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56151U -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56151U
CN212556151U CN202021396206.8U CN202021396206U CN212556151U CN 212556151 U CN212556151 U CN 212556151U CN 202021396206 U CN202021396206 U CN 202021396206U CN 212556151 U CN212556151 U CN 2125561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airbag
information
safety system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9620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成元祎
吴凤占
陈睿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System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eif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eif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Zeif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9620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561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561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561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所述气动座椅包括对应乘员身体部位的多个气囊、信息收集模块、信息融合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车辆的车身数据和运动信息以及车辆的外部环境信息;所述信息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一工作场景时充气所述椅垫气囊以使椅垫气囊部分展开;以及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二工作场景时使所述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景,能及时充放气相应的气囊,调整乘员的坐姿以保证乘员的安全。

Description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配置有多个气囊的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除了安全性之外,人们对车辆舒适性的要求也日渐增加,已不仅仅满足于车辆座椅的位置调节,而期望车辆座椅能为乘员提供更为舒适的乘坐体验。为了市面上已有一些安装气囊或气袋的气动座椅,即在车辆座椅对应于乘员头部、肩部、腰背部的位置以及椅垫处设置气囊或气袋,乘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调节气囊或气袋的充放气来获得最舒适的乘坐方式。
然而现有气动座椅基本偏重于舒适度的设计,且各个气囊之间没有协同关系,而是各自独立工作,并且主要依赖于乘员的操作来实现充气量的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气动座椅的气囊或者气袋主要用于乘坐舒适性的调节、大多无法为乘员提供安全保护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气囊或气袋来保障乘员安全、特别是在激烈行驶过程中或者预测到可能发生撞击的情况下能调整乘员坐姿的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所述气动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至少一个侧气囊、至少一个腰托气囊、至少一个椅垫气囊和至少一个腿部支撑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座椅安全系统还包括信息收集模块、信息融合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车辆的车身数据和运动信息以及车辆的外部环境信息;
所述信息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所述信息融合模块可以为ISDU(Integrated Safety Domain ECU,集成安全域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融合模块所确定的当前工作场景,充气所述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椅垫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展开或者完全充气展开。
其中,工作场景例如为第一工作场景,即激烈驾驶环境,例如车速较快、路面颠簸、急加速、急减速等,为了改善乘员的舒适性,部分展开椅垫气囊以部分提升大腿。又或者为预测到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的第二工作场景,此时使得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在碰撞前调整乘员的坐姿,防止乘员出现下潜现象。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一工作场景时充气所述侧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二工作场景时在使所述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之前或者在使所述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的同时以第一气压对所述腰托气囊进行充放气以使所述腰托气囊产生震动以提醒乘员。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二工作场景时使所述头枕气囊、侧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中的一种或多种完全充气展开,以实现对乘员的环绕式保护。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二工作场景时使接近预测碰撞侧的侧气囊完全充气展开。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三工作场景(例如为平稳驾驶的情况下)时根据乘员的体型和重量控制所述椅垫气囊的充放气。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三工作场景时以第二气压对所述腰托气囊进行充放气,实现按摩功能。
优选地,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车联网提供的外部信息和/或车内监测系统提供的车内信息,
所述信息融合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收集模块所收集的车联网提供的外部信息和/或车内监测系统提供的车内信息结合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
优选地,所述信息收集模块包括:车辆传感器单元、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和主动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车辆传感器单元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和方向盘角度传感器;
