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8725U - 一种支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8725U
CN212718725U CN202020793803.8U CN202020793803U CN212718725U CN 212718725 U CN212718725 U CN 212718725U CN 202020793803 U CN202020793803 U CN 202020793803U CN 212718725 U CN212718725 U CN 2127187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support
pieces
supporting pieces
suppor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938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cang Diy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cang Diy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cang Diy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cang Diyang Automobile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938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87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87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87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分别与所述底板抵接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设置;位于最外侧的全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互抵接以形成一闭合支撑架;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由多个铝材绕周向依次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优点:采用铝材焊接方式能够保证支撑机构的质量轻、易加工的特性,支撑件的截面呈矩形装,则能够克服应力集中的弊端,保证支撑机构整体具有较好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辅助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支撑机构。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以及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支撑机构很多,其中底板作为支撑机构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应用的尤为广泛。底板是检具、夹具等工装正常工作的基础,工装上的零部件需要安放在底板上面进行调试。目前,底板按材料、工艺等不同大致分为钢结构焊接、铸钢、钢板、铸铝和铝板几种。针对上述的几种形式,其中钢结构和铸钢结构的弊端是质量重且耗能高、铸铝、钢板和铝板则面临的弊端是组织疏松、刚性较差。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铝焊接技术广泛应用于个工业化领域,铝焊接底板的诞生可替代其它底板在工装领域的应用。但目前的铝焊接底板主要的结构形式为工字型,由于工装的各处零部件的重量不同,在调试、安装的过程中,若较为重的零部件作用于铝焊接底板的非加强筋处,由于应力集中的问题容易造成铝焊接底板的变形的现象,进而增大工装工作过程中的误差,严重的话直接造成铝焊接板的报废。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机构,其采用铝材焊接方式能够保证支撑机构的质量轻、易加工的特性,支撑件的截面呈矩形装,则能够克服应力集中的弊端,保证支撑机构整体具有较好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支撑机构,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且分别与所述底板抵接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设置;
位于最外侧的全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互抵接以形成一闭合支撑架,其余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最外侧的第二支撑件的内侧壁抵接、其余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最外侧的第二支撑件的内侧壁抵接;
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由多个铝材绕周向依次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接的接触部均采用焊接固定,各所述铝材的接触部均采用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进一步地,位于最外侧的全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端部依次首位相连。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闭合支撑架内部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下端面高于位于在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下端面。
进一步地,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接部处设置有垫脚件。
进一步地,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接外部驱动件的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厚度小于所述垫脚件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接的焊缝处、以及各所述铝材的焊缝处均采用打磨处理。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铝板,根据铝的特性,能够保证所述底板、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形成的支撑机构重量轻,进而使得在后续工序中,能够实现搬运便捷、省时省力的好处;另外根据铝材的特性,使得所述支撑机构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2、本申请中通过设置的铝材绕周向围合形成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空心的结构设计相对于钢板、铸钢等全实体支撑件,在保证足够的强度的同时,还具有重量轻的特性,为后续的搬运等工序提供了省力的有益效果;并且上述结构的设计,使得第一支撑件或第二支撑件在受力时,始终具有至少一个侧边铝板作为加强筋,且上述结构受力均匀,进而能够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倒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整体装置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件的截面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底板;2、第一支撑件;3、第二支撑件;4、铝材;5、垫脚件;6、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和区别类似的对象,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先后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支撑机构,包括底板1、位于所述底板1下方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的上端面和第二支撑组件的上端面均能够与所述底板1抵接。本方式中,采用的抵接方式是通过焊接的工艺将所述底板1、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组成组件固定连接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底板1、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材质均为金属铝,根据铝的特性,能够保证所述底板1、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形成的支撑机构重量轻,进而使得在后续工序中,能够实现搬运便捷、省时省力的好处。且根据铝材4的特性,使得所述支撑机构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
优选地,其中铝焊接工艺对上述的底板1、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进行焊接,由于所述底板1整体呈一矩形体的板材状,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均呈长条的矩形体状,上述的形状设置,首先结构较为简洁,再者能够使得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均能够较好地与底板1贴合,进而使得加工工艺更加容易,使得生产周期短,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一支撑件2;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列且位于水平面内的第二支撑件3。其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且交叉设置。
