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外部环境,如图4所示。这样,通过可转动的第一格栅520,控制第一方向出风口511 的气流流量,提高舒适性。
第一位置位于风机罩壳510的前侧,其中,“风机罩壳510的前侧”可以理解为:面向用户的一侧。这样,有助于离心风机550将净化后的空气直接吹向用户,使用户获得较好的感受。
可选地,风机罩壳510的出风口还包括:第二方向出风口512和第二方向出风通道540,第二方向出风口512设置于风机罩壳510的侧壁的第二位置,被配置为将净化后的空气排出至换热器的进风侧;其中,风机罩壳510的第二位置与风机罩壳510的第一位置相对设置,如图15所示。这样,有助于提高经过换热器后排出的空气的质量。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对设置,在第一方向出风口511和第二方向出风口512同时出风时,互不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风机罩壳还包括第二进风口513,设置于罩壳主体的底壁,被配置为吸入净化腔净化后的空气。可选地,第二进风口513与水净化模块的出风口连接。这样能够保证通过水净化模块净化后的空气直接通过风机被送入室内或者室内换热器的进风侧。
水净化后的空气有两种控制模式,及两个风道,一种是净化后的空气通过风机前外壳,再经过前面板吹出;一种是通过风机后外壳,经过风道向上吹向换热器,经过换热器的冷凝作用冷凝后重新回到水净化的净化腔100,这样减少用户换水的频次同时避免过多的水汽流入室内,实现对室内的湿度控制。或者,水洗后的空气根据不同的室内湿度需求,来控制净化后的空气的流动,一种是直接出吹,另一种是通过风道进入换热器,经过换热器的除湿功能,将冷凝后的水回流到水洗净化模块中。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水净化模块,通过对空气进行水洗,实现对空气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的三度调节;通过水洗空气的技术实现“无耗材”净化、纯生态环保、享受雨后清新空气;通过模拟大自然现象,产生对人身体有益的生态负离子。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水输送组件包括水净化组件、进水水路和回水水路。
结合图17至图2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水净化组件,包括净化腔100和对喷件200。对喷件200设置于净化腔100内;对喷件200能够使水流对向喷射并在水流发生碰撞后在净化腔100内形成水雾或水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水净化模块的水净化组件中,对喷件200利用对向喷射出的水流的对撞,产生水雾或水滴,水雾或水滴弥漫在整个净化腔100内,能完全覆盖气流的流路截面,对流经净化腔100的气流进行全面的水洗净化。而且,对喷件产生的水雾或水滴的雾化效果更好,水滴粒径更小更均匀,起到更好的水洗净化效果。
对喷件200包括喷头和进水口,对喷件200的喷头和对喷件的进水口相连通,喷头位于净化腔100内,用于向净化腔100内喷水。进水水路的出水口与对喷件的进水口相连通。回水水路的进水口与净化腔100相连通,用于将净化腔100中的水流导出净化腔 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3至图26所示,对喷件200的喷头包括第一喷头210和第二喷头220。第一喷头210包括第一喷嘴211,第二喷头220包括第二喷嘴221,第二喷嘴221与第一喷嘴211相对设置;第一喷头210和/或第二喷头220上设置有挡片。对喷件利用相对的两个喷头喷射出的水流的对撞,产生水雾或水滴,水雾或水滴弥漫在净化腔100内,对流经净化腔100的气流进行水洗净化。挡片的设置,可以帮助对喷件200 形成更好的水雾效果,形成更小的液滴,并弥漫在整个净化腔100的腔体内部,使流经净化腔100的空气充分地与水接触,达到水洗净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挡片包括第一挡片230和/或第二挡片240,第一挡片230设置于第一喷嘴211的周向或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第二挡片240设置于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的背向位置上。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挡片230设置于喷嘴(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使对向的喷嘴喷出的水撞击在第一挡片230上,提高水雾效果。第二挡片240设置在所在喷头的与喷射方向相反的方向侧的位置(即,背向位置)上,对喷射处出的水流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外界环境对水流的影响。例如,对喷件200处于净化腔100的气流风路上,气流会使喷射水流发生偏移,导致相对喷射的水流的对冲效果变差,影响水雾的形成,亦会使得形成的水雾或水滴向出风侧偏移,进而影响水雾的形成,最终导致净化效果降低。
可选地,第二挡片240设置于迎风侧的第一喷头210或第二喷头220上,且位于进风与迎风侧的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之间,以为对喷件200的第一喷嘴211和第二喷嘴221提供很好的防护作用。
本公开实施例的对喷件至少具有以下三种结构,第一种对喷件,结合图23所示,在第一喷嘴211的周向和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均设置第一挡片230。第二种对喷件,结合图25所示,在迎风侧的第一喷头210或第二喷头220的背向位置上设置第二挡片 240。第三种对喷件,结合图27所示,在第一喷嘴211的周向和第二喷嘴221的周向上均设置第一挡片230,在迎风侧的第一喷头210的背向位置上设置第二挡片240。依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对喷件200即可。
可选地,第一喷头210上的第一挡片230与第二喷头220上的第一挡片230形成有雾化夹层232。雾化夹层232能够使碰撞后的水滴进行再次碰撞。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挡片230的面积小于第二挡片240的面积。两种挡片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面积不同。可选地,第一挡片230的直径为第一喷嘴211的直径或第二喷嘴221的直径的2~4倍。第二挡片240的直径为第一喷嘴211的直径或第二喷嘴221 的直径的6~10倍。
可选地,第一挡片230的直径范围为4mm~8mm。例如,第一挡片230的直径范围为4.5mm~7.5mm。例如,第一挡片230的直径范围为5mm~7mm。例如,第一挡片 230的直径范围为6.5mm~7.5mm。例如,第一挡片230的直径为7mm。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对喷件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喷头,使得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碰撞并产生水雾或水滴,水雾或水滴的面积呈圆形,同时,第一挡片能够减弱空调内的风对水雾或水滴的影响,并促使碰撞后的水滴进行再次碰撞,加强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可选地,结合图23所示,第一挡片230的形状包括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例如,当第一挡片的形状采用圆形时,圆形的第一挡片能够使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产生水雾或水滴,对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结合图24所示,第一挡片230远离第一喷嘴211和/或第二喷嘴221的一侧面设置有缓风腔231。可选地,第一喷头210上的第一挡片230远离第一喷嘴211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缓风腔231。可选地,第二喷头220上的第一挡片230远离第二喷嘴 221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缓风腔231。可选地,第一喷头210上的第一挡片230远离第一喷嘴211的一侧面设置有缓风腔231,并且第二喷头220上的第一挡片230远离第二喷嘴221的一侧面设置有缓风腔231。
