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8802U -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8802U
CN212718802U CN202021295729.3U CN202021295729U CN212718802U CN 212718802 U CN212718802 U CN 212718802U CN 202021295729 U CN202021295729 U CN 202021295729U CN 212718802 U CN212718802 U CN 212718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ttom plate
connecting portion
limiting
s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957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鸿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eqe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Leqi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eqe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eqe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eqee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957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8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8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8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与侧板其中之一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其中之另一形成有枢接部,第一连接部与枢接部枢接以相对转动,所述可翻转快装板还包括锁止结构,在解锁位置,所述底板相对侧板可转动,而在锁定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枢接部限位固定,以防止所述底板相对侧板转动,从而调整可翻转快装板的形态至L形或一字形。本实用新型的可翻转快装板,通过锁止结构实现侧板与底板相对旋转,从而避免与翻转的相机屏幕干涉以满足横拍,同时可翻转快装板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背景技术
可翻转快装板是一种通过云台安装在三角支架上,通过旋钮或扳扣固定相机机身,将三脚架与相机“融为一体”的摄影辅助器材。其中,L型可翻转快装板的底板能固定相机,云台连接选择性地与底板和侧板连接,实现横拍与竖拍的快速转换。然而,对于具有可翻转屏幕的相机,在横拍过程中,打开可翻转的屏幕时,屏幕会与可翻转快装板的侧板相撞,无法体验更好的拍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有效避免横拍时影响屏幕翻转的可翻转快装板。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包括相互枢接的底板和侧板,所述底板与侧板其中之一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其中之另一形成有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枢接部枢接以相对转动,所述可翻转快装板还包括锁止结构,在解锁位置,所述底板相对侧板可转动,而在锁定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枢接部限位固定,以防止所述底板相对侧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结构包括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并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在锁定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枢接部相插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枢接部锁定;所述限位件在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枢接部相分离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枢接部解锁。