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8243U - 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578243U CN212578243U CN202021362334.0U CN202021362334U CN212578243U CN 212578243 U CN212578243 U CN 212578243U CN 202021362334 U CN202021362334 U CN 202021362334U CN 212578243 U CN212578243 U CN 2125782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inding
- extension
- stage grinding
- rod
- s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rinding And Polishing Of Tertiary Curved Surfaces And Surfaces With Complex Sha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去毛刺刀具包括杆体,杆体为弹性金属材质,杆体包括夹持部和延伸部,延伸部远离夹持部的周面上固定设置有磨削部,磨削部向外突起,延伸部远离夹持部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开设至夹持部,第一凹槽将延伸部分隔成第一延伸杆和第二延伸杆,机床包括机架本体、控电箱、主轴箱和主轴,主轴箱的输出端与主轴连接,主轴箱用于驱动主轴转动,控电箱用于控制主轴箱和推送机构的通电状态,主轴远离主轴箱的一端设置有三爪卡盘,去毛刺刀具安装在三爪卡盘上。本申请具有清理换向阀内部的毛刺,提高换向阀的工作可靠性,操作方便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后处理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背景技术
多路换向阀是由单向阀、安全阀、进油体、回油体和多个换向阀组合起来的组合阀,以手动换向阀为主,它具有结构紧凑、工作压力较高、性能好、工作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叉车、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及矿山、轻工、环卫、农机等行业中,用以改变液流方向,实现多个执行机构的集中控制。现有的换向阀多采用一体铸造而成,换向阀包括阀体,阀体内开设有圆形的油路,该油路贯穿于阀体,该油路的内壁上向外扩充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若干第二凹槽沿油路的长度方向分布。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现有的换向阀在铸造完成后,油路和第二凹槽的交接处容易存在毛刺或飞边,且不便于将毛刺或飞边清除,对换向阀的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清理换向阀内部的毛刺,提高换向阀的工作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包括杆体,所述杆体为弹性金属材质,所述杆体包括夹持部和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远离夹持部的周面上固定设置有磨削部,所述磨削部向外突起,所述延伸部远离夹持部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开设至夹持部,所述第一凹槽将延伸部分隔成第一延伸和第二延伸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阀体内部的油路进行去毛刺清理时,将延伸部伸入油路内,杆体采用弹性金属材质并开设第一凹槽,使得延伸部在进入油路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良好的弹性变形,从而使得磨削部能够顺利的进入油路内。油路的内壁向外扩充开若干第二凹槽,油路和第二凹槽的交接处容易形成有毛刺边,磨削部向外突起能够与毛刺边接触,从而对毛刺边进行磨削清理,提高换向阀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磨削部包括一级磨削面、二级磨削面和三级磨削面,所述一级磨削面和二级磨削面相对倾斜设置,所述一级磨削面和二级磨削面相交形成有磨削尖端,所述磨削尖端为弧面,所述一级磨削面与三级磨削面相交形成有一级磨削刃,所述二级磨削面与三级磨削面相交形成有二级磨削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去毛刺刀具在进入阀体内时,磨削部不断往油路内部深入,此时,一级磨削面和一级磨削刃对油路内相对位于前端的毛刺边进行磨削清理;磨削部从油路内退离时,二级磨削面和二级磨削刃对油路内相对位于后端的毛刺边进行清理,从而提高了清理效果,减少换向阀内的毛刺残留。磨削尖端采用弧面,减少磨削尖端对油路内壁的划伤损坏。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与一级磨削面的连接处开设有一级磨削槽槽,所述延伸部与二级磨削面的连接处开设有二级磨削槽,所述延伸部与三级磨削面的连接处开设有三级磨削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部在进入和离开油路时,延伸部和一级磨削面的交接处以及延伸部和二级磨削面的交接处容易与毛刺边发生撞刀的情况,从而容易使得去毛刺刀具和阀体发生损害,因此设置一级磨削槽和二级磨削槽,使得磨削部和毛刺边不易发生卡死碰撞的情况。一级磨削刃和二级磨削刃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的情况,三级磨削槽方便工作人员对一级磨削刃和二级磨削刃进行磨削开刃。
