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127835U -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 Google Patents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127835U
CN212127835U CN202020217592.3U CN202020217592U CN212127835U CN 212127835 U CN212127835 U CN 212127835U CN 202020217592 U CN202020217592 U CN 202020217592U CN 212127835 U CN212127835 U CN 212127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waterway
water leakage
outlet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175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平
周凤凤
李中杨
詹兴
肖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iz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175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127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127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127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包括壳体和膜堆;壳体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密封腔、进水通道、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和漏水水路,且壳体开设有与进水通道连通的原水进口、与纯水水路连通的纯水出口、及与废水水路连通的废水出口;膜堆设置于密封腔内,其内形成净水通道和废水通道,且膜堆的外缘与密封腔内壁之间形成漏水间隙;净水通道连通设置于进水通道和纯水水路之间;废水通道与废水水路连通;漏水水路连通设置于漏水间隙和漏水出口之间;漏水出口用于排出密封腔中的漏水。由此,壳体内的水及时排出,防止泄漏的水对壳体和膜堆造成损坏,提高滤芯稳定性。

Description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器领域,尤其是涉及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背景技术
净水器是按对水的使用要求对水质进行深度过滤、净化处理的水处理设备,其核心为滤芯装置。对于膜堆净水器来说,其滤芯内的过滤膜堆是通过多个膜片堆叠形成,并具备净水通道和废水通道。在净化过程中,通过对膜堆施加压力,使水在膜堆内流动,通过膜堆的物理过滤、反渗透或电渗析等原理将原水净化为纯水,同时产生了离子含量高的废水。其中,原水经膜堆过滤后便产生较为纯净水和离子含量高的废水,纯净水通过净水通道流出至膜堆外的纯水出口;而产生的废水沿废水通道排出至膜堆外的废水出口。
但在上述净水过程中,经过膜堆的流体因受到水泵的压力而冲击膜堆,导致膜堆失衡,从而使得膜片之间产生间隙,由此导致流体会通过该间隙流出到膜堆外,也即,流经膜堆的原水、纯水或者废水从膜片间的空隙中漏出至膜堆外,造成滤芯漏水的问题。
相关技术针对上述膜堆漏水的问题,在壳体内部增设与外部隔离的密封腔,并将膜堆安装在密封腔内腔,实现防止滤芯漏水的目的。但是,如果膜堆漏水情况严重或长时间漏水,则密封腔将受到较大的水压,容易产生破裂;甚至,漏出到密封腔内的水对膜堆产生压力,影响膜堆的正常过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芯漏水处理结构及其滤芯,具有有效处理膜堆漏水问题、对滤芯壳体要求较低、稳定性高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滤芯,包括壳体和膜堆;壳体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密封腔、进水通道、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和漏水水路,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进水通道连通的原水进口、与纯水水路连通的纯水出口、及与废水水路连通的废水出口;膜堆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内,其内形成净水通道和废水通道,且膜堆的外缘与密封腔内壁之间形成漏水间隙;净水通道连通设置于进水通道和纯水水路之间;所述废水通道与废水水路连通;漏水水路连通设置于所述漏水间隙和漏水出口之间;所述漏水出口用于排出密封腔中的漏水,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废水出口、由漏水水路中与漏水间隙连通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贯穿壳体形成的通口。
本方案通过膜堆内的净水通道与废水通道分别与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对应连通,使得通过膜堆过滤后得到的纯水和废水分别从纯水水路和废水水路排出,且纯水水路和废水水路相互独立。而当膜堆间出现空隙、水体自空隙中漏出至密封腔的漏水间隙时,漏出的水可以自漏水水路排出至漏水出口,然后进一步排出至壳体外部,防止因漏出的水大量留存于密封腔内而使密封腔压力过大破坏壳体或对膜堆产生压力,在不增加壳体抗压强度的同时还有效处理了膜堆漏出的水。由此,无需设置高强度壳体即可保持滤芯的稳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壳体的成本。
可选的,漏水水路由密封腔的内壁挖设的通槽形成。通过此处设置,无需加设管道或其他导流结构,即可实现将密封腔内泄露出膜堆外的水沿漏水水路排出,不仅节约滤芯内部空间,还有效降低了加工制作的难度。
