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6169U - 空气净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气净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6169U
CN212566169U CN202021322599.8U CN202021322599U CN212566169U CN 212566169 U CN212566169 U CN 212566169U CN 202021322599 U CN202021322599 U CN 202021322599U CN 212566169 U CN212566169 U CN 212566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discharge
power supply
discharge need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225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双幸
曾焕雄
赵勇
封宗瑜
肖德玲
王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13225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6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6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6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空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设于第一壳体内,为导电材质,适于与第一电源的接地极连接,第二壳体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第一放电针设于第二壳体内,一端与通孔一一相对设置,另一端适于与第一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第二放电针设于第二壳体内,至少对应进风口设置,与第一放电针间隔设置,适于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放电针的极性与第一放电针的极性相反。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由第二放电针,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颗粒物被荷电,未被荷电的颗粒物随空气继续在遇到第一放电针会被极性相反的电场荷电,带异性电荷的颗粒物相吸,中和时碰撞释放出能量,杀死细菌病毒,提高了消毒杀菌效率。

Description

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化空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病毒和细菌较多的疫情期间,人们更加希望呼吸到净化后的空气,因而对空气净化器提出了更高的消毒杀菌的要求。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空气净化器,通过高压电源对电极针连通正电,金属板连通负电,两者组成了针孔圆管式放电场,从空气净化器入口进入的空气经过电极针的电离,使得带有正电的病毒细菌等带上正电,然后随气流进入针孔圆管式放电场后,即被电场的负极所吸引,快速向电场负极运动,并被有效吸附,以使净化后的空气从空气净化器的出口吹出。但是该结构的空气净化器,只能将病毒细菌吸附在负极金属板上,消毒杀菌的效率并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空气净化器消毒杀菌效率不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消毒杀菌效率较高的空气净化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第二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为导电材质,适于与第一电源的接地极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且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第一放电针,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一端与所述通孔一一相对设置,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第二放电针,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且至少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放电针与所述第一放电针间隔设置,适于与第二电源连接,且所述第二放电针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放电针的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设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连接有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沿所述第二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中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的周壁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所述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所述第一放电针,所述第一放电针与所述通孔的中心一一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连接端子,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端子为耐高压的塑料或陶瓷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或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放电针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两个,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其中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另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放电针。
进一步地,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连接有所述连接端子。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端,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顶端和/或周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过滤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侧,和/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装置为耐高压的塑料滤网。
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用于周期性地控制所述第一放电针的极性为正极或负极;
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用于周期性地控制所述第二放电针的极性为负极或正极。