优选的,所述磨削部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磨削部沿夹持部的轴线中心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磨削部分别位于第一延伸杆和第二延伸杆的周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延伸杆和第二延伸杆上各设置一个磨削部,在对毛刺边进行磨削清理时,延伸部受到磨削的反作用力更加平衡,提高该去毛刺刀具的使用寿命,两个磨削部中心对称设置,在对同一毛刺边进行旋转磨削清理时,两个磨削部对该毛刺边的磨削方向相同,提高磨削清除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延伸杆和第二延伸杆远离夹持部的端面的边沿均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工作人员将延伸部伸入进油路内,起到安装导向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远离夹持部处的宽度大于第一凹槽靠近夹持部处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磨削部在进入油路内时,磨削部受到来自油路内壁的挤压力,使得第一延伸杆和第二延伸杆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从而才能使得磨削部进入到油路内,第一凹槽远离夹持部的宽度较大,为延伸部的弹性变形提供更多的变形空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该机床用于装夹去毛刺刀具,包括机架本体、控电箱、主轴箱和主轴,所述主轴箱的输出端与主轴连接,所述主轴箱用于驱动主轴转动,所述控电箱用于控制主轴箱和推送机构的通电状态,所述主轴远离主轴箱的一端设置有三爪卡盘,所述去毛刺刀具安装在三爪卡盘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去毛刺刀具装夹在三爪卡盘上,通过控电箱启动该机床,主轴在主轴箱的传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去毛刺刀具沿其自身轴线不断转动,为去毛刺刀具的转动提供动力,从而方便对毛刺进行快速的磨削清理,提高清理效果。
优选的,还包括工作平台和导轨,所述工作平台设置在导轨上,所述工作平台与导轨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平台用于放置阀体,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将阀体和工作平台之间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所述推送机构用于推动工作平台沿导轨的长度方向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将去毛刺刀具安装到三爪卡盘上,再将需要进行处理的阀体放置到工作平台上,使得油路与主轴共轴线。之后,将阀体安装固定在工作平台上,通过控电箱启动该去毛刺设备,主轴在主轴箱的传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去毛刺刀具转动,此时,推送机构推动工作平台向靠近去毛刺刀具的方向移动,使得去毛刺刀具对毛刺边进行磨削清理,提高换向阀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多路换向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阀体沿油路轴线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的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整体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多路换向阀;11、换向阀;111、阀体;112、油路;113、第二凹槽;114、毛刺边;12、进油体;13、回油体;2、机架本体;21、控电箱;22、主轴箱;23、主轴;231、三爪卡盘;24、工作平台;25、导轨;26、推送机构;261、安装板;262、气缸;3、去毛刺刀具;31、杆体;32、夹持部;33、延伸部;331、第一延伸杆;332、第二延伸杆;333、第一凹槽;334、倒角;34、磨削部;341、一级磨削面;342、二级磨削面;343、三级磨削面;344、一级磨削刃;345、二级磨削刃;346、一级磨削槽;347、二级磨削槽;348、三级磨削槽;349、磨削尖端;4、固定组件;41、一级连接柱;42、一级螺母;43、二级连接柱;44、二级螺母;45、压板;451、一级锁紧孔;452、二级锁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多路换向阀1包括进油体12、回油体13和若干换向阀11,换向阀11包括阀体111,阀体111一体铸造而成,阀体111内开设有圆形的油路112,该油路112贯穿于阀体111,油路112的内壁上向外扩充开设有若干第二凹槽113,若干第二凹槽113沿油路112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二凹槽113与油路112的交接处设为毛刺边114。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参照图3和图4,去毛刺刀具3包括杆体31,杆体31由弹性金属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杆体31的材质为合金弹簧钢,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塑性。杆体31包括夹持部32、延伸部33和磨削部34,延伸部33上开设有第一凹槽333,该第一凹槽333延伸至夹持部32,第一凹槽333靠近夹持部32处的宽度小于第一凹槽333远离夹持部32处的宽度,第一凹槽333将延伸部33分隔成第一延伸杆331和第二延伸杆332,第一延伸杆331和第二延伸杆332的端面的边沿均设置有倒角334。磨削部34设置有两个,两个磨削部34分别位于第一延伸杆331和第二延伸杆332的周面上,两个磨削部34沿杆体31轴线中心对称分布,磨削部34向外突设置便于与毛刺边114(参照图2)接触。
