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91227U - 一种野营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营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91227U
CN212591227U CN202021104266.8U CN202021104266U CN212591227U CN 212591227 U CN212591227 U CN 212591227U CN 202021104266 U CN202021104266 U CN 202021104266U CN 212591227 U CN212591227 U CN 2125912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rod
sleeve
bed
suppo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1042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宝庆
陈国涛
王尹助
陈军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engfeng Top Leisu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engfeng Top Leisu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engfeng Top Leisu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engfeng Top Leis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1042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912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912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912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野营床,包括床面和若干根床腿,每根床腿包括用以形成八字形结构的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及连接于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之间的第三承载杆;当第三承载杆沿第二承载杆滑动至解锁位置时,第三承载杆对角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减至最小,使床面松弛,方便用户在床面处于松弛状态时安装床腿,操作较省力,拆装较方便;当第三承载杆沿第二承载杆滑动至锁定位置时,第三承载杆水平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增至最大,使床面绷紧,方便床腿撑开床面并使床面得到稳定支撑。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野营床同时具备较好的拆装便捷性和支撑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野营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户外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野营床。
背景技术
随着自驾游热度的上升,野营床等户外用具越来越受到青睐。
现有野营床的床身和床腿采用的组合式安装,方便拆装。现有野营床的若干床腿沿床身的长度方向均匀错开分布,以便为床身提供刚性支撑。每个床腿的结构相同,均呈倒梯形。每个床腿具体包括两根呈喇叭状分布的短床腿和连接于两根短床腿之间的长床腿。长床腿通常为直杆或向床身方向弯折的弯杆,两根短床腿与长床腿之间均采用一体式连接。考虑到舒适性,当床身承受载荷时,为防止床腿发生严重变形,床腿需保持稳定的支撑力,使得两根短床腿之间的横向距离几乎保持不变,这就需要用户施加较大的作用力掰动两根短床腿才能在床身上拆装床腿,操作较费力,拆装不方便。
因此,如何优化现有野营床的结构使其同时具备较好的拆装便捷性和支撑稳定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营床,床腿由原有的一体式连接改为分体式连接,用户能够在床面处于松弛状态时安装床腿,并能够在床面承载时通过滑动第三承载杆撑开床腿以实现稳定支撑,无需费力掰动床腿,操作较省力,故支撑较稳定且拆装较方便。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营床,包括床面和若干根床腿,任意床腿包括:
用以形成八字形结构的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
连接于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之间的第三承载杆;
当第三承载杆沿第二承载杆滑动至解锁位置时,第三承载杆对角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减至最小以以使床面松弛;
当第三承载杆沿第二承载杆滑动至锁定位置时,第三承载杆水平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增至最大以以使床面绷紧。
优选的,第三承载杆包括至少两根用于依靠中心所穿设的第一弹性件同轴对接以实现支撑的套接杆,任意相邻两根套接杆通过克服第一弹性件的弹性力脱离接触以实现折叠。
优选的,第三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之间设有用于在锁定位置锁定二者的锁定组件。
优选的,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对应相抵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承载杆设有与第一承载杆相套接的第一支撑套,第二承载杆设有与第二承载杆相套接的第二支撑套。
优选的,第一支撑套与第一支撑杆之间及第二支撑套与第二支撑杆之间均设有相互咬合的咬合齿和咬合槽。
优选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杆包括:
若干根利用柔性绳首尾依次相连的内衬套;
若干根套于内衬套外周的外套管;
第一端与位于首端的外套管相固连且第二端与位于首端的内衬套相固连的第二弹性件;
当第二弹性件处于拉紧状态时,每根内衬套位于相邻两根外套管之间使全部外套管沿轴向依次对接以实现支撑;
当拉动第二弹性件至解锁状态时,每根内衬套沿轴向移动至与之相邻外套管内使全部外套管随柔性绳弯折以实现折叠。
优选的,任意外套管内固设有止挡件,当第二弹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设有止挡件的外套管内的内衬套与止挡件相抵以阻止内衬套在拉力作用下继续沿轴向移动。
