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01360U -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 Google Patents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701360U
CN212701360U CN202021457962.7U CN202021457962U CN212701360U CN 212701360 U CN212701360 U CN 212701360U CN 202021457962 U CN202021457962 U CN 202021457962U CN 212701360 U CN212701360 U CN 2127013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verse osmosis
water
membrane
osmosis membrane
membran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579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昌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nzhou Hengtong Water Trea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nzhou Hengtong Water Tre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nzhou Hengtong Water Tre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nzhou Hengtong Water Trea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579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7013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7013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7013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渗透无死腔膜壳,涉及医用纯水制备装置的技术领域。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包括膜壳本体、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连接在膜壳本体内;第一连接法兰连接膜壳本体的上端,其纯水出水活接管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中心管出水端连接;膜壳本体的上端侧面连接进水活接管,并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进水端;第二连接法兰连接膜壳本体的下端,污水出水活接管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出水端。解决了污水在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与膜壳之间容易形成死腔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进水活接管、纯水出水活接管、污水活接管的设置,确保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与膜壳之间不会形成死腔,保证纯水的制备质量。

Description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纯水制备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背景技术
在医用纯水制备的技术领域,利用纯水设备的反渗透膜滤水元件对进入膜壳内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以达到制备纯水的目的。在过滤的过程中,过滤后的纯水沿着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下端的纯水口排出,过滤后的污水沿着膜壳上端的污水口排出。纯水设备的膜壳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对纯水的制备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纯水设备的反渗透膜滤水元件安装在膜壳内,经过高压泵加压出来的水从膜壳上端侧面的进水管进入,该进水管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进水端连接。使用时,进水经过反渗透膜滤水元件后,逐层向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中心管处过滤,一部分水流为纯水,沿着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中心管流出,该中心管与膜壳下端的纯水出水管相连接,对纯水进行收集;而另一部分水流为污水,沿着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污水端流出,该污水端与膜壳上端侧面的污水管连接,对污水进行排放。
但是,由于进水管、纯水出水管、污水管均为普通的水管,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并且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与膜壳之间具有比较细的缝隙,污水就会通过此缝隙,充斥在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与膜壳之间,形成死腔。由于该死腔里的水是不流动的,污水在此处长时间堆积后,水质就会变差、发臭,甚至还会滋生细菌,污染反渗透膜滤水元件,最终导致使透析的质量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无死腔膜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管容易出现漏水的现象,膜壳的进水端、污水端均设置在上端侧面位置,纯水端设置在下端位置,污水充斥在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与膜壳之间的缝隙处,容易形成死腔,导致水质变差,污染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使透析质量下降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包括膜壳本体、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
反渗透膜滤水元件连接在膜壳本体内;
第一连接法兰连接膜壳本体的上端,第一连接法兰设有纯水出水活接管,纯水出水活接管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中心管出水端连接;
膜壳本体的上端侧面连接进水活接管,进水活接管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进水端;
第二连接法兰连接膜壳本体的下端,膜壳本体的下端侧面连接污水出水活接管,污水出水活接管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出水端。
进一步的,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密封件;
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出水端连接第二密封件。
进一步的,膜壳本体的上端设有连接盘;
第一连接法兰与连接盘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纯水出水活接管与中心管的出水端位置连接第三密封件。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法兰包括法兰盘和定位块;
定位块的一端抵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中心管末端,定位块的另一端连接法兰盘,法兰盘连接膜壳本体的下端。
进一步的,法兰盘的内侧面设有限位座,定位块的另一端连接限位座内。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法兰还包括挡膜圈,
