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7793U -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 Google Patents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7793U
CN212507793U CN202020751479.3U CN202020751479U CN212507793U CN 212507793 U CN212507793 U CN 212507793U CN 202020751479 U CN202020751479 U CN 202020751479U CN 212507793 U CN212507793 U CN 2125077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tch
handle
lock
key
squar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75147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代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Ezviz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75147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77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77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77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该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盖板、离合器底壳、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上的把手连接头、方棒离合组件、电机组件和钥匙解锁转轮,所述离合器盖板与所述离合器底壳扣接,其中:所述把手连接头通过把手扭簧连接换向螺钉,所述换向螺钉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底壳的左边或右边;所述方棒离合组件通过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离合器底壳的顶部,所述方棒离合组件中包括离合鞘,所述电机组件包括推片,所述离合鞘可在所述推片的推动下上下滑动;所述钥匙解锁转轮连接所述电机组件,所述钥匙解锁转轮转动时带动所述推片上下运动。通过模块化设计,减小了离合器驱动装置的体积,提高了电子锁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安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防意识的提高,电子锁作为一种家用器件进入了千家万户。电子锁上可以通过指纹解锁和机械解锁两种方式进行开锁操作,给用户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目前的电子锁中,通常会设置离合器结构,当电子锁中的把手连接头转动时,若离合器结构处于合的状态,则把手连接头的转动可带动离合器结构的转动,进而实现开锁。目前的电子锁在实现指纹解锁和机械解锁的同时,其中的离合结构的体积较大,导致整个电子锁的体积较大,实用性不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以解决目前的电子锁中的离合结构的体积较大导致电子锁的体积较大,实用性不强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盖板、离合器底壳、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上的把手连接头、方棒离合组件、电机组件和钥匙解锁转轮,所述离合器盖板与所述离合器底壳扣接,其中:
所述把手连接头通过把手扭簧连接换向螺钉,所述换向螺钉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底壳的左边或右边;
所述方棒离合组件通过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离合器底壳的顶部,所述方棒离合组件中包括离合鞘,所述电机组件包括推片,所述离合鞘可在所述推片的推动下上下滑动;
所述钥匙解锁转轮连接所述电机组件,所述钥匙解锁转轮转动时带动所述推片上下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连接头上设置有把手凹槽,其中:
所述离合鞘向上滑动时插入所述把手凹槽,所述离合鞘向下滑动时抽出所述把手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把手连接头上设置有扭簧接口和开槽窗口;
所述扭簧接口连接所述把手扭簧;
所述开槽窗口位于所述把手连接头的中心。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钥匙解锁转轮上包括转轮凸起,所述离合器底壳上设置有螺旋状凹槽,所述转轮凸起沿着所述螺旋状凹槽旋转上升时,所述钥匙解锁转轮推动所述推片向上运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器底壳上设置有两个螺钉接口,所述两个螺钉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的左边和右边,所述换向螺钉通过所述两个螺钉接口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底壳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离合器盖板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方棒离合组件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方棒离合组件旋转至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凸起连接时,所述方棒离合组件停止转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锁,包括锁壳、把手、锁芯、锁芯拨片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锁壳外,所述锁芯、所述锁芯拨片和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锁壳内部;
