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17800U - 橡胶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橡胶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17800U
CN212717800U CN202021266554.3U CN202021266554U CN212717800U CN 212717800 U CN212717800 U CN 212717800U CN 202021266554 U CN202021266554 U CN 202021266554U CN 212717800 U CN212717800 U CN 2127178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rubber block
screw
fix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26655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文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ey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26655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178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178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178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翅式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橡胶减震器,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橡胶块、第二橡胶块和隔热部件;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杆和第二螺杆之间,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相互紧贴;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的紧贴处设置有空腔,隔热部件设置在空腔内。由于减少了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之间设置有隔热部件,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非隔热型的减震部件,减少了热传递的面积,降低了热传递的效率。

Description

橡胶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板翅式换热器领域,具体是一种橡胶减震器。
背景技术
板翅式换热器在实际安装时,需要设置有减震部件,从而避免板翅式换热器在实际使用时受到震动而产生故障。减震部件通常采用螺栓和橡胶块制成。
现有技术中的减震部件,橡胶块采用一体制成,橡胶块本身传热效率比较高,从而导致板翅式换热器的热量通过减震部件本身呈热传递状态的传到其他部件上。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型减震部件,橡胶块采用一体制成,橡胶块本身传热效率比较高,从而导致板翅式换热器的热量通过减震部件本身呈热传递状态的传到其他部件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减震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橡胶减震器,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橡胶块、第二橡胶块和隔热部件;
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之间,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相互紧贴;
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的紧贴处设置有空腔,所述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两个第一固定部件和两个第二固定部件;
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之间;
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之间;
任一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螺杆可定位的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
所述第二螺杆可定位的设置在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设置为圆盘状;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螺栓或所述第二螺栓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其中,所述第一螺栓或所述第二螺栓分别具有螺杆部和旋拧部,所述旋拧部的轮廓和所述定位孔的轮廓分别为六角形轮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设置有圆环状的凹陷部;
其中,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
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定位孔共同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同一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
任一个所述连接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处,其中,任一个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心至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圆心的间距相同。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螺钉和连接螺母;
所述连接螺钉分别可穿透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所述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母可连接于所述连接螺钉,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橡胶块、所述第二橡胶块和所述隔热部件;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上设置有环形槽,其中,所述环形槽可沿轴向容纳所述连接螺钉和连接螺母,当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盖合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时,所述连接螺钉的螺杆端部容纳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连接螺母的两个端面分别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胶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橡胶块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隔热部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连接螺钉可分别穿透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设置为圆形盖状;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所述内螺纹可连接于所述外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或所述第二橡胶块上设置有环状空腔;
所述隔热部件设置为环状,所述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环状空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橡胶块设置为圆柱状,所述第二橡胶块设置为圆槽状;
