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86559U -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86559U
CN212586559U CN202020964618.0U CN202020964618U CN212586559U CN 212586559 U CN212586559 U CN 212586559U CN 202020964618 U CN202020964618 U CN 202020964618U CN 212586559 U CN212586559 U CN 212586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ps
shell
clamping
baffle
us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646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荣磊
沈佳伟
陈实
王洪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AIDA Space Planning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Juhe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Juhe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Juhe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646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86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86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86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Fixing By Use Of Radio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包括GPS本体,还包括可绑扎在使用者手腕部位的手环以及设置在手环上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且一端设有开口,所述GPS本体位于壳体内部且可从壳体的开口滑出;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手环上的底板、两个分别固设在底板两侧的侧板、固设在底板靠近使用者手部一侧的挡板以及固设在两个侧板远离底板一侧的顶板,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使GPS本体无法自动脱出壳体内的装夹机构;所述挡板靠近GPS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可在壳体内滑动的弹板,所述弹板与挡板之间设置有使弹板向远离挡板一侧滑动的第一弹性元件。使用者将GPS本体放入壳体中,长时间使用GPS本体无需手持,手部不易产生疲劳感,且不用担心误碰到GPS上的按钮。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式GPS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背景技术
随着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使用基于GPS技术的各种设备。在各种GPS定位设备中,手持式GPS以其体积小巧、携带方便、独立使用的特点,在土地规划领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目前,公开号为CN201920381484.7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手持式GPS定位装置,包括GPS外壳、GPS面板、显示屏、扬声器和操作按键,所述GPS外壳表面设置有GPS面板,所述GPS面板上方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方设置有扬声器,所述显示屏下方设置有操作按键,所述GPS外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防滑垫,所述GPS外壳上方设置有一号防摔胶。
上述中GPS定位装置结构简单,使用者可以手持GPS定位装置进行测量。但是长时间手持GPS定位装置手部会产生疲劳感,放入口袋中又容易误碰到GPS定位装置上的按钮,对检测过程和检测结果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使用者将GPS本体放入壳体中,长时间使用GPS本体无需手持,手部不易产生疲劳感,且不用担心误碰到GPS上的按钮。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包括GPS本体,还包括可绑扎在使用者手腕部位的手环以及设置在手环上的壳体;
所述壳体的内部中空且一端设有开口,所述GPS本体位于壳体内部且可从壳体的开口滑出;
所述壳体包括设置在手环上的底板、两个分别固设在底板两侧的侧板、固设在底板靠近使用者手部一侧的挡板以及固设在两个侧板远离底板一侧的顶板,两个所述侧板远离挡板的一侧形成壳体的开口;
两个所述侧板上均设置有使GPS本体无法自动脱出壳体内的装夹机构;
所述挡板靠近GPS本体的一侧设置有可在壳体内滑动的弹板,所述弹板与挡板之间设置有使弹板向远离挡板一侧滑动的第一弹性元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手环绑扎在手腕部位,并将GPS本体放入壳体内,在放入过程中,GPS本体的底部向下按压弹板,弹板将第一弹性元件向下压缩,直至装夹机构卡住GPS本体,使GPS本体无法从壳体内脱出,使用者将GPS本体放入壳体中,长时间使用GPS本体无需手持,手部不易产生疲劳感,且不用担心误碰到GPS上的按钮,装夹机构与GPS本体脱离后,被压缩的第一弹性元件带动弹板在壳体内滑动,弹板将GPS本体从壳体中弹出一部分,方便使用者将GPS本体从壳体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装夹机构包括固设在壳体上的第一旋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轴上的卡块、设置在卡块上的第二弹性元件以及固设在卡块上的按钮;
