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61654U - 锅具 - Google Patents

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61654U
CN212661654U CN202020914125.6U CN202020914125U CN212661654U CN 212661654 U CN212661654 U CN 212661654U CN 202020914125 U CN202020914125 U CN 202020914125U CN 212661654 U CN212661654 U CN 212661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pot body
shell
handle
no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141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亚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141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61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61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616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具,包括:外壳、锅体以及手柄,所述锅体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手柄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所述锅体的部分嵌装于所述外壳,所述锅体上侧超出所述外壳处设置有嵌合部,并通过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外壳的上端边缘嵌合卡固;所述外壳与所述锅体之间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手柄靠近所述锅体的一端外周面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手柄安装至所述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卡合部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锅体卡合,手柄通过连接部与锅体可靠地连接固定,并通过卡合部分别与外壳和锅体形成卡合关系,手柄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Description

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锅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热锅具中一般需要兼有外壳和锅体,并且,在外壳上往往配置有用于提握该电热锅具的手柄结构。然而,为了简化制造和装配的过程,手柄结构通常与外壳一体设置,或以卡接等形式装配固定。这种手柄的安装结构,在受力后容易受到破坏,安装不够稳固。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锅具,该锅具中的手柄通过连接部与锅体可靠地连接固定,并通过卡合部分别与外壳和锅体形成卡合关系,手柄的连接更加稳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具,包括:外壳、锅体以及手柄,其中:
所述锅体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手柄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
所述锅体的部分嵌装于所述外壳,所述锅体上侧超出所述外壳处设置有嵌合部,并通过所述嵌合部与所述外壳的上端边缘嵌合卡固;
所述外壳与所述锅体之间形成有安装孔,所述手柄靠近所述锅体的一端外周面上设置有卡合部,所述手柄安装至所述安装孔并通过所述卡合部分别与所述外壳和所述锅体卡合。
如此设置,连接部设置于锅体上,手柄通过该连接部固定连接至锅体上,这样,锅体与手柄之间具有稳固的连接关系,两者之间无论受拉或弯折,均难以松脱;同时,锅体与外壳之间通过嵌合部嵌合卡固,锅体与外壳之间连接可靠,而手柄的一端通过卡合部分别与外壳和锅体形成卡合关系,使得手柄被可靠限位于外壳和锅体之间,减少手柄相对于锅体或外壳的变形,如此,手柄被可靠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环绕所述连接部的位置设置。
如此设置,在安装孔处,手柄上的卡合部分别与锅体和外壳形成卡接配合,而该卡接配合位置环绕连接部设置,可以使手柄的受力情况更好,连接更加稳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柄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一端配置为连接端,所述卡合部设置于所述连接端的外周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嵌合部环绕所述锅体的锅口设置,所述嵌合部上开设有缺口;所述外壳上对应于所述缺口设置处开设有槽口,所述缺口与所述槽口对合形成所述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包括与所述缺口配合卡接的第一凸筋,所述缺口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凸筋卡入所述第一卡槽;所述卡合部还包括第二卡槽,所述槽口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二卡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筋包括间断设置的多段。