进一步地,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器。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在第一壳体内设置第二壳体,第二壳体为导电材质,与第一电源的接地极连接,第二壳体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第一放电针的一端与通孔一一相对设置,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使得第二壳体的通孔与第一放电针之间形成针孔放电结构,由于第二壳体内对应进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放电针,且第二放电针与第一放电针的极性相反,使得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由第二放电针时,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颗粒物荷电,未被荷电的颗粒物、微生物随空气继续在第二壳体内流动时遇到第一放电针,会被极性相反的电场荷电,由于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的极性相反,且均为针状结构,使得带电颗粒物不会吸附在相反电荷的放电针上,而是会使带异性电荷的颗粒物相吸,中和时碰撞能够释放出能量,将细菌病毒杀死,净化后的空气再从出风口排出,大大提高了消毒杀菌效率,且相反的两个电场相结合,解决了静电积累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在第二壳体内设置第一连接结构,使得多个第一放电针的布置更加紧凑,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结构更加规整。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将第一连接结构沿第二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二壳体的中间,使得多个第一放电针可由第二壳体的中间向四周发散,能够在第二壳体内部尽可能多的对空气放电。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在第二壳体的周壁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通孔,第一连接结构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第一放电针,且第一放电针与通孔的中心一一相对设置,这样能够使得针孔放电结构的荷电更加均匀,使得空气中更多的颗粒物带电,提高净化效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连接端子,便于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一电源连接。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第二连接结构,便于第二放电针与第二电源连接。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将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连接结构相对设于第二壳体内,两个第二连接结构之间设有第一放电针,使得由进风口进入第二壳体内的空气基本均能流经第一放电针或第二放电针,能够最大化的实现荷电,且最大化的实现正负粒子的碰撞中和,提供杀菌消毒效率。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将第二连接结构设置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内连接有连接端子,使得第二连接结构和连接端子的设置更加紧凑,空气净化装置的整体体积更小。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过滤装置,使得经由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荷电,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还能经由过滤装置进一步过滤,使得随空气流动的颗粒物能够被过滤装置收集,防止再流向室内。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将滤网材质设置为聚四氟乙烯,使得滤网集尘时间久后能够便于水洗,从而能够多次循环利用,减少更换成本。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空气净化装置,通过设置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第一控制器和与第二电源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使得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的极性周期性地为正极或负极,能够实现第一放电针和第二放电针实现正负电晕交替,防止同种电荷过多的堆积,增大了净化杀菌消毒的效率,也避免了器具表面静电打火的问题,降低了电腐蚀,减少了材料的老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放电针;2-第二放电针;3-第二壳体;4-过滤装置;5-第一壳体;6-通孔;7-第二连接结构;8-第一连接结构;9-连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第一壳体5,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第二壳体3,设于第一壳体5内,第二壳体3为导电材质,适于与第一电源的接地极连接,第二壳体3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6,且第二壳体3与进风口和出风口连通;第一放电针1,设于第二壳体3内,一端与通孔6一一相对设置,另一端适于与第一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第二放电针2,设于第二壳体3内,且至少对应进风口设置,第二放电针2与第一放电针1间隔设置,适于与第二电源连接,且第二放电针2的极性与第一放电针1的极性相反。
通过在第一壳体5内设置第二壳体3,第二壳体3为导电材质,与第一电源的接地极连接,第二壳体3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6,第一放电针1的一端与通孔6一一相对设置,另一端与第一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使得第二壳体3的通孔6与第一放电针1之间形成针孔放电结构,由于第二壳体3内对应进风口的位置设有第二放电针2,且第二放电针2与第一放电针1的极性相反,使得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经由第二放电针2时,对空气中的细菌病毒等颗粒物荷电,未被荷电的颗粒物、微生物随空气继续在第二壳体3内流动时遇到第一放电针1,会被极性相反的电场荷电,由于第一放电针1和第二放电针2的极性相反,且均为针状结构,使得带电颗粒物不会吸附在相反电荷的放电针上,而是会使带异性电荷的颗粒物相吸,中和时碰撞能够释放出能量,将细菌病毒杀死,净化后的空气再从出风口排出,大大提高了消毒杀菌效率,且相反的两个电场相结合,解决了静电积累的难题。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空气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器,第一壳体5即为空气净化器的外壳,第一壳体5的底部设有进风口,周壁上设有出风口,第二壳体3为设于外壳内的金属圆筒,金属圆筒与进风口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开口,金属圆筒周壁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6,与出风口连通。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设于第一壳体5的底部,出风口设于第一壳体5的顶部,或者是,进风口设于第一壳体5的周壁上,出风口设于第一壳体5的顶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二壳体3的材质为其他任意可导电的材质,这里不做过多限制。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二壳体3为金属方筒,或者是根据第一壳体5的形状具体设置。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空气净化装置为空调器的净化空气的结构,第一壳体5即为该净化空气的结构的壳体。
其中,第一放电针1和第二放电针2均为曲率半径较小的针作为放电极,这样施加很低的电压就能够达到荷电的效果,同时能够实现零臭氧。具体地,第二放电针2为负离子发生器的针电极。
