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41238U -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41238U
CN212541238U CN202021797122.5U CN202021797122U CN212541238U CN 212541238 U CN212541238 U CN 212541238U CN 202021797122 U CN202021797122 U CN 202021797122U CN 212541238 U CN212541238 U CN 2125412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ower
fixedly connected
bottom end
clamp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9712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亚男
吕艳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Polytechnic
Heilongjia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02179712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412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412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412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孔、防护机构和电源本体,所述安装孔开设于安装板顶面的四角处,所述防护机构的底部与安装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本体套装于防护机构的内部,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左卡板、滑轨、右卡板、移位板、移位孔、固位杆、防护罩、定位孔、对位孔、夹杆、摇把、防尘网、支杆、散热风扇、固位管、支撑弹簧、支撑杆、支撑板、紧固孔和紧固螺栓。该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首先可以方便夹持不同型号的电源,并且还可以快速完成电源的安装和拆卸,这样就很大程度提高了电源的实用性,然后还可以对电源进行二次散热,这样就提高了电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计算机电源一般安装在计算机机箱内部。由于计算机机箱内部还有独显以及主板等组件,在计算机工作时间较长时,其机箱内部的温度会比较大,当机箱内部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其内部组件的使用功能,而且现有的电源和机箱之间连接大多是硬性连接,减震效果欠佳。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的计算机电源散热效果差、减震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安装孔、防护机构和电源本体,所述安装孔开设于安装板顶面的四角处,所述防护机构的底部与安装板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本体套装于防护机构的内部。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左卡板、滑轨、右卡板、移位板、移位孔、固位杆、防护罩、定位孔、对位孔、夹杆、摇把、防尘网、支杆、散热风扇、固位管、支撑弹簧、支撑杆、支撑板、紧固孔和紧固螺栓,所述左卡板的底端与安装板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轨的底部与安装板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卡板的底端与滑轨右端的顶部卡接,所述移位板的左端与右卡板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位孔开设于移位板右端的顶面,所述固位杆的底端与移位孔的内腔活动插接,所述防护罩的右端与右卡板顶端的右侧面均通过合叶铰接,所述定位孔开设于防护罩右端的顶面,所述对位孔开设于右卡板的顶面,所述夹杆的底端与定位孔的内腔活动插接,所述摇把的底端与夹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网镶嵌于防护罩顶面的中部,两个所述支杆相互远离的一端与防护罩两侧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底端的两侧面与两个支杆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位管相互远离的一端与防护罩两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弹簧的顶端与两个固位管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顶端活动套接于两个固位管底端的内腔,两个所述支撑板的顶面与两个支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紧固孔分别开设于左卡板和右卡板背面的中部,两个所述紧固螺栓的前端与两个紧固孔的内腔活动插接。
优选的,所述固位杆底端的表面与移位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杆底端的表面分别与定位孔和对位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材质为不锈钢。
优选的,所述两个所述紧固螺栓前端的表面与两个紧固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右卡板底端的槽面与滑轨顶端的表面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的左卡板、右卡板、滑轨、固位杆和夹杆,首先向左或者向右移动右卡板就能够调节左卡板和右卡板之间的距离,通过控制左卡板和右卡板之间的距离就能够方便夹持不同大小的电源,待调整好右卡板的位置后,这时正转固位杆,固位杆正转其底端就会向下移动,当固位杆的底部与滑轨的顶部接触时,这时就完成了电源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电源的方式既省时又省力,然后控制夹杆正转,夹杆正转就能够带动其底端向对位孔的内腔插接,当夹杆的底端完全移动到对位孔的内腔时,这时防护罩就可以变成关闭状态,关闭状态的防护罩可以对电源进行减震,从而增加了电源的实用性。