所述卡块靠近GPS本体的侧面呈向靠近挡板一侧逐渐向GPS本体倾斜的斜面设置;
所述GPS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两个所述卡槽与两个所述装夹机构中的卡块一一对应,所述卡块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卡接在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将GPS本体按压进入壳体,按压过程中,GPS本体首先在壳体内滑动,当GPS本体的两侧抵接至卡块的斜面时,推动卡块向远离GPS本体的一侧绕着第一旋转轴转动,同时第一弹性元件被压缩;GPS本体继续向下按压至弹板时,第二弹性元件开始被压缩,直至GPS本体两侧开设的卡槽滑至卡块位置时,卡块在第二弹性元件作用下向靠近GPS本体的一侧转动卡接在卡槽内,GPS本体则不能在外壳内滑动。使用者按压按钮,卡块绕着第一转动轴转动,卡块与卡槽脱离,GPS本体在弹板的作用下向上滑移,卡块转动会压缩第二弹性元件,当使用者取出GPS本体,卡块在第二弹性元件作用下再次恢复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卡块的斜面与靠近挡板的侧面呈过渡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渡圆弧状设置可以减小卡块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卡块进入或者脱离卡槽。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装夹机构之间设置有使两个装夹机构联动的连杆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按压其中一个按钮,另一个按钮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同步反向运动,按钮带动与其固设的卡块绕着第一旋转轴转动,使卡块从卡槽中脱离,GPS本体的一部分在弹板的作用下向上滑移出外壳,更方便将GPS本体从外壳中取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杆机构包括固设在底板上的第二旋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旋转轴上的转动杆、两个分别铰接在转动杆两端的驱动杆;
所述转动杆沿第二旋转轴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轴位于转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两个所述驱动杆长度相同且互相平行,两个所述驱动杆与两个按钮一一对应,所述驱动杆远离转动杆的一端与同一侧的按钮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一个按钮在受力后,将力传递至与其相连的驱动杆,驱动杆再将力传递给转动杆,转动杆绕着第二旋转轴转动,转动杆转动会带动另一个驱动杆转动,从而与驱动杆相连的另一个按钮也随之受力运动,实现了两个按钮的同步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手环包括可贴合在使用者手腕上的支撑板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板两端且可绑扎在使用者手腕部位的柔性带;
两个所述柔性带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板用于支撑壳体,两个柔性带可将手持式GPS绑扎在使用者的手腕部位,可拆卸连接便于使用者将手持式GPS绑扎在手腕处。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板呈与使用者手腕部位相适配的圆弧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弧状设置使支撑板更容易与使用者的手臂贴合,增大与手臂间的贴合面积,使用者在携带手环时更加舒服。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两个所述柔性带连接处设置有使其可拆卸连接的魔术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不需使用GPS时,可将魔术贴的两面分离,即可将手持式GPS从使用者手腕部位取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 使用者将手环绑扎在手腕部位,并将GPS本体放入壳体内,装夹机构使GPS本体无法从壳体内脱出。使用者将GPS本体放入壳体中,长时间使用GPS本体无需手持,手部不易产生疲劳感,且不用担心误碰到GPS上的按钮,弹板用于将GPS本体从壳体中弹出一部分,方便使用者将GPS本体从壳体中取出;
2.使用者按压其中一个按钮,另一个按钮在连杆机构的作用下同步反向运动,按钮带动与其固设的卡块绕着第一旋转轴转动,使卡块从卡槽中脱离,GPS本体的一部分在弹板的作用下向上滑移出外壳,更方便将GPS本体从外壳中取出;
3.卡块的斜面与靠近挡板的侧面呈过渡圆弧状设置可以减小卡块与卡槽之间的摩擦力,便于卡块进入或者脱离卡槽。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持式GPS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表示装夹机构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表示连杆机构位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GPS本体;11、卡槽;2、支撑板;3、柔性带;31、魔术贴;4、壳体;41、底板;42、侧板;43、挡板;44、顶板;5、支撑凸台;6、弹板;61、弹簧;7、装夹机构;71、第一旋转轴;72、卡块;73、扭簧;74、按钮;8、连杆机构;81、第二旋转轴;82、转动杆;83、驱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包括GPS本体1、可绑扎在使用者手腕部位的手环以及设置在手环上的壳体4。
