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9768U -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9768U
CN212679768U CN202020338559.6U CN202020338559U CN212679768U CN 212679768 U CN212679768 U CN 212679768U CN 202020338559 U CN202020338559 U CN 202020338559U CN 212679768 U CN212679768 U CN 2126797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late
needle
sliding groove
soft rubber
needle ex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3855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艺嘉
邓惠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033855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97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97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97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其包括拔针器本体,所述拔针器本体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左夹板和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右夹板可转动的枢接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以形成左右配合夹持部,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后端设有控制左夹板、右夹板转动的控制部件;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前端设有软胶垫,所述软胶垫与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设有粗糙面;所述软胶垫的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供输液港穿刺针针头容置的长条形齿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进行拔针操作时容易划伤手指以及拔针后针头外露、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背景技术
输液港是临床静脉输液系统的最新技术,补液结束后拔除置入式输液港是静脉输液港使用和维护中的最后环节,然而临床上按传统方法拔除输液港蝶翼无损伤针出现了不少的针刺伤,大大增加了护士感染的几率。采取传统方法拔除蝶翼无损伤针时护士一手拇指与食指、中指呈三角形,将输液港固定,另一手将蝶翼无损伤针两翼折叠垂直快速拔除中发现拔针时扎伤护士的情况比较多,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拔出穿刺座时由于阻力较大,护士在用力拔出后,由于惯性的作用,持针的手会不自觉的反弹回去,正好扎在固定输液港底座的手上,引起针刺伤的发生。此外,拔针后由于针头外露在丢弃锐器过程中易发生意外造成患者或护士针刺伤,从而造成体液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其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医护人员在进行拔针操作时容易划伤手指以及拔针后针头外露、安全性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其包括拔针器本体,所述拔针器本体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左夹板和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右夹板可转动的枢接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以形成左右配合夹持部,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后端设有控制左夹板、右夹板转动的控制部件;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前端设有软胶垫,所述软胶垫与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设有粗糙面;所述软胶垫的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供输液港穿刺针针头容置的长条形齿槽。
进一步地,所述软胶垫呈长方体型,所述软胶垫与所述左夹板或右夹板固定连接的侧面的一侧突出于所述左夹板或右夹板。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软胶垫的厚度均为0.5-1.5cm。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有韧性片、设于韧性片的前端的控制块以及设于韧性片的后端的滑动凸柄;所述控制块设于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后端;所述手持部内部中空,所述手持部的正面设有与所述手持部内部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韧性片设于所述手持部内且所述滑动凸柄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孔。
进一步地,所述左夹板尾部设有左滑轴,所述右夹板尾部设有右滑轴;所述控制块内设有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右滑槽均贯通所述控制块的上下底面;所述左滑轴卡设于左滑槽内并可在左滑槽内滑动,所述右滑轴卡设于右滑槽内并可在右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形成前端张开,后端夹紧的槽形;所述左滑槽的中间用一段斜槽过渡连接其前后段,所述右滑槽的中间用一段斜槽过渡连接其前后段。
进一步地,所述左夹板的中间设有左枢轴,其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的左枢孔枢接;所述右夹板的中间设有右枢轴,其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的右枢孔枢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输液港拔针器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计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港拔针器包括拔针器本体,所述拔针器本体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左夹板和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右夹板可转动的枢接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以形成左右配合夹持部,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后端设有控制左夹板、右夹板转动的控制部件;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前端设有软胶垫,所述软胶垫与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设有粗糙面;所述软胶垫的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供输液港穿刺针针头容置的长条形齿槽;从而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拔针器进行输液港拔针操作时,一手握住所述手持部并控制所述控制部件使得输液港穿刺针针头位于所述左夹板与右夹板之间的合适位置,并通过转动所述软胶垫,且由于转轴上的粗糙面的设计使得转动角度可随时固定,因此将所述软胶垫转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按压手持部,可使得软胶垫紧紧压住输液港的注射座,然后另一只手捏住穿刺针座,即可往外拔出穿刺针;通过转动软胶垫,增大了软胶垫与皮肤的面积接触,从而完全替代医护人员手指的功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穿刺针头,大大提高了输液港拔针的安全性。