可选地,第一挡片230上远离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挡风边沿233,挡风边沿233沿第一挡片230周向设置,挡风边沿233围设成缓风腔23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一挡片上设置缓风腔,空调内的风先进入第一挡片的缓风腔并降低风速,之后在经过水雾时,由于风速降低,风对水雾的影响减弱,使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结合图24所示,第一喷嘴211的直径与第二喷嘴221的直径相同。例如,第一喷嘴211的直径可视为喷水孔的孔径,或第一喷嘴211的直径可视为喷水孔的内径。通过使第一喷嘴的直径与第二喷嘴的直径相同,能够使产生的水雾密度更加均匀,使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结合图24所示,第一喷嘴211与第二喷嘴221的间距为H,第一喷嘴211 与第二喷嘴221的直径均为d,且,d小于或等于H。例如,H的取值范围为1mm~6mm。例如,H的取值范围为2mm~5mm。例如,H的取值范围为2.5mm~4.5mm。例如,H 的取值范围为3mm~4mm。例如,H的取值为3.5mm。例如,d的取值范围为1mm~ 3mm。例如,d的取值范围为1.5mm~2.5mm。例如,d的取值为2mm。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对喷件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喷头,使得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碰撞并产生水雾或水滴,同时,当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间距小于或等于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的直径时,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产生水雾或水滴,对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d与H的比例范围为1:1~2。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间距H与第一喷嘴的直径d的比值,能够使第一喷头与第二喷头喷射出的水流撞击形成的水雾或者水滴的密度更加均匀,能够对进入空调内的空气起到更好的水洗效果。
可选地,d与H的比例范围为1:1~1.25。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调整间距H与第一喷嘴的直径d的比值,能够使第一喷头与第二喷头喷射出的水流撞击形成的水雾或者水滴的密度更加均匀,能够对进入空调内的空气起到更好的水洗效果,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结合图2所示,第一喷嘴211与第二喷嘴221同轴心设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喷嘴与第二喷嘴同轴心设置,从第一喷嘴喷射出的柱状水流与从第二喷嘴喷射出的柱状水流对撞时,提高了两股水流对撞的精准度,也使得第一喷头与第二喷头喷射出的水流撞击形成的水雾或者水滴的密度更加均匀,净化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喷件200的呈对向设置的两个喷嘴位于净化腔100的轴线上。即第一喷嘴211和第二喷嘴221位于相对设置的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的轴线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5所示,对喷件200的喷射方向与流经净化腔100的气流的流动方向平行。即,对喷件200对喷形成的水雾层沿与气流垂直的方向扩散,以保证水雾可以覆盖气流的流路截面,保证流经的气流均通过水雾或水滴完成水洗。
可选地,结合图24所示,第一挡片230的直径为第一喷嘴211的直径或第二喷嘴221的直径的2~4倍。当从第一喷嘴喷出的水流与从第二喷嘴喷出的水流相撞时,产生水雾的同时还会产生一些水滴或者小水流,通过调整第一挡片与第一喷嘴的直径的倍数关系,能够使得水滴或小水流在雾化夹层内再次相撞,再次形成水雾,使得水雾的密度更加均匀,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第二挡片240的直径大于第一喷嘴211的直径或第二喷嘴221的直径。
可选地,第二挡片240的直径范围为12mm~20mm。例如,第二挡片240的直径范围为13mm~19mm。例如,第二挡片240的直径范围为14mm~18mm。例如,第二挡片240的直径范围为14.5mm~17.5mm。例如,第二挡片240的直径范围为15mm~ 17mm。例如,第二挡片240的直径范围为15.5mm~16.5mm。例如,第二挡片240的直径为16mm。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对喷件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喷头,使得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碰撞并产生水雾或水滴,水雾或水滴的面积呈圆形。从空调的进风口进入的风吹动水雾朝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偏移,而在靠近进风口的第一喷头或第二喷头上设置第二挡片,第二挡片能够减弱空调内的风对水雾或水滴的影响,减小水雾朝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偏移的距离,加强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可选地,第二挡片240的形状包括圆形,或矩形,或多边形。例如,当第二挡片的形状采用圆形时,圆形的第二挡片能够减弱空调内的风对两个喷头对喷产生的水雾的影响,使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更加均匀的产生水雾或水滴,对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结合图26所示,第二挡片240远离第一喷嘴211和/或第二喷嘴221的一侧面设置有缓风腔231。可选地,第一喷头210上的第二挡片240远离第一喷嘴211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缓风腔231。可选地,第二喷头220上的第二挡片240远离第二喷嘴221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缓风腔231。可选地,第一喷头210上的第二挡片240远离第一喷嘴211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缓风腔231,并且第二喷头220上的第二挡片240远离第二喷嘴221的一侧面一体成型有缓风腔231。
可选地,第二挡片240上远离第一喷嘴211或第二喷嘴221的一侧面上一体成型有挡风边沿233,挡风边沿233沿第二挡片240周向设置,挡风边沿233围设成缓风腔231。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第二挡片240上设置缓风腔,从空调的进风口进来的风先进去第二挡片240的缓风腔并降低风速,第二挡片240的直径大于第一喷嘴211的直径,能够更有效的降低风对水雾的影响,使得空气的水洗净化效果更好。
可选地,结合图25所示,第二挡片240的直径为第一喷嘴211的直径或第二喷嘴221的直径的6~10倍。当从第一喷嘴211喷出的水流与从第二喷嘴喷出的水流相撞时会产生大量水雾,通过调整第二挡片240与第一喷嘴211的直径的倍数关系,第二挡片 240能够减弱空调内的风对水雾或水滴的影响,减小水雾朝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偏移的距离,加强了空气的净化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6所示,对喷件200的进水管203设置有增压模块260。