所述把手连接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把手连接头,所述锁芯拨片分别连接所述锁芯和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钥匙解锁转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芯位于所述锁壳底部,且所述锁壳底部设置有钥匙孔,所述电子锁的钥匙可通过所述钥匙孔插入所述锁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锁还包括指纹头和指纹头连接线,所述指纹头设置于所述把手上,所述指纹头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指纹头,另一端穿过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开槽窗口连接至主板。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壳上还包括插芯开口,所述插芯开口位于所述锁壳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该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盖板、离合器底壳、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上的把手连接头、方棒离合组件、电机组件和钥匙解锁转轮,所述离合器盖板与所述离合器底壳扣接,其中:把手连接头通过把手扭簧连接换向螺钉,换向螺钉固定在离合器底壳的左边或右边;方棒离合组件通过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连接离合器底壳的顶部,方棒离合组件中包括离合鞘,电机组件包括推片,离合鞘可在所述推片的推动下上下滑动;钥匙解锁转轮连接电机组件,钥匙解锁转轮转动时带动推片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通过换向螺钉和把手扭簧的左右更换,能够较方便的实现电子锁的左右换向,使得安装了该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电子锁适用于向左和向右的开锁方向,通过把手扭簧和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能够使把手连接头和方棒离合组件迅速恢复原位,保障每次开锁的安全性,通过钥匙解锁转轮和电机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机械解锁和指纹解锁两种不同的解锁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其结构简单,实现功能较为全面,通过模块化设置,极大的减小了离合器驱动装置的体积,提高了电子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底壳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钥匙解锁转轮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棒离合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连接头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把手换向示意图;
Figure BDA0002483769790000031
Figure BDA000248376979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离合器盖板100、离合器底壳300、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300上的把手连接头500、方棒离合组件600、电机组件700和钥匙解锁转轮800,所述离合器盖板100与所述离合器底壳300扣接,其中:
所述把手连接头500通过把手扭簧900连接换向螺钉400,所述换向螺钉400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底壳300的左边或右边;
所述方棒离合组件600通过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连接所述离合器底壳300的顶部,所述方棒离合组件600中包括离合鞘,所述电机组件700包括推片,所述离合鞘可在所述推片的推动下上下滑动;
所述钥匙解锁转轮800连接所述电机组件700,所述钥匙解锁转轮800转动时带动所述推片上下运动。
在图1的示例中,离合器盖板100和离合器底壳300处于分开状态。在离合器底壳300上,设置有把手连接头500、方棒离合组件600、电机组件700和钥匙解锁转轮800。把手连接头500中间有开口,用于连接电子锁的把手,图1中未示出。方棒离合组件600位于电机组件700和把手连接头500之间。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离合器驱动装置的正面示意图。在电机组件700上,包括推片712,如图2中的弧形推片所示。方棒离合组件600中包括离合鞘610,离合鞘610可在推片712的推动下上下滑动。
当离合器驱动装置安装在电子锁中时,可能存在两种解锁方式,分别是机械解锁和指纹解锁。无论属于哪种解锁,当解锁信息正确时(例如指纹信息验证通过或采用钥匙解锁),电机组件700上的推片712会向上运动,从而推动离合鞘610向上运动。
在把手连接头500上设置有把手凹槽,当离合鞘610向上运动时,离合鞘610能插入把手凹槽,此时方棒离合组件600处于“合”的状态。当用户转动把手时,把手带动把手连接头500转动,而由于离合鞘610插入了把手连接头500中的把手凹槽,因此把手连接头500的转动能带动方棒离合组件600的转动。方棒离合组件600的另一端联动着方棒(图中未示出),带动锁体一起转动,从而实现解锁。
当电机组件700上的推片712向下运动恢复原位时,离合鞘610也随之向下运动,从把手凹槽中抽出,此时方棒离合组件600处于“离”的状态。若此时用户转动把手,把手的转动仍然能够带动把手连接头500的转动,但是由于离合鞘610从把手连接头500中的把手凹槽中抽出,因此把手连接头500的转动无法带动方棒离合组件600的转动,从而也就无法带动锁体转动进行解锁,此时把手的转动相当于“空转”。
离合器底壳300上还设置有换向螺钉400,换向螺钉400位于离合器底壳300的左边或右边,图1中示例的是换向螺钉400位于离合器底壳300的右边。换向螺钉400可以将把手连接头500固定在离合器底壳300上。换向螺钉400的设置决定着电子锁的把手开门方向。对于不同的用户,其需要的电子锁的开锁方向不同,有的需要向左开,有的需要向右开,因此电子锁上经常需要设置换向结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以前的换向结构较为复杂,换向需要拆卸的零件较多,导致安装的便捷性较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需要换向时,将换向螺钉400拆下来,将换向螺钉400、把手扭簧900以及把手连接头500转180度后,将换向螺钉400安装固定到另一边,即可完成左右换向。该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换向结构需要拆卸的零件较少,换向较为便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离合器驱动装置的大体构造进行了介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进行详细介绍。