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71219U -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71219U
CN212671219U CN202021015883.0U CN202021015883U CN212671219U CN 212671219 U CN212671219 U CN 212671219U CN 202021015883 U CN202021015883 U CN 202021015883U CN 212671219 U CN212671219 U CN 2126712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ightening
placing base
control tool
thickness control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158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奋飞
赵世明
王国元
郑文伟
宗廷博
王金龙
崔明明
李广鑫
郭建军
郑永超
王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Third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nstruction First Group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158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712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712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712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包括放置底座和调高顶座,所述调高顶座固定连接在放置底座的内侧;所述放置底座和调高顶座均为柱状结构,所述放置底座上上间隔设有固定扣槽,所述固定扣槽成组设置,所述调高顶座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成组设置,相对应的设在固定扣槽内,所述固定扣槽、放置底座和卡扣位于同一竖直面上。本实用新型设置标准高度的控制工具在混凝土浇筑时对厚度进行控制,对整体板面的混凝土厚度统一控制,保证混凝土厚度符合标准;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放置和拆取方便快捷、可以重复周转使用的优点,节约施工时间及降低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背景技术
在施工现场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板施工时,为确保混凝土楼面板截面尺寸,一般通过设置灰饼、在钢筋上设置控制线或者使用尺量或插入检查工具的操作方式用于对混凝土楼面板的厚度进行检测,进而保证混凝土的厚度。但以上的操作方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各种缺陷,设置灰饼的操作方式,需要制作灰饼,灰饼制作浪费时间、资源且易造成顶板污染。设置控制线的操作方式存在混凝土浇筑时极其容易受到扰动导致实施效果不理想的缺陷。插入测量的方式则劳动强度大,在现浇混凝土上行走不便,并且数据误差大,不易控制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在混凝土浇筑时对齐厚度进行控制,并且取放便捷,适应多种不同厚度的混凝土浇筑。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包括放置底座和调高顶座,所述调高顶座固定连接在放置底座的内侧;所述放置底座和调高顶座均为柱状结构,所述放置底座上上间隔设有固定扣槽,所述固定扣槽成组设置,所述调高顶座上设有卡扣,所述卡扣成组设置,相对应的设在固定扣槽内,所述固定扣槽、放置底座和卡扣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放置底座和调高顶座均包括固定圈和连接杆,所述固定圈上下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连接在两个固定圈之间,竖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调高顶座顶部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设在位于调高顶座顶部的定位杆上,位于调高顶座的中心,且高于调高顶座顶部的固定圈。
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底座的连接杆上设有斜撑杆,所述斜撑杆倾斜设置在放置底座的外侧,其顶端位于放置底座的连接杆上,底端与地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槽设在放置底座的连接杆上,每根连接杆上间隔设置三个固定扣槽;所述卡扣设在调高顶座的连接杆上,每根连接杆上设置一个卡扣。
优选的,所述固定扣槽为G型槽,与放置底座的外形相适应,所述卡扣为圆柱,位于调高顶座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斜撑杆所处平面穿过放置底座的圆心轴线。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为圆环,两个固定圈之间的连接杆均匀间隔设置三根。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连接杆和斜撑杆均为直径5mm的圆钢。
优选的,所述固定扣槽上下间隔10mm设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设置标准高度的控制工具在混凝土浇筑时对厚度进行控制,对整体板面的混凝土厚度统一控制,保证混凝土厚度符合标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放置和拆取方便快捷,可以重复周转使用,节约施工时间及降低劳动强度,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并减少对混凝土浇筑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放置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调高底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放置底座,11-固定扣槽,12-固定圈,13-连接杆,14-斜撑杆,2-调高底座,21-卡扣,22-定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如图1、2、3所示,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包括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所述调高顶座2固定连接在放置底座1的内侧;所述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均为柱状结构,所述放置底座1上间隔设有固定扣槽11,所述固定扣槽11成组设置,所述调高顶座2上设有卡扣21,所述卡扣21成组设置,相对应的设在固定扣槽11内,所述固定扣槽11、放置底座1和卡扣21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通过调整调高顶座2的高度,使其顶端与模板的间距符合混凝体浇筑的厚度,控制混凝土厚度符合施工标准,使用完毕后拆取并可以继续使用。解决了现有混凝土浇筑时的采用的高度控制手段时存在的不均匀、不环保、浪费时间及材料、控制不准确和误差较大的问题。
如图4、5所示,所述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均包括固定圈12和连接杆13,所述固定圈12上下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13连接在两个固定圈12之间,竖向间隔设置。将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采用环形固定圈12制成的圆柱形结构,在拆取的时候尽量减小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的影响,并且在拆取时直接对拆取痕迹进行处理,降低劳动强度。