可选地,对喷件200的进水管203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增压模块260。增压模块260 可采用新为诚厂家生产的型号为ASP3820的水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对喷件200的进水管上设置增压模块260,为进入对喷件200内的水流提供压力,保障了从第一喷嘴211喷出的水流与从第二喷嘴221喷出的水流按照一定流速相撞并产生大量密度均匀的水雾。例如,从第一喷嘴211喷出的水流与从第二喷嘴221喷出的水流按照20cm/s的速度相撞。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水净化模块通过在净化腔内设置对喷件200,对喷件200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喷头,使得两个喷头喷出的水流碰撞并产生水雾或水滴,水雾或水滴的面积呈圆形,同时,第一挡片能够减弱空调内的风对水雾或水滴的影响,并促使碰撞后的水滴进行再次碰撞,加强了水净化模块的水洗净化效果。
可选地,净化腔100的腔壁上设置有安装孔104。例如,净化腔100的腔壁上一体成型有安装孔104,安装孔104可视为通孔。在净化腔的腔壁上设置安装孔,便于安装固定对喷件。
可选地,结合图28所示,对喷件200的主体上设置有与安装孔104卡接的卡接凸起250。对喷件200的主体可视为对喷件主体201。例如,对喷件主体201上一体成型有与安装孔104相适配的卡接凸起250。通过将对喷件主体上的卡接凸起卡接于安装孔内的方式,实现了对喷件卡接于净化腔内,便于对喷件更稳定地固定于净化腔的腔壁上。
可选地,卡接凸起250为圆柱状。卡接凸起设置于安装孔内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或圆角,便于卡接凸起更容易卡接于安装孔104内。
可选地,该对喷件200还包括对喷件主体201。例如,对喷件主体20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两根横向设置的喷水管202,每根喷水管202上远离对喷件主体201的一端一体成型有一个喷头。每个喷头上一体成型有一个喷水孔。其中,一根喷水管202上的喷头为第一喷头210,另一根喷水管202上的喷头为第二喷头220。第一喷头210上的喷水孔可视为第一喷嘴211,第一喷嘴211朝向第二喷头220设置。第二喷头220上的喷水孔可视为第二喷嘴221,第二喷嘴221与第一喷嘴211相对设置。对喷件主体201远离喷水管202的一端设置有进水管203,每根喷水管202均贯穿对喷件主体201与进水管 203的一端连通,进水管203的另一端与水泵330连通。
结合图29所示,本公开实施例的水净化模块还包括降噪模块160,其中降噪模块160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内壁上,用于将净化腔100中滴落的水滴打散。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净化模块,在水净化模块的净化腔100的内壁上设置降噪模块160,将净化腔100中滴落的水滴打散。这样,打散的水滴变小,与净化腔100 的内壁相互碰撞的声音减小,能够有效降低水净化模块在对空气水洗净化过程中产生的噪音。
可选地,降噪模块160被设置为环形网状结构,环形网状结构沿净化腔100的内壁布设。这样,环形网状结构能够将滴落至净化腔100内壁的水滴阻拦并进一步打散,避免水滴直接冲击净化腔100的内壁而造成较大噪声。
可选地,环形网状结构的圆形网格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10~30um(微米)。这样,有助于将水滴充分打散。
可选地,结合图29和图30所示,降噪模块160包括第一降噪模块161和第二降噪模块162,其中:第一降噪模块161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内侧壁上;第二降噪模块162 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内底壁上。第一降噪模块161和/或第二降噪模块162被设置为环形网状结构。这样,第一降噪模块161将滴落至净化腔100内侧壁的水滴阻拦并进一步打散,第二降噪模块162将滴落至净化腔100内底壁的水滴阻拦并进一步打散,能够有效减小水滴与净化腔100内侧壁、内底壁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噪声,从而很好地降低水净化模块水净化过程中的噪音,并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第一降噪模块161设置于净化腔100的第二中空部的内侧壁上。由于水滴溅落至净化腔100内侧壁时的速度较大,二者相互碰撞产生的声音也较大,因此将第一降噪模块161设置于第二中空部的内侧壁上,一方面能够改变溅落的水滴的运动方向以减小水滴的速度,另一方面能够将水滴打散以减小水滴的体积,从而有效减小水滴与净化腔100内侧壁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噪声。
可选地,第二降噪模块162还设置于第一衔接部130的内壁上。将第二降噪模块162设置于第一衔接部130的内壁上,一方面能够改变溅落的水滴的运动方向以减小水滴的速度,另一方面能够将水滴打散以减小水滴的体积,从而有效减小水滴与净化腔100内底壁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噪声。
可选地,结合图31和图32所示,水净化模块包括水箱310,水箱310设置于空气输送组件。
可选地,水净化模块包括供水管件320。供水管件320设置于空气输送组件,供水管件320限定出水流通道323,水流通道323连通在水箱310与流通通道322之间。
供水管件320用于连通水箱310与流通通道322。水箱310中的水经过水流通道323流入流通通道322,经流通通道322流入进水水路的进水口,并经进水水路的出水口流入对喷件200的入水口,再流向喷头,经喷头喷入净化腔100。
可选地,水箱310和空气输送组件滑动连接,其中,水箱310和空气输送组件中的一个上设有滑块,另一个上设有滑槽315,滑块位于滑槽315内并能够相对于滑槽315 滑动。
水箱310与空气输送组件滑动连接,这样可以通过抽拉水箱310的方式,将水箱310安装在空气输送组件上或从空气输送组件上取下,提高了用户拿取水箱310换水及装载水箱310的便捷性。
结合图3所示,滑槽315设置在水箱310上,滑块设置在空气输送组件上。
可选地,结合图3所示,水箱310上设有把手313。
用户可以手握把手313,实现水箱310的抽拉,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将水箱310安装在空气输送组件上或从空气输送组件上取下的便捷性。
可选地,水箱310的侧壁凹陷形成把手313,且把手313位于水箱310相对于空气输送组件的滑动方向上。
水箱310的侧壁凹陷形成把手313,避免把手313凸出水箱310的侧壁而导致水箱310的体积增大,从而把手313凹陷可以减小水箱310的占用空间,还能够增强水箱310 的美观性。
把手313位于水箱310相对于空气输送组件的滑动方向上,这样手握把手313可以方便的将水箱310沿滑块相对于滑槽315的运动方向拉出或推入。
可选地,水箱310上设有滑槽315,供水管件320凸出空气输送组件并形成滑块,这样供水管件320除限定出水流通道323的作用外,还形成滑块,通过滑块与滑槽315 的配合,用于引导水箱310相对于空气输送组件的运动,增加供水管件320的作用,减少了水净化模块的零部件数量,进一步提高了水净化模块结构的紧凑性。
可选地,结合图31所示,滑槽315设置在水箱310的底部,例如滑槽315设置在水箱310的下表面上。
水箱310包括本体311和出水阀。本体311限定出具有底部开口的容水空间;出水阀设置在容水空间的开口处;供水管件320上设有用于控制出水阀打开的顶出机构324。
将水箱310安装在供水管件320上后,顶出机构324将出水阀顶开,容水空间中的水从容水空间的开口处流入水流通道323内。
结合图3和图34所示,滑槽315设置在水箱310上,容水空间的开口设置在滑槽 315的底壁上,当滑槽315滑入供水管件320时,顶出机构324与出水阀相抵接,使得出水阀打开。例如,出水阀包括阀体和弹性件,当顶出机构324与出水阀抵接时,阀体相对于容水空间的开口运动,容水空间的开口打开,容水空间中的水流入水流通道323,此时弹性件被压缩。当顶出机构324与出水阀相分离时,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阀体复位将容水空间的开口关闭。结合图34所示,顶出机构324包括顶出杆,顶出杆固定在水流通道323的底壁面上。
可选地,结合图32所示,水箱310包括水箱盖312,水箱盖312能够开合的盖设在容水空间的开口处,例如水箱盖312与本体311通过螺纹连接。出水阀设置在水箱盖312 上,水箱盖312在水箱310底部靠近把手313的地方,换水或装水时将水箱盖312从本体311上拧下,水箱310装满水后拧上水箱盖312后水箱310不漏水,待将水箱310装配上去后,水箱盖312恰好顶住顶出机构324,使得水箱310里的水能够流入供水管件320中。