此外,在拔针操作完成后,可通过转动两个软胶垫使得两个软胶垫的内侧面平行,再通过控制所述控制部件使得所述左夹板、右夹板互相靠近,从而将针头夹持于两个软胶垫的长条形齿槽之间,从而避免针头外露,防止患者或护士针刺伤。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在说明书和附图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港拔针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手持部,11、第一滑槽,111、限位孔,12、左枢孔,13、右枢孔,14、槽框,2、夹持部,21、左夹板,22、右夹板,3、控制部件,31、滑动凸柄,4、软胶垫,41、长条形齿槽,5、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其包括拔针器本体,所述拔针器本体包括手持部1和夹持部2,所述夹持部2包括左夹板21和右夹板22,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可转动的枢接于所述手持部1的前端以形成左右配合夹持部2,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的后端设有控制左夹板21、右夹板22转动的控制部件3;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的前端设有软胶垫4,所述软胶垫4与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通过转轴5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5上设有粗糙面;所述软胶垫4的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供输液港穿刺针针头容置的长条形齿槽41;
基于上述结构,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拔针器进行输液港拔针操作时,一手握住所述手持部1并控制所述控制部件3使得输液港穿刺针针头位于所述左夹板21与右夹板22之间的合适位置,并通过转动所述软胶垫4,且由于转轴5上的粗糙面的设计使得转动角度可随时固定,因此将所述软胶垫4转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按压手持部1,可使得软胶垫4紧紧压住输液港的注射座,然后另一只手捏住穿刺针座,即可往外拔出穿刺针;通过转动软胶垫4,增大了软胶垫4与皮肤的面积接触,从而完全替代医护人员手指的功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穿刺针头,大大提高了输液港拔针的安全性。此外,在拔针操作完成后,可通过转动两个软胶垫4使得两个软胶垫4的内侧面平行,再通过控制所述控制部件3使得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互相靠近,从而将针头夹持于两个软胶垫4的长条形齿槽41之间,从而避免针头外露,防止患者或护士针刺伤。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软胶垫4可进行环氧乙烷消毒,从而可多次重复使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港拔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软胶垫4呈长方体型,所述软胶垫4的各个转角均为圆角设计;所述软胶垫4与所述左夹板21或右夹板22固定连接的侧面的一侧突出于所述左夹板21或右夹板22。如此,增加了软胶垫4与皮肤大面积接触,更方便医护人员拔针操作;此外,所述软胶垫4的各个转角均为圆角设计,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港拔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两个所述软胶垫4的厚度均为0.5-1.5cm。如此,能完全将输液港针头完全夹闭于两个软胶垫4之间,从而有效避免针头外露,降低患者或护士针刺伤的可能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1长度为13cm。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港拔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控制部件3包括有韧性片、设于韧性片的前端的控制块以及设于韧性片的后端的滑动凸柄31;所述控制块设于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的后端;所述手持部1内部中空,所述手持部1的正面设有与所述手持部1内部连通的第一滑槽11,所述韧性片设于所述手持部1内且所述滑动凸柄31设于所述第一滑槽11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11移动。
基于上述结构,结合图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推动滑动凸柄31在所述第一滑槽11内上、下移动,可带动控制块作前后滑动;所述手持部1的前部设有槽框14,所述控制块设于所述槽框14内并可在槽框14内前后滑动;所述滑动凸柄31和韧性片穿过槽框14底部的方孔,滑动凸柄31从第一滑槽11中凸出,并导入第一滑槽11内。推动滑动凸柄31沿第一滑槽11向上滑动,通过韧性片带动控制块在槽框14内向后滑动;相对于控制块,左滑轴在左滑槽内向前滑动,右滑轴在右滑槽内向前滑动,从而带动左夹板21尾部向外翻转,同时右夹板22尾部向外翻转;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形成左、右配合夹持部2。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港拔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槽11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孔111。如此,可限制所述滑动凸柄31在所述第一滑槽11内滑动的距离,且在所述滑动凸柄31位于所述限位孔111内时,可防止所述滑动凸柄31移动,从而可避免左夹板21、右夹板22由于滑动凸柄31移动而发生转动。