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的至少一凸柱,所述枢接部上形成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凸柱的限位孔;所述限位件在锁定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凸柱穿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限位孔相插接;所述限位件由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时,所述凸柱脱离所述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具有轴杆的锁紧件,所述限位件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第一连接部及枢接部依次套设于所述轴杆,所述凸柱凸设于所述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夹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轴杆的轴向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受力变形;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时推动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轴杆的轴向由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套设于所述轴杆或者所述凸柱上。
进一步地,所述轴杆的一侧端形成有头部,所述头部叠至于所述推板的外侧;所述轴杆远离头部的末端形成有螺纹,所述轴杆具有螺纹的末端顺序穿过所述推板、第一连接部以及枢接部之后与所述底板或者侧板相螺合;旋紧所述锁紧件时,所述头部推动所述推板使其抵顶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件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旋开所述锁紧件时,所述推板被所述弹性件推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间隔,所述限位件由锁定位置移动至在解锁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与侧板其中之一还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枢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轴杆具有螺纹的末端顺序穿过所述限位件、第一连接部以及枢接部之后螺合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开裂有裂缝。
进一步地,所述枢接部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强度大于所述枢接部的强度,所述限位孔形成于所述固定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侧面设有双向卡接接口,所述双向卡接接口包括平行间隔地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块实现一表面与摄影辅助设备连接,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块实现另一表面与摄影辅助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侧面开设有收容腔,用于容纳扳手;
和/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件用于连接相机;
和/或,所述侧板、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螺纹孔、至少一个冷靴接口以及避让口其中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和/或,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摩擦垫;
和/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凹槽,当所述侧板与底板转动至相叠呈一字形,所述侧板限位于所述凹槽内。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通过锁止结构与底板、侧板相作用,使侧板与底板可以锁定或解锁,从而在解锁时相对转动而调整可翻转快装板的形态至L形或一字形,如此可以根据相机的结构而切换可翻转快装板的形态,避免与翻转的相机屏幕干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可翻转快装板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4为图3沿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3的爆炸图。
图6为图1所示可翻转快装板解锁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沿VI-VI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可翻转快装板折叠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图8沿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翻转快装板包括相互枢接的底板10和侧板20、为了防止可翻转快装板在使用过程中产生晃动或不稳定,可翻转快装板还包括锁止结构30,底板10与侧板20其中之一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8、其中之另一形成有枢接部26,第一连接部18与枢接部26枢接以相对转动,在解锁位置,底板10相对侧板20可转动,而在锁定位置,锁止结构30将第一连接部18和枢接部26限位固定,以防止底板10相对侧板转动。