可选地,净化部设置在插接部321的上方,净化部限定出净化腔100,进气口103 设置在插接部321上并通过流通通道322与净化腔100相连通,进气口103通过水箱310 与空气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隙与外界相连通。
结合图1所示,水箱310与空气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900,进气口103通过连通通道900与外界相连通。净化部位于插接部321的上方,净化腔100位于流通通道322的上方,外界空气从连通通道900中进入进气口103后,流入流通通道322,空气向上流入净化腔100。对喷件200位于净化腔100中,对喷件200中喷出的水在净化腔100中形成一种水洗环境,对进入净化腔100的空气进行清洗。
净化腔100位于流通通道322的上方,来自流通通道322的空气向上流入净化腔100,对喷件200喷出的水向下流动,从而增大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水对空气的清洗效果。
进气口103通过连通通道900与外界相连通,避免需要在空气输送组件上单独设置连通通道900,简化了空气输送组件的结构,降低了空气输送组件的成本。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31所示,插接部321与净化部相连接,水箱310上设有安装缺口314,插接部32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缺口314内。
设置安装缺口314,避免水箱310与插接部321相干涉,实现水箱310在空气输送组件上的安装。插接部321插入安装缺口314的方向与滑块相对于滑槽315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或相平行,这样在滑块相对于滑槽315的滑动过程中,插接部321插入到安装缺口314中。
水箱310与净化部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900,进气口103位于插接部321靠近净化部的一端部,提高水净化模块结构的紧凑性。结合图3所示,水箱310的上表面与净化部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900,进气口103设置在插接部321的上端部。
可选地,净化部包括喷淋装置、出风盖700和防水盖600。喷淋装置上端开口,出风盖700盖设在喷淋装置上端的开口处,防水盖600盖设在出风盖700的上方。喷淋装置和出风盖700共同限定出净化腔100。出风通道设置在出风盖700上,空气经过在净化腔100内净化后,水汽分离,水汽留下,干净的空气经出风通道送出。
净化部位于插接部321的上方,且净化部的外尺寸大于插接部321的外尺寸,插接部321位于水箱310的安装缺口314内,这样可以减小水净化模块的占用体积。结合图 3所示,净化部和插接部321均呈圆柱状,此时净化部的外尺寸大于插接部321的外尺寸是指净化部的外径大于插接部321的外径。
可选地,水箱310还包括遮挡沿316,遮挡沿316凸设在本体311靠近净化部的一侧,并设在插接部321的外侧;进气口103设置在插接部321靠近净化部的端部,遮挡沿316与净化部之间的间隙形成连通通道900。插接部包括第一筒体,进气口103设置在第一筒体上。
本体311靠近净化部的表面(上表面)向上凸出形成遮挡沿316,遮挡沿316连接在本体311的边沿,并罩设在插接部321的外侧,结合图31所示,遮挡沿316罩设在进气口103的外侧,这样既能够形成连通通道900,而且能够防止外界杂物进入水箱310 与空气输送组件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进气口103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进气口103沿净化部的周向设置,遮挡沿316沿本体311的周向设置。
结合图2所示,进气口103的数量为多个,并沿插接部321的周向均匀设置。
进气口103与连通通道900共同形成进气风路。
结合图20至2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水净化模块的集水组件,包括挡水沿410和引流管420。挡水沿410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上,限定出回水汇集区;引流管420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的下方,第一端421与回水汇集区连通,第二端可将水排出。
本公开实施例的集水组件400,先将由净化腔100中的回水汇集后,经引流管420引流,将净化空气后的水回流收集,避免重新回到盛装净化水的水箱内,保证进入对喷件的水是干净的水,不会带来二次污染,保证净化效果。也不需要对进入对喷件的水进行过滤,减少了过滤装置的设置,进而无需定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洗或更换,无需二次消费,降低成本。而且,降低了回水沿净化腔100的出水口的边沿流下时产生的噪声。同时,当净化腔100的出水口与进风口重合时,挡水沿410的设置,可以避免回水与进风的正面碰撞,降低了风阻,而且避免进风再带入回水中的杂质和微生物等,提高净化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净化腔100的出水口位于净化腔100的下方,使回水在重力作用下,流至出水口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净化腔100上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以使气流可流经净化腔100;第一进风口101和第一出风口102相对设置,第一进风口101位于净化腔100的下方;第一进风口101为净化腔100的出水口。本实施例中,净化腔100的出水口与其进风口(即,第一进风口101)重合。
本公开实施例中,挡水沿410限定出的回水汇集区的形状结构不限定,只要能够将回流的水汇集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所示,以挡水沿410向净化腔100内延伸的方式,挡水沿410围设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的边沿。即,挡水沿410与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周围的净化腔100的内壁构成了回水汇集区,回水可积存在该汇集区内。
本公开实施例中,引流管420的第一端421与回水汇集区连通,以引出回水。第一端421与回水汇集区的连通方式不限定。
可选地,通过在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的边沿上设置连通孔,引流管420 的第一端421与该连通孔连接。
可选地,挡水沿410上设置有弯折部411,挡水沿410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上时,该弯折部411的凹侧与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 的边沿构成连通孔;引流管420的第一端421与该连通孔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中,引流管420的第二端422将水排出,可以直接到外部,也可以排至内部设置的集水箱430内。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组件400,还包括集水箱430。集水箱430设置于净化腔100下方;且与引流管420的第二端422连通。将净化处理后的回水引流至集水箱430中,方便集中处理。
可选地,集水箱430的形状呈扁平状;且其尺寸与净化腔100的径向尺寸一致。在降低集水箱430在轴向上的高度的同时,保持与净化腔100的一致性,使水路结构整体布局紧凑,便于一体化。
可选地,结合图22所示,集水箱430可与外部空调的排水管路840连通。外部空调可以是空调,例如,柜式空调。将集水箱430内的水通过外部空调的排水管路840排除,避免了集水箱430的拆卸,方便排水。
可选地,集水箱430通过第一排水管438与外部空调的排水管路840连通。可选地,第一排水管438上接入流量控制装置,例如,阀门,控制第一排水管438的打开或关闭。当集水箱430内的水达到设定容量时,打开流量控制装置,将集水箱430内的水排出;排空后,关闭流量控制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0所示,该集水组件400还限定有集水箱,集水箱与净化腔100相连通,用以回收对空气净化后的水。这样,利用集水组件400可以实现净化腔100内对空气净化后的水的回收利用。