参照图4,磨削部34包括一级磨削面341、二级磨削面342和三级磨削面343,一级磨削面341和二级磨削面342相对倾斜设置,一级磨削面341与二级磨削面342相交形成有磨削尖端349,磨削尖端349为弧面,不易刮伤油路112内壁。一级磨削面341与三级磨削面343相交形成有一级磨削刃344,二级磨削面342与三级磨削面343相交形成有二级磨削刃345。延伸部33与一级磨削面341的连接处开设有一级磨削槽346,延伸部33与二级磨削面342的连接处开设有二级磨削槽347,延伸部33与三级磨削面343的连接处开设有三级磨削槽348。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的实施原理为:在将杆体31刚伸入油路112内时,延伸部33受到油路112内壁的挤压力的作用发生弹性变形,第一延伸杆331和第二延伸杆33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变形,使得两个磨削部34之间的距离变短,从而磨削部34进入油路112内。当磨削部34通过油路112进入第二凹槽113内,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下,两个磨削部34回弹到原有的位置。在将杆体31伸入油路112内的同时还需要使得杆体31不断沿其自身轴线转动,从而使得一级磨削刃344和二级磨削面342对相对位于前端的毛刺边114进行磨削清理。当磨削部34移动到油路112的后端时,再将杆体31从油路112内逐渐退离,此时仍需要使得杆体31沿其自身轴线转动,磨削部34在从油路112内退离时,二级磨削刃345和二级磨削面342对相对处于后端的毛刺边114进行清理,提高对阀体111内毛刺的清理效果。一级磨削槽346和二级磨削槽347有助于磨削部34进出第二凹槽113,使得磨削部34和毛刺边114不易发生卡死碰撞的情况。一级磨削刃344和二级磨削刃345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磨损的情况,三级磨削槽348方便工作人员对一级磨削刃344和二级磨削刃345进行磨削开刃。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参照图5,该机床包括机架本体2、控电箱21、主轴箱22、主轴23、工作平台24、导轨25和推送机构26,主轴箱22的输出端与主轴23连接,主轴箱22用于驱动主轴23转动,控电箱21用于控制主轴箱22和推送机构26的通电状态,主轴23的一端设置有三爪卡盘231,去毛刺刀具3安装在三爪卡盘231上,工作平台24设置在导轨25上,工作平台24与导轨25之间滑动连接,阀体111设置于工作平台24上,工作平台2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阀体111的固定组件4。推送机构26用于推动工作平台24沿导轨25的长度方向移动。推送机构26包括气缸262和安装板261,气缸262固定设置在安装板261上,安装板26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机架本体2上,气缸262的活塞杆的一端与工作平台24固定连接,气缸262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导轨25的长度方向相平行。
参照图5和图6,固定组件4包括一级连接柱41、二级连接柱43和压板45,压板45上开设有一级锁紧孔451和二级锁紧孔452,二级锁紧孔452上设置有开口,二级锁紧孔452与开口之间形成“U”形的缺口。一级连接柱41和二级连接柱43的一端均螺纹连接在工作平台24上,一级连接柱41的一端螺纹连接有一级螺母42,二级连接柱43的一端连接有二级螺母44,在对阀体111内的毛刺进行清理时,阀体111位于一级连接柱41和二级连接柱43之间,压板45与阀体111的上表面相贴合,一级螺母42和二级螺母44均与压板45的上表面相抵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将去毛刺刀具3安装到三爪卡盘231上,再将需要处理的阀体111放置到工作平台24上,并使得油路112与去毛刺刀具3共轴线。随后将压板45穿过一级连接柱41和二级连接柱43并将压板45放置在阀体111的上表面,然后旋紧一级螺母42和二级螺母44,使得阀体111与工作平台24固定连接,在对阀体111进行去毛刺作业时,阀体111不易发生移动。之后通过控电箱21启动该机床,主轴23在主轴箱22的传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去毛刺刀具3转动。同时,气缸262推动工作平台24向靠近去毛刺刀具3的方向移动,使得延伸部33进入到油路112内,一级磨削面341和一级磨削刃344对相对位于前端的毛刺边114进行磨削清理。之后,气缸262的活塞杆向后收缩,拉动工作平台24向远离去毛刺刀具3的方向移动,使得延伸部33逐渐退出油路112。此时,二级磨削面342和二级磨削刃345对相对位于后端的毛刺边114进行磨削清理,提高清理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杆体(31),所述杆体(31)为弹性金属材质,所述杆体(31)包括夹持部(32)和延伸部(33),所述延伸部(33)远离夹持部(32)的周面上固定设置有磨削部(34),所述磨削部(34)向外突起,所述延伸部(33)远离夹持部(32)的端面开设有第一凹槽(333),所述第一凹槽(333)开设至夹持部(32),所述第一凹槽(333)将延伸部(33)分隔成第一延伸杆(331)和第二延伸杆(3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部(34)包括一级磨削面(341)、二级磨削面(342)和三级磨削面(343),所述一级磨削面(341)和二级磨削面(342)相对倾斜设置,所述一级磨削面(341)和二级磨削面(342)相交形成有