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9880U -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9880U
CN212509880U CN202020928306.4U CN202020928306U CN212509880U CN 212509880 U CN212509880 U CN 212509880U CN 202020928306 U CN202020928306 U CN 202020928306U CN 212509880 U CN212509880 U CN 2125098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ar
metal hose
resistant
pip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283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美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engchang Bellow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engchang Bellow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engchang Bellow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engchang Bellow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9283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98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98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98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软管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包括金属软管主体、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耐磨内衬管和密封胶圈以及保温套,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安装有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左侧开设有内衬管卡装槽孔,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左侧嵌入内衬管卡装槽孔的内部安装有耐磨内衬管,所述耐磨内衬管的内壁设有耐磨涂层,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金属软管的拆卸组装和嵌入密封结构,方便密封安装,同时金属软管具有极高的内衬抗滑动摩擦能力和具有阻燃、隔热、保温、抗电、柔软等性能,便于广泛应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属软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背景技术
金属软管是现代工业设备连接管线中的重要组成部件。金属软管用作电线、电缆、自动化仪表信号的电线电缆保护管和民用淋浴软管,现有的金属软管不具备内衬耐磨管,使得其耐磨性、耐腐蚀性不足,并不具有阻燃、隔热、保温、抗电、柔软等性能,适用性不足,同时不便于进行快速拆卸组成和嵌入密封结构,因此需要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对上述问题做出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包括金属软管主体、第一连接盘、第二连接盘、耐磨内衬管和密封胶圈以及保温套,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左侧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安装有第一连接盘,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左侧开设有内衬管卡装槽孔,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左侧嵌入内衬管卡装槽孔的内部安装有耐磨内衬管,所述耐磨内衬管的内壁设有耐磨涂层,所述第一连接盘的左侧位于内衬管卡装槽孔的左侧外围第一密封圈安装槽,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右侧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管安装有第二连接盘,所述第二连接盘的右侧开设有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右侧嵌入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的内部安装有内衬管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盘的右侧位于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的右侧外围第二密封圈安装槽,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槽与第一密封圈安装槽的内部均安装有密封胶圈,所述第一连接盘与第二连接盘上位于密封胶圈的外围均开设有连接通孔,所述金属软管主体的内壁与耐磨内衬管的外壁之间设有保温套。
优选的,所述金属软管主体采用波纹蛇型管结构,且所述金属软管主体采用不锈钢材质。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
优选的,所述耐磨内衬管的右侧贯穿金属软管主体的内部嵌入安装有与内衬管连接座的左侧,且所述耐磨内衬管采用聚乙烯耐磨软管材质。
优选的,所述连接通孔环形均布开设有多组。
