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8556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8556U
CN212648556U CN202021720026.0U CN202021720026U CN212648556U CN 212648556 U CN212648556 U CN 212648556U CN 202021720026 U CN202021720026 U CN 202021720026U CN 212648556 U CN212648556 U CN 212648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ole
connector
conductive member
base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2002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仁发
董武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ianl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ianl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ianl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ianl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72002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8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8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8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基座和导电件,基座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槽体,导电件穿设安装孔,且导电件与安装孔过盈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导电件或基座磨损产生的碎屑不易堆积在导电件和安装孔的壁面之间,安装孔附近的壁面不易产生裂纹,该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力稳定,连接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的重要部件,端子的保持力对连接器的连接可靠性具有较大的影响,通常来说,端子保持力高,两个对插的端子则不易分离。对于现有的连接器,导电针和端子座之间的摩擦,会导致导电针或端子座被磨损而产生碎屑,产生的碎屑堆积在导电针和端子座上用于安装导电针的安装孔之间,导致安装孔附近的壁面容易出现裂纹。裂纹会使端子座与导电针之间的连接松动,导致端子的保持力降低,从而导致连接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其安装孔附近的壁面不易因碎屑堆积而产生裂纹,该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力稳定,连接可靠性高。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连接器,包括:基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槽体;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导电件与基座过盈连接,在对该连接器进行装配或与其他端子相互插拔的过程中,由于导电件与基座之间的摩擦或其他相互作用,基座或导电件会被磨损而产生一些碎屑,这些碎屑可以在自身重力或在其他外力(例如基座或导电件施加给碎屑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移动至与安装孔连通的第一槽体内,碎屑不易被夹持在导电件与安装孔的壁面之间,也不易堆积在导电件与安装孔的壁面之间。因此,安装孔的侧壁不会因碎屑堆积过多而受到过度的挤压而出现裂纹;基座与导电件之间具有稳定的干涉量,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固,该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力稳定,连接可靠性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槽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槽体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导电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孔过盈连接,所述连接部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安装孔的截面为矩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槽体的截面呈梯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导电件还包括主体和钩体,所述钩体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外沿,部分所述主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钩体的端部能够刺入所述安装孔的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基座还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容置在所述第二槽体内,并抵持所述第二槽体的槽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钩体基于所述钩体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朝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基座设有连接腔,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导电件远离所述连接腔的一端呈弯折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所述第一槽体的端面与所述安装孔的端面齐平。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是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孔处的示意图;
图4是安装孔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一些实施例中基座与导电件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参照图1和图2,示出了一些实施例的连接器。连接器包括基座101和导电件102,基座101由绝缘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PBT塑料),导电件102由导体材料制成(例如可以选用电阻较小的铜镍合金);基座101包括连接腔104,连接腔104用于容置其他端子或连接零部件,导电件102的一端位于连接腔104内,位于连接腔104内的导电件102的一端用于与其他端子或连接零部件连接(例如实现公、母端子之间的连接),导电件102远离连接腔104的一端穿出连接腔104外并用于与导线连接。
参照图1、图3和图6,具体来说,基座101包括安装壁103,安装壁103为围设形成连接腔104的围护结构之一,安装壁103上开设有安装孔301,安装孔301为通孔,沿前后方向贯穿安装壁103,导电件102穿过安装孔301,且导电件102与安装孔301过盈连接;安装孔301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槽体302,参照图4,第一槽体302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一槽体302与安装孔301的侧部连通。
导电件102与基座101过盈连接,在对该连接器进行装配或与其他端子相互插拔的过程中,由于导电件102与基座101之间的摩擦或其他相互作用,基座101或导电件102会被磨损而产生一些碎屑,这些碎屑可以在自身重力或在其他外力(例如基座101或导电件102施加给碎屑的摩擦力)的作用下移动至与安装孔301连通的第一槽体302内,碎屑不易被夹持在导电件102与安装孔301的壁面之间,也不易堆积在导电件102与安装孔301的壁面之间。因此,安装孔301的侧壁不会因碎屑堆积过多而受到过度的挤压而出现裂纹;基座101与导电件102之间具有稳定的干涉量,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固,该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力稳定,连接可靠性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体30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槽体302分别设置在安装孔301的两侧;具体来说,可参照图3和图4,第一槽体302分别设置在安装孔301的左右两侧。若是第一槽体302仅设置在安装孔301的一侧,那么若是碎屑产生的位置位于安装孔301的另一侧,那么产生的碎屑则很难进入第一槽体302中,碎屑会堆积在导电件102和安装孔301的壁面之间;因此,在安装孔301的两侧各设置一个第一槽体302,可以减少碎屑堆积的潜在区域,降低安装孔301壁面出现裂纹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102包括连接部,连接部与安装孔301过盈连接,连接部的截面为矩形,相对应地,安装孔301的截面亦呈矩形。具体来说,连接部即为导电件102穿设在安装孔301内的那一段,结合图3和图4,此处说的截面,其法线方向与图4的前/后方向相同。安装孔301和导电件102的截面均设置呈矩形,是为了降低安装孔301和导电件102的形状复杂程度,方便加工生产。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去除毛刺和方便装配,导电件102的边角处和安装孔301侧壁的边角处会做倒角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第一槽体302的截面会设置呈梯形,第一槽体302其中一个壁面对应“梯形的斜边”,这样的形状设置主要是为了方便生产过程中基座101从模具中分离。