当所述滑动凸柄31位于靠近所述软垫板4的一端的限位孔111内时,所述左夹板21与右夹板22之间张开的角度最小;当所述滑动凸柄31位于远离所述软垫板4的一端的限位孔111内时,所述左夹板21与右夹板22之间张开的角度最大。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港拔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夹板21尾部设有左滑轴,所述右夹板22尾部设有右滑轴;所述控制块内设有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右滑槽均贯通所述控制块的上下底面;所述左滑轴卡设于左滑槽内并可在左滑槽内滑动,所述右滑轴卡设于右滑槽内并可在右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港拔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形成前端张开,后端夹紧的槽形;所述左滑槽的中间用一段斜槽过渡连接其前后段,所述右滑槽的中间用一段斜槽过渡连接其前后段。
如此,斜槽可使所述左夹板21尾部的左滑轴和所述右夹板22尾部的右滑轴滑动时有左、右位移,带动并控制所述左夹板21和右夹板22的左、右翻转。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港拔针器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左夹板21的中间设有左枢轴,其与所述手持部1的前端的左枢孔12枢接,使所述左夹板21可绕左枢轴轴心转动;所述右夹板22的中间设有右枢轴,其与所述手持部1的前端的右枢孔13枢接,使所述右夹板22可绕右枢轴轴心转动。
综上,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拔针器进行输液港拔针操作时,一手握住所述手持部1并控制所述控制部件3使得输液港穿刺针针头位于所述左夹板21与右夹板22之间的合适位置,并通过转动所述软胶垫4,且由于转轴5上的粗糙面的设计使得转动角度可随时固定,因此将所述软胶垫4转动至合适位置后,通过按压手持部1,可使得软胶垫4紧紧压住输液港的注射座,然后另一只手捏住穿刺针座,即可往外拔出穿刺针;通过转动软胶垫4,增大了软胶垫4与皮肤的面积接触,从而完全替代医护人员手指的功能,有效避免医护人员手指接触穿刺针头,大大提高了输液港拔针的安全性。此外,在拔针操作完成后,可通过转动两个软胶垫4使得两个软胶垫4的内侧面平行,再通过控制所述控制部件3使得所述左夹板21、右夹板22互相靠近,从而将针头夹持于两个软胶垫4的长条形齿槽41之间,从而避免针头外露,防止患者或护士针刺伤。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拔针器本体,所述拔针器本体包括手持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左夹板和右夹板,所述左夹板、右夹板可转动的枢接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以形成左右配合夹持部,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后端设有控制左夹板、右夹板转动的控制部件;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前端设有软胶垫,所述软胶垫与所述左夹板、右夹板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且所述转轴上设有粗糙面;所述软胶垫的内侧面间隔设有若干条供输液港穿刺针针头容置的长条形齿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垫呈长方体型,所述软胶垫与所述左夹板或右夹板固定连接的侧面的一侧突出于所述左夹板或右夹板。
3.如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软胶垫的厚度均为0.5-1.5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件包括有韧性片、设于韧性片的前端的控制块以及设于韧性片的后端的滑动凸柄;所述控制块设于所述左夹板、右夹板的后端;所述手持部内部中空,所述手持部的正面设有与所述手持部内部连通的第一滑槽,所述韧性片设于所述手持部内且所述滑动凸柄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并可沿所述第一滑槽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均设有限位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板尾部设有左滑轴,所述右夹板尾部设有右滑轴;所述控制块内设有左滑槽和右滑槽,所述左滑槽、右滑槽均贯通所述控制块的上下底面;所述左滑轴卡设于左滑槽内并可在左滑槽内滑动,所述右滑轴卡设于右滑槽内并可在右滑槽内滑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滑槽和右滑槽形成前端张开,后端夹紧的槽形;所述左滑槽的中间用一段斜槽过渡连接其前后段,所述右滑槽的中间用一段斜槽过渡连接其前后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液港拔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夹板的中间设有左枢轴,其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的左枢孔枢接;所述右夹板的中间设有右枢轴,其与所述手持部的前端的右枢孔枢接。
CN202020338559.6U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Active CN2126797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8559.6U CN21267976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38559.6U CN21267976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9768U true CN212679768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938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38559.6U Active CN212679768U (zh) 2020-03-17 2020-03-17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97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52587B (zh) 医疗用防针刺伤装置
CN212679768U (zh) 一种输液港拔针器
CN101954133B (zh) 安全型静脉输液针
CN212015605U (zh) 一种单翼采血针的安全防护套
CN111686342A (zh) 防针刺无损伤针
CN202168991U (zh) 一种输液用保护手套
CN214804741U (zh) 一种小儿采血手部固定装置
CN209884917U (zh) 一种输液港注射辅助器
CN104826195A (zh) 一种新型直型留置针
CN209916917U (zh) 一种输液针头保护装置
CN208837963U (zh) 一种末梢采血针
CN218458114U (zh) 一种一次性按压式采血针
CN215130305U (zh) 一种便携式头皮针收集盒
CN217489436U (zh) 一种输液港无损伤针保护装置
CN220002600U (zh) 输液港无损伤针拔针时防针刺伤辅助器
CN214911885U (zh) 一种带切割功能的防针刺夹
CN213554450U (zh) 一次性使用护手型连接器
CN213220009U (zh) 一种辅助输液港针拔出装置
CN219439133U (zh) 小儿抽血手部固定器
CN221014078U (zh) 一种防针刺植入式给药装置专用针
CN210931455U (zh) 一种抽血手臂防护固定装置
CN211096664U (zh) 一种留置针手持部件
CN214632438U (zh) 一种口腔护理钳
CN217040949U (zh) 一种输液港拔针防针刺伤装置
CN215020036U (zh) 一种防误拔用约束手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