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6144U -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6144U
CN212626144U CN202021460345.2U CN202021460345U CN212626144U CN 212626144 U CN212626144 U CN 212626144U CN 202021460345 U CN202021460345 U CN 202021460345U CN 212626144 U CN212626144 U CN 212626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imp
fisheye
crimp terminal
shaped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6034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宏
赵龙
易思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entai Weixiang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6034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6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6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6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压接端子包括:成一体的第一和第二电连接部分;第二电连接部分包括鱼眼型结构和邻接的压接肩部,鱼眼型结构相对于压接端子的中心纵向轴线对称,并且包括:与压接肩部邻接的收缩部,收缩部沿着垂直于中心纵向轴线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压接肩部沿着横向方向的尺寸;与收缩部邻接的鱼眼型变形部,其包括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对称的鱼眼型通孔,使得鱼眼型变形部能向内压缩变形;和与鱼眼型变形部邻接的预插导向部,预插导向部沿着横向方向的尺寸随着远离鱼眼型变形部而逐渐变小;收缩部、鱼眼型变形部和预插导向部限定相对于中心纵向轴线对称的连续并且光滑的第一和第二侧表面。

Description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行业中,通过使用锡膏来焊接电子连接器端子焊脚与印刷电路板的工艺正在慢慢减少。反之,越来越多的电子连接器产品采用端子压接工艺,来使得印刷电路板与连接器稳定的接触导通。
随着电子行业的变化,以及对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锡膏焊接工艺耗时长,且若焊接好的连接器出现问题,其返修工艺会比较复杂,另外锡膏焊料本身的价格也不低。
端子压接工艺只需将端子压入印刷电路板即可实现连接器与印刷电路板的导通,不需要使用焊料,其与一般的锡膏焊接工艺相比,有着提高连接器的上板效率,易于拆卸返修,节省焊料及工艺成本等种种优点。此外,可以避免焊锡工艺出现的焊锡时连锡和产生锡珠等现象,大大改进了了产品的品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用者品质管控的成本。
目前业界对压接端子的设计有各种各样形态,这些压接端子也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而在其中,EON(Eye of Needle),即鱼眼孔端子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压接端子结构。
虽然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一些鱼眼孔端子,但这些鱼眼孔端子仍然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电连接的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分;和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成一体的第二电连接部分;其中,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包括鱼眼型结构和与所述鱼眼型结构邻接的压接肩部,所述鱼眼型结构相对于所述压接端子的中心纵向轴线对称,并且包括:与所述压接肩部邻接的收缩部,所述收缩部沿着垂直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压接肩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与所述收缩部邻接的鱼眼型变形部,所述鱼眼型变形部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称的鱼眼型通孔,使得所述鱼眼型变形部能够向内压缩变形;和与所述鱼眼型变形部邻接的预插导向部,所述预插导向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随着远离所述鱼眼型变形部而逐渐变小;其中,所述收缩部、所述鱼眼型变形部和所述预插导向部限定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称的连续并且光滑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眼型通孔呈大致长椭圆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眼型变形部的被所述鱼眼型通孔分开的两个变形臂具有相同的横截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压接端子的通过所述中心纵向轴线的横向中心平面对称,并且包括圆弧接触区和分别位于所述圆弧接触区两侧的圆弧倒角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肩部包括位于压接肩部的顶部的肩部压接面,所述肩部压接面大致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肩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鱼眼型变形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眼型变形部包括与所述收缩部邻接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预插导向部邻接的第二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弧形凸出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称地设置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的至少一对卡接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所述卡接部具有相对于通过所述中心纵向轴线的横向中心平面大致对称布置的两个卡接凸部,并且每个卡接凸部包括:第一卡接表面,所述第一卡接表面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的侧表面向外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延伸;第二卡接表面,所述第二卡接表面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的所述侧表面向外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卡接表面相交;其中,所述第一卡接表面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的所述侧表面而逐渐增大,并且其中,所述两个卡接凸部的相对的内侧表面限定大致V形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端子通过预定长度的板材冲压而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带,所述压接端子带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压接端子;和端子料带,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压接端子的预插导向部连接到所述端子料带,其中,所述压接端子和所述端子料带通过预定长度的板材一体地冲压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压接端子包括至少第一组压接端子和第二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组压接端子中的压接端子的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压接肩部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组压接端子中的压接端子的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压接肩部相距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个上述压接端子;和压接端子固定板;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压接端子通过紧配合插入到所述压接端子固定板中的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接端子的卡接部被卡接在所述孔中,以阻止所述压接端子相对于压接端子固定板移动。
