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9094U -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9094U
CN212679094U CN202022091633.1U CN202022091633U CN212679094U CN 212679094 U CN212679094 U CN 212679094U CN 202022091633 U CN202022091633 U CN 202022091633U CN 212679094 U CN212679094 U CN 212679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impedance
electrodes
electrode
measu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09163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psea Technologies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09163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9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9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9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Of Electrical Phenomena And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ving Body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该装置包括:阻抗测量单元、第一测量体、第二测量体、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线体,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测量体并与阻抗测量单元电性连接;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测量体。第一线体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线体包括至少两个线芯,每个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和一个第二电极之间;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将阻抗测量装置中连接在第二电极与阻抗测量单元之间的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从而显著降低该至少两个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减少寄生电容对测量阻抗产生的影响,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Description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阻抗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较容易出现摄入热量过高,出现肥胖现象。同时,研究表明,人体重的体脂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也正因为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体型管理。
目前,为了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能够检测人体体脂的体脂秤,相较于传统的电子秤,体脂秤不仅可以测量人体体重,还可以检测人体体脂率,从而让用户对自身体型有较准确地了解。在现有技术中,体脂秤一般是通过两个电极在人体某个身体节段的两端通入激励电流,然后通过另外两个电极测量该身体节段两端的电压,通过计算在两端的阻抗来计算人体的肌肉和体脂含量,从而得到人体的各项机能参数。
虽然现有技术中的体脂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测得到人体的机能参数,但是,由于电极与阻抗测量设备之间的线体较长,在检测过程中容易被干扰,导致测得的数据准确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以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抗测量装置,包括:阻抗测量单元、第一测量体、第二测量体、多个第一电极、多个第二电极以及第一线体,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测量体并与阻抗测量单元电性连接;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测量体。第一线体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线体包括至少两个线芯,每个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和一个第二电极之间;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至少两个线芯排列在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抗测量单元包括激励源电路、电压测量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分别与激励源电路、电压测量电路连接,多个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流激励电极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多个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第一电流激励电极与激励源电路电性连接,第一电压测量电极与电压测量电路电性连接,第二电流激励电极通过第一线体与激励源电路电性连接,第二电压测量电极通过第一线体与电压测量电路电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线体的至少两个线芯包括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第一线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激励电极,第一线芯的第二端连接激励源电路;第二线芯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压测量电极,第二线芯的第二端连接电压测量电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均为多个,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线芯按照第一间距依次间隔排列,多个第二线芯在第一线芯的一侧按照第二间距依次间隔排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第一线芯与第二线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线芯外分别包裹有保护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相邻两个线芯的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绝缘连接层,绝缘连接层的厚度小于保护层的外层直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秤,该人体秤包括秤体、手柄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其中:第一测量体设置于秤体;第二测量体设置于手柄;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秤体或手柄。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多个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至少两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秤体;至少一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设置于第一手柄,另外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另外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设置于第二手柄。