请同时参阅图2、图3以及图5,底板10整体呈薄板状,可由塑料、金属、合金等材料制成。优选地,底板10可为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足够的强度以及相对较轻的重量,可以对相机等摄影器材形成良好的固定与支撑。底板10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11与第二表面12(图2所示方向为上、与下表面),其中第一表面11用于放置相机,作为相机的支撑面。底板10上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可为螺钉13,螺钉13可在底板10的中央位置,螺钉13的连接末端向上穿出第一表面11,与放置于第一表面11上的相机螺合固定。较佳地,第一表面11在环绕螺钉13的位置上设置有摩擦垫14,摩擦垫14可为防滑胶垫,防滑胶垫也可是橡胶垫等,避免相机在底板10上滑动。底板10也可设置有阿卡滑条,用于与云台或三角架快速连接。另外,底板10、侧板20上还可以设置、冷靴接口、螺纹孔、避让口等,如底板10设有用于取放电池的电池避让口,侧板设有用于避让相机侧面电接口的线避让口,冷靴接口、螺纹孔可用于与其它周边器件连接。侧板20同样呈薄板状,由塑料、金属、合金等材料制成,优选地为铝合金材料制成。侧板20的相对两侧面,为侧板20厚度方向上,分别形成有两个插接块22、24,用于与三脚架上的云台的燕尾槽配合以安装固定。侧板20两侧面可均具有两个插接块22、24,两个插接块22、24可平行间隔布置,构成双向卡接接口,为方便描述,以下分别称为第一插接块22与第二插接块24。
当需要横拍时,底板10与侧板20折叠后呈一字形后,即上下叠置在一起,锁止结构30将第一连接部18和枢接部26限位固定,第一插接块22相对地靠近底板10、第二插接块24背离底板10设置,三脚架上安装的云台上具有燕尾槽,两第二插接块24滑入燕尾槽后,燕尾槽上的夹抓槽壁夹紧两第二插接块24,将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以及固定连接于可翻转快装板上的相机快速地固定连接于三角架上;当需要竖拍时,底板10相对侧板20可旋转呈垂直或者大致垂直状态后,锁止结构30将第一连接部18和枢接部26限位固定,三脚架上安装的云台上具有燕尾槽,两第一插接块22滑入燕尾槽后,燕尾槽上的夹抓槽壁夹紧两第一插接块22以实现安装固定。侧板20也可以设置螺纹孔、冷靴接口、避让接线口等,用于与其它周边器件连接或穿设连接线。可以理解地,底板10的侧面也可以设有与三脚架连接的接口,如螺纹孔、燕尾插接块等,可针对不同尺寸燕尾槽进行配合连接,也可以侧板20折叠于底板10内,或者侧板20避让相机翻转屏幕后不需要折叠于底板10内时,使用底板10的接口,在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地,侧板20的一端(图2所示方向为底端)通过锁止结构30连接于底板10的一端(图2所示方向为左侧端),使得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可以在L形与一字形之间进行形态切换。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在L形与一字形之间切换形态时,侧板20相对于底板10转过270度。可翻转快装板为L形时,侧板20与底板10相垂直,此时可以进行横拍或竖拍。具体地,按图1所示方向,所示可翻转快装板用于横拍,为避免与相机屏幕干涉,此时最好使用屏幕不能翻转的相机;将图1方向的可翻转快装板逆时针转动90度,使底板10竖直而侧板20水平,即可进行竖拍。可翻转快装板为一字形时,侧板20与底板10的第二表面12相叠,如图8所示,此时可翻转快装板用于横拍,而且相机的屏幕可以任意翻转,侧板20不会对屏幕产生干涉。较佳地,底板10的第二表面12形成有凹槽15,凹槽15的形状与侧板20相适配,可对底板10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可翻转快装板的稳定性,也可减少整体占用空间,侧板20与底板10相叠时部分容纳于凹槽15内,此时侧板20的第一插接块22隐藏于底板10的凹槽15内,第二插接块24突出于底板10之外。
具体地,请同时参阅图2、图4及图5,锁止结构30包括锁紧件32、限位件34以及弹性件36。
锁紧件32可用于枢接底板10与侧板20,包括轴杆320以及形成于轴杆320的一侧端的头部322。轴杆320的末端,即远离头部322的一端形成有螺纹324,用于与底板10螺合固定。头部322形成有槽孔326,方便扳手、起子等工具操作以旋紧或旋开锁紧件32,进而驱使限位件34将底板10与侧板20锁定或解锁。本实施例中,槽孔326可为六角形槽孔,可以与一六角扳手相配合。较佳地,如图3所示,底板10的一侧面上形成有收容腔16,用于内存放操作工具17,如六角扳手等。如此,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内置操作工具,极大地方便了用户。应当理解地,在其它实施例中,锁紧件32的槽孔326也可以是一字形槽孔、十字形槽孔等,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当然,头部322也可形成手持部,搬动扳手部旋转螺杆,进而无需扳手等辅助工具。
为了防止底板10相对侧板20转动,设有限位件34,限位件34包括推板340以及由推板340垂直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限位部,本实施例限位部可为凸柱342。推板340套接于锁紧件32的轴杆320上,推板340形成有穿孔344用于穿设轴杆320,穿孔344的尺寸与轴杆320的尺寸相当,凸柱342环绕轴杆320分布。各凸柱342距离轴杆320的距离可相等,也可不等,各个凸柱342沿轴杆320的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或者不均匀间隔设置。具体地,如图2所示,侧板20的一端沿纵向向外延伸形成一枢接部26;底板10的左侧端沿横向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8与第二连接部19,第一、第二连接部18、19间隔设置,分别靠近侧板20的前后两侧。枢接部26形成有贯穿的第一轴孔260,第一连接部18形成有第二轴孔180,第二连接部19形成有第三轴孔190,第三轴孔190为螺孔。组装时,枢接部26可插入至第一、第二连接部18、19之间,第一、第二、第三轴孔260、180、190相对齐。轴杆320的末端顺序穿过第二轴孔180、第一轴孔260后螺合至第三轴孔190内,将侧板20与底板10转动地相连。
