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21363U -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21363U
CN212621363U CN202020769296.4U CN202020769296U CN212621363U CN 212621363 U CN212621363 U CN 212621363U CN 202020769296 U CN202020769296 U CN 202020769296U CN 212621363 U CN212621363 U CN 2126213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orce arm
platform
bottom plate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6929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姚伍平
唐文兵
聂修逸
钱大帅
汪利
李红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filed Critical Wuhan No 2 Ship Design Institute No 719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ipbuilding Industr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76929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213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213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2136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包括:基座、力臂、滚筒、转轴、电磁铁、承重平台,承重平台和基座分别有挡块和凹口使得承重平台能沿预设轨道通过基座;基座有基座固定框可放置电磁铁又能确保电磁铁沿轨道运动;由滚筒、力臂和转轴组成结构实现基座和承重平台之间的连接及环扣作用,保证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锁紧效果,利用电磁铁对力臂之间产生的向上拉力,打破承重平台与基座间的锁紧状态,实现跌落式冲击台中对被试品锁紧和释放需求,利用滚筒滚动摩擦系数小和力分解的原理,极大地减小了原始驱动力,滚筒在初始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能在承重平台自重下自行运动,成本较低,解决现用需要液压控制成本较高,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舰船设备或附件冲击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受风浪或其他可能存在的攻击行为影响,舰船设备或附件在冲击作用下的安全性受到重视。按照相关标准要求,部分舰船设备或附件在装备前,应完成冲击试验。
跌落式冲击台是一种标准的冲击试验设备,通过将被试物品提高到一定高度后突然释放,被测物品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一定的冲击速度后,与固定底座发生碰撞,从而为为被试品提供一定的冲击载荷。锁紧释放装置是冲击试验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跌落式冲击台提升被试品时,锁紧释放装置能承受被试品的自重且处于锁紧状态;被试品提升到设定高度时,锁紧释放装置接受到控制指令后,立即释放被试品,被试品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为实现上述功能,现有冲击试验台通常采用液压阀门来实现锁紧和释放动作,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高,维护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击试验台通常采用液压阀门来实现锁紧和释放动作,存在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高,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锁紧释放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板、基座连接框,所述基座连接框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上,其中,所述基座连接框底部设置有基座固定框;力臂环,所述力臂环套接在所述基座连接框外围,与所述基座底板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滚筒,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两端,所述滚筒与所述基座底板两侧的上表面滚动连接;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中间,将所述力臂环分割为两个环状结构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基座底板与基座连接框之间,其中,所述转轴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凸台;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连接处的上表面,限制所述转轴向下运动;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基座固定框内,且,与所述连接凸台磁性连接,能够带动所述转轴向上运动,同时所述力臂环两端的所述滚筒向内滚动;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套接在所述基座底部,且,所述承重平台的顶端两侧具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滚筒连接;其中,当所述转轴向上运动时,所述挡块能够脱离所述滚筒。
优选的,所述基座底板包括凹口、凸块,所述凹口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的两侧端;所述凸块为两对,每对所述凸块对称设置在所述凹口的两侧端。
优选的,所述承重平台包括:第一平台立板,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的顶端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平台立板所在平面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所述力臂环一侧的所述滚筒上;平台底板,所述平台底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的底端连接,且,所述平台底板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的下方;第二平台立板,所述第二平台立板的底端与所述平台底板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平台立板的顶端内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一挡块处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第二挡块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平台立板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挡块设置在所述力臂环另一侧的所述滚筒上。
