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9317U - 暖风机 - Google Patents

暖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9317U
CN212619317U CN202021590032.9U CN202021590032U CN212619317U CN 212619317 U CN212619317 U CN 212619317U CN 202021590032 U CN202021590032 U CN 202021590032U CN 212619317 U CN212619317 U CN 212619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ub
air outlet
airflow
outlet gril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5900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强
唐绍科
张毅
谢瑞良
周小兵
喻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15900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9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9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9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Air Heating By Heater Or Combustion Ga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暖风机,暖风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气流腔,气流腔包括被分隔形成的多个子气流腔;壳体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内开设有多组进风口,出风区域包括沿壳体的周向呈环形排布的多个子出风区域,每个子出风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组出风口,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每个子气流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加热件沿经过每个子气流腔的方向延伸设置;每个子气流腔至少与一组进风口连通,每个子气流腔至少与一组出风口连通,加热件位于每组相互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通过多条强制对流的气流来为整个壳体周向上的多个子出风区域处输送热风,使出风量与出风范围匹配,为壳体的整个周向提供足够的气流量,整体的制热效果较佳。

Description

暖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暖风机。
背景技术
暖风机是一种暖风供应装置,可用于各种类型车间的供暖除湿,也可用作家庭的取暖器。其工作原理是:空气在风机的动力作用下,由吸风口进入机组,流经空气加热件时被加热,并从出风口流出机组,形成暖和的空气,送到采暖空间并形成室内空气循环,从而实现对室内环境的制热。但是,传统的暖风机出风量有限,制热性能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传统暖风机制热性能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暖风机,该暖风机可以达到制热性能更好的技术效果。
一种暖风机,所述暖风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气流腔,所述气流腔包括被分隔形成的多个子气流腔;并且,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内开设有多组进风口,出风区域包括沿壳体的周向呈环形排布的多个子出风区域,每个子出风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组出风口,
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每个所述子气流腔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风机;及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沿经过每个所述子气流腔的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每个子气流腔至少与一组进风口连通,且每个子气流腔至少与一组出风口连通,所述加热件位于每组相互连通的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之间。
上述暖风机中,每个子气流腔内都设置有风机和至少部分加热件,多个风机工作时,可形成流经多个子气流腔的多条气流,进而可从多个子气流腔排出热风,整体上可以形成风量较大的热风,制热效果更佳。并且,每个子气流腔与一组或多组进风口连通,且每个子气流腔与一组或多组出风口连通,如此每个子气流腔内的风机工作时,可形成多条途径每个子气流腔的气流路径,同时每条气流路径均经过加热件,以对由进风口流向出风口的气流进行加热,最后形成排出多个子气流腔的热风。同时,多个子出风区域沿沿壳体的周向呈环形排布,每个子出风区域内开设至少一组出风口,这样从壳体的整个周向上的多个子出风区域处排风,暖风机制热的范围为壳体的整个周向,相当于从壳体周向的360度范围出风,制热范围更广,进一步提高制热性能。
另外,在壳体内部形成与多个子出风区域上对应连通的多个子气流腔,且多个子出风区域沿外壳周向排布,以利用对应子气流腔内的风机,形成多条强制对流的制热路径,通过多条强制对流的气流来为整个壳体周向上的多个子出风区域处输送热风,可以使出风量与出风范围匹配,为壳体的整个周向提供足够的气流量,整体的制热效果较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子气流腔包括风道和主腔体,每个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所述风机,所述主腔体与所述风道连通,且所述加热件位于所述主腔体内;
其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出风口与所述主腔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出风格栅、顶盖及隔板,所述出风格栅呈环形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座和所述顶盖之间,所述底座、所述出风格栅及所述顶盖围合形成所述气流腔,所述隔板设于所述气流腔内分隔形成所述多个子气流腔,所述出风格栅上开设有沿自身周向排布并分别与所述多个子气流腔连通的所述多组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内部形成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所述风道,所述出风格栅、所述顶盖及所述隔板之间围合形成多个所述主腔体;