可选的,滤芯还包括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漏水水路和漏水出口的连通处。此处通过控制阀门的设置,可以防止漏水出口处的水倒流到漏水水路中,也可以在漏水出口与废水出口连通的情况下,防止废水的水压大于漏水水路的水压而造成废水倒流至漏水水路中对膜堆造成污染。
可选的,控制阀门为单向阀。
可选的,壳体内部还设有冲洗水路,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冲洗水路连通的冲洗出口;所述冲洗水路与膜堆连通。此处通过冲洗水路的设置,实现对滤芯内部的膜堆进行冲洗,防止滤芯内污染物的积累造成通道堵塞,进而有利于滤芯保持较好的过滤效果。
可选的,漏水出口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废水出口、所述通口、所述冲洗出口。
可选的,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密封腔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盖扣后形成的空间;所述进水通道、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和漏水水路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中。
可选的,漏水水路由上壳体内壁挖设的通槽形成,通槽的长度方向与上壳体的高度方向一致。通过垂直挖设通槽,有利于密封腔与漏水出口的短距离连接,实现快速排出漏水间隙中的水;另外,通槽直线设置有利于清除其内的堵塞物和避免杂质堆积。
可选的,上壳体包括水路板和盖扣于水路板顶部的盖体;密封腔为水路板和下壳体盖扣后形成的空间;所述进水通道、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和漏水水路设置于所述水路板中,所述原水进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盖体。通过水路板以及盖体的设置,使得设置于盖体上的其他结构如电路部分,与水路部分相互隔绝,保证电路部分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并且,水路板与盖体可相互分离,有利于将水路板或者上盖单独拆卸检修或维护,操作方便,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净水器,所述净水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滤芯。由此,该净水器具有所述滤芯所产生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滤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水路板的立面剖视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上壳体;111-水路板;12-下壳体;2-密封腔;21-进水通道;22-纯水水路;23-废水水路;24-漏水水路;25-冲洗水路;3-膜堆;31-漏水间隙;41-原水进口;42-纯水出口;43-废水出口;44-冲洗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4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顶”、“底”、“内”、“外”、“水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2、4,一种滤芯,包括壳体1和膜堆3。壳体1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密封腔2、进水通道21、纯水水路22、废水水路23和漏水水路24,且壳体1开设有与进水通道21连通的原水进口41、与纯水水路22连通的纯水出口42、及与废水水路23连通的废水出口43。膜堆3设置于所述密封腔2内,其内形成净水通道和废水通道,且膜堆3的外缘与密封腔2内壁之间形成漏水间隙31。净水通道连通设置于进水通道21和纯水水路22之间;废水通道与废水水路23连通;漏水水路24连通设置于漏水间隙31和漏水出口之间;漏水出口用于排出密封腔2中的漏水,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废水出口43、由漏水水路24中与漏水间隙31连通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贯穿壳体1形成的通口。
在一实施例中,原水进口41处设有压力泵,用于将原水以一定压力泵入内进水通道21内,实现对液体进行正常运输。
基于上述的实施例,以下,简单描述该滤芯的工作过程:首先,将需要过滤的原水自原水进口41泵入进水通道21中,原水沿进水通道21流动至膜堆3内;原水受到压力在膜堆3内的通道中流动,并通过膜堆3的过滤作用被分离成废水和纯水;废水和纯水分别自废水通道、净水通道流出至废水水路23、纯水水路22,最后流出至废水出口43、纯水出口42。
由此,完成对原水的过滤。
而因膜堆3中的膜片之间形成空隙导致膜堆3漏水,膜堆3内的水自空隙泄露至膜堆3外时,漏出的水将流入至漏水间隙31。随后,由于膜堆3内始终具有将水体排出密封腔2的压力,因而在漏水间隙31中的水会受到压力沿漏水水路24排出至废水出口43或壳体1上形成的通口,最后排出至壳体1外。由此,漏出的水不会长时间或大量积压在密封腔2内,有利于防止漏水积压而对密封腔2的腔体造成过大的压力进而破坏壳体1;还实现在不增加壳体1抗压强度的同时,有效处理了膜堆3漏出的水。由此,无需设置高强度壳体1即可保持滤芯的稳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壳体1的成本。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漏水水路24由密封腔2的腔体内壁挖设的通槽形成,即漏水水路24的一端与密封腔2连通,另一端自密封腔2的腔体内壁延伸至漏水出口。基于此,无需在壳体1上加设导流管道,不仅节约了空间,还有效降低了加工难度。
