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30995U -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 Google Patents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30995U
CN212630995U CN202022205555.3U CN202022205555U CN212630995U CN 212630995 U CN212630995 U CN 212630995U CN 202022205555 U CN202022205555 U CN 202022205555U CN 212630995 U CN212630995 U CN 212630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spension
fixed
rod
upright post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055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英泽
陈伟
程晓东
赵亚攀
张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Bi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Bi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Bi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ird Hospital of Hebei Medic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ebei Institute Of Orthopedics Bio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iority to CN2020222055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30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30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30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立式康复治疗装置,可用于对腰部疾病如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的牵引治疗。本装置将具有多种物理疗法的治疗装置安装在同一立柱上,采用竖直牵引架和腰部扭转,患者站立位牵引,更符合生物力学和人体工程学。并且该装置对应人体胸部的位置设置有悬吊衣,悬吊衣上设有位于腋下的弹性气囊,在向上牵拉时避免了腋下受到刚性的托举力,降低了对患者腋下神经的压迫。

Description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式康复治疗装置,可对腰肌劳损及退行性疾病进行康复治疗。
背景技术
腰部疾病的诱发原因很多,例如不良的坐姿和站姿、长期弯腰或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时间伏案工作、经常低头看手机等等,导致人们腰部疾病的发病概率急剧增加,腰肌劳损及退行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症,例如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因素之一。
目前,腰部疾病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由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和风险性,因此人们更倾向于物理治疗。
其中,腰椎牵引为最常见的物理治疗手段,腰椎牵引可使腰椎间隙增大,椎间隙的增宽可使其内成为负压,同时崩紧后侧的韧带,有利于突出髓核的还纳和关节突关节的拉开,解除其与神经根紧张关系。牵引还可使腰椎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的刺激,有助于组织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还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压力。
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10910602912.9中公开了一种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装置,该装置通过立式结构能够进行上下牵拉,克服了现有技术中腰椎牵引床的使用弊端,但是该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弊端:
1.向上牵拉时,是将胸部固定装置的腋部托板抱住腋下两侧,向上牵引时会对腋下神经有较大的压迫力,增加患者的痛苦,降低使用的体验感;
2.人体是站立在地面上,当腰椎牵拉扭转装置要进行向下牵引时,需要利用胸部固定装置先将人体向上提起,留出向下的牵引空间,此时腋部托板要承受人体的重力,对腋部托板的强度和驱动电机的功率要求较高,并且对腋下神经压迫力非常大;
3.腰部按摩器与腹部挡板同步调节高度,使得腰部按摩器只能够对腰部进行按摩,无法对背部进行按摩,按摩范围小;
4.按摩器的按摩力度无法调节,腹部挡板与限位框之间的距离无法调节,不能适应胖瘦不同体态的患者,适用范围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牵拉时能够降低对患者腋下压迫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包括:
立柱;及
胸部牵拉机构,能够环向抱住人体的胸部,所述胸部牵拉机构滑接于立柱的上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一能够沿立柱上下移动并锁定;