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底壳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离合器底壳300上,设置有弹簧接口301和螺旋状凹槽302,其中,弹簧接口301是用于连接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的。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的上端连接弹簧接口301,另一端连接方棒离合组件600。弹簧接口301位于离合器底壳300的顶部,其位置不变。当方棒离合组件600在把手连接头500的带动下转动时,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的一端(连接方棒离合组件600的一端)会随着方棒离合组件600的转动也发生移动。当解锁完成后,由于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的弹力,方棒离合组件600会在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的作用下恢复原位置。
螺旋状凹槽302所在的位置为设置钥匙解锁转轮800的位置。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钥匙解锁转轮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钥匙解锁转轮800上设置有圆形端面801、转轮凸起802和锁芯拨片插口803。
在钥匙解锁转轮800上,转轮凸起802的尺寸略小于螺旋状凹槽302的尺寸。当离合器驱动装置安装在电子锁上,且转动钥匙时,钥匙解锁转轮800上的转轮凸起802会沿着离合器底壳300上的螺旋状凹槽302旋转上升。
在图4中,还示意了电机组件700的结构。在电机组件700中,包括推板711和推片712,推板711与推片712连接。推板711的另一端与钥匙解锁转轮800的圆形端面801接触。当钥匙解锁转轮800上的转轮凸起802沿着离合器底壳300上的螺旋状凹槽302旋转上升时,会推动推板711向上运动,推板711推动推片71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推片712推动离合鞘610向上滑动,方棒离合组件600切换到“合”的状态。此时当用户转动把手带动把手连接头500转动时,把手连接头500的转动带动方棒离合组件600的转动,进而带动锁体转动,实现解锁。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方棒离合组件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方棒离合组件600包括豁口601、离合鞘610、离合鞘口621和限位凹槽622,其中,离合鞘610可上下滑动,当离合鞘610向上滑动时,可穿出离合鞘口621,穿到把手连接头内,使得方棒离合组件处于“合”的状态。限位凹槽622与离合器盖板100上设置的限位凸起相对应。
豁口601用于提供把手的指纹头连接线穿过,使得指纹头连接线能连接到主板。
进一步的,在方棒离合组件600上,还可以设置离合鞘复位弹簧620,如图5中所示。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离合鞘610在离合鞘复位弹簧620的作用下,处于下面,未穿出离合鞘口621,此时方棒离合组件600处于“离”的状态。当离合鞘610在推片的作用下穿出离合鞘口621进入把手连接头500后,离合鞘复位弹簧620被压紧,对离合鞘610有弹力。此时,若推片向下滑动,不再推动离合鞘610向上运动,离合鞘610在离合器复位弹簧620的作用下,能够迅速向下运动,从把手连接头500中抽出,恢复原位置,使得方棒离合组件600切换到“离”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连接头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把手连接头500上包括把手凹槽501、把手凸起502、连接头主体503、开槽窗口504和扭簧接口505。
在图6中,离合鞘610向上滑动时插入把手凹槽501,离合鞘610向下滑动时抽出把手凹槽501。
把手连接头500上还设置有把手凸起502和开槽窗口504,扭簧接口505连接把手扭簧900,把手扭簧900连接换向螺钉400。当用户转动把手时,会带动把手连接头500转动,此时把手扭簧900对把手连接头500有弹力的作用。当用户松开手后,把手扭簧900对把手连接头500的弹力作用,能够使得把手连接头500迅速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
开槽窗口504位于把手连接头500的中心,在进行电子锁的安装时,带指纹头的把手的指纹头连接线可以从把手连接头500的开槽窗口504伸进,穿过其中的通道,从方棒离合组件600的豁口601中伸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盖板、离合器底壳、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上的把手连接头、方棒离合组件、电机组件和钥匙解锁转轮,所述离合器盖板与所述离合器底壳扣接,其中:把手连接头通过把手扭簧连接换向螺钉,换向螺钉固定在离合器底壳的左边或右边;方棒离合组件通过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连接离合器底壳的顶部,方棒离合组件中包括离合鞘,电机组件包括推片,离合鞘可在所述推片的推动下上下滑动;钥匙解锁转轮连接电机组件,钥匙解锁转轮转动时带动推片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通过换向螺钉和把手扭簧的左右更换,能够较方便的实现电子锁的左右换向,使得安装了该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电子锁适用于向左和向右的开锁方向,通过把手扭簧和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能够使把手连接头和方棒离合组件迅速恢复原位,保障每次开锁的安全性,其结构简单,实现功能较为全面,通过模块化设置,减小了离合器驱动装置的体积。
上述实施例中的离合器驱动装置可以设置在电子锁中。下面将对设置了如上的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电子锁进行介绍。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锁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锁壳20、把手10、锁芯30、锁芯拨片40和离合器驱动装置,离合器驱动装置中包括方棒离合组件600、把手连接头500、电机组件700、钥匙解锁转轮800等部件,离合器驱动装置的具体构造请参见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该电子锁中,把手10设置于锁壳20外,锁芯30、锁芯拨片40和离合器驱动装置设置于锁壳20内部;
