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73924U -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73924U
CN212573924U CN202020859883.2U CN202020859883U CN212573924U CN 212573924 U CN212573924 U CN 212573924U CN 202020859883 U CN202020859883 U CN 202020859883U CN 212573924 U CN212573924 U CN 2125739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hook
hook
fish
squid
bar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85988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志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yang County Black King Kong Fish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yang County Black King Kong Fish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yang County Black King Kong Fish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yang County Black King Kong Fish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85988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739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739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739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鱼钩及鱿鱼钩,用于鱿鱼、墨鱼、八爪鱼、章鱼等软体动物的垂钓;其中,鱼钩包括伞状分布的倒钩组,所述鱼钩的钩尖相对于钩底均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向外上延伸,使得所述鱼钩中鱼后呈斜角刺入鱼体;所述鱿鱼钩,包括多组自上而下排列的鱼钩,还包括假饵及连接杆,其中,上下相邻倒钩组的偏转方向不同,使得鱼钩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的方向各不同,中鱼后,收杆过程中向上牵引的受力面积增大,有效的提升了做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渔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背景技术
鱿鱼,也称柔鱼、枪乌贼,是软体动物门头足纲鞘亚纲十腕总目管鱿目开眼亚目的动物,体圆锥形,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以磷虾、沙丁鱼、银汉鱼,小公鱼等为食。但相关数据显示鱿鱼捕捞时的成功率并不高。由于鱿鱼喜欢抱着猎物进食,因此诞生了一种特殊的假饵——木虾,引诱鱿鱼抱住木虾而被钓获。
鱿鱼钩——也称伞钩(如图1),装配在木虾假饵的尾部,分为上下两个为一组,整体形状呈伞型分布,鱼钩主要组成是由多枚的针状金属弯折成弧形状结合在一起,从钩尖到钩底比较直,在垂钓过程中,鱿鱼用触手攻击,擒抱住木虾假饵,垂钓者扬杆后,鱼钩刺入鱿鱼触手,但鱿鱼属于软体动物,鱼钩刺入后无力量支撑点,收杆时稍微用力便可轻易的穿透触手,造成在收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脱钩跑鱼的现象。
不足之处(如图2):鱿鱼钩呈伞状散开,上下两组鱼钩结合在一起,鱼钩的钩尖至钩底之间的部分属于直线型设计,上下两组鱼钩刺入鱿鱼触手后的轨迹方向相同,由于鱿鱼属于软体动物,当中鱼收杆后受到竖直向上的牵引力时,鱿鱼挣扎的同时,很容易出现鱼钩直接穿透触手软组织,导致发生跑鱼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钩及鱿鱼钩,用于鱿鱼、墨鱼、八爪鱼、章鱼等软体动物的垂钓;其中的鱼钩的钩底部分设计成偏嘴折角状,鱿鱼等软体动物攻击木虾假饵后,鱼钩刺入方向发生改变,不再是向上刺入,而是鱼钩的钩尖呈斜角刺入;而上述鱿鱼钩中含有多组鱼钩,相邻鱼钩的偏转方向不同,因此鱼钩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的方向各不同,中鱼后,收杆过程中向上牵引的受力面积增大,有效的阻止鱼钩从触手的软体组织里穿透,能大大有效的降低因鱼钩穿透鱿鱼触手而造成的跑鱼现象,大幅度提升了做钓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鱼钩,包括伞状分布的倒钩组,所述鱼钩的钩尖相对于钩底均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向外上延伸,使得所述鱼钩中鱼后呈斜角刺入鱼体。
优选地,所述钩底设有折角,钩体在所述折角处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偏转,并延伸至钩尖,鱼钩刺入鱼体后方向发生多次改变,使得中鱼后不易跑鱼。
优选地,包括数个环形排列的倒钩元件,所述倒钩元件由紧固元件连接并固定。
优选地,所述倒钩元件环形排列,并形成可使得假饵穿过的通孔,方便与木虾假饵连接,用于软体动物的垂钓。
最好,所述倒钩元件由针状金属弯折形成。
最好,所述紧固元件呈套箍状固定于所述倒钩元件的外侧。