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牵拉机构包括:
上滑座,滑接于立柱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一连接;
悬吊杆,其下端固定于上滑座上,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有向前弯折的横杆,于横杆上前后间距设有两根吊臂;
悬吊衣,能够呈一环向结构穿戴于人体的胸部,于悬吊衣的两侧固定有位于腋下的气囊,于悬吊衣前侧的中部具有竖向的调节开口;
弹性绑带,固定于悬吊衣的下方,能够束紧于人体的腹部,所述弹性绑带于调节开口处通过卡扣连接成闭环;
至少四条悬吊带一,以悬吊衣的中心对称布置,并连接于悬吊衣的上部,用于将悬吊衣平衡的连接于两根吊臂的四个端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还包括:
两条悬吊带二,位于悬吊衣后侧、并分别固定于弹性绑带的左右两侧,两条悬吊带二的另一端同样固定在后方吊臂的两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悬吊衣的上部环向固定有若干竖向的筋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悬吊带一的长度可调。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吊臂的中部与横栏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前方所述吊臂的两端固定有拉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胸部牵拉机构还包括:
两个上夹臂,其一端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上滑座上;
两个腋部托板,为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板,能够抱紧悬吊衣的上部,每一腋部托板的中部连接于一上夹臂的自由端;
同步开合机构一,用于驱动两上夹臂在水平面内同步开、合并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悬吊衣的两侧还设有能够盖在腋部托板上的软帘。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胸部牵拉机构还包括:
一连接座,与上滑座通过螺栓连接,且与上滑座的端面间具有缓冲间隙,于缓冲间隙内设有若干横向的、处于压缩状态的减震弹簧,所述上夹臂的固定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座上;及
振动器,固定于连接座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腋部托板的中部通过竖轴与上夹臂可转动连接并能够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装置还包括:
腰部按摩机构,能够对人体的腰部进行按摩,所述腰部按摩机构滑接于立柱的中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二能够沿立柱上下移动并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腰部按摩机构包括:
中滑座,滑接于立柱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二连接;
连接杆,垂直于立柱设置,能够伸缩并锁定的连接于中滑座上;及
按摩器,固定于连接杆的前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按摩器包括:
壳体,与连接杆固定;
顶杆,与连接杆同向设置,可轴向滑动的伸出壳体外;
凸轮连杆机构,设于壳体内,用于驱动顶杆轴向伸缩;及
按摩部,固定于顶杆的前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两根滑杆,分置于立柱的两侧并与立柱固定;
两中夹臂,所述中夹臂的长度可调并能够锁定,其一端通过转套可转动的连接于一滑杆上;
腹部挡板,其左右两端设有连接件,其中一连接件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一中夹臂的自由端,另一连接件能够与另一中夹臂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及
升降驱动机构四,能够驱动两中夹臂沿滑杆上下移动并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连接件与腹部挡板间通过横轴可转动的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中夹臂包括:
套管件;
杆件,与套管件滑动套接,于杆件上轴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呈三角形的齿槽;
旋转手柄,其一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套管件的端部,另一端套设于杆件外,所述旋转手柄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缺口;
锁块,插入缺口内,并能够在缺口内径向移动并轴向和环向限位,所述锁块径向内移能够与齿槽卡接,所述锁块径向的外端靠近套管件的一侧具有倒角,形成一楔形面;
锁套,滑动套设于套管件外,其内壁与旋转手柄外壁间具有一段轴向的环形空间,所述锁套的内壁上对应锁块的位置设有一圈锁槽,所述锁槽对应锁块楔形面的侧壁呈楔形的推行面;及
弹簧二,设于环形空间内;
所述锁块向锁槽内运动时,能够驱动锁套挤压弹簧二,并脱离杆件上的齿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装置还包括腰椎牵拉扭转机构,能够环向抱住人体的髋部,所述腰椎牵拉扭转机构滑接于立柱的下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三能够沿立柱上下移动并锁定,还能够借助扭转驱动机构在水平面内扭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腰椎牵拉扭转机构包括:
下滑座,滑接于立柱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三连接;
弧形导轨,水平设置,其中部固定于下滑座上;
扭转座,滑接于弧形导轨上,并通过扭转驱动机构的驱动,能够沿弧形导轨滑动并锁定;
两下夹臂,其一端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扭转座上;
两髂骨压板,为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板,能够抱紧髋部两侧,每一髂骨压板的中部连接于一下夹臂的自由端;及
同步开合机构二,用于驱动两下夹臂在水平面内同步开、合并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髂骨压板的中部通过竖轴与下夹臂可转动连接并能够锁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扭转驱动机构包括:
弧形齿条,固定于弧形导轨上;
扭转电机,固定于扭转座上;及
扭转齿轮,固定于扭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弧形齿条啮合传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至少于弧形导轨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槽,所述扭转座上固定有能够在导向槽转动的导向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装置对应人体胸部的位置设置有悬吊衣,悬吊衣上设有位于腋下的弹性气囊,在向上牵拉时避免了腋下受到刚性的托举力,降低了对患者腋下神经的压迫;
悬吊衣前侧的中部具有竖向的开口,不会压迫女性的胸部,适用于胖瘦不同体态的患者;
在悬吊衣的下部具有弹性的绑带,能够一定程度上将悬吊衣固定在人体的腹部位置,且人体腹部相较于胸部脂肪更多,束紧后压迫的不适感较低,悬吊衣与人体腹部固定,使得在悬吊时,人体的腹部和腋下位置会同时承受自身的重力,进一步降低向上牵引时对腋下神经的压迫。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悬吊衣);
图2是本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装置中悬吊衣与悬吊带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装置中悬吊衣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装置中胸部牵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装置中胸部牵拉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装置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装置中限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装置中中夹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装置中中夹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装置中腰椎牵拉扭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本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可用于对腰部疾病如腰部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管狭窄等的牵引治疗。本装置采用竖直牵引架,与传统水平牵引架不同的是,患者站立位牵引,更符合生物力学和人体工程学。装置的各部件控制可通过一可编程的逻辑控制器进行控制。
该装置包括立柱100和胸部牵拉机构,立柱100的底部固定有可移动的底盘,胸部牵拉机构能够环向抱住人体的胸部,所述胸部牵拉机构滑接于立柱100的上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一能够沿立柱100上下移动并锁定。通过胸部牵拉机构可单独对人体上部进行牵拉,使人体脚下悬空,利用患者自身重力进行牵引,其力度相对安全,作为腰部疾病的辅助治疗。
在本实施例中,胸部牵拉机构包括上滑座210、悬吊杆220、悬吊衣240和至少四条悬吊带一246。上滑座210滑接于立柱100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一连接,在升降驱动机构一驱动下上滑座210能够沿立柱100上下滑动并锁定,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高度,并调节悬吊高度。
悬吊杆220的下端固定于上滑座210上,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有向前弯折的横杆,于横杆上前后间距设有两根吊臂230。
至少四条悬吊带一246以悬吊衣240的中心对称布置,分别位于悬吊衣240的前后及左右四个方向,并连接于悬吊衣240的上部,用于将悬吊衣240平衡的连接于两根吊臂230的四个端部,从而使悬吊衣240能够平衡的悬吊在吊臂230上。
悬吊衣240能够呈一环向结构穿戴于人体的胸部,双臂位于悬吊衣240外。于悬吊衣240的两侧固定有位于腋下的气囊241,气囊241的充气量可以调节,以适用不同体态的患者,即悬吊衣240形成的内径可调,在向上牵拉时避免了腋下受到刚性的托举力,降低了对患者腋下神经的压迫,提高了使用的舒适度。
单侧的所述气囊241具有竖向排布的多个气囊单体,优选为3个,所述悬吊衣上具有用于容纳每一气囊单体的口袋,且于口袋上具有拉链。
于悬吊衣240前侧的中部具有竖向的调节开口242,使悬吊衣240不会压迫患者的胸部,特别是女性,能够适用于胖瘦不同体态的患者。
于悬吊衣240的下部为能够固定于腹部的弹性绑带243,所述弹性绑带243于调节开口242处通过卡扣连接成闭环。在悬吊衣240的下部具有弹性的绑带,能够一定程度上将悬吊衣240固定在人体的腹部位置,且人体腹部相较于胸部脂肪更多,束紧后压迫的不适感较低,悬吊衣240与人体腹部固定,使得在悬吊时,人体的腹部和腋下位置会同时承受自身的重力,进一步降低向上牵引时对腋下神经的压迫。