所述加热件围绕所述出风格栅的内周向设置,并经过每个所述主腔体;所述底座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与所述主腔体的过风口,所述过风口位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加热件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具有相对所述顶盖的底壁及与所述底壁相交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与多个所述风道连通的多组进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弧形延伸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过风口之间,且多个所述风道相对所述底座的中心相互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朝向所述主腔体的一面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加热件的一端卡持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加热件的另一端伸入所述主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格栅被构造为多边形环,所述加热件包括多个子加热件,所述多个子加热件分别与所述多边形环的每个侧面对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格栅包括第一出风格栅、第二出风格栅、第三出风格栅及第四出风格栅,所述第一出风格栅、所述第二出风格栅、所述第三出风格栅及所述第四出风格栅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四边形环;
所述加热件包括四个所述子加热件,四个所述子加热件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风格栅、所述第二出风格栅、所述第三出风格栅及所述第四出风格栅设于所述气流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格栅呈圆环,所述加热件被构造为套设于所述出风格栅内的圆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多个风机中的任意一者可选择地开启或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暖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暖风机一个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所示暖风机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暖风机中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暖风机中底座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100、暖风机;10、壳体;11、气流腔;112、子气流腔;113、进风口;114、风道;115、出风口;116、主腔体;12、底座;121、安装槽;123、卡槽;13、过风口;14、出风格栅;141、第一出风格栅;143、第二出风格栅;145、第三出风格栅;147、第四出风格栅;16、顶盖;161、配合槽;18、隔板;30、风机组件;32、风机;50、加热件;52、子加热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暖风机100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暖风机100的剖视图。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暖风机100,包括壳体10、风机组件30及加热件50,风机组件30及加热件50均设于壳体10内,风机组件30带动气流流经壳体10内部,加热件50位于气流的流动路径上,可以加热气流,最后形成吹出的壳体10的热风,用来对室内空间进行制热。
壳体10内形成有气流腔11,气流腔11包括被分隔形成的多个子气流腔112,风机组件30包括多个风机32,每个子气流腔112内至少设置有一个风机32,加热件50沿经过每个子气流腔112的方向延伸设置。相当于,每个子气流腔112内都设置有风机32和至少部分加热件50,多个风机32工作时,可形成流经多个子气流腔112的多条气流,进而可从多个子气流腔112排出热风,整体上可以形成风量较大的热风,制热效果更佳。
并且,壳体10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进风区域开设有多组进风口113,每个子气流腔112至少与一组进风口113连通;出风区域包括沿壳体10的周向呈环形排布的多个子出风区域,每个子出风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组出风口115,每个子气流腔112至少与一组出风口115连通,加热件50位于每组相互连通的进风口113和出风口115之间。相当于,每个子气流腔11与一组或多组进风口113连通,且每个子气流腔113与一组或多组出风口115连通,如此每个子气流腔113内的风机32工作时,可形成多条途径每个子气流腔113的气流路径,同时每条气流路径均经过加热件50,加热件50对由进风口113流向出风口115的气流进行加热,最后形成排出多个子气流腔112的热风。同时,多个子出风区域沿沿壳体10的周向呈环形排布,每个子出风区域内开设至少一组出风口115,这样从壳体10的整个周向上的多个子出风区域处排风,暖风机100制热的范围为壳体10的整个周向,相当于从壳体10周向的360度范围出风,制热范围更广,进一步提高制热性能。
另外,在壳体10内部形成与多个子出风区域上对应连通的多个子气流腔112,且多个子出风区域沿外壳周向排布,以利用对应子气流腔112内的风机32,形成多条强制对流的制热路径,通过多条强制对流的气流来为整个壳体周向上的多个子出风区域处输送热风,可以使出风量与出风范围匹配,为壳体10的整个周向提供足够的气流量,整体的制热效果较佳。
可以理解地,一组进风口113为聚集在一起的多个进风口113,每组进风口113包括多个进风口113;一组出风口115为聚集在一起的多个出风口115,每组出风口115包括多个出风口115。