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8,设于第二壳体3内,一端适于与第一电源连接,第一连接结构8上连接有多个第一放电针1。通过在第二壳体3内设置第一连接结构8,使得多个第一放电针1的布置更加紧凑,空气净化器的整体结构更加规整。
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8为导电连接柱,沿第二壳体3的高度方向延伸,设于第二壳体3的中间。通过将第一连接结构8沿第二壳体3的高度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二壳体3的中间,使得多个第一放电针1可由第二壳体3的中间向四周发散,能够在第二壳体3内部尽可能多的对空气放电。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一连接结构8沿垂直于第二壳体3高度的方向延伸,如水平方向,其上设有多个第一放电针1向四周发散。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壳体3的周壁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通孔6,即在金属圆筒的周壁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通孔6,其中,图1中间部分的通孔6为背离纸面的周壁上的通孔6,第一连接结构8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第一放电针1,即在第一连接结构8上呈十字交叉设置有多个第一放电针1,且第一放电针1与通孔6的中心一一相对设置。通过在第二壳体3的周壁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通孔6,第一连接结构8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第一放电针1,且第一放电针1与通孔6的中心一一相对设置,这样能够使得针孔放电结构的荷电更加均匀,使得空气中更多的颗粒物带电,提高净化效率。
为了便于第一连接结构8与第一电源连接,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连接端子9,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3上,一端与第一连接结构8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第一电源连接。具体地,连接端子9为耐高压的塑料材质。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连接端子9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5上。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空气净化器不包括连接端子9。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连接端子9为耐高压的陶瓷材质,或者是,连接端子9即为空气。
为了便于第二放电针2与第二电源连接,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结构7,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3的靠近进风口的一端,第二连接结构7的一端与第二放电针2连接,另一端适于与第二电源连接。具体地,第二连接结构7为连接柱。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二连接结构7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5上。
具体地,第二连接结构7为两个,其中一个设于第二壳体3的开口处,即第二壳体3的底端,其中另一个设于第二壳体3的顶端,两个第二连接结构7之间设有第一放电针1。通过将第二连接结构7设置为两个,且两个第二连接结构7相对设于第二壳体3内,两个第二连接结构7之间设有第一放电针1,使得由进风口进入第二壳体3内的空气基本均能流经第一放电针1或第二放电针2,能够最大化的实现荷电,且最大化的实现正负粒子的碰撞中和,提供杀菌消毒效率。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设置一个第二连接结构7,固定连接在第二壳体3靠近进风口的端部。
其中设于第二壳体3顶端的第二连接结构7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内连接有连接端子9。通过将第二连接结构7设置为中空结构,且中空结构内连接有连接端子9,使得第二连接结构7和连接端子9的设置更加紧凑,空气净化器的整体体积更小。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第二连接结构7和连接端子9均为导电结构,在二者之间可以设置绝缘材料进行隔绝,或者是直接将连接端子9设置为外壳为陶瓷材质,内部设有金属柱的结构形式,这里不做过多限制。
由于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设于外壳的底部,出风口设于周壁上,如图1所示,空气净化器还包括:过滤装置4,设于第一壳体5的周壁和第二壳体3的周壁之间。通过设置过滤装置4,使得经由第一放电针1和第二放电针2荷电,杀菌消毒后的净化空气还能经由过滤装置4进一步过滤,使得随空气流动的颗粒物能够被过滤装置4收集,防止再流向室内。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空气净化器的进风口设于外壳的底部,出风口设于外壳的顶部时,过滤装置4设于第二连接结构7远离第二壳体3的一侧。
过滤装置4的具体形式有很多种,本实施例中的过滤装置4为耐高压的塑料滤网。具体地,滤网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通过将滤网材质设置为聚四氟乙烯,使得滤网集尘时间久后能够便于水洗,从而能够多次循环利用,减少更换成本。
空气净化器还包括:第一控制器,与第一电源连接,用于周期性地控制第一放电针1的极性为正极或负极;第二控制器,与第二电源连接,用于周期性地控制第二放电针2的极性为负极或正极。通过设置与第一电源连接的第一控制器和与第二电源连接的第二控制器,使得第一放电针1和第二放电针2的极性周期性地为正极或负极,能够实现第一放电针1和第二放电针2实现正负电晕交替,防止同种电荷过多的堆积,增大了净化杀菌消毒的效率,也避免了器具表面静电打火的问题,降低了电腐蚀,减少了材料的老化。当然,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也可以是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内部的控制器,使得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极性周期性地变化,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如设置为脉冲电源,这里不做过多限制。
空气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由进风口进入的待净化空气,经由第二壳体3底部的开口进入第二壳体3内,在开口处被第二连接结构7连接的第二放电针2荷电,在空气继续在第二壳体3内流动时,也会被第二壳体3内的第一放电针1荷电,由于第二放电针2和第一放电针1的极性相反,会使空气中的颗粒物带上异性电荷,异性电荷中和时能够释放出能量,足以杀死空气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且由于第二放电针2在第二壳体3的上下两端均有布置,第二壳体3内也均有布置有第一放电针1,使得在第二壳体3内流动的空气均能最大程度的被荷电,大大提高了杀菌消毒的效率,被杀灭的病原微生物随着空气的流动会流经过滤装置4,经过滤装置4收集后,净化的空气再由出风口流出,供向室内。
同时,第一放电针1和第二壳体3上的通孔6形成的针孔放电结构,可以施加的电压控制到很低的值,这样能够实现荷电的同时,不产生臭氧的问题。并且,由于设置了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以控制第一电源和第二电源的极性,即控制第一放电针1和第二放电针2的极性周期性的变化,且二者极性始终相反,实现了正电、负电的交替出现,能够防止同种电荷的累积,防止打火和臭氧问题。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5)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5),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第二壳体(3),设于所述第一壳体(5)内,所述第二壳体(3)为导电材质,适于与第一电源的接地极连接,所述第二壳体(3)上间隔设有多个通孔(6),且所述第二壳体(3)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