在本实施例中,在立柱100上至少设有一道竖直导轨,竖直导轨的横截面呈T形,上滑座210滑接于竖直导轨上,并通过T形结构于水平面内限位。
升降驱动机构一包括竖直齿条、升降驱动电机和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竖直齿条固定在立柱100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固定在上滑座210上,所述升降驱动齿轮固定于升降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与竖直齿条相啮合传动。通过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可实现对上滑座210的升降驱动,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的咬合,实现了对上滑座210的定位。
实施例二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两条悬吊带二,位于悬吊衣240后侧、并分别固定于弹性绑带243的左右两侧,两条悬吊带二的另一端同样固定在后方吊臂230的两端。
即悬吊带共有六条,于悬吊衣240前面设置有两条,分别连接悬吊衣240前侧上部的左右两点;于悬吊衣240后面设置有四条,分别连接悬吊衣240后侧上部的左右两点及下部的左右两点。
在悬吊衣240上固定有与悬吊带246连接的悬吊环,所述悬吊环包括两个悬吊环一,对称置于悬吊衣240前面上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悬吊环二,对称置于悬吊衣240后面上部的左右两侧;及两个悬吊环三,对称置于悬吊衣240后面下部的左右两侧,并位于悬吊环二的外侧。每条悬吊带246与一个悬吊环通过挂钩勾连。
六条悬吊带对悬吊衣240在两个平面内形成固定,可以防止人体向前倾斜,始终保持悬吊衣240的垂直悬吊,使牵引力向下。并且通过悬吊带二的设置,一旦人体向前倾斜时,悬吊带二悬吊弹性绑带243,悬吊力越大,弹性绑带243对腹部的束紧力越大,防止悬吊衣与人体分离,以及人体晃动。
实施例三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悬吊衣240上固定有若干竖向的筋板244,多个筋板244环形布置,加强悬吊衣240的强度,使其不发生纵向褶皱,保证与胸部的有效接触面积。上述的悬吊环可固定在筋板244上。
实施例四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悬吊带246的长度可调,调节方式可采用背包带上的日形扣调节。通过调节悬吊带246的长度,可以改变悬吊衣240的初始高度,以适应不同身高患者的使用需求。
而且,吊臂230的中部与横栏可转动连接,吊臂230的可转动能够纠正多根悬吊带246调节后不等长的问题,使悬吊衣240始终保持水平悬吊。
实施例五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前方的吊臂230的两端固定有拉环。患者可以双手拉住拉环,分散向上牵拉时腋下的受力,还可锻炼手臂。
实施例六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胸部牵拉机构还包括两个上夹臂260、两个腋部托板270和同步开合机构一。
上夹臂260的一端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上滑座210上,上夹臂260与竖轴固定,竖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连接在上滑座210上。两个腋部托板270为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板,能够抱紧悬吊衣240的上部,每一腋部托板270的中部连接于一上夹臂260的自由端。同步开合机构一用于驱动两上夹臂260在水平面内同步开、合并锁定。
在向上牵拉时,腋部托板270在悬吊衣240上部的外侧夹持住人体腋下的两侧,随着上滑座210上,能够对人体提供向上的托举力,分散悬吊衣240的受力,降低上牵引时悬吊衣240的承重。通过气囊241的设置,降低了腋部托板270直接作用在人体上的夹紧力。
在本实施例中,同步开合机构一包括分别固定在两竖轴上两个开合齿轮,两个开合齿轮向相啮合传动,至少在其中一个竖轴上上设置有轴制动器,两根上夹臂260的开合通过手动调节,调节完成后通过轴制动器锁定。
或者是不使用轴制动器,经其中一根竖轴与一开合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轴固定,通过合驱动电机的正转、反转,可驱动两个上夹臂260同步相背或相对转动,实现两个上夹臂260的开合及锁定。
实施例六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在悬吊衣240的两侧还设有能够盖在腋部托板270上的软帘245。避免腋部托板270与人体直接接触,降低向上牵拉时腋下的受力。
实施例六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5和图6所示,胸部牵拉机构还包括一连接座280和固定在连接座280上的振动器290。连接座280与上滑座210通过螺栓连接,且与上滑座210的端面间具有缓冲间隙,于缓冲间隙内设有若干横向的、处于压缩状态的减震弹簧281,减震弹簧281的一端嵌上滑座210或连接座280内,所述上夹臂260的固定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座280上。上滑座210在受力后能够进一步压缩减震弹簧281,向上滑座210靠近。
振动器290启动后将振动力传递到上夹臂260上,从而患者能够感觉到震动,从而放松肌肉的作用。
该连接座280与上滑座210直接没有直接的面面接触,连接座280振动时,振动力再向上滑座210传递时通过减震弹簧281减弱,因此只有微小的或没有振动力传递到立柱100上,以保证设备整体工作的稳定性。
并且上夹臂260在向上牵拉时,人体下压上夹臂260,连接座280向前倾斜,可使连接座280内端面的下端进一步压缩减震弹簧281,并抵住上滑座210,保证上夹臂260与装置主体连接的稳定性。
