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8395U -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8395U
CN212508395U CN202021364281.6U CN202021364281U CN212508395U CN 212508395 U CN212508395 U CN 212508395U CN 202021364281 U CN202021364281 U CN 202021364281U CN 212508395 U CN212508395 U CN 212508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unterweight
wind
pulley
assembly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36428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兆雪
彭立正
李晓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Hui Bao Ling I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nyi Hui Bao Ling I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nyi Hui Bao Ling I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nyi Hui Bao Ling I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36428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8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8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8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wer-Operated Mechanisms For W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该装置包括风门框架,所述风门框架位于待阻断风流的巷道选定的安装位置处;所述风门框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的顶梁;所述顶梁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的滑道;第一挡风帘以及第二挡风帘,所述第一挡风帘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各自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多个滑轮,各个所述滑轮分别与所述滑道配合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造价成本低,阻挡风帘效果明显,可以实现自动开启关闭,整个过程无法人员进行干预,适用于范围广,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巷道挡风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背景技术
采准斜坡道风流受采场阻力的影响,风量、风向稳定度差,对通风系统的稳定有较大影响,且采场内爆破作业容易冲击损坏现场设施,车辆通行及通风管理受严重影响,现场运行性差,对安全生产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包括:
风门框架,所述风门框架位于待阻断风流的巷道选定的安装位置处;所述风门框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的顶梁;所述顶梁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的滑道;
第一挡风帘以及第二挡风帘,所述第一挡风帘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各自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多个滑轮,各个所述滑轮分别与所述滑道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挡风帘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所述第二挡风帘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二立柱相连;
第一配重组件以及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包括第一配重桶以及第一配重连接绳缆,所述第一配重连接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风帘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配重滑轮组件与位于所述第二立柱外侧的第一配重桶相连;所述第二配重组件包括第二配重桶以及第二配重连接绳缆,所述第二配重连接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风帘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二配重滑轮组件与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外侧的第二配重桶相连;
第一操纵杆组件以及第二操纵杆组件,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一操作杆可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一挡风帘向外开启,所述第二操作杆可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二挡风帘向外开启。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门框架上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物体通过所述风门框架情况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绳缆,所述第一驱动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相连,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顶梁连接处的第一驱动滑轮与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绳缆,所述第二驱动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相连,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顶梁连接处的第二驱动滑轮与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两根横杆以及一根连接杆相连形成的第一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挡风帘自由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两根横杆以及一根连接杆相连形成的第二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挡风帘自由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重滑轮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立柱与顶梁连接处的第一配重滑轮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顶梁相连的第二配重滑轮,所述第一配重滑轮以及所述第二配重滑轮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配重连接绳缆平行于所述滑道运动;所述第二配重滑轮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立柱与顶梁连接处的第三配重滑轮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顶梁相连的第四配重滑轮,所述第三配重滑轮以及所述第四配重滑轮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配重连接绳缆平行于所述滑道运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立柱以及所述第二立柱分别采用锚杆与巷道的底面相连。