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体302的数量、形状以及具体位置可以作出调整,例如,在安装孔301上下两侧的侧壁亦设置第一槽体302,或将第一槽体302截面设置呈半圆形;安装孔301的形状也可以调整,例如设置为圆形孔,此处不一一列举其余可行的设置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槽体302的数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减少用于与导电件102接触的安装孔301的壁面面积;由于安装孔301和导电件102之间是过盈连接,若安装孔301壁面面积过小会导致壁面承受压力过大,容易变形并破坏导电件102与安装孔301之间的过盈连接,导致安装孔301和导电件102之间的连接发生松动,从而使端子保持力不稳定。与之同理,第一槽体302的宽度不宜过大(以图3、图4为例,第一槽体302的宽度方向为上/下方向),否则也会导致与导电件102接触的安装孔301壁面的面积过小,从而使端子保持力不稳定。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槽体302的端面与安装孔301的端面齐平。例如:安装孔301为通孔,安装孔301的前端位于安装壁103的前侧表面,安装孔301的后端位于安装壁103的后侧表面;对于第一槽体302,第一槽体302的前端延伸至安装壁103的前侧表面,或者第二槽体303的后端延伸至安装壁103的后侧表面(说明书附图中未详细示出)。这样设置可以使位于第一槽体302内的碎屑能够从第一槽体302内掉出,避免因第一槽体302内堆积过多的碎屑而无法发挥第一槽体302的作用,从而提高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5,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102包括主体501和钩体502,钩体502连接在主体501的外沿;参照图6,钩体502的端部能够刺入基座101中,以加强导电件102与基座101之间的连接紧密程度。
结合图3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钩体502可以设置在主体501的左右两侧,导电件102装配进入安装孔301后,钩体502的端部的上半部分刺入安装孔301的壁面,通过钩体502的刺入,增加导电件102与基座101之间的干涉量(或过盈量),有利于增加连接器的端子保持力。钩体502的端部的下半部分则会处于第一槽体302中,不需要刺入第一槽体302的壁面。
参照图3和4,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01开设有第二槽体303,安装孔301的一端设置在第二槽体303的壁面上;具体来说,安装壁103开设有第二槽体303,第二槽体303的其中一个壁面(后侧的壁面)为抵持壁401,安装孔301的前端设置在抵持壁401上;参照图5,导电件102包括定位部503,定位部503连接在主体501的外沿,定位部503能够容置在第二槽体303中。参照图1和图2,在连接器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先将导电件102从前往后穿过安装孔301,然后再将导电件102的后端向下弯曲。第二槽体303的抵持壁401能够抵持定位部503,防止位于连接腔104内的那一段导电件102在装配过程或插板过程中向后运动并穿过安装孔301;第二槽体303的其余侧壁亦能够抵持定位部503,防止导电件102旋转或偏移。因此,第二槽体303和定位部503的设置能够保证导电件102的位置的稳定,避免因导电件102位置变化而导致的接触不良,从而保证连接器用于连接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照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钩体502设置为,基于钩体502与主体501的连接处朝定位部503的方向延伸。参照图5,钩体502的端部朝向前方,结合上文提及的导电件102与基座101的装配过程,钩体502为“倒钩”,导电件102插入基座101时,钩体502与基座101的相互作用而带来的阻力相对较小,而导电件102插入基座101后,若想从前方抽出导电件102,钩体502与基座101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带来的阻力较大,导电件102难以抽出。定位部503与第二槽体303的配合能够使导电件102不会向后运动和转动,同时钩体502的这种设置方式可以使导电件102不会向前运动,提高了导电件102的位置稳定性,从而提高了连接器用于连接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开设有第一槽体;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导电件与所述安装孔过盈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槽体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孔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安装孔过盈连接,所述连接部的截面为矩形,所述安装孔的截面为矩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截面为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还包括主体和钩体,所述钩体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外沿,部分所述主体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钩体的端部能够刺入所述安装孔的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还开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容置在所述第二槽体内,并抵持所述第二槽体的槽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基于所述钩体与所述主体的连接处朝所述定位部的方向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连接腔,所述导电件的一端位于所述连接腔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远离所述连接腔的一端呈弯折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端面与所述安装孔的端面齐平。
CN202021720026.0U 2020-08-17 2020-08-17 连接器 Active CN212648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0026.0U CN212648556U (zh) 2020-08-17 2020-08-17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20026.0U CN212648556U (zh) 2020-08-17 2020-08-17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8556U true CN212648556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85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20026.0U Active CN212648556U (zh) 2020-08-17 2020-08-1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8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20378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7806739B2 (en) Battery connector with time-delay function
JP4970981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US2010021012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terminal having tail portion interconnected to metallic shell surrounding the connector
US2009027524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82314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with multiple soldering portions
US20100297885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assageways protected from contamination
CN109638521B (zh) 具备高频传输性能的正反插usb插座
US2009028642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s each with free guiding end
US764840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contacts
US8821187B2 (en) Board connector
US79850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uxiliary hold-down arrangement
US7731527B2 (en) Connector with channels having concave grooves facing into connector and convex support surfaces for mounting on substrate
CN100521392C (zh) 带锁臂的电连接器
CN212648556U (zh) 连接器
EP1482597A3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ntegral contact retention and terminal position assurance elements
US825171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454380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CN112072361A (zh) 连接器
KR101301625B1 (ko) 전자기기용 커넥터의 터미널
US6350131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ffectively protecting and precisely positioning terminals therein
JP4290600B2 (ja) 雌型コネクタ
CN112652901A (zh) 连接器
JP2021057184A (ja) 雄端子、および雄コネクタ
US6280255B1 (en) Battery connector having reliably positioned termin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