为了夹紧枢接部26,底板10在第一连接部18与第二连接部19之间开裂有裂缝40,即使得第一连接部18与第二连接部19具有夹持弹性,使得侧板20相对底板10旋转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阻尼作用。
底板10的第一连接部18环绕第二轴孔180还形成有若干通孔182,用于穿设限位件34的凸柱342。通孔182的位置、数量与凸柱342相对应,本实施例中通孔周向均匀间隔分布或者不均匀分布,每一通孔182在轴向上贯穿第一连接部18。对应地,枢接部26上形成有若干限位孔282,用于与凸柱342插接限位,限制底板10与侧板20的相对转动。限位孔282的位置、数量与凸柱342相对应,即可以实现凸柱342旋转预设角度后,还能插入限位孔282以进行定位。较佳地,第一连接部18的轴向长度小于凸柱342的长度,装配时凸柱342的末端穿过相应的通孔182而伸出至第一连接部18之外,与限位孔282插接限位。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8偏离底板10的前侧面一定距离,所偏离的距离与推板340的厚度以及头部322的厚度之和相当,如此在装配后使得锁紧件32的头部322的外侧面与底板10的前侧面大致相平齐,不影响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的整体外形。
如图4与图5所示,为了使得限位件34快速脱离限位孔282,操作简单,在推板340与第一连接部18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件36,弹性件36用于限位件34的复位,优选地为弹簧,如本实施例图示的螺旋弹簧等。弹性件36套设于锁紧件32的轴杆320上,其一端抵顶限位件34的推板340、另一端用于与第一连接部18相作用。当限位件34靠近或者远离第一连接部18时,使得弹性件36被压缩或释放。在其它实施例中,弹性件36也可以是弹片等,不以具体实施例为限。弹性件36也可以套设于凸柱342上,如4个弹簧分别套摄于4个凸柱342上。
为了进一步限位弹性件36,底板10的第一连接部18的前侧面外侧,即背向第二连接部19的一侧还形成有收容孔184,用于装配弹性件36。收容孔184与第二轴孔180同轴设置且相连通,收容孔184的孔径大于第二轴孔180的孔径,与弹性件36的外径相当;收容孔184的深度小于第二轴孔180的深度,也就是小于第一连接部18的轴向长度,收容孔184与第二轴孔180整体上呈阶梯状,两者之间形成一阶梯面186,阶梯面186作为限位面,用于抵顶弹性件36。
为了防止使用过程中,凸柱342与限位孔282产生磨损,导致枢接部26损坏,进而影响使用效果,侧板20的枢接部26的一侧端,图2所示为朝向第一连接部18的前侧端,通过销钉29固定连接一固定板28,固定板28也可以通过焊接、胶接等连接方式与枢接部26固定连接。固定板28由钢材等制成,其强度优于枢接部26。固定板28的中央形成有圆孔280,圆孔280正对枢接部26的第一轴孔260。固定板28上环绕圆孔280形成上述限位孔282,限位孔282与凸柱342一一对齐。通过高强度的固定板28,可以有效避免侧板20损坏。限位孔282的位置、数量与凸柱342相对应。
本实施例中,凸柱342数量为4个,相邻的两个凸柱342所跨越的弧长为1/4圆周,为了减少开设限位孔282,4个凸柱342可位于以穿孔344为圆心的同心圆上,第一连接部18环绕第二轴孔180还对应形成有4个通孔182,此时可以在固定板28上设置4个限位孔282,沿周向均匀间隔分布,4个限位孔282到圆孔280的连线依次呈90度夹角。可以实现底板10相对侧板20呈90度旋转,或者90度倍数的角度旋转。侧板20与限位件34每相对转动1/4圆周,即相对转动90度,限位孔282与凸柱342、通孔182可以再次相对齐。因此,当侧板20与底板10相对转动3/4圆周进行形态切换时,限位件34保持不动即可以使其凸柱342与转动后的侧板20的限位孔282相对齐。应当理解地,限位孔282的设置是为了锁定侧板20,在侧板20本身的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在其枢接部26上形成限位孔282,从而省略固定板28。
组装时,锁紧件32的轴杆320与侧板20、底板10的轴孔260、180、190相插接,第一连接部18上的通孔182与枢接部26上的限位孔282一一对齐;限位件34的凸柱342对应地穿设至各个通孔182;弹性件36部分容纳于第一连接部18的收容孔184内、部分容纳于凸柱342与轴杆320之间的空间内,弹性件36的两端分别抵顶推板340以及阶梯面186。如图6及图7所示,当锁紧件32的末端与第二连接部19未达到完全螺合时,在弹性件36的作用下,推板340与第一连接部18之间间隔有距离,此时限位件34的凸柱342的末端仍处于第一连接部18的通孔182内,底板10与侧板20之间仅通过轴杆320枢接,两者可以相对转动,整个可翻转快装板处于解锁状态。
