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5496U -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5496U
CN212675496U CN202021418632.7U CN202021418632U CN212675496U CN 212675496 U CN212675496 U CN 212675496U CN 202021418632 U CN202021418632 U CN 202021418632U CN 212675496 U CN212675496 U CN 212675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porator
porous material
condenser
material part
phase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86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志强
曾道平
张伟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Xunshu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Xun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Xunshu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Xunshu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86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5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5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54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包括:蒸发器、汽管、液管、冷凝器、冷却工质;蒸发器设有蒸发器上盖、多孔材料部、蒸发器下盖、支撑柱;多孔材料部固定连接在蒸发器下盖的内侧底部,多孔材料部上方设有蒸发器上盖,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设有支撑柱,第一多孔材料件设有支撑柱孔,支撑柱穿过支撑柱孔,与蒸发器上盖、蒸发器下盖连接,蒸发器上盖与多孔材料部之间形成蒸发器腔体;蒸发器上盖设有蒸发器入口和蒸发器出口;液管一端与蒸发器入口连通,汽管一端与蒸发器出口连通;本实用新型旨在如何提高散热系统的性能,使其更加优良、噪声更小、故障率更低、能耗更低的各种应用需求的问题和不足。

Description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脑CPU等发热器件的散热主要采用风冷散热器或水冷散热器,传统的风冷散热器将CPU的热量导入到散热翅片中,经由风扇将散热翅片你的热量散发到中卫环境中;传统的水冷散热器通过将CPU的热量导入到液体工质中,工质通过水泵的驱动流入到水排中,通过风扇将水排中的热量散发到周围环境中,水冷散热器中使用的水泵也极易产生故障。由于发热器件,如电脑中央处理器(CPU)的热功耗越来越高,采用传统单相工质的风冷及水冷散热器为了满足大功率电脑中央处理器(CPU)的散热需求,尺寸、能耗和噪声等越来越大,无法满足个人用户使用的需求。
由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在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设计开发过程中,旨在如何提高散热系统的性能,使其更加优良、噪声更小、故障率更低、能耗更低的各种应用需求的问题,以上问题,均是发明人在实际的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具有提高散热系统的性能,使其更加优良、噪声更小、故障率更低、能耗更低的各种应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有蒸发器、汽管、液管、冷凝器、冷却工质;首先蒸发器设有蒸发器上盖、多孔材料部、蒸发器下盖、支撑柱;多孔材料部固定连接在蒸发器下盖的内侧底部,使得热量从蒸发器下盖底部更好的传递到多孔材料部中,使得冷却工质在多孔材料部内充分蒸发成汽态,多孔材料部上方设有蒸发器上盖,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穿过多孔材料部,在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之间形成支撑结构,多孔材料部由第一多孔材料件和第二多孔材料件固定连接组成,第一多孔材料件设有支撑柱孔,使得支撑柱能穿过支撑柱孔的同时,在安装蒸发器时,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安装,减少工序,支撑柱穿过支撑柱孔,与蒸发器上盖、蒸发器下盖连接,蒸发器上盖与多孔材料部之间形成蒸发器腔体;蒸发器上盖开设有蒸发器入口和蒸发器出口,蒸发器腔体通过蒸发器出口,使得蒸发器腔体与汽管相连通;而冷却工质充注在蒸发器、汽管、液管、冷凝器内,在本实用新型散热系统内循环;液管一端与蒸发器入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连接,实现将在冷凝器内液化的冷却工质输导进蒸发器内,而汽管一端与蒸发器出口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连接,实现将在蒸发器内汽化的冷却工质输导进冷凝器内,从而形成一个散热循环系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多孔材料部的第一多孔材料件和第二多孔材料件由多层金属或非金属的丝网压合而成或由多种多孔材料相互拼接而成,多孔材料为常见的现有材料,在此不再重复表述。