实施例七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腋部托板270的中部通过竖轴与上夹臂260可转动连接并能够锁定,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体态进行调整腋部托板270。锁定方式可采用电磁锁定、螺栓螺母锁定等方式。
实施例八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该装置还包括腰部按摩机构,能够对人体的腰部进行按摩,所述腰部按摩机构滑接于立柱100的中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二能够沿立柱100上下移动并锁定。
实施例九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腰部按摩机构包括中滑座310、连接杆320和按摩器330。
中滑座310滑接于立柱100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二连接。连接杆320垂直于立柱100设置,能够伸缩并锁定的连接于中滑座310上。按摩器330固定于连接杆320的前端。
连接杆320为套接的管和杆,通过管和杆的套接滑动,实现连接杆320的伸缩,以调节按摩力度,适应不同体态的患者,且杆通过螺纹穿过管的螺栓顶紧,可实现连接杆320的锁定。管固定在中滑座310上。
按摩器330可采用电磁按摩,是一种由患者自己进行治疗和保健的理疗器械。该理疗器械由永久磁铁加装带偏心重物的电机组成,改变电机转速即改变按摩频率。因此它既有机械按摩作用,又有脉动磁场作用。该器械结构简单,调节容易,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当然,按摩也可采用间歇振动锤击按摩,包括壳体、顶杆、凸轮连杆机构和按摩部。壳体与连接杆320固定,顶杆与连接杆320同向设置,通过设于壳体内的凸轮连杆机构的驱动,可轴向滑动的伸出壳体外,实现顶杆的轴向伸缩。按摩部固定于顶杆的前端,按摩部的表面可具有凸出的按摩颗粒。
在升降驱动机构二的驱动下中滑座能够沿立柱100上下滑动并锁定,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高度,并调节按摩范围,可对人体后背进行按摩,按摩范围大。
在本实施例中,在立柱100上至少设有一道竖直导轨,竖直导轨的横截面呈T形,中滑座滑接于竖直导轨上,并通过T形结构于水平面内限位。
升降驱动机构二包括竖直齿条、升降驱动电机和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竖直齿条固定在立柱100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固定在中滑座上,所述升降驱动齿轮固定于升降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与竖直齿条相啮合传动。通过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可实现对中滑座的升降驱动,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的咬合,实现了对中滑座的定位。
其中,升降驱动机构二和升降驱动机构一可共用一个竖直齿条。
实施例十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7和图8所示,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限制腹部向前移动,保证有效的按摩力度。限位机构包括两根滑杆340、两中夹臂350、腹部挡板360及能够驱动两中夹臂350沿滑杆340上下移动并锁定的升降驱动机构四。
两根滑杆340分置于立柱100的两侧并与立柱100固定。两中夹臂350所述中夹臂350的长度可调并能够锁定,以适用胖瘦不同体态的患者。中夹臂350的一端通过转套可转动的连接于一滑杆340上。腹部挡板360具有一定的弧度,贴合在人体的腹部,其左右两端设有连接件,其中一连接件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一中夹臂350的自由端,另一连接件能够与另一中夹臂350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可采用钩子的结构勾连。打开腹部挡板360使患者进入两中夹臂350之间,然后将腹部挡板360的活动端与中夹臂350连接,两中夹臂350和腹部挡板360间相互限位,可保持稳定的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机构四位于立柱100的背面,包括连接板、驱动螺杆和驱动电机。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转套可转动的固定,驱动螺杆竖直穿过连接板并与连接板螺纹连接,驱动电机固定于立柱100上,用于驱动驱动螺杆正转或反转,以实现对中夹臂350的升降驱动及锁定。
实施例十一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由于不同患者的腹部形态不同,特别是一些男士具有啤酒肚,腹部较大,为了使腹部挡板360不对腹部产生不适的压迫感,因此连接件与腹部挡板360间通过横轴361可转动的连接。通过腹部挡板360沿水平的横轴361转动,可与人体腹部仿形。
实施例十二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9和图10所示,中夹臂350包括套管件351和与套管件351滑动套接的杆件352,套管件351与杆件352的组合长度通过环形锁锁定,以保持中夹臂350长度的稳定。
环形锁包括旋转手柄353、锁块354、锁套355和弹簧二356。
在杆件352上轴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呈三角形的齿槽3521,三角形的齿槽3521可在轴向和环向上均形成楔形面,便于锁块354的滑入和滑出。
旋转手柄353的一端通过弹簧卡圈或轴承等形式可转动的固定于套管件351的端部,另一端套设于杆件352外,所述旋转手柄353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缺口。