磨削尖端(349),所述磨削尖端(349)为弧面,所述一级磨削面(341)与三级磨削面(343)相交形成有一级磨削刃(344),所述二级磨削面(342)与三级磨削面(343)相交形成有二级磨削刃(3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33)与一级磨削面(341)的连接处开设有一级磨削槽(346),所述延伸部(33)与二级磨削面(342)的连接处开设有二级磨削槽(347),所述延伸部(33)与三级磨削面(343)的连接处开设有三级磨削槽(34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磨削部(34)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磨削部(34)沿夹持部(32)的轴线中心对称分布,两个所述磨削部(340)分别位于第一延伸杆(331)和第二延伸杆(332)的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杆(331)和第二延伸杆(332)远离夹持部(32)的端面的边沿均设置有倒角(33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33)远离夹持部(32)处的宽度大于第一凹槽(333)靠近夹持部(32)处的宽度。
7.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该机床用于装夹去毛刺刀具(3),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本体(2)、控电箱(21)、主轴箱(22)和主轴(23),所述主轴箱(22)的输出端与主轴(23)连接,所述主轴箱(22)用于驱动主轴(23)转动,所述控电箱(21)用于控制主轴箱(22)和推送机构(26)的通电状态,所述主轴(23)远离主轴箱(22)的一端设置有三爪卡盘(231),所述去毛刺刀具(3)安装在三爪卡盘(23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装夹去毛刺刀具的机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作平台(24)和导轨(25),所述工作平台(24)设置在导轨(25)上,所述工作平台(24)与导轨(25)滑动连接,所述工作平台(24)用于放置阀体(111),所述工作平台(24)上设置有用于将阀体(111)和工作平台(24)之间固定连接的固定组件(4),所述推送机构(26)用于推动工作平台(24)沿导轨(25)的长度方向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62334.0U CN212578243U (zh) | 2020-07-11 | 2020-07-11 | 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362334.0U CN212578243U (zh) | 2020-07-11 | 2020-07-11 | 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578243U true CN212578243U (zh) | 2021-02-23 |
Family
ID=7465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362334.0U Active CN212578243U (zh) | 2020-07-11 | 2020-07-11 | 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578243U (zh) |
-
2020
- 2020-07-11 CN CN202021362334.0U patent/CN2125782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47739B (zh) | 直联主轴打刀吹气机构 | |
CN102699732B (zh) | 一种换刀机构及车铣复合机床 | |
JPH06198511A (ja) | 切削具付バリ取り工具 | |
CN101745833B (zh) | 镗杆主轴带内冷自动拉刀结构 | |
EP1446252B1 (en) | Deburring tool | |
CN212578243U (zh) | 一种换向阀油路去毛刺刀具及装夹该刀具的机床 | |
CN105252067A (zh) | 超长内孔键槽拉槽机 | |
CN212578244U (zh) | 一种换向阀内油路自动去毛刺设备 | |
CN218081389U (zh) | 一种变速箱壳体镗孔装置 | |
CN105436521A (zh) | 多刀位数控车床 | |
CN210232395U (zh) | 一种主轴切削吹气机构 | |
CN204524967U (zh) | 铣头自动交换装置 | |
CN217168038U (zh) | 一种加工带键槽孔的珩磨头 | |
CN216462254U (zh) | 端面齿工件的辅助支撑装置及端面齿拉床 | |
CN216227379U (zh) | 管螺纹加工刀盘 | |
CN202010907U (zh) | 可卸荷的直角头套缸打刀机构 | |
CN201720722U (zh) | 高速中心出水主轴给水松刀卸荷机构 | |
CN116352155A (zh) | 差速器壳体球面加工用铣刀及含有其的铣床 | |
CN210498398U (zh) | 一种中心出水主轴 | |
CN111015083B (zh) | 一种离合器助力器壳体的加工工艺 | |
CN220028802U (zh) | 一种同步器齿轮套加工刀具以及机床 | |
CN112719383A (zh) | 一种用于整体式铣槽三棱钻杆加工的铣床 | |
CN217529507U (zh) | 一种基于航空发动机的自带去毛刺功能的螺纹铣刀 | |
CN221388734U (zh) | 一种滚丝机用滚丝组件 | |
CN220330004U (zh) | 复合镗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