优选的,单根内衬套的长度与其一端所连柔性绳的长度之和等于单根外套管的长度。
优选的,第一支撑套与第二支撑套均与任意相邻两根外套管的对接处相套接。
优选的,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分别设于床面的两相对侧。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野营床,包括若干根床腿,每根床腿由原有的一体式连接改为分体式连接,每根床腿包括第一承载杆、第二承载杆和第三承载杆,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呈八字状分布,形成八字形结构;第三承载杆连接于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之间。
当第三承载杆沿第二承载杆滑动至解锁位置时,第三承载杆对角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减至最小,也即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之间的大端开口宽度减小至最小,此时床腿解除锁定,床面松弛,方便用户在床面处于松弛状态时安装床腿,避免在床面张紧时安装床腿,操作较省力,拆装较方便。
当第三承载杆沿第二承载杆滑动至锁定位置时,第三承载杆水平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和第二承载杆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增至最大,也即第一承载杆与第二承载杆之间的大端开口宽度增至最大,方便床腿撑开床面,使床面绷紧,此时床腿实现锁定,使床面得到稳定支撑。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野营床同时具备较好的拆装便捷性和支撑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野营床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野营床的背面结构图;
图3为图1中床腿、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组装结构图;
图4为图1中床腿与第一支撑杆的配合结构图;
图5为图1中床腿的轴侧图;
图6为图1中床腿在解锁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床腿拆开后的状态图;
图9为图1中床腿在锁定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0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中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图;
图12为图1中锁定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剖面图;
图13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在第二弹性件处于拉紧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14为图13中C的局部放大图;
图15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在第二弹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图;
图16为图15中D的局部放大图;
图17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的折叠状态图;
图18为图17中E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如下:
床腿1、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和床面3;
第一承载杆11、第二承载杆12、第三承载杆13、固定连接套14、滑动连接套15、锁定组件16和弹性脚套17;
套接杆131和第一弹性件132;
第一支撑套111;
第二支撑套121;
调节按钮161、抵接销柱162和锁定弹簧163;
内衬套211、外套管212、柔性绳213、第二弹性件214、止挡件215和拉环216;
喇叭状翻边212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野营床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野营床的背面结构图;图3为图1中床腿、第一支撑杆及第二支撑杆之间的组装结构图;图4为图1中床腿与第一支撑杆的配合结构图;图5为图1中床腿的轴侧图;图6为图1中床腿在解锁位置时的状态图;图7为图6中A的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6中床腿拆开后的状态图;图9为图1中床腿在锁定位置时的状态图;图10为图9中B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图1中锁定组件处于锁定状态的剖面图;图12为图1中锁定组件处于解锁状态的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野营床,其关键改进点在于将原有的一体式床腿1改为分体式床腿1,使床腿1兼具良好的拆装便捷性和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包括床面3和若干根床腿1,床腿1的设置数量具体依据床面3的长度设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任意一根床腿1包括第一承载杆11、第二承载杆12和第三承载杆13。
第一承载杆11和第二承载杆12呈八字状分布,形成八字形结构。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承载杆11和第二承载杆12均为圆柱杆,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方便实现刚性支撑。
第三承载杆13的第一端与第一承载杆11固定连接。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承载杆13的第一端与第一承载杆11之间设有固定连接套14,固定连接套14与第三承载杆13的第一端之间及固定连接套14与第一承载杆11之间均可通过过盈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套14优选由硬质塑料制成。
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杆12滑动连接。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杆12之间设有滑动连接套15,滑动连接套15与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可通过过盈的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滑动连接套15可滑动地套设于第二承载杆12上。滑动连接套15的材质与固定连接套14的材质相同,在此不做限定。