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该人体成分分析仪包括基座、手柄、支撑架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其中:第一测量体设置于基座,第二测量体设置于手柄,手柄设置于支撑架,支撑架与基座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基座,第一线体设置于支撑架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人体成分分析仪还包括限位器,限位器设置于支撑架内且用于固持第一线体的各线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人体成分分析仪还包括控制台和第二线体,控制台设置于支撑架远离基座的一端,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控制台,第二线体连接于第一电极和阻抗测量单元之间,且第二线体设置在支撑架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线体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三线芯,每个第三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和一个第一电极之间;人体成分分析仪还包括限位器,限位器设置于支撑架内且用于固持第二线体的各第三线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中,通过将阻抗测量装置中连接在第二电极与阻抗测量单元之间的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从而显著降低该至少两个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减少寄生电容对测量阻抗产生的影响,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的另一种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的又一种模块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的再一种模块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中第一线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中第一线体的一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中第一线体的另一种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秤的结构模块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秤的另一种结构模块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成分分析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阻抗测量装置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四电极阻抗测量装置,该装置可以测量人体双脚之间或者人体双手之间的阻抗,进而推算人体的成分参数;第二种是八电极阻抗测量装置,该装置可以测量人体全身各节段的阻抗,进而推算人体的成分参数。在上述两种阻抗测量装置中,电极需要与阻抗测量电路连接,从而形成完整的阻抗测量回路。进一步地,当阻抗测量电路与电极之间的距离较远时,需要通过线芯连接在阻抗测量电路与电极之间,为降低线芯走线难度、提高工艺生产效率、保证线芯布局美观,通常会包裹多个连接电极的线芯,形成线束。由于在线束中各线芯的间距较小,且当线束较长时,在阻抗测量过程中,会存在显著的寄生电容,导致测量阻抗的精准度较低。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进行大量的研究发现,为降低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可以采用屏蔽层的方式来降低线束中各线芯之间的寄生电容,但是,采用屏蔽层的方式对材料的要求较高,导致在实际应用时的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并且,该方法降低寄生电容的效果有限。
为了能够从根本性上解决上述描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继续投入研发,致力于研究如何设计一种新的阻抗测量装置,能够降低线束中各线芯之间的寄生电容,且成本较低。基于此,发明人提出一种阻抗测量装置,在该阻抗测量装置中,包括阻抗测量单元;第一测量体和第二测量体;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第一测量体并与阻抗测量单元电性连接;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第二测量体;以及第一线体,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之间;其中,第一线体包括至少两个线芯,每个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和一个第二电极之间;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该阻抗测量装置中连接在第二电极与阻抗测量单元之间的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能够显著降低该至少两个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减少寄生电容对测量阻抗产生的影响,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下面对具体的阻抗测量装置进行介绍,将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抗测量装置100,该阻抗测量装置100用于测量生物阻抗,该阻抗测量装置100包括:阻抗测量单元5、第一测量体3、第二测量体4、多个第一电极1、多个第二电极2以及第一线体6,多个第一电极1设置于第一测量体3并与阻抗测量单元电性连接;多个第二电极2设置于第二测量体4。第一线体6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5和至少两个第二电极2之间。第一线体6包括至少两个线芯,每个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5和一个第二电极2之间;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
其中,上述第一电极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第二电极2的数量也为至少两个,也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或更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第一测量体3上设有两个第一电极1,第二测量体4上设有两个第二电极2。在测量阻抗过程中,待测物的两个部位分别与两个第一电极1接触,待测物的另外两个部位分别与两个第二电极2 接触。可以通过两个第一电极1在待测物的两个部位之间通入电流激励信号,并测量得到两个第一电极1之间的电压信号,阻抗测量单元5基于两个第一电极1之间的电压信号和电流激励信号的参数计算得到两个第一电极1之间的阻抗,该阻抗即为待测物的上述两个部位之间的阻抗;同理,通过该方式也可以计算得到两个第二电极2之间的阻抗,即待测物的上述另外两个部位之间的阻抗,由于原理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以待测物为人体为例,在如图1所示的阻抗测量装置100实际应用时,其中一个第一电极1可以与人体的左手接触,另一个第一电极1可以与人体的右手接触,从而可以测量人体左右手之间的阻抗;其中一个第二电极2可以与人体的左脚接触,另一个第二电极2可以与人体的右脚接触,从而可以测量人体左右脚之间的阻抗。因此,当两个第一电极1和两个第二电极2同时与人体四肢接触时,可以测量人体上半身和下半身的阻抗。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测量体上设有四个第一电极1,四个第一电极1包括两个电流激励电极和两个电压测量电极,两个电流激励电极分别为电流激励电极11和电流激励电极12,两个电压测量电极分别为电压测量电极13和电压测量电极14。多个第二电极2也包括两个电流激励电极和两个电压测量电极,两个电流激励电极分别为电流激励电极21和电流激励电极22,两个电压测量电极分别为电压测量电极23和电压测量电极24。在测量阻抗过程中,同样以待测物为人体为例,在如图2所示的阻抗测量装置 100实际应用时,电流激励电极11和电压测量电极13可以与人体的左手接触,电流激励电极12和电压测量电极14可以与人体的右手接触,从而可以通过电流激励电极11和电流激励电极12在人体的左手与右手之间通入激励电流信号,并通过阻抗测量单元5测量电压测量电极13和电压测量电极14之间的电压,基于上述电流激励信号和电压计算得到人体左右手之间的阻抗;同理,电流激励电极21和电压测量电极23可以与人体的左脚接触,电流激励电极22和电压测量电极24可以与人体的右脚接触,从而可以测量人体左右脚之间的阻抗。相较于如图1所示的测量测量单元,图2所示的阻抗测量单元通过不同的电极来传输激励电流信号和测量电压信号,可以减少激励电流信号与测量电压信号之间的互相干扰,使测量得到的阻抗更加精准。
