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38916U -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38916U
CN212538916U CN202021080421.7U CN202021080421U CN212538916U CN 212538916 U CN212538916 U CN 212538916U CN 202021080421 U CN202021080421 U CN 202021080421U CN 212538916 U CN212538916 U CN 212538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eat exchanger
reinforced
reinforced adapter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8042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A.斯科格罗萨
J.古斯塔夫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Original Assignee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filed Critical Alfa Laval Corporate AB
Priority to CN20202108042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389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38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389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其中,板式换热器包括框架板和换热器板,框架板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最外侧换热器板的外侧,换热器板和框架板具有多个端口孔,其形成用于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强化适配板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至少一个框架板的外侧。

Description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其中,板式换热器包括框架板和换热器板,框架板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最外侧换热器板的外侧,换热器板和框架板具有多个端口孔,其形成用于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入口和出口。
背景技术
在这类板式换热器中的换热器板通常通过焊接、钎焊或粘合永久地相互连接。在换热器板永久地相互连接的板式换热器中,换热器通常具有两个端板,其比换热器板更厚并且在板组中与两个相应的外部换热器板连接在一起。换热器板和端板通常具有多个端口孔,其形成用于不同介质的入口和出口。
在用于永久地连接例如钎焊的板式换热器的许多应用中,需要高强度以便应对被输送通过板式换热器的各介质的高工作压力。为了保证板式换热器的强度,板式换热器在交付前进行测试。关于压力测试,塑性变形期望尽可能低。
如上所述,为了适应更高的强度要求,沿用已久的技术使用更厚的框架板、强化板和/或适配板。这样的框架板还可以是压板。这种额外的板使制造变得更复杂,因为当生产板式换热器时,例如当钎焊时,不得不固定更多构件,从而使得板式换热器的重量变大。
具有更多材料的更厚的强化板的另一个缺点是,热“滞后”对于这些强化板增加。由于强化板的这种更高的热滞后,获得板式换热器的下降的热疲劳性能,特别地在在内侧最邻近强化板的换热器板中。因为换热器板由更薄的材料制造,它们更迅速地适应介质的温度,其导致在换热器板和强化板之间不希望的温差,并且因此导致与热相关的压力。
而且,更厚的强化板导致的缺点是材料消耗变得更大,并且因此用于板式换热器的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或改善现有技术的缺陷和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提供可用的替代形式。
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减小或至少减轻上述的缺点并且提供较轻的具有高强度的板式换热器。更进一步针对板式换热器,其可以以低成本制造。特别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具有改进强度的永久地连接的轻型板式换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其中,板式换热器包括框架板、换热器板以及强化适配板,框架板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最外侧换热器板的外侧,换热器板和框架板具有多个端口孔,其形成用于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其中,强化适配板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至少一个框架板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强化适配板具有端口孔,其与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和换热器板的相应端口孔同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用于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入口和/或出口管连接部能够设置在强化适配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强化适配板的端口孔大于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和换热器板的端口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强化适配板具有穹顶,其尺寸相应对应于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板的端口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强化适配板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强化纹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强化纹样从强化适配板向外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在强化适配板处关于端口孔的纵轴线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强化纹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强化适配板、框架板和换热器板永久地相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其包括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的强化适配板。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主要在于利用一个构件来代替原来所需的两个构件,从而在具有相同的功能、即强化该单元的情况下,使得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重量更轻并且更加成本有利。另外,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所采用的板构件减少,密封面也变得更少。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说明书,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先前已知的板式换热器的部分截面图。
图3示出了另一已知的板式换热器的部分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清单:
10 框架板/压板
20 换热器板
100 框架板/压板
200 换热器板
300 适配板
400 强化板
1 框架板/压板
2 换热器板
3, 3' 强化适配板
4 穹顶
5 强化纹样
6 入口和/或出口管连接部
7 板式换热器
8 端口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实施例之前,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将其应用限制为以下描述中所列举的或者附图所示的构建细节及部件安排。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其他实施例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或执行。同样要理解的是,本文使用的措施和术语是用于描述目的,而不应被视为限制。在本文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词及其变体的使用是指含有其后列出的项目及其等同物以及而额外的项目。除非以其他方式指明或限定,术语“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及其变体以广义的方式使用,并且包括直接和间接安装、连接、支撑和联接。另外,“连接”和“联接”不限于物理或机械连接或联接。
在以下对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从这些描述、附图以及权利要求中,可以清楚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板式换热器7包括至少一个框架板/压板1以及多个换热器板2。在该实施例中,每个换热器板2具有四个端口孔8,其形成延伸穿过板组的端口流道并且形成用于不同介质和入口和出口。在该实施例中,在板式换热器7的最外侧的板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入口和/或出口管连接部6。
图2示出先前已知的板式换热器的部分截面图。该板式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框架板/压板10以及多个换热器板20,其形成板组。框架板10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最外面的换热器板20外侧。每个换热器板20可包括多个端口孔,其形成延伸穿过板组的流动通道并且形成分别用于不同介质的入口和出口。
图3示出另一已知的板式换热器的部分截面图。该板式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框架板/压板100以及多个换热器板200,其形成板组。在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100外侧设置有强化板400。强化板400具有较大的直径以便使负载更好地再分配。在强化板400外侧还设置有适配板300。换热器板200和框架板100可具有用于不同介质的多个端口孔。当没有入口和/或出口管时,适配板300闭合。其中,适配板300和强化板400构造成不同的构件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截面图。该板式换热器包括至少一个框架板/压板1以及多个换热器板2,其形成板组。框架板1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最外侧换热器板的外侧。框架板/压板1还起密封流体的作用。换热器板2和框架板1可具有用于不同介质的多个端口孔。在框架板/压板1外侧设置有强化适配板3、3'。强化适配板3、3'同样可具有端口孔,其与换热器板2和框架板1的相应的端口孔同心。该强化适配板3的端口孔可大于换热器板2和框架板1的相应的端口孔。
在一实施例中,当没有入口和/或出口管时,强化适配板3闭合。该强化适配板3可具有穹顶4。穹顶4可呈现凸出部的形式,即具有基本上对应于框架板1的端口孔的尺寸的向外的凸状区域。凸出部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承受由在板间隙中的流体施加的压力。这种球状物的直径可对应于端口孔的直径。由于较大的尺寸,可以实现具有改进的强度和硬度的板式换热器。
在一实施例中,在强化适配板3、3'处设置有另外的至少一个强化纹样5。该强化纹样5可构造成突起,其从强化适配板进一步向外凸出。在一实施例中,在强化适配板处关于其端口孔的纵轴线对称地设置有另外的两个强化纹样。在该实施例中,负载的重新分布被结合在带有压制特征的穹顶设计中。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剖视图。在该实施例中,用于不同介质的入口和/或出口管连接部6能够设置在强化适配板3'上。入口和出口被连接至入口和/或出口管连接部6,其可以设置在敞开的强化适配板处。在运行期间,压力在板式换热器的内部上升,该压力倾向于向外压板组,特别是外部换热器板。通过直接地在框架板/压板外侧设置强化适配板,阻止这样向外的弯曲。
在一实施例中,框架板/压板、换热器板和强化适配板永久地相互连接,优选地通过金属材料的熔化,例如钎焊、粘合、焊接或其组合。并且入口和出口管可钎焊到板上,并且更精确地钎焊到强化适配板。这些板还可以通过胶粘剂永久地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针对本实用新型的板式换热器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仅是举例说明和描述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尤其是权利要求的范围,并不具有任何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其中,所述板式换热器包括框架板、换热器板以及强化适配板,所述框架板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最外侧换热器板的外侧,所述换热器板和所述框架板具有多个端口孔,其形成用于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适配板设置在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至少一个框架板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适配板具有端口孔,其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和换热器板的相应端口孔同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用于第一介质和第二介质的入口和/或出口管连接部能够设置在所述强化适配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适配板的端口孔大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框架板和换热器板的端口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适配板具有穹顶,其尺寸相应对应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换热器板的端口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化适配板处设置有至少一个强化纹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纹样从所述强化适配板向外凸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化适配板处关于所述端口孔的纵轴线对称地设置有两个强化纹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适配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化适配板、所述框架板和所述换热器板永久地相互连接。
10.一种板式换热器,其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强化适配板。
CN202021080421.7U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Active CN212538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0421.7U CN212538916U (zh)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80421.7U CN212538916U (zh)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38916U true CN212538916U (zh) 2021-02-12