优选的,所述力臂环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所述第一力臂包括第一力臂杆、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力臂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力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力臂包括第二力臂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力臂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力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力臂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力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构成一环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滚筒为两个,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外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宽度小于所述凹口两侧所述凸块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滚筒截面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第二平台立板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顶端具有开口,且所述凹槽顶端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第二平台立板的顶部端面上;其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凸块的宽度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基座固定框的高度大于所述电磁铁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基座固定框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且,两个所述基座固定框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磁铁的宽度。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试验台,所述冲击试验台包括所述锁紧释放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力臂环、滚筒、转轴、卡扣、电磁铁、承重平台,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板、基座连接框,所述基座连接框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上,其中,所述基座连接框底部设置有基座固定框;所述力臂环套接在所述基座连接框外围,与所述基座底板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两端,所述滚筒与所述基座底板两侧的上表面滚动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中间,将所述力臂环分割为两个环状结构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基座底板与基座连接框之间,其中,所述转轴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力臂、第二力臂连接处的上表面,限制所述转轴向下运动;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基座固定框内,且,与所述连接凸台磁性连接,能够带动所述转轴向上运动,同时所述力臂环两端的所述滚筒向内滚动;所述承重平台套接在所述基座底部,且,所述承重平台的顶端两侧具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滚筒连接;其中,当所述转轴向上运动时,所述挡块能够脱离所述滚筒。利用基座、承重平台、力臂环、电磁铁之间环扣结构相互作用,保证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锁紧效果,利用电磁铁对力臂之间产生的向上拉力,对滚筒的带动移动,承重平台脱离滚筒,打破承重平台与基座之间的锁紧状态,通过自身重力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实现了跌落式冲击台中对被试品的锁紧和释放需求,利用滚筒的滚动摩擦系数小和力分解的原理,极大地减小了原始驱动力,同时滚筒在初始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又能在承重平台自重作用下自行运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省去了液压阀门进行释放锁紧的过程。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击试验台通常采用液压阀门来实现锁紧和释放动作,存在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高,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力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承重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承重平台1,基座2,滚筒3,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转轴6,电磁铁7,卡扣8,第一平台立板11,第二平台立板12,平台底板 13,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凹槽16,基座底板21,第一凸台22,第二凸台23,基座连接框24,基座固定框25,凹口26,凸块27,连接凸台6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冲击试验台通常采用液压阀门来实现锁紧和释放动作,存在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高,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总体思路如下:
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板、基座连接框,所述基座连接框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上,其中,所述基座连接框底部设置有基座固定框;力臂环,所述力臂环套接在所述基座连接框外围,与所述基座底板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滚筒,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两端,所述滚筒与所述基座底板两侧的上表面滚动连接;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中间,将所述力臂环分割为两个环状结构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基座底板与基座连接框之间,其中,所述转轴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凸台;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连接处的上表面,限制所述转轴向下运动;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基座固定框内,且,与所述连接凸台磁性连接,能够带动所述转轴向上运动,同时所述力臂环两端的所述滚筒向内滚动;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套接在所述基座底部,且,所述承重平台的顶端两侧具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滚筒连接;其中,当所述转轴向上运动时,所述挡块能够脱离所述滚筒。达到了利用电磁铁和重力作用实现了跌落式冲击台中对被试品的锁紧和释放需求,利用滚动摩擦系数小和力分解的原理,极大地减小了原始驱动力,同时滚筒在初始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又能在承重平台自重作用下自行运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装置包括:基座2、力臂环、卡扣8、滚筒3、转轴 6、电磁铁7、承重平台1。