所述主动安全系统包括EPS(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电子助力转向)、ABS(制动防抱死系统,antilock brake system)、ESP(车身电子稳定系统)和AEB(自动刹车辅助系统);
所述车内监测系统包括2D摄像头、3D摄像头、内部雷达和驾驶员状态监测单元。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信息使与车辆运动方向相反侧的以下气囊中的至少一个气囊充气: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椅垫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
优选地,所述气动座椅安全系统还包括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侧气囊、所述腰托气囊和所述椅垫气囊的内部压力并根据所述内部压力产生离位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识别模块所提供的所述离位信号以第三气压对所述腿部支撑气囊、所述椅垫气囊和所述腰托气囊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充放气以产生震动。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一工作场景时控制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腿部支撑气囊和椅垫气囊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充放气以使乘员的身体移动适应于车辆的运动状态和/或车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本实用新型获得的技术效果是:
1、针对激烈驾驶环境和预测到即将发生碰撞的情况下,能及时充气相应的气囊,调整乘员的坐姿以保证乘员的安全。
2、在预测到即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的情况下,对椅垫气囊实现完全充气以避免乘员的下潜现象,同时辅助以头枕气囊、侧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的充气来为乘员提供环绕式的保护。
3、对于激烈驾驶环境,充气侧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来提高座椅对乘员的支撑性,以增加乘员的舒适度。
4、通过对各种气囊的充放气以震动形式来对乘员做出各种提醒,例如离位提醒、急加速提醒、急转弯提醒和碰撞提醒等,以使乘员有所准备,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动座椅中气囊设置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图3,介绍一实施例的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气动座椅10包括至少一个头枕气囊101、肩部支撑气囊102、至少一个侧气囊103、至少一个腰托气囊104、至少一个椅垫气囊105和至少一个腿部支撑气囊106,各个气囊可以通过充放气来调整气囊对乘员各个身体部位的支撑程度,所述气动座椅安全系统还包括信息收集模块、信息融合模块3和控制模块4,其中,
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车辆的车身数据和运动信息以及车辆的外部环境信息,信息收集模块例如为ADAS23、车辆传感器单元21和主动安全系统22。其中ADAS又包括了雷达、LIDAR、摄像头和ADAS安全域电控单元(Safety Domain ECU);车辆传感器单元包括速度传感器、前部碰撞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和方向盘角度传感器;主动安全系统包括EPS、ABS、ESP和AEB。
所述信息融合模块3用于根据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例如车辆速度、加速度、行进方向等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例如道路情况、车身附近是否有障碍物等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
所述控制模块4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一工作场景时充气所述椅垫气囊105以使椅垫气囊105部分展开;以及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二工作场景时使所述椅垫气囊105完全充气展开。其中,第一工作场景为激烈驾驶环境,例如车速较快、路面颠簸、急加速、急减速等,为了改善乘员的舒适性,部分展开椅垫气囊以部分提升大腿。所述控制模块4还用于在判定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一工作场景时控制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腿部支撑气囊和椅垫气囊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充放气以使乘员的身体移动适应于车辆的运动状态和/或车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由此来缓解因晕车带来的不适。而第二工作场景则为预测到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的情况,此时使得椅垫气囊完全充气,防止乘员出现下潜现象。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车辆情况、乘员情况和道路情况,所述信息收集模块包括车联网24和车内监视系统25,信息收集模块还用于收集车联网24提供的外部信息和/或车内监测系统25提供的车内信息。车联网提供的外部信息可以有道路安全信息,例如哪里发生了车祸或者拥堵;车内检测系统25包括2D摄像头、3D摄像头、内部雷达和驾驶员状态监测单元。所述信息融合模块还用于根据车联网提供的外部信息和/或车内监测系统提供的车内信息结合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
参考图3,具体来阐述上述气动座椅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收集车辆的车身数据和运动信息以及车辆的外部环境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于ADAS、车辆传感器单元、主动安全系统、车联网和车内监测系统;
步骤1002,根据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
步骤1003,判断当前工作场景,若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一工作场景,即激烈驾驶环境下,进入步骤1004;若当前工作场景为第二工作场景,即预测到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进入步骤1005;
步骤1004,充气所述椅垫气囊以使椅垫气囊部分展开来提升大腿,提高座椅的包裹性,之后进入步骤1006;
步骤1005,使所述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以防止下潜的现象,即在预测到有无法避开的碰撞之后,强制调整乘员的坐姿,以相对较安全的姿势应对之后的碰撞,之后结束流程;
步骤1006,判断当前工作场景是否改变,若是,返回步骤1003;若否,结束流程。
参考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具体来说,步骤2001和步骤2002参见图3所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以下步骤:
步骤2003,判断当前工作场景,若为激烈驾驶的第一工作场景,则进入步骤2004;若为预测到不可避开碰撞的第二工作场景时,进入步骤2005;若当前工作场景为平稳驾驶环境下的第三工作场景时,进入步骤2007;
步骤2004,充气椅垫气囊以使椅垫气囊部分展开,以部分提升大腿,提高座椅包裹性;
步骤2006,充气侧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进一步在激烈驾驶环境下提高座椅对乘员的支撑,之后进入步骤2009;