可选地,集水组件400还包括吸音层,该吸音层设置于引流管420的内表面,用于吸收引流管420内水流流动所产生的声波能量。吸引层可通过稀松多孔的材料(例如泡沫)制成,吸收引流管420内水流流动所产生的声波能量,从而起到降噪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420的第二端422接入外部空调的排水管路840中。即,集水组件400将回水直接排入排水管路840中,更直接地将回水排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管420为多个,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与集水箱430之间;多个引流管420限定出进气口103。即,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与下方的集水箱430相对,则,空气需要由周向进入,而多个引流管420 即限定出了周向上的进气口103。
可选地,引流管420的数量为两个、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不限定,依据净化腔100的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的圆周长度、回水的等因素确定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组件400还包括支撑结构件,设置于净化腔100的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与集水箱430之间;支撑结构件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镂空进气口(作为进气口103);引流管420贴设于支撑结构件上。支撑结构件的设置,将净化腔100 与集水箱430组装在一起,成为相对独立的结构件,便于安装。
可选地,支撑结构件为中空筒体,一端围设在出水口(即,第一进风口101)周围的净化腔100的外壁上,另一端设置于集水箱430上;支撑结构件的上端部(与净化腔 100的外壁连接)的侧壁上设置有多个镂空进气口。引流管420贴设于支撑结构件的内壁上。
可选地,结合图21所示,支撑结构件的上端部为第一筒体150,下端部限定出流通通道322。即支撑结构件的上部为风路结构的进气口,下部作为水路结构中的供水组件 300的一部分。结构紧凑,布局合理。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水净化模块,水经过进水水路流入对喷件的进水口,经对喷件200的喷头喷出,在净化腔100内形成水幕或如同下雨水淋一样的一种水洗环境,这样可以对从进气口103进入净化腔100的空气进行清洗,空气中的粉尘等融入水中,提高了空气的洁净度。在净化腔100中与空气作用后的水变成脏水,脏水流入回水水路的进水口,经回水水路流出净化腔100、流入集水箱430,避免脏水留在净化腔100中污染空气。
可选地,结合图34和图35所示,集水组件400限定出集水箱430,集水箱430与回水水路的出水口相连通;其中,插接部321位于集水组件400和净化部之间,插接部 321的外尺寸小于集水组件400的外尺寸并小于净化部的外尺寸。
结合图36和图3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水净化模块,该水净化模块包括集水箱430、污水检测模块432。污水检测模块432设置于集水箱430内,污水检测模块 432用于检测集水箱430内的污浊度。
可选地,集水箱430的整体形状呈圆柱状。
可选地,污水检测模块432可采用CORE SET生产的型号为TS-300B的浊度传感器。例如,用螺钉将污水检测模块432固定于集水箱430内,或,将污水检测模块432 粘接于集水箱430的腔壁上。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本申请公开的水净化模块能够通过在集水箱内设置污水检测模块,并利用污水检测模块对集水箱内的污水进行检测,当污水的污浊度过高,污水检测模块能够及时反馈用户集水箱内的污水的污浊度,以便用户能够及时对集水箱进行清洗。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7、图38所示,集水箱430的腔壁上设置有清洗口433。
可选地,集水箱430的腔壁上一体成型有一个清洗口433。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当集水箱内的水的污浊度增高,并且达到一定数值时,污水检测模块报警。例如,污浊度的数值为一百时,污水检测模块报警,并且提醒用户需要清洗集水箱。在集水箱的腔壁上设置清洗口,便于用户通过清洗口清洗集水箱。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6至图38所示,集水箱430还包括集水箱盖434,集水箱盖434可活动地设置于清洗口433内。
可选地,集水箱盖434可拆卸地设置于清洗口433内。
可选地,集水箱盖434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集水箱盖434由橡胶材料制成,便于用户从清洗口433内将集水箱盖434取下。
可选地,集水箱盖434可转动地设置于清洗口433内。例如,集水箱盖434的一端铰接于集水箱430上,并且位于清洗口433处。通过转动集水箱盖434以达到打开或关闭集水箱430的目的,便于集水箱430的清洗。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集水箱盖活动连接于清洗口内,使得后期集水箱的清洗更加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6至图38所示,集水箱盖434与清洗口433卡接。例如,将集水箱盖434直接放入清洗口433内可视为集水箱盖434卡接于清洗口433内。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集水箱盖卡接于清洗口内,便于后期清洗时,用户将集水箱盖从清洗口内取出,使后期集水箱的清洗更加便利。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6至图38所示,与清洗口433相抵靠的集水箱盖434的盖壁上设置有密封圈435。
可选地,集水箱盖434上一体成型有密封圈435。
可选地,集水箱盖434的盖壁与清洗口433相抵触,盖壁上设置有密封槽436,密封圈435设置于密封槽436内。例如,盖壁上一体成型有密封槽436。当密封圈435老化,后期维护仅需要将密封圈435更换即可,减少了后期维护成本。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集水箱盖上设置密封圈,进一步加强了集水箱盖对集水箱的密封效果,防止脏水从集水箱内溢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6至图38所示,清洗口433内设有与密封圈435相卡接的密封槽436。
可选地,清洗口433内与盖壁相抵触的位置设置有密封槽436。例如,清洗口433 内一体成型有密封槽436。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在清洗口内设置有密封圈配合卡接的密封槽,进一步加强了集水箱盖对集水箱的密封效果,防止脏水从集水箱内溢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6至图38所示,密封圈435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密封圈435由橡胶材料制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密封圈由弹性材料制成,密封圈卡接于集水箱盖上。当集水箱盖进入清洗口时,密封圈会进入清洗口的密封槽内,并且发生形变,进一步加强集水箱盖对集水箱的密封效果,能够更好的防止脏水从集水箱内溢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6至图38所示,集水箱盖434由透明材料制成。
可选地,集水箱盖434由钢化玻璃制成。
可选地,集水箱盖434由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例如,集水箱盖434可采用TPU 材料或TPE材料制成。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透明材料制成集水箱盖,便于用户观察集水箱的脏水的污浊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水箱430的出水口437与空调的排水管路相连接。
可选地,集水箱430的腔壁上设置有出水口437,集水箱430的腔壁上一体成型有一个出水口437,该出水口437可视为出水孔。出水口437与清洗口433相对设置。