所述基座2包括基座底板21、基座连接框24,所述基座连接框24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21上,其中,所述基座连接框24底部设置有基座固定框25。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底板包括凹口26、凸块27,所述凹口26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21的两侧端;所述凸块27为两对,每对所述凸块 27对称设置在所述凹口26的两侧端。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2包括:基座底板21,所述基座底板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凸台22、第二凸台23;基座连接框24包括第一立板、顶板、第二立板,所述第一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22靠近所述第二凸台23一端的边缘处,所述第二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凸台23靠近所述第一凸台22 一端的边缘处;所述顶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连接,所述顶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板的顶端连接;基座固定框25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中央处。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2所示,基座2底部有基座底板21,在基座底板21 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高于所述底板21所在水平面的凸台,一侧为第一凸台 21,另一侧为第二凸台22,第一凸台21、第二凸台22的侧端均有阶梯状构成了凹口26、凸块27,凹口26位于凸台侧端的中间位置,凸块27位于凸台侧端的两个边角处,凸块27处于凸台的侧边缘处。在基座底板21的上部由第一凸台21跨越至第二凸台22上设置有基座连接框24,构成一个门型,在基座连接框24顶板的地面上设计有“倒门”形状的基座固定框。
所述力臂环套接在所述基座连接框24外围,与所述基座底板21的上表面接触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力臂环包括: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所述第一力臂4 包括第一力臂杆、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力臂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力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力臂5包括第二力臂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力臂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力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一力臂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力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构成一环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为实心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力臂杆、第二力臂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为空心圆筒结构。
具体而言,请参考图3所示,力臂环分为左右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每个力臂包括两个力臂杆、一个连接杆,力臂杆的一端为实心轴,另一端为空心圆筒,实心轴的一端通过同样是实心轴的连接杆连接,形成一U 型结构,该U型结构套接在基座连接框24的外侧,通过两个力臂的各子U 型结构,分别套接在基座连接框24的外侧,形成环在四周的状态。
滚筒3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两端,所述滚筒3与所述基座底板21两侧的上表面滚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滚筒3为两个,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外部。
转轴6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中间,将所述力臂环分割为两个环状结构且,所述转轴6位于所述基座底板21与基座连接框24之间,其中,所述转轴6 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凸台61;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6为实心轴结构。
具体而言,在连接杆的外围套接有滚筒3,滚筒3为空心圆筒,其长度应大于基座底板21端部凹口26的宽度,且滚筒3的外表面光滑。所述滚筒3 可以以连接杆为轴心进行滚动,而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各自的一对力臂杆的另一端,即为空心圆筒的一端,通过实心轴结构的转轴6连接,第一力臂4 的两个力臂杆向内进行收缩,使其与第二力臂5的两个力臂杆的空心圆筒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的空心圆筒的中空部分能够进行重叠,通过转轴6依次穿过第一力臂4两个力臂杆的空心圆筒和第二力臂5两个力臂杆的空心圆筒内,即所述转轴6一端依次穿过位于同侧的第一力臂4的第一力臂杆和第二力臂5的第二力臂杆另一端的空心圆筒中,转轴6另一端同样的依次穿过位于同一侧的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各自的力臂杆另一端设置的空心圆筒结构中,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安装在基座连接框24的外侧,再从基座连接框24的门型结构内通过转轴6将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位于中间处的各自两个力臂杆另一端的空心圆筒插入连接起来,转轴6位于基座连接框24与基座底座21之间。
所述卡扣8设置在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连接处的上表面,限制所述转轴6向下运动。