如此设置,第一凸筋间断设置,可以减少卡合部与锅体之间的卡合长度,从而减少锅体向手柄传递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的上端边缘外凸形成有环绕锅口的加厚部,所述嵌合部配置为开设于所述加厚部上的嵌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为一体压铸成型件。
如此设置,一体压铸成型可以形成表面更为平整的锅体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一体设置于锅体的外侧壁上,所述锅具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手柄上的穿连孔并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
如此设置,连接部与锅体一体成型,手柄通过连接件穿连固定至该连接部上,可以使手柄与锅体之间的连接更加牢固可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具还包括加热件,所述锅体的外底壁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嵌装固定所述加热件的安装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具有U型截面,所述加热件配置为具有圆形截面的环管状结构。
如此设置,安装槽一体形成于锅体的外底壁上,可以简化锅体与加热件之间的装配,同时,环管状的加热件与具有U型截面的安装槽配合,可以使加热件的热量更高效地传递至锅体上,提高锅具整体的热效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锅体底壁的厚度大于侧壁的厚度,及/或,所述锅体的底壁朝向所述锅体的锅口的方向凸起。
如此设置,锅体底壁的厚度较大,可以更好地匀化加热件传递至锅体底壁的热量,而锅体侧壁的厚度较小,可以减轻锅体的整体重量,同时节约锅体的制造材料。同时,锅体底壁朝向锅口方向凸起,当锅体长时间受热时,该凸起结构可以增强锅体底部的受热抗变形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方式的锅具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所示锅具的半剖视图,图中,为了显示安装孔的位置而去除了手柄;
图3为图2中半剖视图的A部放大图,图中显示了锅体上的嵌合部与外壳上的第二嵌入部之间的嵌合卡固关系;
图4为外壳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锅体的剖视图;
图6为图1中所示锅具的半剖视图;
图7为锅体的另一视角视图,图中显示了锅体底部的安装槽的设置位置及结构;
图8上壳体的一个视角视图;
图9为上壳体的另一视角视图。
1、外壳;10、槽口;100、第一嵌入部;11、第二嵌入部;
2、锅体;20、连接部;21、嵌合部;22、加厚部;220、缺口;2201、第一卡槽;23、安装槽;
3、手柄;30、上壳体;300、卡合部;3001、第一凸筋;3002、第二卡槽;301、连接端;302、穿连孔;31、下壳体;
4、安装孔;5、连接件;6、加热件;7、锅盖;8、蒸笼;9、开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装设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至图3中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锅具,包括外壳1、部分嵌装于外壳1中的锅体2,以及手柄3,其中:锅体2嵌装于外壳1中时,靠近锅口的上端侧露出外壳1。锅体2露出外壳1的上端侧壁径向外凸形成加厚部22,该加厚部22上形成有嵌合部21,该嵌合部21用于与外壳1的上端边缘嵌合卡固。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嵌合部21设置为开设于加厚部22朝向外壳1上端边缘的嵌槽,外壳1的上端边缘具有能够嵌入卡固至该嵌槽的第二嵌入部11。可以理解的,锅体2上端的加厚部22,可以为侧壁向外加厚而成,也可以为锅体2上端边缘弯折形成,当加厚部22为锅体2上端边缘弯折形成时,可以利用弯折后的部分与锅体2侧壁之间的间隙作为嵌槽。
手柄3与锅体2和外壳1均存在连接关系,以保持手柄3的稳固。具体地,锅体2上设置有连接部20,手柄3通过连接部20与锅体2之间穿连固定。同时,锅体2露出外壳1的部分与外壳1上端边缘之间对合形成有安装孔4,手柄3的一端安装至该安装孔4处。手柄3的这一端外周面上设置有卡合部300,并通过该卡合部300分别与外壳1和锅体2卡合。如此,手柄3与锅体2通过连接部20的连接,使得手柄3被稳定地固定在锅体2上,同时,手柄3通过其上的卡合部300分别与锅体2和外壳1形成卡合关系,手柄3相对于锅体2或外壳1的受力变形受到该卡合关系的限制,如此,手柄3可以更稳固地被设置于锅具上。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安装孔4环绕连接部20设置,这样,在连接部20处,手柄3与锅体2可靠固定连接,在安装孔4处,手柄3上的卡合部300分别与锅体2和外壳1形成卡合,以在连接部20周围限制手柄3的摇摆或变形,这样,手柄3在锅具上的连接更加稳固。