当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沿第二承载杆12滑动至解锁位置时,也即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沿第二承载杆12向靠近床面3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三承载杆13对角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11和第二承载杆12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减至最小,也即第一承载杆11与第二承载杆12之间的大端开口宽度减小至最小,此时床腿1解除锁定,床面3松弛,方便用户在床面3处于松弛状态时安装床腿1,避免在床面3张紧时安装床腿1,操作较省力,拆装较方便。
当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沿第二承载杆12滑动至锁定位置时,也即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沿第二承载杆12向远离床面3的方向滑动至极限位置时,第三承载杆13水平地连接于第一承载杆11和第二承载杆12之间,使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增至最大,也即第一承载杆11与第二承载杆12之间的大端开口宽度增至最大,方便床腿1撑开床面3,床面3绷紧,使床面3在绷紧状态承受载荷,此时床腿1实现锁定,使床面3得到稳定支撑。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野营床同时具备较好的拆装便捷性和支撑稳定性。
考虑方便携带,第三承载杆13设置为可折叠式结构,第三承载杆13包括至少两根套接杆131,首尾两端套接杆131之间设有沿其他套接杆131的中心穿过的第一弹性件132,使全部套接杆131依靠第一弹性件132的弹性力同轴对接,实现支撑。拉动套接杆131,任意相邻两根套接杆131在拉力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132的弹力移动直至脱离接触,由此实现折叠,相较于现有的一体式床腿1而言,第三承载杆13的可折叠式设计使床腿1自身实现折叠,减小床腿1的占用空间,更方便用户携带。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承载杆13优选包括两根分别与第一承载杆11和第二承载杆12相连的套接杆131,两根套接杆131的接触面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对接轴和对接槽,防止两根套接杆131在对接后因过大的径向冲击的脱离接触,有利于提升支撑稳定性。可选地,两根套接杆131的外径相等,对接轴的外径小于所在套接杆131的外径。两根套接杆131的通过第一弹性件132弹性相连,第一弹性件132可以是牛筋绳,但不限于此。
为提升支撑稳定性,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杆12之间锁定组件16,以便在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沿第二承载杆12滑动至锁定位置时锁定二者,防止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因过大冲击在床腿1处于锁定状态时动作,床腿1的稳定性更好。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锁定组件16包括调节按钮161、抵接销柱162和锁定弹簧163,调节按钮161可滑动地安装于滑动连接套15内,调节按钮161具有能够与滑动连接套15的安装孔相抵的抵接凸缘,防止调节按钮161从滑动连接套15脱出。抵接销柱162可滑动地设于第二承载杆12靠近其支撑脚一端,锁定弹簧163设于第二承载杆12内,锁定弹簧163沿第二承载杆12的径向伸缩。
当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沿第二承载杆12滑动至锁定位置时,抵接销柱162在锁定弹簧163的支撑下钻入滑动连接套15的安装孔内,此时抵接销柱162与调节按钮161相抵,调节按钮161的抵接凸缘与滑动连接套15相抵,使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杆12之间接触锁定。当需解除锁定时,仅需按压调节按钮161,调节按钮161克服锁定弹簧163的弹性力将与之相抵的抵接销柱162压入第二承载杆12内,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与第二承载杆12锁定解除,为第三承载杆13的第二端沿第二承载杆12滑动提供条件。
考虑到舒适性,第一承载杆11与第二承载杆12均设有弹性脚套17,弹性脚套17与地面弹性相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冲床腿1受到的冲击振动,舒适性自然有所提升。弹性脚套17优选为橡胶套,分别套于第一承载杆11的支撑脚及第二承载杆12的支撑脚上。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与第一承载杆11和第二承载杆12对应相抵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第一承载杆11设有与第一承载杆11相套接的第一支撑套111,第二承载杆12设有与第二承载杆12相套接的第二支撑套121。第一支撑套111与第二支撑套121的设置能够增大第一承载杆11与第二承载杆12的支撑面积,进一步保证床腿1实现稳定支撑。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均呈圆柱状,相应地第一支撑套111与第二支撑套121均为半圆弧套,当然不限于此,具体可以依据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的结构进行调整。
第一支撑套111与第一支撑杆21之间及第二支撑套121与第二支撑杆22之间均设有相互咬合的咬合齿和咬合槽,使第一承载杆11通过第一支撑套111稳定支撑第一支撑杆21,并使第二承载杆12通过第二支撑套121稳定支撑第二支撑杆22,进而进一步提升床腿1支撑稳定性。咬合齿与咬合槽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互换二者的设置位置,并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考虑到通用性,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均实现折叠。
请参考图13至图18,图13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在第二弹性件处于拉紧状态时的结构图;图14为图13中C的局部放大图;图15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在第二弹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的结构图;图16为图15中D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图1中第一支撑杆的折叠状态图;图18为图17中E的局部放大图。