挡膜圈的一端抵接法兰盘上,另一端抵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反渗透膜滤水元件连接在模块本体的内部,对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连接位置进行限定;第一连接法兰连接膜壳本体的上端位置,使第一连接法兰与膜壳本体的上端之间形成垂直连接的结构,连接位置处无空隙,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第一连接法兰设置纯水出水活接管,并且纯水出水活接管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中心管出水端,以便利用纯水出水活接管直接对顾虑后的纯水进行向外排放,并且本申请采用活接管的结构,为无缝连接的方式,确保纯水出水处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膜壳本体的上端侧面连接进水活接管,进水活接管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进水端,以便使水流直接进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进行过滤,并且采用活接管的结构,确保进水处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第二连接法兰连接膜壳本体的下端位置,使第二连接法兰与膜壳本体的下端之间形成垂直连接的结构,连接位置处无空隙,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膜壳本体的下端侧面连接污水出水活接管,污水出水活接管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出水端,以便利用污水活接管直接对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污水进行排放,并且采用活接管的结构,确保污水处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
本申请的进水活接管设置在膜壳本体的上端侧面,反渗透膜滤水元件的中心管连接第一连接法兰的纯水出水活接管,污水活接管设置在膜壳本体的下端侧面,使反渗透膜滤水元件与膜壳之间不会形成死腔,不会出现积水的现象,保证血液透析用纯水的制备质量,适于医用纯水制备,特别是血液透析用纯水制备使用,也可适于其它纯水制备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的内部剖开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的B部放大图。
图标:
100-膜壳本体; 200-反渗透膜滤水元件;
300-第一连接法兰; 400-第二连接法兰;
101-进水活接管; 102-污水出水活接管;
103-连接盘; 104-连接件;
201-中心管; 202-第一密封件;
203-第二密封件; 204-第三密封件;
301-纯水出水活接管; 401-法兰盘;
402-定位块; 403-限位座;
404-挡膜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包括膜壳本体100、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第一连接法兰300和第二连接法兰400;
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连接在膜壳本体100内;
第一连接法兰300连接膜壳本体100的上端,第一连接法兰300设有纯水出水活接管301,纯水出水活接管301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中心管201出水端连接;
膜壳本体100的上端侧面连接进水活接管101,进水活接管101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进水端;
第二连接法兰400连接膜壳本体100的下端,膜壳本体100的下端侧面连接污水出水活接管102,污水出水活接管102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如2所示,本申请采用不锈钢材质的膜壳本体100,膜壳本体100为密闭的圆筒结构;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连接在膜壳本体100内,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上端的进水端与膜壳本体100上端的进水端相对应连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下端的出水端与膜壳本体100下端的出水端相对应连接。
进水活接管101、污水出水活接管102、纯水出水活接管301均连接活接,利用活接,将该水口位置与管道连接,确保水管位置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确保膜壳本体100为不锈钢全密封的结构,卫生方面也能够符合技术要求。
第一连接法兰300连接在膜壳本体100的上端位置,第一连接法兰300与膜壳本体100的上端之间为垂直连接的结构,两者之间没有缝隙,连接后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第一连接法兰300的中心位置设有纯水出水活接管301,纯水出水活接管301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中心管201出水端连接,以使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逐层过滤后的纯水沿着纯水出水活接管301向上流出。
第二连接法兰400连接膜壳本体100的下端,第二连接法兰400与膜壳本体100的下端之间为垂直连接的结构,两者之间没有缝隙,连接后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
使用时,外部水经过高压泵加压沿着进水活接管101进入膜壳本体100上端的进水口,然后沿着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进水端进入,此时,水流沿着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逐层过滤,过滤后的纯水流向中心管201处,沿着中心管201由下至上逐渐向上流动,然后沿着纯水出水活接管301向外排出;此时,过滤后的污水沿着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下端的出水端排放,然后沿着污水出水活接管102向外排出。在此过滤的过程中,污水不会在膜壳本体100的内部形成积水,确保纯水的出水质量,也对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进行了保护。
采用此无死腔结构的膜壳,在水处理设备等行业里,实际生产过程中,提高了产水的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杜绝了安全事故等问题。
进一步的,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密封件202;
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出水端连接第二密封件203。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在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上端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密封件202,第一密封件202为密封圈,利用密封圈对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上端位置进行密封,确保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上端位置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
如图2、图4所示,在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下端的出水端连接第二密封件203,第二密封件203为密封圈,利用密封圈对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下端位置进行密封,确保反渗透膜的下端位置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
进一步的,膜壳本体100的上端设有连接盘103;
第一连接法兰300与连接盘103通过连接件104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在膜壳本体100的上端外周面位置焊接连接盘103,连接盘103为法兰盘,在第一法兰盘上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一螺纹孔。第一连接法兰300为第二法兰盘,在第二法兰盘的圆周方向设置多个第二螺纹孔。连接件104采用螺钉,螺钉穿过第二螺纹孔连接在第一螺纹孔内,以利用螺钉将第一连接法兰300连接在膜壳本体100的上端位置。
并且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螺钉的数量均为相对应的多个,从多个方向对第一连接法兰300与膜壳本体100的上端位置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的,纯水出水活接管301与中心管201的出水端位置连接第三密封件20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纯水出水活接管301的进水端与中心管201的出水端连接,为了避免该连接位置出现漏水的现象。在该位置连接第三密封件204,第三密封件204采用密封圈,从而确保纯水出水位置不会出现漏水。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法兰400包括法兰盘401和定位块402;