如图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调高顶座2顶部设有定位环22,所述定位环22设在位于调高顶座2顶部的定位杆上,位于调高顶座2的中心,且高于调高顶座2顶部的固定圈12。定位环22用于保证控制工具放置的一致和标准,并可在定位环22中穿入定位线,进一步地保证放置位置的统一。
如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放置底座1的连接杆13上设有斜撑杆14,所述斜撑杆14倾斜设置在放置底座1的外侧,其顶端位于放置底座1的连接杆13上,底端与地面接触。设置斜撑杆14对放置底座1进行支撑,保证其状态稳定,避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受力移位或倾倒。每个连接杆13上设置一根斜撑杆14,形成三角支撑,保证工具的整体稳定。
如图4、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扣槽11设在放置底座1的连接杆13上,每根连接杆13上间隔设置三个固定扣槽11;所述卡扣21设在调高顶座2的连接杆13上,每根连接杆13上设置一个卡扣21。
如图1、3所示,优选的,所述固定扣槽11为G型槽,与放置底座1的外形相适应,所述卡扣21为圆柱,位于调高顶座2的外侧。所述固定扣槽11的外形与放置底座1的圆柱形外形相符合,避免了拆取时对混凝土的影响,尽量减少施工人员的再次施工操作步骤。卡扣21卡入G型槽中时,可以有效的固定,不易脱出,保证连接的稳定。
优选的,所述斜撑杆14所处平面穿过放置底座1的圆心轴线。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12为圆环,两个固定圈12之间的连接杆13均匀间隔设置三根。
优选的,所述固定圈12、连接杆13和斜撑杆14均为直径5mm的圆钢。采用圆钢焊接而成的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制作简单,操作便捷,采用废料生产,成本低,并可周转使用。
优选的,所述固定扣槽11上下间隔10mm设置。
优选的,卡扣21位于最低端的固定扣槽11内时,整体高度为60mm,卡扣21位于中间的一个固定扣槽11内时,整体高度为70mm,卡扣21位于最高端的固定扣槽11内时,整体高度为80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根据施工情况,设置控制工具的高度,并将所有的控制工具的高度进行统一,保证卡扣21稳定的固定在固定扣槽11内;
二,放置控制工具,在模板上按照1.5m一个的间距控制工具,并在定位环中穿入定位绳;
三,在混凝土模板上浇筑混凝土,然后根据控制工具的高度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收面;
四,拆取控制工具,在混凝土凝固至符合要求时,施工人员使用工具将控制工具从混凝土中取出,并对混凝土表面上因拆取留下的痕迹采用刮杠抹平,进行收面,然后对控制工具进行清理和储存,便于进行下次使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9)

1.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包括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所述调高顶座(2)固定连接在放置底座(1)的内侧;所述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均为柱状结构,所述放置底座(1)上间隔设有固定扣槽(11),所述固定扣槽(11)成组设置,所述调高顶座(2)上设有卡扣(21),所述卡扣(21)成组设置,相对应的设在固定扣槽(11)内,所述固定扣槽(11)、放置底座(1)和卡扣(21)位于同一竖直面上;
所述放置底座(1)和调高顶座(2)均包括固定圈(12)和连接杆(13),所述固定圈(12)上下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连接杆(13)连接在两个固定圈(12)之间,竖向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调高顶座(2)顶部设有定位环(22),所述定位环(22)设在位于调高顶座(2)顶部的定位杆上,位于调高顶座(2)的中心,且高于调高顶座(2)顶部的固定圈(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放置底座(1)的连接杆(13)上设有斜撑杆(14),所述斜撑杆(14)倾斜设置在放置底座(1)的外侧,其顶端位于放置底座(1)的连接杆(13)上,底端与地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扣槽(11)设在放置底座(1)的连接杆(13)上,每根连接杆(13)上间隔设置三个固定扣槽(11);所述卡扣(21)设在调高顶座(2)的连接杆(13)上,每根连接杆(13)上设置一个卡扣(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扣槽(11)为G型槽,与放置底座(1)的外形相适应,所述卡扣(21)为圆柱,位于调高顶座(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斜撑杆(14)所处平面穿过放置底座(1)的圆心轴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圈(12)为圆环,两个固定圈(12)之间的连接杆(13)均匀间隔设置三根。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圈(12)、连接杆(13)和斜撑杆(14)均为直径5mm的圆钢。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扣槽(11)上下间隔10mm设置。
CN202021015883.0U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Active CN2126712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5883.0U CN212671219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15883.0U CN212671219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71219U true CN212671219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21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15883.0U Active CN212671219U (zh) 2020-06-05 2020-06-05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712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20619B (zh) 一种快速制造双线圆端实体墩的方法
CN212671219U (zh) 一种调高型混凝土厚度控制工具
CN212224683U (zh) 用于预埋地脚螺栓的定位装置
CN209703518U (zh) 一种建筑基坑支护的组合桩结构
CN207714780U (zh) 锚固件和预制楼板装配结构
CN212271212U (zh) 一种预制混凝土框架柱
CN201245986Y (zh) 可调式现浇板混凝土浇筑专用马道
CN205969480U (zh) 一种可拆卸钢筋绑扎胎膜架
CN212336724U (zh) 一种高低跨模板支架
CN210068184U (zh) 一种隧道中心排水沟施工模板
CN203296377U (zh) 定形砼模具
CN213986482U (zh) 一种用于观测清水混凝土表面气泡变化的试验装置
CN213055347U (zh) 预制墙体预埋线盒平整度控制装置总成
CN212170802U (zh) 一种防止泡沫内模上浮的装置
CN208056466U (zh) 一种建筑工程底板钢筋支撑装置
CN220167527U (zh) 一种用于控制楼板厚度的装置
CN219996053U (zh) 用于测量桩基成孔后孔底沉渣厚度的器具
CN213710402U (zh) 一种用于钢筋绗架楼承板的底板支架
CN220789340U (zh) 一种水稳边部模板装置
CN219638531U (zh) 一种航道标牌建筑施工用支撑托架
CN217759867U (zh) 一种新型混凝土浇筑人工操作台
CN213897203U (zh) 一种地脚螺栓骨架固定定位装置
CN212248325U (zh) 一种混凝土基础预埋支架
CN204875498U (zh) 一种辅助桥梁支座下钢板安装的装置
CN218521833U (zh) 塔式起重机基础承台用排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