可选地,排水管路包括第一排水管438。例如,第一排水管438直接插入出水口437内,即可视为完成出水口437与第一排水管438的连接。
可选地,集水箱430的腔底可采用结合图36所示的倾斜设置的方式。集水箱430 靠近清洗口433一端的高度小于集水箱430靠近出水口437一端的高度。污水检测模块 432设置于集水箱430的腔底。例如,用螺钉将污水检测模块432固定于集水箱430的腔底,并且靠近出水口437处。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将集水箱的出水口与空调的排水管路连通,能够及时的将集水箱内的脏水排出。
结合图35所示,空气输送组件包括插接部321。插接部321与净化腔100相连接,插接部321内设有流通通道322,流通通道322连通在水箱310与进水水路的进水口之间。
净化腔100位于插接部321的一侧,例如净化腔100位于插接部321的上方。插接部321限定出流通通道322,连通水箱310与进水水路的进水口,使得水箱310中的水能够流向喷头。水箱310中的水为水净化模块提供水源,水箱310中的水经过流通通道 322流入进水水路的进水口,并经进水水路的出水口流入对喷件200的入水口,再流向喷头,经喷头喷入净化腔100。
集水组件400位于插接部321的下方,净化腔100位于插接部321的上方,插接部321的外尺寸小于集水组件400的外尺寸并小于净化部的外尺寸,水箱310装配到空气输送组件后,可以使得从上到下水净化模块的外尺寸大致相等,使得水净化模块占用体积小。
可选地,集水组件400上设有与集水箱430相连通的脏水口,盖体能够开合的盖设在脏水口处,以打开或关闭集水箱430。正常状态下盖体盖在脏水口,水净化模块使用时间长了,集水箱430的脏水粘在内壁形成“污垢”后,可以打开盖体,通过长毛刷通入集水箱430内对其进行清理。
可选地,将引流管420设置在插接部321的侧壁上,可以是设置在插接部321的内壁面上或是外壁面上,在实现净化腔100与集水箱430的连通的同时,使得水净化模块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供水管件320设置于集水组件400的顶盖上。供水管件320设置在集水组件400的顶盖上,提高了净化模块结构的紧凑性,减少了净化模块的占用空间,提高了对空间的利用率。
可选地,水箱310上设有与净化腔100和/或插接部321相对应的观察口317,观察口317能够扩大用户的视野,使得用户能够清楚地看到净化效果。
可选地,观察口317设置在遮挡沿316上,观察口317、把手313、滑槽315位于水箱310的同一侧,且沿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设置。
可选地,水净化模块还包括水泵330,进水水路包括供水管道340,水泵330设置在供水管道340上,用于将供水管道340中的水输送至对喷件的进水口。
水泵330与水箱310采用快捷插头对接,对水泵330编程控制,在水箱310没有水自动检测,先低速运行秒,还是没有水,水泵330停转,再秒水泵330启动,检测无水,再停秒后,再启动无水则水泵330断电报警,提醒用户换水。
水泵330为对喷件200提供一定压力的水,使得水能够从水箱310持续流入净化腔100中。
可选地,结合图39和图40所示,水泵330包括水泵本体331和水泵底座332,其中:水泵底座332设置于水泵本体331的底部,与防震垫块350连接。水泵本体331为使水增压的机械,可以将位于净化腔100下方的水箱310中的水抽送至净化腔100中。水泵底座332设置于水泵本体331的底部,可以与水泵本体331一体成型设置,通过水泵底座332实现水泵本体331与防震垫块350的连接,增大了水泵330与防震垫块350 的作用面积,能够使得水泵本体331与防震垫块350的连接更为牢固,从而使防震垫块 350更好地起到防震效果。
可选地,水泵底座33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3321;防震垫块350包括与通孔3321一一对应卡接的凸柱351,或者,与通孔3321一一对应的连接孔352。在实际应用中,水泵底座33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3321,防震垫块350上设置与通孔3321一一对应卡接的凸柱351,利用通孔3321和凸柱351的相互配合连接,实现水泵底座332 和防震垫块350的连接;或者,水泵底座332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通孔3321,防震垫块 350上设置与通孔3321一一对应的连接孔352,在连接孔352内设置内螺纹,利用螺栓将通孔3321和连接孔352锁紧,实现水泵底座332和防震垫块350的连接。这样,水泵底座332与防震垫块350的连接方式更为灵活简单、容易操作。
可选地,防震垫块350包括限位片353,该限位片353用于限定水泵底座332的位置。限位片353设置于防震垫块350与水泵330连接的一侧,多个限位片353按照水泵底座332在防震垫块350上的设置位置进行排布,将水泵底座332卡住,从而对水泵330 起到限位作用。这样,限位片353进一步对水泵330进行固定,可以起到辅助减震的作用。
可选地,防震垫块350与水泵底座33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层354。缓冲层354 可利用橡胶、乳胶等柔性材质制成。这样,缓冲层354可以较好地分散水泵33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震动,从而减小水泵330整体的震动幅度,起到辅助减震的作用。
可选地,插接部321上设有连通孔325,连通孔325与供水管件320位于插接部321相对的两侧,连通孔325与流通通道322相连通,并通过供水管道340路与净化腔100 相连通。
水箱310中的水通过水流通道323、流通通道322、连通孔325进入供水管道340,在水泵330的驱动下,供水管道340中的水流入对喷件的进水口。连通孔325与供水管件320位于插接部321相对的两侧,使得水净化模块的各部件布置更合理、占用体积更小。
可选地,连通孔325位于进气口103的下方。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水泵330用于将进水水路中的水输送至净化腔100,水泵330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缺口314内。插接部321插入安装缺口314后,水泵330至少部分位于安装缺口314内,进一步地提高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紧凑性。
可选地,结合图2和图3所示,集水组件400上设有用于避让防震垫块350的避让缺口439。防震垫块350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消除水泵330工作时的振动噪音,还可以弥补工人装配水净化模块时水净化模块放置平面不水平的问题。
防震垫块350位于避让缺口439内,使得水净化模块结构合理,避让缺口439与安装缺口314相对应,这样既能够实现水泵330和防震垫块350的安装,还能够使得防震垫块350位于水泵330的下方。
可选地,集水组件400与防震垫块350滑动连接。集水组件400与防震垫块350中的一个设有滑动凸起,另一个设有滑动凹槽,滑动凸起位于滑动凹槽内并能够相对于滑动凹槽滑动。在实际应用中,集水组件400的集水箱430的限定出避让缺口439的内侧壁上设有滑动凹槽,防震垫块350上设有滑动凸起;或者,集水箱430的限定出避让缺口439的内侧壁上设有滑动凸起,防震垫块350上设有滑动凹槽。这样,防震垫块350 通过滑动结构与集水组件400连接,一方面有助于集水组件400对防震垫块350进一步起到限位作用,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防震垫块350的安装拆卸、替换。
可选地,净化腔100、插接部321、集水组件400、供水管件320之间固定连接,例如为一体式结构。
结合图41至46所示,本公开又一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水净化模块,包括壳体91、进水水路93和净化结构92。
壳体91限定出安装空间911,壳体91上设有流出口913和进入口912,流出口913 和进入口912均与安装空间911相连通。
结合图43所示,净化结构92位于安装空间911内,净化结构92的至少部分表面呈凹凸结构9213,凹凸结构9213位于空气从进入口912流至流出口913的流路上,并与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相对应,以使出水口流出的水流能够流至凹凸结构9213。