优选的,所述保温套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编织成管,且所述保温套的内壁与外壁均涂有有机耐高温硅树脂经高温处理而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金属软管主体一端第一连接盘嵌入其内部安装的耐磨内衬管与金属软管主体另一端第二连接盘嵌入安装的内衬管连接座进行卡接,实现金属软管主体的内衬管道组装,并通过采用聚乙烯耐磨软管材质的耐磨内衬管配合内壁设有耐磨涂层,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又可使管壁始终保持光滑畅通,同时金属软管主体与耐磨内衬管之间设有保温套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编织成管,并内壁与外壁均涂有有机耐高温硅树脂经高温处理而成,无碱玻璃纤维本身具有拉力特强,不会皱折断、耐硫化、无烟无卤无毒、纯氧不燃、绝缘好的特性,再经有机硅胶固化后,更加强其安全环保性能,同时通过金属软管主体两端的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与第一连接盘和第二连接盘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便于进行快速拆卸组装,方便进行组装或更换保温套,结构简单且便于金属软管的拆卸组装,同时金属软管具有极高的内衬抗滑动摩擦能力和具有阻燃、隔热、保温、抗电、柔软等性能,便于广泛应用。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密封胶圈嵌入安装于第一连接盘的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孔和第二连接盘的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孔内部,采用嵌入密封结构,便于连接使用时,起到管道密封作用,结构简单且方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整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软管主体、2-第一连接管、3-第一连接盘、301- 内衬管卡装槽孔、302-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孔、4-第二连接管、5-第二连接盘、501-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502-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孔、6-耐磨内衬管、601-耐磨涂层、7-内衬管连接座、8-密封胶圈、9-连接通孔、10-保温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包括金属软管主体1、第一连接盘 3、第二连接盘5、耐磨内衬管6和密封胶圈8以及保温套10,金属软管主体1采用波纹蛇型管结构,且金属软管主体1采用不锈钢材质,金属软管主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连接管2,金属软管主体1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2安装有第一连接盘3,第一连接盘3的左侧开设有内衬管卡装槽孔301,第一连接盘3的左侧嵌入内衬管卡装槽孔301的内部安装有耐磨内衬管6,耐磨内衬管6的右侧贯穿金属软管主体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与内衬管连接座7的左侧,且耐磨内衬管6采用聚乙烯耐磨软管材质,耐磨内衬管6的内壁设有耐磨涂层601,第一连接盘3的左侧位于内衬管卡装槽孔301的左侧外围第一密封圈安装槽302,金属软管主体1的右侧设有第二连接管 4,金属软管主体1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管4安装有第二连接盘5,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4与第一连接盘3和第二连接盘5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盘5的右侧开设有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501,金属软管主体1的右侧嵌入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501 的内部安装有内衬管连接座7,第二连接盘5的右侧位于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501的右侧外围第二密封圈安装槽502,第二密封圈安装槽502与第一密封圈安装槽302的内部均安装有密封胶圈8,通过设置的密封胶圈8嵌入安装于第一连接盘3的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孔302和第二连接盘5的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孔502内部,采用嵌入密封结构,便于连接使用时,起到管道密封作用,构简单且方便使用。第一连接盘3与第二连接盘5上位于密封胶圈8的外围均开设有连接通孔9,连接通孔9环形均布开设有多组,金属软管主体 1的内壁与耐磨内衬管6的外壁之间设有保温套10,保温套10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编织成管,且保温套10的内壁与外壁均涂有有机耐高温硅树脂经高温处理而成,通过设置的金属软管主体1一端第一连接盘3嵌入其内部安装的耐磨内衬管6与金属软管主体1另一端第二连接盘5嵌入安装的内衬管连接座501进行卡接,实现金属软管主体1的内衬管道组装,并通过采用聚乙烯耐磨软管材质的耐磨内衬管6配合内壁设有耐磨涂层601,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又可使管壁始终保持光滑畅通,同时金属软管主体1与耐磨内衬管6之间设有保温套10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编织成管,并内壁与外壁均涂有有机耐高温硅树脂经高温处理而成,无碱玻璃纤维本身具有拉力特强,不会皱折断、耐硫化、无烟无卤无毒、纯氧不燃、绝缘好的特性,再经有机硅胶固化后,更加强其安全环保性能,同时通过金属软管主体1两端的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4与第一连接盘3 和第二连接盘5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便于进行快速拆卸组装,方便进行组装或更换保温套10,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金属软管的拆卸组装和嵌入密封结构,方便密封安装,同时金属软管具有极高的内衬抗滑动摩擦能力和具有阻燃、隔热、保温、抗电、柔软等性能,便于广泛应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使用时,通过金属软管主体1一端第一连接盘3嵌入其内部安装的耐磨内衬管6与金属软管主体1另一端第二连接盘5嵌入安装的内衬管连接座501进行卡接,实现金属软管主体1的内衬管道组装,并通过采用聚乙烯耐磨软管材质的耐磨内衬管6配合内壁设有耐磨涂层601,具有耐磨性、耐腐蚀性又可使管壁始终保持光滑畅通,同时金属软管主体1与耐磨内衬管6之间设有保温套10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编织成管,并内壁与外壁均涂有有机耐高温硅树脂经高温处理而成,无碱玻璃纤维本身具有拉力特强,不会皱折断、耐硫化、无烟无