把手10连接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把手连接头500,锁芯拨片40分别连接锁芯30和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钥匙解锁转轮800。
锁芯30的下方设置有钥匙孔,锁芯30设置有锁壳20底部,电子锁的钥匙可通过钥匙孔插入锁芯30。当钥匙通过钥匙孔插入锁芯30后,用户转动钥匙,带动锁芯拨片40转动,而锁芯拨片40与钥匙解锁转轮连接,锁芯拨片40的转动也会带动钥匙解锁转轮800的转动。当钥匙解锁转轮800转动后,钥匙解锁转轮800上的转轮凸起802会沿着离合器底壳300上的螺旋状凹槽302旋转上升,推动推板711向上运动,推板711推动推片712向上运动,从而使得推片712推动离合鞘610向上滑动,方棒离合组件600切换到“合”的状态。此时当用户转动把手10带动把手连接头500转动时,把手连接头500的转动带动方棒离合组件600的转动,进而带动锁体转动,实现解锁。
该电子锁设置有把手10,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电子锁的把手10上,包括指纹头110和指纹头连接线120,其中,指纹头110设置于把手10上,指纹头连接线120的一端连接指纹头110,另一端穿过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开槽窗口连接至主板。
当用户握住把手10时,可以直接将手指放置在指纹头110上,电子锁根据用户的指纹进行信息验证。在信息验证通过后,电机组件700的推片会向上运动,推动离合鞘610进入把手连接头500。此时用户握住把手10转动,把手10带动把手连接头500转动,把手连接头500带动方棒离合组件600转动,从而实现解锁。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把手换向示意图,如图9所示,分别示意了把手10的左转开锁和右转开锁的方式。在图9的左边和右边示例的电子锁中,除了由于换向螺钉400所处的位置不同导致两个电子锁的开锁方向不同之外,其他的开锁原理、电子锁的内部结构均类似。在锁壳20的下方,锁芯30所处的位置,设置有钥匙孔50,钥匙可从钥匙孔50插入锁芯30。在锁壳20上还包括插芯开口60,插芯开口60位于锁壳20的侧面。通过设置插芯开口60,还可以将机械开锁的开口设置在锁壳20的侧面。
下面结合以上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分进行总结介绍。
带指纹头的把手10的指纹头连接线120从把手连接头500的开槽窗口504伸进,穿过其中空的通道从方棒离合组件600的豁口601及离合器盖板100的豁口102处伸出引至主板处(图中未画出)接插,方棒离合组件600在离合器盖板100的限位凸起101的限位下只能在图示的正负60度的范围内转动从而不会隔断指纹头连接线120,实现该离合器组件适用于一握开的指纹锁。(指纹头在把手10上,需要将指纹头连接线120引至主板上)
其次方棒离合组件600通过拆卸换向螺钉400,转动把手10通过与其配合连接的把手连接头500上的把手凸起502带动把手扭簧900一起转动到水平方向的另一面,再拧上换向螺钉400实现把手10的左右换向的便捷更换。
指纹锁在电子信息验证通过后,电机组件700的推片712往上运动推动离合鞘610,离合鞘610伸进把手连接头500的把手凹槽501内,此时转动把手10,把手连接头联动离合鞘610从而带动方棒离合组件600一起转动,方棒离合组件600的另一端联动着方棒(图中未画出)带动锁体一起转动从而实现解锁的目的。释放把手10后,把手10在把手扭簧900的回复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此时方棒离合组件600通过方棒与内把手10连接同样回到初始位置。
当门外的验证信息错误时,电机组件700的推片712没有运动,离合鞘610没有动作,此时方棒离合组件600是和把手连接头500处于分离的状态,转动把手10时,方棒离合组件600在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的作用力下始终处于静止状态,从而门外的把手10处于空转状态,无法开启门。释放把手10后,把手连接头500在把手扭簧900的回复力作用下重新回到初始位置,为下一次的开门做好准备。这里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200的作用至关重要,每次开门后都能让方棒离合组件600回到初始位置,保证了方棒离合组件600与把手连接头500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确保了每次开门的可靠性。
当指纹锁电池电量不足或出现电子故障无法验证开门时,可以通过钥匙转动钥匙解锁转轮800,钥匙解锁转轮800上有一圆形转轮凸起802,离合器底壳300上有一螺旋状凹槽302,当转动钥匙时,钥匙解锁转轮800上的转轮凸起802沿着离合器底壳300上的螺旋状凹槽302旋转上升,钥匙解锁转轮800的圆形端面801在上升时推动电机组件700的推板711同步上升从而将离合鞘610推进到把手连接头500的把手凹槽501内实现方棒离合组件600与把手连接头500的联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该离合器驱动装置包括离合器盖板、离合器底壳、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上的把手连接头、方棒离合组件、电机组件和钥匙解锁转轮,所述离合器盖板与所述离合器底壳扣接,其中:把手连接头通过把手扭簧连接换向螺钉,换向螺钉固定在离合器底壳的左边或右边;方棒离合组件通过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连接离合器底壳的顶部,方棒离合组件中包括离合鞘,电机组件包括推片,离合鞘可在所述推片的推动下上下滑动;钥匙解锁转轮连接电机组件,钥匙解锁转轮转动时带动推片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通过换向螺钉和把手扭簧的左右更换,能够较方便的实现电子锁的左右换向,使得安装了该离合器驱动装置的电子锁适用于向左和向右的开锁方向,通过把手扭簧和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能够使把手连接头和方棒离合组件迅速恢复原位,保障每次开锁的安全性,通过钥匙解锁转轮和电机组件的设置,能够实现机械解锁和指纹解锁两种不同的解锁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其结构简单,实现功能较为全面,通过模块化设置,极大的减小了离合器驱动装置的体积,提高了电子锁的实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合器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合器盖板、离合器底壳、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上的把手连接头、方棒离合组件、电机组件和钥匙解锁转轮,所述离合器盖板与所述离合器底壳扣接,其中:
所述把手连接头通过把手扭簧连接换向螺钉,所述换向螺钉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底壳的左边或右边;
所述方棒离合组件通过方棒离合组件复位弹簧连接所述离合器底壳的顶部,所述方棒离合组件中包括离合鞘,所述电机组件包括推片,所述离合鞘可在所述推片的推动下上下滑动;
所述钥匙解锁转轮连接所述电机组件,所述钥匙解锁转轮转动时带动所述推片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连接头上设置有把手凹槽,其中:
所述离合鞘向上滑动时插入所述把手凹槽,所述离合鞘向下滑动时抽出所述把手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连接头上设置有扭簧接口和开槽窗口;
所述扭簧接口连接所述把手扭簧;
所述开槽窗口位于所述把手连接头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钥匙解锁转轮上包括转轮凸起,所述离合器底壳上设置有螺旋状凹槽,所述转轮凸起沿着所述螺旋状凹槽旋转上升时,所述钥匙解锁转轮推动所述推片向上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底壳上设置有两个螺钉接口,所述两个螺钉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离合器底壳的左边和右边,所述换向螺钉通过所述两个螺钉接口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离合器底壳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器盖板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方棒离合组件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方棒离合组件旋转至所述限位凹槽和所述限位凸起连接时,所述方棒离合组件停止转动。
7.一种电子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壳、把手、锁芯、锁芯拨片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离合器驱动装置,其中:
所述把手设置于所述锁壳外,所述锁芯、所述锁芯拨片和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锁壳内部;
所述把手连接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把手连接头,所述锁芯拨片分别连接所述锁芯和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钥匙解锁转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芯位于所述锁壳底部,且所述锁壳底部设置有钥匙孔,所述电子锁的钥匙可通过所述钥匙孔插入所述锁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锁还包括指纹头和指纹头连接线,所述指纹头设置于所述把手上,所述指纹头连接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指纹头,另一端穿过所述离合器驱动装置中的开槽窗口连接至主板。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壳上还包括插芯开口,所述插芯开口位于所述锁壳的侧面。
CN202020751479.3U 2020-05-09 2020-05-09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Active CN2125077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1479.3U CN212507793U (zh) 2020-05-09 2020-05-09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751479.3U CN212507793U (zh) 2020-05-09 2020-05-09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7793U true CN212507793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4444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751479.3U Active CN212507793U (zh) 2020-05-09 2020-05-09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77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14841B2 (en) Wireless mouse
CN100435607C (zh) 铰链装置和使用该铰链装置的电子设备
US11047152B2 (en) Electric lock device
US7430115B2 (en) Apparatus for mounting removably a disk drive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90063733A1 (en) Input/output port switch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2891047Y (zh) 卡扣装置
CN212507793U (zh) 离合器驱动装置和电子锁
CN218597986U (zh) 一种车门门锁开关及车辆
WO2023173476A1 (zh) 一种电子球锁
CN2554704Y (zh) 把手翻转锁扣式上拉侧盖电脑机箱
CN211818775U (zh) 一种电子电脑锁
CN210598448U (zh) 一种把手离合结构及门锁
CN209958970U (zh) 一种无电自动上锁电控防盗锁
CN210508707U (zh) 一种电子锁离合器
CN209924640U (zh) 电控锁具的走线结构
CN1254944C (zh) 可自动锁固的铰链机构及具有该铰链机构的掀盖式手机
CN213877946U (zh) 一种易安装温控器壳体
CN215056243U (zh) 一种电子锁用离合器
CN218630628U (zh) 一种加固笔记本屏锁机构
CN205224863U (zh) 智能门锁
CN209780458U (zh) 可机械开锁的电子密码锁
CN213573448U (zh) 一种智能球锁
CN216866293U (zh) 一种无源具有状态检测功能的锁具
CN211369862U (zh) 把手可换向的虹膜锁
CN209908187U (zh) 一种门窗指纹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