凹凸结构9213与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相对应,这样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流能够流至凹凸结构9213,受到凹凸结构9213的影响,水流在凹凸结构9213上不是沿直线流动,而是呈紊流的流动状态。凹凸结构9213位于空气从进入口912流至流出口913的流路上,从而从进入口912流入安装空间911的空气经过凹凸结构9213后,从流出口913流出安装空间911。空气流至凹凸结构9213时,空气也受到凹凸结构9213 的影响,在凹凸结构9213上呈紊流的流动状态。从而呈紊流状态的水能够充分与紊流状态的空气接触,进而对空气进行水洗,空气中的粉尘等融入水中,提高了空气的洁净度。
可选地,结合图43、图45和图46所示,净化结构92包括多个净化片921,多个净化片921沿由内向外的方向依次设置,相邻两个净化片921之间限定出与进入口912 和流出口913均相连通的流道9241,凹凸结构9213位于净化片92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上。
从进入口912进入的空气经过流道9241流至流出口913,空气在流经流道9241时经过凹凸结构9213,形成紊流状态,水在经过凹凸结构9213时也呈紊流状态,实现水流对空气的净化。
设置多个净化片921,并在净化片92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凹凸结构9213,从而可以增大凹凸结构9213的面积,增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水流对空气的清洗效果。结合图43所示,凹凸结构设置在净化片的外表面上。
可选地,结合图46所示,净化片921呈沿净化结构92的周向延伸的环形。
多个净化片921呈环形,沿由内到外的方向,外层的净化片921套设在内层的净化片921的外侧。环形的净化片921可以增大环形的面积,从而增大凹凸结构9213的面积,增强水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进入口912呈环形,并沿壳体91的周向设置,进入口912内设有格栅。设置环形的进入口912,能够增大进入口912的面积,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风量。
或者进入口9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进入口912沿壳体91的周向设置。设置多个的进入口912,能够增大进入口912的面积,增大单位时间内的进风风量。
可选地,沿自上而下的方向,净化片921的外表面和/或内表面向外倾斜形成倾斜面 9212,凹凸结构9213设置在倾斜面9212上。
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位于凹凸结构9213的上方,这样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流出的水流流至凹凸结构9213后,在水流重力和净化片921粘力的作用下,沿着净化片921 下流,下流的过程受凹凸结构9213的影响,水不是直下的,而是紊流下流。
流道的入风口9242位于凹凸结构9213的下方进入口912进入的空气经流道的入风口进入流道9241,由于入风口位于凹凸结构9213的上方,因而空气沿净化片921向上运动,在经过凹凸结构9213时受到凹凸结构9213的影响,形成紊流状态。
水流沿凹凸结构9213整体向下流动,空气沿凹凸结构9213整体向上流动,换言之在凹凸结构9213上水流和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水流和空气充分接触,增强水流对空气的清洗效果。
凹凸结构9213设置在倾斜面9212,使得凹凸结构9213也呈倾斜状态,在使得空气和水流均能够形成紊流状态的前提下,增强空气和水流在凹凸结构9213上的流动的路径长度,进一步使得空气和水流充分接触,增强水流对空气的净化效果。
结合图46所示,净化片921还包括竖直面9211,竖直面9211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竖直面9211的上端与倾斜面9212的下端相连接。
可选地,最外侧的净化片921(最外侧的净化片结合图43中D所示)与壳体91的内壁面相抵接,进入口912和流出口913分别位于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相抵接处的两侧,结合图46所示,进入口912位于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 的内壁面相抵接处的下方,流出口913位于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相抵接处的上方。
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相抵接,从而减小最外侧的壳体91与壳体91之间的间隙,避免进入口912中的气流不经过流道9241而直接从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流至流出口913。可选地,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的内壁面的抵接处设有密封件,以进一步增强最外侧的净化片921和壳体91的内壁面之间的密封性。最外侧的净化片921与壳体91相抵接的具体方式,可以是壳体的内壁面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凸起,第一凸起抵接至最外侧的净化片上,或者,最外侧的净化片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凸起,第二凸起抵接在壳体的内壁面上。
可选地,结合图43所示,进水水路93设置在最内侧的净化片921(最内侧的净化片结合图43中C所示)的内侧,且进水水路93的进水口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相连通,安装空间的底部结合图43中B所示。
最内侧的净化片921中间设有进水管,进水水路93包括进水管,或者最内侧的净化片921中间设有流道,进水水路93包括流道。进水水流设置在最内侧的净化片921 的内侧,这样水流经过进水水路93的入水口流入进水水路93并将进水水路93的出水口流出时,水流可以到达从内到外的各个凹凸结构9213。
水位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进水水路93的进水口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相连通,安装空间911底部的水经过进水水路93流至凹凸结构9213,水流对空气进行清洗后,在水流重力的作用下,水流沿净化片921流下,再流至安装空间911的底部。
可选地,进入口912位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的水的上方,防止安装空间911底部的水经过进入口912流出安装空间911。
可选地,结合图43所示,净化结构92还包括连接结构96,连接结构96与多个净化片921相连接,连接结构96上设有连通孔,流道9241通过连通孔与流出口913相连通。
连接结构96实现多个净化片921之间的连接,增强净化结构92的结构稳定性。可选地,连接结构96与多个净化片921固定连接,例如连接结构96与多个净化片921相焊接或采用螺钉连接。
进入口912中的气流流经流道9241后,从连通孔流向流出口913,实现空气流通。可选地,结合图41所示,流出口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流出口沿壳体的周向分布,且流出口对应凹凸结构的设置,结合图43所示,流出口位于凹凸结构的正上方。
可选地,水净化模块还包括水泵94和风机95。
结合图43所示,水泵94设置在进水水路93上,水泵94驱动安装空间911底部的水流入进水水路93并驱动进水水路93中的水流向出水口,再从出水口流向凹凸结构 9213,实现水流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流向凹凸结构9213。可选地,水泵94位于安装空间911的底部,提高水净化模块的结构紧凑性。
结合图43所示,风机95位于净化结构92与流出口913之间,用于将空气排送至流出口913。
风机95为空气从进入口912到流出口913的流动提供驱动力,实现空气在安装空间911中的流动。可选地,风机95位于净化片921与凹凸结构9213之间。
可选地,凹凸结构9213呈波纹状,波纹状的凹凸结构9213易于加工,且能够使流经波纹结构的空气和水流呈紊流的状态。
可以理解,凹凸结构9213也可以不呈波纹状,例如呈锯齿形。