2、通过对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的改进,首先可以方便夹持不同型号的电源,并且还可以快速完成电源的安装和拆卸,这样就很大程度提高了电源的实用性,然后还可以对电源进行二次散热,这样就提高了电源的使用寿命,最后还可以对电源进行减震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的正视图。
图中:1、安装板;2、安装孔;3、防护机构;301、左卡板;302、滑轨;303、右卡板;304、移位板;305、移位孔;306、固位杆;307、防护罩;308、定位孔;309、对位孔;310、夹杆;311、摇把;312、防尘网;313、支杆;314、散热风扇;315、固位管;316、支撑弹簧;317、支撑杆;318、支撑板;319、紧固孔;320、紧固螺栓;4、电源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2,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孔2、防护机构3和电源本体4,安装孔2开设于安装板1顶面的四角处,防护机构3的底部与安装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电源本体4套装于防护机构3的内部。
防护机构3包括左卡板301、滑轨302、右卡板303、移位板304、移位孔305、固位杆306、防护罩307、定位孔308、对位孔309、夹杆310、摇把311、防尘网312、支杆313、散热风扇314、固位管315、支撑弹簧316、支撑杆317、支撑板318、紧固孔319和紧固螺栓320,左卡板301的底端与安装板1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滑轨302的底部与安装板1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右卡板303的底端与滑轨302右端的顶部卡接,右卡板303底端的槽面与滑轨302顶端的表面滑动连接,移位板304的左端与右卡板303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移位孔305开设于移位板304右端的顶面,固位杆306的底端与移位孔305的内腔活动插接,固位杆306底端的表面与移位孔305的内壁螺纹连接,防护罩307的右端与右卡板303顶端的右侧面均通过合叶铰接,定位孔308开设于防护罩307右端的顶面,对位孔309开设于右卡板303的顶面,夹杆310的底端与定位孔308的内腔活动插接,夹杆310底端的表面分别与定位孔308和对位孔309的内壁螺纹连接,摇把311的底端与夹杆310的顶端固定连接,防尘网312镶嵌于防护罩307顶面的中部,防尘网312的材质为不锈钢,两个支杆313相互远离的一端与防护罩307两侧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散热风扇314底端的两侧面与两个支杆313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固位管315相互远离的一端与防护罩307两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支撑弹簧316的顶端与两个固位管315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两个支撑杆317的顶端活动套接于两个固位管315底端的内腔,两个支撑板318的顶面与两个支撑杆317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紧固孔319分别开设于左卡板301和右卡板303背面的中部,两个紧固螺栓320的前端与两个紧固孔319的内腔活动插接,两个紧固螺栓320前端的表面与两个紧固孔319的内壁螺纹连接。
使用时,首先控制右卡板303向左移动,当左卡板301与右卡板303相互靠近的一面与电源本体4的两侧面接触时,这时正转固位杆306,固位杆306正转其底端就会向下移动,当固位杆306的底部与滑轨302的顶部接触时,这时就完成了电源的定位,并且这种定位电源的方式既省时又省力,然后向左翻转防护罩307,待防护罩307的底部与左卡板301的顶部接触时,这时控制夹杆310正转,夹杆310正转就能够带动其底端向对位孔309的内腔插接,当夹杆310的底端完全移动到对位孔309的内腔时,这时防护罩307就可以变成关闭状态,关闭后的防护罩307会促使支撑板318与电源本体4的顶面接触,通过设置的支撑弹簧316,支撑弹簧316的弹性力可以推动支撑杆317与支撑板318充分与电源的顶部接触,这样支撑弹簧316就促使电源本体具备了很好的减震效果,这时再控制两个紧固螺栓320正转,正转的紧固螺栓320会向前方移动,当紧固螺栓320的前端与电源本体4的背面接触时,这时就对电源本体4进行了二重定位,这时控制散热风扇314启动,散热风扇314启动就能够把电源本体4散发出来的热量给传输到防尘网312的上方,这样就对电源本体4进行二重散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包括安装板(1)、安装孔(2)、防护机构(3)和电源本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2)开设于安装板(1)顶面的四角处,所述防护机构(3)的底部与安装板(1)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本体(4)套装于防护机构(3)的内部;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左卡板(301)、滑轨(302)、右卡板(303)、移位板(304)、移位孔(305)、固位杆(306)、防护罩(307)、定位孔(308)、对位孔(309)、夹杆(310)、摇把(311)、防尘网(312)、支杆(313)、散热风扇(314)、固位管(315)、支撑弹簧(316)、支撑杆(317)、支撑板(318)、紧固孔(319)和紧固螺栓(320),所述左卡板(301)的底端与安装板(1)左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滑轨(302)的