卤无毒、纯氧不燃、绝缘好的特性,再经有机硅胶固化后,更加强其安全环保性能,同时通过金属软管主体1两端的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4与第一连接盘3和第二连接盘5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便于进行快速拆卸组装,方便进行组装或更换保温套10,通过密封胶圈8嵌入安装于第一连接盘3的第一密封圈安装槽孔302和第二连接盘5的第二密封圈安装槽孔502内部,采用嵌入密封结构,便于连接使用时,起到管道密封作用,整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金属软管的拆卸组装和嵌入密封结构,方便密封安装,同时金属软管具有极高的内衬抗滑动摩擦能力和具有阻燃、隔热、保温、抗电、柔软等性能,便于广泛应用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包括金属软管主体(1)、第一连接盘(3)、第二连接盘(5)、耐磨内衬管(6)和密封胶圈(8)以及保温套(10),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连接管(2),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的左侧通过第一连接管(2)安装有第一连接盘(3),所述第一连接盘(3)的左侧开设有内衬管卡装槽孔(301),所述第一连接盘(3)的左侧嵌入内衬管卡装槽孔(301)的内部安装有耐磨内衬管(6),所述耐磨内衬管(6)的内壁设有耐磨涂层(601),所述第一连接盘(3)的左侧位于内衬管卡装槽孔(301)的左侧外围第一密封圈安装槽(302),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的右侧设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的右侧通过第二连接管(4)安装有第二连接盘(5),所述第二连接盘(5)的右侧开设有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501),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的右侧嵌入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501)的内部安装有内衬管连接座(7),所述第二连接盘(5)的右侧位于内衬管连接座卡装槽孔(501)的右侧外围第二密封圈安装槽(502),所述第二密封圈安装槽(502)与第一密封圈安装槽(302)的内部均安装有密封胶圈(8),所述第一连接盘(3)与第二连接盘(5)上位于密封胶圈(8)的外围均开设有连接通孔(9),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的内壁与耐磨内衬管(6)的外壁之间设有保温套(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采用波纹蛇型管结构,且所述金属软管主体(1)采用不锈钢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管(2)和第二连接管(4)与第一连接盘(3)和第二连接盘(5)之间均采用螺纹连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内衬管(6)的右侧贯穿金属软管主体(1)的内部嵌入安装有与内衬管连接座(7)的左侧,且所述耐磨内衬管(6)采用聚乙烯耐磨软管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孔(9)环形均布开设有多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套(10)采用无碱玻璃纤维纱编织成管,且所述保温套(10)的内壁与外壁均涂有有机耐高温硅树脂经高温处理而成。
CN202020928306.4U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Active CN2125098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8306.4U CN212509880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28306.4U CN212509880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9880U true CN212509880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9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28306.4U Active CN212509880U (zh) 2020-05-28 2020-05-28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98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09880U (zh) 一种带内衬耐磨金属软管
CN209993411U (zh) 一种具有保温性能的玻璃纤维套管
CN212412653U (zh) 一种mmp复合塑钢材质的电缆导管
CN215494245U (zh) 一种光纤传输密封管道装置
CN212249886U (zh) 一种可调节的压裂管汇立式四通
CN212080425U (zh) 一种能安装于不同直径管道的法兰
CN211039968U (zh) 一种耐用的金属铠装软管
CN208369126U (zh) 一种保护电线的管道
CN216121661U (zh) 一种阻燃绝缘电工套管
CN2428674Y (zh) 一种直推式复合管接头
CN220628802U (zh) 一种耐热型pe电力管
CN218914026U (zh) 一种高压软管总成
CN219420194U (zh) 电力排管施工用管道连接环
CN217406104U (zh) 室内不规则不锈钢管线通道
CN212250203U (zh) 一种碳纤维排气管
CN219268429U (zh) 一种管道平衡固定装置
CN216479408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胶皮管
CN211151403U (zh) 一种弱电工程线管安装固定装置
CN220600729U (zh) 一种天然气防漏送气管
CN2367873Y (zh) 一种复合管接头
CN220688279U (zh) 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进气胶管
CN211232009U (zh) 一种带有防火结构的胶管总成
CN219322053U (zh) 一种新型耐高温mpp管
CN211239179U (zh) 一种内覆阻燃塑料的金属软管
CN211902398U (zh) 一种漏水智能防护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