在漏水出口为废水出口43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废水出口43或废水水路23中的废水沿漏水水路24流至漏水间隙31中,滤芯还可以包括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漏水水路24和所述废水出口43的连通处。通过将控制阀门设置在漏水水路24和废水出口43之间,可以防止废水倒流,进而污染密封腔2。其中,所述控制阀门可以为单向阀。
为了对滤芯中的膜堆3进行清洁,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内部还设有冲洗水路25,壳体1还开设有与冲洗水路25连通的冲洗出口44,所述冲洗水路25与膜堆3连通。冲洗出口44是用于膜堆3倒极冲洗的水流出口。通过将密封腔2内冲洗膜堆3的冲洗水自冲洗水路25和冲洗出口44中排出,可以实现对滤芯进行清洁,保持滤芯的过滤功能和洁净度,防止污染物或废液的积累造成通道堵塞。
基于此,漏水出口也可以为冲洗出口44。在漏水出口为冲洗出口44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冲洗出口44或冲洗水路25中的冲洗水沿漏水水路24倒流至漏水间隙31中,滤芯还包括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漏水水路24和所述冲洗出口44的连通处。通过将控制阀门设置在漏水水路24和冲洗出口44之间,实现在冲洗水路25内的压力大于漏水水路24内的压力时,防止冲洗水倒流至漏水水路24内,进而污染密封腔2。
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漏水出口可以包括冲洗出口44、废水出口43和所述通口这三个中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当漏水出口包括上述三个出口中的2个或3个时,漏水水路24中与漏水间隙31连通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可以分叉形成相应数量的连通通道,以使漏水水路24可以通过若干连通通道和相应的出口分别连通,实现漏水的排出。基于此,为避免废水出口43和冲洗出口44中的水流倒流至漏水水路24中,可以在各连通通道中设置控制阀门,用于防止废水或冲洗水倒流入漏水水路24中,进而污染密封腔2。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阀门可以为单向阀。
为了方便壳体1的制造、加工或维护,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密封腔2为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盖扣后形成的空间;基于此,所述进水通道21、纯水水路22、废水水路23、漏水水路24和冲洗水路25设置于上壳体11中。其中,为避免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漏水,所述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设有密封件,以使上壳体11和下壳体12水密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漏水水路24由上壳体11内壁挖设的通槽形成,为了节省空间或缩短漏水的排水距离,通槽的长度方向可以与上壳体11的高度方向一致,基于此,漏水水路24的顶端可以与废水水路23或冲洗水路25的底部连通,也可以直接贯通至上壳体11顶面,以形成用于排出漏水的通口。由此,不仅节约了漏水水路24的占用空间,还方便对漏水水路24内的堵塞情况进行检查和处理。
为了方便上壳体11的制造、加工或维护,在一实施例中,上壳体11包括水路板111和盖设于水路板111顶部的盖体。基于此,所述密封腔2为水路板111和下壳体12盖扣后形成的空间;所述进水通道21、纯水水路22、废水水路23、漏水水路24和冲洗水路25设置于所述水路板111中;所述原水进口41、纯水出口42、废水出口43和冲洗出口44设置于所述盖体。由此,当水路板111出现故障时,只需将水路板111单独拆卸维修或更换,操作方便快捷,减少维护成本。或当盖体上的零部件出现故障时,只需将盖体单独拆卸并对零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无需连同水路板111或者下壳体12一同拆卸检修,便于操作。
其中,为避免水路板111分别与下壳体12和盖体之间的连接处发生漏水,所述水路板111和下壳体12之间的连接处可以设有密封件,以及所述水路板111和盖体之间的连接处也可以设有密封件,以使水路板111分别与下壳体12和盖体水密连接。
为了提高滤芯的空间利用率或缩小滤芯体积,在一实施例中,密封腔2为与膜堆3形状匹配的腔体。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滤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膜堆;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相互独立的密封腔、进水通道、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和漏水水路,且所述壳体开设有与进水通道连通的原水进口、与纯水水路连通的纯水出口、及与废水水路连通的废水出口;
所述膜堆设置于所述密封腔内,其内形成净水通道和废水通道,且膜堆的外缘与密封腔内壁之间形成漏水间隙;所述净水通道连通设置于进水通道和纯水水路之间;所述废水通道与废水水路连通;
所述漏水水路连通设置于所述漏水间隙和漏水出口之间;所述漏水出口用于排出密封腔中的漏水,其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废水出口、由漏水水路中与漏水间隙连通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贯穿壳体形成的通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水路由所述密封腔的腔体内壁挖设的通槽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设置于所述漏水水路和所述漏水出口的连通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门为单向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还设有冲洗水路,所述