具体而言,在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与转轴6的连接处设置有卡扣8,如图3所示,安装在第一力臂4与第二力臂5连接处的上方,两侧均设置有,由于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与转轴6之间的连接为可以转动的,通过在连接处上方的卡扣8限制力臂运动,使其只能进行单方向的运动,即通过滚筒3 的向内滚动,转轴6向上运动,而不能向下运动,能够限制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的相对转动,实现在平衡状态下的自锁功能,并在自重作用下实现承重状态下的自锁功能,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电磁铁7设置在所述基座固定框25内,且,与所述连接凸台61磁性连接,能够带动所述转轴6向上运动,同时所述力臂环两端的所述滚筒3向内滚动。
具体而言,将电磁铁7安装在基座固定框25内,当电磁铁7通电后会产生磁性,与连接凸台61进行磁性连接,连接凸台61的材质应当为铁,或者具有磁性的钢制,可以与电磁铁7之间产生磁性,通过电磁铁7产生足够的吸力,将转轴6向下吸引进行向上运动,带动力臂环整体运动。
承重平台1套接在所述基座底部21,且,所述承重平台1的顶端两侧具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滚筒3连接;其中,当所述转轴6向上运动时,所述挡块能够脱离所述滚筒3。
承重平台1包括:第一平台立板11、平台底板13、第二平台立板12,所述第一平台立板11的顶端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挡块14,所述第一挡块 14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平台立板11所在平面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挡块14 设置在所述第一力臂的所述滚筒3上;所述平台底板13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立板11的底端连接,且,所述平台底板13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21的下方;所述第二平台立板12的底端与所述平台底板13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平台立板12的顶端内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挡块15,所述第二挡块 15与所述第一挡块14处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第二挡块15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平台立板12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挡块15设置在所述第二力臂5 的所述滚筒3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的宽度小于所述凹口26两侧所述凸块27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的长度大于所述滚筒3截面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立板11、第二平台立板12的内侧设置有凹槽 16,所述凹槽16顶端具有开口,且所述凹槽16顶端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立板11、第二平台立板12的顶部端面上;其中,所述凹槽16的宽度与所述凸块27的宽度相匹配。
具体而言,承重平台1上部设置有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如图4所示,在顶端水平设置的突出挡块,所述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可承受平台及被试物品的重力,承重平台底部可放置被试物品及配重,可以放在平台底板13上,也可以在平台底板13的顶部设置挂钩,将被试品挂在平台底部。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的尺寸应受到控制,挡块宽度小于基座2的凹口 27的宽度,使其能够自上向下通过基座2的凹口27,挡块的长度应略大于滚筒3的中心线长度,在紧锁状态下能够对滚筒3产生垂直向下的压力。同时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的下表面应机加工保证光滑。在承重平台1的第一平台立板11、第二平台立板1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凹槽16,其开口设置在第一平台立板11、第二平台立板12的顶端面上,其宽度与基座2的凸块27宽度相匹配,在安装时,凸块27通过凹槽16实现基座2与承重平台1之间的连接,当进行释放过程中,通过凹槽16的引导承重平台1可以沿凹槽16进行移动,从而滑出凹槽16,承重平台1沿引导轨迹进行自由落体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固定框25的高度大于所述电磁铁7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固定框25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且,两个所述基座固定框25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磁铁7的宽度。
具体而言,在基座2的上部设置有基座固定框25,即在基座连接框24底板的底面上设置的两个倒门式结构,本实施例采用两个倒门式结构,能够保证电磁铁7安装在基座固定框25内的稳定性及对应的移动空间,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固定结构,只要能够使电磁铁7安装在基座固定框25内,并且基座固定框25的高度要满足电磁铁7在拉动力臂向上运动时的足够空间,具体空间高度与力臂杆的长度和滚筒3的中心线长度有关,其空间最少可以使电磁体7拉动转轴6向上运动,滚筒3向内运动,使得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 脱离滚筒3的上表面实现从基座2两侧的凹口26处通过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另外基座固定框25还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电磁体7向下的压力,不限制电磁铁7向上运动,在具体操作中,通常基座2应与冲击试验机固定连接,可冲击台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释放装置使用过程为:首先,分别将第一力臂4、第二力臂5与滚筒3和转轴6组装在一起,套在基座2上,电磁铁7装在基座2 上部的倒门式结构内即基座固定框25中。然后将基座2从上往下套在承重平台1内,在移动过程中向上移动转轴6,使滚筒3往中间运动,确保承重平台 1的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能通过基座2的凹口26。接着,往下移动转轴 6,使左右转轴6力臂呈直角,左右滚筒3均与基座2底部上表面贴合。再然后,向上整体移动基座2,使左右滚筒3与承重平台1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下表面贴合。锁紧释放装置准备完毕。