通过上述两个示例可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的数量均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四个,对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对阻抗测量单元5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制,阻抗测量单元5可以设置于第一测量体3,也可以设置于第二测量体4,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测量体3和第二测量体4以外的区域。也是就是说,如图1所示的模块示意图示出了本阻抗测量单元5与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之间存在的连接,不应当将该模块示意图作为限制本实施例的阻抗测量单元5的设置位置的证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体3用于承载多个第一电极1,第二测量体4 用于承载多个第二电极2。本实施例中,对第一测量体3和第二测量体4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制,第一测量体3和第二测量体可以设置于一体,也可以分开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当存在两个第二电极2时,第一线体6可以包括两个线芯;当存在四个第二电极2时,第一线体6可以包括四个线芯、或者五个线芯,或者六个线芯。也就是说,第一线体6中线芯的数量应当是大于等于第二电极2的数量。当第一线体6中线芯的数量与第二电极2的数量一致时,第一线体6中的每个线芯的一端与阻抗测量单元5连接,第一线体6中的每个线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一个第二电极2连接。当第一线体6中线芯的数量多于第二电极2的数量时,多余的线芯可以不与第二电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如图1所示,此时第一线体6包括线芯61和线芯62,线芯61和线芯62之间可以按照固定的间隔设置。例如,当第二电极2的数量大于二时,第一线体6中的至少两个线芯可以彼此间隔设置,第一线体6中的其他线芯可以不按照规定间隔设置;当第二电极2的数量大于二时,第一线体6中的所有线芯也可以均彼此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第一测量体3与阻抗测量单元5之间的距离较远时,为减小寄生电容,第一测量体3与阻抗测量单元5的电性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二测量体4与阻抗测量单元5的电性连接方式相同,也就是说,第一测量体3与阻抗测量单元5之间也可以采用类似于第一线体6的连接方式,例如,阻抗测量装置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线体,第二线体和第一线体6的结构可以大致相同,第二线体连接在第一测量体3与阻抗测量单元5 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阻抗测量装置100中连接在第二电极2与阻抗测量单元5之间的至少两个线芯彼此间隔设置,从而显著降低该至少两个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减少寄生电容对测量阻抗产生的影响,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阻抗测量单元可以包括激励源电路51、电压测量电路52和信号处理电路53,信号处理电路53分别与激励源电路51、电压测量电路52连接,多个第一电极1包括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多个第二电极2包括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与激励源电路51电性连接,第一电压测量电极 16与电压测量电路52电性连接,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通过第一线体6与激励源电路51电性连接,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通过第一线体6与电压测量电路52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第一电压激励电极16、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激励电极26的数量均为两个时,使用阻抗测量装置100测量待测物阻抗,其中,激励源电路51可以通过两个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在人体的两个测量点(如双手)之间通入电流激励信号,电压测量电路 52通过两个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测量该两个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在人体的两个测量点(如双手)之间的电压信号;同理,激励源电路51可以通过两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在人体的另外两个测量点(如双脚)之间通入电流激励信号,电压测量电路52通过两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测量该两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在人体的此另外两个测量点(如双脚)之间的电压信号。其中,测量点为待测物与电极接触的点,例如,当待测物为人体时,若人体的双手接触第一电极,则两个测量点分别为人体的双手。若人体的双脚接触第二电极,则另外两个测量点分别为人体的双脚。信号处理电路53可以根据激励源电路51发出的激励电流的大小、两个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之间的电压、以及两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之间的电压计算待测物的阻抗,其中待测物为人体时,待测物的阻抗可以包括整体阻抗、上半身阻抗、下半身阻抗、左半身阻抗、右半身阻抗、躯干阻抗、四肢阻抗中的至少一种。
在上述测量待测物阻抗过程中,信号处理电路53能够控制激励电流依次流经设置于第一测量体3的其中一个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待测物、设置于第一测量体3的另一个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还可以依次流经设置于第二测量体4的其中一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待测物、设置于第二测量体4的另一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