底部与安装板(1)右端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右卡板(303)的底端与滑轨(302)右端的顶部卡接,所述移位板(304)的左端与右卡板(303)右侧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移位孔(305)开设于移位板(304)右端的顶面,所述固位杆(306)的底端与移位孔(305)的内腔活动插接,所述防护罩(307)的右端与右卡板(303)顶端的右侧面均通过合叶铰接,所述定位孔(308)开设于防护罩(307)右端的顶面,所述对位孔(309)开设于右卡板(303)的顶面,所述夹杆(310)的底端与定位孔(308)的内腔活动插接,所述摇把(311)的底端与夹杆(31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防尘网(312)镶嵌于防护罩(307)顶面的中部,两个所述支杆(313)相互远离的一端与防护罩(307)两侧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风扇(314)底端的两侧面与两个支杆(313)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位管(315)相互远离的一端与防护罩(307)两侧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弹簧(316)的顶端与两个固位管(315)内腔的顶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317)的顶端活动套接于两个固位管(315)底端的内腔,两个所述支撑板(318)的顶面与两个支撑杆(317)的底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紧固孔(319)分别开设于左卡板(301)和右卡板(303)背面的中部,两个所述紧固螺栓(320)的前端与两个紧固孔(319)的内腔活动插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杆(306)底端的表面与移位孔(305)的内壁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杆(310)底端的表面分别与定位孔(308)和对位孔(309)的内壁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网(312)的材质为不锈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紧固螺栓(320)前端的表面与两个紧固孔(319)的内壁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卡板(303)底端的槽面与滑轨(302)顶端的表面滑动连接。
CN202021797122.5U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Active CN2125412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7122.5U CN212541238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97122.5U CN212541238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41238U true CN212541238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28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97122.5U Active CN212541238U (zh) 2020-08-25 2020-08-25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412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6484B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cpu的降温装置
CN212876414U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数据处理设备用保护机壳
CN212541238U (zh) 一种计算机电源防护装置
CN210091073U (zh) 一种计算机硬件的减震固定装置
CN213400545U (zh) 一种应用于电力日志数据存储的硬盘支架
CN214429874U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电子设备防护装置
CN213692874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仪器柜
CN210344784U (zh) 一种计算机取证站用散热机箱架
CN212109680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精细化工用的传热装置
CN213780827U (zh) 一种计算机机箱防护装置
CN213270053U (zh) 一种管带式汽车散热器
CN217360325U (zh) 一种测井放射源监控装置
CN21381573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变压器
CN214153683U (zh) 一种固体绝缘环网柜
CN217606329U (zh) 一种计算机存储安装架
CN221066277U (zh)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工业机器人转运装置
CN212515274U (zh) 一种抗电磁干扰的耐低温液晶显示屏
CN211267341U (zh) 一种机房动力环境监控主机
CN215529582U (zh) 一种浅层地热能节能控制装置
CN220732938U (zh) 一种交换机安装组件
CN210123177U (zh) 一种可加湿水暖散热器
CN218583875U (zh) 一种组合式散热器铝材
CN217843196U (zh) 一种通信装置支架的自锁装置
CN218395790U (zh) 一种铆接机液压控制机构
CN212303534U (zh) 一种具有散热结构的真空断路器触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