一种鱿鱼钩,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鱼钩,还包括假饵及连接装置,所述倒钩组依次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上,且上下相邻的倒钩组的偏转方向不同,由于上下相邻两组倒钩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的方向各不同,增大向上牵引的受力面积,有效的阻止鱼钩从触手的软体组织里穿透,降低因鱼钩穿透鱿鱼触手而造成的跑鱼现象。
最好,所述倒钩组的数量大于1,这样提竿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时,可形成多个不同方向的轨迹,由原来的向上笔直刺入变更为左右斜向刺入,增大了受力面积。
最好,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鱼钩及鱿鱼钩,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申请的鱼钩相对于现有鱼钩,钩底部分设计成偏嘴折角状,,鱿鱼等软体动物攻击木虾假饵后,鱼钩刺入方向发生改变,不再是向上刺入,而是鱼钩的钩尖呈斜角刺入,使得中鱼后不易跑鱼。
(2)本申请中的鱿鱼钩中含有多组上述鱼钩,相邻鱼钩的偏转方向不同,因此鱼钩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的方向各不同,中鱼后,收杆过程中向上牵引的受力面积增大,有效的阻止鱼钩从触手的软体组织里穿透,能大大有效的降低因鱼钩穿透鱿鱼触手而造成的跑鱼现象,大幅度提升了做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鱿鱼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鱿鱼钩的底面视图;
图3、图4是本申请中鱼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6是本申请中鱼钩的底面视图;
图7、图8是本申请中倒钩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鱿鱼钩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钩尖;2-钩底;3-折角;4-倒钩元件;5-紧固元件;6-通孔;7-假饵;8-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可理解,硬件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名词来称呼同一个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如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含”为一开放式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说明书后续描述为实施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说明本申请的一般原则为目的,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参照图3-图6,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鱼钩,包括伞状分布的倒钩组,所述鱼钩的钩尖1相对于钩底2均呈顺时针(如图3及图5所示)或逆时针方向(如图4及图6所示)向外上延伸,使得所述鱼钩中鱼后呈斜角刺入鱼体。
进一步地,所述钩底设有折角3,钩体在所述折角3处进行顺时针(如图3及图5所示)或逆时针方向(如图4及图6所示)的偏转,并延伸至钩尖1,鱼钩刺入鱼体后方向发生多次改变,使得中鱼后不易跑鱼。
参照图3-图8,在另外一种优选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鱼钩,包括数个环形排列的倒钩元件4,所述倒钩元件4由紧固元件5连接并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倒钩元件4的钩尖1相对于钩底2呈顺时针(如图3、图5及图7所示)或逆时针(如图4、图6及图8所示)方向向外上延伸,使得所述鱼钩中鱼后呈斜角刺入鱼体。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元件4的钩底设有折角3,钩体在所述折角3处进行顺时针如图3、图5及图7所示)或逆时针方向(如图4、图6及图8所示)的偏转,并延伸至钩尖1,鱼钩刺入鱼体后方向发生多次改变,使得中鱼后不易跑鱼。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元件4排列形成可使得假饵穿过的通孔6,方便与木虾假饵连接,用于软体动物的垂钓。
进一步地,所述倒钩元件4由针状金属弯折形成,如图7、图8所示。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元件5呈套箍状固定于所述倒钩元件4的外侧。
参照图3-图9,在一种优选实施例当中,公开了一种鱿鱼钩,包括如上所述的鱼钩,还包括假饵7及连接杆8,所述鱼钩依次设置于所述连接杆8上,且上下相邻的鱼钩其偏转方向不同(如图9所示),由于上下相邻两组倒钩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的方向各不同,增大向上牵引的受力面积,有效的阻止鱼钩从触手的软体组织里穿透,降低因鱼钩穿透鱿鱼触手而造成的跑鱼现象。
进步一地,所述倒钩组的数量大于1,在本实施例中为2,上下两组钩尖1的角度朝向方向相反,组合在一起形成时,从底面看呈菊花状,这样提竿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时,形成了两个不同方向的轨迹,由原来的向上笔直刺入变更为左右斜向刺入,大大增加了受力面积,避免因钩尖笔直刺入后穿透鱿鱼触手软组织而导致发生跑鱼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鱼钩及鱿鱼钩,达到了如下效果:
(1)、本申请的鱼钩相对于现有鱼钩,钩底部分设计成偏嘴折角状,,鱿鱼等软体动物攻击木虾假饵后,鱼钩刺入方向发生改变,不再是向上刺入,而是鱼钩的钩尖呈斜角刺入,使得中鱼后不易跑鱼。