进一步地,每个子气流腔112包括风道114和主腔体116,每个风道114内设置有风机32,主腔体116与风道114连通,且加热件50位于主腔体116内;其中,进风口113与风道114连通,出风口115与主腔体116连通。这样,将风机32和加热件50设置于两个空间内,风机32在风道114内工作时,将外部空气从进风口113吸入风道114内,然后再将气流输送到主腔体116中与加热件50接触吸热,进而形成从出风口115排出的热风。这样,将风机32和加热件50分开设置,在安装及设计过程中两者不会相互影响,可以通过风道114的引导将气流全部引入主腔体116中加热,提高暖风机100整体的制热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底座12、出风格栅14、顶盖16及隔板18,出风格栅14呈环形设置并连接于底座12和顶盖16之间,底座12、出风格栅14及顶盖16围合形成气流腔11,隔板18设于气流腔11内分隔形成多个子气流腔112,出风格栅14上开设有沿自身周向排布并分别与多个子气流腔112连通的多组出风口115。这样,通过底座12、出风格栅14及隔板18围合形成多个子气流腔112,多个子气流腔112被隔板18隔开,防止多个子气流腔112内的风机32同时工作时引起气流紊乱,保证热量可以稳定地吹出。而且,出风格栅14呈环形,并沿自身周向开设分别与多个子气流腔112连通的多组出风口115,出风格栅14被构造为可以从自身周向的各个反向出风,可以提高出风范围。可以理解地,出风格栅14可以设置为圆环性,或者多边形环等结构,对于环形结构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底座12内部形成有多个相互独立的风道114,出风格栅14、顶盖16及隔板18围合形成多个主腔体116;加热件50围绕出风格栅14的内周向设置,并经过每个主腔体116,底座12上开设有连通风道114与主腔体116的过风口13。相当于,在底座12内部形成风道114,在出风格栅14内部形成主腔体116,风道114和主腔体116之间通过过风口13连通,如此形成一个完整的子气流腔112,用来引导气流流动。并且,多个风道114与多个主腔体116分别通过过风口13相互连通,以形成多个子气流腔112。同时,过风口13位于隔板18与加热件50之间,使风道114内经过过风口13进入主腔体116的气流,先经过加热件50后,再从过风口13排出。
可选地,过风口13靠近隔板18且远离加热件50设置,气流从风道114流出后具有较长的流动路径才会留到出风口115,使主腔体116内的气流量较为充足。
具体地,底座12朝向主腔体116的一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21,加热件50的一端卡持于安装槽121内,加热件50的另一端伸入主腔体116,如此通过底座12上的安装槽121卡持固定加热件50,方便装配及更换加热件50。
进一步地,底座12上还设置有卡槽123,顶盖16上设置有配合槽161,隔板18相对的两端分别装配在卡槽123和配合槽161内,以是隔板18固定装配在底座12和顶盖16之间,并将气流腔11分隔为多个子气流腔112。可选地,顶盖16包括上盖和设于上盖内表面上的上横梁,上横梁上开设有与气流腔11连通的配合槽161,以通过配合槽161来限位固定隔板18。
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2具有相对顶盖16的底壁及与底壁相交连接的侧壁,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与多个风道114连通的多组进风口113,如此从底座12的侧面进风,进风更加流畅。可选地,风道114弧形延伸于进风口113和过风口13之间,且多个风道114相对底座12的中心相互对此设置,如此将多个风道114均匀地分布在底座12上,以均匀地输送气流,并且风道114呈弧形弯曲,使气流在风道114内平缓地从底座12侧面的进风口113转向底座12顶面的过风口13流出。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4被构造为多边形环,加热件50包括多个子加热件52,多个子加热件52分别与多变形环的每个侧面对应设置,出风格栅14的每个侧面都有相应的子加热件52来加热相应位置的气流,可以对出风格栅14各个方位的气流进行加热。并且,出风格栅14本身呈多边形环,可以从周向全方位排风。
进一步地,出风格栅14包括第一出风格栅141、第二出风格栅143、第三出风格栅145及第四出风格栅147,第一出风格栅141、第二出风格栅143、第三出风格栅145及第四出风格栅147以此收尾连接形成四边形环;加热件50包括四个子加热件52,四个子加热件52分别对应第一出风格栅141、第二出风格栅143、第三出风格栅145及第四出风格栅147设于气流腔11内,通过四个子加热件52对流向出风格栅14的每个侧面的气流进行加热。
更进一步地,子气流腔112及风机32均包括两个,隔板18设于第一出风格栅141和第三出风格栅145之间,或者隔板18设于第二出风格栅143和第四出风格栅147之间,通过两个风机32形成两个方向的强制对流,配合四个侧面子加热件52的辐射,出风量和出风面积都得到改善,提高暖风机100整体的制热效果。
可以理解地,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4呈圆环,加热件50被构造为套设于出风格栅14内的圆环。相当于,出风格栅14和加热件50均呈圆环形,且加热件50套设于出风格栅14内,以从出风格栅14周向的各个方向出暖风,增大出风范围。还可以理解地,一些实施例中,出风格栅14呈圆环,加热件50被构造为套设于出风格栅14内的多边形环,同样可以通过多边形环对流向出风格栅14各个方向的气流进行加热,对于出风格栅14及加热件50的具体形状,在此不做限定。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多个风机32中的任意一者可选择地开启或关闭,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多个风机32中的至少部分或全部开启,可以根据需求调节出风方向。另外,每个风机32可以设置多个风挡,可以通过调节风机32的风挡,来改变出风量的大小,控制送风距离,选择方式较多,是用户取暖体验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暖风机100,包括壳体10、多个风机32及多个子加热件52,壳体10内部形成多个子气流腔112,多个子气流腔112内分别设置多个风机32,且多个子气流腔112内还设置有多个子加热件52,壳体10上开设有均与子气流腔112连通的进风口113和出风口115,且与多个子气流腔112分别连通的多组出风口115呈环形布设。这样,每个子气流腔112内的风机32工作时,便可形成多个方位的气流,可以为多个方向上的出风口115提供足够的气流量,提高出暖风的效果。另外,在外壳内部形成与多组出风口115对应连通的多个子气流腔112,且多个子气流腔112沿外壳周向排布,以利用对应子气流腔112内的风机32,形成多条强制对流的制热路径,通过多条强制对流的气流来为整个周向上的多组出风口115输送热风,可以使出风量与出风范围匹配,为外壳的整个周向提供足够的气流量,整体的制热效果较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机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气流腔(11),所述气流腔(11)包括彼此分隔形成的多个子气流腔(112);所述壳体(10)具有进风区域和出风区域,所述进风区域内开设有多组进风口(113),所述出风区域包括沿所述壳体(10)的周向呈环形排布的多个子出风区域,每个所述子出风区域内开设有至少一组出风口(115);
风机组件(30),包括多个风机(32),每个所述子气流腔(112)内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风机(32);及
加热件(50),所述加热件(50)沿经过每个所述子气流腔(112)的方向延伸设置;