相应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第一线体6的至少两个线芯包括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第一线芯6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第一线芯63的第二端连接激励源电路51;第二线芯64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第二线芯64的第二端连接电压测量电路 5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可按照规定的间隔设置,从而减小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形成的寄生电容,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均为多个,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均为多个,多个第一线芯63按照第一间距依次间隔排列,多个第二线芯64在第一线芯63的一侧按照第二间距依次间隔排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阻抗测量单元5中设置激励源电路51、电压测量电路52和信号处理电路53,且多个第一电极1包括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多个第二电极2包括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能够通过激励源电路51、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形成一个完整的激励电流回路,通过激励源电路52、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形成又一个完整的激励电流回路,电压测量电路52可以获取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的电压信号并计算与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对应的测量点之间的阻抗,电压测量电路52 可以获取第二电压测量电极16的电压信号并计算得到与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 对应的测量点之间的阻抗。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当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为两个时,两个第一电极1和两个第二电极2均同时与激励源电路51和电压测量电路52 连接。其中激励源电路51可以通过两个第一电极1在人体的两个测量点(如双手)之间通入电流激励信号,电压测量电路52通过两个第一电极1测量人体的这两个测量点之间的电压信号,此时可以将该第一电极1看作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的集合体;同理,激励源电路51可以通过两个第二电极2在人体的另外两个测量点(如双脚)之间通入电流激励信号,电压测量电路52通过两个第二电极2测量人体的此另外两个测量点之间的电压信号,此时可以将该第二电极2看作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的集合体。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减少测量体上的电极数量。
其中,当第一电极1和第二电极2均为两个时,如图4所示,由于此时第一电极1可以视为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的集合体,第二电极2可以视为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的集合体,因此,每个第一电极1可以分别与激励源电路51、电压测量电路52连接,每个第二电极2也可以分别与激励源电路51、电压测量电路52连接;第一电极 1可以通过第一线芯63与激励源电路51连接,通过第二线芯64与电压测量电路52连接;第二电极2可以通过第一线芯63与激励源电路51连接,通过第二线芯64与电压测量电路52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个第一线芯64均设置于第一线芯63 的同一侧,两个第一线芯63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间距,两个第二线芯64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间距。例如,当第一线芯63为三个时,三个第一线芯63依次按照第一间距相邻排列设置;当第二线芯64为三个时,三个第二线芯64依次按照第二间距相邻排列设置。其中,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的取值范围可以是2mm至10mm。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以如图6所示的阻抗测量装置100示例图为例,在多个第一电极1中可以存在多个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多个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此时由于多个第一线芯63均与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连接,多个第一线芯63之间的电流差异性较小,彼此之间的寄生电容也较小,因此将第一线芯63比邻设置能够有效减小第一线体6内部相邻线芯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同理,将多个第二线芯64比邻设置,也能够第一线体6内部相邻线芯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相邻的第一线芯63与第二线芯6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一线芯63与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连接,第二线芯64与第二电压测量电极64连接,流经第一线芯63的电信号与流经第二线芯64的电信号差异性较大,设置相邻的第一线芯63与第二线芯64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能够有效减小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之间产生的寄生电容,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一线芯63与第二线芯64之间的距离也可以等于第一间距或第二间距,或者小于第一间距或第二间距,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制。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施例中第一线体6与多个第二电极2、阻抗测量单元5之间的关系,列举如图6所示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阻抗测量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6所示,此时多个第二电极2包括两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两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多个第一电极1包括两个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两个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2,第一线体6包括分别连接多个第二电极2的线芯,同时,由于多个第一电极1与阻抗测量单元5的距离较近,且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第一测量体3,可以通过内部单独走线,而无需将分别连接多个第一电极1的线芯束缚起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6中的至少两个线芯排列在同一平面。例如,如图5所示,当第一线体6中包括4根线芯时,这4根线芯可以排列在同一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体6可以是扁平面条线,从而将至少两个线芯排列在同一平面。通过将至少两个线芯排列在同一平面,可以有效防止第一线体6中的至少两个线芯贴合,最大程度扩大各线芯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该至少两个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而且,将第一线体6设置为扁平面条线,可以使第一线体6更薄,便于收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或图8所示,第一线体6的每个线芯外可包裹有保护层7。保护层7不仅可以避免线芯外露,起到保护线芯的作用,还可以限制每个线芯之间的距离。以如图7所示的第一线体的剖面结构图为例,此时,第一线体包括四个线芯,四个线芯分别是线芯65、线芯66、线芯67、线芯68,保护层7限制各个线芯之间的距离。