第一支撑杆21包括若干根内衬套211、若干根外套管212和第二弹性件214。
若干根内衬套211利用柔性绳213首尾依次相连,也即任意相邻两根内衬套211通过柔性绳213实现固定连接。此处的柔性绳213能够沿内衬套211的径向弯折。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全部内衬套211的长度相等,柔性绳213可以为钢丝绳,但不限于此。
若干根外套管212独立套于内衬套211外周,也即任意相邻两根外套管212无连接。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内衬套211与外套管212同轴设置。
位于首端的外套管212和位于首端的内衬套211分别与第二弹性件214的两端相固连,使第二弹性件214依靠伸缩带动内衬套211沿轴向相对于外套管212移动。需说明的是,以附图10的当前视图为准,此处的位于首端的外套管212具体指位于最左端的外套管212,此处位于首端的内衬套211具体指位于最左端的内衬套211。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位于首端的外套管212的最左端固设有堵塞,堵塞可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固定在外套管212内,第二弹性件214远离内衬套211的一端固定于堵塞上。当然,第二弹性件214的固定方式不限于此。第二弹性件214可以是牛筋绳或拉簧,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当第二弹性件214处于拉紧状态时,每根内衬套211位于相邻两根外套管212之间,每根内衬套211能够阻止其外周两相邻外套管212沿径向弯折,使全部外套管212沿轴向依次对接,从而使对接后的外套管212实现支撑;相邻两根外套管212依靠内衬套211实现刚性支撑,能够有效防止相邻两根外套管212因过大的径向力而脱离接触,使外套管212的支撑更稳定可靠。此处的拉紧状态是指在每根内衬套211位于相邻两根外套管212之间时第二弹性件214所处的状态。
拉动内衬套211,内衬套211拉动第二弹性件214,第二弹性件214被拉长,内衬套211在拉力作用下克服第二弹性件214的弹性力沿轴向相对于外套管212移动,当第二弹性件214处于解锁状态时,每根内衬套211沿轴向移动至与之相邻的外套管212内,消除相邻两根外套管212之间的径向支撑,使全部外套管212能够随柔性绳213弯折,由此实现折叠。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沿箭头向右拉动内衬套211,内衬套211可右移至与之相邻的外套管212内。此处的解锁状态具体是指在每根内衬套211位于每根外套管212内时第二弹性件214所处的状态。
用户使用时,仅需按需抽拉内衬套211即可实现拆装,无需逐段拆装,也无需脱离床面3拆装,操作较方便。
为提升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的支撑稳定性,第一支撑套111与第一支撑杆21的任意相邻两根外套管212的对接处相套接,第二支撑套121与第二支撑杆22的任意相邻两根外套管212的对接处相套接,从而有效防止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因承受过重载荷而折叠,支撑较稳定。
为实现快速拆装,任一外套管212内固设有止挡件215,当第二弹性件214处于解锁状态时,设有止挡件215的外套管212内的内衬套211与止挡件215沿轴向相抵,此时根内衬套211完全位于单根外套管212内,相邻两根外套管212之间的径向支撑力消失,止挡件215阻止内衬套211在拉力作用下继续沿轴向移动,保证用户快速判断第二弹性件214进入解锁状态,方便在解锁状态快速折叠外套管212。在该具体实施例中,止挡件215具体为穿过任一外套管212管壁的紧固螺钉,止挡件215可以是两个,两个止挡件215分别穿过两根外套管212。当然,止挡件215也可以是多个,多个止挡件215可一一对应地固定多个外套管212上。当然,止挡件215的结构不限于此。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外套管212的数量比内衬套211的数量多一根,保证全部外套管212能够在内衬套211的作用下沿轴向对接。
单根内衬套211的长度与其一端所连柔性绳213的长度之和等于单根外套管212的长度,保证每根内衬套211均可完全移动至外套管212内,避免任一内衬套211在解锁状态下移动至任一外套管212外,为可靠折叠外套管212奠定基础。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处于中间位置的全部外套管212长度可大于位于首尾两端的外套管212的长度,仍不影响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为使内衬套211在外套管212内顺利滑动,内衬套21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外套管212中心孔的横截面面积。可选地,全部内衬套211与全部外套管212均呈圆柱状,且二者均为刚性管,内衬套211的外径可略小于外套管212中心孔的内径,当然,内衬套211与外套管212也可以是方形管,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方便拉动内衬套211,位于末端的内衬套211设有拉环216,拉环216与位于末端的内衬套211通过柔性绳213相连。以附图10的当前视图为准,位于末端的内衬套211也即位于最右端的内衬套211。
每根外套管212的两端分别设有沿其径向外翻折的喇叭状翻边2121,喇叭状翻边2121的大径端外径大于内衬套211的外径,喇叭状翻边2121能够保证内衬套211顺利进入外套管212内。
此外,第一支撑杆21与第二支撑杆22设于床面3的两相对侧,床面3的两侧设有安装套,安装套处设有供第一支撑套111或第二支撑套121插入的避让孔。床面3优选弹性较小的尼龙垫,但不限于此。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野营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床面(3)和若干根床腿(1),任意所述床腿(1)包括:
用以形成八字形结构的第一承载杆(11)和第二承载杆(12);
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杆(11)与所述第二承载杆(12)之间的第三承载杆(13);
当所述第三承载杆(13)沿所述第二承载杆(12)滑动至解锁位置时,所述第三承载杆(13)对角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杆(11)和所述第二承载杆(12)之间使所述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减至最小以使所述床面(3)松弛;
