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89355U - 一种屋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屋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89355U
CN212689355U CN202021128497.2U CN202021128497U CN212689355U CN 212689355 U CN212689355 U CN 212689355U CN 202021128497 U CN202021128497 U CN 202021128497U CN 212689355 U CN212689355 U CN 2126893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late
roof
layer
noise reduction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2849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都洪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ongcheng United New Pla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ongcheng United New Pla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ongcheng United New Pla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ongcheng United New Pla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2849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893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893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893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建筑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系统,包括泛水板和一对屋面板,屋顶上侧连接有支撑层,支撑层上侧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板,两块第一连接板的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顶面一体成型有朝向第一连接板设置的第三连接板,所述屋面板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泛水板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下设置的连接部,连接部远离第三连接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朝向泛水板设置的抵接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抵接部的上表面抵接。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时稳定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屋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屋顶建筑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屋顶的建筑过程中,为了起到美观、防水的效果,经常在屋顶铺设屋面板。
如图1所示,屋顶1为中间部分高,两侧部分低的屋顶1,屋顶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两块屋面板2,两块屋面板2相互靠近的一侧抵接设置。由于两块屋面板2抵接处存在缝隙21,因此在两块屋面板2的上侧设有泛水板3,泛水板3与两块屋面板2之间分别通过铆钉31连接,泛水板3将两块屋面板2之间的缝隙21盖住,防止雨水从两块屋面板2之间的缝隙21进入到屋顶1表面,减小屋顶1发生漏水情况的可能性,泛水板3与屋面板2的材料均为钢质材料。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铆钉31将泛水板3与屋面板2连接时,需要在泛水板3和屋面板2上打钉孔(图中未画出),然后铆钉31穿入泛水板3和屋面板2上的钉孔将泛水板3和屋面板2连接。雨水可能渗入泛水板3和屋面板2上的钉孔中,导致铆钉31与钉孔接触的地方容易生锈,锈蚀比较严重时,可能会降低泛水板3和屋面板2连接时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屋顶系统,在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时,具有增加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时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屋顶系统,包括泛水板和一对屋面板,屋顶上侧连接有支撑层,支撑层上侧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板,两块第一连接板的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顶面一体成型有朝向第一连接板设置的第三连接板,所述屋面板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泛水板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下设置的连接部,连接部远离第三连接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朝向泛水板设置的抵接部,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抵接部的上表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层与屋顶连接,两块屋面板分别插入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形成的空间内,屋面板与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插入泛水板、连接部和抵接部形成的空间内,第三连接板与抵接部紧密抵接,第三连接板将抵接部压住,从而使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在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在泛水板和屋面板连接处打钉孔,相比较背景技术,具有增加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时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层上侧连接有降噪层,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表面与降噪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降噪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层,所述屋面板的下表面与连接层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噪层增加屋顶系统的防噪音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泛水板、第二连接板和降噪层之间填充有保温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棉增加屋顶系统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层上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表面与降噪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层增加屋顶系统的防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屋顶上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上表面与支撑层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增加屋顶系统的保温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接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三连接板接触的防水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三连接板的下表面与抵接部的上表面抵接时,防水垫与第三连接板接触,减小雨水由第三连接板与抵接部之间的缝隙渗入第二安装腔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在泛水板上打孔,相比较背景技术不会存在铆钉与泛水板连接处生锈的问题,具有增加泛水板与屋面板连接时稳定性的效果。
2.降噪层增加屋顶系统的防噪音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屋顶;2、屋面板;21、缝隙;3、泛水板;31、铆钉;32、连接部;33、抵接部;331、防水垫;34、第二安装腔;35、保温棉;4、保温层;5、支撑层;6、防水层;7、降噪层;8、第一连接板;81、第二连接板;82、第三连接板;83、第一安装腔;9、连接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屋顶系统,包括屋顶1上表面固定连接的保温层4,保温层4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层5,支撑层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层6。