使得多孔材料部内部的孔隙中充注有液态的冷却工质,液态冷却工质吸收热量后转变为蒸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器下盖与多孔材料部通过烧结及/或焊接及 /或压接固定连接,提高热传导的效率;第二多孔材料件通过蒸发器入口伸入液管内侧,使得液管内的液态冷却工质更好的导入充注进多孔材料部内部的孔隙中;蒸发器上盖与蒸发器下盖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或压接,更好的使得固定蒸发器故障率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工质为单一工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冷却工质为水或丙酮或氨或甲醇或乙醇或甲苯,使得冷却工质更好的在两相之间转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通过蒸发器上盖进行压接,或支撑柱与蒸发器上盖焊接,进一步固定支撑柱在蒸发器内,使其结构更加紧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柱为圆柱形及/或方柱形及/或梯形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汽管、液管为金属及/或非金属材质。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性提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冷凝器由冷凝器翅片和冷凝器风扇组成,所述冷凝器翅片内设有冷凝器管路,冷凝器管路与散热翅片紧密相连,冷凝器通过冷凝器风扇将内部的冷却工质的热量带出到周围环境中,实现散热效果。其冷凝器管路上端为入口处,与汽管固定连接且连通,冷凝器管路下端为出口处,与液管固定连接且连通,实现循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蒸发器下盖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使得支架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固定连接在主板上,主板设有发热器件,蒸发器下盖底部与发热器件接触连接,使得发热器件的热量通过蒸发器下盖底部更好的传导至蒸发器内。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本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利用内部工质的汽化潜热来吸收发热器件(CPU 等)的热量,核心部分不包含活动部件,使用多孔介质产生毛细力来提供系统循环动力,相较传统散热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系统性能更加优良、结构更加紧凑、噪声更小、故障率更低、能耗更低,能够满足大规模制造的各种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安装在主板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4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蒸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蒸发器的结构爆炸图之一;
图7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蒸发器的结构爆炸图之二;
图8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正视图;
图9为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图8的A-A处的剖视图。
图中:蒸发器1、蒸发器上盖11、蒸发器入口111、蒸发器出口112、多孔材料部12、第一多孔材料件121、第二多孔材料件122、支撑柱孔123、蒸发器下盖13、支撑柱14、蒸发器腔体15、汽管2、液管3、冷凝器4、冷凝器翅片41、冷凝器管路411、冷凝器风扇42、主板5、支架51、发热器件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见图1至图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下面,对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具体结构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有蒸发器1、汽管2、液管3、冷凝器 4、冷却工质;首先蒸发器1设有蒸发器上盖11、多孔材料部12、蒸发器下盖13、支撑柱14;多孔材料部12固定连接在蒸发器下盖13的内侧底部,使得热量从蒸发器下盖13底部更好的传递到多孔材料部12中,使得冷却工质在多孔材料部12内充分蒸发成汽态,多孔材料部12上方设有蒸发器上盖11,蒸发器上盖11与蒸发器下盖13之间设有支撑柱14,支撑柱14穿过多孔材料部12,在蒸发器上盖11与蒸发器下盖13之间形成支撑结构,多孔材料部12 由第一多孔材料件121和第二多孔材料件122固定连接组成,第一多孔材料件121设有支撑柱孔123,使得支撑柱14能穿过支撑柱孔123的同时,在安装蒸发器1时,起到定位作用,方便安装,减少工序,支撑柱14穿过支撑柱孔123,与蒸发器上盖11、蒸发器下盖13连接,蒸发器上盖11与多孔材料部12之间形成蒸发器腔体15;蒸发器上盖11开设有蒸发器入口111和蒸发器出口112,蒸发器腔体15通过蒸发器出口112,使得蒸发器腔体15与汽管 2相连通;而冷却工质充注在蒸发器1、汽管2、液管3、冷凝器4内,在本实用新型散热系统内循环,通过冷却工质的两相之间的转换,实现将发热器件52的热量转移到外部环境中的效果;液管3一端与蒸发器入口111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4连接,实现将在冷凝器4内液化的冷却工质输导进蒸发器1 内,而汽管2一端与蒸发器出口112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4连接,实现将在蒸发器1内汽化的冷却工质输导进冷凝器4内,从而形成一个散热循环系统。
较佳地,多孔材料部12的第一多孔材料件121和第二多孔材料件122由多层金属或非金属的丝网压合而成或由多种多孔材料相互拼接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多孔材料部12的第一多孔材料件121和第二多孔材料件122由多层金属或非金属的丝网压合而成或由多种多孔材料相互拼接而成,金属或非金属的丝网为常见产品,而将其多个层叠进行压合也是现有技术方案,在此不再重复展开表述,且多孔材料为常见的现有材料,也不再重复表述。使得多孔材料部12内部的孔隙中充注有液态的冷却工质,液态冷却工质吸收热量后转变为汽态冷却工质。