参照图1,手环包括可贴合在使用者手腕上的支撑板2,支撑板2呈圆弧板设置,支撑板2的两端均铰接有可绑扎在使用者手臂上的两个柔性带3,两个柔性带3上设置有使其可拆卸连接的魔术贴31。
参照图1,支撑板2的设置有壳体4,壳体4靠近手腕一端与手腕抵接,壳体4和支撑板2之间固设有支撑凸台5,支撑凸台5可将壳体4向远离使用者手腕一侧增加一定距离,减少使用者手腕转动时与壳体4接触。壳体4内部中空且一端设有开口,GPS本体1位于壳体4内部且可从壳体4的开口滑出。
参照图1,壳体4包括固设在支撑凸台5远离支撑板2一端的底板41,底板41呈长方形板设置,底板41沿其宽度方向的两侧均固设有侧板42,侧板42呈长方形板且与底板41垂直,底板41靠近使用者手部一侧固设连有挡板43,挡板43呈长方形板且与底板41垂直,两个侧板42远离底板41一端固设有顶板44,顶板44与两个侧板42均垂直,顶板44呈长方形板设置,两个侧板42远离挡板43的一侧形成壳体4的开口。
参照图2,挡板43靠近GPS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在可体内滑动的弹板6,弹板6呈长方形板设置,弹板6与挡板43之间固设有使弹板6向远离挡板43一侧滑动的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设置为多个弹簧61。弹板6用于将GPS本体1从壳体4中弹出一部分,方便使用者将GPS本体1从壳体4中取出。
参照图2和图3,两个侧板42上均设置有使GPS本体1无法自动脱出壳体4内的装夹机构7,装夹机构7包括一端固设在顶板44上、另一端固设在底板41上的第一旋转轴71,第一旋转轴71贯穿侧板42,第一旋转轴71的轴线与底板41垂直设置,第一旋转轴71上转动连接有卡块72,GPS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72相适配的卡槽11。
参照图1和图3,卡块72靠近GPS本体1的侧面呈向靠近挡板43一侧逐渐向GPS本体1倾斜的斜面设置,卡块72的斜面与靠近挡板43的侧面呈过渡圆弧状设置,卡块72靠近顶板44的一侧与顶板44之间固设有第二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设置为扭簧73。卡块72远离挡板43的一侧固设有按钮74。
参照图3和图4,底板41上开设有安装槽,两个装夹机构7之间设置有使两个装夹机构7联动的连杆机构8,连杆机构8位于安装槽内。连杆机构8包括第二旋转轴81,第二旋转轴81固设在底板41上且其轴线与底板41垂直设置,第二旋转轴81位于安装槽内,第二旋转轴81上转动连接有转动杆82,转动杆82沿第二旋转轴81的径向设置,第二旋转轴81位于转动杆82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转动杆82的两端均铰接有驱动杆83,两个驱动杆83长度相同且相互平行,两个驱动杆83与两个按钮74一一对应,驱动杆83远离转动杆82的一端与同一侧的按钮74铰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者将两个柔性带3通过魔术贴31绑扎在手臂上,然后将GPS本体1按压进入壳体4中。在按压过程中,GPS本体1首先在壳体4内滑动,当GPS本体1的两侧抵接至卡块72的斜面时,推动卡块72向远离GPS本体1的一侧绕着第一旋转轴71转动,同时扭簧73被压缩;GPS本体1继续向下按压至弹板6时,弹簧61开始被压缩,直至GPS本体1两侧的开设的卡槽11滑至卡块72位置时,卡块72在扭簧73作用下向靠近GPS本体1的一侧转动卡接在卡槽11内,使GPS本体1不能再外壳内滑动。
使用者需要使用GPS本体1时,按压按钮74,按钮74在连杆机构8下同步运动,按钮74带动与其固设的卡块72绕着第一旋转轴71转动,从而使卡块72脱离卡槽11,GPS本体1在弹簧61作用下,通过弹板6将GPS本体1向远离挡板43的一侧推动,使卡槽11与卡块72分开,使用者取出GPS本体1即可。长时间使用GPS本体1使用者无需手持,手部不易产生疲劳感,且不用担心误碰到GPS本体1上的按钮74。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包括GPS本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绑扎在使用者手腕部位的手环以及设置在手环上的壳体(4);
所述壳体(4)的内部中空且一端设有开口,所述GPS本体(1)位于壳体(4)内部且可从壳体(4)的开口滑出;
所述壳体(4)包括设置在手环上的底板(41)、两个分别固设在底板(41)两侧的侧板(42)、固设在底板(41)靠近使用者手部一侧的挡板(43)以及固设在两个侧板(42)远离底板(41)一侧的顶板(44),两个所述侧板(42)远离挡板(43)的一侧形成壳体(4)的开口;
两个所述侧板(42)上均设置有使GPS本体(1)无法自动脱出壳体(4)内的装夹机构(7);
所述挡板(43)靠近GPS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可在壳体(4)内滑动的弹板(6),所述弹板(6)与挡板(43)之间设置有使弹板(6)向远离挡板(43)一侧滑动的第一弹性元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夹机构(7)包括固设在壳体(4)上的第一旋转轴(71)、转动连接在第一转动轴上的卡块(72)、设置在卡块(72)上的第二弹性元件以及固设在卡块(72)上的按钮(74);
所述卡块(72)靠近GPS本体(1)的侧面呈向靠近挡板(43)一侧逐渐向GPS本体(1)倾斜的斜面设置;