锁块354插入缺口内,并能够在缺口内径向移动并轴向和环向限位,所述锁块354径向内移能够与齿槽3521卡接,所述锁块354径向的外端靠近套管件351的一侧具有倒角,形成一楔形面。
锁套355滑动套设于套管件351外,其内壁与旋转手柄353外壁间具有一段轴向的环形空间,所述锁套355的内壁上对应锁块354的位置设有一圈锁槽3551,所述锁槽3551对应锁块354楔形面的侧壁呈楔形的推行面。
弹簧二356设于环形空间内。
锁块354向锁槽3551内运动时,能够驱动锁套355挤压弹簧二356,并脱离杆件352上的齿槽3521。
当需要对中夹臂350的长度进行调节时,操作人员旋转旋转手柄353,旋转手柄353同时带着锁块354旋转,锁块354可从齿槽3521内脱出,杆件352和套管件351无锁块354的轴向限位后可实现长度的调节。在锁块354可从齿槽3521内脱出时,锁块354于径向上向外移动,锁块354上的楔形面挤压锁套355上的推行面,使得锁套355向套管件351一端轴向移动,并挤压弹簧二356。当调节好中夹臂350的长度后,反向旋转旋转手柄353,当旋转手柄353带着锁块354运动到卡槽位置时,在弹簧二356的作用下,锁套355轴向复位,在推行面的作用下,可将锁块354径向压入锁槽3551内,使锁块354有效的卡在齿槽3521内,以保证中夹臂350长度的可靠性。
该结构的伸缩杆为手动调节方式,调节方便,当环形锁处于打开状态时,可对中夹臂350的长度进行大尺寸的快速调节。
杆件352上轴向开设有导向限位槽,所述套管件351上固定有能够在导向限位槽内滑动的块,所述导向限位槽位于套管件351内的一端封闭。
导向限位槽与导向块的配合,使得杆件352和套管件351只能够进行轴向伸缩调节,不能发生旋转,避免了杆件352和套管件351卡死。且在导向限位槽位于套管件351内的一端封闭,避免了杆件352和套管件351的分离,避免了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的中夹臂350散落重新组装。
套管件351的端面与旋转手柄353间具有子母嵌合结构,旋转手柄353在套管件351上由齿槽3521向杆件352的光面一侧旋转90°后限位,同样反向旋转90°后限位。并且,在中夹臂350上设有显示环形锁打开或关闭状态的图标,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并保证操作的正确性。
实施例十三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装置还包括腰椎牵拉扭转机构,能够环向抱住人体的髋部,所述腰椎牵拉扭转机构滑接于立柱100的下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三能够沿立柱100上下移动并锁定,还能够借助扭转驱动机构在水平面内扭转。
该实施例可通过牵拉脊椎、以及带动腰椎病人腰部的多方向弯折及扭转,恢复椎间距,并可以对腰部肌肉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锻炼,使得腰部肌肉得到强化,进而可以缓解腰部疼痛。
腰椎牵拉扭转机构包括下滑座410、弧形导轨420、扭转座430、两下夹臂440、两髂骨压板450和驱动两下夹臂440在水平面内同步开、合并锁定的同步开合机构二。
下滑座410滑接于立柱100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三连接,在升降驱动机构三的驱动下下滑座410能够沿立柱100上下滑动并锁定,以适应不同患者的高度。
弧形导轨420水平设置,其中部固定于下滑座410上。扭转座430滑接于弧形导轨420上,并通过扭转驱动机构的驱动,能够沿弧形导轨420滑动并锁定。下夹臂440的一端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扭转座430上。髂骨压板450为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板,能够抱紧髋部两侧,每一髂骨压板450的中部连接于一下夹臂440的自由端。
扭转驱动机构包括固定于弧形导轨420上的弧形齿条、固定于扭转座430上的扭转电机和扭转齿轮,扭转齿轮固定于扭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弧形齿条啮合传动。
并且,至少于弧形导轨420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槽,所述扭转座430上固定有能够在导向槽转动的导向轮,以保证扭转运行的稳定性。
同步开合机构二包括分别固定在两竖轴上两个开合齿轮,两个开合齿轮向相啮合传动,至少在其中一个竖轴上上设置有轴制动器,两根上夹臂260的开合通过手动调节,调节完成后通过轴制动器锁定。
或者是不使用轴制动器,经其中一根竖轴与一开合驱动电机的电机轴同轴固定,通过合驱动电机的正转、反转,可驱动两个下夹臂440同步相背或相对转动,实现两个下夹臂440的开合及锁定。
在本实施例中,在立柱100上至少设有一道竖直导轨,竖直导轨的横截面呈T形,中滑座滑接于竖直导轨上,并通过T形结构于水平面内限位。
升降驱动机构三包括竖直齿条、升降驱动电机和升降驱动齿轮,所述竖直齿条固定在立柱100上,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固定在下滑座410上,所述升降驱动齿轮固定于升降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并与竖直齿条相啮合传动。通过电机的正转和反转,可实现对下滑座410的升降驱动,并通过齿轮齿条机构的咬合,实现了对下滑座410的定位。
其中,升降驱动机构三、升降驱动机构二和升降驱动机构一可共用一个竖直齿条。
实施例十四
根据公开的立式康复治疗装置的一具体实施方式,髂骨压板450的中部通过竖轴与下夹臂440可转动连接并能够锁定。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体态进行调整髂骨压板450。锁定方式可采用电磁锁定、螺栓螺母锁定等方式。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立式康复治疗装置,包括:
立柱(100);及
胸部牵拉机构,能够环向抱住人体的胸部,所述胸部牵拉机构滑接于立柱(100)的上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一能够沿立柱(100)上下移动并锁定;