较佳地,蒸发器下盖13与多孔材料部12通过烧结及/或焊接及/或压接固定连接;第二多孔材料件122通过蒸发器入口111伸入液管3内侧;所述蒸发器上盖11与蒸发器下盖13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或压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发器下盖13与多孔材料部12通过烧结及/ 或焊接及/或压接固定连接,提高热传导的效率;第二多孔材料件122通过蒸发器入口111伸入液管3内侧,使得液管3内的液态冷却工质更好的导入充注进多孔材料部12内部的孔隙中,防止气压、气泡等问题影响液态冷却工质进入多孔材料部12的效率,也使得液态冷却工质在毛细力作用下处于多孔材料部12内;蒸发器上盖11与蒸发器下盖13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或压接,更好的使得固定蒸发器1故障率降低。
且冷却工质为单一工质。
较佳地,上述的冷却工质为水或丙酮或氨或甲醇或乙醇或甲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工质为单一工质,具体的冷却工质为水或丙酮或氨或甲醇或乙醇或甲苯,使得冷却工质更好的在两相之间转换。
较佳地,支撑柱14通过蒸发器上盖11进行压接,或支撑柱14与蒸发器上盖11焊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柱14通过蒸发器上盖11进行压接,或支撑柱14与蒸发器上盖11焊接,进一步固定支撑柱14在蒸发器1内,使其结构更加紧凑。
另外,支撑柱14可为圆柱形及/或方柱形及/或梯形柱。
较佳地,汽管2、液管3为金属及/或非金属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汽管2、液管3为金属及/或非金属材质时,使得本实用新型适用性提高。
较佳地,冷凝器4由冷凝器翅片41和冷凝器风扇42组成,所述冷凝器翅片41内设有冷凝器管路411,所述冷凝器管路411上端为入口处,与汽管 2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冷凝器管路411下端为出口处,与液管3固定连接且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冷凝器管路411与散热翅片41紧密相连,冷凝器4通过冷凝器风扇42将内部的冷却工质的热量带出到周围环境中,实现散热效果(冷凝器4的尺寸、冷凝器管路411及冷凝器风扇42的尺寸和数量可根据发热器件52的发热量多少来变化)。其冷凝器管路411上端为入口处,与汽管2固定连接且连通,冷凝器管路411下端为出口处,与液管3固定连接且连通,通过毛细力作用共同实现循环效果。
较佳地,所述蒸发器下盖13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51;所述支架51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固定连接在主板5上,所述主板5设有发热器件52,所述蒸发器下盖13底部与发热器件52接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支架51可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固定连接在主板5上,主板5上有发热器件52,蒸发器下盖13底部与发热器件52接触连接,使得发热器件52的热量通过蒸发器下盖13底部更好的传导至蒸发器1 内。
下面,对上述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将发热器件52散发的热量经蒸发器下盖13传递到多孔材料部12的多孔材料中,第一多孔材料件121内部的孔隙中充注有液态的冷却工质,液态冷却工质吸收热量后转变为汽态冷却工质,汽态冷却工质通过多孔材料部12的多孔材料中的孔隙进入到蒸发器腔体15中,汽态冷却工质通过与蒸发器出口 112相连通的汽管2进入到冷凝器4中,冷凝器4将汽态冷却工质中的热量带入到周围环境中,汽态冷却工质的温度降低转变为液态状态,液态冷却工质经由液管3回流到蒸发器入口111处,液态冷却工质由于多孔材料的毛细力作用进入到第二多孔材料件122后,进入第一多孔材料件121,实现重新补充第一多孔材料件121中的液态冷却工质,重而实现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系统的一个循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包括:蒸发器(1)、汽管(2)、液管(3)、冷凝器(4)、冷却工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1)设有蒸发器上盖(11)、多孔材料部(12)、蒸发器下盖(13)、支撑柱(14);所述多孔材料部(12)固定连接在蒸发器下盖(13)的内侧底部,所述多孔材料部(12)上方设有蒸发器上盖(11),所述蒸发器上盖(11)与蒸发器下盖(13)之间设有支撑柱(14),所述多孔材料部(12)由第一多孔材料件(121)和第二多孔材料件(122)固定连接组成,所述第一多孔材料件(121)设有支撑柱孔(123),所述支撑柱(14)穿过支撑柱孔(123),与蒸发器上盖(11)、蒸发器下盖(13)连接,所述蒸发器上盖(11)与多孔材料部(12)之间形成蒸发器腔体(15);所述蒸发器上盖(11)设有蒸发器入口(111)和蒸发器出口(112);所述冷却工质充注在蒸发器(1)、汽管(2)、液管(3)、冷凝器(4)内;所述液管(3)一端与蒸发器入口(111)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4)连接,所述汽管(2)一端与蒸发器出口(112)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器(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材料部(12)的第一多孔材料件(121)和第二多孔材料件(122)由多层金属或非金属的丝网压合而成或由多种多孔材料相互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下盖(13)与多孔材料部(12)通过烧结或焊接或压接固定连接;第二多孔材料件(122)通过蒸发器入口(111)伸入液管(3)内侧;所述蒸发器上盖(11)与蒸发器下盖(13)的固定方式为焊接或压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为单一工