结合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均由多个呈长条形的铝材4绕周向围合形成,优选地,铝材4的个数为四个,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上述的结构设置,位于侧边的两个铝材4可以看作加强筋,用于对位于上侧的铝材4起到支撑作用,替换了常用的工字型支撑件。当外部工装放置在所述底板1上时,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用于直接承载底板1作用力的表面为整个上表面;当外部工装只与其中一部分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或第二支撑件3的上表面相对设置时,能够始终保证其中一个侧边的铝材4作为加强筋,若外部工装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或第二支撑件3的上表面的相对设置重合或位于其内时,则两个侧边的铝材4均作为加强筋,进而解决的工字型支撑件出现应力集中在加强筋外侧而导致的工字型支撑件变形的现象。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四个铝材4绕周向围合形成第一支撑件2或第二支撑件3,中间是空心的结构,相对于钢板、铸钢等全实体支撑件,其在保证足够的强度时,还具有重量轻的特性,为后续的搬运等工序提供了省力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交叉设置,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第一支撑件2与所述第二支撑件3之间相互垂直设置。具体地,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第二支撑件3在端部处相互抵接以形成一闭合支撑架,该支撑架在水平面内的投影为矩形体。其余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横设在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二支撑件3之间,且上述的其余所述第一支撑件2的两端部能够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二支撑件3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其余的所述第二支撑件3横设在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支撑件2之间,且上述的其余所述第二支撑件3的两端部能够分别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第一支撑件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上述的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全部的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构成一个整体,能够在提供支撑的过程中,保证自身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铝材4与底板1抵接的侧边处、铝材4与铝材4抵接的侧边处均采用焊接固定。具体地,对于上述各个焊接处采用坡口设计结合周边围焊的形式,焊接可采用直立式焊接,以减小间隙及焊接变形。上述的焊接工序完成后,能够使得所述底板1、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构成一个整体,一方面便于后续的搬运工序,另一方面,在所述底板1和/或第一支撑组件和/或第二支撑组件受到外力时,能够整体移动,在保证结构稳定条件下,保证了对外部工装等支撑的稳定性。优选地,上述的焊接部的焊缝处均采用打磨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上述焊缝要求要饱满、均匀,不允许有裂纹、夹渣、咬边等缺陷。
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闭合支撑架内部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下端面略高于位于在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的下端面。上述的设置方式,在保证整体结构稳定和足够的强度时,能够减小铝材4料件的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此处可根据需求自行调整,不再累述。
本实施方式中,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第二支撑件3在固定成型后形成有四个角,本方式中优选地,在上述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垫脚件5,以使得所述闭合支撑架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抬高预设高度。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2和所述第二支撑件3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接外部驱动件的连接板6,其中所述连接板6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厚度小于所述垫脚件5的厚度。由于支撑机构在搬运的过程中一般对接外部的叉车等驱动机构,所述垫脚和连接板6在上下方向上高度差的设置,能够使得叉车的货叉能够伸入支撑机构的底部,进而对支撑机构进行搬运。此处的连接板6对接叉车的货叉,避免第一支撑件2或第二支撑件3与货叉直接结构,一方面降低对第一支撑件2或第二支撑件3的损坏概率,延长支撑机构的使用周期。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位于所述底板下方且分别与所述底板抵接的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设置;
位于最外侧的全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相互抵接以形成一闭合支撑架,其余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最外侧的第二支撑件的内侧壁抵接、其余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部分别与最外侧的第二支撑件的内侧壁抵接;
每个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均由多个铝材绕周向依次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在垂直于自身延伸方向上的截面呈矩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接的接触部均采用焊接固定,各所述铝材的接触部均采用焊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相互垂直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全部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端部依次首位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闭合支撑架内部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下端面高于位于在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的下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连接部处设置有垫脚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下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对接外部驱动件的连接板,其中所述连接板在上下方向上的延伸厚度小于所述垫脚件的厚度。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接的焊缝处、以及各所述铝材的焊缝处均采用打磨处理。
CN202020793803.8U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支撑机构 Active CN2127187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3803.8U CN212718725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支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93803.8U CN212718725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支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8725U true CN212718725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4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93803.8U Active CN212718725U (zh) 2020-05-13 2020-05-13 一种支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87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48091A (zh) 一种船舶双层底分段装配焊接工艺
CN202913339U (zh) 一种钢箱梁风嘴块体结构
CN104400351A (zh) 一种起重机箱型主梁的生产工艺
CN106760203A (zh) 一种复杂的大型钢柱构件以及加工方法
CN212718725U (zh) 一种支撑机构
CN105540429A (zh) 一种起重机主梁及其加工方法
CN206883062U (zh) 钢构件焊接双螺纹杆升降机构
CN212918277U (zh) 一种铝合金密封贮运箱焊接辅助支撑装置
CN111645828B (zh) 船舶分段、船台合拢球头无码专用装配工装
CN111604643B (zh) 一种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吊机立柱制作与安装工艺
CN112706897B (zh) 一种船用柴油机机座的装配工艺方法
CN114620202A (zh) 一种新型的海上浮式风电平台甲板安装工艺
CN204847834U (zh) 一种过跨单梁起重机
CN208083665U (zh) 基于搅拌摩擦焊接的防止工件变形的预应力夹具
CN207464571U (zh) 侧墙自动化焊接工装
CN218989428U (zh) 一种电解铝阳极钢爪
CN216069941U (zh) 一种新型随车吊伸缩支腿结构
CN110871328A (zh) 一种超大型轨道吊大梁结构制造工艺
CN221388212U (zh) 一种钢箱梁顶板矫正定位装置
CN218913947U (zh) 一种阀门支架
KR200354860Y1 (ko) 평판 맞대기 용접용 지그
CN211939680U (zh) 一种快速装卸焊接夹具
CN213358751U (zh) 新型装载机动臂横梁与摇臂支撑板加强结构
CN214471753U (zh) 一种大功率发动机的试验支撑结构
CN214489387U (zh) 一种提升机机壳组焊工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