所述第一橡胶块的径向设置有凸环,所述第二橡胶块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向凸起部,其中,第二橡胶块可盖合在所述第一橡胶块上,其中,所述第二橡胶块可接触于所述凸环,所述轴向凸起部可接触于所述第一橡胶块。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震器,减少了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之间设置有隔热部件,从而相对于非隔热型的减震部件减少了热传递的面积,降低了热传递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减震器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减震器的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型减震部件,橡胶块采用一体制成,橡胶块本身传热效率比较高,从而导致板翅式换热器的热量通过减震部件本身呈热传递状态的传到其他部件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减震器。
参见图1至图3,一种橡胶减震器,包括第一螺杆1、第二螺杆2,第一橡胶块3、第二橡胶块4和隔热部件5;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分别设置在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之间,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相互紧贴;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的紧贴处设置有空腔,隔热部件5设置在空腔内。
其中,第一螺杆1设置在第一橡胶块3处,第二螺杆2设置于第二橡胶块4处,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的设置方向相反,且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设置为同轴状态。
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相互紧贴,但是,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之间设置有空腔,使得隔热部件5可设置于该空腔内。在实际制造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时,前述的空腔可以是单独的设置于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的其中一个端面上的槽状部,或者前述的空腔可以分别由设置于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的两个槽状部组合而成。
隔热部件5主要作用是将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尽可能的形成隔热部;也就是说,通过隔热部能够减少从第一橡胶块3至第二橡胶块4的热传递的面积,从而使得第一橡胶块3的热量难以传递到第二橡胶块4上。
例如:热源A连接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减震器的第一螺杆1上,物体B连接于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螺杆2上,其热传递的路径为热源A至第一螺杆1、第一螺杆1至第一橡胶块3、第一橡胶块3至第二橡胶块4和隔热部件5、第二橡胶块4和隔热部件5至第二螺杆2、第二螺杆2至物体B。
所以,通过在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之间设置有隔热部件5,能够使得热源A的热量受到隔热部件5的阻隔,从而有效的较少能够传递到物体B的热量。
现有技术中,非隔热型的减震部件通常仅具有1个橡胶块,导致热量可以通过橡胶块的两端形成热传递状态,其传热效率比较高。而本实施例提供的橡胶震器,减少了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且在第一橡胶块和第二橡胶块之间设置有隔热部件,从而相对于非隔热型的减震部件减少了热传递的面积,降低了热传递的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橡胶减震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隔热型减震部件,橡胶块采用一体制成,橡胶块本身传热效率比较高,导致板翅式换热器的热量通过减震部件本身呈热传递状态的传到其他部件上的技术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如何使得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能够相互紧贴,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参见图2或图3,还包括两个第一固定部件6和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
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
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固定部件6之间;
任一个第一固定部件6分别与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可拆卸的连接;
第一螺杆1可定位的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上;
第二螺杆2可定位的设置在其中另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上。
其中,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共同设置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也就是说,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能够夹紧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以及,任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固定部件6,也就是说,两个第一固定部件6能够盖合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上;其中,第一螺杆1设置在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处,且第一螺杆1可穿透的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部件6,使得第一螺杆1能够定位于其中一个第一固定部件6和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同理,第二螺杆2与第一螺杆1的设置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采用两个第一固定部件6和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除了能够夹紧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还能够对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减少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受到的外力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分别相对于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形成转动,导致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相对于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定位难的问题,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第二固定部件7设置为圆盘状;
第二固定部件7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第一螺杆1或第二螺杆2设置在定位孔内,其中,第一螺杆1或第二螺杆2分别具有螺杆部和旋拧部,旋拧部的轮廓和定位孔的轮廓分别为六角形轮廓。
由于第二固定部件7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且定位孔的轮廓和第一螺杆1或第二螺杆2的旋拧部的轮廓分别为六角形轮廓,使得第一螺杆1或第二螺杆2分别相对于定位孔的实际连接关系,相当于六角螺栓与套筒扳手的连接关系,避免了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分别相对于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形成转动,导致第一螺杆1和第二螺杆2相对于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定位难的问题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如何减少第一固定部件6和第二固定部件7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第一固定部件6相对于第二固定部件7的热传递效率,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第二固定部件7设置有圆环状的凹陷部;