在相关现有技术中,手柄一般与外壳一体成型,或者部分手柄与外壳一体成型,手柄另外的部分卡合于外壳1上。这种固定形式下,虽然隔绝了锅体的热量向手柄的传递,但是,由于外壳一般为耐热性较佳的树脂材料制成的结构,而手柄的一端与之一体,当手柄受力时,受力模型近似为悬臂梁结构,手柄的稳固性不佳。不同与此,本申请中,手柄3与锅体2之间通过连接部20固定连接,辅助以手柄3与锅体2和外壳1的卡合,使得手柄3同时与外壳1和锅体2形成配合关系,手柄3的稳固性更佳。
参考图1、图6和图9中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0为一体设置于锅体2外侧壁上的柱状连接结构,其上开设有螺纹孔,手柄3开设有穿连孔302,连接件5自手柄3上的穿连孔302穿过,并螺接至连接部20上的螺纹孔,从而将手柄3固定于锅体2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0也可以通过焊接、粘接等方式固定于锅体2的外侧壁上,连接件5也不局限于螺纹紧固件,其可以通过任意其他形式连接锅体2与手柄3。
参考图1、图8和图9中所示,当锅具用作电热锅时,手柄3内需要配置开关组件9,为了便于向手柄3内装设该开关组件9,手柄3可以包括上壳体30和下壳体31,两者通过卡接或螺纹连接等形成装配形成具有内腔的手柄结构,开关组件9的部分结构装设于该内腔中。
上壳体30或下壳体31的一端配置为连接端301,卡合部300设置于该连接端301的外周面上。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连接端301设置于上壳体30上,并且,该连接端301处截面尺寸大于手柄3其余位置的截面尺寸,以使得连接端301上的卡合部300与锅体2和外壳1的卡合更加可靠。
参考图2、图4和图7中所示,嵌合部21环绕锅体2的锅口设置,并且其上开设有缺口220;外壳1上对应于该缺口220的位置处设置有槽口10,在锅体2嵌装于外壳1的状态下,缺口220与槽口10对合形成整体的安装孔4。
参考图7至图9中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与安装孔4对应卡合的卡合部300包括第一凸筋3001和第二卡槽3002,其中:第一凸筋3001有多段,且多段第一凸筋3001间隔设置,缺口220上对应于每段第一凸筋3001设置处开设有第一卡槽2201,第一凸筋3001嵌入该第一卡槽2201内,以形成卡合部300与锅体2之间的卡合关系。由于锅体2在使用时温度较高,将第一凸筋3001做成间隔布置的多段,可以减少锅体2的温度向手柄3的传递,同时,也避免了在上壳体30上加工连续的凸筋而导致加工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结合图4、图8和图9所示,外壳1的槽口10处设置有第一嵌入部100,该第一嵌入部100能够卡入第二卡槽3002内,以形成卡合部300与外壳1之间的卡合关系。第一嵌入部100和第二卡槽3002连续设置,以使手柄3与外壳1之间卡接配合的长度尽量长,从而使得手柄3与外壳1之间的卡合关系更加稳固。
参考图5至图7中所示,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锅体2可以为一体压铸成型件,并且,连接部20、加厚部22等结构也均一体形成。相比于冲压形成的锅体、毛坯经机加工形成的锅体等,一体压铸成型的锅体2,表面质量更高,且成型效率更高。
锅体2的底部还可以设置有加热件6,以使锅具整体构成电热锅,该加热件6可以但不局限于图示的加热管,该加热件6通过电源耦合器等结构藕接至电源,当锅具通电后,加热件6发热以对锅体2进行电加热。为了使锅体2的热均匀性更好,锅体2的底壁厚度B大于锅体2侧壁的厚度A,这样,较厚的底壁结构能够使加热件6发出的热量更加均匀地传到至整个锅体2。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向锅体2底部安装环管状的加热件6,锅体2的底壁上还一体成型有安装槽23,且较佳地,该安装槽23具有U型截面,以使环管状的加热件6的部分外壁被包覆于该安装槽23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锅体2的底壁向锅口方向凸起,其凸起的距离可选择为0.3mm-5mm之间的任意数值,以使得底壁大致呈弧面。这种底壁凸起的结构不尽有利于向锅体2的底面安装干烧温控器等结构,同时,在锅体2的底面长时间受热时,底面微凸的结构有利于提高锅体2底壁受热后的抗变形能力。
此外,为了减少加热件6向外发出的热量对于锅体2底部与外壳1内底壁之间的用电元件产生影响,两者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由云母片支撑的隔热片结构。
参考图1、图2和图6中所示,锅具还可以配合锅盖7和蒸笼8使用,此时,锅具整体构成一个电蒸锅结构。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锅体(2)以及手柄(3),其中:
所述锅体(2)上设置有连接部(20),所述手柄(3)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20);
所述锅体(2)的部分嵌装于所述外壳(1),所述锅体(2)上侧超出所述外壳(1)处设置有嵌合部(21),并通过所述嵌合部(21)与所述外壳(1)的上端边缘嵌合卡固;
所述外壳(1)与所述锅体(2)之间形成有安装孔(4),所述手柄(3)靠近所述锅体(2)的一端外周面上设置有卡合部(300),所述手柄(3)安装至所述安装孔(4)并通过所述卡合部(300)分别与所述外壳(1)和所述锅体(2)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4)环绕所述连接部(20)的位置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3)包括可拆卸连接的上壳体(30)和下壳体(31),所述上壳体(30)或所述下壳体(31)一端配置为连接端(301),所述卡合部(300)设置于所述连接端(301)的外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嵌合部(21)环绕所述锅体(2)的锅口设置,所述嵌合部(21)上开设有缺口(220);