开展跌落试验时,第一步试验台带动锁紧释放装置,将承重平台1及重物提升到预定高度。第二步,给电磁铁7通电,电磁铁7吸引连接凸台61使得转轴6向上运动,转轴6通过力臂引起滚筒3向中间滚动;当两侧滚筒3 的中心线分别越过承重平台1的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的边缘时,无需外力作用,在承重平台1的自重作用下,滚筒3将继续向中心运动,最终与承重平台1脱钩,使得承重平台1及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实现了跌落式冲击台中对被试品的锁紧和释放需求,利用滚动摩擦系数小和力分解的原理,极大地减小了原始驱动力,同时滚筒3在初始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又能在承重平台1自重作用下自行运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击试验台通常采用液压阀门来实现锁紧和释放动作,存在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高,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冲击试验台,包括实施例一中的锁紧释放装置,前述实施例一中的各种变化方式和具体实施例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的一种冲击试验台,通过前述对一种锁紧释放装置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知道本实施例中一种冲击试验台的实施方法。
开展跌落试验时,第一步试验台带动锁紧释放装置,将承重平台1及重物提升到预定高度。第二步,给电磁铁7通电,电磁铁7吸引连接凸台61使得转轴6向上运动,转轴6通过力臂引起滚筒3向中间滚动;当两侧滚筒3 的中心线分别越过承重平台1的第一挡块14、第二挡块15的边缘时,无需外力作用,在承重平台1的自重作用下,滚筒3将继续向中心运动,最终与承重平台1脱钩,使得承重平台1及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实现了跌落式冲击台中对被试品的锁紧和释放需求,利用滚动摩擦系数小和力分解的原理,极大地减小了原始驱动力,同时滚筒3在初始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又能在承重平台1自重作用下自行运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击试验台通常采用液压阀门来实现锁紧和释放动作,存在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高,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基座、力臂环、滚筒、转轴、卡扣、电磁铁、承重平台,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板、基座连接框,所述基座连接框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上,其中,所述基座连接框底部设置有基座固定框;所述力臂环套接在所述基座连接框外围,与所述基座底板的上表面接触连接;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两端,所述滚筒与所述基座底板两侧的上表面滚动连接;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中间,将所述力臂环分割为两个环状结构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基座底板与基座连接框之间,其中,所述转轴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凸台;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连接处的上表面,限制所述转轴向下运动;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基座固定框内,且,与所述连接凸台磁性连接,能够带动所述转轴向上运动,同时所述力臂环两端的所述滚筒向内滚动;所述承重平台套接在所述基座底部,且,所述承重平台的顶端两侧具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滚筒连接;其中,当所述转轴向上运动时,所述挡块能够脱离所述滚筒。利用基座、承重平台、力臂环、电磁铁之间环扣结构相互作用,保证其在重力作用下的锁紧效果,利用电磁铁对力臂之间产生的向上拉力,对滚筒的带动移动,承重平台脱离滚筒,打破承重平台与基座之间的锁紧状态,通过自身重力进行自由落体运动,实现了跌落式冲击台中对被试品的锁紧和释放需求,利用滚筒的滚动摩擦系数小和力分解的原理,极大地减小了原始驱动力,同时滚筒在初始作用偏离平衡状态后,又能在承重平台自重作用下自行运动,使用方便、成本较低、安全可靠的技术效果,省去了液压阀门进行释放锁紧的过程。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冲击试验台通常采用液压阀门来实现锁紧和释放动作,存在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高,维护复杂的技术问题。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锁紧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基座底板、基座连接框,所述基座连接框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上,其中,所述基座连接框底部设置有基座固定框,所述基座连接框包括:第一立板、顶板、第二立板;
力臂环,所述力臂环套接在所述基座连接框外围,与所述基座底板的上表面接触连接;其中,所述力臂环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
滚筒,所述滚筒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两端,所述滚筒与所述基座底板两侧的上表面滚动连接;
转轴,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力臂环的中间,将所述力臂环分割为两个环状结构且,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基座底板与基座连接框之间,其中,所述转轴的中间设置有连接凸台;
卡扣,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第一力臂、所述第二力臂连接处的上表面,限制所述转轴向下运动;
电磁铁,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所述基座固定框内,且,与所述连接凸台磁性连接,能够带动所述转轴向上运动,同时所述力臂环两端的所述滚筒向内滚动;
承重平台,所述承重平台套接在所述基座底部,且,所述承重平台的顶端两侧具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所述滚筒连接;其中,当所述转轴向上运动时,所述挡块能够脱离所述滚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底板包括凹口、凸块,所述凹口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的两侧端;
所述凸块为两对,每对所述凸块对称设置在所述凹口的两侧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平台包括:
第一平台立板,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的顶端内侧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挡块,所述第一挡块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平台立板所在平面相垂直,且,所述第一挡块设置在所述力臂环一侧的所述滚筒上;
平台底板,所述平台底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的底端连接,且,所述平台底板设置在所述基座底板的下方;