需要注意的是,该四个线芯可以是两个第一线芯63和两个第二线芯64,也可以是四个第一线芯63,还可以是四个第二线芯64。例如,当第二测量体4上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的数量较多时,可以设置多个第一线体6,将用于连接阻抗测量单元5与多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的多个第一线芯63和用于连接阻抗测量单元5与多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的多个第二线芯64分开设置在不同的线体内,从而避免单个线体的面积过大,同时进一步减小第一线芯63与第二线芯64之间的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7应当是绝缘保护层,从而使得各个线芯之间不会形成电连接,同时可以限制第一线体6中多个线芯之间的距离,减小各线芯之间形成的阻抗,并有效防止线芯暴露,提高阻抗测量装置100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多个线芯可包裹在同一个保护层7之中,保护层7大致为扁平的片状。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每个线芯外可分别包裹不同的保护层,并且每相邻两个线芯的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绝缘连接层,绝缘连接层的厚度小于保护层的外径。例如,如图8所示,每个线芯外设置有一个保护层7,包裹相邻线芯的保护层7之间通过绝缘连接层8连接。具体地,包裹线芯65的保护层71 与包裹线芯66的保护层72之间通过绝缘连接层81连接,包裹线芯66的保护层72与包裹线芯67的保护层73之间通过绝缘连接层82连接,包裹线芯 67的保护层73与包裹线芯68的保护层74之间通过绝缘连接层83连接。这种实施方式通过绝缘连接层8将相邻两个线芯的保护层7连接,由于绝缘连接层8的厚度较薄,从而能够使第一线体6更加轻薄,同时,可以节省更多的材料。另外,由于空气的介电常数较大,使得相邻线芯之间的导电性较弱,因此进一步减小相邻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有效提高测量阻抗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体秤,如图9所示,该人体秤200包括秤体10、手柄9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100,其中:第一测量体3(图9中未示出)设置于秤体10,即多个第一电极1设置于秤体10;第二测量体4(图9中未示出)设置于手柄9,即多个第二电极2设置于手柄 9;阻抗测量单元5可以设置于秤体10或手柄9。
为了方便说明,图9以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秤体10为例。当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秤体10时,设置于手柄9的多个第二电极2可以分别通过第一线体6中的各个线芯与阻抗测量单元5连接;当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手柄9 时,多个第一电极1可以分别通过类似于第一线体6的结构的线体与阻抗测量单元5连接,从而减小连接在第一电极1和阻抗测量单元5之间的相邻线体形成的寄生电容。
如图9所示的人体秤200示出了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秤体10的结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如图9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中,第一测量体3可以与秤体10等同,秤体10可以用于承载多个第一电极1;第二测量体可以与手柄 9等同,手柄9可以用于承载多个第二电极2。
在本实施中,可以通过阻抗测量单元5测量人体的阻抗,由于人体的阻抗与人体中的水分、肌肉、脂肪等含量存在关联,因此,可以基于阻抗得到人体的生理参数。由于该人体秤200测量人体阻抗的原理和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阻抗测量装置100测量待测物阻抗的原理相同,因此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人体秤200还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20,压力传感器20可以为多个。通过压力传感器20可以在测量人体生理参数的同时,还可以测量人体体重。如图9所示,压力传感器20可以为四个。在另一些示例中,可以根据实际场景选择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20,例如,当设置一个压力传感器20,可以将该压力传感器20设置于秤体10的底部中央位置。也就是说,压力传感器2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于秤体10,此处对压力传感器20的数量和在秤体10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测量体可以由至少两个分离的子测量体组成,即多个第二电极2可以分开设置在不同的部件上。例如,如图10所示,手柄9可以包括第一手柄91和第二手柄92,多个第二电极2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至少两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至少一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设置于第一手柄91,另外的至少一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另外的至少一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设置于第二手柄92;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秤体1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手柄9包括第一手柄91和第二手柄92,第一手柄91和第二手柄92上均至少设置一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至少一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相应地,第一线体6包括第一线束6a和第二线束 6b,第一线束6a设置于阻抗测量单元5和第一手柄91之间,第二线束6b设置于阻抗测量单元5和第二手柄92之间,第一线束6a中可以包括第一线芯 63和第二线芯64,在该第一线束6a中,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可以按照规定的间隔设置;第二线束6b中可以包括另外的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 64,在该第二线束6b中,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也可以按照规定的间隔设置。另外,由于第二电流激励电极25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26与阻抗测量单元5之间连接关系、工作方式已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阻抗测量装置100中已有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手柄91和第二手柄92,在用户实际使用过该人体秤200测量生理参数时,每只手可以分别握住一个手柄9,相较于图9 所示的人体秤200,本实施例的人体秤200实际使用时人体体态更加标准,测量的结果更加精确,同时用户的舒适程度较高,同时,通过设置第一线束6a 和第二线束6b,可以有效束缚第一线芯63和第二线芯64的间距,同时还能够减少外部因素对第一线芯6a和第二线芯64的影响。
如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300,该人体成分分析仪300包括基座40、手柄9、支撑架30以及如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阻抗测量装置100,其中:第一测量体3设置于基座40,第二测量体4设置于手柄9,手柄9设置于支撑架30,支撑架30与基座40固定连接。