步骤2005,当预测到即将发生难以避免的碰撞时,对腰托气囊进行充放气以产生震动来提醒乘员即将发生碰撞,同时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来防止下潜的现象,随后结束流程;
步骤2007,当车辆处于平稳驾驶的第三工作场景中时,根据乘员的体型和重量控制椅垫气囊的充放气,以增加座椅的舒适度;
步骤2008,根据乘员的需要对腰托气囊进行充放气以实现按摩功能,进一步增加平稳驾驶时的舒适度,之后进入步骤2009;
判断当前工作场景是否改变,若是,返回步骤2003;若否,结束流程。
参考图5,介绍又一实施例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01,雷达、摄像头收集外部的环境信息,车身传感器收集本车数据、车内监测系统提供车内信息,车联网提供外部信息;
步骤3002,ISDU进行信息融合,将融合后的数据与云端数据库做对比,来定义工作场景,并且根据融合后的数据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
步骤3003,判断当前工作场景,若为第一工作场景,则进入步骤3004;若为第二工作场景,则进入步骤3008;若为第三工作场景,进入步骤3011;
步骤3004,第一工作场景(激烈驾驶环境)下充气所述椅垫气囊以使椅垫气囊部分展开以部分提升大腿,提高座椅的包裹性,并且关闭腰托气囊的按摩功能;
步骤3005,充气侧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来提高转向时座椅对人的支撑性;
步骤3006,根据车辆传感器单元的数据判断是否有急转弯?若是,进入步骤3007;若否,进入步骤3013;
步骤3007,充气与车辆运动方向相反侧的侧气囊、肩部支撑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以提高急转弯时乘员的舒适性;
步骤3008,第二工作场景(预测到将发生不可避免的碰撞)下,对腰托气囊进行充放气以产生震动以提醒乘员即将发生碰撞;
步骤3009,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来防止下潜的现象;
步骤3010,头枕气囊、侧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完全充气展开,为乘员提供环绕式的保护;
步骤3011,第三工作场景(平稳环境)下根据乘员的体型和重量控制所述椅垫气囊的充放气,使乘员乘坐舒适;
步骤3012,根据乘员的需要对所述腰托气囊进行充放气以实现按摩功能;
步骤3013,判断当前工作场景是否改变?若是返回步骤3003,若否,结束流程。
除此之外,在平稳驾驶的第三工作场景中,还可以通过识别所述侧气囊、所述腰托气囊和所述椅垫气囊的内部压力来识别乘员是否离位,并根据所述内部压力产生离位信号,一旦发现乘员离位,根据所述离位信号以第三气压对所述腿部支撑气囊、所述椅垫气囊和所述腰托气囊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充放气以产生震动以提醒乘员在座椅上坐好,以防止未安全就坐而因突发事件而造成的安全问题。另外,对于处于激烈驾驶的第一工作场景下时,为了改善乘员晕车而产生的不适,控制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腿部支撑气囊和椅垫气囊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充放气以使乘员的身体移动适应于车辆的运动状态和/或车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在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气动座椅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气动座椅中的设置于对应乘员身体各部位的气囊,结合车辆的具体工作场景,使气囊进行不同的充放气操作,以实现对乘员的保护,并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所述气动座椅包括至少一个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至少一个侧气囊、至少一个腰托气囊、至少一个椅垫气囊和至少一个腿部支撑气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座椅安全系统还包括信息收集模块、信息融合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车辆的车身数据和运动信息以及车辆的外部环境信息;
所述信息融合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收集模块收集的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信息融合模块所确定的当前工作场景,充气所述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椅垫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展开或者完全充气展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在使所述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之前或者在使所述椅垫气囊完全充气展开的同时对所述腰托气囊进行充放气以使所述腰托气囊产生震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使接近预测碰撞侧的侧气囊完全充气展开。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乘员的体型和重量控制所述椅垫气囊的充放气。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收集模块用于收集车联网提供的外部信息和/或车内监测系统提供的车内信息,
所述信息融合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信息收集模块所收集的车联网提供的外部信息和/或车内监测系统提供的车内信息结合所述车身数据、所述运动信息和所述外部环境信息确定车辆的当前工作场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收集模块包括:车辆传感器单元、ADAS和主动安全系统,其中,
所述车辆传感器单元包括: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碰撞传感器和方向盘角度传感器;
所述主动安全系统包括EPS、ABS、ESP和AEB;
所述车内监测系统包括2D摄像头、3D摄像头、内部雷达和驾驶员状态监测单元。
7.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运动信息使与车辆运动方向相反侧的以下气囊中的至少一个气囊充气: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椅垫气囊和腿部支撑气囊。
8.如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头枕气囊、肩部支撑气囊、侧气囊、腰托气囊、腿部支撑气囊和椅垫气囊中的一个或多个的充放气以使乘员的身体移动适应于车辆的运动状态和/或车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
CN202021396206.8U 2020-07-15 2020-07-15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Active CN2125561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206.8U CN212556151U (zh) 2020-07-15 2020-07-15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96206.8U CN212556151U (zh) 2020-07-15 2020-07-15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56151U true CN212556151U (zh) 2021-02-19