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牵拉机构包括:
上滑座(210),滑接于立柱(100)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一连接;
悬吊杆(220),其下端固定于上滑座(210)上,上端向上延伸并形成有向前弯折的横杆,于横杆上前后间距设有两根吊臂(230);
悬吊衣(240),能够呈一环向结构穿戴于人体的胸部,于悬吊衣(240)的两侧固定有位于腋下的气囊(241),于悬吊衣(240)前侧的中部具有竖向的调节开口(242);
弹性绑带(243),固定于悬吊衣(240)的下方,能够束紧于人体的腹部,所述弹性绑带(243)于调节开口(242)处通过卡扣连接成闭环;
至少四条悬吊带一(246),以悬吊衣(240)的中心对称布置,并连接于悬吊衣(240)的上部,用于将悬吊衣(240)平衡的连接于两根吊臂(230)的四个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条悬吊带二(247),位于悬吊衣(240)后侧、并分别固定于弹性绑带(243)的左右两侧,两条悬吊带二(247)的另一端同样固定在后方吊臂(230)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衣(240)的上部环向固定有若干竖向的筋板(24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带一(246)的长度可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臂(230)的中部与横栏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前方所述吊臂(230)的两端固定有拉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牵拉机构还包括:
两个上夹臂(260),其一端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上滑座(210)上;
两个腋部托板(270),为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板,能够抱紧悬吊衣(240)的上部,每一腋部托板(270)的中部连接于一上夹臂(260)的自由端;
同步开合机构一,用于驱动两上夹臂(260)在水平面内同步开、合并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悬吊衣(240)的两侧还设有能够盖在腋部托板(270)上的软帘(24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胸部牵拉机构还包括:
一连接座(280),与上滑座(210)通过螺栓连接,且与上滑座(210)的端面间具有缓冲间隙,于缓冲间隙内设有若干横向的、处于压缩状态的减震弹簧(281),所述上夹臂(260)的固定端可转动的连接于连接座(280)上;及
振动器(290),固定于连接座(28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腋部托板(270)的中部通过竖轴与上夹臂(260)可转动连接并能够锁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
腰部按摩机构,能够对人体的腰部进行按摩,所述腰部按摩机构滑接于立柱(100)的中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二能够沿立柱(100)上下移动并锁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部按摩机构包括:
中滑座(310),滑接于立柱(100)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二连接;
连接杆(320),垂直于立柱(100)设置,能够伸缩并锁定的连接于中滑座(310)上;及
按摩器(330),固定于连接杆(320)的前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器(330)包括:
壳体,与连接杆(320)固定;
顶杆,与连接杆(320)同向设置,可轴向滑动的伸出壳体外;
凸轮连杆机构,设于壳体内,用于驱动顶杆轴向伸缩;及
按摩部,固定于顶杆的前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
两根滑杆(340),分置于立柱(100)的两侧并与立柱(100)固定;
两中夹臂(350),所述中夹臂(350)的长度可调并能够锁定,其一端通过转套可转动的连接于一滑杆(340)上;
腹部挡板(360),其左右两端设有连接件,其中一连接件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一中夹臂(350)的自由端,另一连接件能够与另一中夹臂(350)的自由端可拆卸连接;及
升降驱动机构四,能够驱动两中夹臂(350)沿滑杆(340)上下移动并锁定。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腹部挡板(360)间通过横轴(361)可转动的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夹臂(350)包括:
套管件(351);
杆件(352),与套管件(351)滑动套接,于杆件(352)上轴向等距开设有多个呈三角形的齿槽(3521);
旋转手柄(353),其一端可转动的固定于套管件(351)的端部,另一端套设于杆件(352)外,所述旋转手柄(353)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缺口;
锁块(354),插入缺口内,并能够在缺口内径向移动并轴向和环向限位,所述锁块(354)径向内移能够与齿槽(3521)卡接,所述锁块(354)径向的外端靠近套管件(351)的一侧具有倒角,形成一楔形面;
锁套(355),滑动套设于套管件(351)外,其内壁与旋转手柄(353)外壁间具有一段轴向的环形空间,所述锁套(355)的内壁上对应锁块(354)的位置设有一圈锁槽(3551),所述锁槽(3551)对应锁块(354)楔形面的侧壁呈楔形的推行面;及
弹簧二(356),设于环形空间内;
