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60302U -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60302U
CN212560302U CN202021434766.8U CN202021434766U CN212560302U CN 212560302 U CN212560302 U CN 212560302U CN 202021434766 U CN202021434766 U CN 202021434766U CN 212560302 U CN212560302 U CN 212560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ensation
air
inner bag
box
box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3476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真
孙刘飞
顾中秋
吴子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Antai Air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Antai Air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Antai Air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Antai Air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3476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60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60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60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包括外箱体及外箱体内的箱体内胆,所述箱体内胆包括保温层及加热膜层,所述箱体内胆内为工作区,箱体内胆底部设有积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胆上设有一凝露区域,该区域连通所述外箱体与所述工作区,对应所述凝露区域内侧覆盖有导流板,该导流板内侧为凝露点,冷凝露引流至所述积水盘内。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凝露区域,集中收集冷凝水,实现对工作区内冷凝水污染的控制,且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易于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箱,尤其涉及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主要用于生物制品、细胞组织和食品等的培养。
背景技术
为了保持良好的培养环境,有利于菌种、细胞和组织的生长,培养箱工作空间为恒温(37℃)和较高的相对湿度(≥90%),当腔体内壁局部区域温度低于露点温度,则造成冷凝。冷凝水通常凝结在腔体角落或者边缘地带,为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创造了生长环境,这些凝露滋生的细菌等微生物,会直接影响样品的培养。
为解决冷凝露的问题,通常有两种方式:
1、内胆底部做成倾斜式水槽结构,在内胆背部外侧下端局部区域加冷凝板,人为创造一个冷凝点。当腔体内达到饱和湿度时,饱和湿气在内胆背部内侧下端较冷点凝结并回流至内胆底部水槽中,对冷凝露进行人为的收集;
2、在箱底设置水盘,如中国实用新型公开的《培养箱加湿冷凝设备》(CN203474780 U),水盘一方面作为冷凝点收集凝露,另一方面在水盘下方设置加热装置,加热水盘使冷凝露蒸发,同时还分布有散热部件,平衡水盘附近的温度。
上述两种方式,方式一结构复杂,需要对箱体底部做修改,加工困难且成本高,并且冷凝水清洁不方便。方式二也存在结构问题,同时具备加热及散热结构,箱体底部温度和湿度相对较高,工作区温度和湿度均匀度较差,直接影响箱体内的恒温恒湿的工作环境。两者还存在着,凝露区直接暴露在工作区中,对工作区温度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通过结构的改进,使箱体内温度、湿度更为均匀,确保工作区域的恒温恒湿环境,提升培养箱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分流装置防凝露培养箱,包括外箱体及外箱体内的箱体内胆,所述箱体内胆包括保温层及加热膜层,所述箱体内胆内为工作区,箱体内胆底部设有积水盘,所述箱体内胆上设有一凝露区域,该区域连通所述外箱体与所述工作区,对应所述凝露区域内侧覆盖有导流板,该导流板内侧为凝露点,冷凝露引流至所述积水盘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箱体内胆内还设有一气流循环系统,包括一风道和一风机,所述风道布置于自所述箱体内胆顶部沿箱体内胆壁经所述凝露区域延伸至箱体内胆底部,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风道内,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胆顶部,所述工作区内的气流自所述风机进入所述风道,经凝露区域后由靠近箱体内胆底部的风道出口排出,再次进入所述工作区,构成气流循环。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流板为一带有复数条分流孔的中空结构,所述分流孔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自顶部贯穿至其底部,所述风道内的部分气流经过所述分流孔后排出。