Family

ID=74620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96206.8U Active CN212556151U (zh) 2020-07-15 2020-07-15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56151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0975A (zh) * 2021-07-14 2021-10-1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集成气囊、集成气囊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99665A (zh) * 2021-10-29 2021-12-17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支撑控制方法及装置
WO2022012494A1 (zh) * 2020-07-15 2022-01-20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乘员保护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012493A1 (zh) * 2020-07-15 2022-01-20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012495A1 (zh) * 2020-07-15 2022-01-20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气动座椅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043906A (zh) * 2021-12-15 2022-02-1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车辆驾乘舒适性的控制方法、座椅及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12494A1 (zh) * 2020-07-15 2022-01-20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乘员保护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012493A1 (zh) * 2020-07-15 2022-01-20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012495A1 (zh) * 2020-07-15 2022-01-20 采埃孚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车辆的气动座椅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3500975A (zh) * 2021-07-14 2021-10-15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集成气囊、集成气囊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799665A (zh) * 2021-10-29 2021-12-17 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座椅支撑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043906A (zh) * 2021-12-15 2022-02-15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提高车辆驾乘舒适性的控制方法、座椅及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56151U (zh)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
WO2022012493A1 (zh) 车辆的气动座椅安全系统、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US7068178B2 (en) Combination of a seating system and a shared sensor
EP1568545B1 (en) Twin airbag apparatus
JP5060542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JP4923731B2 (ja) 車両用乗員保護装置
CN105966270B (zh) 一种轻量化电动汽车轴荷分配系统及其调整方法
JPH042545A (ja) 車両用安全装置
US20070200323A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KR20200043122A (ko) 차량 테이블용 에어백
JP2007519560A (ja) 自動車の乗員拘束システム
JP2007526167A (ja) 自動車用の安全装置
EP3699035B1 (en) Vehicle occupant protection device
US20230339379A1 (en) Pneumatic seat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of vehicle,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CN110654283A (zh) 一种可智能调节汽车座椅
JP7208349B2 (ja) 乗員保護装置
US20180345896A1 (en) Motor Vehicle Seat Having an Occupant Safety System
CN114312519A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支撑侧翼的汽车座椅总成及其控制方法
CN113147520A (zh) 一种座椅自适应调节方法及自适应调节系统
JP6964761B2 (ja) 鞍乗型車両
Schöneburg et al. What the Car Industry Can Do: Mercedes-Benz’View
JP7070451B2 (ja) 車両の姿勢制御装置
JP2010241277A (ja) 歩行者保護装置
US20240001810A1 (en) Seat
JP6488988B2 (ja) 乗員保護補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g Yuandai

Inventor after: Wu Fengzhan

Inventor after: Chen Ruichi

Inventor before: Cheng Yuandai

Inventor before: Wu Fengzhan

Inventor before: Chen Ruich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6

Address after: 201814 No. 290, Yuanmao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ZF automotive passive safety system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289 Zhongbai Road, Anting Town, Jiading District, Shanghai, 201814

Patentee before: Zeifu Automotive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