综上所述,为满足横拍或竖拍,侧板20与底板10处于锁定状态,即不能相对旋转,侧板20与底板10相叠呈一字形或相垂直,锁紧件32的头部、限位件34、第一连接部18、固定板28、枢接部26、第二连接部19顺次排列,锁紧件32的轴杆320容纳于穿孔344、第二轴孔180、圆孔280、第一轴孔260及第三轴孔190内,且轴杆320末端的螺纹与第三轴孔190内螺纹螺合,套设于锁紧件32的轴杆320上并位于轴杆320与凸柱342之间的空间内的弹性件36处于被压缩状态。侧板20与底板10相垂直时,侧板20底部凸出于枢接部26的部分262抵接底板10用于安装相机的第一表面11,可防止侧板20过度旋转,导致侧板20触碰到相机,或者阻碍相机安装到底板10上。在横拍和竖拍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侧板20相对底板10可在270度范围内进行旋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板20相对底板10旋转角度可以超出270度,如290度,可满足在侧板20与底板10相垂直时的微调,具体根据使用需要进行设置,在本申请中,不进行一一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凸柱342的数量还可以为1个、2个、3个或者4个以上,均匀间距设置或者不均匀间距设置,具体如下;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4上可以仅设置单个凸柱342,第一连接部18环绕第二轴孔180还形成有一个通孔182,此时可以在枢接部26上设置两个限位孔282,两限位孔282到第一轴孔260的连线呈90度夹角,两个限位孔282位于以第一轴孔260为圆心的同心圆上。使用过程中,在侧板20与底板10相叠呈一字形时,凸柱342插接于其中一个限位孔282,与轴杆320共同实现对枢接部26的限位,在侧板20与底板10垂直时,凸柱342插接于其中另一个限位孔282,与轴杆320共同实现对枢接部26的限位。
当需要横拍和竖拍相互转化时,使用扳手旋转头部322的螺纹324,带动轴杆320的末端逐渐旋出第三轴孔190,使得头部322逐渐远离第一连接部18,在此过程中,推板340在弹簧的推动下,抵接头部322,同时凸柱342逐渐脱离出限位孔282,实现第一连接部18与枢接部26解锁,搬动侧板20相对底板10旋转。可以理解地,为了侧板20相对底板10具有中间锁紧状态,两个限位孔282之间还可以设有其他的限位孔282,数量不进行限定,如由竖拍转化为横拍时,的过程中,搬动侧板20相对底板10旋转30度后,凸柱342插入以限位孔282内,可进行锁定,再旋转240度后侧板20与底板10相叠。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4上可以设置2个凸柱342,两凸柱342到穿孔344的连线呈0-180度夹角,如两凸柱342到穿孔344的连线呈90度夹角,两个凸柱342位于以穿孔344为圆心的同心圆上或者不同心,第一连接部18环绕第二轴孔180还对应形成有2个通孔182,此时可以在固定板28或者枢接部26上设置3个限位孔282,3个限位孔282到圆孔280或者第一轴孔260的连线依次呈90度夹角,即必须保证每个凸柱342在旋转预设角度后,具有相应的限位孔282,预设角度可以是一次性旋转实现横拍和竖拍相互转化,也可以经过多个预设角度的旋转,实现横拍和竖拍相互转化。
在一实施例中,限位件34上可以设置3个凸柱342,3个凸柱342到穿孔344的连线依次呈30度、60度夹角,对应需要设有5个限位孔282,在此不进行一一介绍;
如图3、图4以及图8、图9所示,当锁紧件32旋紧而与第二连接部19完全螺合时,锁紧件32的头部322推动限位件34的推板340使其与第一连接部18相接触。此时,推板340到达锁定位置,紧紧地夹置于头部322与第一连接部18之间,弹性件36被压缩,限位件34的凸柱342的末端穿出第一连接部18的通孔182后插入至侧板20的限位孔282内。由于限位件34的凸柱342穿过底板10的第一连接部18并插入至侧板20的枢接部26内,此时底板10与侧板20形成固定连接,两者的位置固定不能相对转动,整个可翻转快装板处于锁定状态。
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在使用时,可以如图1所示作为常规的L形可翻转快装板,此时侧板20与底板10相垂直,相机通过底板10上的螺钉13固定于底板10的第一表面11上,可翻转快装板通过其侧板20外侧的第一插接块22连接至云台上。在其它实施例中,底板10上也可以形成有连接结构,用于与云台连接。若所使用的相机具有可翻转屏幕,为避免相机的屏幕在翻转时与侧板20干涉,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可以变换至图8与图9所示的一字形。此时,相机同样可以通过底板10上的螺钉13固定于底板10的第一表面11上,可翻转快装板则通过露出于底板10之外第二插接块24连接至云台上。
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需要变换形态时,只需旋开锁紧件32使其相对底板10向外移动一定距离,回到如图6与图7所示的解锁状态即可。在旋开锁紧件32的过程中,被压缩的弹性件36恢复形变推动限位件34向外移动复位,推板340到达解锁位置与第一连接部18相间隔。此时,限位件34的凸柱342脱离侧板20的限位孔282,使得侧板20与底板10之间仅通过锁紧件32的轴杆320相枢接,侧板20可以相对底板10转动。在由L形态切换至一字形态时,侧板20相对底板10逆时针转动270度;反之由一字形态切换至L形态时,侧板20相对底板10顺时针转动270度。之后,再次旋紧锁紧件32,锁紧件32的头部322带动限位件34的推板340移动回到锁定位置,抵顶第一连接部18,此时凸柱342再次进入至限位孔282内将底板10与侧板20锁定,将可翻转快装板保持在一字形态或者L形态。
另外,在一实施例中,可翻转快装板在形态切换后其凸柱342与限位孔282也可以不对齐,如限位件34上设置两个凸柱342,枢接部26上设置两个限位孔282,侧板20与底板10相对转动270度时,凸柱342与限位孔282在周向上呈交替间隔分布。此时,可以将锁紧件32向外旋出更大的长度直至限位件34的凸柱342完全脱离底板10的通孔182,这样可以单独转动限位件34,如转动90度使其凸柱342再次与限位孔282对齐等。