结合图47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空调包括空调主体和一个或多个水净化模块。本实施例中空调主体主要指空调的室内机部分,其涵盖机壳810、设置于机壳810内部的电控组件、换热器、风机、冷媒管路等多个部件;水净化模块为上述多个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或多种水净化模块,其设置于空调主体中,其能够在空调主体进行送风、制冷、制热、除湿等多种工作模式时配合进行净化工作,或者其也能够单独运行进行净化工作。
可选地,对于柜式空调机型,水净化模块位于机壳810内的下部。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充分的循环净化,提高室内空气质量;另一方面,水净化模块的洁净空气可继续向上输送,输送至空调的换热器,洁净的空气经过换热器后排至室内,从而获得温度、洁净度适宜的空气,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为使用户能够更加直观的查看净化空间801内的水净化模块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机壳810对应净化空间801的部位开设有一视窗,视窗位于净化空间801的周侧位置,使得用户可以通过该视窗从侧面看到处于净化空间801内部的水净化模块的工作状态。
在一些可选地实施例中,结合图48所示,空调主体还包括接水盘和排水管路840。其中,接水盘一般设置于换热器的下部,由于空调在运行制冷和除湿等模式时换热器的温度较低,因此在换热器表面会凝结较多的冷凝水,这部分冷凝水会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并滴落至接水盘中,排水管路840与接水盘相连通,其用于将接水盘内汇集的冷凝水排出至室外侧。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接水盘汇集的冷凝水的再利用,供水组件300设置有一冷凝水进口,该冷凝水进口与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相连通,这样在冷凝水流经排水管路840的上游管段时,至少部分冷凝水会被分流至供水组件300内,这部分分流的冷凝水可以作为供水组件300的补充水源,有效降低了用户对水净化模块补水加水的频次,降低了用户的操作负担。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流程及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对喷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喷头,包括第一喷嘴;
第二喷头,包括与所述第一喷嘴相对设置的第二喷嘴;
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的间距为H,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的直径均为d,且,d小于或等于H。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喷件,其特征在于,
d与H的比例范围为1: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喷件,其特征在于,
d与H的比例范围为1:1~1.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喷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喷嘴与所述第二喷嘴同轴心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对喷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喷件的进水管设置有增压模块。
6.一种水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净化模块的净化腔内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对喷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腔的腔壁上设置有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喷件的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安装孔卡接的卡接凸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凸起为圆柱状。
10.一种空调,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包括如权利要求7至9任一项所述的水净化模块。
CN202020731024.5U 2020-05-06 2020-05-06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Active CN213032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1024.5U CN213032101U (zh) 2020-05-06 2020-05-06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31024.5U CN213032101U (zh) 2020-05-06 2020-05-06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32101U true CN213032101U (zh) 2021-04-23

Family

ID=755197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31024.5U Active CN213032101U (zh) 2020-05-06 2020-05-06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32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032101U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2417374U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3032102U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56B (zh) 水路结构、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212431103U (zh) 水净化模块、空调
CN113623749B (zh) 水净化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1B (zh) 集水组件、水净化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CN113694646A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46A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94645A (zh) 对喷件、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7817290U (zh) 水幕空气净化器
CN218120097U (zh) 水洗净化装置、空调器
CN113623747A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43A (zh) 水净化模块、空调
CN113623755B (zh) 用于水净化模块的净化腔、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212227238U (zh) 一种空调
CN113623744B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212431102U (zh) 一种空调
CN212720006U (zh) 空调
CN113623753B (zh) 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CN113623745A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42A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50A (zh) 水净化模块及空调
CN113623757A (zh) 一种空调
CN113623754B (zh) 风机罩壳、水净化模块和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