其中,每个所述子气流腔(112)至少与一组所述进风口(113)连通,且每个所述子气流腔(112)至少与一组所述出风口(115)连通,所述加热件(50)位于每组相互连通的所述进风口(113)和所述出风口(115)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子气流腔(112)包括风道(114)和主腔体(116),每个所述风道(114)内设置有所述风机(32),所述主腔体(116)与所述风道(114)连通,且所述加热件(50)位于所述主腔体(116)内;
其中,所述进风口(113)与所述风道(114)连通,所述出风口(115)与所述主腔体(116)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包括底座(12)、出风格栅(14)、顶盖(16)及隔板(18),所述出风格栅(14)呈环形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座(12)和所述顶盖(16)之间,所述底座(12)、所述出风格栅(14)及所述顶盖(16)围合形成所述气流腔(11),所述隔板(18)设于所述气流腔(11)内分隔形成所述多个子气流腔(112),所述出风格栅(14)上开设有沿自身周向排布并分别与所述多个子气流腔(112)连通的多组出风口(1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内部形成有多个相互独立的所述风道(114),所述出风格栅(14)、所述顶盖(16)及所述隔板(18)之间围合形成多个所述主腔体(116);
所述加热件(50)围绕所述出风格栅(14)的内周向设置,并经过每个所述主腔体(116);所述底座(12)上开设有连通所述风道(114)与所述主腔体(116)的过风口(13),所述过风口(13)位于所述隔板(18)与所述加热件(5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具有相对所述顶盖(16)的底壁及与所述底壁相交连接的侧壁,所述侧壁上开设有分别与多个所述风道(114)连通的多组进风口(1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114)弧形延伸于所述进风口(113)与所述过风口(13)之间,且多个所述风道(114)相对所述底座(12)的中心相互对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2)朝向所述主腔体(116)的一面上开设有安装槽(121),所述加热件(50)的一端卡持于所述安装槽(121)内,所述加热件(50)的另一端伸入所述主腔体(116)。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格栅(14)被构造为多边形环,所述加热件(50)包括多个子加热件(52),所述多个子加热件(52)分别与所述多边形环的每个侧面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格栅(14)包括第一出风格栅(141)、第二出风格栅(143)、第三出风格栅(145)及第四出风格栅(147),所述第一出风格栅(141)、所述第二出风格栅(143)、所述第三出风格栅(145)及所述第四出风格栅(147)依次首尾连接形成四边形环;
所述加热件(50)包括四个所述子加热件(52),四个所述子加热件(52)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出风格栅(141)、所述第二出风格栅(143)、所述第三出风格栅(145)及所述第四出风格栅(147)设于所述气流腔(11)内。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格栅(14)呈圆环,所述加热件(50)被构造为套设于所述出风格栅(14)内的圆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意所述的暖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风机(32)中的任意一者可选择地开启或关闭。
CN202021590032.9U 2020-08-04 2020-08-04 暖风机 Active CN212619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0032.9U CN2126193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暖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590032.9U CN2126193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暖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9317U true CN212619317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307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590032.9U Active CN212619317U (zh) 2020-08-04 2020-08-04 暖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9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10059686A1 (en) Ventilator
CN21669375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1811141A (zh) 暖风机
CN212619317U (zh) 暖风机
CN105546815B (zh) 暖风机
CN210399157U (zh) 柜式空调器室内机
CN105317743A (zh) 离心风机和空调器
CN209950591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吹风
CN111829050A (zh) 暖风机
CN211146594U (zh) 微波烹饪设备
CN2099445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82273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399238U (zh)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以及空调器
CN109386869B (zh) 多风道供风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取暖器
CN111990280A (zh) 一种烘干机的循环风结构及烘干机
CN220103242U (zh) 具有分层风道的环形出风取暖器
CN215820644U (zh) 烹饪电器及其热风组件
CN212362164U (zh) 暖风机
CN220756105U (zh) 宠物烘干机
CN215765755U (zh) 吹风电器
CN219742502U (zh) 一种空气炸锅的风道结构
CN220308607U (zh) 一种吹风机及其冷却机构
CN219813411U (zh) 一种具有回路散热风道的电吹风
CN220852442U (zh) 热雾加湿装置和电器
CN212362305U (zh) 冷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