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冲洗水路连通的冲洗出口;所述冲洗水路与膜堆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出口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废水出口、所述通口、所述冲洗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密封腔为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盖扣后形成的空间;所述进水通道、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和漏水水路设置于所述上壳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水水路由上壳体内壁挖设的通槽形成,所述通槽的长度方向与上壳体的高度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水路板和盖扣于水路板顶部的盖体;所述密封腔为水路板和下壳体盖扣后形成的空间;所述进水通道、纯水水路、废水水路和漏水水路设置于所述水路板中,所述原水进口、纯水出口和废水出口设置于所述盖体。
10.一种净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滤芯。
CN202020217592.3U 2020-02-26 2020-02-26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Active CN212127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592.3U CN212127835U (zh) 2020-02-26 2020-02-26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17592.3U CN212127835U (zh) 2020-02-26 2020-02-26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127835U true CN212127835U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78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17592.3U Active CN212127835U (zh) 2020-02-26 2020-02-26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1278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162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集成水路系统及净水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83162A1 (zh) * 2020-10-20 2022-04-28 云米互联科技(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滤芯集成水路系统及净水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59790U (zh)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CN212127835U (zh) 滤芯及应用该滤芯的净水器
CN203904035U (zh) 净水装置和具有该净水装置的净饮机
CN217698203U (zh) 一种双通道y型过滤器结构
CN108911129A (zh) 一种360°无死角布水装置
CN202390284U (zh) 一种复合微生物化粪池
CN102389710B (zh) 一种立式压浸复合式膜滤系统
CN210393951U (zh) 反渗透废水回收设备
CN212680207U (zh) 一种过滤器及其过滤系统
CN211025404U (zh) 一种泵房系统反冲洗排泥沙装置
CN201033283Y (zh) 带有膜过滤组件的污水处理装置
KR20030058803A (ko) 간이 상수도 여과장치
CN210473127U (zh) 一种可将水滤出的油箱漏斗
CN209778476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03281091U (zh) 一种球形浅层介质过滤器
CN219314660U (zh) 一种拼装式平板陶瓷膜立方净水舱及水处理系统
CN205241382U (zh) 一种净水机的节水装置
CN212799954U (zh) 一种新型改良溶气气浮装置
CN220890469U (zh) 一种节能环保的化工泵水压试验台
CN215804901U (zh) O型圈不易甩出的燃油滤清器
CN205073781U (zh) 一种多级复合型过滤装置
CN212107030U (zh) 一种三通球阀
CN216946325U (zh) 一种组合式纳滤制水设备
CN218709433U (zh) 一种反渗透膜滤芯及净水机
CN212941588U (zh) 一种高效的隔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2

Address after: 528000 No.2, North Xinxi 4th Road, Xiashi village, Lunjiao street,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Chestnu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Nepheline Village Committee, Lunjiao Sub-district Offic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VIOMI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before: Chen Xiaop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