所述GPS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与卡块(72)相适配的卡槽(11),两个所述卡槽(11)与两个所述装夹机构(7)中的卡块(72)一一对应,所述卡块(72)在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下卡接在卡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72)的斜面与靠近挡板(43)的侧面呈过渡圆弧状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装夹机构(7)之间设置有使两个装夹机构(7)联动的连杆机构(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8)包括固设在底板(41)上的第二旋转轴(81)、转动连接在第二旋转轴(81)上的转动杆(82)、两个分别铰接在转动杆(82)两端的驱动杆(83);
所述转动杆(82)沿第二旋转轴(81)的径向设置,所述第二旋转轴(81)位于转动杆(82)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位,两个所述驱动杆(83)长度相同且互相平行,两个所述驱动杆(83)与两个按钮(74)一一对应,所述驱动杆(83)远离转动杆(82)的一端与同一侧的按钮(74)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环包括可贴合在使用者手腕上的支撑板(2)和两个分别设置在支撑板(2)两端且可绑扎在使用者手腕部位的柔性带(3);
两个所述柔性带(3)远离支撑板(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呈与使用者手握部相适配的圆弧状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柔性带(3)连接处设置有使其可拆卸连接的魔术贴(31)。
CN202020964618.0U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Active CN212586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4618.0U CN212586559U (zh)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64618.0U CN212586559U (zh)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86559U true CN212586559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3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64618.0U Active CN212586559U (zh) 2020-05-30 2020-05-30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865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45040U (ja) ハンドヘルドデバイスの携行装置
US11971747B2 (en) Wearable device
US20130199908A1 (en) Mobile device case
US7561419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EP1161062A3 (en) Electronic device
CN212586559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手持式gps
CN111026103B (zh) 手柄组件及遥控器
AU774812B2 (en) A wrist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multi-sectioned keypad and antenna system
CN111177064B (zh) 具有翻页功能的电子设备附件装置
CN110881254B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JP3416934B2 (ja) 指サックマウス
CN214311546U (zh) 一种高等数学用掌上终端
CN217695467U (zh) 一种一体式弹性收缩的智能手表表带
CN219202354U (zh) 一种手持便携式三防智能终端
US20060183435A1 (en) Keyboard structure
KR100652638B1 (ko) 슬라이드 개폐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형 단말기
JP2006140575A (ja) 携帯端末用ベルトおよび携帯端末
CN219206950U (zh) 医用智慧安全检测传感器
CN210402353U (zh) 穿戴式扫描器
JP2003229944A (ja) 小型携帯機器保持装置
JPH10111752A (ja) コンピュータ用入力装置
CN110989331B (zh) 一种智能腕戴设备
CN209517684U (zh) 一种触控装置及保护壳
WO2020048219A1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CN108810217B (zh) 佩戴式通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Floor 16, building 14, Fengsheng Jiuxi Tiancheng, 332 Chihua street,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3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CAIDA Space Planni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Floor 16, building 14, Fengsheng Jiuxi Tiancheng, 332 Chihua street, Xihu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3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Juhe land planning and Desig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