所述锁块(354)向锁槽(3551)内运动时,能够驱动锁套(355)挤压弹簧二(356),并脱离杆件(352)上的齿槽(3521)。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还包括腰椎牵拉扭转机构,能够环向抱住人体的髋部,所述腰椎牵拉扭转机构滑接于立柱(100)的下部,并借助升降驱动机构三能够沿立柱(100)上下移动并锁定,还能够借助扭转驱动机构在水平面内扭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腰椎牵拉扭转机构包括:
下滑座(410),滑接于立柱(100)上,与升降驱动机构三连接;
弧形导轨(420),水平设置,其中部固定于下滑座(410)上;
扭转座(430),滑接于弧形导轨(420)上,并通过扭转驱动机构的驱动,能够沿弧形导轨(420)滑动并锁定;
两下夹臂(440),其一端通过竖轴可转动的连接于扭转座(430)上;
两髂骨压板(450),为两个开口相对的弧形板,能够抱紧髋部两侧,每一髂骨压板(450)的中部连接于一下夹臂(440)的自由端;及
同步开合机构二,用于驱动两下夹臂(440)在水平面内同步开、合并锁定。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髂骨压板(450)的中部通过竖轴与下夹臂(440)可转动连接并能够锁定。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驱动机构包括:
弧形齿条,固定于弧形导轨(420)上;
扭转电机,固定于扭转座(430)上;及
扭转齿轮,固定于扭转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弧形齿条啮合传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于弧形导轨(420)的上端面开设有弧形的导向槽,所述扭转座(430)上固定有能够在导向槽转动的导向轮。
CN202022205555.3U 2020-09-30 2020-09-30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Active CN212630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5555.3U CN21263099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05555.3U CN21263099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30995U true CN212630995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62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05555.3U Active CN212630995U (zh) 2020-09-30 2020-09-30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309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2016A (zh) * 2021-06-16 2021-09-0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脊柱矫正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2016A (zh) * 2021-06-16 2021-09-03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育英儿童医院) 一种脊柱矫正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2518A (en) Therapeutic spinal traction apparatus and multipurpose exercise systems and methods
AU2005307902B2 (en) Training apparatus
CA2215428C (en) Total trunk traction exerciser
CA2916674C (en) External structural brace apparatus
CA2073069A1 (en) Portable traction apparatus
US11813223B2 (en) External structural brace apparatus
EP3019136A1 (en) External structural brace apparatus
CN212630995U (zh)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US20120065036A1 (en) Lower Back Alignment And Decompression Machine
CN113730175A (zh) 柔性十字架牵引康复床
CN2172623Y (zh) 多功能治疗椅
CN112057222A (zh) 立式康复治疗装置
CN114587892A (zh) 一种腰椎间盘康复理疗器
CN210749704U (zh) 腰椎康复锻炼装置
CN213666672U (zh) 立式腰部按摩装置
KR20190015122A (ko) 척수손상 장애인용 웨이트 트레이닝기구
US11395755B2 (en) Method for applying spinal traction
CN116687640A (zh) 一种脊柱护理康复装置
CN108670767B (zh) 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
CN108836782B (zh) 一种多功能腰间盘突出康复器
CN214968575U (zh) 一种脊柱外科矫正用牵引架
CN211633786U (zh) 腰椎牵引治疗保养椅
CN113648194A (zh) 立式腰椎间盘突出治疗装置
CN112237502B (zh) 多功能腰椎间盘突出治疗仪
CN209751317U (zh) 一种颈椎牵引与正骨按摩两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