上述实施例中,在侧板20上形成限位孔282,限位件34的凸柱342穿过底板10后与侧板20的限位孔282相插接。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底板10上设置限位孔282,限位件34的凸柱342穿过侧板20后与底板10的限位孔282相插接。另外,上述实施例中锁紧件32穿过侧板10的枢接部26之后与底板10的连接部19螺合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底板10上形成枢接部、在侧板20上形成连接部,锁紧件32穿过底板10的枢接部后与侧板20的连接部相螺合。总之,本实用新型可翻转快装板通过锁止结构30的锁紧件32转动地连接底板10与侧板20,并通过旋紧与旋开锁紧件32使限位件34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之间移动,使底板10与侧板20锁定或解锁,如此可以根据使用需要调整可翻转快装板的形态至L形或一字形,避免与翻转的相机屏幕干涉,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应性好。
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件34的一个凸柱插入第一连接部18,另一个凸柱插入枢接部26,实现底板10与侧板20无法旋转。
在其他实施中,底板10只有第一连接部18,枢接部26的第一轴孔260内开设有螺纹,轴杆的末端与第一轴孔260内开设有螺纹进行螺接,实现底板10与侧板20的锁紧与解锁。
在其他实施中,锁止结构30中的限位件34与锁紧件32可以进行合为一个第一限位件(未图示),第一限位件包括推板,推板中间具有轴杆,至少一个凸柱围绕轴杆设置于推板,轴杆的末端具有螺纹,并依次穿过弹簧36、第一连接部18、固定板28、枢接部26、第二连接部19后与手拧螺丝螺合,手拧螺丝可具有扳手部,也可具有槽孔,通过扳手工具进行旋紧。
在其他实施中,底板10形成有枢接部26,侧板20形成有第一连接部18和第二连接部19。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翻转快装板,包括相互枢接的底板和侧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侧板其中之一形成有第一连接部、其中之另一形成有枢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枢接部枢接以相对转动,所述可翻转快装板还包括锁止结构,在解锁位置,所述底板相对侧板可转动,而在锁定位置,所述锁止结构将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枢接部限位固定,以防止所述底板相对侧板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包括活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并相对所述第一连接部在锁定位置与解锁位置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在锁定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枢接部相插接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枢接部锁定;所述限位件在解锁位置时,所述限位件与枢接部相分离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枢接部解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的至少一凸柱,所述枢接部上形成有对应所述至少一凸柱的限位孔;所述限位件在锁定位置时,所述至少一凸柱穿出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限位孔相插接;所述限位件由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时,所述凸柱脱离所述限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结构还包括具有轴杆的锁紧件,所述限位件还包括推板,所述推板、第一连接部及枢接部依次套设于所述轴杆,所述凸柱凸设于所述推板,所述推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之间夹设有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轴杆的轴向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时,所述弹性件受力变形;所述弹性件恢复形变时推动所述限位件沿所述轴杆的轴向由锁定位置移动至解锁位置;所述弹性件包括弹簧,套设于所述轴杆或者所述凸柱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的一侧端形成有头部,所述头部叠至于所述推板的外侧;所述轴杆远离头部的末端形成有螺纹,所述轴杆具有螺纹的末端顺序穿过所述推板、第一连接部以及枢接部之后与所述底板或者侧板相螺合;旋紧所述锁紧件时,所述头部推动所述推板使其抵顶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限位件由解锁位置移动至锁定位置;旋开所述锁紧件时,所述推板被所述弹性件推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间隔,所述限位件由锁定位置移动至在解锁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侧板其中之一还形成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枢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所述轴杆具有螺纹的末端顺序穿过所述限位件、第一连接部以及枢接部之后螺合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开裂有裂缝。