其中,凹陷部和定位孔同轴设置;
凹陷部和定位孔共同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件7的同一端面上。
当第一固定部件6盖合在第二固定部件7上时,位于第二固定部件7上的凹陷部在第二固定部件7和第一固定部件6之间形成了凹陷腔。也就是说,第一固定部件6和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仅能够通过二者的接触部形成直接的热传递,而不能够通过二者之间的凹陷腔形成直接的热传递,二者之间通过凹陷腔仅能够形成热辐射,从而减少了第一固定部件6和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的热传递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如何实现通过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夹紧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第二固定部件7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任一个连接通孔分别设置在凹陷部处,其中,任一个连接通孔的孔心至第二固定部件7的圆心的间距相同。
其中,任一个连接通孔分别用于后述的连接螺钉10穿过。并且,凹陷部可沿轴向容纳后述的连接螺钉10和后述的连接螺母11。
本实施例的橡胶减震器还包括连接螺钉10和连接螺母11;
连接螺钉10分别可穿透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的连接通孔,连接螺母11可连接于连接螺钉10,其中,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块3、第二橡胶块4和隔热部件5;
第一固定部件6上设置有环形槽,其中,环形槽可沿轴向容纳连接螺钉10和连接螺母11。
当第一固定部件6盖合在第二固定部件7上时,连接螺钉10的螺杆端部容纳在环形槽内,连接螺母11的两个端面分别紧密接触第一固定部件6和第二固定部件7。
在实际使用时,一个连接螺钉10可以分别穿过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件7的其中一个连接通孔,且一个连接螺母11可连接于一个连接螺钉10上;为了保证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的夹紧效果,第二固定部件7上的连接通孔应当合理的设置为2个~8个,对应选用的连接螺钉10和连接螺母11的数量相同。
采用两个设置有连接通孔的第二固定部件7、以及设置有连接螺钉10和连接螺母11,可以使得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和连接螺钉10组成可调节的夹紧结构,通过调节连接螺母11相对于连接螺钉10的位置,从而能够将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共同夹紧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
应当理解的是,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只要能够通过连接螺钉10和连接螺母11夹紧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即可。其中具有两种情况,其一是,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分别被夹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和所有的连接螺钉10之间,其二是,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分别被夹在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之间,并且至少一个连接螺钉10可穿透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优选的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的结构,以及提出了一种优选的隔热部件5的结构,具体如下。
第一橡胶块3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二橡胶块4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隔热部件5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连接螺钉10可分别穿透第一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
采用这种设置方式,除了能够通过两个第二固定部件7夹紧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之外,还能够使得第一橡胶块3、第二橡胶块4和隔热部件5分别通过任一个连接螺钉10形成定位结构,从而便于本实施例提供的橡胶减震器的组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提出一种优选的第一固定部件6的结构,具体为:
参见图2或图3,第一固定部件6设置为圆形盖状;
第一固定部件6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第二固定部件7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固定部件6的内螺纹可连接于外螺纹。
其中,第一固定部件6设置为圆形盖状,在第一固定部件6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与之对应的是,在第二固定部件7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固定部件6的内螺纹能够与第二固定部件7的外螺纹连接。这种设置方式,不但使得第一固定部件6和第二固定部件7的连接方式更加简单,而且能够将第一固定部件6直接接触到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从而能够增大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接触到第一固定部件6和第二固定部件7的接触面积,避免由于受到第二固定部件7的压力产生的压强不同,而导致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出现破裂。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隔热部件5设置于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之间,且保证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的接触比较均匀,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第一橡胶块3和/或第二橡胶块4上设置有环状空腔;
隔热部件5设置为环状,隔热部件5设置在环状空腔内。
其中,如果在第一橡胶块3上设置有环状空腔,那么,环状空腔的中心处一定具有一个圆柱状的第一凸部,以及环状空腔的圆周处一定具有一个圆环状的第二凸部;该第一凸部用于在第一橡胶块3的中心处接触到第二橡胶块4,改第二凸部用于在第一橡胶块3的边缘处接触到第二橡胶块4,从而保证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的接触比较均匀。同理第二橡胶块4可参照第一橡胶块3设置,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仅第一橡胶块3或第二橡胶块4设置有环状空腔,隔热部件5可设置于环状空腔内;如果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分别设置有环状空腔,隔热部件5可设置于两个环状空腔组成的空间内。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的组装,优选的采用如下方案实现。
第一橡胶块3设置为圆柱状,第二橡胶块4设置为圆槽状;
第一橡胶块3的径向设置有凸环,第二橡胶块4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向凸起部,其中,第二橡胶块4可盖合在第一橡胶块3上,其中,第二橡胶块4可接触于凸环,轴向凸起部可接触于第一橡胶块3。
在实际组装第一橡胶块3和第二橡胶块4时,第一橡胶块3可插入于第二橡胶块4的圆槽内,从而使得二者可以轻易的实现临时固定;此外,第二橡胶块4的轴向凸起部可接触于第一橡胶块3的端面,且第一橡胶块3的凸缘的其中一个端面可接触与第二橡胶块4的边缘,从而实现二者不会出现过度安装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第一橡胶块、第二橡胶块和隔热部件;