当所述第三承载杆(13)沿所述第二承载杆(12)滑动至锁定位置时,所述第三承载杆(13)水平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承载杆(11)和所述第二承载杆(12)之间使所述八字形结构的大端开口增至最大以使所述床面(3)绷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杆(13)包括至少两根用于依靠中心所穿设的第一弹性件(132)同轴对接以实现支撑的套接杆(131),任意相邻两根所述套接杆(131)通过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132)的弹性力脱离接触以实现折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载杆与所述第二承载杆(12)之间设有用于在所述锁定位置锁定二者的锁定组件(16)。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承载杆(11)和所述第二承载杆(12)对应相抵的第一支撑杆(21)和第二支撑杆(22),所述第一承载杆(11)设有与所述第一承载杆(11)相套接的第一支撑套(111),所述第二承载杆(12)设有与所述第二承载杆(12)相套接的第二支撑套(1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套(111)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之间及所述第二支撑套(1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之间均设有相互咬合的咬合齿和咬合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支撑杆(21)包括:
若干根利用柔性绳(213)首尾依次相连的内衬套(211);
若干根套于所述内衬套(211)外周的外套管(212);
第一端与位于首端的所述外套管(212)相固连且第二端与位于首端的所述内衬套(211)相固连的第二弹性件(214);
当所述第二弹性件(214)处于拉紧状态时,每根所述内衬套(211)位于相邻两根所述外套管(212)之间使全部所述外套管(212)沿轴向依次对接以实现支撑;
当拉动所述第二弹性件(214)至解锁状态时,每根所述内衬套(211)沿轴向移动至与之相邻所述外套管(212)内使全部所述外套管(212)随所述柔性绳(213)弯折以实现折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任一所述外套管(212)内固设有止挡件(215),当所述第二弹性件(214)处于所述解锁状态时,设有所述止挡件(215)的所述外套管(212)内的所述内衬套(211)与所述止挡件(215)相抵以阻止所述内衬套(211)在拉力作用下继续沿轴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单根所述内衬套(211)的长度与其一端所连所述柔性绳(213)的长度之和等于单根所述外套管(212)的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套(111)与所述第二支撑套(121)均与任意相邻两根所述外套管(212)的对接处相套接。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野营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2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22)分别设于所述床面(3)的两相对侧。
CN202021104266.8U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野营床 Active CN2125912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4266.8U CN212591227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野营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104266.8U CN212591227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野营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91227U true CN212591227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76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104266.8U Active CN212591227U (zh) 2020-06-15 2020-06-15 一种野营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912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4237B2 (en) Collapsible support frame
KR100379004B1 (ko) 절첩 텐트프레임
US8893737B2 (en) Tent skeleton and tent
US20090173369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Joining Poles For Supporting A Structure
CN212591227U (zh) 一种野营床
JP2014524817A (ja) サンシェード開傘省力機構
US11330893B2 (en) Adjustable footprint suspension seat frame system
US20230078280A1 (en) Elastic bed
KR101025032B1 (ko) 스프링클러용 지지대
US20110023687A1 (en) Adjustable folding leg for bass drum
US9169664B2 (en) Assembly tent
CN211874087U (zh) 用于帐篷配件的锁销以及伸缩机构以及连杆机构
CN213655393U (zh) 一种卡扣组件
CN210978847U (zh) 一种波纹管连接拉紧装置
CN204708368U (zh) 套管式椅子搁脚及椅子
JP4399291B2 (ja) 長さ調整可能な伸縮杆
CN213505409U (zh) 一种电缆盘支撑装置
KR101016012B1 (ko) 의자 일체형 테이블의 결합구조
CN201584153U (zh) 一种琴架
CN201944052U (zh) 拉力伸缩杆
JP3132694U (ja) ボール収納枠
CN218877496U (zh) 一种滑板车扶手结构
CN220587661U (zh) 一种拐杖凳的三角支撑结构
CN217465522U (zh) 一种伪装伞
JP3240142U (ja) クイックコネクタ及びクイックコネクタを用いた脚ポールのロック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