附图说明
附图示例性地示出了实施例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说明书的文字描述一起用于讲解实施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所示出的实施例仅出于例示的目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类似但不一定相同的要素。
图1至图4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视图、侧视图以及放大的俯视图和仰视图;
图2A是图2中所示的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压接端子的主视局部放大图;
图5A是沿着图5中的线A-A的剖面图;
图6是图1所示的压接端子的立体局部放大图;
图6A是图6中所示的卡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A和图7B是压接端子被压接到印刷电路板的孔中的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接端子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9和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接端子带的主视图和侧视图;
图11A和图11B分别是图9和图10所示的压接端子带的压接端子与端子料带连接的状态和断开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12A和图12B是图9和图10所示的压接端子带卷绕成盘的示意图;
图13和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5和图16是图13和图14所示的电连接器压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示意图;和
图18和图19是图17所示的电连接器压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要素不意图限定这些要素的位置关系、时序关系或重要性关系,这种术语只是用于将一个要素与另一要素区分开。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要素和第二要素可以指向该要素的同一实例,而在某些情况下,基于上下文的描述,它们也可以指代不同实例。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各种所述示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特定示例的目的,而并非旨在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表明,如果不特意限定要素的数量,则该要素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和/或”涵盖所列出的项目中的任何一个以及全部可能的组合方式。
图1至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00,其中图1至图4分别为压接端子100的主视图、侧视图、放大的俯视图和放大的仰视图,图5、图5A和图6分别为压接端子100的一个端部的主视局部放大图、沿着线A-A的剖面图和立体局部放大图。
如图1至图6所示,压接端子100包括:第一电连接部分110;和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110成一体的第二电连接部分120;其中,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120包括鱼眼型结构121和与所述鱼眼型结构121邻接的压接肩部122,所述鱼眼型结构121相对于所述压接端子100的中心纵向轴线A对称。
所述鱼眼型结构121包括:与所述压接肩部122邻接的收缩部1211,所述收缩部1211沿着垂直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压接肩部122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与所述收缩部1211邻接的鱼眼型变形部1212,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对称的鱼眼型通孔1212a,使得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能够向内压缩变形;和与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邻接的预插导向部1213,所述预插导向部1213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随着远离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而逐渐变小。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收缩部1211、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和所述预插导向部1213限定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对称的连续并且光滑的第一侧表面1214和第二侧表面1215。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所述鱼眼型通孔1212a呈大致长椭圆形。应当理解的是,所述鱼眼型通孔1212a也可具有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对称的其它的形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的被所述鱼眼型通孔1212a分开的两个变形臂1212b和1212c具有相同的横截面。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包括与所述收缩部1211邻接的第一端部1212d、与所述预插导向部1213邻接的第二端部1212e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1212d和第二端部1212e之间的弧形凸出部1212f,并且,所述第一端部1212d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部1212e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并且优选地大于所述第二端部1212e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
如图5和图5A所示,所述第一侧表面1214和所述第二侧表面1215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压接端子100的通过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的横向中心平面B对称,并且分别包括圆弧接触区1214a、1215a和分别位于所述圆弧接触区1214a、1215a两侧的圆弧倒角区1214b、1215b。
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压接肩部122包括位于压接肩部122的顶部的肩部压接面1221,所述肩部压接面1221大致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所述压接肩部122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鱼眼型变形部1212。