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之间,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相互紧贴;
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的紧贴处设置有空腔,所述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两个第一固定部件和两个第二固定部件;
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所述第二橡胶块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之间;
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之间;
任一个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分别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螺杆可定位的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
所述第二螺杆可定位的设置在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设置为圆盘状;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中心处设置有定位孔,所述第一螺杆或所述第二螺杆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其中,所述第一螺杆或所述第二螺杆分别具有螺杆部和旋拧部,所述旋拧部的轮廓和所述定位孔的轮廓分别为六角形轮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设置有圆环状的凹陷部;
其中,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定位孔同轴设置;
所述凹陷部和所述定位孔共同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同一端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多个连接通孔;
任一个所述连接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凹陷部处,其中,任一个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心至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圆心的间距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螺钉和连接螺母;
所述连接螺钉分别可穿透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所述连接通孔,所述连接螺母可连接于所述连接螺钉,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橡胶块、所述第二橡胶块和所述隔热部件;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上设置有环形槽,其中,所述环形槽可沿轴向容纳所述连接螺钉和连接螺母,当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盖合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件上时,所述连接螺钉的螺杆端部容纳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连接螺母的两个端面分别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块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橡胶块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隔热部件上设置有第三连接孔;
所述连接螺钉可分别穿透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件设置为圆形盖状;
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
所述第二固定部件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固定部件的所述内螺纹可连接于所述外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块和/或所述第二橡胶块上设置有环状空腔;
所述隔热部件设置为环状,所述隔热部件设置在所述环状空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橡胶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橡胶块设置为圆柱状,所述第二橡胶块设置为圆槽状;
所述第一橡胶块的径向设置有凸环,所述第二橡胶块的中心处设置有轴向凸起部,其中,第二橡胶块可盖合在所述第一橡胶块上,其中,所述第二橡胶块可接触于所述凸环,所述轴向凸起部可接触于所述第一橡胶块。
CN202021266554.3U 2020-07-01 2020-07-01 橡胶减震器 Active CN2127178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6554.3U CN212717800U (zh) 2020-07-01 2020-07-01 橡胶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266554.3U CN212717800U (zh) 2020-07-01 2020-07-01 橡胶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17800U true CN212717800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65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266554.3U Active CN212717800U (zh) 2020-07-01 2020-07-01 橡胶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178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219263U (ja) トルク入力端とトルク出力端との電気的に絶縁されたトルク伝達装置、その取付部品及びトルク伝達軸ユニット
US20130071203A1 (en) Fastener retention system
CN105328600B (zh) 一种球头随动定位锁紧机构
US20120146328A1 (en) Pipe clamp assembly with tightening element keeper
CN212717800U (zh) 橡胶减震器
JPS61103014A (ja) スプライン軸とスプラインボスとの係合結合装置
CN110864171A (zh) 一种法兰活接
JP2019002557A (ja) ホースクリップ
CN107939808B (zh) 一种六角开槽自锁螺母
US9964243B1 (en) Pipe joint structure
CN210487836U (zh) 用于电表箱的防水接头
CN210701463U (zh) 易拆卸超声波振子
KR100803797B1 (ko) 압축형 탄성 이음부재의 고무 엘레멘트
CN219865810U (zh) 法兰螺栓组件
CN213813148U (zh) 一种螺杆式双面压紧的压力试验工装
CN216045963U (zh) 一种卡套式直通接头
CN216895286U (zh) 锁止螺栓结构
KR100378464B1 (ko) 볼 조인트
CN216555797U (zh) 一种法兰接头及法兰接头组件
CN211343646U (zh) 一种盖形螺母
CN219995996U (zh) 一种换热管固定结构及换热器
CN216111670U (zh) 防松脱螺栓组件
CN115875699B (zh) 一种具有抗震性能的多炉体连接结构
CN203822802U (zh) 汽车螺栓
CN216951364U (zh) 一种摩擦片式扭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28, Changshan Changkang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4000

Patentee after: Wuxi Hey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4000 west gate, No.30, Changshan Changkang Road, Binhu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xi Guangyang Aluminum Indust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