第二平台立板,所述第二平台立板的底端与所述平台底板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二平台立板的顶端内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挡块,所述第二挡块与所述第一挡块处于同一水平面,且,所述第二挡块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平台立板所在平面相垂直;所述第二挡块设置在所述力臂环另一侧的所述滚筒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力臂包括第一力臂杆、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力臂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力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端连接;
所述第二力臂包括第二力臂杆、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力臂杆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力臂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两端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力臂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力臂杆的另一端连接,构成一环形结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为两个,分别套接在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外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宽度小于所述凹口两侧所述凸块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挡块、第二挡块的长度大于所述滚筒截面的直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第二平台立板的内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顶端具有开口,且所述凹槽顶端开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平台立板、第二平台立板的顶部端面上;其中,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凸块的宽度相匹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固定框的高度大于所述电磁铁的厚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固定框为两个,对称设置在所述顶板的底面上,且,两个所述基座固定框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电磁铁的宽度。
10.一种冲击试验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试验台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装置。
CN202020769296.4U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213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9296.4U CN21262136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69296.4U CN21262136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21363U true CN212621363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25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6929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2621363U (zh) 2020-05-11 2020-05-11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2136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9896A (zh) * 2020-05-11 2020-09-11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CN114993716A (zh) * 2022-05-24 2022-09-02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动物撞击的列车碰撞测试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49896A (zh) * 2020-05-11 2020-09-11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CN111649896B (zh) * 2020-05-11 2024-05-28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CN114993716A (zh) * 2022-05-24 2022-09-02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动物撞击的列车碰撞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4993716B (zh) * 2022-05-24 2023-08-08 中南大学 一种用于测试动物撞击的列车碰撞测试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21363U (zh)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CN101633478B (zh) 绳索牵引自动水平调节吊具及方法
JP6754047B1 (ja) 建材用リフトの安全型位置固定設備
CN205838247U (zh) 一种安全防坠装置
CN102826448B (zh) 一种起升机构及门式起重机
CN116924247A (zh) 一种卷扬机构和电动葫芦两用型双梁桥式起重机
CN101024465B (zh) 电梯的试验方法及其辅助装置以及电梯装置
CN203998496U (zh) 建筑物垂直施工升降机
CN115009986A (zh) 一种钢筋笼的吊装装置
CN111649896A (zh) 一种冲击试验台及其锁紧释放装置
CN208454277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梯板的吊装装置
CN106672855B (zh) 一种柱式举升机磁悬浮同步导向和状态监测装置及方法
CN102607276B (zh) 炉门吊耳装置及起吊方法
CN210193121U (zh) 防止电梯快速坠落的安全装置
CN110407080A (zh) 一种高层建筑楼面用设备吊装机构
CN205892638U (zh) 一种液压升降平台
CN210797523U (zh) 机械缓速器及包括该缓速器的机械卸载装置
CN215160452U (zh) 一种防摇摆的起重机械
CN113526365A (zh) 一种缆索吊机起重索及牵引索塔顶自平衡系统
CN214611242U (zh) 一种输变电工程施工用带有防护结构的起重吊装装置
CN202156894U (zh) 一种绳索止退装置
CN209259432U (zh) 一种电梯紧急安全制动装置
CN105819321A (zh) 一种矿井提升机防滑夹紧装置
CN110642118A (zh) 配重式分段卸载的温度自适应施工升降机及实施方法
CN217264459U (zh) 一种滑轮组起重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