优选地:各个所述滑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挡风帘可拆卸相连。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风帘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各自的底部均形成有垂拉配重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在一种实现方式下,该装置可以包括风门框架,所述风门框架位于待阻断风流的巷道选定的安装位置处;所述风门框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的顶梁;所述顶梁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的滑道;第一挡风帘以及第二挡风帘,所述第一挡风帘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各自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多个滑轮,各个所述滑轮分别与所述滑道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挡风帘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所述第二挡风帘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二立柱相连;第一配重组件以及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包括第一配重桶以及第一配重连接绳缆,所述第一配重连接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风帘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配重滑轮组件与位于所述第二立柱外侧的第一配重桶相连;所述第二配重组件包括第二配重桶以及第二配重连接绳缆,所述第二配重连接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风帘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二配重滑轮组件与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外侧的第二配重桶相连;第一操纵杆组件以及第二操纵杆组件,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一操作杆可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一挡风帘向外开启,所述第二操作杆可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二挡风帘向外开启。本申请提供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造价成本低,阻挡风帘效果明显,可以实现自动开启关闭,整个过程无法人员进行干预,适用于范围广,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挡风帘处于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挡风帘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操纵杆组件与第一挡风帘连接局部示意图。
图中: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顶梁3、滑道4、第一挡风帘5、第二挡风帘6、滑轮7、第一配重桶81、第一配重连接绳缆82、第一配重滑轮组件83、第二配重桶91、第二配重连接绳缆92、第二配重滑轮组件93、第一操纵杆组件10、第二操纵杆组件11、第一驱动绳缆121、第一驱动滑轮122、第一驱动气缸123、第二驱动绳缆131、第二驱动滑轮132、第二驱动气缸133、红外传感器14、垂拉配重组件15、巷道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如图1、图2、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风门框架,所述风门框架位于待阻断风流的巷道选定的安装位置处;所述风门框架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相连的顶梁3;所述顶梁3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的滑道4;
第一挡风帘5以及第二挡风帘6,所述第一挡风帘5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6各自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多个滑轮7,各个所述滑轮7分别与所述滑道4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挡风帘5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一立柱1相连,所述第二挡风帘6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二立柱2相连;
第一配重组件以及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包括第一配重桶81以及第一配重连接绳缆82,所述第一配重连接绳缆8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风帘5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配重滑轮组件83与位于所述第二立柱2外侧的第一配重桶81相连;所述第二配重组件包括第二配重桶91以及第二配重连接绳缆92,所述第二配重连接绳缆92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风帘6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二配重滑轮组件93与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外侧的第二配重桶91相连;为了保证配置运行顺畅,所述第一配重滑轮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立柱与顶梁连接处的第一配重滑轮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顶梁相连的第二配重滑轮,所述第一配重滑轮以及所述第二配重滑轮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配重连接绳缆平行于所述滑道运动;所述第二配重滑轮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立柱与顶梁连接处的第三配重滑轮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顶梁相连的第四配重滑轮,所述第三配重滑轮以及所述第四配重滑轮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配重连接绳缆平行于所述滑道运动。
第一操纵杆组件10以及第二操纵杆组件11,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1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1相铰接,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1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2相铰接;所述第一操作杆10可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一挡风帘5向外开启,所述第二操作杆11可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二挡风帘6向外开启。具体的,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两根横杆以及一根连接杆相连形成的第一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挡风帘自由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两根横杆以及一根连接杆相连形成的第二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挡风帘自由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内侧。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门框架上的红外传感器14,所述红外传感器14、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控制器(图中未示出)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14检测到移动物体通过所述风门框架情况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绳缆121,所述第一驱动绳缆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10相连,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第一立柱1和所述顶梁连接处的第一驱动滑轮122与第一驱动气缸123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绳缆131,所述第二驱动绳缆13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11相连,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第二立柱2和所述顶梁3连接处的第二驱动滑轮132与第二驱动气缸133的活塞杆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立柱1以及所述第二立柱2分别采用锚杆与巷道的底面相连。各个所述滑轮7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挡风帘可拆卸相连。所述第一挡风帘5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6各自的底部均形成有垂拉配重组件15。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内外指的是相对第一挡风帘以及第二挡风帘相对运动方向而言,即内侧指的是第一挡风帘与第二挡风帘相对向内靠近运动方向的一侧,外侧指的是第一挡风帘与第二挡风帘相对向外分离运动方向的一侧。