如图11所示的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300的结构示意图。需要注意的是,在如图11所示的结构示意图中,第一测量体3(图11中未示出) 可以与基座40等同,基座40可以用于承载多个第一电极1;第二测量体4(图 11中未示出)可以与手柄9等同,手柄9可以用于承载多个第二电极2。如图11所示,支撑架30可以用于支撑手柄9,手柄9可以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架30。
由于该人体成分分析仪300测量人体阻抗的原理和上述实施例中通过阻抗测量装置100测量待测物阻抗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基座40,第一线体 6设置于支撑架30内。在本实施方式中,当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基座40 时,第一线体6可以设置于支撑架30内,从而防止第一线体6外漏而引发安全隐患的同时,保护第一线体6。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人体成分分析仪300还可以包括限位器(图 11中未示出),限位器设置于支撑架30内且用于固持第一线体6的各线芯,从而使第一线体6中的各线芯按预设的距离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器可以是多个卡线装置(如束紧夹等),还可以是设置于支撑架30内的多条布线槽,此处对限位器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器可以用于固定第一线体6中的各个线芯,还可以限制第一线体6中各个线芯之间的间距,使得相邻线芯之间为规定间距,从而有效减小第一线体6中各个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提高测量人体生理参数的精准度。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人体成分分析仪300还可以包括控制台50 和第二线体,控制台50设置于支撑架30远离基座40的一端。此时,阻抗测量单元5可以设置在基座40中,也可以设置在控制台50内。若阻抗测量单元5设置于控制台50(图11中未示出阻抗测量单元5的位置),则第二线体 50连接于多个第一电极1和阻抗测量单元5之间,且第二线体50设置在支撑架30内。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线体 50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三线芯,每个第三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阻抗测量单元5和一个第一电极1之间;人体成分分析仪300还可以包括限位器(图11中未示出),限位器设置于支撑架30内且用于固持第二线体50的各第三线芯。
其中,多个第一电极1可以包括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第二线体50的至少两个第三线芯可以包括第一连接线芯和第二连接线芯;第一连接线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第一连接线芯的第二端连接阻抗测量单元5;第二连接线芯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第二连接线芯的第二端连接阻抗测量单元5。同时,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均可以为多个,第一连接线芯和第二连接线芯均为多个,多个第一连接线芯按照第三间距依次间隔排列,多个第二连接线芯在第一连接线芯的一侧按照第四间距依次间隔排列。其中,关于第三间距的限定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阻抗测量装置100中的第一间距的限定,此处不再赘述;关于第四间距的限定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阻抗测量装置100中的第二间距的限定,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相邻的第一连接线芯与第二连接线芯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三间距和第四间距。关于相邻的第一连接线芯与第二连接线芯之间的距离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阻抗测量装置100的相邻的第一线芯63与第二线芯64之间的距离的限定,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阻抗测量单元5通过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测量人体阻抗的方法与上述实施例中阻抗测量装置100的阻抗测量单元5通过第一电流激励电极15、第一电压测量电极16测量待测物阻抗的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限位器可以是卡线装置(如束紧夹等),还可以是设置于支撑架 30内的布线槽,此处对限位器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多个第三线芯可以为第一连接线芯51、第二连接线芯52、第二连接线芯53和第一连接线芯54,通过限位器可以限制第一连接线芯51、第二连接线芯52、第二连接线芯53和第一连接线芯54之间距离,同时将各第三线芯设置于支撑架30内部,能够有效保护各个第三线芯,同时还可以减小各第三线芯之间形成的寄生电容。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台13中还可以包括显示屏、处理器等,通过显示屏显示人体的生理参数,通过处理器控制该人体成分分析仪300的工作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阻抗测量单元;
第一测量体和第二测量体;
多个第一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测量体并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电性连接;
多个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测量体;以及
第一线体,连接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和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线体包括至少两个线芯,每个所述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和一个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至少两个所述线芯彼此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线芯排列在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包括激励源电路、电压测量电路和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分别与所述激励源电路、所述电压测量电路连接,多个所述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流激励电极和第一电压测量电极,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第二电压测量电极;
所述第一电流激励电极与所述激励源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压测量电极与所述电压测量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激励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线体与所述激励源电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测量电极通过所述第一线体与所述电压测量电路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体的至少两个所述线芯包括第一线芯和第二线芯;