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分流孔的通风面积占整个所述风道通风面积的5%以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板由覆盖所述凝露区域的引流板和位于该引流板外侧的分流主板组成,所述引流板由竖板和底端的斜板构成,所述分流孔设置于所述分流主板上,分流主板与引流板叠加配合,构成一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道由导风板包裹构成,所述导风板上对应所述电机处设有入风口,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导风板内侧,所述导风板靠近积水盘的上方设有出风口。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人为形成冷点的方式(即温度最低),在箱体内设置一处无保温层及加热膜的非工作区域作为凝露区域(即箱体内部最易生产凝露的位置),通过导流板收集后流入积水盘内,积水盘底部加热膜加热后冷凝水蒸发,保持箱体内的湿度,冷凝水得到循环使用,减少积水盘加水的次数;
2.本实用新型设置气流循环系统,将箱体内的气流自底部带到顶部,又经风道回至箱体底部,如此实现工作区底部与顶部气流的混合,采用强制对流方式,有利于维持工作区内温度和湿度的均匀性;
3.导流板上开设复数条分流孔,定量气流流经凝露区域,减少凝露区的低温对工作区温度的影响,与以往的结构相比,凝露区域非完全暴露在工作区域内,大大提升工作区内的恒温状态,提升培养箱的性能;
4.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控制,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流板及凝露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流板与积水盘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外箱体;2、箱体内胆;3、工作区;4、积水盘;5、凝露区域;6、导流板;7、风道;8、风机;9、分流孔;10、分流主板;11、引流板;12、导风板;13、凝露;14、水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4所示,一种带有分流装置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包括外箱体1及外箱体1内的箱体内胆2,所述箱体内胆2包括保温层及加热膜层,所述箱体内胆2内为工作区3,箱体内胆2底部设有积水盘4,所述箱体内胆2上设有一凝露区域5,该区域连通所述外箱体1与所述工作区3,对应所述凝露区域5内侧覆盖有导流板6,该导流板6为凝露点,冷凝露引流至所述积水盘4内。
如图1所示,所述箱体内胆2内还设有一气流循环系统,包括一风道7和一风机8,所述风道7布置于自所述箱体内胆2顶部沿箱体内胆壁经所述凝露区域5延伸至箱体内胆2底部,所述风机8位于所述风道7内,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胆2顶部,所述工作区3内的气流自所述风机8进入所述风道7,经凝露区域5后由靠近箱体内胆2底部的风道出口排出,再次进入所述工作区3,构成气流循环。设置风道7与凝露区域5配合,采用主动凝露的方式维持工作区内较高的相对湿度且不会随处产生凝露13。采用强制对流的方式,使工作区3内的空气强制且定向的流入风道7,再流经凝露区域5产生凝露,以降低工作区3内部空气的相对湿度到达可接受水平。
导流板6为一带有复数条分流孔9的中空结构,所述分流孔9沿所述导流板6的延伸方向自顶部贯穿至其底部,所述风道7内的部分气流经过所述分流孔9后排出。所述分流孔9的通风面积占整个所述风道7通风面积的5%以内。可以选择2%,经实验反复测试,2%的气流流经凝露区域5完成凝露13,能够更好的维持工作区3的相对湿度达到可接受水平,亦不会在工作区3产生凝露13;并且,2%的气流流经该区域产生降温,在气流流出段与98%的气流混合后流向工作区3底部,此时气流的相对湿度与温度都有所下降(相对于工作区3内,该气流温度和湿度相对较低,故工作区3内不会产生凝露),再与底部高温空气中和后流向工作区中心和顶部,能够更好的实现水气14循环,维持工作区温度和湿度的均匀性。
如图2、4所示,所述导流板6由覆盖所述凝露区域5的引流板11和位于该引流板11外侧的分流主板10组成,所述引流板11由竖板和底端的斜板构成,所述分流主板10与引流板11叠加配合。导流板6配合凝露区域5布置,使产生的凝露13直接流入积水盘4重新利用,减少积水盘4内水的浪费,从而减少加水的频率。培养箱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开门频率,每次开门会对培养箱工作区内温、湿度精度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
如图2所示,所述风道7由导风板12包裹构成,所述导风板12上对应所述风机8处设有入风口,所述导流板6位于所述导风板12内侧,所述导风板12靠近积水盘4的上方设有出风口。在本实施例中,凝露区域5被布置于风道7内,不会直接对工作区3温度造成影响,且产生的凝露13不会直接暴露于工作区3内。相较于市面上大众培养箱,把凝露区域5(即“冷点区域”)布置于工作区3内,会直接影响到工作区3内的温度,从而直接影响培养箱的恒温性能;凝露13直接暴露于工作区3内,若不及时处理,凝露滋生的细菌等物质会直接污染培养样本。
本实用新型通过培养箱内胆顶部的引流风机,结合独特的风道设计,使箱内气流定向流动,再在风道7内设置分流孔9,可使气流精确分流。其主要特点及作用如下:
1、通过精确分流实现培养箱工作区3防凝露。因为凝露区域5(非工作区)温度较低,流经该区域的气流会有一定量的降温,不利于工作区3的恒温控制。而利用风道7内分流主板10上的分流孔9,仅使2%气流流经凝露区域5,产生的凝露13再经引流板流向积水盘4重新利用,实现水气14循环,从而能够保证工作区3内处于高湿度且不会产生凝露13的状态,且不会对工作区3温度造成影响。