Family

ID=74548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80421.7U Active CN212538916U (zh) 2020-06-12 2020-06-12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389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70461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a tank reinforcement member
US9328966B2 (en) Heat exchanger with a baffle reinforcement member
US6786275B2 (en) Heat exchanger header assembly
CN101416017B (zh) 在最外层热交换器板外侧设有加强板的板式热交换器
US20100300664A1 (en) Heat exchanger
US4971145A (en) Heat exchanger header
JP5737837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JP4533374B2 (ja) 熱交換器、特に自動車用給気冷却器
JP6615118B2 (ja) 車両用熱交換器チューブおよびそのようなチューブを備える車両用ラジエータ
WO2008123603A1 (ja) 熱交換装置
US6904958B2 (en) Heat exchanger
CN212538916U (zh)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强化适配板和板式换热器
JP6084237B2 (ja) ポート領域に改善された強度を持つ平板熱交換器
WO2017155802A1 (en) Multifunctional base plate of a heat exchanger
US7121331B2 (en) Heat exchanger
CN109791030B (zh) 具有高耐用性的热交换器
JP2007536493A (ja) 熱交換器
EP1083398A1 (en) Plate-type heat exchanger and method of its production
CN215063985U (zh) 带有偏心浮凸的适配板和包括其的板式换热器
JPH09113171A (ja) 積層型熱交換器
CN214747461U (zh) 用于板式换热器的适配板和带有该适配板的板式换热器
CN111981877B (zh) 板式热交换器
US20200072563A1 (en) Heat exchanger
WO2008023569A1 (fr) Structure de réservoir d'échangeur thermique
CN113883752B (zh) 换热器连接件及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