所述第一线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流激励电极,所述第一线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激励源电路;所述第二线芯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测量电极,所述第二线芯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电压测量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所述第二电压测量电极均为多个,所述第一线芯和所述第二线芯均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线芯按照第一间距依次间隔排列,多个所述第二线芯在所述第一线芯的一侧按照第二间距依次间隔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线芯与所述第二线芯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第二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线芯外分别包裹有保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个线芯的所述保护层之间设置有绝缘连接层,所述绝缘连接层的厚度小于所述保护层的外层直径。
9.一种人体秤,其特征在于,包括秤体、手柄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测量体设置于所述秤体;
所述第二测量体设置于所述手柄;
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秤体或所述手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体秤,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多个所述第二电极包括至少两个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至少两个第二电压测量电极;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秤体;
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压测量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手柄,另外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流激励电极和另外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二电压测量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手柄。
11.一种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手柄、支撑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阻抗测量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测量体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二测量体设置于所述手柄,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基座,所述第一线体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成分分析仪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且用于固持所述第一线体的各所述线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人体成分分析仪还包括控制台和第二线体,所述控制台设置于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阻抗测量单元设置于所述控制台,所述第二线体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阻抗测量单元之间,且所述第二线体设置在所述支撑架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人体成分分析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线体包括至少两个彼此间隔设置的第三线芯,每个所述第三线芯分别对应连接于所述阻抗测量单元和一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所述人体成分分析仪还包括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内且用于固持所述第二线体的各所述第三线芯。
CN202022091633.1U 2020-09-22 2020-09-22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Active CN212679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1633.1U CN212679094U (zh) 2020-09-22 2020-09-22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91633.1U CN212679094U (zh) 2020-09-22 2020-09-22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9094U true CN212679094U (zh) 2021-03-12

Family

ID=74885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091633.1U Active CN212679094U (zh) 2020-09-22 2020-09-22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9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042A (zh) * 2021-07-29 2021-11-02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包含独立激励电极和感测电极的高精度阻抗传感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89042A (zh) * 2021-07-29 2021-11-02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包含独立激励电极和感测电极的高精度阻抗传感器
CN113589042B (zh) * 2021-07-29 2023-02-17 重庆理工大学 一种包含独立激励电极和感测电极的高精度阻抗传感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55545A (zh)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KR100324703B1 (ko) 신규의 손 전극을 이용한 인체성분 분석장치 및 분석방법
ITTO20010927A1 (it) Procedimento e dispositivo per la misurazione del grasso corporeo.
US6472617B1 (en) Body fat scale with hand grips
CN212679094U (zh) 阻抗测量装置、人体秤及人体成分分析仪
JP2019120688A (ja) 生体データ測定装置
JP2006247209A (ja) 身体組成測定装置
JP2005000580A (ja) 生体電気インピーダンス測定装置
CN106949827A (zh) 一种阵列化电阻应变传感器及具有该传感器的测量补偿系统
JP4723990B2 (ja) 内臓脂肪量測定方法及び内臓脂肪量測定装置
JP2008284354A (ja) 生体インピーダンスの測定装置
USRE37954E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body fat
JP5015656B2 (ja) 生体インピーダンス測定装置および生体状態測定装置
JP3106326U (ja) ハンドル
JP2003169784A (ja) 体脂肪測定装置
KR102155911B1 (ko) 신체 불균형에 대한 보정기능을 갖는 체성분 분석장치
KR200495528Y1 (ko) 인체 바이오 정보 검출 장치
CN106308793A (zh) 一种皮肤测试仪
CN208492100U (zh) 一种体质秤
CN208388613U (zh) 一种测量脂肪率的mcu体重身高秤
CN215384036U (zh) 线缆以及人体阻抗测量装置
CN217793042U (zh) 一种分离式八电极人体成分分析仪
JP2000139865A (ja) 皮下脂肪厚計
EP1967832A3 (e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stress
CN215874642U (zh) 一种高精度的人体电阻抗分析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