防水层6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降噪层7,降噪层7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板8,两块第一连接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板81。第二连接板81顶面一体成型有,第三连接板82朝靠近第一连接板8的方向与第一连接板8平行设置,第一连接板8、第二连接板81和第三连接板82形成的空间为第一安装腔83。
两块屋面板2分别插入第一安装腔83内,屋面板2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降噪层7的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连接层9,连接层9的上表面与第一连接板8的上表面处在同一个平面,屋面板2的下表面与连接层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8和连接层9均对屋面板2具有支撑作用,连接层9增加了屋面板2与第一连接板8连接时的稳定性。
如图2和图3所示,泛水板3的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连接部32,连接部32置于屋面板2的上侧。连接部32远离泛水板3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抵接部33,抵接部33朝靠近泛水板3的方向与泛水板3平行设置,泛水板3、连接部32、抵接部33之间的空间为第二安装腔34。
第三连接板82插入第二安装腔34内,第三连接板82的下表面与抵接部33的上表面紧密抵接,抵接部33的下表面与屋面板2的上表面紧密抵接。屋面板2插入第一安装腔83内,屋面板2与第一连接板8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82插入第二安装腔34内,第三连接板82将抵接部33压住,从而使泛水板3与屋面板2连接。在泛水板3与屋面板2连接的过程中,不需要在泛水板3上打孔,不需要在泛水板3和屋面板2连接处打钉孔,相比较背景技术,具有增加泛水板3与屋面板2连接时稳定性的效果。
抵接部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水垫331,当第三连接板82插入第二安装腔34内时,防水垫331与第三连接板82接触,减小雨水由第三连接板82与抵接部33之间的缝隙21渗入第二安装腔34的可能性。
泛水板3、第二连接板81、降噪层7之间填充有保温棉35,保温棉35增加屋顶1系统的保温效果。
保温层4增加屋顶1系统的保温效果,减少屋内热量的散失。保温层4为规格为100mm厚、150Kg/m³岩棉和单面铝箔粘接而成。
防水层6增加屋顶1系统的防水效果,防水层6为1.5mm厚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降噪层7增加屋顶1系统的防噪音的效果,降噪层7为6mm厚尼龙降噪网。
屋面板2为0.8mm厚、铝镁锰屋面板2,铝镁锰屋面板2具有耐腐蚀、美观、重量轻、强度大、容易加工成型等诸多优点。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第三连接板82插入第二安装腔34内,第三连接板82的下表面与抵接部33的上表面紧密抵接,抵接部33的下表面与屋面板2的上表面紧密抵接。屋面板2插入第一安装腔83内,屋面板2与第一连接板8固定连接,第三连接板82插入第二安装腔34内,第三连接板82将抵接部33压住,从而使泛水板3与屋面板2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屋顶系统,包括泛水板(3)和一对屋面板(2),其特征在于:屋顶(1)上侧连接有支撑层(5),支撑层(5)上侧连接有一对第一连接板(8),两块第一连接板(8)的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上设置的第二连接板(81),第二连接板(81)顶面一体成型有朝向第一连接板(8)设置的第三连接板(82),所述屋面板(2)的下表面与第一连接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泛水板(3)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向下设置的连接部(32),连接部(32)远离第三连接板(8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朝向泛水板(3)设置的抵接部(33),所述第三连接板(82)的下表面与抵接部(33)的上表面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5)上侧连接有降噪层(7),所述第一连接板(8)的下表面与降噪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降噪层(7)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层(9),所述屋面板(2)的下表面与连接层(9)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泛水板(3)、第二连接板(81)和降噪层(7)之间填充有保温棉(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5)上侧固定连接有防水层(6),所述防水层(6)上表面与降噪层(7)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1)上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4),所述保温层(4)的上表面与支撑层(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3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与第三连接板(82)接触的防水垫(33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4)为规格为100mm厚、150Kg/m³岩棉和单面铝箔粘接而成的保温层(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6)为1.5mm厚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制成的防水层(6)。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屋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层(7)为6mm厚尼龙降噪网制成的降噪层(7)。
CN202021128497.2U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屋顶系统 Active CN2126893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8497.2U CN212689355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屋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28497.2U CN212689355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屋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89355U true CN212689355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0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28497.2U Active CN212689355U (zh) 2020-06-17 2020-06-17 一种屋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893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828079U (zh) 双层屋面结构
CN109518893B (zh) 一种屋面金属天沟防水方法及防水结构
EP1099032B1 (en) Insulating material element made of mineral wool as well as a roof structure comprising same.
CN212689355U (zh) 一种屋顶系统
CN108222311A (zh) 一种外墙系统及安装方法、装配式房屋
CN2426505Y (zh) 预制木房屋构件
CZ62797A3 (en) Roof structure
CN201027370Y (zh) 浮动式复合保温结构
CN213390652U (zh) 一种建筑保温增强型岩棉带
JP3061107B2 (ja) 建築物の横葺外装構造
CN214034053U (zh) 一种加强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建筑结构系统
CN212534787U (zh) 一种燕尾槽型压型板及其组合结构板
TWM543899U (zh) 具有補強結構的乾掛外飾牆板
JPH10245941A (ja) 屋根板の接続構造
CN207761184U (zh) 一种设有支架的金属屋面
CN212689406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屋顶
JP3120832B2 (ja) 建築用断熱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12358871U (zh) 一种双层彩钢瓦结构
CN221031049U (zh) 一种复合隔热屋面板
CN212984380U (zh) 一种压型钢板屋面避雷带连接节点结构
CN219825879U (zh) 一种网架结构屋面中天沟结构
CN214461362U (zh) 一种建筑保温结构复合板
CN217652051U (zh) 轻质复合保温墙板
CN211774687U (zh) 一种纤维覆面木基结构防火秸秆板
CN218028499U (zh) 一种压型钢板金属屋面单坡屋脊节点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