水平采准斜坡道通风距离长、采场作业地点分散,存在点多面广、通风系统紊乱等现象。为解决采准斜坡道风流受阻、通风效果较差难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帘,现场应用良好,起到既能帮助车辆、行人通行,又能起到阻断风流的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
当车辆、行人通行时,利用红外传感器使气缸动作,由气缸带动操纵杆进行起落,操纵杆带动挡风帘向两端缓慢开启。待车辆、行人通行后,在配重组件拉力作用下可以自动关闭,从而达到风流安预计风路运行,提高风量利用率。解决井下风量紊乱而造成的风量流失。
该装置在制作时,首先在安装地点使用槽钢,构建风门框架,根部使用20#锚杆进行固定,在框架上部使用滑轮、滑道,滑轮采用螺丝装置,方便挡风帘安装、拆卸。两端使用气缸、配重吊桶挡风帘进行开启、关闭。挡风帘根部加配重,便于风帘闭合严密。
当车辆、行人通行时,利用红外传感器使气缸动作,由气缸带动操纵杆进行起落,操纵杆带动挡风帘向两端缓慢开启。待车辆、行人通行后,自动关闭,从而达到风流安预计风路运行,提高风量利用率。解决井下风量紊乱而造成的风量流失。
总之,本申请提供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安装使用方便,造价成本低,阻挡风帘效果明显,可以实现自动开启关闭,整个过程无法人员进行干预,适用于范围广,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门框架,所述风门框架位于待阻断风流的巷道选定的安装位置处;所述风门框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以及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连的顶梁;所述顶梁上形成有沿其轴向的滑道;
第一挡风帘以及第二挡风帘,所述第一挡风帘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各自的上部分别连接有多个滑轮,各个所述滑轮分别与所述滑道配合连接;所述第一挡风帘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所述第二挡风帘的外侧边与所述第二立柱相连;
第一配重组件以及第二配重组件,所述第一配重组件包括第一配重桶以及第一配重连接绳缆,所述第一配重连接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挡风帘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一配重滑轮组件与位于所述第二立柱外侧的第一配重桶相连;所述第二配重组件包括第二配重桶以及第二配重连接绳缆,所述第二配重连接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挡风帘的内侧边的上部相连,另一端穿过第二配重滑轮组件与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外侧的第二配重桶相连;
第一操纵杆组件以及第二操纵杆组件,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相铰接;所述第一操作杆可在第一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一挡风帘向外开启,所述第二操作杆可在第二驱动组件驱动下向上旋转并携带所述第二挡风帘向外开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风门框架上的红外传感器,所述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红外传感器检测到移动物体通过所述风门框架情况控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以及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工作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绳缆,所述第一驱动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相连,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顶梁连接处的第一驱动滑轮与第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驱动绳缆,所述第二驱动绳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相连,另一端穿过位于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顶梁连接处的第二驱动滑轮与第二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两根横杆以及一根连接杆相连形成的第一框架结构,所述第一挡风帘自由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结构的内侧;所述第二操纵杆组件包括由两根横杆以及一根连接杆相连形成的第二框架结构,所述第二挡风帘自由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结构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滑轮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立柱与顶梁连接处的第一配重滑轮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顶梁相连的第二配重滑轮,所述第一配重滑轮以及所述第二配重滑轮用于引导所述第一配重连接绳缆平行于所述滑道运动;所述第二配重滑轮组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立柱与顶梁连接处的第三配重滑轮以及至少一个与所述顶梁相连的第四配重滑轮,所述第三配重滑轮以及所述第四配重滑轮用于引导所述第二配重连接绳缆平行于所述滑道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立柱以及所述第二立柱分别采用锚杆与巷道的底面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滑轮分别与各自对应的挡风帘可拆卸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风帘以及所述第二挡风帘各自的底部均形成有垂拉配重组件。
CN202021364281.6U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Active CN212508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4281.6U CN212508395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364281.6U CN212508395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8395U true CN212508395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380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364281.6U Active CN212508395U (zh) 2020-07-13 2020-07-13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8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44995B1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628068A (zh) 用于无机房电梯的轿厢的顶部安全扶栏
EP3739150A1 (de) Parkiervorrichtung
CN212508395U (zh) 一种抗冲击自动挡风装置
CN105134011A (zh) 一种窗户
KR20090084190A (ko) 이동식 작업장
CN204753443U (zh) 电动翻板式道闸
KR20130064954A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
CN101251023A (zh) 矿用平行推拉风门
CN104818915A (zh) 用于致动舱门装置的舱门的舱门致动设备
EP3431661B1 (en) Structure for supporting an information or surveillance device above a road
US20200031628A1 (en) Elevator car apron
KR101195652B1 (ko) 전동차 플랫폼 안전장치용 와이어로프 승하강수단
DE10025074B4 (de) Einrichtung zum Befördern von Personen
DE202013105871U1 (de) Schiebetor und Baukastensystem für ein Schiebetor
CN108979698B (zh) 一种矿井通风控制设备及系统
CN218265995U (zh) 一种矿井巷道风门装置
CN213980076U (zh) 可移动式闸机
US353481A (en) copeland
CN205063674U (zh) 一种窗户
JP6561416B2 (ja) プラットホーム可動扉装置
CN220015022U (zh)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的滑块驱动机构
CN220726356U (zh) 用于巷道的捕尘装置
CN211548708U (zh) 一种高空作业吊篮
CN214689529U (zh) 一种斜井跑车防护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