定位块402的一端抵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中心管201末端,定位块402的另一端连接法兰盘401,法兰盘401连接膜壳本体100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法兰盘401连接在膜壳本体100的下端位置,使法兰盘401与膜壳本体100的下端之间形成垂直连接的结构,确保连接位置密封性好,不会出现漏水的现象。
定位块402为上窄下宽的阶梯状,以使定位块402的上端刚好能够卡接固定在中心管201的下端位置,使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与定位块402同心设置,达到对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定位的目的,使从高压泵进入的水流冲击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时,水流接触面均匀,减少膜壳本体100的损耗,增加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法兰盘401的内侧面设有限位座403,定位块402的另一端连接限位座403内。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法兰盘401的内侧面中心位置设置限位座403,限位座403的中心形成空腔,定位块402的下端容纳在此空腔内,对定位块402的下端位置进行锁定。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法兰400还包括挡膜圈404,
挡膜圈404的一端抵接法兰盘401上,另一端抵接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出水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挡膜圈404的下端抵接在法兰盘401的内侧面,挡膜圈404的上端抵接在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下端的出水端。
由于膜壳本体100在该密闭的腔室内会受到极大的水流冲击,导致膜壳本体100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之间碰撞剧烈,容易损坏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减少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使用寿命,由此,采用档膜圈404能够分散膜壳本体100与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之间的冲击力,减少膜壳本体100、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损耗,增加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其特征在于,包括膜壳本体(100)、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第一连接法兰(300)和第二连接法兰(400);
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连接在所述膜壳本体(100)内;
所述第一连接法兰(300)连接所述膜壳本体(100)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接法兰(300)设有纯水出水活接管(301),所述纯水出水活接管(301)与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中心管(201)出水端连接;
所述膜壳本体(100)的上端侧面连接进水活接管(101),所述进水活接管(101)连接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进水端;
所述第二连接法兰(400)连接所述膜壳本体(100)的下端,所述膜壳本体(100)的下端侧面连接污水出水活接管(102),所述污水出水活接管(102)连接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出水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进水端连接第一密封件(202);
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出水端连接第二密封件(2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壳本体(100)的上端设有连接盘(103);
所述第一连接法兰(300)与所述连接盘(103)通过连接件(10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纯水出水活接管(301)与所述中心管(201)的出水端位置连接第三密封件(20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400)包括法兰盘(401)和定位块(402);
所述定位块(402)的一端抵接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中心管(201)末端,所述定位块(4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法兰盘(401),所述法兰盘(401)连接所述膜壳本体(100)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盘(401)的内侧面设有限位座(403),所述定位块(4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限位座(403)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反渗透无死腔膜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400)还包括挡膜圈(404),
所述挡膜圈(404)的一端抵接所述法兰盘(401)上,另一端抵接所述反渗透膜滤水元件(200)的出水端。
CN202021457962.7U 2020-07-22 2020-07-22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Active CN2127013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7962.7U CN212701360U (zh) 2020-07-22 2020-07-22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57962.7U CN212701360U (zh) 2020-07-22 2020-07-22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701360U true CN212701360U (zh) 2021-03-16

Family

ID=7490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57962.7U Active CN212701360U (zh) 2020-07-22 2020-07-22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7013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701360U (zh) 反渗透无死腔膜壳
CN212559790U (zh)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CN204522430U (zh) 卡锁式流体过滤器
CN217698203U (zh) 一种双通道y型过滤器结构
CN217661969U (zh) 一种高效微孔滤膜过滤器
CN212127835U (zh)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CN213977066U (zh) 一种可自清洁的水净化用过滤器
CN211039044U (zh) 一种用于螺杆真空泵的消声器
CN211676543U (zh) 一种自动泄压的过滤装置
CN209890374U (zh) 一种耐受力强的反渗透膜容器进水端结构
CN215327327U (zh) 一种内置抗回流冲击结构的滤芯组件
CN210799199U (zh) 一种水位传感器积水杯总成
CN214019510U (zh) 一种焊接型y型过滤器
CN220676977U (zh) 凝胶多级阻隔过滤装置
CN217559126U (zh) 一种防堵塞阀门
CN214936496U (zh) 一种高效ro除盐系统
CN219630738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滤芯及饮水装置
CN220159435U (zh) 一种法兰式过滤器
CN217949299U (zh) 一种带有叶轮防护的一体化泵站装置
CN212203287U (zh) 一种作用于阀门的过滤结构
CN219251913U (zh) 一种具有进水口防漏结构的外进流微滤机
CN217717715U (zh) 一种传感器流通池
CN209925298U (zh) 一种改变潜水泵吸水方式的装置
CN213231623U (zh) 一种mbr柔性平板膜膜堆出水结构
CN220513851U (zh) 一种ro反渗透膜净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