第一放电针(1),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内,一端与所述通孔(6)一一相对设置,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源的正极或负极连接;
第二放电针(2),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内,且至少对应所述进风口设置,所述第二放电针(2)与所述第一放电针(1)间隔设置,适于与第二电源连接,且所述第二放电针(2)的极性与所述第一放电针(1)的极性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8),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内,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结构(8)上连接有多个所述第一放电针(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8)沿所述第二壳体(3)的高度方向延伸,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的中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3)的周壁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所述通孔(6),所述第一连接结构(8)上均匀设有多排多列所述第一放电针(1),所述第一放电针(1)与所述通孔(6)的中心一一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端子(9),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5)或所述第二壳体(3)上,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8)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9)为耐高压的塑料或陶瓷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个第二连接结构(7),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5)或所述第二壳体(3)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放电针(2)连接,另一端适于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7)为两个,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的靠近所述进风口的一端,其中另一个设于所述第二壳体(3)的另一端,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7)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放电针(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连接结构(7)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连接有所述连接端子(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5)的底端,所述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壳体(5)的顶端和/或周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还包括:
过滤装置(4),设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7)远离所述第二壳体(3)的一侧,和/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5)和所述第二壳体(3)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4)为耐高压的塑料滤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用于周期性地控制所述第一放电针(1)的极性为正极或负极;
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用于周期性地控制所述第二放电针(2)的极性为负极或正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净化装置为空气净化器。
CN202021322599.8U 2020-07-07 2020-07-07 空气净化装置 Active CN212566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2599.8U CN212566169U (zh) 2020-07-07 2020-07-07 空气净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22599.8U CN212566169U (zh) 2020-07-07 2020-07-07 空气净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6169U true CN212566169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1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22599.8U Active CN212566169U (zh) 2020-07-07 2020-07-07 空气净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6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65556A (zh) 空气净化装置
US8192535B2 (en) Dust collector
CN1332341A (zh) 空气净化机
WO2015163659A1 (ko) 집진식 공기정화기
CN205797491U (zh) 等离子滤网装置
CN209524586U (zh) 一种净化组件及空气净化设备
US8192536B2 (en) Dust collector
CN212997586U (zh) 一种空气感染源防护机
JP2023507536A (ja) 空気中の有害物質及びウイルス除去性能が改善された空気浄化器
CN111457497A (zh) 一种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及方法
CN212566169U (zh) 空气净化装置
KR102221407B1 (ko) 공기정화장치용 플라즈마 방전셀을 이용한 공기정화장치
CN212309283U (zh) 空气净化机
CN202590958U (zh) 高吸附型静电净化器和具有该静电净化器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14543220B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4592101U (zh) 一种等离子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空气消毒器
CN113042215A (zh) 电极组件、放电单元、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218516926U (zh) 气体处理装置
CN111442429A (zh) 杀菌消毒模块和空气净化器
CN216879839U (zh) 集尘极板及空气净化装置
CN214381539U (zh) 一种等离子发生器及具有其的空气消毒器
CN114471949A (zh) 气体处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KR20030075703A (ko) 공기청정기의 집진 필터
CN214717509U (zh) 电极组件、放电单元、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器
CN217091499U (zh) 消毒杀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