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部上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强度大于所述枢接部的强度,所述限位孔形成于所述固定板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的侧面设有双向卡接接口,所述双向卡接接口包括平行间隔地相对设置的第一插接块和第二插接块,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一插接块实现一表面与摄影辅助设备连接,所述侧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接块实现另一表面与摄影辅助设备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快装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侧面开设有收容腔,用于容纳扳手;
和/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连接件用于连接相机;
和/或,所述侧板、底板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螺纹孔、至少一个冷靴接口以及避让口其中之一,或者任意组合;
和/或,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摩擦垫;
和/或,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凹槽,当所述侧板与底板转动至相叠呈一字形,所述侧板限位于所述凹槽内。
CN202021295729.3U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Active CN212718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729.3U CN212718802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95729.3U CN212718802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8802U true CN212718802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4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95729.3U Active CN212718802U (zh) 2020-07-03 2020-07-03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8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02056B2 (en) Frame assembly for stabilizer, and stabilizer
US6371345B1 (en) Adjustable mounting device
US10317174B2 (en) Modular system for mounting firearm accessorie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firearm accessory to firearm
RU2391688C2 (ru) Панорамная штативная головка для камеры с двухклеммным фиксирующим соединителем
US20140196348A1 (en) Modular system for mounting firearm accessories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firearm accessory to firearm
US7492581B2 (en) Portable computer with handle mechanism
EP3789650A1 (en) Frame assembly for stabilizer, and stabilizer
WO2009065933A2 (en) A ball joint device
KR100469766B1 (ko) 팬헤드
US8710342B2 (en) Steplessly adjustable cymbal locating device
US4158981A (en) Drum holder
US6729205B2 (en) Multi-position ratchet mechanism
CN212718802U (zh) 一种可翻转快装板
CN213452491U (zh) 可翻转快装板
EP1401049B1 (en) Satellite antenna holder
JP3224744U (ja) 扇風機
KR200143559Y1 (ko) 평면핸들장치
TW201940046A (zh) 三維角度調整及定位裝置
US20040010889A1 (en) Structure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ndle
US6140812A (en) Electronic instrument with multiple position spring detented handle
CN218285292U (zh) 一种用于移动照明设备的可快速拆装双卡位安装机构
JPS63303298A (ja) カメラ支持装置
CN220286841U (zh) 一种转接件、连接机构及拍摄设备
CN220623473U (zh) 手机夹
CN117212307B (zh) Led显示装置的连接组件以及led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