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工质为水或丙酮或氨或甲醇或乙醇或甲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4)通过蒸发器上盖(11)进行压接,或支撑柱(14)与蒸发器上盖(11)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14)为圆柱形或方柱形或梯形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管(2)、液管(3)为金属或非金属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4)由冷凝器翅片(41)和冷凝器风扇(42)组成,所述冷凝器翅片(41)内设有冷凝器管路(411),所述冷凝器管路(411)上端为入口处,与汽管(2)固定连接且连通,所述冷凝器管路(411)下端为出口处,与液管(3)固定连接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下盖(13)两侧固定连接有支架(51);所述支架(51)通过螺栓或卡扣连接固定连接在主板(5)上,所述主板(5)设有发热器件(52),所述蒸发器下盖(13)底部与发热器件(52)接触连接。
CN202021418632.7U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Active CN212675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8632.7U CN212675496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8632.7U CN212675496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5496U true CN212675496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61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8632.7U Active CN212675496U (zh) 2020-07-17 2020-07-17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549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0101A (zh) * 2021-06-09 2021-07-30 楚岳(惠州)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两相流工业电脑散热器
CN113613468A (zh) * 2021-08-04 2021-11-05 东莞市讯冷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钎焊冷媒散热器
CN114415802A (zh) * 2021-11-23 2022-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内外两相散热循环耦合的笔记本散热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90101A (zh) * 2021-06-09 2021-07-30 楚岳(惠州)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两相流工业电脑散热器
CN113190101B (zh) * 2021-06-09 2022-05-10 楚岳(惠州)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循环两相流工业电脑散热器
CN113613468A (zh) * 2021-08-04 2021-11-05 东莞市讯冷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钎焊冷媒散热器
CN114415802A (zh) * 2021-11-23 2022-04-29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采用内外两相散热循环耦合的笔记本散热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75496U (zh) 一种两相流电脑散热装置
CN112885798B (zh) 服务器用一体式相变传热元件液冷散热模组
CN103424018A (zh) 具有增压泵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
CN101001514A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及散热单元
CN216818326U (zh) 大功率芯片高效散热冷却装置
CN208271118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服务器主机箱内置导热装置
CN212460502U (zh) 一种循环两相流电脑散热器
CN117075695A (zh) 液冷组件、液冷装置和服务器
CN202648481U (zh) 具有增压泵的液体相变传热式泵送冷却系统
TWM609012U (zh) 液冷散熱系統
CN210247348U (zh) 一种集成式散热器
CN115857644A (zh) 一种服务器用冷板式散热装置
CN206093568U (zh) 一种led蛇形环路热管散热器
CN211607189U (zh) 具有泵浦结构的液冷装置
CN103179843A (zh) 一种高功率密度变频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20627003U (zh) 液冷组件、液冷装置和服务器
CN113053252A (zh) 一种显示单元以及显示屏
CN219938824U (zh) 功率变换设备用散热装置及功率变换设备
CN212306021U (zh) 一种高效水冷散热板
CN218887177U (zh) 一种散热装置和ipm模块散热结构
CN217387642U (zh) 功率电子转换模块
CN215774039U (zh) 电池管理系统及其散热结构
CN218828516U (zh) 一种变频器
CN220135774U (zh) 一种风冷冷凝装置
CN218183789U (zh) 一种环形式的散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