2、使箱内温度、湿度分布均匀。通过对气流定向诱导循环,可使箱体底部与上部气流混合,使得箱内温度、湿度分布均匀。

Claims (6)

1.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包括外箱体及外箱体内的箱体内胆,所述箱体内胆包括保温层及加热膜层,所述箱体内胆内为工作区,箱体内胆底部设有积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胆上设有一凝露区域,该区域连通所述外箱体与所述工作区,对应所述凝露区域内侧覆盖有导流板,该导流板内侧为凝露点,冷凝露引流至所述积水盘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胆内还设有一气流循环系统,包括一风道和一风机,所述风道布置于自所述箱体内胆顶部沿箱体内胆壁经所述凝露区域延伸至箱体内胆底部,所述风机位于所述风道内,设置于所述箱体内胆顶部,所述工作区内的气流自所述风机进入所述风道,经凝露区域后由靠近箱体内胆底部的风道出口排出,再次进入所述工作区,构成气流循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其特征在于:导流板为一带有复数条分流孔的中空结构,所述分流孔沿所述导流板的延伸方向自顶部贯穿至其底部,所述风道内的部分气流经过所述分流孔后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孔的通风面积占整个所述风道通风面积的5%以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由覆盖所述凝露区域的引流板和位于该引流板外侧的分流主板组成,所述引流板由竖板和底端的斜板构成,所述分流孔设置于所述分流主板上,分流主板与引流板叠加配合,构成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由导风板包裹构成,所述导风板上对应电机处设有入风口,所述导流板位于所述导风板内侧,所述导风板靠近积水盘的上方设有出风口。
CN202021434766.8U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Active CN212560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4766.8U CN212560302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34766.8U CN212560302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60302U true CN212560302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31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34766.8U Active CN212560302U (zh) 2020-07-20 2020-07-20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603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5694A1 (ja) * 2022-01-26 2023-08-03 Ph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培養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45694A1 (ja) * 2022-01-26 2023-08-03 Ph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培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662902A (en) Evaporation cooling tower
CN111676138A (zh) 一种防凝露培养箱
CN212560302U (zh) 一种带有分流装置的防凝露培养箱结构
CN204907354U (zh) 培育库房
DE102005022934A1 (de) Schrank zum kontrollierten Aufziehen von Pflanzen und zur Erreichung gleichbleibender pflanzlicher Geschmacksqualitäten
CN107642951B (zh) 一种混合式热泵干燥系统
CN101986832B (zh) 大容蛋量箱体式孵化机
CN210347416U (zh) 一种具有导风结构的智能型霉菌试验箱
CN114793764A (zh) 一种带有均匀气流形成功能的菌菇箱
CN107223494A (zh) 一种动、植、微生物生长机控温通风系统
CN207897522U (zh) 一种动、植、微生物生长机控温通风系统
CN114151873B (zh) 蒸发冷却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空调器
WO2001000013A1 (en) Animal housing
CN204881096U (zh) 垂直送风型热泵恒温柜
JP2010124758A (ja) 植物養生・育成管理装置
CN211152977U (zh) 一种风冷系统、人工气候室及植物栽培系统
CN211458391U (zh) 一种新型植物组织培养箱
CN113929518A (zh) 一种农业秸秆回收利用发酵堆肥装置
CN220343019U (zh) 饱和湿度培养箱
CN209089839U (zh) 一种改进的醒发箱
CN107552386A (zh) 用于稻谷种子的筛分装置
CN112175831A (zh) 一种植物细胞培养物无菌干燥设备
CN206227508U (zh) 一种水果乙烯催熟库
CN218077954U (zh) 人工气候箱
KR20100132182A (ko) 냉각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