如图1、图2、图2A、图3和图6、图6A所示,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11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对称地设置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接部111。每一个所述卡接部111具有相对于通过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的横向中心平面B大致对称布置的两个卡接凸部111a,并且每个卡接凸部111a包括:第一卡接表面111a1,所述第一卡接表面111a1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110的侧表面向外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120延伸;第二卡接表面111a2,所述第二卡接表面111a2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11-的所述侧表面向外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卡接表面111a1相交;其中,所述第一卡接表面111a1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110的所述侧表面而逐渐增大,并且其中,所述两个卡接凸部111a的相对的内侧表面111a3限定大致V形结构。
虽然图1、图2、图3和图6中示出了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11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对称地设置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的一对卡接部111,但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110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A对称地设置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的两对或更多对卡接部111。
图7A和图7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端子100被压入到印刷电路板200的通孔210中的状态,其中,图7A所示的压接端子100带有压接端子固定板300(例如由塑胶制成的压接端子固定板300)。在图7A和7B中所示的状态中,鱼眼型变形部1212被弹性压缩,以确保压接端子100与印刷电路板200的可靠电接触。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端子100通过预定长度的板材冲压而成。应当理解的是,本剧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端子100也可以通过其他工艺(例如铸造等)制成。
图8A和图8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00’,其与图1至图6所示所示的压接端子100的区别仅在于,压接端子100的所述卡接部111与所述压接肩部122相距第一距离,所述压接端子100’的所述卡接部111与所述压接肩部122相距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接端子100’的其它结构与图1至图6中所示的压接端子100完全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压接端子100’的其它结构的详细描述。
如图9、图10、图11A和图11B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压接端子带300,所述压接端子带300包括多个压接端子100’;和端子料带310,其中所述压接端子100’的预插导向部1213连接到所述端子料带310,所述压接端子100’和所述端子料带310通过预定长度的板材一体地冲压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未示出),压接端子带300还可以包括至少第一组压接端子(例如压接端子100’)和第二组压接端子(例如压接端子100),其中所述第一组压接端子中的压接端子的所述卡接部111与所述压接肩部122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组压接端子中的压接端子的所述卡接部111与所述压接肩部122相距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如图12A和图12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压接端子带300可以缠绕成一盘端子。
如图13至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400,所述电连接器400包括:布置成两列的压接端子100;和压接端子固定板410;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压接端子100通过紧配合插入到所述压接端子固定板410中的孔411中,使得压接端子100的卡接部111被卡接在所述孔411中,并且所述压接端子固定板400抵接所述压接肩部122的肩部压接面1221,以阻止所述压接端子100相对于压接端子固定板400移动。所述压接端子固定板400除了用于定位压接端子100之外,还用于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400压入到印刷电路板200中。
图17至图1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电连接器400’,所述电连接器400’与图13至图16中所示的电连接器400的区别在于,所述电连接器400’的两列压接端子包括一列压接端子100和一列压接端子100’,并且所述一列压接端子100和一列压接端子100’被弯折成使得它们的卡接部111对齐(以便所有卡接部111能够卡接到同一压接端子固定板410)并且使得它们的第二电连接部分120对齐(以便所有第二电连接部分120的鱼眼型变形部1212能够卡接到同一印刷电路板200中)。
在图13至图19中示出了电连接器包括两列平行布置的压接端子,但应当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也可以只包括一列压接端子或者包括多于两列的压接端子。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压接端子也可以不布置成列,而是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按照任何图案布置。
虽然已经参照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示例,但应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由这些实施例或示例限制,而是仅由授权后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来限定。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可以被省略或者可由其等同要素替代。此外,可以通过不同于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次序来执行各步骤。进一步地,可以以各种方式组合实施例或示例中的各种要素。重要的是随着技术的演进,在此描述的很多要素可以由本实用新型之后出现的等同要素进行替换。

Claims (14)

1.一种用于电连接的压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端子包括:
第一电连接部分;和
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成一体的第二电连接部分;
其中,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包括鱼眼型结构和与所述鱼眼型结构邻接的压接肩部,所述鱼眼型结构相对于所述压接端子的中心纵向轴线对称,并且包括:
与所述压接肩部邻接的收缩部,所述收缩部沿着垂直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的横向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压接肩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
与所述收缩部邻接的鱼眼型变形部,所述鱼眼型变形部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称的鱼眼型通孔,使得所述鱼眼型变形部能够向内压缩变形;和
与所述鱼眼型变形部邻接的预插导向部,所述预插导向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随着远离所述鱼眼型变形部而逐渐变小;