所述外壳(1)上对应于所述缺口(220)设置处开设有槽口(10),所述缺口(220)与所述槽口(10)对合形成所述安装孔(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300)包括与所述缺口(220)配合卡接的第一凸筋(3001),所述缺口(220)上开设有第一卡槽(2201),所述第一凸筋(3001)卡入所述第一卡槽(2201);
所述卡合部(300)还包括第二卡槽(3002),所述槽口(10)的边缘卡入所述第二卡槽(30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筋(3001)包括间断设置的多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的上端边缘外凸形成有环绕锅口的加厚部(22),所述嵌合部(21)配置为开设于所述加厚部(22)上的嵌槽。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为一体压铸成型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一体设置于锅体(2)的外侧壁上,所述锅具还包括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穿过所述手柄(3)上的穿连孔(302)并固定连接至所述连接部(2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具还包括加热件(6),所述锅体(2)的外底壁上一体成型有用于嵌装固定所述加热件(6)的安装槽(23)。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23)具有U型截面,所述加热件(6)配置为具有圆形截面的环管状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2)底壁的厚度大于侧壁的厚度,及/或,所述锅体(2)的底壁朝向所述锅体(2)的锅口的方向凸起。
CN202020914125.6U 2020-05-26 2020-05-26 锅具 Active CN212661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4125.6U CN212661654U (zh) 2020-05-26 2020-05-26 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14125.6U CN212661654U (zh) 2020-05-26 2020-05-26 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61654U true CN212661654U (zh) 2021-03-09

Family

ID=74812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14125.6U Active CN212661654U (zh) 2020-05-26 2020-05-26 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616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61654U (zh) 锅具
US6578236B2 (en) Two-part cooking vessel grip,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use as a lid grip
CN110613311A (zh) 烹饪器具和外锅
CN110101301B (zh) 锅盖组件以及压力锅
CN107440528B (zh) 密封件、盖体和烹饪器具
EP3285009A1 (en) Pressing element and induction hob comprising a pressing element
CN211795961U (zh) 内衬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4341845U (zh) 蒸汽锅盖及烹饪器具
CN210842655U (zh) 锅盖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7471700U (zh) 烹饪器具及电压力锅
CN212117844U (zh) 外锅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127147U (zh) 烹饪器具
JP2002028093A (ja) 加熱調理容器用取手
CN211155096U (zh) 烹饪器具
CN214964659U (zh) 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1985067U (zh) 面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722741U (zh) 锅具
CN217137484U (zh) 烹饪器具
CN220045635U (zh) 容器盖及液体加热容器
CN214128189U (zh)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3097475U (zh) 烹饪器具及其锅体
CN215838446U (zh) 加热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307603U (zh) 密封圈、密封组件、电饭煲煲盖和电饭煲
CN215838348U (zh) 内锅组件和具有该内锅组件的烹饪器具
CN212089265U (zh) 上盖组件以及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