(2)本申请中的鱿鱼钩中含有多组上述鱼钩,上下相邻的鱼钩的偏转方向不同,因此鱼钩刺入鱿鱼触手软组织的方向各不同,中鱼后,收杆过程中向上牵引的受力面积增大,有效的阻止鱼钩从触手的软体组织里穿透,能大大有效的降低因鱼钩穿透鱿鱼触手而造成的跑鱼现象,大幅度提升了做钓效率。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申请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申请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鱼钩,包括伞状分布的倒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鱼钩的钩尖相对于钩底均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向外上延伸,使得所述鱼钩中鱼后呈斜角刺入鱼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底设有折角,钩体在所述折角处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偏转,并延伸至钩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包括数个环形排列的倒钩元件,所述倒钩元件由紧固元件连接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元件环形排列,并形成可使得假饵穿过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元件由针状金属弯折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元件呈套箍状固定于所述倒钩元件的外侧。
7.一种鱿鱼钩,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鱼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假饵及连接装置,所述倒钩组依次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上,且相邻倒钩组的偏转方向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鱿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组的数量大于1。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鱿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
CN202020859883.2U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Active CN2125739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9883.2U CN212573924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59883.2U CN212573924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73924U true CN212573924U (zh) 2021-02-23

Family

ID=7464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859883.2U Active CN212573924U (zh) 2020-05-21 2020-05-21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739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kblom Morphological and biological studies of the Swedish families of Hemiptera-Heteroptera
US4920688A (en) Swivel jig fishing lure
Mattson et al. Aspects of the behaviour and ecology of Dyopedos monacanthus (Metzger) and D. porrectus Bate, with comparative notes on Dulichia tuberculata Boeck (Crustacea: Amphipoda: Podoceridae)
US5901493A (en) Low profile staggered treble fish hook
CN212573924U (zh) 一种鱼钩及鱿鱼钩
KR200324693Y1 (ko) 일자형 우럭 낚시채비
KR102584278B1 (ko) 두족류 낚시용 에기
US5887377A (en) Fishing lure
CN210248050U (zh) 一种不会跑鱼的防脱鱼钩
US20040134118A1 (en) Automatic fish hook and method of use
US4751789A (en) Swivel jig fishing lure
US20130239459A1 (en) Fish hook
US4557065A (en) Fish hook and lure
KR20190067061A (ko) 호래기 낚시바늘
KR20220041790A (ko) 두족류 낚싯바늘 채비
CN201491617U (zh) 龙虾垂钓网
US4881337A (en) Method of lining bait
CN217337082U (zh) 一种防止路亚拟饵挂底的限力脱钩装置
CN218278361U (zh) 一种新型螺旋桨飞蝇钩
US20020050093A1 (en) Fishing hook
US4542607A (en) Aerodynamically stable surface riding weedless fishing lure
JPH0718285Y2 (ja) 釣り針
CN220712584U (zh) 一种双钩门鱼钩
JPH0715412Y2 (ja) 釣り針
CN217308839U (zh) 金属线贯穿连接鱼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