其中,所述收缩部、所述鱼眼型变形部和所述预插导向部限定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称的连续并且光滑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鱼眼型通孔呈大致长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鱼眼型变形部的被所述鱼眼型通孔分开的两个变形臂具有相同的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侧表面和所述第二侧表面中的每一个相对于所述压接端子的通过所述中心纵向轴线的横向中心平面对称,并且包括圆弧接触区和分别位于所述圆弧接触区两侧的圆弧倒角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压接肩部包括位于压接肩部的顶部的肩部压接面,所述肩部压接面大致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压接肩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超出所述鱼眼型变形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鱼眼型变形部包括与所述收缩部邻接的第一端部、与所述预插导向部邻接的第二端部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的弧形凸出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端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尺寸。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包括相对于所述中心纵向轴线对称地设置在沿着所述横向方向的两侧的至少一对卡接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每一个所述卡接部具有相对于通过所述中心纵向轴线的横向中心平面大致对称布置的两个卡接凸部,并且每个卡接凸部包括:
第一卡接表面,所述第一卡接表面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的侧表面向外并且朝向所述第二电连接部分延伸;
第二卡接表面,所述第二卡接表面从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的所述侧表面向外沿着所述横向方向延伸,并与所述第一卡接表面相交;
其中,所述第一卡接表面的宽度随着远离所述第一电连接部分的所述侧表面而逐渐增大,并且;
其中,所述两个卡接凸部的相对的内侧表面限定大致V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压接端子通过预定长度的板材冲压而成。
11.一种压接端子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端子带包括: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和
端子料带,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压接端子的预插导向部连接到所述端子料带,其中,
所述压接端子和所述端子料带通过预定长度的板材一体地冲压而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接端子带,其中,所述压接端子是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接端子,并且至少一个所述压接端子包括至少第一组压接端子和第二组压接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组压接端子中的压接端子的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压接肩部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二组压接端子中的压接端子的所述卡接部与所述压接肩部相距不同于所述第一距离的第二距离。
13.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压接端子;和
压接端子固定板;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压接端子通过紧配合插入到所述压接端子固定板中的孔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压接端子是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压接端子,并且所述卡接部被卡接在所述孔中,以阻止所述压接端子相对于压接端子固定板移动。
CN202021460345.2U 2020-07-22 2020-07-22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Active CN212626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0345.2U CN212626144U (zh) 2020-07-22 2020-07-22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60345.2U CN212626144U (zh) 2020-07-22 2020-07-22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6144U true CN212626144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1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60345.2U Active CN212626144U (zh) 2020-07-22 2020-07-22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61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84709A (en) Printed circuit board mounted electrical connector
KR101460839B1 (ko) 인터포저 조립체 및 방법
JPH0628791Y2 (ja) 電気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端子
US6592382B2 (en) Simplified board connector
US784598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tact
US7798871B2 (en) Contac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ncreased connection object removal force
US4857001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for leadless circuit boards
EP0651466A2 (en) Area and edge array electrical connectors
US8647129B2 (en) Housingless connector
CN110994242B (zh) 连接器和用于这种连接器的插针接收接触件
JP6820290B2 (ja) 接続端子及び端子接続構造
US4838815A (en) Connector assembly
US20080119093A1 (en) Press-Fit Pin For Electrical Contacts Made From Wire Material
KR19980024740A (ko) 인쇄 회로 기판용 억지 끼움 핀
US3439316A (en) Miniature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554633B1 (en) Electrical contact for ZIF socket connector
US11664617B2 (en) Electrical termina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astic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2626144U (zh) 压接端子、压接端子带和电连接器
JP2013149578A (ja) 接続端子
JP4558406B2 (ja) 印刷回路基板用プラグコンタクト
CN217086934U (zh) 端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JPH10284153A (ja) 電気コンタクト
US20060132279A1 (en) Current bridge
US741347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 planes
EP2683037B1 (en) Connector termina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